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考了兩次通識考試有兩個志願者編號怎麼辦
至於具體學校選擇這件事情個人建議還是自己去關注,因為每個人關注學校的點不一樣,別人推薦的不一定適合和你,現在你填志願關系你以後的發展方向問題,所以還是要自己去看去選擇,關於志願填報具體事項,有以下建議:
1、選好自己想填報的學校,再根據學校下發的志願填報指南和各大高校歷年錄取分數線。
2、依次對比你自己喜歡的學校,看看有沒有機會報考,如果可能性不大,再看看自己喜歡的第二所學校,以此類推
3、如果自己實在不知道怎麼填報志願,那就把自己按照上面那個步驟整理好的資料拿著去咨詢一下老師的意見,因為老師們畢竟更懂一點,更有經驗,在這個裡面問因為每個人關注的學校不同,所以不能給你准確的回答,最後還是得你自己去按照上面說的去操作,所以早點准備好。
以上這些是我當初報志願的時候我們老師教給我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加油!
志願填報的又一方法:
考生志願,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是考生的志向、願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填報志願實際上也是考生與院校之間的一種「雙向選擇」:一方面考生通過填報志願,表達自己的願望即嚮往何種院校、喜歡什麼專業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報的志願為其錄取的基本依據,從眾多的報考者中擇優選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報志願對於考生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2018年高考志願填報方法:拉開梯度,冷熱搭配
「拉開梯度」指的是填報的每批次的學校,學校之間一定要拉開梯度,每個學校的專業也最好拉開梯度。
「冷熱搭配」是指學校裡面的專業既要有熱門,也要有冷門,冷熱一定要搭配。
「服從調劑」,在專業最後一欄有一個是否服從調劑,建議寫上「服從」,以防分數已經夠了學校提檔線,但是夠不著專業的錄取線,最後進得了學校的「大門」卻進不了專業的「小門」,反而被退檔,導致掉檔或落榜。
「兼顧地域」,地域性不一樣的高校,分數也不一樣,整個志願體系有梯度,錄取時風險會大大降低。
2018年高考志願填報方法:沖、穩、保、墊
在這里我還是提前要強調一下,你的孩子倒底有沒有專業的傾向,還是什麼專業都無所謂。如果什麼專業都無所謂那倒好報了。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方法來報了。
具體來說就是,可以根據高考成績直接對照預測的學校投檔線再設上10分左右的級差填報就行了,這四個字特別適用於平行志願當中幾個平行學校的關系。五個學校,第一個A學校就可以沖一沖,比如高考分數是620分,就可以報630-640分的學校;B學校可以比A學校稍低一點的,報620-630分的學校;C學校就要穩一穩,620分就要報610-620分的學校;D學校適當可以比C學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報比600-610分的學校;E學校是墊底的,可以降到報個600分以下的學校,以確保有學上。注意的是專業調劑處一定要選服從,還要看看沖的學校是否承諾服從調劑不退檔。
相關性閱讀:這些情況下你的志願會被退檔
1、政策性退檔
投檔比例暗藏風險。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如果批次省控線是按1:1.2比例劃出,各個招生院校在錄取中實行1:1.05——1:1.2投檔比例,這種錄取政策就意味著考生達線也未必會被錄取。也就是說上線考生存在5%到20%的虛擬名額。一般在省控線20分以內的「邊緣考生」,也就是擦線考生報考時就需要格外謹慎了。
2、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
考生對所報院校《招生章程》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不了解,盲目填報,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院校或所選專業的標准。
3、所報專業相關科目成績偏低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對報考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要求。
4、單純參考院校往年錄取的最低線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錄取專業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這種完全憑分數定勝負的辦法,就是淘汰低分數的學生。
5、對目標院校「大小年」的趨勢分析不準確
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但並不絕對,只能作為填報志願的參考。
6、過高估計自身實力只選「三熱」高校
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的悲慘結果。
7、過分重視專業不服從調劑
考生對專業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會對進檔後被退檔造成最大風險,是高分落榜和進檔後被退檔主要因素。
也不一定,主要看你填報志願的學校有沒有梯度了,如果所有志願都是實力相當的話,那就有可能,因為當你的檔案在第一志願那裡等待提檔的時候,其它志願的學校也在同時提檔第一志願就報考的學生檔案,一旦平行學校錄取滿而你的檔案沒被第一志願學校錄取的話,那會退檔到第二志願,只要某一個志願有空檔就會被提檔,但是都錄滿的話就會被退檔,
但是梯度大一點的話,有些學校他是會留著幾個名額等待那種被退檔的學生的檔案,並且這種學校也不會太差,所以填報志願的時候要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