① 本人在浙江寧波讀書,報考了家鄉安徽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已經審核通過
審核通過了就不能取消了,你可以不去考試,明年上半年再考。
不過建議你還是按時去考試,考試費都已經交了,今年看看考題也值了。對於明年的考試也是有幫助的。
② 在江西讀書,戶籍在安徽,能參加安徽的教師資格考試嗎
你參加安徽的考試沒有問題。
安徽的報考條件是:戶口在安徽,或者個人檔案在安徽,或者在安徽高校在讀,三者具備其一即可。
③ 戶籍在安徽但是在省外讀書的非師范生回安徽考初中教師資格證需要考哪幾門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考普通話,教育學,教育學心理學,試講。鑒於每個地方的政策不同,具體問題你最好咨詢你戶籍所在地的教委。感謝您對中公教育的支持!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④ 我在安徽讀書,非本地生,教師資格證報名人事關系是填學校所在地還是
在安徽在地報安徽教師資格證,要看當地具體公告,人事關系填寫檔案所在地,也就是學校所在地
⑤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都考什麼
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中,綜合素質是我們無論幼兒、小學、中學都必須要考察的內容。俗話說「知此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綜合素質究竟都考我們哪些素質呢?
首先我們先整體的了解一下綜合素質這張試卷。卷紙主要由三種題型組成,即:29道單選題、3道材料分析題和1道作文題。單選題每道2分,共58分;材料分析題每道14分,共42分;作文50分,所以卷面分一共150分。題型我們大概有所了解了,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都會考察我們哪些方面的知識點。考察內容主要有:職業理念、職業道德、文化素養、法律法規、邏輯推理和信息技術這六部分組成。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每部分內容的具體情況。第一部分職業理念這部分內容,我們主要考察的有4道選擇題和1道材料分析題,所以在職業理念這部分,卷面所佔的分值大概在22分。第二部分職業道德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方式同職業理念相同,也是4道選擇題和1道材料分析題,所以職業道德這部分知識點,卷面所佔的分值大概也在22分。第三部分法律法規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8道選擇題,卷面所佔分值大概16分。主要出題來自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主要從這七部法律中考察相關內容。第四部分文化素養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9道單選題,所佔卷面分值大概在18分。文化素養是綜合素質考察中范圍最廣泛的內容。主要考察的方面有:文化常識、藝術常識、文學常識、歷史常識、科技常識這五個方面進行考察。雖然只有五個方面,但是所涉及的內容可以說是很全面了。需要大家對各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需要大家在平時的時候有一定的積累。第五部分邏輯推理能力主要考察大家的邏輯能力,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以2道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考察的類型主要有:概念、命題、樸素、圖形和數字推理這五種形式。第六部分是信息處理方面的知識點,主要考察2道選擇題。第七部分是閱讀理解,考察形式1道材料分析,所佔卷面分值14分,通常包含兩小問,一問4分一問10分。出題的難度同高考難度稍低一些。最後就是我們的作文,所佔卷面分值50分。在這里大家需要進行注意,小學綜合素質作文要求寫800字,而中學的綜合素質考試作文要求寫1000字。在這里需要大家對作文字數有一個了解。
衡陽中 公 教育很高興為您解答
⑥ 教師資格證中學綜合閱讀理解怎麼做
閱讀理解能力是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一——綜合素質里14分的題,做好了這一題會給通過率增加很大的砝碼。在這里江老師給同學們一些解答這題的技巧,希望能在考場上發揮作用,考出好分數。
閱讀理解能力,顧名思義即通過文段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根據歷年真題得出這類的出題類型大致包括: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義;篩選並整合圖表、文字、視頻等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一)理解閱讀材料中的重要概念
所謂「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與文段的整體內容或要傳達的主要信息密切相關的概念。對於這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是理解整個文段內容的基礎。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寫作對象、與文章主旨相關的概念、具有深層意義的概念、反映具體語境的概念。所以,對於這類理解概念的題目答案裡面最主要一點是「重要概念」在文中的含義,
(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含義
所謂「重要句子」,指的是那些對文意表達起重要作用的關鍵性語句。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體現主旨的關鍵句、中心句、總結句、過渡句、深層含義的句子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的實質:一是將使用修辭手法形象化了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語言:二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因此,在答理解句子含義的題目時,包括①這句話的具體化的解釋②這句話在文章中的地位、意義③總結這「重要句子」所反映文章的主旨。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一般就是文章的中心觀點,所以同學們拿到材料時看完題目,就看看文章的首尾句,首尾句沒有找到中心觀點的話,那就找出能體現作者觀點的關鍵詞、標志性詞語,然後歸納出作者的意圖、觀點。
最後,做閱讀理解題需要緊扣材料,學會聯繫上下文、聯想文段背景、把握標點提示,圈點勾畫文章中能作為答案的詞、句。
以上就是中公講師為大家講解的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閱讀理解能力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⑦ 教師資格證考試閱讀理解題型怎麼答
答題步驟:表態-轉述-發散(可選)
考點一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文中重要詞語/句子的含義、文中代詞的含義、文中細節的含義
一、文中重要詞語/句子的含義
考查方式:(從作者意圖,作者角度出發)
1.文中××詞的含義(內涵)是什麼?請簡要概括。
2.這里的××詞指的是什麼?
3.你如何理解文中××一詞的含義?
4.說說你對××詞語的理解。
5.請簡述文中“××”的意思。
二、常見教師資格證考試閱讀理解題型答題技巧:(帶著問題看文章:閱讀要快,定位要准,刪減要狠)(必考)
1.藉助固有含義理解詞句
不能拋開詞語的原本義不管(原本義是理解的根本)
2.聯系具體語境理解詞句
聯繫上下文並緊扣文章的有關內容,得出切合該詞句的特定環境意義的理解。
3.結合修辭手法理解詞句
先指出修辭方法,對修辭方法進行相應的闡釋(解讀修辭隱含義,要結合作者的表達意圖及具體語境進行還原)
4.結合文章主旨理解詞句
要從作者的觀點、作者的態度等方面去考慮,結合文章主旨具體闡述。
總結:①讀問題 ②定區域 ③歸納段意 ④篩信息
⑤後整合 ⑥適當運用逆向思維
三、教師資格證考試閱讀理解題型文中代詞的含義
指代詞出現的位置往往在指代的對象或內容之後。因此,指代詞所指代的內容的落實在本句子往往是找不到答案的。解題時,必須從上下文找,而且應當採用逆推法或順推法,由近及遠地去找。
什麼是指代詞:他/她/它,這個/那個,這里/那裡……
做題方法:倒推(1-2 句)、定位、尋找、代入(讀一遍檢查是否通順)
四、文中細節的理解
這類題型不像詞語和句子,能直接從原文中顯而易見地找到答案,所以,做這類題型,需要深入文章段落,從字里行間尋找答案。
考點二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中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答題思路
1.讀問題:帶著問題讀文章,能提高閱讀效率
2.歸納段意:讀一段,歸納一段段意,並且思考是否與問題有關?有關保留;無關,略過。
3.篩信息:把適合回答問題的語句提取出來,可以用鉛筆做簡單的標記。
4.後整合:把篩選出來的瑣碎詞句,整理成連貫的一段話。
5.看分值:主觀題切不可寫成小作文,要根據分數作答。
4 分題,一般在 50 字左右即可;
10 分題,一般 100~150 字左右即可。
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於閱讀理解的題型大家會做了嗎,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相關熱點資訊,考情分析等內容,小編會持續關注。
⑧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普文閱讀方法有什麼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普文閱讀方法有:
1.注意標題
通過標題可以知道文章的說明對象及核心內容。科普文的標題往往會點名介紹對象,有時也可兼有它的特點、作用、意義、價值等。
2.瀏覽文本,整體把握
(1)掌握結構特點。說明文的總體結構通常分為三部分,即引出說明對象、詳細解說對象(主體部分)、總結說明對象。說明文主體部分的段落、層次之間的結構形式一般又有:並列式、承接式、遞進式、總分式等。
(2)理清說明順序。主要有空間、時間、邏輯順序。邏輯順序又包含從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局部、從概括到具體、從總說到分說、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等。
可尋找路標——語言標記,一般在文段的開頭。
3.通讀全文,微觀勾勒
(1)把握對象特徵。
方法主要是劃分層次,提取核心內容。劃分層次時可重點關注段首、段尾句以及過渡句。
(2)勾勒關鍵詞。簡單勾畫,並且勾畫可能在選項中出現考查的詞,以及對答題有用的關鍵詞。
尤其是一些修飾詞(「已經」「將要」「或許」「可能」「都」「或許」等)、關聯詞(命題者常常在關聯詞語的運用方面設置障礙)、否定詞(多重否定的考查)。
(3)留意說明方法。根據題目要求確定這部分所花費時間。
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作詮釋、舉例子、引用、分類別、列圖表、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摹狀貌。
(4)把握情感。有些科普文章都蘊涵著作者的情感,體會這些情感,有利於更好地理解文章。
關注文中情感傾向的詞或句子,注意文末語句。
(8)安徽教師資格考試中學閱讀資料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普文觀題的解題方法
1.「找」。
讀完材料,審完題干(題干不可不審清),可根據題干確定選項的大致范圍,開始找與選項相對應的句子,然後再進行合理的想像、推理及判斷。有時候選項的語句散見於文章的各處,也一定找准原句。
2.「比」。
比較時重在關注意思、關注邏輯關系。比如在「不過,從地理空間關系的角度說,山脈的意義則多在於阻隔或護衛」中,如果把「阻隔或護衛」替換為「聯結」就是錯誤的。另外,有時需要統觀全篇,不能只盯住一處。
3.「判斷」。
推斷時,切不可只憑主觀臆斷,一定要找到確切的根據,找到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