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甲秀樓的景色(三年級作文)汕尾
我的家鄉在貴陽,貴陽是一個美麗的城市。
貴陽有綠綠的山、藍藍的水、還版有許多的高樓大廈......,我權的家鄉有數不完的美景!
我住在這個被青山包圍、空氣清新的城市覺得非常幸福!
這兒還被命為「爽爽的貴陽、林城花都」,「爽爽的貴陽」指的是這兒的夏天不炎熱,冬天不寒冷;「林城花都」指的是這兒有許多樹,花兒也很美!
南明河從市區緩緩流過,河上有石橋,橋上有甲秀樓。晚上的甲秀樓像被彩色的小星星圍著跳舞一樣,南明河的水藍藍的,從高處看,就像一條藍色的長龍繞著貴陽飛舞!
我喜歡這里的一切!
Ⅱ 有關"三創一建"的作文怎麼寫
我們都生活在美麗的貴陽,她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甲秀樓、文昌閣、花溪公園等風景名勝馳名中外。
你們見過在你們的身邊、校園
內、家庭里、街道邊邊,那隨處可見的垃圾,那麼刺眼,卻沒有人去管,綠色植被在不斷破壞,作為這個城市的一員,我們又該怎麼做呢?保護環境衛生,是創建優
秀衛生城市的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雖無法使這個城市變得僅僅有條,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雙手為它貢獻一份的力量。用你的雙手撿起它,扔進垃圾箱。只要這一個小
小的動作,就可以為這個城市減少一份污染,增添一份潔凈!
同學們,你們曾為出現在枝頭的第片綠葉而感到欣喜嗎?從歷史發展到今天,「植樹造林,
綠化家園」的熱潮遍及了整個中國。俗話說的好:「多一棵綠樹,少一份災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鏟一鍬泥土,擔一瀉清泉,,澆灌在棵棵幼苗的根系下,和
他們一起生根、長大!為我們的家園添一片新綠,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份溫馨吧!
Ⅲ 有關甲秀樓的作文結尾
我們的甲秀樓
只要是貴陽人大概都知道甲秀樓是貴回陽市的標志,是貴陽的徽章。可又有多少人知答道甲秀樓的歷史呢?我通過上網查資料,總算是知道了甲秀樓的建造時間和結構。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甲秀樓始建於明朝萬曆26年(1598),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在甲秀樓旁我們最先在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題詞「黔南勝跡」,遊客們都會在這里留影。牌坊前後有8個石獅子,它們不是通常見到的坐獅或卧獅,而是從高處俯沖下來的雄獅。接著是腳下的浮玉橋,橋全長90餘米。它的橋面並不是平坦的,而是有一個起伏,像一條浮在水上的玉帶。浮玉橋橫跨在南明河上,它原有九個橋孔,橋下的涵碧潭在此迴旋盪漾,橋上的亭子叫涵碧亭。甲秀樓巍然屹立在橋邊的鰲磯石上,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剛好是個正圓。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樓高約20米。清人劉玉山寫了一幅《甲秀樓長聯》,共206字,凝結了貴州的歷史文化。
甲秀樓是鬧市中一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休息的聚集點。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志,是貴陽的徽章!
Ⅳ 介紹貴州歷史文化的作文,三百字以上,謝謝
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突出
貴州環境獨特,地貌類型多樣,山石、水景、洞穴等自然風光秀麗,是一座迷人的天然公園;貴州民族眾多,開發的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特色鮮明,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構成了人文景觀的百花園。全省旅遊資源存量大、種類多、品位高、分布廣、特色鮮明、開發潛力極大。
1.自然風光絢麗多姿、貴州的山、層巒疊嶂,峰聳嶺峻,岩奇石秀。苗嶺逶迤,烏蒙磅礴,大婁山聳峙,梵凈山雄奇,構成一篇濤翻浪卷的山海。在崇山峻嶺間,流淌奔騰著大小河流上千條,山與水的奇妙合作,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壯觀的瀑布,匯成世界上少有的「瀑海」;江河湖泊與山川峽谷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精美自然的風景畫。全省旅遊自然資源凸現出了「五多」優勢:一是山奇石秀,山石景觀多。全省石林景觀有10多處,具有良好旅遊開發前景的有黃果樹天星橋石林、銀灘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興義泥凼石林等。二是瀑布與峽谷景觀多而壯麗。全省有瀑布和峽谷景觀1000多處。其中著名的瀑布有黃果樹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和中洞瀑布等;著名的峽谷有馬嶺河峽谷、潕陽河、烏江三峽、六廣河七峽、關嶺花江大峽谷、黃坪飛雲大峽谷、開陽南江峽谷等。三是洞穴類型多、數量大、洞景美。全省長度大於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條,旱洞的數量更多。著名的有織金洞、龍宮、天河潭、晴隆大廠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繽洞、興義飛龍洞、銅仁九龍洞等。四是森林美景多。比較著名的森林景觀有梵凈山林海、習水原生林、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大方百里杜鵑和赤水竹海等。較著名的森林公園有貴陽森林公園、黔靈公園、花溪公園等。梵凈山位於黔東地區,是武陵山主峰,海拔2572米,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區,1987年被列入「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網」。五是湖泊與水庫景觀多。全省水庫有1900多座,已作為旅遊開發。比較著名的有紅楓湖、百花湖、萬峰湖、草海、烏江水庫等。威寧草海是中國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面積30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5倍。
2.名勝古跡引人入勝。貴州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開發歷史悠久,文化歷史遺跡較多,特色鮮明,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全省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4000多處;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50處,其中正式發掘的20多處;出土文物萬余件。較為著名的有命名為「觀音洞文化」的觀音洞舊石器遺址和命名為「桐梓人」、「水城人」、「興義人」的人類化石。貴州的古墓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赫章等地已發現多處戰國至西漢的墓群、明「十八先生墓」等。貴州的古建築分布廣,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安順文廟、貴陽甲秀樓、修文陽明洞、鎮遠青龍洞、貴陽弘福寺、黎平地坪風雨橋等。鎮遠青龍洞-中元禪院為全國最宏偉的懸空古建築。貴州的革命文物豐富,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的革命活動遍及全省60多個縣、市,留下了許多重要遺址,已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30多處,著名的有遵義會議會址、黎平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紅軍四度赤水遺址等。紀念中國人民革命先烈的舊址有鄧恩銘、王若飛、周逸群、曠繼勛烈士故居等。此外,貴州的酒文化、茶文化、儺文化、郎德銅鼓文化、西秀雲山屯堡文化等也有鮮明的特色。
3.民族文化風格各異。貴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園,民族節日豐富多彩,全省有包括民族村寨在內的民族風情點40多個,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古王節」等。貴州是民族歌舞的海洋。苗族歌舞有「飛歌」、「遊方歌」「古歌」、「酒歌」和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歌聲洪亮,氣勢磅礴,曲調庄嚴,音域寬廣;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幾十種,歌有大調、小調、大歌、小歌等;水族的銅鼓舞、鬥牛舞、獅子舞、龍舞等亦頗有特色;黔東北的土家族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勞動歌、祝福歌等。民族戲曲是民族風情的精華,主要有苗族高台戲、侗戲、布依戲、儺戲等。地劇和儺劇被譽為「古代戲劇的活化石」。以蘆笙音樂舞蹈為代表的「笙文化」,特別是無音樂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國內外深受贊譽,是中國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民族服飾艷麗多姿,少數民族的服飾游200多種,款式豐富多彩,製作技藝精巧,內涵深邃廣博。少數民族服飾中,造型優美、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以刺綉紡織為主的黔東南台江地區的苗族服飾;以輕便、單薄為特色的黎平、從江、榕江地區的侗族服飾;以蠟染紡織為主的鎮寧扁擔山區和以挑花為主的貴陽花溪一帶的布依族服飾等。少數民族的民間建築,式樣較多、風格迥異,各具千秋。較突出的有黔東南和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干欄」式住房;瑤族的禾榔、禾晾;白族的寺院建築等。尤以侗族鼓樓、風雨橋,布依族石頭房,苗族吊腳樓最具特色,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建築藝術的精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旅遊景區(景點)各具特色,組合良好
憑借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貴州已形成了許多內容豐富、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的旅遊區和旅遊線。
1.風景名勝區。2001年,全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黃果樹、龍宮、紅楓糊、織金洞、潕陽河、樟江、赤水十丈洞瀑布群、馬嶺河峽谷等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貴陽花溪、百花湖、香紙溝、修文陽明洞、息烽溫泉、普定梭篩、興義泥凼石林、魯布革、安龍招堤、貞豐三岔河、六枝牂牁江、六沖河(九洞天)、習水長嵌溝、遵義婁山關、綏陽寬闊水、梵凈山太平河、銅仁九龍洞、石阡溫泉、黎平八周河、岑鞏龍鱉河、龍里猴子溝、福泉灑金谷、都勻劍江、甕安江界河、黔西大方百里杜鵑、盤縣古銀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關嶺花江大峽谷、紫雲格凸河、長順杜鵑湖-白雲山、仁懷茅台、惠水萬燕洞、開陽、平塘、麻江下司、余慶大烏江、鎮遠高過河、榕江古榕、劍河等40格風景名勝區。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位於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主要景觀有大瀑布、水簾洞、天星橋河犀牛潭峽谷,黃果樹大瀑布高68米,寬81米,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黃果樹集山、水、洞、瀑、峰、林為一體,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館」之稱。
龍宮風景名勝區位於安順市西秀區西南,與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相距45千米,由龍宮中心景區、漩塘景區、油菜湖景區、螞蟥菁景區4大景區組成。中心景區由龍宮、虎穴、天池、瀑布。龍宮實是地下暗河,洞長15千米,穿越20餘座山頭,串連90餘個大小洞穴,集山、水、林、洞、瀑布、湖泊、溪流於一體,是國內最長的水上喀斯特洞穴。
紅楓糊風景名勝區位於清鎮市西南,總面積240平方千米,湖面機為57.2平方千米(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距貴陽市區20多千米,是西線旅遊的必經之地。紅楓糊由北湖、南湖、中湖、後湖組成,自然景觀集山、水、林、洞為一體。北湖以島著稱,由大小島嶼170個,有「高原島國」之稱。南湖湖面平靜,有將軍洞、打魚洞、水下洞和大口洞等溶洞,形成了「山中湖、湖中島、島中洞、洞中湖」的奇特景觀。
織金洞風景名勝區位於織金縣東南,以織金洞為主體,包括織金洞景區、織金古城區、洪家渡高原平湖景區,裸結河景區,它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洞長6.6千米,最寬處175米,全洞容積達500萬立方米,有47個廳堂。每個廳堂都有琳琅滿目的鍾乳石,大的有數十丈,小的如嫩竹筍,千姿百態。
潕陽河風景名勝區位於鎮遠、施秉縣境,主要景觀是峽谷鳳冠,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是貴州東線旅遊的熱線。
赤水風景名勝區位於赤水市,主要景觀有丹霞地貌、瀑布、竹海、桫欏原始森林等。著名的「十丈洞大瀑布」高76.2米,寬80米。瀑布周圍樹木繁茂,四季蔥蘢,有成片的桫欏林、杜鵑林,構成一個天然的瀑布公園。
馬嶺河峽谷風景名勝區位於興義市,以河谷風光河地縫漂流為特色,分為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萬峰湖3大景區。馬嶺河峽谷全長74.8千米,是世上罕有的地縫裂谷。萬峰林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萬峰湖是國家重點水電工程天生橋高壩電站建成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湖水面積160平方千米,湖內上千座山峰構成上千個全島或半島,景色十分迷人。樟江風景名勝區位於荔波縣,由小七孔鴛鴦湖將去、大七孔地峨宮景區、水春河峽谷景區及樟江沿江風光帶等構成。小七孔鴛鴦湖景區為世界同一緯度地區絕無僅有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區。
2.自然保護區。全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梵凈山、貿蘭喀斯特森林、草海、吃水桫欏原始森林、習水中亞熱帶長綠闊葉林、雷公山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由沿河麻陽河、道真大沙河、綏陽寬闊水等3個。
3.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遵義會議會址、鎮遠青龍洞、息烽集中營舊址、從江增沖鼓樓、黎平地坪風雨橋、普定穿洞遺址、畢節大屯彝族土司庄園、大方奢香夫人墓、紅花崗楊粲墓、盤縣大洞遺址、赫章可樂遺址、黔西觀音洞遺址、石阡萬壽宮、福泉古城垣、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築群、紅花崗海龍屯、西秀文廟、西秀雲山屯古建築群、平壩天台山伍龍寺等19個;屬省級的有興義貓貓洞古文化遺址、黃平飛雲崖等285個;縣級的有1500多處。
4.歷史文化名城(鎮)。全省歷史文化名城(鎮)屬國家級的有遵義(今紅花崗區)、鎮遠等2座,屬省級的有青岩等9個。
經多年開發,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多條旅遊線路。主要有:以觀賞喀斯特地貌景觀為主兼有民族風情的貴陽-紅楓糊-龍宮、黃果樹-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的黔西旅遊線路;以觀賞紅軍長徵文化和酒文化為主兼有自然風光的貴陽息烽-遵義歷史名城-茅台(酒文化)-赤水的黔北旅遊線;以觀賞苗侗風情、民族建築和苗嶺風光為主的貴陽-凱里-銅仁的黔東民族風情旅遊線;以觀賞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態和布依、水、瑤等民族風情為主的貴陽-都勻-荔波樟江的黔南旅遊線。隨著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和旅遊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以及適應旅遊市場發展的需要,全省旅遊線路和旅遊景區的建設還將不斷加強,旅遊產品將不斷得到改善和發展。
Ⅳ 甲秀樓的基本資料,作文需要啊
甲秀樓坐落在貴陽市區南明河的萬鰲礬石上,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7年),是貴陽市的一個象徵。 介 紹
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志。也可以說,是貴陽文化的象徵。建樓以前,王陽明的再傳弟子馬廷錫曾在此建棲雲亭講學傳道,張三豐真人曾雲游至此,贊嘆此地氣象萬千,將來必是藏龍卧虎之地。
明萬曆二十六年,貴州巡撫江東之在此地建樓,名甲秀樓,取科甲挺秀之意。果然,此後貴州出了三位狀元,其中兩個住在從甲秀樓下流過的南明河畔。
甲秀樓是一座木結構的閣樓,三層三檐,紅欞雕窗,下有十二根白石柱托住檐角,四周以白色雕花石欄圍護。總高22.9米,頂層額題「甲秀樓」三字。它與涵碧潭、浮玉橋、芳杜洲、翠微閣、觀音寺、武候祠、海潮寺合成一組瑰麗的風景建築群,舊有「小西湖八景」之稱。後雖屢遭毀壞,但經修葺和重建後,仍然氣度非凡。
歷代騷人墨客對甲秀樓題詠甚多,其中清人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膾炙人口,此聯比號稱天下第一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還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集山光水色為一體的甲秀樓有一種獨具魅力的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別有情趣的享受。
貼士:如果不是特別喜愛古跡的遊客,建議晚上去,甲秀樓的輪廓燈倒映在河水中,很漂亮。由於河水的緣故,夏天晚上很涼爽,夜市也會較白天多,還可以觀賞露天卡拉OK。甲秀樓長聯:
「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茫茫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衢;迢速關河,喜雄跨兩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卻好把豬拱箐掃,烏撒碉隳,雞講營編,龍番險扼,勞勞締造,裝構成笙歌閭,錦綉山川。漫雲竹壤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數千仞高凌牛渡,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滾滾驚濤挽住。憶秦通棘道,漢置戕河,唐靖且蘭,宋封羅甸;凄迷風雨,嘆名流幾輩,銷磨了舊跡千秋。到不如成月喚獅岡,霞餐象嶺,崗披鳳峪,霧襲螺峰,款款登臨,領略這金碧亭台,畫圖煙景。恍覺蓬州咫尺,頻呼仙侶話游蹤。」
Ⅵ 貴陽甲秀樓作文
傳明朝年間,貴陽這個地方出了一位狀元②。官府為了討好他,願出巨資修一座藏書樓,作為他讀書游藝的地方。為此,知府大人請了三位風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後,認為南明橋那裡是塊風水寶地,回來向知府大人稟報,確定就將藏書樓修在南明橋上,並且取名叫「甲秀樓」。 地點確定後,知府大人又請來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帶著他們來到南明橋上看一回,便下令選個黃道吉日動工修建。 知府走後,石匠師傅打了一壺酒,把木匠師傅請到家裡,兩個人喝了三盅之後,石匠嘆口氣對木匠說;「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樓,哪個敢違抗。只是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這一座橋貫通南北,橋上要是再修了藏書樓,這橋就成了狀元公的地盤,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塊禁地嗎!日後哪個還敢從橋上經過?有錢的倒可以坐船擺渡,沒錢的呢,就只好望河興嘆了。尤其是那些進城賣菜的、推車挑擔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說:「大哥說得有道理,這南明橋確實是個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經畫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辦呢?」 石匠說:「顧不得知府大人了。我們還得替百姓著想,不然,日後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罵名。」 木匠說;「聽大哥的意思,這藏書樓不修了?」 石匠說:「當然要修,只是換個地方就是了。」 木匠問:「換在哪點?」 石匠說:「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塊好地方。」 木匠覺得這主意好,就決定這樣辦。 當天晚上,貴陽城內陰雲密布,大雨瓢潑。這兩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師兄師弟,徒子徒孫召集到南明河邊,連夜攔河修橋,鑿木造樓。遠近的居戶人家本來就擔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橋上造藏書樓,斷了日後過河的通路,現在聽說兩位匠人另選了一塊地方造樓,一個個都冒著風雨,趕來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邊擔石挑土,架梁立柱,只聽到人聲沸騰,驚天動地。等到東方發白,大雨停了的時候,一座精巧玲瓏飛雕梁畫柱的樓閣已經矗立在碧波盪漾的南明河新橋的鰲磯石上了。 當「甲秀樓」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出現在樓閣上之後,知府大人才聞訊來到南明河邊。他見藏書樓沒有建在南明橋上,十分惱怒,立刻傳令叫兩個匠人來回話。衙役們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那個石匠和木匠的蹤影。知府大人沒有辦法,只好將就拿這座九眼新橋上的藏書樓給狀元公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兩位匠人因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樓後,就帶著妻子兒女遠走他鄉了。所以直到今天,人們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樓的兩位匠人倒底姓什麼,叫什麼。
Ⅶ 貴陽甲秀樓的作文
只要是貴陽人大概復都知道甲秀樓是制貴陽市的標志,是貴陽的徽章。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甲秀樓的歷史呢?我通過上網查資料,總算是知道了甲秀樓的建造時間和結構。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甲秀樓始建於明朝萬曆26年(1598),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在甲秀樓旁我們最先在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題詞「黔南勝跡」,遊客們都會在這里留影。牌坊前後有8個石獅子,它們不是通常見到的坐獅或卧獅,而是從高處俯沖下來的雄獅。接著是腳下的浮玉橋,橋全長90餘米。它的橋面並不是平坦的,而是有一個起伏,像一條浮在水上的玉帶。浮玉橋橫跨在南明河上,它原有九個橋孔,橋下的涵碧潭在此迴旋盪漾,橋上的亭子叫涵碧亭。甲秀樓巍然屹立在橋邊的鰲磯石上,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剛好是個正圓。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樓高約20米。清人劉玉山寫了一幅《甲秀樓長聯》,共206字,凝結了貴州的歷史文化。 甲秀樓是鬧市中一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休息的聚集點。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志,是貴陽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