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中學材料作文立意技巧

中學材料作文立意技巧

發布時間:2020-12-15 07:15:02

1. 高中給材料作文只能有一種立意嗎

作文立意,有幾點需要重點關注。

1.你可以從廣度來入手。舉個例子吧,去年廣東高考作文「常識」,那你可以這樣考慮:一個國家的常識、民族的常識、企業的常識...(國家企業個人等角度),甚至是從某些群體來切入。當然你還要思考,這個具體的常識是指什麼。比如說,誠信是企業的常識(正寫),也可說:潛規則——企業的「常識」(反寫)。 具體了你才好寫,這也是我的老師常說的「化大為小」。
除了從主體的廣泛性入手以外,你還可以從應用范圍即領域的廣泛性入手:如政府、教育公益事業、社會民生社會現象、企業、文化建設、大自然與環保、生活與個人經歷...)

2.把話題或標題具體化。我個人認為,具體化有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話題或標題中關鍵詞的具體所指,你要知道是什麼或最好你在文中稍稍點出是什麼;第二個是把給出的標題或話題具體成一個句子,又如:我寫過一篇話題作文《創意》,你可以先想想在什麼領域來演繹話題,比如說你想在文化產業,那你可以具體到 文化產業需要創意... ;我擅長的領域是寫教育的,當時我的立意是:包容創意,教學相長。

3.先廣泛立意,寫下你想到的立意,選擇一個你自己可以駕馭的立意(也就是說最優考慮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可以駕馭的話,不妨追求不大眾化的立意,但一定要在能夠駕馭的基礎上。 【注意;與眾不同不等於標新立異,起碼你的觀點符合社會上的主流思想,不要偏激,要有思辨色彩,起碼不要引起評卷老師厭惡。對於這一點,立意的深度和高度是很重要的。怎麼說呢,比如你文章寫的是「被」字文化的興起,那你就不要只是寫「被」,你要看到「被」後是民主進程的加快,是社會公平的渴望,是民主意識的提升,更是公民社會的進步... 這樣的立意層面就顯得有深度,當然,這要求你關注時事,挖掘社會現象的本質(別怕,這真的不是難事!)】

4.立意要有時代性,要有個性。所謂時代性就是讓文章有時代意義有時代價值,這和過去所倡導的「學生八股文」就大不相同。用我們老師的話來講,就是給你一個定理,要你再證明一次有什麼意義?用這個定理去解決新的問題,它才有價值。 因此,文章要充分體現時代色彩,最簡單就是在其中融入一些社會現象或問題,緊扣你的觀點,不要老是拿那些陳芝麻爛穀子說事兒,動不動就把屈原、李白等「請」上來,老師也會煩的。【這里與選材重了,二者是相關的】
至於個性,不是指什麼「非主流」的東西,而是通過這個立意、這篇文章、還有你的語言,評卷老師可以感覺到你的年齡、思想等,可以看出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甚至男生還是女生、樂觀還是消極。

5.老師們常說先立意再扣住中心選材,但很多同學覺得這樣很困難,這時候你大可把程序改成這樣:
當你看到標題或話題的時候,首先想到一些什麼事情,然後你可以根據你所想到的事情來立意,這樣能比較好地兼顧立意和選材。

2. 高中材料作文立意總有些偏,班級老師我缺乏人性化我該如何考慮立意

審題,順著材料的意思寫,你要知道你智商碾壓出題老師

3. 高中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的方法,以及審題練習.

結合一個具體的作文題目,談談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的方法,但願對你有些啟發。
黑格爾曾對人講一件軼事: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抬頭觀望星辰時,掉進一個坑裡,有人拉他出來,他說:「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有人嘲笑他,說他雖然認識天上的星辰,卻看不見自己腳下的東西。黑格爾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裡,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裡。
從這則軼事中你讀懂了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什麼品質?這樣的品質又能夠給你怎樣的啟示呢?請結合材料和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擬題目,文體不限。
2、內容要具體,論據要充分。
3、800字左右。
【審題提示】
針對這個題目來寫文章,審題的第一步是要確立論述的角度。這段材料的中心是「專心、專一」或「潛心鑽研」,我們的分析材料時不妨從「導引」( 從這則軼事中你讀懂了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什麼品質?這樣的品質又能夠給你怎樣的啟示呢?)中設立這樣的幾個問題入手:
泰勒斯觀望星辰的目的是什麼?
回答:探索宇宙的奧秘,進行自己的研究;
他為什麼會掉進坑裡?
回答:只顧鑽研,一心探索,沒看腳下;
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顧腳下該怎樣?
回答:不會掉進坑裡,但也未必認識天上星辰,不會得出「明天有雨」的結論;
對於別人的嘲笑如果換個角度理解如何?
回答:「雖然認識天上的星辰」,這是鑽研的結果;「看不見腳下的東西」,是因為他研究的痴迷,是用志不分的表現……
【總結】
把材料內容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去分析、理解,就不難把握這段文字的含義,由此可以確立這樣的觀點:目中無「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現;而唯有這樣的專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範文】 痴迷方能成大器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為了探索宇宙的奧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裡。這一舉動似乎不可思議,難怪有人嘲笑他雖然認識天上的星辰,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而我卻極其贊賞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專注的精神,因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
的確,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當他掉到坑裡,過路人將他拉出來時他對過路人所說的話並不是「謝謝」,而是「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對天象的准確推測,正是他痴迷觀察,用志不分的結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觀腳下,一心二用,雖無掉進坑裡的危險,卻也未必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氣象學家。
古今中外,大凡在學術上,科研中有建樹、有成就的人,除了他們的勤奮、毅力、創新等因素外,其共同點就是他們對事業的痴迷和執著。據說,希臘國王讓阿基米德判定王冠上的含銀量,阿基米德認真鑽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洗澡時,從澡盆里溢出來的水中得到啟示,竟然忘記了穿衣服,赤裸裸、水淋淋地跑到家。就這樣發現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頓痴迷鑽研也流傳下來許多類似把懷表當成雞蛋煮的軼聞。縱觀偉人事業的成功,哪一個少得了探索之中的痴情?
古人雲:性痴者其志凝。這里的「痴」則是用心專一,用志不分的體現。唯有用心專一,才有可能潛心鑽研,鑽到極處,才有可能獲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堅持不懈,廢寢忘食,水滴石穿。所以,泰勒期「目中無坑」正是他「心中有星」的表現,正是他鑽研中的可貴之處。而許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這種潛心觀星的痴迷精神,使他們失敗的也往往是心性浮躁,用心不專的毛病。
還是大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只有躺在坑裡,從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會掉到坑裡。因為他們沒有探索,沒有鑽研,也沒有對事業的痴迷。這樣說來,泰勒斯觀星掉到坑裡非但不應嘲笑,而是值得學習的。果真我們都具備了學業上的痴迷,又何愁不成學業,不成大器?

【範文評價】
這篇範文的命題《痴迷方能成大器》,揭示著全文論述的觀點,預示著要談論的主要內容是專心致志與成就事業的關系,而「方能」二字,又意在揭示「專心致志」是「成就事業」的必要條件。一個題目的擬訂,就等於確定了論點和論述的主要內容。
在論述中作者首先論述了古今中外在學術上,在科研中有建樹、有成就的人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對事業的痴迷和執著;再就痴迷的意義來分析痴迷與成材的關系;最後以從反面指出沒有痴迷也絕沒有成就的結論來結束全文。
文章條理清楚,語言有力,緊緊抓住材料中「泰勒斯觀星掉到坑裡」的事例反復地、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論證,使文章不僅在使用論據上顯得經濟有力,還使文章在內容結構上顯得緊湊集中,充分體現了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4. 我不知道作文如何進行立意和構思選材,請你務必指導一下初中作文的立意和構思選材的方法。 讓我參考。

審題,就是細讀提供的材料、題目或話題,弄清寫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寫作內容範圍,有何強調或深層意含,文體要求,是否自己擬題等。這是決定寫作成敗的第一步。
立意與構思,就是考生在把准題意及要求和限制之後,自己作文找到恰當的起點、角度,確定所寫的中心和行文大體脈絡和重點。當然,其中也包括選材。這是決勝的關鍵。
備考的方法,由老師從幾類題型中精選有意蘊的陌生題,著重引發思考如何審題立意構思,進行思維訓練。並選取相應例文,研讀感悟,開拓文思。以話題作文為主。
1.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往風景幽美的地方,這便是「曲徑通幽」。它是畫家筆下渲染的景緻,是射影愛好者不斷尋找的目標,是園林設計師著力創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們處理問題常採用的態度和方法??因為「幽」也許在這「曲徑」之中,「美」可能源於這回轉之間。
請以「曲徑通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審題。曲徑,彎彎曲曲的小路。幽(靜,深),風景幽美的地方。在畫家、射影愛好者、園林設計師和文人墨客眼裡,「徑」與「幽」是聯成一體的,都是「景緻」、「意境」、「效果」、「目標」。「幽」「美」「也許」在曲徑中。「幽」的地方(目的地)是美好的,「過程」(通幽的心態、態度等)也是美好的。退一步,倘若寫要達到美的目標、境地必須付出艱辛代價,那麼「付出」的過程也是「美」的;而不是一般理解成「必須艱難曲折走許多彎路才達到目的地」。因為是話題作文,寫時,所供材料可不用,更不必對材料作分析。

例文1. 曲徑通幽,中華之美
婉曲比直捷來得更美,這已成為了中國人的共識。
體現在建築上,故宮是宏大的,整齊的房舍不容許有一絲偏倚彎曲。但真正的美麗在於視線之上,檐牙高啄,流線型的瓦檐延伸出流線的美;瓦縫參差,房樑上的斗拱勾心鬥角,構築起細致精巧的美。來到野外,長城是雄偉的,每一塊磬石都讓人震撼。但雄壯有力的直線之外,更使人陶醉的,是長城在崇山峻嶺或是無邊大漠間蜿蜒的那條曲線。這條曲線,像草書般遒勁的一筆,體現出中華民族那不乏力量,而且富有曲線般婉約的柔美。
蘇州的園林更是將曲線的建築美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每個角度觀賞,遊人都能發現新的景緻。因為建築中的曲線,把那原來死的景物分割得恰到好處。美,在這曲徑通幽的景緻中爭妍斗麗地展現出來。
建築與環境,是身居其中的人們塑造出來的。反過來,這處處充滿曲線美的環境又能影響,陶冶中國人的心靈。
楚懷王不像商紂,他沒有將正直的屈原像比干一般剖心處死。但空有抱負的屈原正道直行,直言上諫,最終不免落得個貶謫蠻荒的下場。空有愛國之心的他,選擇了曲線救國的方式——詩篇。用詩句表達了屈原盼望美好環境的願望,但卻沒有像從前進諫般直來直往,而是先言他物。以鮮花香草比喻君王賢人,用蟲獸來類比姦邪小人,通過先言他物曲折的表達方式,《楚辭》將比興的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藉此崇高的藝術成就,屈原的一片愛國之心 1
才得以在這婉曲的文字中流芳百世。
千年以後,又一大文豪遭遇不幸。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但這正是他藝術巔峰的
開始。因為,你來我往單刀直入的官場不適合他。通過文意曲折的篇章,委婉地表達樂觀,豁達的志向,才是他的用武之地。請看《赤壁賦》吧,篇中對湖光水色的曲折婉約的描寫,絲毫不阻礙篇末他對豁達志向的抒懷。
更多的文人,如王維,陶潛,選擇了那彎曲的山徑小路,隱居起來。因為,他們知道:國都內那筆直的康莊大道不適合他們。
曾有人建議以梅花作為中國的國花。梅花與白楊等樹相比,少一份挺拔,更多的卻是婉曲的美。也許,這更能體現中國人那堅強以外,那富有婉約曲線美的物質吧。
簡評。文題「曲徑通幽,中華之美」點明主旨,甚合題意。首段更開門見山,提出「婉曲比直捷來得美」的觀點,為下文張本。
文章首先以極具標志性的民族瑰寶——長城與蘇州園林為例,展現了中華民族建築史上的婉曲美,接著,作者把筆觸轉向文學與人情。屈原以委婉含蓄的形式表達幽憤,蘇軾以曲折婉約的描寫,抒發樂觀豁達的心志。正是這種對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熱愛和鑒賞,正是對「曲徑通幽」這一民族文化精華的咀嚼和玩味,滲透於文章的字里行間,展示出作者平時閱讀與寫作的積淀。

例文2. 繞一繞,別有一番天地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清晨古寺,日照高林,拋開塵世的污濁,詩人輕輕地踏上帶著幽幽魅惑的曲折小徑,於深邃處,於無盡處,尋覓心靈的凈世。轉彎,繞道,四顧,探索,那麼彎彎曲曲,崎嶇難行,但人卻找到了生命的寂靜之美、歸真之美,在萬籟俱寂之中感情隱逸的快樂。世界之美也是如此,需要「曲徑」來引領。繞一繞,你會發現,又是一番風景。
「曲徑」通向視覺之美。
聞名於世的蘇州園林,有著它不可抵擋的獨特魅力。亭台樓閣,奇花異石,一山一水,全都不會自動整齊地展現於眼前。最是那不起眼的小路和長廊,一路蜿蜒曲折,讓遊人如墜霧中,卻又充滿了急切而好奇的心情,彷彿飄拂於眼前的神秘輕紗,讓人想揭又不敢驚動。忽然路到盡頭,豁然開朗,一片令人驚嘆的清秀景緻躍然眼前,讓人滿足而愉悅。若不是那頑皮的小路長廊給了人們無盡的懸念與波折,一幅山水又何來如此驚人的力量呢?曲徑雖「曲」,卻於「曲」中蘊藏了無數視覺的盛宴。
「曲徑」引向思想之美。
裴潾一首描寫白牡丹的詩,開頭便從別處落筆,「爭賞街西紫牡丹。」他以「曲折」的手法,用人們爭相觀賞紫牡丹的盛況襯出白牡丹的落寞,這是一「曲」。然後又用白牡丹的「無人月中看」,繞著彎子暗喻自己無人賞識,這是另一「曲」。白居易也曾用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來表達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詩文中的「曲徑」,那麼含蓄委婉地流露出作者的心意,顯得意蘊深遠,讀來回味無窮,展現了無窮的智慧與才氣。
「曲徑」成就戰略之美。
強盛一時的大秦國, 僅僅是靠強大的武力來征服別國的嗎?不是。當六國「合從締交,相與為一」時,秦國巧妙地通過各種「旁門左道」,各個擊破,毀滅了合從的計劃。毛澤東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通路,避敵主力,側面攻入,最終奪取城市,在革命的進程上又邁出了勝利的一步。戰略上的「曲徑」,不僅避免了下面交鋒可能帶來的沖突與損失,還能以出其不意之勢,迅速奪取勝利。
「曲徑」引領美麗。沒有X道的寬廣平坦,卻有包含著無盡的驚喜;沒有大路的一覽無 2
遺,卻蘊含了無盡的智慧。
繞一繞,又是一番天地。
簡評。本文是分三個層面展開闡述「曲徑通幽」美之哲理。如果角度把握不好,容易變為議論「曲徑」之美而忽略點明「通幽」之理。而本文結合相關事例的剖析,注重寫出了「曲徑」中的「曲」的內涵意義,從而很好地為闡明「曲徑」成就「幽」之美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說服力強。層次分明,文筆流暢,富有文采。

例文3.. 成功在轉彎處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走過彎彎曲曲的小路,才能發現美麗的花草,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在路途上轉一轉身,繞進個小道,拐一個彎,多一份美麗之餘,也能殊途同歸。
一條小河喧嘩著奔向大海,但卻發現前路被大山阻擋。奔流的它不能就此打住,於是它試探著沿著大山繞轉,終於又回到了主道,又再次湧向大海。繞了個彎,走了一條小道,河流因此可以流向大海,也因此留下了一處「水繞青山」的美麗。小流如此,人可亦同。
當督郵被眾星捧月般浩浩而來,心中思量著下屬向他進貢的禮品。「寧可為八斗米折腰!」陶淵明於是隱逸在田園中。雖然不能為朝廷史官手中所寫的忠臣良將而名留千古,但憑那「眄庭軒以怡顏」的生活,「心遠地自偏」的胸襟,陶淵明走入了隱士的「小道」,卻以自己的詩篇文章在文學史上流芳百世,與後人在穿過「曲徑」的時空中,一起一醉一陶然。
身為DNA雙螺旋結構的創始人之一的克里克曾是一名物理學家。但當他看到愛因斯坦已在物理學界中創下的偉烈豐功,看到物理界已進入成熟而相對穩定的時代,知道自己暫時或在長遠的一段時間內,在物理中難以作出怎樣的一種突破。於是他將方向轉向了剛起步的「曲徑」,還沒有太大發展的生物學。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當DNA雙螺旋結構的理論公布於眾而贏得極大反響的時候,克里克站在了生物學的巔峰處。
面對當今的社會,恰當地轉身,繞入通往成功的「小道」,也不失為一大明智的選擇。你看,當「百萬大軍」的考生爭擁度過這高考的「獨木橋」時,適時的轉身,在技術學校中學得一技之長,同樣也能為社會作貢獻,為人民服務,實現人生的理想。
曲徑通幽,小河因不畏小道暫時的昏暗而奔向了大海;陶淵明因穿過了「曲徑」而到達了文學的高峰;克里克因適時的轉身,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因為敢於轉彎,適時的繞道,人生才會多姿多彩,才會雖殊途而同歸成功。
簡評。本文能准確理解話題意思,立論比較清晰鮮明,文章首尾呼應,結構比較嚴謹。三個主體例子能分別從自然、歷史、現實的層面對觀點加以論證,顯得視野開闊,邏輯嚴密。最後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展開分析,使文章具有了較強的現實意義。文章的語言比較簡潔,在陶淵明的例子中能恰當地引用詩文名句說明事實,表達觀點。文章如能在過渡照應、分析論證上再加註意,定能更上一層樓。

2.作文模擬試題:(命題作文)
《說文》:「患,憂也,從心。」從個人到國家,從人類社會到宇宙自然,人心之憂,無處不在。高尚品質的缺失,價值取向的混亂,天災人禍的頻發??這些「患」都與我們的生存狀態息息相關,都是對人類智慧的嚴峻挑戰。
請以「說憂患」為題,寫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不少於600字。
審題。這是一篇命題作文,又是一篇限定文體的作文,有一定難度。
命題中的「憂患」是一個傳統話題,考生當有較多的准備。同時又是一個現實性很強的話題,試題對此做了比較充分的提示。「高尚品質的缺失,價值取向的混亂,天災人禍的頻發」都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只要這些問題存在,「憂患」就是難以消除的。考生可以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去思考,前者是如何繼承傳統的問題,後者是世界觀人生觀的問題。
3
受到了試題提示語的干擾,許多考生將「憂患」理解為一種社會現象,如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個人發展中遇到的挫折、逆境,以及心理疾病等,這當然是沒有讀懂題目要求所致。

例文4. 說憂患
如果說憂患伴人而生,一點都不過分。從古到今,有人類的地方就有憂患。遠古時期,人類為衣食住行而憂患,落後的生產方式使人們不得不時時為溫飽而擔憂。封建社會,百姓為生計而發愁,國君為找不到治國良方而苦惱。歷史翻到了今天,人們雖已擺脫了基本生活保障不足為煩惱,卻又不得不面對新的煩惱;高尚品質的缺失,價值取向的混亂,天災人禍的頻發。人類生活中充滿了憂患。
人的生活因這些「患」的存在變得困苦,人的力量和意志在與「患」的斗爭中被消耗。 社會中,由高尚品質的缺失而造成的犯罪案件,如貪污、盜竊等,不僅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也使國家遭受了重大損失,社會發展嚴重受阻。
然而隨著「患」而來的最大威脅並不是它所帶來的困苦與災難。如果人們面對這些「患」缺乏警惕,並且在經歷了不幸之後仍不知自省,不知吸取教訓,那時這些「患」都會造成毀滅性的災害。
還記得那隻在水中被慢慢煮熟的青蛙嗎?這不是身在「患」中不知「憂」的最好例證嗎?它總是「自我感受良好」,錯過了採取措施逃生的時機,便再也無法從災難中逃脫出來了。
人又能比那隻青蛙高明多少呢?有多少人在社會不良風氣和混亂的價值取向的包圍之下,不再堅守信念,保持心靈的純潔,結果為「患」所害,落入了罪惡的深淵,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警惕嗎?
所以,面對無法逃脫的「患」,我們需懂得「憂」。僅僅懂得憂還不行,還應尋求解除這些「患」的方法。古人為落後的生產方式所苦,於是尋找各種巧妙的辦法,利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條件。現代人應該比古人更聰明。回顧一下我們剛剛經歷過的事吧:「非典」流行之初,北京市政府疏於防範,造成了疫情的迅速擴散。後來經過認真反省,終於向社會如實通報疫情,並採取果斷措施,結果較快地控制了局面。由此可見,「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身在「患」中不知「憂」。只要我們具有憂患意識,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各種各樣的「患」,「患」的挑戰便會變成社會發展的助力器,它會越來越多地激發出人類的智慧,將人類文明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簡評。這篇作文被評為一類下。
作者專在議論的現實針對性上下工夫。前三段從歷史談到現實,引導大家關注現實。第四段用「然而隨著『患』而來的最大威脅並不是它所帶來的困苦與災難」一句由「患」過渡到「憂」,重點討論「面對無法逃脫的『患』,我們需懂得『憂』」。第五段以青蛙為喻,議論深入淺出。第七段以防範「非典」為例,在對比分析中闡明自己的觀點。「『患』 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身在『患』中不知『憂』」,是警醒之語。

3.作文模擬試題:(介於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之間)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說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泉,常會出現奇跡,可以治療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拄著拐杖,一跛一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口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乞求一條腿嗎?」這句話被退伍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好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讀了這段文字,你得到什麼啟示?請自選角度,自定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4
審題與立意。注意,該題型設計,既不同於以往高考材料作文題型,也不是規范話題作文。 材料作文必須緊扣材料所含中心來立意,限制性很強。而該題提示考生:「讀了這段文字, 你得到什麼啟示?」強調了考生的讀後體會和感悟認識,即可由材料引發聯想,這比材料作文的內容範圍和要求開放得多。
據「材料」和「啟示」,聯想、啟示的角度、立意,可以很多。
從殘疾軍人這一面看,如:
求上帝不如求自己;
人可以被致殘致死,但不能被打敗;
百折不撓自我開創生活之路;
身殘志不殘;
生命在於希望等。
從小鎮民眾這一方看,如:
怎樣的同情才是有益的,好的;
雙腿不殘疾身不殘,就是強者嗎?等等。
立意偏離的如:
自己就是上帝——當你面對各種誘惑(名與利)時,如何堅定信念把握自我。這與「面對困境」相悖。
戰爭給人帶來災難創傷,必須反對戰爭。或:讓別人說去,走自己的路。此二者確立的中心雖合題意,但與「正視困境,勇敢生活」主旨不太緊貼。

例文5. 生命的奇跡
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有一塊燒焦的草坪,草兒們全都奄奄一息地緊貼大地。它們是在抱怨自己的命運嗎?不是,它們是在孕育新生的力量,期待春風到來的日子。
植物似乎都有一種韌勁。不論狂風暴雨,山洪海嘯,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治癒傷口,重煥生機。面對突襲的災難,它們調整了狀態,頑強地生存下來。人本是自然中的一員,同樣經受著災禍,卻少有人承襲這種生命的韌勁。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沉溺於對往事的追悔,對時運的怨恨,荒廢了生命,使自己如一棵焦枯的小草,隨風吹散。當然,也有一些人培養了自己的韌勁,因而他們往往能創造奇跡,留下佳話。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成;勾踐卧薪而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張海迪海燕般搏擊風雨的精神,海倫面對傷殘的達觀與勇氣。這些勇敢的人們,在經受著他人難以承受的屈辱或痛苦的同時,默默地樹立信心,汲取力量,堅定生命的意志,終於把自己的生命描繪得絢爛精彩!
人生就像一條小溪,翻山越嶺,難免會碰到礁石懸崖,有時可能被撞得四散飛濺。可是不這樣又怎能匯聚更多的水滴,壯大身軀呢?人生的韌勁,指的是能屈能伸:「屈」是面對身體的殘疾、事業的挫敗,敢於承認現實、反省自我,而非陷於被動無法自拔;「伸」是抓住生活的契機,超載自己,使意志更加堅定,志向愈發偉大。「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在廢墟中重塑自我。
如何獲取這種韌勁,自然便是極好的導師,不少殘疾的生命在其中滋長繁衍,毫不理會人們的踐踏撕扯。漫步林間,你會看到老樹如何萌芽,殘花如何結果。雲卷雲舒,冬去春來,自然就是這般生生不息,締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
當我們遭遇不幸時,試著承認現實。上天可以讓你失去一條腿,但也可以磨練你的韌勁,

5. 搜怎樣才能把握好高中材料作文的立意讓立意准確

呵呵
審題要審清楚。大處著眼,小處落筆。!!

6. 如何指導初中生進行作文立意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一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並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後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准。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像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像、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范(一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於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並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寫出新意並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准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寫真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像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一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像、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范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三、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裡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7. 作文立意技巧高中材料作文怎樣分析立意

作為高考作文的題型樣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觸、曾經操練的話,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實水準的。因為在考你寫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閱讀能力,即對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較之那種類似話題、內容寬泛、只要不超出范圍主題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絕用所謂以往操練過的不變「經典」來應對萬變考題的套題弊端。

然而面對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練掌握審題立意、觀點提煉的方法,時常造成所提煉的觀點與材料若即若離、似是而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甚至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誤——即使你的文章結構再嚴謹、論證再充分、事例再豐富、語言再優美,也只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了。可見,材料作文的觀點提煉,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緊扣材料`,選好角度,確立一個具有相當新意、深意的觀點呢?以下方法謹供參考。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二、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後,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膠粘劑公司研製成強力萬能膠水,在推向市場之前,別出心裁地將一枚價值可觀的大金幣,用該膠水粘在該公司的大理石柱上,並稱誰能將其取下而不損壞門柱,金幣歸誰。一時間,門前人頭攢動,不少人紛紛一試身手,結果力氣耗盡,金幣卻巋然不動。人群中爆發出熱烈掌聲,各色人等稱贊有加,消息不脛而走。新產品一上市,廠家即獲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產品一上市,之所以「獲得巨大效益」,一是因為該強力萬能膠水粘後能「巋然不動」的有目共睹的過硬質量,二是由於公司採用了非同尋常的營銷宣傳策略,於是,我們便能順理成章地分別得出「事實勝於雄辯」、「酒香還需巧吆喝」的結論。相比之下,後者更富有時代氣息。

四、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裡,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裡,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8. 如何給材料作文立意

提供材料進行寫作是議論文寫作訓練的常見形式,把握好材料的內容和意義,選擇恰當的議論角度,是寫好材料作文的關鍵.
確定材料作文的中心,既要抓住材料中隱含的某些關鍵語句,更要從總體上去把握,揣測作者態度是褒是貶,弄清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從總體上去把握,就要研究材料中的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揣摩好對象,品玩好詞句,把握作者隱含的傾向性.對於那些寓意性的材料,就要找出與材料的類比點,這樣才能准確地去立意.《毀樹容易種樹難》這個材料,以樹喻人;《清源與活流》應明確「源」與「流」的關系,然後找類比點:國家的建設、治學、人際關系等,都有源與流的關系.同樣,《回聲的啟示》講的是自然現象,但暗寓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以善待別人、善待社會、善待自然為中心也就准確地把握了材料的寓意了.在我們平時的作文訓練和考試中,我們要善於藉助聯想,用生活、學習中的現象與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較分析,找出可類比的「點」,以此來確定中心.類比的過程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事及理的過程,這里的推理過程仍然離不開對材料總體的把握和駕馭.
材料作文,有時是一題多材.材料多,寓意廣,提煉中心時必須顧及各則材料中的「共性」,否則便會顧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離題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則材料中蘊含的道理,然後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由表及裡,深入底蘊,提煉出各則材料共同的中心.如下面三則材料:
1.夜鶯正唱得歡的時候,一隻鷲猛撲下來,說道:「鳴叫得這樣悅耳動聽的鳥兒,吃起來味道一定好極了.」
2.聽說某地有一個大和尚,曾同友人一起登樓觀江景.友人問:「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閉目答道:「只有兩條,一條裝著名,一條裝著利.」
3.有些青年看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後就心灰意冷,消極埋怨;碰上不順心的事,便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產生懷疑,動輒說道:「我算看透了.」
初看三個材料各自獨立,沒有什麼共同之處,難以用一個中心統攝三個材料;但細細想來,異中也有相同的地方:鷲的猜想憑主觀臆斷,和尚為名利障目、武斷下結論,有些青年更是思想片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三個材料的「共性」是思想方法片面.多從哲學的角度思考,往往容易找到「共性」,因為哲學是最概括的.
有些材料表面上是對立的,但都統一在一個共同的話題之中,找到統一點,也就找到了聚合點,議論的中心就可確立了.如: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材料「1」說明環境可以改變人,環境對人的影響;材料「2」說明人可以不被環境影響.兩則材料雖然對立,但都統一在「人與環境」這個話題之上,「人與環境的關系」就是兩則材料的中心.
對於多則材料,關鍵是要找出它們的最佳結合點,即「共性」的東西,綜合考慮,這樣才符合命題者的意圖.但最佳結合點未必就是立意,議論的角度可結合論題的現實意義去考慮,這樣寫出來的文章針對性強,有時代氣息,也會有一定的深度.

9. 高中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指導
一、主旨領悟法 二、關鍵把握法三、由果溯因法 四、寓意揭示法 五、細節切入法六、傾向揣摩法七、多向發散法八、舍次求主法九、求同存異法十、互補完善法(字所限,例子已刪

10. 高中新材料作文立意

理解一、岌岌可危地環境下,如何獲得雙贏?
理解二、強者面對困難專,要成功,總屬會戰斗到底;弱小面對困難 ,要成功,總得順應趨勢。
理解三、關鍵在於如何理解橡樹的「成功」與蘆葦的「未來」。
理解四、就舉一個例子, 我記得當年我這里,有一批志士,寫了一篇文章,關於平反文革的,這篇文章是由三人帶頭, 跟隨者也有幾十人,這一篇文章造成了巨大的輿論,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這就是他們想要的結果——成名)。在這一場輿論中,帶頭的三人都被抓起來了,但他們的效果達到了。而跟隨者們也因跟隨支持成名了(他們的目的也達到了——成名),但他們卻沒有被關押。 這就你自己理解了。

閱讀全文

與中學材料作文立意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