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學作文教學的內容有哪些
當我來到這個復世界,你們就對我奉制獻了你們一切的愛,用你們全部的愛來愛我、疼我,彷彿這個世界就是我的;你們可以每夜守候在我的身邊,為我講述那一個有一個動聽的故事,來哄我入眠;你們可以浪費你們寶貴的時間,來陪一個無知孩童玩耍,做游戲,不管她是多麼的幼稚,你們依舊笑臉相迎;你們可以在一個個黑夜,陪伴著一個恐懼黑暗的小孩,將她摟入懷中.
而隨著我年齡的增長,你們的態度漸漸地變了,你們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我的身上,希望我成才,你們將原來陪我玩耍的時間逐漸轉變成陪我學習的時間;你們將原來的耐心細致,轉變成一句句嚴厲的訓斥.我曾經以為你們不愛我了,但不是那樣,你們依舊深深地愛著我,只是將愛換了一種方式,但你並不知這種方式到底好不好!
我就像那一株小苗,只有多多澆水施肥,才可以快成長.你們以為狂風暴雨可以賜給我更多的水分,殊不知,它早已擊毀了我細嫩的腰;你們以為肥料施多了就能趕快成長,殊不知,過多的肥料,早已燒壞了我的根.
你們都是好意,但如果你們與我溝通,你們就會知道我渴望的是和風細雨,因為那樣可以滲透進我的身體里;如果
『貳』 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寫作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農村地區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還顯得相當薄弱。我們所在的城區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農村地區,在設立《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課題研究前,我們調查發現:農村初中生寫作教學大多還停留在語法分
『叄』 如何在中學作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陳玉萍
2008年5月
內容摘要
在作文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了以下嘗試1、在直接命題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3、讓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培養其創造性思維4、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5、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關鍵詞
創造性思維 審題 選材 感想點 讀寫結合 集體命題 修改
「創造思維」顧名思義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指人們在創造過程中如學習、生產、生活„„產
生的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教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各科教學應根據各門學科的內容與特點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近幾年來者在作文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了以下嘗試
一、在直接命題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直接命題作文就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出一個題目讓學生根據題目要求作文。在命題作文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1教給審題方法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作文能否寫好的首要一步是審題。教師教給審題方法不僅是學生作文的需要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需要。
審題的方法有種種抓中心詞審題法、抓住尾巴向前推審題法、口訣審題法、回答問題審題法和把題審「死」與審「活」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
如《我的同桌》這個題目要學生首先看一看題目對文章內容有哪些死的限定條件。此題不是寫事、寫活動的。也不是寫景狀物的而是寫人的要求寫的這個人是同桌不是別的人是自己的同桌不是別人的同桌。這是把題目審「死」。
在指導學生把題目審「死」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把題目審「活」。所謂審「活」就是讓學生看一
看題目對文章內容有哪些未定條件。此題的未定條件①時間未定。可以寫現在的同桌也可以寫過去任何時候的同桌。要確定寫哪位同桌把所有的同桌進行比較篩選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同桌來寫。②中心未定。可寫同桌刻苦學習熱愛勞動助人為樂只錯就該也可寫同桌愛好畫畫喜愛文體活動還可寫同桌關心班集體積極參加班隊活動等。然後選其中自己最了解的也是他(她)很突出的品質作為文章中心來寫。
這樣把題審「死」與審「活」既能使學生緊扣題目要求寫避免了「離」題現象又能使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不同立意各異。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品質—思維的准確性、深刻性、廣泛性和靈活性。
2指導學生選材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作文能否寫好的第二步是選材。同樣教師教給學生選材方法不僅是學生作文的需要也是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需要。
命題作文的題目按有無中心可分兩種已定中心的題目。如《好學的媽媽》《美麗的校園》《記一件助人為樂的事》等;未定中心的題目。如《我的媽媽》、《我們的校園》、《一件小事》等。
甲、已定中心的題目選材時學生思維需先根據題目中心的要求進行擴散想一想有哪些事例 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然後思維再集中從中挑選出最能表現中心的事例。如《好學的媽媽》這一題學生選材時思維先擴散媽媽有哪些事例是表現她好學精神的。如①媽媽邊做飯邊看書②每天不看電視看書學習③開會前看書學習④早晨起來學習⑤出差途中學習⑥病床上看書學習。然後思維集中從這些事例中挑選出一兩件最佳事例來寫其他的略寫不寫。選擇最佳事例的標准能表現媽媽好學的自己又十分了解能寫具體生動的事例。這是思維擴散與集中選材法。
乙、未定中心的題目選材法有兩種先定中心後選材先選材再定中心。
A先定中心後選材的方法是審題後自己定中心定了中心後再圍繞中心選材。怎樣定中心和選材呢如《我的媽媽》定中心時思維先擴散想一想媽媽有哪些好的品質。如①媽媽好學②媽媽愛勞動③媽媽教育我時講民主④媽媽關心我⑤媽媽助人為樂⑥媽媽艱苦樸素⑦媽媽工作負責。然後讓學生思維再集中從中選擇一種或兩種好的品質定為該題目文章中心。選擇的標准①次品質是媽媽最突出的品質②媽媽的品質與眾不同③媽媽的次品質具有時代感。按此標准可選擇①和③為該題文章中心。中心確定後再用思維擴散與集中選材法選材。
B先選材後定中心的選材法是先要確定要寫的事例然後根據所選事例定中心。還如《我的媽媽》這一題學生思維要先擴散想一想媽媽有哪些事例值得我寫。如①媽媽背我去醫院看病②媽媽給我縫棉衣③媽媽批評我④媽媽邊做飯邊看書⑤媽媽隨收音機學英語⑥媽媽幫阿姨縫衣服。然後再從這些事例挑選一兩件事例來寫。挑選的標准新、真、熟。所謂新就是與眾不同的事例寫出的文章才有新意。只有選真和熟的事例確定後再確定這個事例的中心。此題④或⑤事例的中心是媽媽好學習。然後圍繞這一中心再確定這一事例的詳略部分。
按以上方法選材寫文章既不離題內容又充實還有新意同時學生的擴散與集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3指導學生確定感想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讀××後有感》的命題作文在小學是讀書筆記的第二種故屬應用文在中學。它因以議論為主故稱議論文。小學生因思維比較狹窄而不廣泛浮淺而不深刻寫這樣的文章困難較大。 筆者指導學生寫讀後感時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原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然後邊讀邊想。想社會上、家庭、學校、班級、個人與文中相同和相反的事與人。並一一列出標上序數這叫感想點。這樣使學生的思維進行了擴散。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思維集中確定最佳感想點其標准①這一感想點最扣原文中心②讀原文時這一感想點感情最激動寫出的文章能感染人③這一感想點有獨到之處寫出的文章能有新意④這一感想點有時代感寫出的文章能鼓舞人教育人然後根據確定的最佳感想點去寫寫出的文章就不再犯以下毛病不扣原文中心抓住只言片語亂感想復述原文式的感想空洞無內容或無新意的感想。
今年我縣小學升中學的作文題是《我嚮往這樣的學校》。我班學生從考場上出來後面帶喜色紛紛
圍上筆者說他自己的感想點最佳感想點。評卷結果我班語文及格率96‟ 平均分數73分。
二 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數學中結合閱讀讓學生寫作文不僅是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在閱讀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方法。讀寫結合中的創造性習作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與創造能力的培養。其方法如下
1、推測法。
所謂推測法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以及寫作要求推測想像寫文章。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大腦中已儲存的信息包括知識和表象和眼前的信息課文中心內容和作文要求重新組合產生一種新的信息寫出新的文章也就是說學生推測想像寫文章需要創造性思維參與。因推測寫文章的要求不同推測寫作文的方法有兩種
① 結合閱讀推測想像寫片斷。
所謂結合閱讀推測想像片斷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和大腦中儲存的表象重新組合推測想像寫出一段話。
如在學習《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對文中的小紅軍外貌描寫後讓學生根據文中內容和中心想像小紅軍的心理活動和身世並寫成片段。有的學生這樣推測小紅軍的心理活動和身世的 「別看我小我可是一名名副其實的紅軍戰士而且我要和大家一樣勇敢的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去打日本鬼子為自己的爹娘和父老鄉親報仇呢」 筆者還讓學生推測想像寫小音樂家楊科因偷看小提琴而慘遭毒打時的心理活動和看到兒子屍體的情景。筆者還讓學生推測想像寫《書的故事》一文中賣票工人接住魯迅先生送的書時的心理活動等。 這樣根據課文內容推測想像寫出片段不僅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大大地促進了學生想像與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②結合閱讀推測課文結尾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結合閱讀推測課文結尾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心內容推測想像寫出課文有幾種結尾法。
如教《群鳥學藝》時這樣讓學生推測結尾冬天到了天氣慢慢變涼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該怎麼辦呢 有的寫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承認了錯誤鳳凰不計前嫌重又教它們搭窩它們都搭起了即結實又漂亮的窩。有的寫烏鴉、麻雀想住在小燕子的窩里小燕子讓出自己溫暖的窩又搭建一個新的。„„ 由此可看出學生不但提高了寫作能力而且學生的想像力、擴散思維能力以及運用大腦中的信息重組眼前信息產生新的信息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2、續寫法
所謂續寫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進行想像把文中的故事繼續寫下去。如學了《趕集》課後讓學生寫《趕集歸來》學了《小英雄雨來》一課後讓學生寫《雨來送情報》學了《魯班學藝》一課後讓學生寫《魯班學藝下山 》學了《窮人》一課後讓學生寫《西蒙的孩子有了新的家》學了《凡卡》一課後讓學生寫《凡卡的信發出後》。 如學生寫《雨來送情報》這一文時事的起因各異有的寫雨來上夜校回來聽到鬼子的說話聲趕快到王莊送情報的。有的說是交通員李大叔讓雨來送情報。還有的寫雨來和三兒鑽在河裡游泳在蘆葦中抓主了敵探子得知敵人要掃盪而送情報的。„„ 學生寫雨來送紙上寫著字的情報方法也不同。有的寫雨來把情報團成團塞進耳朵眼兒里耳外邊臉上抹上泥巴。有的寫雨來從河裡抓了許多條魚。把情報捲成卷用蠟封上塞進最小的魚肚裡。有的寫雨來把情報折疊小貼在臉上往外邊貼上一張又黑又臟的膏葯。 由此不難看出學生在讀寫的過程中想像能力擴散思維以及創造新形象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3、根據課文內容中心寫想像作文就是要求學生寫課文外的內容但想像的文章內容中心與原文內容中心有關。如學了《神筆馬良》一課可寫《假如我有一隻神筆》學了《凡卡》一課可寫《請凡卡到中國來》、《我領凡卡去參觀》、《凡卡到我家來做客》的系列想像時作文。如劉惠敏同學想像了她領凡卡到獲嘉縣照鏡鄉樓村參觀時這樣寫 一天當我領凡卡走到了樓村凡卡看到了平坦的柏油路和在綠樹叢中的一排紅色樓房時說「這是一座新建的城市吧」我告訴他「這是鄉村。」當我領他走進一個農民家裡時我指著屋裡的擺設說「這是電視機那是錄音機這是電扇那是電冰箱這是洗衣機那是沙發.」凡卡慌忙拉著我說「這是富人的家老爺來了會打我們的。快走吧」這是從外邊走來一位老爺爺笑哈哈的說「我是這家的主人不是富人家的老爺。解放前我是窮人那時我們村有好多窮人都逃過荒要過飯。解放後打到了地主我們在黨的領導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村家家都是這樣富。請看看吧」 我領著凡卡參觀了一家又一家他伸出大拇指說「果真如此。中國真好、真好。」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這是學生創造想像與創造思維的結果。學生不僅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課文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而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社會主義好人民生活是幸福的。學生從中受到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
4、改寫作文
改寫作文就是讓學生把原文進行改變人稱或者改變原文體裁寫。如果讓學生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學生需要認真閱讀原詩根據詩句的描述進行想像再按照記敘文的要求進行組合寫出文章來。來改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三、讓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就是教師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寫作材料並提出一定的要求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和要求進行合理的想像寫成文章。按教師向學生提供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一下幾種 1教師向學生提供簡短的記敘文讓學生認真閱讀把握文章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創造性思維擴寫成一篇較長的文章。 2教師向學生提供個題目和該題文章的開頭要求學生審題後確定中心然後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接著開頭往下寫。 3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詞語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文章。 4提供圖畫單幅畫或連環圖讓學生觀察把握圖畫中心確定題裁和文章思路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文章。 5提供幾個玩具讓學生觀察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童話或寓言故事。 學生對以上寫作文的方法很感興趣文章也寫得生動但學生對第5種寫法興趣更濃。
一天我從學生帶來的各種玩具中挑了幾種小動物玩具如大小不同的象、虎、馬、牛、兔、烏龜、狗和鹿等讓學生觀察從中挑選幾種讓學生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篇童話故事題目中心自定。學生興趣盎然寫出的文章效果也比較好。 學生寫出的文章題目各異。如《牛的悲劇》、《驕傲的驢》、《聰明的小黃狗》、《不聽話的小馬》、《森林大戰》、《森林聯歡會》、《森林運動會》、《森林歌舞會》、《選美大會》和《誰的本領大》等。 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不雷同中心思想也不一樣。如老實人和霸道人交朋友是要吃虧的要謙虛不要驕傲小孩要聽媽媽的話教育人要心靈美人要學真本領教育人不要欺襦人要用智慧和敵人斗爭要團結斗敵人等。 學生寫作時把大腦中儲存的信息如寫作知識、道德知識、閱讀過的童話故事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等和眼前的信息各種動物玩具進行組合讓動物以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表情出現在所編的童話中。在這一寫作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想像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所謂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就是讓學生討論有關假設、想像的作文題目。學生對這樣的命題方法很感興趣命題時情緒高思維流暢一下子命了幾十個假想作文題目如《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老師》、《假如我是市長》、《假如我上戰場》、《假如我是總理》、《我希望有這樣的學校》、《我希望有這樣的班集體》、《我長大了》等。 題目命出後讓學生擇一、二個題目想像作文。 從學生寫的文章可以看出學生的想像猶如長了翅膀一樣有的飛向了太空有的鑽如了海底有的飛向了戰場„„學生在假設想像寫作文的過程中要進行創造性思維也就是要把現實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物、人、事和自己的幻想進行組合創造出一篇篇新的文章。
五、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不僅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方法而且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筆者在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時先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然後遵循知識遷移規律指導學生修改作文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修改作文。其方法有齊改、互改和自改。 所謂「齊改」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集體修改一篇文章。這也叫「扶改」也就是扶著學生修改作文。齊改又分「讀、聽、思、議、改」和「看、讀、思、議、改」。修改的側重點若是文章內容是否符合中心內容是否具體條理是否分明思想是否健康方面的可採用讀聽思議改。看讀思議改則適於綜合性的習作練習。 所謂「互改」就是同桌或前後桌交換習作進行修改。也可稱作「小放改」也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改。 所謂「自改」就是學生自己改自己的習作也可稱「大放改」。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一般是先齊改接著互改最後自改。放改互改、自改時教師要抽樣檢查嚴防學生支差應付。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如 一次筆者用毛筆在紙上抄寫了一位中等學生的作文[姥姥的傷疤]讓學生用讀聽思議改的方法進行修改。先讓學生認真看讀可出聲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把看的作文和大腦中儲存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聯系判斷好壞思考如何修改。接著小組議論文章什麼地方寫得不好為什麼不好應怎樣修改。學生在小組議論實質上是互受啟發明辨是非這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准確性、批判性、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小組討論也是學生思維加熱的過程為在全班發言修改作文作好准備。學生發表意見修改作文時教師可用紅筆運用修改符號直接在文中修改。原文第二段是這樣的 「突然我心生一計我看到葡萄架就在房邊如果上了房頂摘葡萄伸手可得。於是我搬來梯子上了房頂去摘葡萄吃。」 學生修改時這樣說「作者看到了葡萄架就在房邊才產生了上房摘葡萄吃的想法。「突然心生一計」調到「葡萄架就在房邊」的後邊。 有的說「『搬來』一詞不符合實際因前邊說那時我才五歲五歲是搬不動梯子的應改成『拖』來梯子。」有的說「用『拖來』一詞也不行五歲的孩子能拖來梯子嗎即使拖來了他怎麼能把梯子豎在房牆邊呢」還有的說「在農村梯子一般總是靠房檐放著的應改成『順著』梯子。」經大家推敲覺得此修改意見有理。 有的說「『上了房頂』一詞好象作者上得速度快很容易。應該在『上』字前加上個『爬』 字才把五歲孩子上梯的真實情景寫出來。 修改後的句子為「我看到葡萄架就在旁邊突然心生一計如果上了房頂摘葡萄伸手可得。於是我順著梯子爬上了房頂去摘葡萄吃。」 這種齊改實質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修改的可叫「示範修改」也可稱作「扶改」為學生互改作好了鋪墊。 從學生的發言可看出學生不僅寫作水平提高了而且學生的創造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在作文教學中通過以上方法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培養效果較好學生的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以及學生運用大腦中儲存的信息重組眼前信息產生新信息的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品質准確性、流暢性、變通性、廣泛性和深刻性也得到發展。 從以上教學中筆者發現作文教學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增強了不僅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寫作能力提高了而且為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和創造發明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肆』 如何把事情寫具體 中學作文教學
備戰2011中考作文一:畫龍點睛精心擬題
知識要點:
1、標題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讀者對本文便會一見鍾情.
2、"題好一半文".
3、從內容上看,文章的題目要力求新穎脫俗,使人一見有為之一震的感覺.
4、從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細""量體裁衣",力求讓擬定的題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考試說明:
綜觀近幾年來中考,作文命題的思路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命題者為考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提供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寫作自由.那麼,如何為自己的"文章的題目"巧施"脂粉",使其呈現富有表現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辭修辭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生動鮮明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如:
(1)比喻.《我渴望老師的"陽光"》(四川成都)以"陽光"喻暖人的關愛,簡潔含蓄,如將喻體換成"熱情幫助"之類,則索然無味.又如《我發現女孩也可以做"太陽"》(江蘇南通)、《家,我們成長的避風港》(山西長治),這些設喻佳題也都富於文學色彩.
(2)借代.遼寧大連一位考生緊扣母親烏黑發絲中的白發展開敘寫,揭示歲月無情、母愛無價這一真諦,給文章擬題目《黑白債》,借色彩代本體,又亮出線索,寄託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聲》(安徽合肥),這一標題借"掌聲"代"鼓勵",也很有創意.
『伍』 為什麼要培養中學生語文寫作興趣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認識興趣,或叫求知慾。認識興趣是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許多科學家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濃厚的認識興趣或強烈的求知慾。實踐也證明,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
目前小學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心理,視作文為畏途。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那末就可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下面談幾點不成熟的做法和體會。
一、消除學生怕做作文的心理。
我每接一個新班,總是想方設法,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作文指導,激起他們寫作的慾望,使學生處於躍躍欲試的狀態,是其能較順利地寫好第一次作文。
有一次,我接了一個新班,第一次作文我是這樣指導的:我說,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你們要聽嗎?一聽說是講故事,大家頓時喜形於色,個個坐得端端正正。我講了《一封家信》得笑話。故事說,從前,有個商人的兒子到外地去做生意。一年後,兒子寫回來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商人看完信,急得直掉眼淚,叫妻子找出錢來,快給兒子寄去。妻子拿過信來一看,卻高興地笑了,說:「老頭子,你哭什麼?咱們得寫信,讓他多寄些錢來!」接著我問:「你們說,商人和妻子為什麼一個哭,一個笑?為什麼一個要寄錢給兒子,一個要向兒子要錢?」同學們大家爭著發言,一方說,應該寄錢給兒子,因為信中說:「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另一方的同學說,應該向兒子要錢,因為信中說:「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雙方意見各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我又問:「『這封家書』說明了什麼?」這個答案是比較明確的,說明寫文章要加清標點,標點不同,意思有時完全相反;不加標點,或用錯了標點會出洋相,有時會給工作和事業造成麻煩和損失。根據這個小故事,我要求同學們寫篇小作文《一封家信的啟示》。同學們說著,笑著,很快地完成了作文。大家感到這樣的作文一點也不難,而且很想多寫幾篇哩。
有一天,體育課下課後,同學們還在操場上玩個不停。上課鈴響了,正當我開始講課時,突然一聲「報告」,走進來一個汗流滿面的男同學,他手裡抱著球,肩上搭著衣,走向座位時,還做個鬼臉,引得鬨堂大笑。一個剛坐好,一個又來「報告」了,這同學進教室時,抬頭挺胸,神氣十足,還學著正步走的樣子向座位走去,到了座位邊又一個向左轉,才直挺挺地坐在那裡,教室里又是一陣大笑。接下去又有好幾個男女同學喊著「報告」走進教室。教室里有點亂了。我靈機一動,就把語文課改成了作文課,題目是《上課鈴響了……》,要求大家把上課鈴響了以後,一個個喊著「報告」進教室時的同學的神態寫下來,要寫出不同的特點來。因為幾個同學進教室時的情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所以,同學們很快提起筆,當堂完成了這次小作文。有不少同學寫得生動、逼真,我還表揚了他們。他們感到既奇怪,又有趣,想,這就叫作文?作文並不難啊!
我常採用這樣一些自由、靈活的方法指導學生作文,並告訴學生,作文並不神秘,也並非高不可攀,作文就是把我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那些見聞和親身經歷的事,老老實實地記下來。我又引導學生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先從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一人、一事、一物或一個場面寫起,或從學生易於接受的形式(如聽寫、擴寫、看圖寫文、課堂素描)開始,把作文的坡度減小到最低限度,逐步訓練,逐步提高要求。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不難培養起來的。
二、
引導學生深入觀察,隨時積累寫作互材。
學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無話可說,無事可敘,無情可抒,即沒有寫作題材。寫作素材的積累,來自對周圍事物的深入細致的觀察。因此,引導學生觀察,是作文教學中絕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必不可少的手段。
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訪問、比賽、游覽及其它一些有益的活動,要努力開辟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組織了春遊或秋遊活動,才能寫好《記一次游覽活動》,讓學生觀看了一場緊張的比賽,才能寫好《記一次比賽》的文章。這些活動事先都要作充分的准備,如對游覽的路線,觀察的重點,觀察的方法都要作周密的考慮和詳盡的指導。
但是,由於條件的限制,經常組織大規模的活動是不可能的;而日常生活的小事卻是隨手可得的,這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教師應該做有心人,要善於從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啟發、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觀察的注意力,從中挖掘寫作題材。有一次活動課是打排球,戴眼鏡的小楊同學准備接對方打過來的一隻球,由於沒有看準,球落在眼鏡上,鏡架斷成了兩半,他傷心得哭了。我安慰他說:「別難過,打碎眼鏡雖然是壞事,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是送上門來
『陸』 中學作文教學的要點
語言通暢、詞句優美、有明確的中心與觀點、段落之間有聯系、作文結構不再是三段式。最重要的是字要寫好,因為如果你字沒寫好你給老師的第一印象就大扣分了,一般你字寫好了中心明確、語言通暢都是差不到哪去,最少也有48、9分了。
『柒』 中學作文教學到底教什麼;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到底教什麼
教學抄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靈襲魂,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捌』 關於中學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玖』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中學作文教學
文章寫作規律、規則。這一點是梁啟超先生1922年在東南大學暑期學校的一次演講中提出來的。這次演講的題目是《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1925年,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在書中,梁先生首先對文章的性質進行了界定——「文章的作用再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別人」。這一表述可謂言簡意賅,直抵文章的本質。接著,他又提出了作文教學的基本思想——「文章好不好,以及能感人與否,在乎修詞,不過修詞是要有天才,教員只能教學生做文章,不能教學生做好文章。孟子說得好:『大匠能予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世間懂規矩而不能巧者有之,萬萬沒有離規矩而能巧者。」
此言不虛,清末趙翼就講「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吾人所講,就在「三分」,這「三分」就是規律。南懷瑾先生也講到晚清教學情況,很多人年十一二就會作詩,但也只是僅知其規矩,因為長大後把詩寫好的極少。這都表明梁啟超先生認識的深刻與超前。惜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梁先生這一說法出現在文白交替之際。文言文的寫作已成頹勢,加之八股文的日益僵化,難有可取之處。而白話文寫作剛剛開始,但成就不夠。因此,積累不夠,沒有用來指導的「資源」。而在以後的作文教學研究中,大多對文章寫作規律注意較少。一些作家又往往把寫作神秘化,不願把寫作秘訣公之於眾;而一些文章指導書寫作者又缺少必要的寫作經驗,所以就有了魯迅先生的「不看作文指導書」的激進說法。
時到今日,我們已積累了大量的文章學研究成果,一些作家也現身說法,願把金針度人。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學習,細心領會,活學活用,融會貫通,作文教學指導就會更有效。
寫作經驗的積累。葉聖陶先生特別重視教師寫作經驗對學生寫作的幫助。他說,「……老師深知作文的甘苦,無論取材布局,遣詞造句,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練,具有敏感,幾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有益的啟發,最切用的經驗。」「自己真切的體會跟語文教學結合起來,講解就會更透徹,指導就會更切實,批改就會更恰當。」
我們說,這些說法無疑是很有道理的。自己寫作,知其甘苦,指導時就會得心應手而「不隔」。朱光潛先生則是現身說法,在《談文學》這本書中直接寫出了自己的寫作經驗。可以想像,若沒有自己切實的寫作經驗,作文教學中,教師很難診斷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更難以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如此,只能講一些沒有實際感受的所謂「寫作知識」。
『拾』 中學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必要的情感生活是生活性作文教學的前提。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倉庫。我們根據學生接觸生活的特點,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無論是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還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要求學生及時記錄,隨時積累。這種積累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米」下鍋,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與生活的累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都是學生作文的重點,而這些「情」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從親身的觀察和生活中來。
傳統的學生作文教學,學生往往是在毫無思想,材料准備或生活零碎膚淺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識,沒有個性。生活性作文教學第一步就是課前提前數周告知學生作文的內容,范圍,主題等,然後根據作文的要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動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層次有計劃地認真觀察,閱讀相關書籍汲取知識。在實踐中教師要適時,適機,適當地指導學生注意記錄每一個實踐環節,特別是一些細節,為習作積累具體的材料,要積累材料的同時,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生活,積蓄充分的情感。這是作文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
二、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還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寫作最好的主動力是情感動力,情動而意動,意動而文成。如果我們善於激發學生的所積蓄的生活,造成一種蓄勢,使其處於待發狀態,那麼,學生作起文來必是因情生文,順意成章了。如何激活學生情感。
(一)、尋找情點。
(1)家庭親情:①父母培育的無私奉獻之情。②兄弟姐妹互相尊重愛護之情。
(2)學校友情:①師生尊敬與被尊敬,關懷與被關懷之情。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之情。
(3)社會風情:①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物質文明。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愛國之情:①五千年文明的民族自豪感。②外族入侵的民族恥辱感。③歷代愛國志士的高風亮節,以及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關愛情緒及理性思考,等等。
(二)、創設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場合產生的。創設作文情境,激活自己的生活積蓄,有效地產生情感共振,進入最佳的作文狀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生活再現。譬如,要求學生隱去一個熟悉教師的姓名,只對其肖像,服飾,神態,性格愛好和習慣語言動作描寫,使人一看就可推測是誰,由於這樣提供了一個可看的「境」和可感的「情」,故容易引發學生寫作熱情,文章也寫得較有情趣。
②多媒體教學。通過錄像,音響和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再現人,物,事。由於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故能大大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
③表演情境。表演是小學生感興趣的事,通過表演可以把小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情感「活」起來,產生寫作慾望。如在指導學生寫《讓路》這篇看圖作文時,可從三方面進行誘導:第一,讓學生觀察圖片,理清「讓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第二,通過表演讓畫面動起來,再現讓路的經過。為避免寫出的作文給人「千人一面」的感覺,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去拓寬思路,鼓勵他們表演出不同的情景。第三,引導學生把圖片和小品表演聯系起來,先說後寫.整個過程,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沒過多久,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想像豐富的作文就寫成了!
三、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表達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實踐中看到的,做過的,聽到的,想到的有關內容以及由此萌發的情感有條理地與同伴分享並記敘下來。這個過程伴隨著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是深化認識,過濾,篩選實踐中獲得的有益成分並使之積淀下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單純地累積材料,要清晰地表達自己在實踐中的感受生活,彰顯自己的獨特性。
總之,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相信他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至純至真的獨特生活。指導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盡情流暢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我感受與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任何強制,命令的影響,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放開膽子寫,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溫度,烙上孩子心靈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