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寫人的作文600字左右,要有旁批和總評,語句要優美,要快
媽媽我一生的感動
我有一位特殊的老師,她既不用教科書上課,也不用粉筆寫字,但她卻教給我好多好多東西,諸如孝順、守信、堅強……
(開頭簡潔,總領全文)
我沒有像學英語那樣死記硬背,她教給我的東西,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例中,學到了……
孝順,這是我首先學到的,也學會了。當奶奶還在世的時候,媽媽常買了大包小包的東西,帶著我去探望奶奶。每當奶奶看到媽媽時,都會用小腳顫巍巍的跑上來,眼睛也因為興奮而眯成一條縫,微笑綻放在滿是皺紋的臉上,是那麼甜蜜,那麼欣慰。
媽媽伺候奶奶的一舉一動,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我暗下決心,我也要盡一份孝心。偶然一次,我發現奶奶很喜歡看書,而且特別快,用「一目十行」來形容還嫌不足。奶奶猜透了我的心思,說:「傻孩子,我是在看圖畫呢!」噢,我明白了。於是每當我去奶奶家時,都會畫一兩幅幼稚的畫給奶奶看,使奶奶不會寂寞,奶奶總是對我說:「這孩子,真孝順!」後來,奶奶不幸去世,媽媽常常暗流淚。於是我記住了孝順。
(語言描寫細膩動人)
守信,這是媽媽最大的亮點。一次,我看到一本精品作文書,但沒帶錢不能買。後來,媽媽說是星期天一定給我買,結果,天公不作美,星期天大雨傾盆,老天不停地「哭」,我想媽媽一定不會給我買了。可是媽媽回來時手卻拿著我喜歡的那本書。
啊!我明白了,媽媽怕「愛書如命」的我等急了。所以才冒雨買來,我高興又生氣地問媽媽:「書又不會長翅膀飛了,您為什麼不等雨停了再去買呢?」媽媽說:「書當然不會飛,但信用就飛了。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守信,如果不守信,以後誰還會相信你?」這一席話又使我對媽媽有了新認識,媽媽真是位好「老師」。
(普通事件,但生活感很強,很有感染力)
堅強,是媽媽最突出的特點。上初中後,媽媽開始給我講述她的故事,她小時候很苦,家裡窮,外公、外婆身體不好,她每天放學回家後,先做家務,然後再寫作業;年輕時,爸爸在城裡工作,媽媽在鄉下,耕田、播種、收割,全靠媽媽一人操勞。別說烈日炎炎的夏天,就是涼風可可的秋天,媽媽擦汗的毛巾都能擰下水來。現在回想起來,真不相信那麼艱苦的日子,媽媽居然能挺過來。我要學習媽媽的堅強,敢於面對任何困難。
當然,媽媽教給我的還有很多——寬容、忍讓、自信、體貼……
媽媽——老師!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總分總的思路一目瞭然。首尾呼應,突出文章主旨。幾個生活小事折射出媽媽的平凡和偉大,很真實的寫出了媽媽用言傳身教做好了我的第一個老師。很清新有實在。
㈡ 怎樣寫好中學生作文
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努力吧。
年輕人。
我鼓勵著你。!
文從字順
導學
「文從字順」是人們對書面表達的基本要求。怎樣才能做到「文從字順」呢?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對作文用語進行推敲。
第一,准確
准確,是作文用語最起碼的標准。
法國作家福樓拜有一段經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們無論描寫什麼事物,要表現它,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唯有一個動詞;要得到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繼續不斷地苦心思索,非發現這個唯一的名詞、動詞與形容詞不可。僅僅發現與這些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相類似的詞語是不行的,不能因為思索困難而去用類似的詞語敷衍了事。」
前蘇聯衛國戰爭進入大反攻時,一位將軍向斯大林報告說:「敵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糾正道:「不是敵人撤退了,而是敵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換成「逃跑」,准確地點明了戰況。
電影《風雨下鍾山》里,有這樣一個鏡頭: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代表團在北平舉行談判。談判破裂以後,傳來了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消息。張治中低頭嘆道:「這是天意如此!」周恩來立即予以嚴肅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來對張治中的話,僅更換一個字,就把國民黨敗亡的原因科學、准確地揭示了出來。
要做到用語准確,應注意的是:
1.在關鍵的地方盡量不用「歧義」語。
在表達中,凡屬關鍵的地方,為避免誤解,盡量不要用容易產生「歧義」的言辭。比如「驕傲」一詞,就有兩種「歧義」,一為「看不起別人」,一為「自豪」,前者含有貶義,後者則不含貶義。這樣的詞語如果直接運用說:「他因此很驕傲。」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還是「貶」他。
2.運用多義詞時,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詞語,以消「歧義」。
漢語中有不少多義詞,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們應注意的是,在使用時加上消除「歧義」的限制性詞語。比如「大方」一詞,有時表示「花錢不吝惜」,有時表示 「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詞來形容對方,便有產生「歧義」的可能。這時,我們可以將前一種含義使用時加上「慷慨」一詞,組成「慷慨大方」一語;將後一種含義使用時加上「美觀」一詞。組成「美觀大方」一語??這時,「歧義」便消除了。
第二,連貫
連貫,指句與句之間要連接得上。文章要連貫,應做到:
人稱清楚。一般地講,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稱是固定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稱。因為第一、第二人稱的所指只有一個人,比較清楚,第三人稱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誰。「他」的所指不清,就會影響上下文的「連貫」。
2.立足點清楚。立足點就是說話、寫文章的人所佔的位置。這包括時間和空間兩方面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在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中沒有表達清楚,也會影響文章的「連貫」。
第三,分寸
如果一種見聞,一種心思,說出口或寫成文,只能有一種形式,那麼,人們的口頭或書面的交際便不會如此豐富多彩了。
所幸的是,同樣一種見聞,同樣一種心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
請看明人馮夢龍輯《笑府》中的一個棋手的妙語:
有個自負的棋手,與別人較量,連輸了三局。後來,人們問他:「你與某人賽了幾局棋啊?」
棋手說:「三局。」
人們又問:「勝負如何?」
在上述話中,這位棋手挖空心思迴避「輸棋」二字,可謂口頭表達的妙例。
能掌握好用語的「分寸」,是語言運用能力強的表現。「分寸」主要體現在:
1.褒貶恰當。
漢語中,許多詞語都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在作文時,應注意恰當選用褒義貶義,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該用「貶義詞」時用了「褒義詞」或該用「褒義詞」時用了「貶義詞」,不僅表達不準確,鬧出笑話,還會產生料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比如作文中寫到某個朋友的親人去世了,你該用什麼詞呢?用「去世」、「病故」或「辭世」等都可以,這里有一種莊重、崇敬的心情在裡面,用語是准確的。而如果改用「沒命了」「斷氣了」「進棺材了」等詞語,就會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味道。所以「褒貶」二字,千萬小視不得。 2K O%L \4G&Y n7V4j
2.得體。
H 得體,就是講話、寫文章因時、因地、因對方情況的不同而變化,使之與環境相適合,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到鎮江金山游覽。當地的方丈派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和尚做向導。當乾隆皇帝上山時,小和尚邊走邊說:「萬歲爺步步高升。」
乾隆聽了很高興。一會兒,下山了。乾隆皇帝有意試試小和尚的口才,便問:「你在上山時說我步步高升,現在你看我怎樣?」
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萬歲爺後步更比前步高!」下山時後面腳步的位置當然比前一隻腳要高,所以,仍然暗含著「步步高升」的意思。這個小和尚能隨地點的變化而更換恰當的用語,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獎賞。這樣因地、因時或因聽眾不同而變化的言辭,就是注意了「得體」與否。
㈢ 中學生如何寫好作文
中學生如何寫好作文。
第一,培養興趣,這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棟大樓,興趣無疑就是這塊基地;蓋樓是工程師在基地上開拓,寫作文是我們在興趣上建樹。要培養興趣,就得多讀,品讀文學的藝術——文章的整體補局與框架,段落的銜接與過渡,字詞的搭配與組合,各類修辭與素材引用等。
光讀還不行,這里有一個原理,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那種「通吃」的讀法不行,這會落入「書海」之中,如此一來,對於初讀者不但無法培養興趣,反倒增添空泛無味,倒加反感。但是,走馬觀花式的讀法也不可取,這樣如浮萍落海,任隨其流,倒頭來是迷失在外,無法歸宿與寫作的興趣之上。
對中學生來說,我認為,應該是先有所選擇對象,也就是說摘取一些適合中學生思想的書刊,比如說中學生報刊,優秀作文,名著等;然後是選讀內容,對其中的一些文章或片斷可反復的去讀,深深體會蘊涵的道理,表現方式,用詞造句等,同時,在品讀中,把經典語句、故事、名言等記錄下來,增加自己語言;最後,讀後反思,這是興趣的濃縮,回頭想想是怎麼突破主題的,是通過那種方式升華的,語言的精美是怎麼表達的等。
第二,經常動手寫作。話說書讀的多了,就有那種寫作的慾望;有了慾望,必需邁出動手的步子,光想是不成文的。常言說萬事開頭難,這一步確實很難,因為它決定了你能否以後寫出好文章。
按古人之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又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話實際上道出寫是建立在讀的基礎上,有了前文所謂的讀作興趣這一基礎,那就要動工,這個「工程」是不可推三置四的。沒有寫的念頭,就要逼迫自己寫;有了念頭而只在坐著空想,不寫也是不行的。但這樣就去寫了,一般來說也是寫不出好的東西來,因為這般寫出來有種「強扭的滕結出來的瓜」的意思,不過,文章不是工程,工程搞錯了後果是很嚴重的;但文章寫的不好,卻是可以再去修改潤色的,直到完美為至。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這中間的樂趣是無窮的,特別是自己品讀自己寫的文章。
第三,有了興趣,有了慾望,有了能力,就要求在內涵上有所造詣,這就要求成文前先要有一個主題。
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一篇文章的質量如何,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但其真的優質度倒底如何,最主要的還要看他的主旨,這就是所謂的主題。主題材的取捨不能感情用事,覺得只要注入情感就會「深入人心」,其實不然,因為寫文章不能如流水浮去,任意流飄,有時候雖然覺得自己寫的過隱,種種情感都從筆尖傾泄而出,但別人看後卻是一片迷茫,因為讀者不曉得你再寫什麼,是在表達什麼樣的情感,也就是說這種揮霍情感的寫法不可取。從做人角度來講,那就是自以為是,過於自負高傲;文如其人,要求用情專義,專心至志。
另外,主題的表現不能太泛,泛了就如放煙花,可看而不可品;更主要是如放飛的鳥,就會收不回來,到最後落得一場空,使文章顯得空洞而無情感,這就如一潭死水。
如何取定主題?我認為常用的有三種方法,第一種,大眾化,也就是說別人一看標題或者說讀幾句就能明白你這篇文章要說明什麼,要論證什麼,要講什麼故事。在寫作上,對主題的表現,那種「千呼萬喚才出來」的寫法一般不可取,特別是對中學生。第二種,量身化,對於一個事件可能會反應幾個思想時,就需要從自身出法,看自己適合表達那種主題,也就是說估量自己從那個主題入手,所要表達的方式各素材可能最豐富,最能突出這一主題材,在同類中能夠出類拔悴,脫穎而出。第三種,獨僻化,這就要求擺脫常規思維模式,用發散的思想去定位主題。從哲學的角度出法,要求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別人所不能看到東西,在無形里尋找有形的價值,這種主題一般來說新穎獨特,但在表達上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讓人信服,才能使人折服,這就要求帶有藝術性的表達方式。
第四,如果說主題是工程的企望,那麼表達方式就是圖紙,而用詞造句就是材料,剩下的就是「自己」去做工程師與建築師了。
關於表達方式,這與一個人的「作風」有關,寫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一般來說就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但是,在這里,我要說的主要是文章「布局」,必需是穩打穩進,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拖泥帶水,這種「布局」要求其嚴密的邏輯性,更有超前的創新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讀書時多積累這種布局法,並能去粗取精,化為己有。
不過,這般的要求,都是需要文字來組合,要把一篇文章表達的有聲有色,除了其表達方式,其詞句的潤色無疑也是必備的一項。這一項無疑是基本功的要求,這種根基就要求平時多積累,它既不是某個人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後天一時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種過程也是知識的無限性要求我們不停的學習,不停的化為力量,去美化自身的思想。
「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要寫好作文,既要堅持多讀多寫,還要注入情感與良好態度——這是縱向上的要求,總上所談,不但發現,作文其實不難寫,只要用心——恆心,真心,誠心,信心,就能寫出好的作文來。
㈣ 作文 神態描寫 中學生 300
時光飛逝,轉眼間又過去了一年.但是,我對奶奶的思念絕不會像時光一樣流逝.
小學六年我是和奶奶在老家度過的.我的老家在一個小鎮上,那兒不是很大,卻十分熱鬧.
奶奶對我很好,有幾件事另我至今難忘.
記得小時候我很貪玩.有一次,外面下著大雪,我見了,十分高興,飛快地跑出門去,在外面玩得不亦樂乎的.奶奶見了,顫巍著跑出門,像
老鷹捉小雞
一樣拎了我進去.從櫃子里拿出一大袋糖果,說:「孩子呀,天這么冷,也不怕凍著.」我這時就會呵呵的傻笑起來.
還有一次,我
發高燒
了,奶奶急得不得了,幾乎一夜沒合眼.
如今,我上初中了,離開了奶奶,但奶奶還是經常託人帶些東西給我吃.奶奶,我長大後一定好好報答你,奶奶,
㈤ 描寫夏天的太陽的範文中學生的作文
夏日的陽光,金燦燦的陽光,烘托著整座城市.每一座橋梁、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大廈都在這陽光中映出了活力;每一方草坪、每一棵樹木,以至每一個人都在這陽光中溢出了生機.那熾熱季節的艷陽,給了城市一顆奔騰的心.
凌晨時分,那充滿熱度的太陽已經在那寬闊平整的公路的盡頭悄悄踏上了新的一天的起點了.金燦燦的陽光瞬間擁抱了整個城市.城市在它的懷抱中,沉浸在這獨特的溫暖中.
一層燦爛的光映亮了那高聳的大樓.大樓被照得金碧輝煌,它以那挺拔的身軀,莊重地向那初生的陽光致敬.清風暖和了,碧水盪起了金鱗……城市醒了,睜開了朦朧的睡眼.在陽光的催促中,城市興奮起來、動起來了!看那靜靜的公路上,出現了川流不息的車輛;那幽靜的公園綠地中,被賦予了朝氣.城市的新一天,開始了……
不錯,早晨的城市,繁忙得讓人不能慢下腳步.也許,有人不會注意身邊的景色,更不用說那陽光了.人們缺乏生活中的美.的確,事業和學習很重要,人們一路奔波,就為了快些到達自己的崗位.心情被緊張的氣氛占據……一年裡,三百多個早晨都如此勤勞,確實不容易呀.
仔細想想,其實夏日的陽光也很勤勞,每個凌晨都最早醒來,並緊張地用自己的熱量給涼了整整一夜的城市加熱,但是,他同時也熱情地用金燦燦的陽光,給城市賦予美的感覺.
有人說,夏日的太陽不過是勤勞地為城市提供足量的光和熱.其實不一樣,要想只做到這一點,那悶熱的陰天早晨,太陽不也是在勤勞地為城市提供足亮光和熱嗎?但是,如果問你,陰天早晨和晴空早晨,更喜歡哪一個,相信你更喜歡後者吧!
如果你是夏日的太陽,那麼就在勤勞地照亮城市的同時,也把自己特有的熱情、美麗和生機都一同送給別人吧!不要讓烏雲遮住了自己可愛的面孔.如果能這樣的話,豈不是更加完美嗎?
艷既然陽光能夠給城市美麗,那麼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呢?勤勞的城市人,不要讓「烏雲」,遮住自己心靈的陽.
㈥ 怎麼寫我是中學生,感覺真棒的作文兒,
法國羅丹曾經說過:「世界上並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覺得,美無處不在。
今年的夏天,別樣的悶熱。就像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里描寫的那樣:「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乾巴巴的發著些白光。」
記得有一個極為燥熱的中午,我和媽媽從書店買書出來,便坐上了一輛黃包車。只見黃包車車夫的皮膚黝黑發亮,一條毛巾往脖子上一掛,穿的是一件廣告衫。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可笑容是那樣的淳樸。車夫很熱情,在不短的車程里還和我們拉起了家常。他直爽地告訴我們,他是外地人,現在在溫嶺租房子住,家裡有個年邁的老母親,還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他那憨厚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也彷彿讀懂了車夫的自信和堅強。
當我們談及他的收入時,他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後輕聲嘆息道:「我們騎黃包車的,是很辛苦的。現在大多都有私家車了,我們的日子也更不好過了。我們一天到晚不停地騎,有兩百來塊就很慶幸了,有的時候就連一百都騎不到。還要交車份兒錢,交房租,給孩子交學費,剩餘的錢就不多了。」
充滿好奇心的我,追問道:「師傅,那您女兒是在老家讀書吧?」
「沒有,沒有!」他直搖頭,甚至帶著自豪:「我女兒在實驗小學讀書,為了她能在這兒接受良好的教育,為的是孩子將來有好出息,是我拼了命騎車攢錢,交了好幾萬元贊助費,好不容易才進去的,我。」他說得很輕松,毫無怨言。
他還接著說:「每個周末,我還送女兒去上各種興趣班,如學書法,學唱歌,那學費貴得很呀!但我還是堅持送她去學,我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免得別的孩子看不起我女兒,看不起我們外地人。」
聽到這兒,我被深深地感動著。這是一個多麼質朴的想法啊,就為了能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為了孩子將來有出息,拼了命地工作。讓人感動之餘,更讓人敬佩這偉大的父愛。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車夫,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父親,但他的心卻像金子一樣熠熠發光。
一個車夫尚且如此,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這引發了我一連串常常的深思。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一起向「最美車夫」致敬吧!
㈦ 怎麼寫作文(初中生)
首先看作文題目,確定你要寫的文體,初中生還是記敘文居多。
如果確定寫記敘文,就根據要求展開聯想,回憶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進行文字敘述,寫作要流露真情實感,事情宜一到兩件詳略得當。注意細節描寫,一般打動閱卷老師的是細節恰到好處的處理。最好最後一段留作總結性文段。思想要升華。
如果寫議論文,觀點要明確。根據觀點立處亮到三個分論點,三個最好,想不出三個就兩個也行。論點意思不可相近或重復。以各個論斷分開論述,各自一段即可。論點段落之間要有自然的過渡。開頭用適當的修辭,比如排比,用起來很有架勢,或者比較好的比喻。實在不行就開門見山直接寫出觀點。結尾要總結。
就這些,個人經驗,純粹應試,但自認為蠻有用的。
多看看範文,最關鍵的是要多練。
㈧ 我上初中了作文(激動、興奮感受、期盼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們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過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們已不再是大聲朗讀「床前明月光」的小學生;今天的我們已經告別童年,走向青春。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我們來到了人大附中,走進了初一生活。
開學已經一個月了,對新的環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對初一生活也有許多感受。
上初一了,第一個感覺是新鮮。校園是那樣干凈整潔、綠樹成蔭;老師講課是那樣富有活力、引人入勝;同學們相處是那樣融洽、愉快;現代化的圖書館、電教中心、網路中心以及實驗室又讓我流連忘返。這一切與小學都有著很大差異,是我感到無比新鮮、有趣。
上初一了,第二個感覺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開學典禮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把美好的心願系在氣球上,放飛到藍天。大家的願望各色各樣,有的希望做個音樂家,把中國的傳統音樂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個記者,讓全人類都為中國今天的飛速發展而驚嘆;有的希望做個文學家,讓人們聽到社會角落裡的弱小聲音……理想要通過行動才能實現,初中這三年,我們會給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朝目標一步步邁進。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覺便使緊張。在中學,尤其是優秀的中學,學習的競爭相當激烈,從而也會有一定的壓力。稍不留神成績就會拉在隊伍後面,所以絲毫不能放鬆,要時時都處在學習狀態。我們必須要適應這種緊張的學習氣氛才能在三年的學習中取得成績。
上初一了,既激動又期待還緊張。但無論如何,從一點一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讓我們以昂揚的心態面對初一生活。
㈨ 中學生關於心底的記憶作文怎麼寫
珍藏在心底的記憶作文1
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地方,還有誰會有如此魔力,讓我們苦苦找尋?那個叫童年的地方,埋著善良,埋著懵懂,埋著第一次的悸動和害怕著的美好。
——題記
在整理小時的舊課本時,無意發現了夾在書中的照片,那是我上小學時與朋友照的,幾張純真的笑臉使人產生無限遐想,也勾起了我童年時最快樂的記憶。
從我記事起,就一直時爺爺奶奶在照看我的生活,媽媽因為太忙,便把我放在了鄉下的奶奶家裡,當然,我的童年也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段時光五至今難忘。
小時的我是個調皮的女孩兒,每天一放學,我就會跟著我們街上的小孩兒一塊兒出去玩,而地點總選在離我們村很近的果園里玩。
那個果園里種著各種各樣的水果,有很多都是我們連見都沒有見過的,所以,我們經常爬到樹上去摘果子吃,因為男孩兒爬樹爬的好,一般都是男孩摘的多,女孩兒摘的少,這點,讓我很是惱火,可又無可奈何。
當然,有時我們也會被守果園的人逮住,一般這時,男孩兒就比較吃虧了,那人總是抓男孩兒,對於女孩兒,他們一般只是批評幾句,並不下手打,對於男孩兒,輕的打幾下,重的還會被」抓到村長那兒,在報到他父母那兒,這時,就免不了一頓毒打,可即使是這樣,每到放學,我們依舊到果園里摘果子。
思緒漸漸的從童年的回憶中遊了回來,在看看那張照片,我不禁笑了出來,童年的時光時短暫的,但它在我們的心靈深處,誰也無法替代,它就像一顆大樹的跟,緊緊得抓住你的心,讓你永遠都無法忘懷。
童年的時光就這樣匆匆流逝了,雖然是那樣的短暫,但卻是那樣美好,是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