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套路為話題的作文
那美麗的鮮花,因為有了綠葉的依偎,才顯得清純和鮮潤;那藍藍的天空,因為有了白雲的打掃,才顯得靜穆和安詳;那寬廣的大地,因為有了萬物的擁吻,才顯得和平和馨香.而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甚至一個國家,不也是因為互相依存,互相映襯,互相促進,一起共同發展,才呈現出那五彩斑斕的和諧嗎?和諧猶如一幅畫,好似一首歌曲.和諧產生美麗,和諧生發了力量.
和諧不是強行的,而是順其自然的.不和諧的生活不會產生共鳴,無法演奏生活美好的樂章!和諧不是停滯,也不是凝固的,而是一種積極的前進的狀態.在一個地方,今天和諧了,明天又會被新的矛盾所打破;我們又要做新的努力去爭取達到新的更高的和諧.
和諧之美在於寬容.因為擁有寬容才有和諧.因為擁有寬容才有和諧.寬容是人類情感中的種子,她能在人類的心靈這片凈土上紮根發芽,再愛的保護下茁壯的成長.寬容之心是多麼偉大的,她能夠熄滅怒火,她能感化邪惡播散善良,她能夠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她讓我們享受陽光一般的溫暖.雨珠一般的滋潤——寬容之和諧,竟妙不可言.
誠信是一顆珍貴的鑽石,是和諧之美的結晶.誠信好過一支玫瑰,在花園之中,她是最美的,美得妍艷欲滴;美得熱人心潮;美得高尚;美得完美無瑕.有了誠信之後,和諧的美足以體現了!
和諧之美絕不容忍名利所縛,只有淡泊名利才可以稱為和諧之美.老鷹是為了搏擊長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無限的天空賜予了它自由快樂的空間;風帆只為乘風破浪而在海中搏擊風雨,而不是誇耀自己的檣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給予了它豪壯寬闊的樂園.其實,你也一樣,只要你用一顆平凡的心去看待,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群!
Ⅱ 作文的套路
前提來:寫記敘而不要議論,前自者的精品比後者的精品分數高
技巧:
①開門見山,引出主題,不能解釋大道理(以感恩為例,開頭為感恩就是知恩圖報···這種開頭最狗屁,老師最不要看)
②中間要把作文寫長些、細膩些,要關於自己,寫出感情,沒事跡就造,造也要合乎情理,所以平時多看些作文選,或者雜質積累素材,實在不行多寫幾件事,但一定要著重一處細節,這樣會讓你的作文增色,分數高
③不要故意炫耀自己的文采,運用古文,如果是古文高手還好,會讓老師覺得你很有功底,若果功力尚淺中途不得不藉助白文,這樣會狗屁不通,老師看了會很火
④結尾要乾脆利落,最好寫的和開頭異曲同工,前後呼應。
純手打,求採納,O(∩_∩)O謝謝
Ⅲ 學生作文的「套路」該怎樣解
據《成都商復報》報道,制如今,有些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剛開始學寫作文,就學會了套路的開場白和使用「高頻詞彙」。有孩子的開頭總是這樣:「在我的一生當中,遇到很多事,像星星一樣多……」「在我的一生當中,經歷過很多磨難,像石頭一樣多……」
Ⅳ 作文的套路有哪些
首先,寫作文之前我們可以先有一個類似於思維導圖的東西存在。所謂的思維導圖,應該有一點像遊客手中的地圖,利用它,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就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而且不會偏離我們已經制定的相關主題,這樣就避免了跑題的可能。而且,在列提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寫作思路加以潤色和梳理,使我們的行文過程更加的流暢,避免卡殼後擠牙膏的出現。
其次,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在草稿紙上打一個草稿。切記,我們應該按照自己列的提綱一步一步的寫,不要在中途胡亂的修改自己的行文主旨。在寫得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文章各段的詳略關系、過渡句式的選用,以及擇詞的判斷。文章的句子不宜寫得太過於繁復,要流露真情實感,且一氣呵成。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會有卡殼、選詞、選例子犯難的時候,不要過於糾纏,我們可以先空著往下寫,或許寫到某一個方面某一個點的時候,我們會豁然開朗,有所感觸。切記不可糾結於一處而停滯不前,最後會喪失寫作的信心和完成作文的勇氣。在寫得過程中,不要因為字數的問題而寫一些反反復復的車軲轆話,這樣的表達往往會引起讀者的反感。
我們都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寫完之後的修改和潤色非常的重要。魯迅先生曾經提到過:「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先生提到的修改主要是刪除,但其實也強調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這一過程不僅是寫作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更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那麼我們的同學在寫作的過程中,其實並不是寫得多,而是寫不夠,所以,我們所提到的修改,更多的是指寫作完成後的潤色,包括錯別字的修正,標點符號的修正,語病的糾正,擇詞的更正等等。當然,語句冗長、贅余的現象也是非常的常見,我們在修正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比如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不要拖泥帶水,簡潔生動,往往能給人留下舒服的感覺。
Ⅳ 答題靠模板,作文用套路這種說法對嗎
這種說法算是一定程度上是對的。確實很多題目歸納總結都是有模板的,而作文也是有一定套路,可以背一些套話,這種就是應試教育。可是要是想拿到高分,這種肯定是不行的
Ⅵ 求語文作文套路,技巧
尋找最佳表達角度 寫出賞心悅目的高考作文
發現命題的巧妙,選擇獨特的角度,表現出思維的獨特性,達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寫作效果,這是每位考生在考場上都想達到的理想境界。但是,為什麼有的考生能從新穎的角度表現作文的內容,有的考生卻總是寫陳芝麻爛穀子似的老套作文。這只是作文水平的差異造成的嗎?其實,優秀的作文答卷與平庸的作文答卷,在語言表達上的差異還不是十分明顯的,明顯的差異是思維的水平和方法。前者敏銳,後者遲鈍;前者能發現最佳的表現角度,後者只能從一般的角度寫一般的作文,甚至是和很多人重復的角度。如此這般的平庸作文,怎能不引起評卷老師的厭倦呢?
本文就將幫你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現新奇的內容,去尋找最能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角度,最先領略到「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勝景,贏得評卷老師的喝彩!
一、化寬為窄
有的話題擬得很寬泛,難以把握。對於這類話題可以採用添加因素法,即在原話題基礎上適當增添新的因素,使題旨顯露出來,化難為易。比如「挫折」這個話題就比較寬泛,我們可在「挫折」的前面或後面添加一些新的因素就立意明確了。添加因素有三種形式:1、後添因素法:挫折,使人頹廢使人興;挫折,成才的磨刀石;挫折的辯護;挫折的聯想等。2、前加因素法:自信能戰勝挫折;感謝挫折;欺軟怕硬的挫折等。3、前後均添因素法:在挫折中拼搏;在挫折中成長;在挫折中書寫人生等。這樣,話題的意思就很明顯了。
二、化淺為深
如「我長大了」這個文題,是一個寬泛的作文命題,誰也不會在取材上發生困難,看樣子真是淺得不能再淺了,但實際上,這個題的關鍵在於對「長大」的理解。如果在審題之中認為「長大」的含義只是生理、身體的變化或是學會了某種生活技能、能夠料理自己、膽子變大了,或者能對付別人的欺負等等,那這種理解就很膚淺,寫出來的文章在選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檔次。如果說能夠寓理於事,從不同的角度寫出正處於花季年齡的初中生成長中的追求、嚮往、煩惱和困惑,以及對人生的初步認識,寫出人生中的各種各樣的責任感已經在心中出現,那麼,這樣的思考就是准確地把握了文題的含義。
三、化實為虛
如以「風景」為話題寫作。寫好這個話題,就要去拓寬思路,化實為虛。「風景」不僅指自然環境,還可指美好的人和事物。如生活中的風景隨處可見;校園中尋求知識是一道富有詩意的風景;家庭中感受親情是一道充滿溫馨的風景;社會上某一種新的、健康的氣象是一道多彩多姿的風景;一個人冥思靜想的意識中也會出現一種風景……認真地想過這種種「新風景」後,我們再去構思自己的文章,顯然就要高明得多。
四、化整為零
有一類作文命題先出材料再出題,所以必須先「讀」後「寫」。作為議論文,它可以是材料作文,但作為記敘文,它有時候只是暗示著一種作文的角度或者作文的方向,或者說是暗示要求表現的中心思想。請看下面這個作文試題:「世界,充滿七彩陽光,人生,充滿美好嚮往,在通往理想的攀登之路上,每一步都彈奏著苦與樂的樂章。」根據這首小詩的含義,以『攀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除詩歌以外文體不限。」對這個文題,不論你寫哪一種文體的文章,恐怕都得注意「苦與樂」這三個字,它是材料中暗示的「方向」。因此你在審題時必須先讀懂材料,對材料進行化整為零,然後把材料中隱含的要點「審」出來。五、化熟為生
有些看似很熟悉的題目,比如「美在課余」這個文題,可供取材的內容是不少的。其實這個題目有一個「迷惑點」,這個「迷惑點」在那個「美」字上。稍不注意,就會由於覺得這個文題似曾相識而忽視對「美」字的品讀。由於沒有抓住這個「美」字,就會寫出「豐富多彩的課余」、「好玩的課余」、「有趣的課余」、「熱鬧的課余」等等內容,而就是沒有突出這個「美」字。要記住,不管命題作文的形式多麼復雜,你的眼睛要永遠盯著它的題目。在熟悉的題目面前不要激動,不要以為它就是你做過的「原題」,仍要認真全面地審題。
六、化生為熟
先看試題:數百年前,一位聰明的老國王召集聰明的臣子,交代了一個任務:編一本《各時代智慧錄》流傳子孫。聰明的臣子工作了很長時間,完成了一本十二卷巨著。國王看後,認為書太厚,要求臣子把它濃縮一下。幾經刪減,濃縮為一本書。國王還認為太長。聰明的臣子把一本濃縮為一章,又把一章濃縮為一頁,又把一頁濃縮為一段,最後把一段濃縮為一句。國王看後,十分滿意,說:「這是各時代智慧的結晶,人們一旦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擔心的大部分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這句千錘百煉的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請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話題,自擬題目,自擇文體,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這個話題,是從材料中引出的,但是,材料不能作為作文的內容。原因是話題和材料沒有因果關系。命題的這個特點,在審題時要明確,這樣才能避免寫作的失誤。由於話題是一個比喻形式,所以在確定作文立意的時候,要明確比喻的具體含義。免費的午餐,這是西方人常用來說明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的道理,即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奮斗才能獲取。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也是說的這個意思。明確了話題的含義,就會化陌生為熟悉,就會有話可說。
七、化一為萬
比如「讀書」這個話題,有的同學盡管整日在書海中泛舟,但面對這一話題感覺還是有點「單一」,似乎無話可說。其實,只要打開思路,挖掘得法,有關「讀書」的話題是一座取之不竭、掘之不盡的豐富寶藏。做到內容豐富是不難的,但你必須善於聯想。圍繞「讀書」這個話題,你可以講述讀書的故事,奏響想書、買書、借書、「偷書」、讀書中的小插曲;可以記敘讀書的經歷,見證讀書陪伴成長的過程;可以介紹讀書的方法,選書、精讀與瀏覽,讀書札記,經典誦讀,讀書與實踐;可以品說讀書的滋味,酸甜苦辣咸,味道各異,一一道來;可以漫談讀書的感受,讀後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抒寫讀書的收獲,書中自有為人之道、作文之法;可以渲染讀書的陶醉,沉醉書海,自然如入仙境;可以推介所讀的好書,或簡敘書文內容,或羅列推薦理由;可以鑒評所讀的書,賞析精彩片段,評價細小瑕疵;可以評價對書的態度,說長道短自有一番道理。如此等等,你盡可以選擇其中一點進行作文。
八、化大為小
如「我嚮往這樣的環境」這個文題。「環境」的內涵是多種多樣的,有「家庭環境」、「學習環境」、「自然環境」等等,不管你寫嚮往什麼環境,都要注意選材料的方向性,不要在一篇文章中涉及到對多種環境的嚮往,如果思路過於開放,也許會得不償失。
總之,能敏銳地感受命題意圖,對快速寫好考場作文的確很重要,也就是所謂的牽一發而動全身。只要你敏銳地捕捉到命題對於自己最敏感的地方,並由此來作為構思立意的著力點,這樣寫起來就會扣題,就會寫出新意。
Ⅶ 普通話命題說話作文萬能套路
(一)《我的願望》
1.我的願望是考取研究生(獲得二級甲等以上較好成績、擁有自己的實業公司)……
「它」為什麼是我的願望……
2.因為我有這樣一些經歷(講述一段難忘的經歷、故事)……
切記:盡量往「講故事」這里靠攏,因為容易湊滿3分鍾!當然議論文、說明文不能忘記議論和說明,只要形式上像就可以了!以下同。
3.所以說,「我的願望」是……
(二)《我的學習生活》
1.我的學習生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2.讀小學的時候,有哪些學習內容。記憶深刻的有哪些……
3.讀初中的時候,有哪些學習內容。記憶深刻的有哪些……
4.讀高中的時候,有哪些學習內容。記憶深刻的有哪些……
5.現在,我在某大學讀什麼專業,有哪些主幹課程,老師怎樣,同學如何……
6.現在,我是在職學習……
(三)《我尊敬的人》
1.我尊敬的人是我的某老師(爸爸、媽媽……)
2.我尊敬他(她),因為他(她)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應試人講故事
3.我尊敬他(她),還因為他(她)特別關心我……應試人講故事
4.所以,某老師(爸爸、媽媽……)是我所尊敬的人
(四)《我喜愛的動物(或植物)》
1.我喜愛什麼動物(或植物)
2.它具有什麼樣的生理特性(強調惹人喜愛的方面)
3.我喜愛某種動物(或植物),還因為我曾經與它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五)《童年的記憶》(可以與《難忘的旅行》一齊准備)講故事。故事裡要有爸爸、媽媽、老師、同學……
與《難忘的旅行》一齊准備,則強調這次旅行在童年就可以了。加一句:「這次童年時期的旅行,對我後來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影響。」
Ⅷ 中考作文的套路
衣冠偉人—感悟蘇東坡
http://post..com/f?kz=5889231
奇文共賞析:《來生嫁給蘇軾》--吾日三思
http://post..com/f?kz=81718989
[欣賞]嫁給蘇軾還是李白
http://post..com/f?kz=13194912
對東坡最精彩的概述
http://post..com/f?kz=79086159
張五常:學士九百年zt[精品]
http://post..com/f?kz=85982530
吾愛東坡[轉貼]
http://post..com/f?kz=83551317
抒寫蘇東坡二首
http://post..com/f?kz=82251589
宋朝的雨(轉貼)
http://post..com/f?kz=32492403
滿分作文賞析:一點浩然氣 千里快哉風
http://post..com/f?kz=77898362
2004年高考優秀作文(福建)關於蘇軾的
http://post..com/f?kz=15064906
【轉貼】感謝歷史給了我們一個蘇東坡
http://post..com/f?kz=1613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轉)
http://post..com/f?kz=49708337
將本色張揚(永遠的蘇軾)申請加精
http://post..com/f?kz=27563959
回味子瞻(申請加精)
http://post..com/f?kz=27567825
感會蘇東坡 [轉貼]
http://post..com/f?kz=24906374
[原創] 一生的幸運 (試寫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題) http://post..com/f?kz=7499602
千古情緣---從蘇軾的一首西江月說起
http://post..com/f?kz=11422496
『原創』桂枝香~懷蘇軾(送給蘇軾吧)
http://post..com/f?kz=2938120
東坡的美酒
http://post..com/f?kz=28670567
Ⅸ 中學生寫作有什麼套路大致講講,分記敘文和議論文講
為了讓記敘生動,在寫記敘文的時候,還需要輔之以描寫表達方式;為了讓記敘過程流露感情色彩,還需要輔之以抒情表達方式;為了讓記敘的人和事有意義,還需要輔之以議論表達方式。在記敘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說明,還需要輔之以說明這一表達方式。綜合表達方式的靈活運用,可以使記敘文變得更有表現力,更具感染力。
1.記敘文的6要素 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記敘文的人稱 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更加親切)和第三人稱(更加廣泛)。3.記敘文的線索:1以時間轉移為線索 2以一人為線索 3以一事為線索
4以一物為線索 5以感情為線索。
4.記敘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5.記敘文的劃分 按事件的發展過程、空間轉換、內容變化、人物、場景變化、感情變化、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
6.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環境等或正面,側面)、議論、抒情、說明等 。
7.記敘文的語言的特點:准確,生動。
8.記敘文的表現手法:白描、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等。
2.文段在內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聯系(思想感情)來答補充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准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記敘順序作用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來寫,前因後果、條理很清楚。
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先把結局說出來,吸引讀者了解其起因和過程。
插敘:指在記敘過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再接著敘述後來的事情。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人物描寫:外貌,語言,神態,細節,動作和心理描寫。環境描寫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1.比喻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擬人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3.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5.對偶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6.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7.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讓讀者更加註意這個問題所表達的效果。
8.反問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9.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0.借代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11.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12.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一般說來,同學們的作文結尾易犯的毛病有:① 畫蛇添足。即全文已結束,本可耐人尋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幾句,把無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義一語捅破。②空喊口號。在結尾處為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大喊著與文章內容無關的口號,這種結尾大煞題。③拖泥帶水。結尾意思已經明了,卻遲遲不肯收尾,沖突了文章的主題。中考作文1、自然收束式。不論哪種文體的文章,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後,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蘊 意深刻的哲理語句,不去雕琢豐富的象徵形體,這樣的結尾謂之「自然結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畫蛇添 足、無病呻吟的結尾毛病,顯得單純明快、樸素無華,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廣泛運用。考場作文氣氛緊張,競爭激烈,不可能過多地講究什麼「式」,什麼「法」。只要富於激情,揮灑自如,寫到哪裡就是哪裡,能充 分地表情達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講究「自然」並不意味著隨心所欲,馬虎草率,而是順著文思發展的自然 趨勢結束全局。在所學的課文中,這樣的例子較多,在此不加贅述。2、首尾呼應式。結尾與開頭要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 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感覺。3、卒章顯志式。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託,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 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這種結尾方法又稱「畫龍點晴式」。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詩句收尾,著意於引申文章,揭示某種人生的真諦。它往往出現在散 文、記敘文、雜文的結尾,用三言兩語,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內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讀者的心中,起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5、抒情議論式。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 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於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也可用於說明文、議論 文的寫作。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採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
議論文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觀點。雜文、說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文體簡介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於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於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總之,議論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記敘文和說明文則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議論是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說服,以表明自己的見解、主張、態度的表達方式,通常由論點 、論據、論證三部分構成。議論文題目分為論題,論點,寓意型。論題型為作者觀點但以簡潔為主,所以中心論點一般不能直接抄論題,論題型,論題型一般沒有觀點傾向性語言特點
①准確、嚴密。②概括性和簡潔性。③使用修辭,體現其用詞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1.立論文1.定義: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講事實,擺道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2.要求:①要對論述的問題有正確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說服力的論據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邏輯2.駁論文1.定義:論辯是針對對方的觀點加以批駁,在批駁的同時闡述己方的觀點2.方式:①提出論點②證明論點③總結論點駁論文的破立結合定義:首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再批駁已指出的錯誤論點,並在批駁的同時或之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觀點加以論證。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方法根據題目寫出一個觀點,再加以闡述說明,重要的是要有說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細看看下面的具體介紹,以後就可以多試著寫作,這樣作文才可以有長進。此外,還要多記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應用。論點論點,是正確、鮮明闡述作者觀點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
論點應該正確、鮮明、概括,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句,絕不可模稜兩可。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荒謬的,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因此,論點正確是議論文的最起碼的要求。②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千萬不能模稜兩可,含糊不清。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特、新穎。
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文題、開頭、文章中間、結尾。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當開始與結尾出現類似的語句時,開頭的為論點,結尾處的是呼應論點。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應含有修辭等手法。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理論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應該聯系緊密一致。
(一)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
表明自己的態度時,要注意以下三點:1)這些看法和主張必須是經過認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實踐,確實是自己所獨有的正確的認識和見解,或者是切實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張。要使讀者感到有新意,增長知識,提高對事物的認識。2)必須圍繞所論述的問題和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開篇提出怎樣的問題,結篇要歸結到這一問題。在論證過程中,不能離題萬里,任意發揮,或者任意變換論題。如果有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要與中心論點有關聯,要從屬於中心論點。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論點和中心論點。議論文的邏輯性很強,論證必須緊扣中心,首尾一致。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礎之上。在立論的過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錯誤的見解和主張,加以否定和辯駁,以增強說服力,使讀者不會誤解自己的觀點。
②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有三種方法: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反駁論證。由於議論文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1)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2)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據必定得出錯誤的論點。3)反駁論證,即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如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的矛盾,對方各論點之間的矛盾,論點與論據之間矛盾等等。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二)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引論→本論→結論常見的論證結構:a、總分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並列式結構
(三)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2)道理論證:用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5)引用論證(引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6)歸納論證:也就叫「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7)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8)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9)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 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邏輯性體現議論文的語言必須准確、鮮明、嚴密、有針對性。段落與段落之間 要有非常清楚的邏輯關系 ,如總分 、對照 、層進 、並列等。藉助起過渡性作用的語句來突出這種關系。如果從文章內容的邏輯關系來分析,議論文具體的結構形式可分兩大類:a.縱式: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例1.「層層深入」式,先提出論點後,循序漸進的去論證,把道理逐漸展開,最後歸納總結。例2.「正反論證」式:先提出論點後,先從消極方面論證,然後進一步從積極方面論述。b.橫式: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有「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有「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有「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總是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總之,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層進式結構層進式結構也稱遞進式、層遞式,就是按照邏輯關系,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縱向開掘的一種結構方式。層進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將中心論點分成幾個分論點時,這些分論點之間構成的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關系。層次間可用諸如「不僅……而且……」「……況且」等關聯詞語過渡。這種結構俗稱「剝筍法」,一層一層地「剝殼」,最後顯出其本質。二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論證結構,即按「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順序來寫。這種論證結構的好處是層次清楚,邏輯嚴密,論證深刻。點例法舉例所謂點例法舉例,也叫排比論證法。就是運用排比的句式列舉一組相似的論據,然後進行歸納議論分析。運用點例法舉例,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列舉大量的例子,使例證全面而充分。此外,由於運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議論說理的力度、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用點例式分析,要注意三點:一、幾個事例的敘述角度要一致,要能夠論證共同的觀點,但又各有各的精彩;二、敘述語言要簡潔,一般一個例子不超過40字;三、要在例後進行一定的歸納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質,從而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假設式分析所謂假設式分析,也叫假設論證。就是針對前面所舉的事例,從反面進行假設,進而得出一個與事實相反的結論,從而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運用假設式分析,事例與假設分析可以明顯分開,即先敘事再反面假設;有時也可採用夾敘夾議形式。此類分析法常常用「假設不……」「試想如果不……」,引出與所舉事例相反的情況,進而展開論述。深思式結尾在文章結尾設置疑問或反問句,能使讀者在讀完本文之後,對自身或者現實生活進行思考,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編輯本段考試題型1、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3、論證(怎樣證明)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 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 議論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比喻論證 比喻 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4、 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②本論―――③結論。⑵類型: ①並列式 ②總分總式 ③總分式 ④分總式 ⑤遞進式。6、駁論文的閱讀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論據;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7、常見考點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 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 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初學這些議論文的操作方法,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通過列舉事實材料和運用邏輯推理,來闡發,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表明對問題的觀點和態度。各行各業的人為了接受或表達思想,都需要經常閱讀和寫作這種文體。一篇議論文,通常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大要素。論點是議論文所闡發的思想觀點;論據是文中用來證明論點的根據;論證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揭示。這三者的緊密關系,構成了一篇議論文的主體。編輯本段寫作方法1.寫好字一篇內質不錯的文章,字跡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評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試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閱卷者打分的情緒。美觀整潔的書寫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對閱卷者評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筆劃要清楚。字跡筆劃清楚,字體端正,就能給閱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龍飛鳳舞,一路狂草,但難以辨認,就算文章寫得好,也難以讓人欣賞。其次,字體要適中。字體過大,卷面有擁擠繁亂之感,觀之不雅。字體過小,閱讀起來如覺蟻行,極其費神。再次,盡量少塗改。要塗改也須規范地塗改,切忌亂塗亂畫,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點,造成凌亂之感。2.擬好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傳遞顯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於它位居文章結構之首,所以文章題目的優劣也會直接影響閱卷者對文章的第一印象。議論文擬題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確的基礎上力求醒目、舒暢。具體而言,可鮮明,可形象,可簡潔,可別致,可整齊,不一而足。總之,以能激發閱卷者閱讀興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為最佳。議論文的題目要求符合文體特徵,要求鮮明,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觀點鮮明的文章最受閱卷者的歡迎,因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夠傳達出文章內容之大概,便於閱卷者准確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3.開好頭議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因為評分標准中有「中心明確」的細則。開篇確定中心,有利於閱卷者按等計分,也有利於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靚,即要精彩。這也是傳統文論中所說的「鳳頭」。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4.中間段寫好首句和末句議論文的結構是否嚴謹,條理是否清楚,論證是否嚴密,論據是否典型,關鍵在中間段的寫作。而結構、條理、論證和論據等是議論文評分的重要細則,因此,寫作議論文要盡量符合這些標准。
常見的論述模式是:首句為小論點或承上啟下的過渡詞句;中間圍繞小論點,運用恰當的事實、理論論據,或針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分析說理;最後結合論述內容寫一兩句小結的話語。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寫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脈絡,顯示全文的論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體論證結構常用正反對比式。許多道理只要從正反兩面說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論述嚴密。在考場中熟練地運用這種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開寫作,減少失誤,節省時間。同時,它可使閱卷者能便捷地依據評分標准,在中檔以上分項計分,避免不利於考生的個人評分因素出現。
5.典型而鮮活的論據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像的。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典型的論據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典論據,其實,這些論據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說理,使閱卷者在閱讀時產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系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時尚言論和當前媒體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說理,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6.結好尾結尾是全文內容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文章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結尾當如豹尾,響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奮進。
其實,文章的結尾有時比開頭還重要。由於閱卷者看完結尾後即開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到閱卷者的評分心理。結尾如有此種效果,整篇文章將增色不少。議論文結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全文結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乾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
7.語言形象暢達語言項是作文評分的重要標准。議論文的語言,要准確鮮明,生動形象。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常擺出說大道理的架式,將哲學原理和辯證法的術語一股腦搬出來,以求說理的充分、透徹,但效果適得其反。
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了採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乃至華美的語言必不可少.修飾議論文的語言,注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和反復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感;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
Ⅹ 語文作文的套路是什麼
寫作文的套路就是先抄定下一個好的標題,然後引經據典,文章要有氣勢,就能拿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