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中學作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陳玉萍
2008年5月
內容摘要
在作文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了以下嘗試1、在直接命題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3、讓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培養其創造性思維4、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5、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關鍵詞
創造性思維 審題 選材 感想點 讀寫結合 集體命題 修改
「創造思維」顧名思義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指人們在創造過程中如學習、生產、生活„„產
生的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教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各科教學應根據各門學科的內容與特點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近幾年來者在作文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了以下嘗試
一、在直接命題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直接命題作文就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出一個題目讓學生根據題目要求作文。在命題作文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1教給審題方法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作文能否寫好的首要一步是審題。教師教給審題方法不僅是學生作文的需要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需要。
審題的方法有種種抓中心詞審題法、抓住尾巴向前推審題法、口訣審題法、回答問題審題法和把題審「死」與審「活」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
如《我的同桌》這個題目要學生首先看一看題目對文章內容有哪些死的限定條件。此題不是寫事、寫活動的。也不是寫景狀物的而是寫人的要求寫的這個人是同桌不是別的人是自己的同桌不是別人的同桌。這是把題目審「死」。
在指導學生把題目審「死」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把題目審「活」。所謂審「活」就是讓學生看一
看題目對文章內容有哪些未定條件。此題的未定條件①時間未定。可以寫現在的同桌也可以寫過去任何時候的同桌。要確定寫哪位同桌把所有的同桌進行比較篩選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同桌來寫。②中心未定。可寫同桌刻苦學習熱愛勞動助人為樂只錯就該也可寫同桌愛好畫畫喜愛文體活動還可寫同桌關心班集體積極參加班隊活動等。然後選其中自己最了解的也是他(她)很突出的品質作為文章中心來寫。
這樣把題審「死」與審「活」既能使學生緊扣題目要求寫避免了「離」題現象又能使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不同立意各異。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品質—思維的准確性、深刻性、廣泛性和靈活性。
2指導學生選材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作文能否寫好的第二步是選材。同樣教師教給學生選材方法不僅是學生作文的需要也是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需要。
命題作文的題目按有無中心可分兩種已定中心的題目。如《好學的媽媽》《美麗的校園》《記一件助人為樂的事》等;未定中心的題目。如《我的媽媽》、《我們的校園》、《一件小事》等。
甲、已定中心的題目選材時學生思維需先根據題目中心的要求進行擴散想一想有哪些事例 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然後思維再集中從中挑選出最能表現中心的事例。如《好學的媽媽》這一題學生選材時思維先擴散媽媽有哪些事例是表現她好學精神的。如①媽媽邊做飯邊看書②每天不看電視看書學習③開會前看書學習④早晨起來學習⑤出差途中學習⑥病床上看書學習。然後思維集中從這些事例中挑選出一兩件最佳事例來寫其他的略寫不寫。選擇最佳事例的標准能表現媽媽好學的自己又十分了解能寫具體生動的事例。這是思維擴散與集中選材法。
乙、未定中心的題目選材法有兩種先定中心後選材先選材再定中心。
A先定中心後選材的方法是審題後自己定中心定了中心後再圍繞中心選材。怎樣定中心和選材呢如《我的媽媽》定中心時思維先擴散想一想媽媽有哪些好的品質。如①媽媽好學②媽媽愛勞動③媽媽教育我時講民主④媽媽關心我⑤媽媽助人為樂⑥媽媽艱苦樸素⑦媽媽工作負責。然後讓學生思維再集中從中選擇一種或兩種好的品質定為該題目文章中心。選擇的標准①次品質是媽媽最突出的品質②媽媽的品質與眾不同③媽媽的次品質具有時代感。按此標准可選擇①和③為該題文章中心。中心確定後再用思維擴散與集中選材法選材。
B先選材後定中心的選材法是先要確定要寫的事例然後根據所選事例定中心。還如《我的媽媽》這一題學生思維要先擴散想一想媽媽有哪些事例值得我寫。如①媽媽背我去醫院看病②媽媽給我縫棉衣③媽媽批評我④媽媽邊做飯邊看書⑤媽媽隨收音機學英語⑥媽媽幫阿姨縫衣服。然後再從這些事例挑選一兩件事例來寫。挑選的標准新、真、熟。所謂新就是與眾不同的事例寫出的文章才有新意。只有選真和熟的事例確定後再確定這個事例的中心。此題④或⑤事例的中心是媽媽好學習。然後圍繞這一中心再確定這一事例的詳略部分。
按以上方法選材寫文章既不離題內容又充實還有新意同時學生的擴散與集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3指導學生確定感想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讀××後有感》的命題作文在小學是讀書筆記的第二種故屬應用文在中學。它因以議論為主故稱議論文。小學生因思維比較狹窄而不廣泛浮淺而不深刻寫這樣的文章困難較大。 筆者指導學生寫讀後感時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原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然後邊讀邊想。想社會上、家庭、學校、班級、個人與文中相同和相反的事與人。並一一列出標上序數這叫感想點。這樣使學生的思維進行了擴散。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思維集中確定最佳感想點其標准①這一感想點最扣原文中心②讀原文時這一感想點感情最激動寫出的文章能感染人③這一感想點有獨到之處寫出的文章能有新意④這一感想點有時代感寫出的文章能鼓舞人教育人然後根據確定的最佳感想點去寫寫出的文章就不再犯以下毛病不扣原文中心抓住只言片語亂感想復述原文式的感想空洞無內容或無新意的感想。
今年我縣小學升中學的作文題是《我嚮往這樣的學校》。我班學生從考場上出來後面帶喜色紛紛
圍上筆者說他自己的感想點最佳感想點。評卷結果我班語文及格率96‟ 平均分數73分。
二 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數學中結合閱讀讓學生寫作文不僅是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在閱讀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方法。讀寫結合中的創造性習作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與創造能力的培養。其方法如下
1、推測法。
所謂推測法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以及寫作要求推測想像寫文章。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大腦中已儲存的信息包括知識和表象和眼前的信息課文中心內容和作文要求重新組合產生一種新的信息寫出新的文章也就是說學生推測想像寫文章需要創造性思維參與。因推測寫文章的要求不同推測寫作文的方法有兩種
① 結合閱讀推測想像寫片斷。
所謂結合閱讀推測想像片斷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和大腦中儲存的表象重新組合推測想像寫出一段話。
如在學習《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對文中的小紅軍外貌描寫後讓學生根據文中內容和中心想像小紅軍的心理活動和身世並寫成片段。有的學生這樣推測小紅軍的心理活動和身世的 「別看我小我可是一名名副其實的紅軍戰士而且我要和大家一樣勇敢的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去打日本鬼子為自己的爹娘和父老鄉親報仇呢」 筆者還讓學生推測想像寫小音樂家楊科因偷看小提琴而慘遭毒打時的心理活動和看到兒子屍體的情景。筆者還讓學生推測想像寫《書的故事》一文中賣票工人接住魯迅先生送的書時的心理活動等。 這樣根據課文內容推測想像寫出片段不僅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大大地促進了學生想像與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②結合閱讀推測課文結尾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結合閱讀推測課文結尾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心內容推測想像寫出課文有幾種結尾法。
如教《群鳥學藝》時這樣讓學生推測結尾冬天到了天氣慢慢變涼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該怎麼辦呢 有的寫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承認了錯誤鳳凰不計前嫌重又教它們搭窩它們都搭起了即結實又漂亮的窩。有的寫烏鴉、麻雀想住在小燕子的窩里小燕子讓出自己溫暖的窩又搭建一個新的。„„ 由此可看出學生不但提高了寫作能力而且學生的想像力、擴散思維能力以及運用大腦中的信息重組眼前信息產生新的信息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2、續寫法
所謂續寫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中心進行想像把文中的故事繼續寫下去。如學了《趕集》課後讓學生寫《趕集歸來》學了《小英雄雨來》一課後讓學生寫《雨來送情報》學了《魯班學藝》一課後讓學生寫《魯班學藝下山 》學了《窮人》一課後讓學生寫《西蒙的孩子有了新的家》學了《凡卡》一課後讓學生寫《凡卡的信發出後》。 如學生寫《雨來送情報》這一文時事的起因各異有的寫雨來上夜校回來聽到鬼子的說話聲趕快到王莊送情報的。有的說是交通員李大叔讓雨來送情報。還有的寫雨來和三兒鑽在河裡游泳在蘆葦中抓主了敵探子得知敵人要掃盪而送情報的。„„ 學生寫雨來送紙上寫著字的情報方法也不同。有的寫雨來把情報團成團塞進耳朵眼兒里耳外邊臉上抹上泥巴。有的寫雨來從河裡抓了許多條魚。把情報捲成卷用蠟封上塞進最小的魚肚裡。有的寫雨來把情報折疊小貼在臉上往外邊貼上一張又黑又臟的膏葯。 由此不難看出學生在讀寫的過程中想像能力擴散思維以及創造新形象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3、根據課文內容中心寫想像作文就是要求學生寫課文外的內容但想像的文章內容中心與原文內容中心有關。如學了《神筆馬良》一課可寫《假如我有一隻神筆》學了《凡卡》一課可寫《請凡卡到中國來》、《我領凡卡去參觀》、《凡卡到我家來做客》的系列想像時作文。如劉惠敏同學想像了她領凡卡到獲嘉縣照鏡鄉樓村參觀時這樣寫 一天當我領凡卡走到了樓村凡卡看到了平坦的柏油路和在綠樹叢中的一排紅色樓房時說「這是一座新建的城市吧」我告訴他「這是鄉村。」當我領他走進一個農民家裡時我指著屋裡的擺設說「這是電視機那是錄音機這是電扇那是電冰箱這是洗衣機那是沙發.」凡卡慌忙拉著我說「這是富人的家老爺來了會打我們的。快走吧」這是從外邊走來一位老爺爺笑哈哈的說「我是這家的主人不是富人家的老爺。解放前我是窮人那時我們村有好多窮人都逃過荒要過飯。解放後打到了地主我們在黨的領導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村家家都是這樣富。請看看吧」 我領著凡卡參觀了一家又一家他伸出大拇指說「果真如此。中國真好、真好。」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這是學生創造想像與創造思維的結果。學生不僅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課文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而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社會主義好人民生活是幸福的。學生從中受到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
4、改寫作文
改寫作文就是讓學生把原文進行改變人稱或者改變原文體裁寫。如果讓學生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學生需要認真閱讀原詩根據詩句的描述進行想像再按照記敘文的要求進行組合寫出文章來。來改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三、讓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學生根據材料想像作文就是教師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寫作材料並提出一定的要求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和要求進行合理的想像寫成文章。按教師向學生提供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一下幾種 1教師向學生提供簡短的記敘文讓學生認真閱讀把握文章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創造性思維擴寫成一篇較長的文章。 2教師向學生提供個題目和該題文章的開頭要求學生審題後確定中心然後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接著開頭往下寫。 3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詞語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文章。 4提供圖畫單幅畫或連環圖讓學生觀察把握圖畫中心確定題裁和文章思路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文章。 5提供幾個玩具讓學生觀察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童話或寓言故事。 學生對以上寫作文的方法很感興趣文章也寫得生動但學生對第5種寫法興趣更濃。
一天我從學生帶來的各種玩具中挑了幾種小動物玩具如大小不同的象、虎、馬、牛、兔、烏龜、狗和鹿等讓學生觀察從中挑選幾種讓學生進行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寫篇童話故事題目中心自定。學生興趣盎然寫出的文章效果也比較好。 學生寫出的文章題目各異。如《牛的悲劇》、《驕傲的驢》、《聰明的小黃狗》、《不聽話的小馬》、《森林大戰》、《森林聯歡會》、《森林運動會》、《森林歌舞會》、《選美大會》和《誰的本領大》等。 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不雷同中心思想也不一樣。如老實人和霸道人交朋友是要吃虧的要謙虛不要驕傲小孩要聽媽媽的話教育人要心靈美人要學真本領教育人不要欺襦人要用智慧和敵人斗爭要團結斗敵人等。 學生寫作時把大腦中儲存的信息如寫作知識、道德知識、閱讀過的童話故事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等和眼前的信息各種動物玩具進行組合讓動物以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表情出現在所編的童話中。在這一寫作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想像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所謂集體命假想作文題就是讓學生討論有關假設、想像的作文題目。學生對這樣的命題方法很感興趣命題時情緒高思維流暢一下子命了幾十個假想作文題目如《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老師》、《假如我是市長》、《假如我上戰場》、《假如我是總理》、《我希望有這樣的學校》、《我希望有這樣的班集體》、《我長大了》等。 題目命出後讓學生擇一、二個題目想像作文。 從學生寫的文章可以看出學生的想像猶如長了翅膀一樣有的飛向了太空有的鑽如了海底有的飛向了戰場„„學生在假設想像寫作文的過程中要進行創造性思維也就是要把現實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物、人、事和自己的幻想進行組合創造出一篇篇新的文章。
五、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不僅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方法而且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筆者在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時先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然後遵循知識遷移規律指導學生修改作文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修改作文。其方法有齊改、互改和自改。 所謂「齊改」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集體修改一篇文章。這也叫「扶改」也就是扶著學生修改作文。齊改又分「讀、聽、思、議、改」和「看、讀、思、議、改」。修改的側重點若是文章內容是否符合中心內容是否具體條理是否分明思想是否健康方面的可採用讀聽思議改。看讀思議改則適於綜合性的習作練習。 所謂「互改」就是同桌或前後桌交換習作進行修改。也可稱作「小放改」也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改。 所謂「自改」就是學生自己改自己的習作也可稱「大放改」。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一般是先齊改接著互改最後自改。放改互改、自改時教師要抽樣檢查嚴防學生支差應付。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如 一次筆者用毛筆在紙上抄寫了一位中等學生的作文[姥姥的傷疤]讓學生用讀聽思議改的方法進行修改。先讓學生認真看讀可出聲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把看的作文和大腦中儲存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聯系判斷好壞思考如何修改。接著小組議論文章什麼地方寫得不好為什麼不好應怎樣修改。學生在小組議論實質上是互受啟發明辨是非這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准確性、批判性、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小組討論也是學生思維加熱的過程為在全班發言修改作文作好准備。學生發表意見修改作文時教師可用紅筆運用修改符號直接在文中修改。原文第二段是這樣的 「突然我心生一計我看到葡萄架就在房邊如果上了房頂摘葡萄伸手可得。於是我搬來梯子上了房頂去摘葡萄吃。」 學生修改時這樣說「作者看到了葡萄架就在房邊才產生了上房摘葡萄吃的想法。「突然心生一計」調到「葡萄架就在房邊」的後邊。 有的說「『搬來』一詞不符合實際因前邊說那時我才五歲五歲是搬不動梯子的應改成『拖』來梯子。」有的說「用『拖來』一詞也不行五歲的孩子能拖來梯子嗎即使拖來了他怎麼能把梯子豎在房牆邊呢」還有的說「在農村梯子一般總是靠房檐放著的應改成『順著』梯子。」經大家推敲覺得此修改意見有理。 有的說「『上了房頂』一詞好象作者上得速度快很容易。應該在『上』字前加上個『爬』 字才把五歲孩子上梯的真實情景寫出來。 修改後的句子為「我看到葡萄架就在旁邊突然心生一計如果上了房頂摘葡萄伸手可得。於是我順著梯子爬上了房頂去摘葡萄吃。」 這種齊改實質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修改的可叫「示範修改」也可稱作「扶改」為學生互改作好了鋪墊。 從學生的發言可看出學生不僅寫作水平提高了而且學生的創造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在作文教學中通過以上方法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培養效果較好學生的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以及學生運用大腦中儲存的信息重組眼前信息產生新信息的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品質准確性、流暢性、變通性、廣泛性和深刻性也得到發展。 從以上教學中筆者發現作文教學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增強了不僅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寫作能力提高了而且為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和創造發明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❷ 淺談如何做好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一、使學生樹立寫作思考的意識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必須重視學生思考習慣的培養,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可以使學生寫作時思路更流暢,語言表達更清晰,作文層次更分明。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常常有作文表述不清,思維混亂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乏思考,寫作時信手拈來,完全為了應付。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寫作練習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的寫作思路更明朗,表達更清晰。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例如教師在課堂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不能著急去催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寫、如何寫好作文,明確自己的寫作思路,並在這個基礎上將作文升華。當然,教師也可以將作文訓練安排到課下,讓學生在課下完成作文,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充足的時間內思考並完成作文,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敷衍了事。但是,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思考習慣的同時也要適當地提醒學生注意時間,不能讓學生養成拖拉的壞習慣。培養學生寫作提前思考的習慣,就像做數學算數題時先打草稿,這樣的思考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作文質量,提高寫作水平,而且可以使學生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
二、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蘇教版新教材更加重視寫作,在語文測試中作文分數所佔的比例也非常大。但在初中作文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學生作文素材缺乏,文章平淡無奇的現象。因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摘抄美句的習慣,讓學生准備一個美句摘抄本,把平時在課本上或者在課外書刊上看到的美句摘抄到本子上,可以是詩句,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優秀作文里的句子等等,積累得多了,學生在寫作時自然而然地會將其引用到作文中,使作文表達更加簡潔凝練,富有感染力。例如在學習《冰心詩四首》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美句進行摘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仔細選編的,學生摘抄這樣的句子既可以熟悉課本,也可以借鑒這些句子中的寫作手法,並活用到寫作中去。教師也可以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日記不一定要長篇大論,無可挑剔,但一定要是身邊真實發生過的,蘊含學生豐富情感的。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日記本就成了一個豐富多彩且貼近生活的素材庫,這些素材都是學生自己經歷過、蘊含學生真實情感的,這樣的素材不用刻意去記,學生也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作文中去,提升作文水平。
三、利用朗讀輔助作文教學
科學證明,大聲朗讀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朗讀的方式輔助教學,鼓勵學生對教材課文或者優秀作文進行大聲朗讀。大部分中學是設有早讀和晚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這兩個時間點進行課文朗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普通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流暢。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仔細斟酌編選出來的,是非常適合學生學習的,朗讀這樣的課文,可以使學生提高對課文的記憶,對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進行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初中課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很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別是古詩,如《次北固山下》《赤壁》《過故人庄》《秋詞》等。當然,教師也可以在上課之前進行范讀。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進行范讀,朗讀應該輕快活潑,聲音悠揚,將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通過示範,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同樣,對優秀作文進行朗讀可以使學生對這些作文中自己可以借鑒的部分進行記憶,並運用到平時的寫作當中。朗讀可以使學生加強記憶,摘抄只能使美句留在摘抄本上,而朗讀帶動學生記憶,可以將這些好的句子刻在學生腦海中,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❸ 如何有效進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英語寫作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對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組織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都有相當高的要求。英語寫作是鍛煉學生較好利用英語思維的一種必要實踐,是進行交流的重要手段。
如何有效提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英語寫作是語言的輸出形式之一,是考察中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中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而很多中學生在這方面很薄弱,經常錯誤百出或寫出中文式的英語。
1.注重審題,對寫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無論提供材料的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畫還是表格,要求寫文章的體裁是確定的,要注重不同的體裁通常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其次,應關注動詞的時態和語態。在通常情況下,文章中動詞的時態和語態錯誤過多,閱卷老師往往會認為考生的寫作水平很差,這會影響到作文的「定檔」。
2.注意篇章結構,合理布局
開始部分,說出文中的要點、核心問題;正文部分,圍繞主題開展敘述、討論;結尾部分,對全文的總結和概括。要做到全文中心突出、段落之間必須是有機地聯系,內容完整、連貫。
3.確定主題句,緊扣試題考查要點
主題句是對全文的概括,是文章的主旨,應具有可讀性,抓住、吸引讀者。它能在文章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通常主題句出現在一篇文章的開頭,而後,全文對主題句所提出的內容進行解釋、擴展。
4.注重連貫,對所寫的文章做到通順緊湊
使文章通順連貫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合理使用連接詞和過渡性詞語。恰當運用連接詞和過渡詞可以使文章結構緊湊,過渡自然,避免脫節現象。恰當運用連接詞和變換句式可以收到以少量詞表達出豐富意思的效果。
5.注重積累,學會使用復雜結構和高級詞彙
英語書面表達評分標准第五檔(很好)中有這樣一段話:「應用了較多的語法結構和詞彙;語法結構或詞彙方面有少量錯誤,但為盡力使用較復雜結構或較高級詞彙所致。」這就是說,學生僅運用基礎的詞彙和基本的句型,不能體現出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即使表達無語法錯誤,也不一定能得高分;相反,即使文章中有少量錯誤,假如是因為使用復雜結構或較高級詞彙所致,文章仍可按最高檔次給分。
6.注重英語習慣,使所寫句子准確地道
在寫作時要做到准確、地道地表達文章,首先必須要牢記把握一些常用句型或習慣表達,避免中文式英語,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中英表達差異,養成用英語思維寫作的習慣。如要表示「我等待著你的到來」,若譯成I』m waiting for you to come,則不準確,也不地道,因為這里所說的「等待」,不是一般意義的「等待」,而指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期待,若譯為I』m looking forwardto your arrival.就好多了。
7.注重思想性,力圖提高文章思想內涵
新標准對寫作的要求增加了情感因素,在准確流暢表達寫作要點的同時,適當增加句子的感情色彩,增加一些人情味,使文章讀起來親切,完全達到與讀者進行交流的目的。如:Do you think you』ll like it? If not,I can tryand find another flat for you.
此句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盡職盡責的心情,回信由此布滿了感情色彩。
8.注重書寫,追求卷面美麗
書面表達屬主觀性試題,閱卷老師的主觀印象直接關繫到考生的得分高低。主觀印象除了詞彙、句子用得好外,第一印象就是短文的書寫水平。每位閱卷老師閱卷時,因為天天要閱大量的試卷,工作量大,假如碰到書寫潦草,卷面亂畫,字跡不整的卷面,自然會引起閱卷老師的反感,從而降低短文檔次。所以,要優化細節。首先,要注重標點符號的使用。不少考生在考試中把漢語和英語的標點符號混用。其次,要注重字母書寫正確。第三,不要把單詞拼錯,尤其要避免筆誤。第四,注重整體,把握好行間距離,字跡秀美,字體大小要均勻。切記:字跡難以辨認的要降一等,就意味著得分要少四五分。
❹ 如何做好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銜接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六年級作為小學向中學過度的年級,如何做好小學作文和中學作文的有效銜接,使學生的作文水平穩步提高,是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動一番腦筋、下一番功夫的。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是怎麼做的。一、摸清學生基本情況六年級的學生寫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幾年下來,存在的問題也多了。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語不夠,想像力不豐富。如何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平時的教學積累。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幾點:一是讓學生有說的慾望。學生有了說的慾望才能做到我口抒我心,我筆抒我口。教師要突出「從說到寫」、「先說後寫」、「以說促寫」的引導過程。二是不讓一個學生在寫作時頭痛。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無法改變的,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拿同一標准來衡量所有的人,尤其是後進生。我的做法是,讓他們從一句話作文開始,再到兩句話、三句話……逐步完善。三是對農村的學生要用切合實際的命題。農村學生不像城市學生見識多、廣、新、奇。所以,在命題和選材上都盡量貼近農村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特色,緊扣「農」字出題,寫出農村的特色。農村的人和事,素材很多:收稻穀、挖花生、喂豬、養雞、趕集等等。這些農家人、農家事、農家景都是他們親眼目睹的、熟悉的、易於理解的和感興趣的真人真事。
❺ 如何有效進行初中作文教學
我認為作文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抓手。學生作文如果養成了創新習慣、強化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此文就作文教學中如何以創新能力為抓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談點看法。
1 以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常規思維定勢思維是作文的催化劑,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參與。教師要引導學生寫作中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使其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
1.1 作文命題方式多樣化。命題要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作文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富有創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學生的生活、思想和認知的實際,有利於學生展現個性,抒發情感,放飛想像感悟生活,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和訓練。同時,也可讓學生參與到命題作中來,如出一組有內在聯系的題,讓學生自由的選擇,或請學生依作文要求,自擬題目,將作文命題補充完整再作文。學生如能突破常規思維束縛,自由、快樂地作文,作文中獨特的創新見解必將也躍然紙上。
1.2 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樣化。心理學認為:「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2 以夯實學生作文創新基礎為抓手,豐富學生寫作題材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指導學生發掘收集寫作題材十分重要。
2.1 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廣泛閱讀是學生作文創新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言而喻,廣泛閱讀與作文創新密不可分。閱讀有多種途徑:閱讀課文,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方案,結合課文,適當補充課外讀物。閱讀報刊,許多報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學生創新作文的材料寶庫。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化,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彙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2.2 開辟第二課堂,拓展作文課堂外延。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作文教學也不例外。第二課堂中可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開闢作文專欄,介紹作文寫作知識、技能、技巧;成立作文興趣小組,確立創作方向;舉辦作文故事、作文專題講座;向校廣播站投稿、辦班級學習報等形式,為學生敞開了一片廣闊自由的寫作天地。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滋潤下,會煥發出滿腔的激情,激發出創新的慾望。
3 以增強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為抓手,加強思維方式訓練學生寫作的過程是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訓練過程。作文教學應當把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首位。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或結合課文、或結合範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
3.1 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學生創新思維中發散型思維非常重要。因此,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方法有:淤是運用多向思維開拓學生思路。拿到一個作文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深入挖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於是運用逆向思維鼓勵學生「反彈琵琶」,即打破傳統的思維程序,對問題作反方向思考。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常常會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盂是運用側向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具體操作中可通過同一題目多角度選材、同一中心多種選材、同一材料多種立意、同一材料多種體裁訓練,來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3.2 培養想像思維能力,進行想像性作文訓練。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像,就會黯然失色,缺乏生機。而豐富的想像,能使文章生氣盎然,光彩奪目。可見寫作教學中訓練想像能力,進行想像性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新課程的新導向下,只要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作文教學的抓手,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將別有洞天,充滿盎然的生機,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❻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
1、充分備好課,提前布置任務. 2、情景教學、游戲教學,人人參與,互動有感. 3、先說後專寫,不限制題材和字屬數; 4、當場收作文本,現場批改.學生批改和點評. 5、學生喜歡的話題來寫. 6.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❼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小說故事情節曲折跌宕、人物形象生動鮮明、環境描寫絢麗多姿,但由 於篇幅較長,加之教師對小說作品梳理簡單,主題詮釋膚淺隨意,從而導致學生難以抓住重點,把握深層內涵,影響了小說教學質量。因此,如何提高小說教學有效 性,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應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問題。對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略談自己的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吃透文本,精心備課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教師首先要深入文本,對文本進行准確、深入、富有個性的解讀。小說、散文、戲劇、詩歌四大文體里,學生對小說的興趣較為濃厚,所以對老師的小說課堂生動教學期望較高,因此,教師課前應該熟悉文本、研透文本,小說教學要設立哪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是什麼,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除了要熟悉文本外還要備好學生,精心設計符合本班學生情況的教案。
二、注重預習,事半功倍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說往往篇幅宏大、內涵蘊藉、手法多變,短時間內閱讀量大,學生課前如果沒有預習,聽課就顯得被動了,在一堂課內難以兼顧全面。因而學生在上課之前一定要熟讀文本三遍,熟悉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三、巧設情境,渲染氛圍
教師在平時授課時注意情境導入,目的是為了營造一種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氛圍和一種讓學生去探求問題的慾望,學生有了探求問題的慾望,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就會達到事半功倍。如在教《楊修之死》以前,可以一邊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一邊展示《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圖片,用它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三國的歷史畫卷。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刀光劍影下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浮現在我們眼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知人善任的劉備,膽氣豪壯的孫權,英姿颯爽的周瑜……今天讓我們再來結識兩位三國人物--曹操和楊修。如是設置雖然不是很巧妙,卻也能在課文學習前開啟學生對課文中人物形象探討的慾望。
四、抓住情節,分析人物
情節是小說的骨架,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教師在授課時要把文章的教學重點放在情節及人物刻畫之上。如《我的叔叔於勒》這篇小說可謂情節跌宕起伏,在教學時,應盡量讓學生講述討論梳理出小說的情節,最好讓學生演繹展示,教師有意無意加以渲染,那麼在對情節。
❽ 中學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必要的情感生活是生活性作文教學的前提。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倉庫。我們根據學生接觸生活的特點,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無論是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還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要求學生及時記錄,隨時積累。這種積累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米」下鍋,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與生活的累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都是學生作文的重點,而這些「情」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從親身的觀察和生活中來。
傳統的學生作文教學,學生往往是在毫無思想,材料准備或生活零碎膚淺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識,沒有個性。生活性作文教學第一步就是課前提前數周告知學生作文的內容,范圍,主題等,然後根據作文的要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動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層次有計劃地認真觀察,閱讀相關書籍汲取知識。在實踐中教師要適時,適機,適當地指導學生注意記錄每一個實踐環節,特別是一些細節,為習作積累具體的材料,要積累材料的同時,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生活,積蓄充分的情感。這是作文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
二、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還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寫作最好的主動力是情感動力,情動而意動,意動而文成。如果我們善於激發學生的所積蓄的生活,造成一種蓄勢,使其處於待發狀態,那麼,學生作起文來必是因情生文,順意成章了。如何激活學生情感。
(一)、尋找情點。
(1)家庭親情:①父母培育的無私奉獻之情。②兄弟姐妹互相尊重愛護之情。
(2)學校友情:①師生尊敬與被尊敬,關懷與被關懷之情。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之情。
(3)社會風情:①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物質文明。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愛國之情:①五千年文明的民族自豪感。②外族入侵的民族恥辱感。③歷代愛國志士的高風亮節,以及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關愛情緒及理性思考,等等。
(二)、創設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場合產生的。創設作文情境,激活自己的生活積蓄,有效地產生情感共振,進入最佳的作文狀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生活再現。譬如,要求學生隱去一個熟悉教師的姓名,只對其肖像,服飾,神態,性格愛好和習慣語言動作描寫,使人一看就可推測是誰,由於這樣提供了一個可看的「境」和可感的「情」,故容易引發學生寫作熱情,文章也寫得較有情趣。
②多媒體教學。通過錄像,音響和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再現人,物,事。由於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故能大大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
③表演情境。表演是小學生感興趣的事,通過表演可以把小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情感「活」起來,產生寫作慾望。如在指導學生寫《讓路》這篇看圖作文時,可從三方面進行誘導:第一,讓學生觀察圖片,理清「讓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第二,通過表演讓畫面動起來,再現讓路的經過。為避免寫出的作文給人「千人一面」的感覺,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去拓寬思路,鼓勵他們表演出不同的情景。第三,引導學生把圖片和小品表演聯系起來,先說後寫.整個過程,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沒過多久,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想像豐富的作文就寫成了!
三、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表達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實踐中看到的,做過的,聽到的,想到的有關內容以及由此萌發的情感有條理地與同伴分享並記敘下來。這個過程伴隨著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是深化認識,過濾,篩選實踐中獲得的有益成分並使之積淀下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單純地累積材料,要清晰地表達自己在實踐中的感受生活,彰顯自己的獨特性。
總之,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相信他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至純至真的獨特生活。指導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盡情流暢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我感受與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任何強制,命令的影響,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放開膽子寫,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溫度,烙上孩子心靈的色彩。
❾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中學作文教學
文章寫作規律、規則。這一點是梁啟超先生1922年在東南大學暑期學校的一次演講中提出來的。這次演講的題目是《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1925年,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在書中,梁先生首先對文章的性質進行了界定——「文章的作用再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別人」。這一表述可謂言簡意賅,直抵文章的本質。接著,他又提出了作文教學的基本思想——「文章好不好,以及能感人與否,在乎修詞,不過修詞是要有天才,教員只能教學生做文章,不能教學生做好文章。孟子說得好:『大匠能予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世間懂規矩而不能巧者有之,萬萬沒有離規矩而能巧者。」
此言不虛,清末趙翼就講「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吾人所講,就在「三分」,這「三分」就是規律。南懷瑾先生也講到晚清教學情況,很多人年十一二就會作詩,但也只是僅知其規矩,因為長大後把詩寫好的極少。這都表明梁啟超先生認識的深刻與超前。惜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梁先生這一說法出現在文白交替之際。文言文的寫作已成頹勢,加之八股文的日益僵化,難有可取之處。而白話文寫作剛剛開始,但成就不夠。因此,積累不夠,沒有用來指導的「資源」。而在以後的作文教學研究中,大多對文章寫作規律注意較少。一些作家又往往把寫作神秘化,不願把寫作秘訣公之於眾;而一些文章指導書寫作者又缺少必要的寫作經驗,所以就有了魯迅先生的「不看作文指導書」的激進說法。
時到今日,我們已積累了大量的文章學研究成果,一些作家也現身說法,願把金針度人。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學習,細心領會,活學活用,融會貫通,作文教學指導就會更有效。
寫作經驗的積累。葉聖陶先生特別重視教師寫作經驗對學生寫作的幫助。他說,「……老師深知作文的甘苦,無論取材布局,遣詞造句,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練,具有敏感,幾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有益的啟發,最切用的經驗。」「自己真切的體會跟語文教學結合起來,講解就會更透徹,指導就會更切實,批改就會更恰當。」
我們說,這些說法無疑是很有道理的。自己寫作,知其甘苦,指導時就會得心應手而「不隔」。朱光潛先生則是現身說法,在《談文學》這本書中直接寫出了自己的寫作經驗。可以想像,若沒有自己切實的寫作經驗,作文教學中,教師很難診斷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更難以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如此,只能講一些沒有實際感受的所謂「寫作知識」。
❿ 如何用過程性寫作的方法進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創造一個快樂、高效的英語寫作課堂,一直是廣大英語教師所關注的問題。過程性寫作教學流程分四階段:寫前准備階段(prewriting),寫作階段(composing/drafting),修改階段(revising),編輯階段(editing)。
(一)寫前准備階段(pre-writing)
這個過程有時伴隨著閱讀資料和調查人物及分組討論的活動,作者要對題目進行探索,調動自己原有知識並認識自己的缺口和不足, 從而吸納新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深化主題,聚集素材,打好腹稿,為下一步寫作做好准備。此階段通常分兩步進行,即「熱身活動」與閱讀欣賞範文活動。
1.「熱身活動」。
「熱身」時,師可採取一些激活學生思維的策略與技巧,在知識和情意上為學生寫作做好鋪墊。常見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集束法(clustering)、快速自由寫作法(rapid freewriting)、「5W1H」提問法(questioning)等。
(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 即全體組員將所有與主題(topic)相關的觀點和盤托出, 不必考慮流露出的思想正誤與否。先從具體、熟悉的信息源入手,然後轉向抽象、陌生的信息源。如: 要讓學生寫Should students beallowed to use mobile phone? 可以讓學生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討論what can mobile phone do for you? 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下一步的寫作訓練理清思路,列出提綱。
(2)快速自由寫作
要求每位學生在一兩分鍾內自由而快速地寫下與主題有關的單詞和短語。對時間加以限制,目的在於促使學生的大腦快速運轉和思維。如:讓學生介紹一個熟悉的人。可以問:Who do you like to writeabout? What do you like to write about? 要求每位學生在一兩分鍾內自由而快速地寫下與這個人物介紹有關的單詞和短語。比如hobby,appearance,personality,habits 等,並能夠就每個方面寫一兩句,並給以及時的鼓勵。
(3)集束法
即以主題為主軸, 將與之相關的詞彙綴集在一起。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因為「可視詞彙」可以刺激學生的「聯想流」,這對那些有話說不出的學生來說極為奏效。如:讓學生寫school rules,可以以school rules 為主軸來提供與之相關的詞彙。比如:school uniform,in class,homework,in the library,classmates,然後讓學生由單詞聯想相關的規則。
(4)「5W1H」提問法
即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就who,what,where,when,why,how 等進行提問。問題的大小詳略視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如:讓學生an unforgettabletrip 就可以圍繞這么五個問題:Who did you gowith? What did you do there? Where did you go?When did leave? Why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讓學生把這些問題串在一起就是一篇短文。
除了以上所述四種技巧外,還可藉助多媒體(如印刷物、電腦、錄像和影視)、人物專訪、談話、考察和問卷等手段搜集素材。如果在寫作前准備階段給學生提供較多獲取信息或材料的途徑,他們就會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閱讀欣賞範文。
先讀後寫,為發揮「範文」的「示範」作用,不能滿足於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一般掌握,而是要深入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內容以及謀篇布局,寫作手法和技巧。然後讓學生運用範文的框架,寫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寫作階段
寫作階段是學生獨立把自己的思想用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的過程。教師最好結合課堂活動和具體的寫作話題,當堂找出寫作的切人點,列出提綱。若有可能可即時進行口頭作文。另外,還要提醒學生需注意的問題,為其提供必要的語言素材。例如,教師可針對本次寫作的具體內容,給出一些相關詞彙(如:寫作常見的表示啟、承、轉、合的習慣用語和套話)並配合圖片和示例。這樣,在實施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信手拈來的成就感。
(三)修改階段
1.自我糾錯:制定基本批改標准
在一開始讓學生寫短文,就制定評分標准,並讓學生熟知這個標准:①作文長度100-120單詞;②作文結構:是否有開頭與結尾;③作文內容;是否覆蓋所有要求的要點;④語言表達:是否運用豐富的詞彙與句型結構;⑤語法:是否有語法錯誤;⑥書寫規范:注意拼寫、大小寫符號、標點。
比如, 在模仿上述案例中的範文寫一篇My favorite school day 的小短文,就可以針對欣賞範文中總結的三點寫作特點確定修改的標准: ①是否有主題句;②是否按時間先後順序寫;③是否添加豐富內容的句子。
2.組內互改。
教師輪流與每個小組一起重點討論一篇文章。分組時宜將好、中、差生混合編排,以便學生互評互學。評價活動中通過對他人文章的評論,強化寫作知識,發現他人的長處與不足,便於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鑒,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3.教師點評。
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或黑板選擇不同層次代表性的文章或句子當堂點評。點評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找出這篇短文「閃光點」, 打開寫作的情感關,再讓學生找出文章的欠缺之處。標出精彩的詞、句、思想的亮點等可以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四)編輯階段(editing)
編輯階段是寫作的最後整理和潤色階段,指學生在多次反饋、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對文稿進行反復修改最終成稿的過程。在此階段,教師可選擇優秀習作列印上作者的名字並利用投影或張貼方式呈現給全體同學,以表示對習作作者的鼓勵和為其他同學提供學習借鑒,也可以選擇每位學生最好的一句合成一篇範文供大家互相學習參考。
實踐證明:「過程寫作法」有助於充分發掘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閱讀以及聽說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過程寫作法」重視學生的寫作過程,鼓勵學生在不斷地修改練習中進步提高,有利於樹立學生的自信;「過程寫作法」將寫作過程視為一個循環往復的、復雜的心理認知、思維創造和社會交際過程,符合寫作教學的實質,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