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從什麼中學到了什麼作文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語言的優美、文字的寫法都來源於語文。在游戲中,在報刊內,在影視中,在交流里,處處都有語文的身影。語文把文字、詞句、知識帶給了大家,現在連老外都來中國學習語文,可見語文的魅力有多大。生活處處有語文,我在生活中學到了許多語文知識。
的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用語言交流,這都是語文。
在報刊里,許許多多優美的詞句,新穎的字詞接象一個個天真、快樂的小精靈,圍著你團團轉,讓你感到語文所帶來的樂趣,那些小精靈也在你記憶中安了家。
童話中語文魅力無可挑剔,它往往把你帶如一個神秘美妙的童話世界中,與小矮人游戲,快樂無邊;看匹諾曹冒險,受益匪淺;看到皇帝為了虛榮,穿上那所謂的「新衣」,可笑至極……主人公傷心,我要為他加油打氣;主人公高興,我要為他歡呼,主人公身處困境,我要為他出謀劃策……我從童話中學到了語文。
影視中,主人公們的言談舉止都貫穿著語文,一些至理名言,優美的詩句都令我賞心悅目。我在影視中學到了語文。
在大街小巷裡,店鋪為了吸引顧客,把一些成語創改了。比如那「東邪西毒」,被文具店改為「東寫西讀」,還有「默默無聞」,被蚊香店轉化為「默默無蚊」,「依依不捨」也成了服裝店的受害者,被包裝成「衣衣不舍」……這些「成語」如果被人們看見並記住,必定會被用錯、寫錯,從而鬧出大亂子。所以我們要杜絕這些假冒偽劣產品,讓語文正確的被大家學習與運用。
雖然要消滅這些假「成語」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但生活中還是有更多的語文等待我們去學習,甚至是一件芝麻小事,也可能隱藏著許多大道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在等待我們去挖掘。
漫遊語文世界,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感覺真美妙
2. 從中學到了什麼.作文500字
蹲下起立、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枯燥的動作,用盡全身力氣喊叫,卻總不能換來教官滿意的笑容。不管是流汗還是流淚,我們不能停止步伐,鐵一樣的紀律無時無刻地約束這我們。在嚴格的要求下,有我們疲憊的身軀挺立。有我們酸痛的手腳重復的動作。烈日下,細雨中,我們堅強的身軀仍挺立在操場上。本來我以為這四天的軍訓會很刺激,可我錯了,全程下來,我像過了幾個世紀。部隊的生活是那麼枯燥與乏味,而我像個無知的孩子,錯誤百出,啼笑皆非。可我仔細想想我又覺得很慶幸,因為我又一次在困境中磨練了自己,使自己變得堅強起來。這個跨度似乎是從孩童直接到了青年人應該有的成熟,感覺很自豪。這短短的四天里,哭過,笑過,感動過;疼過,累過,勇敢過。這些日子裡想家,所以眼淚是最多的,但想起媽媽的話:「給植物澆水會寵壞了它們,它們的後代只會越來越虛弱,所以你應該讓它們周圍的環境變的艱難一些,根部會向深處生長,自己尋找地底深處的水分。」,想起自己的目標,就有了勇氣。我知道自己必須經受這一切的洗禮,才能爭取成功的資格。其實回頭想想,我失去的只不過是幾滴淚幾滴汗,而我獲得的是一張張友善而可愛的臉,一個整潔、嚴明、自信、獨立的自己!我感到無限的快樂和輕松。離開部隊的那天,有些失落。可我知道,我人生的路真
3. 高中作文從甘相偉的事例中學到了什麼要怎麼寫,有哪些
甘相偉在考上北大前,是一個毫無特別之處的年輕人.沒有什麼資產,畢業於一所專科學校,找了一份普通工作,開始了平凡甚至有點平庸的職業道路.但是他認為這不符合自己的夢想,毅然結束了這種生活,轉而走進心儀的北大,當了一名保安.他試圖以這樣的方式,讓自己更接近夢想的地方.他在《站著上北大》這本書中說,為了上北大,他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包括很長時間沒有好好休息,包括自己經常站著看書.但是,他的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感悟類的勵志散文集,對追求夢想的實際過程,卻鮮有提及.
山西晚報:現在已經從北大畢業了嗎?
甘相偉:畢業了.
山西晚報:目前從事什麼工作?
甘相偉:在一所中學從事教育工作.
山西晚報:在北京嗎?
甘相偉:是的,留在北京.
山西晚報:現在網上有很多關於你的介紹,不少人把你當做勵志偶像.你在2007年時選擇去北大當保安,這個可以說是你人生的轉折點,就是因為去北大當了保安,所以有機會用各種方式在北大學習,最後考上了北大.但在這之前,你已經在廣州的一所律師事務所工作了.也許在普通人看來,律師事務所的工作多少比當一名保安要更有發展前途.請問你當時是不是已經規劃好了自己的人生,准備一步步走進北大,所以才放棄廣州的工作去北大當了保安?
甘相偉:我一直都有在北大學習的夢想,這次是去圓夢而已,做保安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北大,並且在這里學習.來了以後我發現居然可以報考北大,於是就准備考試.
山西晚報:也就是說,你在那個時候雖然並不知道可以靠近北大,但是特別願意接近北大,尋找學習機會.你有沒有考慮過,在北大做保安和在北大讀書的區別呢?這個可以說是棋行險招,也許會浪費你好幾年的時間,什麼也得不到.
甘相偉:我為了夢想可以放低姿態,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於是我抓住了機會.我喜歡挑戰自己,劍走偏鋒.
山西晚報:考入北大並不簡單,你是怎樣鼓勵自己去下這個決定的?
甘相偉:其實最重要的是我隨時可以走進北大的課堂,即使今年考不上明年也可以再來.我一直在堅持讀書,復習起來也得心應手.
山西晚報:根據資料看你參加的是成人高考,對嗎?
甘相偉:是的,是成人高考.
山西晚報:這個和全國統一招生考試相比較,難度有沒有區別?
甘相偉:類型不一樣,但是統一招考難度高一些.
山西晚報:為什麼書里沒有看到你說明這一點?
甘相偉:提到了吧,幾個章節都提到了.
2為普通老百姓找一條出路
甘相偉不甘於平庸,他立志「想看看自己能夠走多遠」,所以探索出了這樣一條道路.從這一點來說,他絕對是中國很多年輕人的勵志偶像,但是向偶像學習必須把握思想和理性平衡.勵志偶像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所傳遞的精神和思想也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盡管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山西晚報:目前我們的社會風氣比較浮躁,年輕人在生活的壓力下,大多數都沖著錢和權力去努力.但是你是一個特例,你並沒有被暫時的利益誘惑,而是選擇了潛心讀書這條路.我相信很多讀者都想知道,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是什麼東西觸動了你,讓你的思維和別人不大一樣.
甘相偉:我是個理想主義者,對物質看得很淡,我小時候接觸過死亡教育,知道生命很短暫、脆弱,所以想在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山西晚報:你所說的死亡教育是什麼呢?
甘相偉:我5歲時父親去世,10歲我得了一場麻疹病,睡了兩個月才醒過來,母親和三爹到處求醫問葯才活過來.
山西晚報:這的確是不同尋常的經歷,能說說你在來北京之前都在做什麼嗎?
甘相偉:做過很多工作,老師、律師事務所工作.
山西晚報:這個太簡單了,能用你自己的感悟談談屬於你的人生嗎?
甘相偉:我還曾在廣州做知識產權服務工作.你看過我那本書嗎,書裡面都介紹了.
山西晚報:看過,但是我相信讀者想要了解一個更鮮活的你,從而用你的精神去鼓勵自己.
甘相偉:其實就是我想活出真正的自己,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山西晚報:對啊,那是怎樣的出發點,才會讓你有了這樣的理想和決心?
甘相偉:第一,回報父母的恩情.第二,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第三,看看我這個從中國農村來的孩子,他一生的道路能夠走多遠,為普通老百姓找出一條出路.
山西晚報:這些想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產生的?
甘相偉:從小在農村一直很貧窮.高考失利後我一直尋找普通人的成功之道,讀大學使我有機會從理論上進行探討.
山西晚報:但是考大學這一條道路它本來就是普通人的道路,每一個孩子甚至每一個社會人都可以參加,只要學習成績足夠好,就能夠考上.
甘相偉:不是的,我把沒有讀書機會的普通人也考慮在內了.
3我比別的北大學生更勤奮
在北大當保安期間,無論是教授,還是學生,都給了甘相偉很多無私的幫助.但是,讓甘相偉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在北大能夠接觸到的種種學習資源,以及北大兼容並包的思想.
山西晚報:在你考上北大之前,你對它的印象是什麼呢?
甘相偉:我小時候讀過毛澤東的故事,他在北大做過管理員,這個故事對我有影響.我特別喜歡讀古典詩詞,對人物命運特別關注.在高中讀過描述未名湖的美麗風光和學術大師的人格魅力,我特別嚮往.
山西晚報:那如今你也是北大的畢業生了,它在你心中的印象是否更美好了呢?
甘相偉:是的,北大帶給我三樣東西.第一,獨立思考.第二,創新教育.第三,社會責任.要是我跟你分別解釋我可以和你講三天三夜.
山西晚報:只有這些嗎,我記得你書中提到了很多幫助你的老師,對你友好的同學,以及讓我印象特別深的北京大學允許任何一個人來旁聽的人性化規定.我覺得這些似乎更讓人難忘.
甘相偉:是的,都包含在裡面啦.
山西晚報:這些東西沒有滲透在你對北大的印象中嗎?
甘相偉:書中記錄了很多老師幫助我的故事,你要我重復?
山西晚報:那或者我這么問,你在北大學到的最可貴的精神是什麼?
甘相偉:兼容並包的思想.我在北大時很多跨學科的講座帶給我許多體會,著名學者、企業家的思想讓我受益匪淺.
山西晚報:我注意到在書裡面,你有很多和社會名人的合影以及交流.是否每一個北大學生都有機會去接觸這些社會名人,還是你特別願意抓住機會,和他們交流呢?
甘相偉:不是的,我比他們要勤奮.北大學生很優秀,這是一個整體概念,它不代表每一個北大人都很優秀.
山西晚報:這個當然,每一棵樹上的果子都不一樣,但是我更想從你口中了解北大的學習環境.
甘相偉:學術氛圍濃厚,這是我觀北大的情況,一家之言.你看過我的新浪博客嗎?
山西晚報:看過,裡面好像多是轉載媒體記者對你的采訪.通過當北大保安、考入北大,你覺得自己的夢想實現了嗎?還有什麼想做的事還沒有開始做?
甘相偉:北大夢實現了.下一步我就是從事教育、培養人才.我希望看到中國大地上能夠出現更多的創新型、拔尖人才.
4. 《語文中學到了 什麼》半命題作文 600
恰到好處與別人溝通達成初衷,雙方相談甚歡。這是語文。
寫一手漂亮的方塊字,秀麗的,或灑脫的,引得旁人目光流連嘖嘖贊嘆。這是語文。
微笑傾聽,總是能捕捉對方大段言語中關鍵的信息,及時給對方需要的反饋。這是語文。
能游刃有餘地表達自我,能寫一手錦綉文章。這是語文。
與人相處,愛和尊重先行;行事處世,恰到好處,有如春風拂面。如此種種,不勝枚舉,這是一個人的修養和風度。這是語文。
語文離我們便是這樣地近,可謂是「生活處處皆語文」了!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重復著語文的事兒,聽懂別人的話,准確地表達自我,恰當地行事處世,這都是語文的范疇。毋庸置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語文,語文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直接影響著生活的狀態和方式。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曾說過一句話,他說:「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人的生命如蘆葦一般脆弱,但因為「有思想」而顯出其可貴。而語文,總在不經意間撥動我們生命的琴弦。浩瀚的語文世界中,我們權且取些許略作感受吧!
語文,是斑斕多姿的,它穿行在一年四季中。春花秋月,夏雲冬雪,風光流轉,美不勝收。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是春之初,春痕尚淺若有若無的含蓄,分明是一幅淡筆情濃的水墨畫;「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寥寥數語,清新淡雅的江南,嬌媚無限的江南,便在我們心中盪來漾去。這是語文。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這是江南農村的初夏,芳草萋萋,水天相映,煙霧蒙蒙,子規聲聲;「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夏雨驟至,忽又煙消雲散,雨過天晴,水天一色。這便是生活經驗豐富的老者所說的「六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吧!這是語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是天涯遊子眼中的秋,寂寥的,凄清的,點點滴滴,盡是愁緒;「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是豁達人眼中的秋,秋高氣爽,鳴鶴沖天,詩情盎然。這是語文。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遙望高山之巔,分不清哪裡是雪,哪裡是雲,這是高山雪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雪紛飛,綴滿枝頭,點點雪白,恰似春日梨花盛開,那是怎樣的盛況啊!這是語文。
語文,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情意。人生中,若乾的時刻,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曾經念過的詩句。
語文中,有國有家,有民族的靈魂,有民族的脊樑。杜甫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林則徐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詩句,在我們心中牢植愛國之樹。這是語文。語文,在我們迷失的時刻為我們撥雲見霧。「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不可抗拒。「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同一個事物,可以有若干理解,沒有唯一。「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此句或許可以用唐人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來解,都是身居高位而能發出聲音之人,所以,個人的發展,平台很重要。這是語文。語文,在我們躊躇的時刻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還猶豫什麼呢?讀書吧!這是語文。如此,誰能否認語文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給予我們的那些靈魂的滋養呢?
語文中,有國之大愛,有詩意的哲理,亦有種種小情意,人生因此多出幾分雅趣。
朋友惜別,我們不能不想起「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或想起「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處江南旖旎風光,一處塞外冰天雪地,皆有暖暖的情意流淌。抑或想起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即使不在友人身邊,亦要以詩相慰,無他,於友人失意處,三句兩行小詩,遙相慰藉,足矣。這是語文。
閑暇時,邀請同道中人,或是被邀請,知己相聚,小酌相談,快哉快哉!這個時刻,你能不想起那首詩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語文。
至於經歷過愛情的人兒,你該更有切身體會。遇見意中人,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會跳出來了吧?若是頗費周折,是不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呢?至於熱戀中,那自然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了!若是步入婚姻的殿堂,那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又怎能不在心中回盪呢?這是語文。
5. 我從什麼中學到了什麼作文
我從中學到了語文
語文無處不在,有人認為語文是枯燥的,因為那隻是限於書本之中,那的確有幾分枯燥,其實語文是撒滿大地的,如果去找,你會發現,那是非常有趣的。
樹 林
當我走進這片樹林,地上鋪滿了金色的樹葉,踩在腳下軟綿綿的,這些不都埋藏著語文嗎?揀兩片落葉,去體會「落紅不是無情物」的精神。是呀!樹葉一生都在為人類服務,春暖花開,葉子也趕來美化人間;盛夏,它們為你遮風避暑,;秋天,它們紛紛落下疊成「毛氈」;冬天,它們又深深埋藏在土裡,等來年做很好的肥料。這不正是賦有語文的精神嗎?
語 言
當我們呱呱落地之際,周圍便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語言,有的文質彬彬,有的普普通通,可這裡面都盪漾著語文之美,這是語文最基礎的東西。江火漁船,美酒佳人,飲酒作詩,是多麼賦有語文色彩啊!
游 戲
游戲是語文的濃縮。游戲的題目都是非常精練的,包括電腦游戲在內。它用簡短的幾個字句,非常引人入勝的概括了游戲的精華。看一篇游戲簡介,也能夠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它用簡明的文字告訴你游戲的玩法,通俗易懂,便於*作,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這也需要有很高的文學水準。
其實,語文就在生活中,有些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只是需要我們去尋找,去領悟,去研究。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藍天,那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白雲;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頓美味佳餚,那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調料。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課上的語文是主角,但也不能忽視生活中的語文:對聯、公司名、店名、廣告、新詞、流行語、外來語、現代語。語文是無止境的,語文是淵博的,沒有語文就難以在生活中生存。所以,生活離不開語文,仔細觀察,你就會從生活中學到語文,體驗語文的樂趣。
「賣對聯了,買對聯了!」「我的對聯最好,我的對聯最吸引人」打開一看:殘雲隨雪逝,美景應春來。嗯,不錯不錯,一位老爺爺縷著鬍子應聲說「我買了」對聯給春節增加了幾分辭舊迎新的喜慶。它即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又增加了我們的知識儲備。
走進小區,發現兩旁修剪整齊,小草坪上面立著一塊警示牌「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垃圾桶旁立著一個牌子「居高不要臨下」。是啊,語文在生活中處處存在,它能告誡人們愛護草坪,不要隨意踐踏。講究衛生,不要隨地亂扔。如果沒有這些善意的提醒,這片草坪就可能失去城市的美觀。這個小區就可能垃圾漫天。語文知識時刻提醒人們,注意環保,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是的,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的存在,沒有語文,就像藍天沒有白雲,小鳥沒有翅膀,我從生活中學到了很多。但是學無止境,只要細心觀察,更多的知識還等著我們去探險開發……
http://..com/link?url=-ghPW4m4V-_SO5C4Yq0rBziSx527MAMHCqIa
6. 從閱讀中學到什麼作文
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寫作是閱讀能力的一個外在的體回現.著名特級教師陸答志平明確指出:「學校的語文教育要突出重點,就是要重讀寫.」對中學語文頗感興趣的北京大學中文系著名教授錢理群說:「強調要以讀、寫為重點是有道理的,這或許可能對改變日前語文教育要求不切實際、過分繁瑣、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現狀,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可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確定閱讀和寫作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僅合理,而且意義非同尋常.
7. 從中學到大學作文範文
有人說,沒有夢就沒有人生;又有人說,夢很多的人是空想主義者。而我說,夢雖不真,卻勵鬥志。我一直奔跑在大學的追夢路上,荊棘遍路,笑聲不乏,淚水和汗水是永久的插曲。
我至今仍記得初一時某一風和日麗的下午,語文老師幽默地說,我們班上應該會有五六個人到清華讀書。當時,我不知清華為何物,卻暗暗竊喜,因為我是班上名副其實的第一。我又記得上初三時,有一次乘公共汽車,我看到身著「清華」字樣的人,我差點就和他搭訕了。但勇氣不佳,無奈作罷。
其實,自從我上了高一,清華就成了我追逐的目標。是的,它很美麗,因為清華園,它博大,因為名師,它更神秘,因為它讓幾百萬高三生輾轉反側。說真的,當時我對省狀元很痴迷,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光耀門楣,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進入那萬人矚目的殿堂。高二時我買了一本《等你在清華》,它給我很多啟發。還有一次,我和好友王彥開跑到禮堂,我們相視一笑,做起領導為優秀學生發獎的動作。由此,大學這個概念在我的視界中更明晰了。
我們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高三很緊張,三更挑燈背誦,黎明摸黑讀寫。整整一年,復習班、應屆班龍爭虎鬥,前三名你唱罷來我來唱,面黃肌瘦者,兩眼無光者,比比皆是。真的,為了心中的象牙塔,即使刀山火海,我們也不惜一戰了。
終於6月7、8日過去了。再接著,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查詢了成績:567分﹗
當時我的心已沉了,發誓要復讀。那段填報志願的日子該是我的黑色星期五吧,父親與周圍的鄉親強烈要求我上大學;我很固執,是的,為了那北京的清華園。
我雖然不吐露心思,父親卻看出來了。他說:「咱縣十幾年才出一個清華生,你差一百分哩。你能在這一年裡長一百分嗎?心別太高,我可供不起﹗
結果,我就「放棄」我有生以來第一個夢。那是苦澀的,辛酸的。我原來與一個好友曹亮約定好要一起上清華做校友的﹙然而我們都落榜了﹚,而且人生又是那麼匆匆,能夠去全國最好的大學讀書,此生無撼矣。
就這樣,我填了延邊大學。同時,村裡兩個比我強的人落榜了,他們去復習了,我衷心祝願他們能實現心中的夢。
領到通知書後,我就要獨自坐火車去東北了。離家的前一天晚上,鄉親來為我餞行,我真的很感動:小時侯是鄉親們眼中的清華種子,但我辜負眾望,鄉親卻對我如故。呵,告別故地,續我征程。
兩天一夜後,我到了延吉市,2008年8月9號—那是我入大學的第一天。太陽落山時分,我到了公寓區,高聳的大樓、熙攘的人群、閃爍的霓虹燈讓我不知所措。尤糟糕的是,因為我提早到校,沒有接待的人,並且撥打了黑板上教育技術學師長的號碼而沒有回應後,我更加孤獨、彷徨。半個小時後,我很幸運地碰到了06級的學長,很自然地,我在他寢室住了一宿,還聽了他很多學習經驗。我到大學的第一課是:你不是一個人,同學、老師、學長,他們都是你的朋友。
緊接著,緊張刺激的軍訓開始了。教官比較和順,但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依然讓我們苦不堪言。軍訓期間,一切似乎是「後高三時代」,6:00起床,9:00入睡,飢渴、疲憊、煩悶、思鄉,幾乎充斥在太陽暴曬的操場上。起步、正步、跑步以及其他基本姿勢是主要課程,為了應付檢測,再怎麼累大家還是咬緊牙,拿出了高三時的絕對精神,苦浸入了汗水中,樂體現在成熟的步伐上。對,我記得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追求越高,他的才能發展就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就這樣做的 。
《士兵突擊》多麼令人興奮,我們—一樣。再往後,我們拿了軍歌比賽第四名,班上的一個女生那了個人才藝第四名。最後的拉練著實累人,我們來回近100公里。穿過馬路,越過大山,挺進森林,我們在路上並沒有太多閑聊,每個人都很認真,大家都很團結。在回來的路上,驟降大雨,我們收起雨傘,大聲歡唱,1小時的洗禮讓我們唱出煩悶,唱出快樂,也為軍訓的結束歌詠。真的,我也學到了不放棄,不拋棄,戰斗到底﹙這也恰恰是我在高三時的班級格言﹚。
而後,我們便正式上課了。由於大學的時間安排與高中時截然不同,我在開學的一個月里幾乎節節課無精打采。我很害怕我重蹈覆轍﹙我在剛上高一時就睡覺,我吃了很大的虧﹚。隨後,我馬上端正了學習態度,設計了自己的大學規劃,每日督促自己。方向明確了,其他自然就水到渠成。真的,我現在挺好的。而今,我仍然繼續著我的夢。追夢的路上幾多艱辛,幾多坎坷,但是我們要做的不是氣餒、放棄、逃避,而是閑著自己的夢無畏的前進。路多崎嶇,自當勉勵。直到現在,我也沒有真正放棄自己的夢。這個夢也將支撐著我讀完美好的大學,支撐著我靠近清華,支撐著我更上一層樓。其耐的朋友啊,讓我們一起奔跑在大學的追夢的路上,好嗎?
8. 以小說人物中學到了什麼為話題800字作文範文
欽州二中近日被網友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30多歲的吳善柳今年在該校參加高考,奪取了欽州市理科狀元,現被清華大學錄取。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曾輾轉多所學校參加高考,並幾次考上重點大學,但連2011年考上北京大學都沒有去讀。網友稱他是「高考專業戶」,並指責這樣做會導致另一名考生失去就讀名校的機會。
吳善柳以680分的成績奪取欽州市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極富戲劇性的是,他之前輾轉多所學校,至今已參加過多次高考,他的名字每年都出現在相關學校的重點大學錄取名單中。欽州「考霸」讓人費解,2000年至今,他至少10次參加高考,這是為何?現被清華大學錄取,之前北大都不讀,他還會放棄嗎?
吳善柳屢次考上重點大學,又屢次放棄絕非將高考當作人生游戲,而是「有心插柳」。可能有兩種功利性動機。一是擇業上的考量。據稱吳善柳第一次參加高考不理想,復讀後考上北京交通大學,大學畢業後到柳州參加工作,後來感覺不滿意,辭職重新參加高考。
二是利益上的博弈。安徽一考生考上一回上海交通大學、兩回北京大學、兩回清華大學,結果都沒有去讀,該考生單單獲得的地方獎勵就有80多萬元。如果吳善柳在多次高考後都能得到地方獎勵,而且獎勵的數額遠遠大於原來工作的收入,那麼,他何不將高考優勝獲獎當作謀利手段而屢試不爽呢?
盡管吳善柳的行為中摻雜著功利,但並不影響他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如果吳善柳早就有了「非清華不讀」的夢想、如果吳善柳將每年參加高考視作在知識海洋里徜徉、將高考獲獎當作個人的最大樂趣,難道這不是一種信仰嗎?即便將高考優勝拿到地方獎勵作為一種目標,也無可厚非。只要獎勵文件上沒有規定誰拿了獎金放棄就讀大學要將獎金吐出來,吳善柳就照拿不誤。
要錯錯在當下應試教育的模式上;錯在「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上;錯在對「高考狀元」的盲目崇拜上;錯在地方政府對升學率的攀比上;錯在「名校效應」的潛移默化上。只要堅守道德與法律的底線,功利與信仰可成「同桌的你」。因此,沒有必要譴責吳善柳浪費了一個名額,「不厚道」,那是制度設計上的問題。
還有,從網友稱其為「范進中舉」引出一點擔憂。如果吳善柳高考成癖且患上「選擇焦慮症」,則屬於心理健康上的問題了。不管吳善柳的行為屬於何種情形,如此特立獨行的「考霸」已超出個人隱私范疇。只有讓其曬曬太陽見見光,才能給高考改革乃到整個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鮮活的樣本。
9. <我從____中學到了語文>的作文怎麼寫啊600字以上的~
我從生活中學到了語文
可以從生活中的大自然和人與人相處的關系融洽不融洽之間寫出作文
10. 從書中學到了什麼作文
給你一點思路吧.
你可以讀到了要堅持(這是最好寫的!),這樣你後面可以寫你在書中看到了什麼,比如一個人堅持不懈,最終取得了成功.最後再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寫一寫就好了.
看看下面一篇文章可能有啟發哦!
有一句名言,人只能看到他想要看到的東西,那我們從書上也只能看到我們想要學到的東西.因此,如果並無知識的需求,而只是一般休閑意義上的瀏覽與閱讀並不能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只是消磨時光而已.書,在此時像是一個或博學或睿智或幽默但卻非常安靜朋友,陪我們度過一些時光.
但如果我們想要從書上得到什麼,那就完全不同了.我們會加倍細心地搜索,探知,推求.學習的心態使得非智力因素極大加入,讀書的效率達到最高,古人說,三天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就是這種心態的表現.
孔子對於讀書學道總結得很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於書才會讀到最多.
所以,我們從書中講到了什麼?用什麼心態讀書就能讀到什麼.那些書蟲,書獃子不是書使之然,相反,是他們把書讀成了蟲之書,獃子書.同樣一本書,天下人看來竟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做出完全不同的人,在總結人生的時候都說這本書影響了自己的一生.真的是書使他成為了這樣的人?不是,是在他想成為某個人的時候,那本書成了他自己的一個印證.
我們從書中讀到了什麼?
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
說到底,我們從書中講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