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中學生地理考試注意事項

中學生地理考試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0-12-15 04:44:47

Ⅰ 關於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培養

一、強化讀圖表步驟的課堂教學訓練,養成讀圖好習慣。
這就要求從教材入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學生拿到一幅圖,要做到「讀圖四步走」:一讀圖名,即這是幅什麼圖?二讀圖例和注記,即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三讀有無坐標軸,若有坐標軸,要看清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麼?四讀取圖表中表達了哪些地理信息?「讀圖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是提高讀圖能力的基礎和關鍵。在地理高考中因讀圖習慣不良,漏讀、誤讀圖名或漏讀、誤讀圖例而導致失分的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途徑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做到「讀圖四步走」。
二、強化教材中圖表的閱讀與識記,是認識其他圖表的基礎
地理教材中匯集了大量圖表,只有對教材中圖表做到熟記於心,才能有助於認識出現的變式圖、大比例尺的區域圖等難度較大的圖。
例如對變式圖處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體恢復,回歸基本。如有關晨昏線的讀圖題同學們普遍感覺較難,就是因為變式圖特別多(約有20種)。但最基本的形式卻只有兩種,即側視圖和俯視圖。在復習時我們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圖形,再重點弄清每一種變式圖與基本圖形是什麼關系,是如何「變」的。解題時先將局部圖恢復為整體圖,將變式力回歸為基本圖,可以使此類題大大簡化。同時,在平時復習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讀圖「法則」。
再如要認識小范圍、大比例區域圖,除了要根據經緯線進行空是定位外,還要求學生識記一些地面上點狀的重要標志以及線狀的輪廓,點狀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礦產地、城市等,線狀的如河流、島嶼、海陸、行政區等,只有從教材上識記,才能有助於認識區域圖。
三、強化圖表歸類的教學訓練,培養對不同圖表的閱讀方法
經過閱讀步驟和對教材中圖表的閱讀和識記,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和基本的讀圖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就必須將圖表歸類,了解不同圖表的特點,指導學生總結各類圖表的讀圖方法和關鍵注意點。在近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變式圖」、「疊加圖」、「等值線圖」、「統計圖」和「區域圖」,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紹一下這些常見圖形的特點和閱讀方法。
1、「變式圖」,就是從教材中的圖演變而來。這類圖形雖然看上去沒有見過,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尋根導源」,並非無從讀起。如:光照變式圖、地球公轉變式圖、氣候類型變式圖等。下面主要介紹光照圖的閱讀技巧:光照圖的種類比較多,此類圖的解題關鍵要求學生牢記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讀圖的技巧和方法。當解題的已知條件不夠時,要充分發掘圖形中隱含的條件。如:晨線與赤道的交點處,其經線的地方時時為6點,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其經線的地方時為18點,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時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利用地球的自轉方向確定「東」和「西」等。
2、「疊加圖」,就是幾種地理要素的內容疊加在一幅圖上。雖然讀起來相互之間有些干擾,但只要採取「分而治之」並注意其交叉點的辦法還是不難解決的。如中國和美國的版圖疊加在一起,我們只有分開讀,再進行疊加對比,找出其相同和不同處。若不會讀圖,自然就無從答起。
3、「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這類圖都遵循「等值線原理」即:凸向高(指數值)處反而低。(如山谷、低壓槽、寒流等),凸向低處(指數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壓脊、暖流等)。具體含義是:若為等高線,凸向高處為山谷,凸向低處為山脊;若為等壓線,凸高處為低槽,凸向你處為高壓脊;若為海洋表面等溫線,凸向高處為寒流,凸向低處為暖流。
4、「統計圖」,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狀統計圖等。這類圖表讀圖的關鍵,是要讀懂、讀通坐標的含義,尤其是要注意坐標軸上數字的單位。
5、「區域圖」,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域的圖形。這類圖又可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分為區域地形圖、氣候圖、洋流圖、資源圖、農業地域圖、工業分布圖、交通圖等。讀區域圖,重要的是正確識別圖示地區是什麼地方?這就要根據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面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等去加以識別。如: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圖。要提高讀此類圖的能力,就要在平時要求學生對重要經緯線(如0經線180經線,30E,120E,赤道、23 26 N,23 26S,66 34N等)所經過的區域加以關注,再加上各類圖表歸類分析和總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網路狀的地球,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相互位置,在復習大洲、大洋的基礎上,讓學生記住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氣候區;在復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豐富這些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經過以上訓練,當給你地球上一點或線時,學生腦海中涌現的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
滿意鏈接!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為滿意答案】按鈕
同求的知友請勿在評價內留求助信息,會被直接忽略!
請將滑鼠移到回答內容下方的ID上,點擊【求助知友】

Ⅱ 中學生地理素養包括那些方面

(1)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地理知識、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2)地理素養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一種尺度的劃分都會破壞地理素養的整體結構。但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筆者依據地理素養的內容,把地理素養分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實際上,這三個部分也是相互包含的。(3)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4)地理素養構成要素論其重要性並不處於同一層面之中,它們在構築地理素養過程中的職能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一)地理科學素養

地理學是一門旨在解釋地區特徵以及人類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現、發展和分布情況的科學。[1]它不僅包括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為核心的特有知識體系,也蘊涵有區域比較、區域綜合與分析、觀察、野外實踐等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還包含了地理學家在探索地球表層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因此,地理科學素養是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了公眾科學素養的共性特徵,也融合了地理學科的個性特徵。筆者依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未來社會的需求,把地理科學素養的構成劃分為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五個組成部分

1.地理科學知識

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是養成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和地理科學品質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指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地理基礎知識,如地理術語、地理概念、地理現象、地理空間分布、地理過程、地理因果關系、地理特徵、地理規律、地理科學史等內容。總體來說,地理科學知識涵蓋了以下幾個問題的內容:「它在哪裡?它是什麼樣子的?它為什麼在那裡?它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它產生了什麼作用?怎樣使它有利於人類和自然環境?」

2.地理科學能力

地理科學能力是學生智力、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地理科學能力既應該包括一般科學能力,也應該包括地理學科特有的科學能力。美國《國家地理標准》將地理能力目標確定為培養五項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2)收集地理問題的技能;(3)整理地理問題的技能;(4)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5)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雖然這五項地理技能與地理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基本吻合,但應該說突出反映了一般科學能力,並沒有真正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盡管地理思維、想像、觀察等能力的培養要求已蘊涵在五項核心技能當中,但仍不利於突出地理科學能力的培養重點。我們試圖依據《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提到的地理學的幾個核心問題,[1]對應給出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相應能力:(1)空間定位能力;(2)區域差異的比較與概括能力;(3)空間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間分布格局的覺察能力;(5)地理過程的簡單預測與合理想像能力。

3.地理科學方法

地理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地理科學對象,以及作用於地理科學對象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地理科學思想方法是其核心。科學方法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撐。地理科學方法教育是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更是地理科學素養養成的重要基礎。地理科學方法中包含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但在地理科學素養的養成中,更要側重培養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科學方法,如地理觀察、地理實地考察或野外調查、區域綜合分析、區位比較、地理實驗等方法。

4.地理科學品質

地理科學品質包括地理科學精神、地理科學態度以及對地理科學的興趣、情感和動機等。其中地理科學精神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對學生從事地理科學認識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力圖讓學生領悟與感受地理學家在科學探索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學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學研究和交流過程中逐漸地、自然地形成的約束科學家行為的價值規范或准則,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實踐,不固守傳統,不迷信權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堅持真理,謙虛、謹慎,不怕困難和挫折,善於團結合作,樂於思想交流,遵守科學的職業道德等。歸納起來,地理科學精神包括地理科學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實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地理科學態度是指個體對地理科學現象和本質作出的反應,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

5.地理科學意識

地理科學意識指社會群體或個人對地理科學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它包括正確的地理科學觀、地理科學技術觀以及正確理解和應用地理科學與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等內容。地理科學意識是正確認識地理科學價值、合理運用地理科學技術的關鍵,因此是地理科學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地理科學素養的上述組成之間並不是孤立的、分離的,各種構成彼此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互相聯系,構成了地理科學素養的主體。其中地理科學知識和地理科學能力屬於智力因素,而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屬於非智力因素。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也是地理科學能力發展、地理科學方法運用、地理科學品質養成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的質和量決定著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地理科學能力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也是溝通和聯系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的橋梁和紐帶。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能夠為地理科學知識的學習、地理科學技能的培養「解放思想」、導引方向。

(二)地理人文素養

地理人文素養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兩個部分。人文地理知識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經濟、旅遊、人地關系等相關內容。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關「人對自然的基本態度」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識、「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人口道德」意識、「資源道德」意識、「環境道德」意識、國家意識、地理美等內容。[3]

圖2 地理人文素養的構成

(三)地理技術素養

地理技術素養是指對地理技術的正確辨別、全面理解與綜合應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術知識、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三個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專業性很強,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習者要求的廣度與深度應有所不同。

1.地理技術知識

地理技術知識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基礎,也是養成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地理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拓寬地理學應用領域的同時,也給中學地理素養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地理技術知識主要包括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防治技術;景觀生態設計;不同區域尺度多維要素的規劃技術;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的預測、防治技術;地理多媒體教學技術;等等。

2.地理技術能力

地理技術能力是地理技術素養的核心,是對地理技術知識的深化與應用。圖3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地理技術能力主要包括:(1)運用3S技術進行地理信息處理的能力;(2)運用區域規劃知識進行城鄉規劃、旅遊規劃的能力;(3)對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進行防治的能力;(4)對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進行預測與防治的能力;(5)利用地理多媒體技術製作地理課件的能力;(6)正確選擇並運用地理技術的能力。

圖3 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

3.地理技術觀點

地理技術觀點是地理技術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主要包括:(1)知曉地理技術的正面和負面影響;(2)明晰地理技術與地理科學、社會的關系。

Ⅲ 如何在地理課堂中對中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

採取以下方式:

一、結合目前普遍認同的環保教育模式,明確地理教育在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方面的目標和任務
1.初中的地理教材提供了大量和環境有關的知識
如人口問題、氣候問題、土地問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及森林資源的環保和利用現狀、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內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著,更應承擔起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的任務。在實際教學中,要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
2.地理教育應幫助中學生在環境中提高環保意識
利用這一學科的優勢融入環境道德教育,使地理這一學科成為「環保」教育的主渠道。地理學科第二課堂豐富多樣,通過各種課外活 動和相關的社會調查,讓學生在環境中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探索活動,感受各種環境問題,端正環保態度。
3.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的觀念,讓學生做環境的有心人,關注周邊的環境問題,以身作則,並作好宣傳工作

二、認真鑽研初中地理教材中能夠進行環保意識培養的內容
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內容除了以課本為主要依據還應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周邊的環境進行引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和行為習慣。而現行中學地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 ,為環保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
1.道德教育內容
教材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後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
2.法律法規教育
讓學生明確認識到破壞環境不僅僅只是道德問題了,環境保護已寫進了法律、法規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土地法》、《水資源保護法》、《森林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使環保工作步入了法制軌道。在提及此事時,我會這樣反問學生:如果你家正在裝修新房,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你家的自留地里正好有幾棵成年樹,於是你父母就直接將其取之己用,請問是否觸犯了法律、法規?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展開討論。通過這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明確認識到父母的行為已觸犯了法律。我又會問:你家裡是不是也參與了「退耕還茶」?學生都說:是!,我又會引導他們說:你父母積極響應上里政府「退耕還茶」的政策,實際上不僅是增加了你家經濟收入來源,同時,為上里古鎮的茶文化出了一份力,也是積極參與環保工作的一種表現。
通過地理教學中列舉學生們親身經歷的事情,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加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也會在法制觀念較淡薄的農村起到有力的帶動作用。
3.行為教育內容
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如在講到水資源的問題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我們這上里水源是否缺乏,又是否存在水污染問題?學生列舉了許多許多。並且就「上里古鎮旅遊中的環境問題」要求學生寫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有的學生發現到上里的旅遊也面臨了諸多的環境問題;如,部分茶館的茶水直接倒入河裡;部分餐館的廢水未按要求進行廢水處理而直接排入河裡;隨著遊客的增多,帶來的垃圾增多,那大量的生活垃圾又該如何正確處理……等等問題。這樣更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身保護環境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且也會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中去,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

三、不斷地研究、探索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1.採用互動式教學,針對問題開展討論,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的,許多事物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對人類有潛在的危害。科學技術是 面雙刃劍,使學生認識到這點是非常重要的。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 時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設計爭議性問 題,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內部矛盾的沖突,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如就以上提到政府在大力打造上里的旅遊經濟的同時也會面臨環境問題,那「經濟收入與環境問題」該如何正確處理?我將班上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有的代表「上里古鎮管委會」的領導;有的代表旅客;有的代表農家樂的老闆;有的代表居民;有的代表環保局的局長等等,大家就:「『經濟』與『環境』誰更輕誰更重」展開討論?通過這一爭議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激烈的爭論,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和「環境」要協調發展,並且要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2.理論聯系實際,將課堂上的環境知識轉化為學生日常生活的環境意識
在學生學懂地理環境知識的基礎上,必須轉化為實踐活動,這是地理環境教育的出發點。
2.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講到我國水資源缺乏時,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那你家裡的家庭用水又是如何的處理的呢,是否也做到循環使用呢?」所以,要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倡節約用水,要從自己做起,並且要在環保觀念缺乏的農村扮演好知法、懂法的小角色,帶動農村環保意識能大幅度的提高。
2.2結合上里古鎮環保熱點問題激發中學生「學環保、講環保」的動機。
3.結合3月12日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學生實現了參與環境保護的願望,在勞動中提高了環保意識;同時也深化了地理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
總之,作為地理教師,特別是處在政府重點打造的旅遊重鎮-上里古鎮,我們對學生的環保意識的培養更不可忽視。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環境保護教育。

Ⅳ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1、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強調地圖的重要性.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策略、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地圖教學進行指導和強化,並同時形成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每節課向同學說明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時時給學生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並舉實例分析.並且在每班選地理學習成績好的、對地圖掌握有一定心得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學習體會,引起同學對地圖的重視.
2、在教學中注重圖文結合.要讓學生掌握讀圖基本程序,即引導學生先閱讀圖名、圖例,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此來確定地圖的類型、地域范圍等.學生掌握了讀圖的基本程序,學會有序、有目的地閱讀地圖,就為地圖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進而在課堂上注重將教材中的文字與插圖緊密聯系,然後,培養學生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找出地理特徵、地理規律以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達到准確理解圖像內涵和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3、多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採用現代化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使一些地理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空間圖形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為析圖打下良好的基礎. 4、注重地圖之間的對比分析,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地理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各要素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聯系,這種聯系可以用一幅地圖或多幅地圖反映其邏輯關系.因此,利用「一圖多思,多圖並用」來比較分析,是培養學生閱讀地圖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學中,可利用地理圖冊加強地理知識的聯系與延伸,建立思維線索,引導學生將密切相關的、同一區域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對地理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引申遷移,尋找問題中潛隱的聯系,反映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上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等,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例如,通過閱讀「中國人口密度」圖,得出「東部人口密度比西部人口密度大」的結論.「為什麼」會這樣?再用一幅「中國地形圖」對比閱讀,就可看出地形對人口密度的影響.同理,還可以看出地形與河流、地形與城市分布等的關系.5、訓練學生繪圖製表、缺圖補圖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會讀圖還要能畫圖,畫圖一方面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地圖記憶的精確度,另一方面有利於更好的理解知識.繪圖是對讀圖的提高和再創造,是提高學生析圖能力的有效方法平時注重加強邊聽邊畫、邊看邊畫、邊想邊畫、邊做邊畫的訓練,力求做好地圖筆記,地圖作業,做到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都要求能勾畫出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另外還注重加強學生繪圖製表、缺圖補圖的技能訓練,「繪制圖表、缺圖補圖」要求學生能模仿、記憶、想像,做到眼、手、腦並用,有利於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是讀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生的動手繪畫過程,使學生養成的動手習慣,加強對地圖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6、以圖導練.在課堂作業、以及每月的月練習,還有單元、半期及期末測試時注意加強對地理觀察、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考察,讓同學感到學圖有所成,學圖有所用,從而能夠從地圖學習中嘗到甜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地圖的學習興趣.總之,在地理學習中要及時總結狠抓重點加強地圖學習的有效性.挖掘地圖信息,善於將熱點問題及時通過地圖表現,反復進行圖文的轉換.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的求知慾,逐步引導他們分析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Ⅳ 推薦一些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地理科普圖書

十萬個為什麼,世界未解之謎
地理物理等科學放置一起,綜合性更強。
國家地理更好

Ⅵ 如何實施培養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我國基礎教育的理念轉變
教育不是固定思維模式下的產物,隨著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國基礎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斷轉變。2014年,《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研究制定核心素養體系,主要是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一文件的頒布,使核心素養成為推動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二、核心素養與地理核心素養的關系
1
1/5頁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地理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地理學科的素養,見表1,,在此基礎上有機地結合基礎教育課程的共同核心素養,提煉出地理學科中那些更為關注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包括學科觀念、學科思維、區域認知和實踐活動四個方面。地理核心素養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什麼關系, 簡單地說,在這對關系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頂層設計,地理核心素養作為一個學科的核心素養,要對其做出貢獻
那麼,培養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策略應該如何實施呢,本文以八年級地理上冊《地形和地勢》,為例,從地理教師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兩方面來介紹地理核心素養的實施策略
三、培養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策略的實施
,一,地理教師自身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1.要樹立教師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正確教育行為產生的源泉。樹立教師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是教師有效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首要環節

Ⅶ 中學生學習地理有竅門嗎

一、對地理概念要明確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能一知半解。因為地理概念是學習地理科學的基礎,它是發現地理問題的基礎,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只有概念清楚了,才能准確判斷、科學地運用地理邏輯推理問題。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俗語說得好:理不辯不清,事不比不明。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不但要概念的表面文字的比較,而且需要其內涵與外延全面的比較,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對地理原理及過程理解要清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地理事物的發展及變化,總是遵循著一定的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的,通過事物之間的關系形成了前因後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只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並且順著規律深入地挖掘,才能使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潛力得到整合,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對地理事物特徵要懂得綜合與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綜合又是對地理事物特徵的全面概括。例如:為什麼亞馬遜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首先概括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綜合特徵,然後體現各要素之間的緊密聯系,即說明熱帶雨林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我們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如:學習中國地理中的長江這個知識點時,就要圍繞與長江相關性的各要素全方位拓展開,河流徑流量與補給源、氣候、地形、植被相關聯系,徑流量的過大或過小又會導致旱澇的發生,此外還要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總之,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找「共性」突「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共性包含於個性之中,它是同類地理事物的概括;個性是地理事物的全面體現,它們是統一的整體。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的表現。而這些又是從個性中概括出來的,不是獨立的,它們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它們內部中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及差別,如:各自然帶的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空間分布的不同及其內部的降水、氣溫等自然地理特點的不同,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通過地理實踐,從中歸納得出地理原理及規律

歸納推理是我們學習地理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基本思維方式。從廣博的地理知識中收取信息,並歸納分類,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歸納得出來的一個普遍規律。

六、從地理事物中的「一般性」尋找出「特殊性」

地理事物的「一般性」往往代表的是普遍規律。當這種一般規律出現了異常,而這異常不同於其它事物的表現,就是我們講的事物的「特殊性」。而「一般性」體現地理事物的聯系與統一,「特殊性」體現的是地理事物的差別。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勢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並非都沿緯線分布,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又如我國的降水分布也體現了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規律,然而現實並非完全一樣,有些地方就不是,這就說明了特殊性,是因為地形、離海洋的遠近、大氣環流等因素的不同。總之,具體分析時,要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從「對比」中尋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對比,通過對比找出異同,才能對地理地理的概念、原理、規律等加深理解。對比通常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也可以通過討論辯解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先對照兩個區域氣候特徵對比,如氣溫和降水的時空變化對比,然後進行氣候特徵的形成原因對比,如地形圖,大氣環流圖,並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置。

八、常「讀圖」建立時空觀念
地圖是地理學科獨特的表達工具。它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又有綜合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時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同時還要依照已有的地理知識填繪地圖。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的習慣,要求: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總之,要熟練地掌握地理的讀圖、填圖、繪圖的基本技能。

Ⅷ 如何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地理素養

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因材施教,抓住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正確分析地理現象、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一、動手畫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興趣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許多知識點理論性很強、很抽象,需要學生藉助圖示等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像力。因此,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畫圖,學會看圖、畫圖、用圖,這樣才會使地理課具有實際性意義。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課時,學習熱力環流形成的具體過程及其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小組合作閱讀課本,然後試著畫圖表現出其形成的過程。這樣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之後我並沒有講解自己課前准備好的圖示,而是讓小組代表來講解。再根據講解我指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高中生的心理漸漸成熟,勇於表現自己也是其特徵之一,因此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敢於表現自己,結果就是學生既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又掌握了相關知識。學生畫圖的過程就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需要把語言等抽象性的東西表現出來,需要把相關信息聯系起來,畫出示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藉助多媒體,多角度帶動學生情緒,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普通教學的單一性,豐富了教學內容,圖、文、聲、像並茂,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地理是一門與大自然、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最息息相關的學科,關於自然界的科普電子影像數不勝數,教師可以從中選擇適當的視頻或動畫資料,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相關內容,也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地理選修五《中國的地質災害》時,我們國家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教師在講解地震時,可以選一個經典的關於地震是如何形成的科普動畫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地震形成的原因。

Ⅸ 有沒有中學生地理知識競賽啊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

基本介紹
國際地理奧賽是由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CGE)與國際地理聯合會國際地理教育奧林匹克委員會合作舉辦的。
其競賽的主旨是:
激發學生對地理及環境研究的主動興趣;
0000培養學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0000提供正式接觸環境以及建立來自各地年輕學生間的友好關系,進而促進國家彼此間的了解。 國際中學生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開始於1996年,每兩年舉辦一次。 與數學、化學、物理等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相比,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的發展時間和參加國的數目都要少得多。 據資料顯示[1],世界上只有美國有具規模和影響的國內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國家地理奧林匹克亞競賽、美國國家地理小蜜蜂競賽)。[1]
競賽方式
國際地理競賽是一種學生之間的競賽。每一個參加國或地區需派一隊由四位學生組成的參賽隊伍。
參賽者必須是就讀於中等學校的學生,或尚未開始高等教育的學生,在參賽當年的六月三十日前,年齡必須未滿二十歲。
除了參賽學生外,還必須有兩名成人代表,其中一位將代表全隊為領隊;另一位需負責參賽選手之特殊的任務,如翻譯等。
由於國際地理競賽是以英語為正式語言的,競賽的問題及解答以英文呈現,故參賽選手必須掌握英語。
IGEO競賽包括3個部分:主觀筆試部分,現場問答和野外考察任務。[2]
賽題特點
1.題目新穎。首先,從競賽題型上看,IGEO競賽引入了野外考察題、現場問答題、角色扮演題等,這在其他科目的考試和一般的地理測試中是不常見的,可以發揮選手的多項潛能和提高他們參加的興趣。其次,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題是由各國的地理專家精心設計和創造的,具有新穎性。 2.關注熱點。地理學是在人類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地理學家也始終關注著人類和自然的熱點問題,如資源段短缺、環境破壞和保護、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等,這些也很大的反映在IGEO的試題中。但是所有的考題都不涉及意識形態、宗教矛盾和地區沖突的敏感問題。 3.注重實踐。這主要是指IGEO的野外考察題。競賽的主旨之一就是提供學生正式接觸環境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理論知識和技能。這也體現了地理教育要在環境中教育的要求。 4.鼓勵合作。這與一般的考試是不同,IGEO的考題不僅有隊員單獨完成題,還有代表隊集體題,相應的獎勵也分個人獎和團隊獎。後一種考題的完成需要小組隊員的分工與合作,這就需要小組隊員的密切配合和團隊精神。 5.強調交流。舉辦IGEO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強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為此,在IGEO舉辦期間,舉辦國安排了文化晚會,參觀觀光,交流活動等等。為了能自由的交流,參賽選手最好能熟練運用官方語言----英語。[3]

Ⅹ 中學生學習地理主要存在什麼困難

初中還好,理解性的記憶。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高中就不一樣了!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地理考試注意事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