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別扔瓶子》600字作文
「礦泉水瓶子不要亂扔」,看似是個友情提醒,卻寄寓著對國人出境游文明素養的價值期待。這些年在旅遊文明層面鬧出的尷尬事也不少,亂塗亂畫、垃圾隨行、大聲喧嘩等陋習,確實影響了國人形象。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出境游也已成為民眾的剛需。日前,在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2014北京香山峰會開幕式上,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透露,預計未來5年,中國出境旅遊總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並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還是數字最有發言權,2013年,中國出境旅遊達到9819萬人次,國內旅遊達到32.6億人次。中國旅遊市場已經步入大眾化、產業化發展階段。
這些年,中國在提升旅遊文明方面也是費力頗多。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旅遊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范。」此外,國家旅遊局也曾連續在官網發布數條有關文明出遊的通知,甚至要求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作為合同附件或出團的隨贈宣傳內容。一方面以底線法律對不文明行為說不,另一方面將文明旅遊納入有法可依的軌道、側重旅遊文明的教育與熏陶,「遊客即文明使者」的理念越發深入人心。
上世紀早期,英國人對美國人也有一種「暴發戶」的印象。工業化中後期的日本遊客等,也被人家皺過眉頭、翻過白眼。當然,我們不是要向後看齊,但在全球化的視角看觀之,出境游中的文明舉止,不僅是一種素養,更是一種能力。一者,出境游是海外消費力向文化影響力轉化的過程;二者,出境游中公民的旅遊素養直接表達著國家的秩序與規范。
詩人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讓「中國遊客」成為世界舞台上靚麗的風景,就要從權利、義務的角度,從能力、素養的層面,重新定義並解讀好出境游中的公共行為。於此而言,須扎扎實實從「瓶子別亂扔」開始,在出境游中展示大國遊客的良好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