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 借物或景抒情的作文 / 600~800字 還要點評~~~!!!
白花淚
白花飄零淚飛揚,在一個白花紛飛的季節里,一個不該走的人,永遠地走了……
一
天空不情願的下起了小雨……
我行走在這條不知自己已經走過了多少遍的道路上,步履沉重,心,凄清而冷漠。爺爺,你累了嗎?
爺爺走了,在一個孤獨擰成的日子裡,他悄悄地孤獨地走了,告別了奶奶,告別了我們,告別了他一輩子相依相伴的農田,也告別了這個他愛過和怨過的世界。
悄悄閉上的眼,閉上的不僅是一個久愛的世界,還有親人們臉上微帶期盼的淚滴。
歸鄉,彷彿遙遠的路徑在回首眺望的目光里漸漸瘦去,路上,我不斷地想像著那個悲涼的場景,昏黑的燈光,空盪的靈台,那個熟悉而又遙遠的身影,無力而又安靜地躺著,旁邊只有鬼哭陣陣,婉轉,哀鳴,悲涼,穿透一切的悲涼,把一切都無情地帶走……
天空陰沉沉的,天,你想說些什麼,難道你也要哭了嗎?
二
天空被一片陰雲染成灰色,好似褻瀆,無情地看著這場鬧劇。
等我回到老家的時候,爺爺已經去世有三天了,院子里正辦著熱鬧的「白喜事」。大大的棚子下,飄揚著褻瀆又低俗的歌聲,把人們悲傷中的心靈都吹地柔軟了。
三跪與九拜。
在靈堂的中央,靜靜地擺放著爺爺的照片,照片上的爺爺,笑的有些拘謹,就像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這照片是今年春節爸送給爺爺的禮物,沒想到,一下子就擺到了這里……
我的額頭在爺爺的面前沉重地叩響,「冬、冬、冬……」
奶奶對我說:「看,爺爺在看著你笑呢。」我不語,對著奶奶苦笑。
我轉身,離開。
幾天的時間,爸爸的眼睛卻已深深地凹了下去。
幾天的時間,奶奶黑白相間的發思一下子被「染」成了全白。
生命,竟會如此地脆弱,在死神的面前,一切都是如此的無助。
病床上微握的手失力地盪了下來……
三
為爺爺守夜。
昏黑的燭火幽幽地流淌在爺爺陰冷的靈堂里,不滅的香火憂郁地點著一片黑暗,田間的蛙聲帶著哀鳴與恐怖從遠方傳來。
沒有別人,一個也沒有。
我依著燭光小心地掀開蓋冰棺玻璃的黑幕,無聲地望著自己無比熟悉但現在卻十分陌生的爺爺,我想再靠近些,但卻被什麼東西,像一道看不見的光幕,擋住了,無法再向前。
棺內的爺爺穿著壽衣,身體出奇地瘦弱。那張熟悉的面孔靜靜地躺在靈堂深處的冰棺里,表情還是病床上那急促呼吸的模樣,但是卻乾枯了,失去生氣,空洞,凄冷。
我無言了,還有什麼話可說呢,一個自己至親的人,在短短的僅僅6天之內就從健康到失去了,一切,盡有如此地飄零嗎?
無情的歲月,抹去了他。
四
悼念祭文的晚上,大伯,雙腿跪地,眼神里空洞似無物,但好象有什麼東西在那雙失去神採的眼睛裡,安靜地閃爍。
原本寂靜的靈堂里突然傳來了奶奶招魂似的哭聲,她口中不停地吱呀著誰也聽不懂的話,凄慘刺骨,像是一隻半夜裡被重石壓住尾巴的貓的嚎叫,世界好象頃刻間寒冷了下來,我的心一下子被刺傷了。
第二天上午,爺爺生前所用過的所有的東西,在親人們充滿哀傷的目光中,在無情的熊熊大火之中,化作塵灰。其中還包括爺爺一輩子都愛戴在頭上的大氈帽和那件補滿了補丁的蘭色粗布革命外衫。
燕子從門外歸來,飛回巢中,一眼看見它,我的心不知怎的突然一陣劇痛,淚水上沖,我沖出了門,跑到遠離了爺爺的竹林里,痛苦了一場「爺爺!我的爺爺啊!」
五
滿天的紙幔化成聖潔的白花,紛揚落下,長長的送葬隊伍,緩緩前行,天空中飄盪著悲哀幽鳴的樂曲,就像地獄在召喚……
奶奶,她沒有跟來。
人們披著麻布,手裡持著白花,帶著香燭。隊伍的前面是不盡的花圈的營壘,爺爺安靜地躺在一口紅漆木棺里,在兒女們的簇擁下,行進在隊伍的中間。我緩慢地走著,緊跟在爺爺身後。
天空向這世界撒下一層淡淡的灰白。
不該走的人走了,不該去的人去了。
在木棺入土的那一刻,一切的一切都停止了。
爺爺,你安息吧……
(這是一篇語句優美的散文,真實的筆觸在現了作者當時失去爺爺的悲傷的心情,突出對爺爺的懷戀再也沖淡不了作者那種悲傷的心情了,表現出作者是一個,孝順、富有豐富情感的人)
2. 初中的借物抒情作文,500字左右
我來回答:多看一些範文吧!會對你很有幫助的,雖然枯燥乏味了一點,但是這是我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你還可以照樣搬抄一點哦!詩也有一點,都是極品!還有,你寫抒情作文的時候盡量用些美的語言!什麼東西那些寫景的好詞好句號段上都有的!要是我給你的這些東西上有的話,你也可以抄一點。最重要的是,你最好寫的憂傷一點,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如:這個地方的楊柳是怎麼樣的。回答:翠色慾流,依依多情,讓我感嘆、、、、具體地說,借物抒情類文章的寫作,靈思引發的關鍵有三點:第一,如以某景為話題,可把尋找情結抒發噴口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從哪個方向,從哪個角度寫。例以「家鄉的變化」為話題作文。家鄉的山、水、樹、屋、街,凡能引動作者情思,能深刻反映家鄉巨大變化的景物,都可列為描寫對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動人。第二,描逑景物的特點,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相似之中求神似,神似的形象描寫,就為抒情打下鋪墊。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寫楊樹的葉子是「片片向上」這就是一種神似的寫法。第三,聯想引申要自然貼切,要以所描述的景物的外部特徵相一致,不能牽強附會,漫無邊際。
以下是範文
做一朵曇花,只有香如故
曇花,一現。
至今不能忘卻初見曇花的驚異——月光如練,涼風如水,它就那樣輕盈地展開自己的雙臂,如精靈般超凡脫俗,不含一絲一毫的雜念,讓人窒息的美啊。
但,如此短暫。
為這美付出的代價,便是生命的短暫,沒有流淚,沒有猶豫地,凋謝,只留給人無限的慨嘆與留念。
生命,理應如此;美,理應如此。
再嬌艷的花,也會一天天老去,與其如此,倒不如像曇花一樣,生命雖短暫,但卻永留芳華
於人世,不曾讓任何的殘枝敗葉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曇花之所以美,就在於它所展現的生命極致的絕美——讓人驚心動魄、為之傾倒的短暫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讓人動心的美麗,莫過如曇花一現般的瞬間,極短卻定格在人們心中——深夜的一杯熱茶,撫過淚頰的一雙輕柔,面對困難的一次無畏,獨上高樓的一次超脫,絕境中的一句安慰,還有那情到深處的一淚感動……定格在人心的一瞬。
不要說它們太短暫,不要說它們不能長久,它們只是服從了自己內在的力量,在最恰當的時候,從內心掙出,展現給塵世一抹清觀,一點孤傲,一懷感傷。一次情懷的感動,可以讓它們的生命因此延長幾千年——世間上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心的記憶,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的美,何嘗不逾越千年呢?
肉體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駐足於花園,因為沒有不敗的花;不要沉溺於現實的享樂,因為沒有用不完的財富,不要夢想長生不死,因為沒有精神的支撐,那隻是一具行屍走肉的皮囊。倒不如做一朵曇花,在最美麗的時候,飄然而逝,只留一縷芳魂無斷絕。
做一朵曇花吧,留下你芬芳的氣息,留下你孤傲的美麗——短暫的生命,美的極致。
唐代詩人王昌齡說:「搜求於物,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意思是說,心得來源於生活中物象的啟發,心神進入物境,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生動深刻的文章。
如何使主觀之情與客觀之物契合交融,讓心神與物境合拍共振,前提是要有情感的蘊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儲量極其豐富的情感礦藏。只要有適合的外界條件— 打開一個缺口,情感就會像石油一樣噴發出來。可見,情感的噴發點,就是物與神相通的契合處。因此,借物抒情類文章,啟引靈思的關鍵,是選取什麼樣的物,選取什麼樣的景,選取什麼樣的角度,能夠讓熾烈似岩漿的情感迸發出來,真正做到「一切景語皆情語」。
具體地說,借物抒情類文章的寫作,靈思引發的關鍵有三點:第一,如以某景為話題,可把尋找情結抒發噴口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從哪個方向,從哪個角度寫。例以「家鄉的變化」為話題作文。家鄉的山、水、樹、屋、街,凡能引動作者情思,能深刻反映家鄉巨大變化的景物,都可列為描寫對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動人。第二,描逑景物的特點,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相似之中求神似,神似的形象描寫,就為抒情打下鋪墊。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寫楊樹的葉子是「片片向上」這就是一種神似的寫法。第三,聯想引申要自然貼切,要以所描述的景物的外部特徵相一致,不能牽強附會,漫無邊際。
例文
落葉
淑艷
秋風驟起,滿池原本亭亭玉立,碧綠裊娜的荷葉;如膏脂般豐潤,帶著一種欲說還羞情狀的蓮花,憑添了慘然的暗淡。田田如舞女的裙,瑩瑩似玉雕粉徹的優美,被時間的流水帶走了,帶到了遙不可知的天國,只把美好的記憶,留在了夢中。
池邊一株高大的楊樹,在秋日中颯颯低語。樹葉一片一片地飄落下來,有的打著旋兒,在空中盤旋了許久,才不情願似地落在地上。好象非常不願離開養育它的母親——大楊樹,頻頻回顧,別情依依。有的從上邊樹枝落下,又掛在下邊樹枝上。那是真情地擁抱,執意的眷戀。秋風無情,秋日無語。一陣搖撼,它還是被迫離開樹枝,緩緩地落在水面上。沿著池塘已是厚厚的一層落葉,猛然,在一片枯黃中,有一片深綠色的嫩葉非常亮眼。這片葉子為啥這么年青?也許是楊樹最後一片綻開的葉子,它還沒有走完生命的歷程,還在做著青春的美夢,不想,無情的秋風,邁著不緊不慢的腳步,板著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和其它樹葉一樣,被迫離開樹枝。
時令到了讓它們最後分別的時刻,別無選擇。誰會理會一片還沒成年的綠葉呢?
又一陣秋風刮過,池塘喧鬧起來,那聲音好象在說:等來年吧。
哦!我明白了,它們沒有消沉,更沒有哀傷,它們是在悄悄地醞釀,在醞釀著一個更燦爛更美好的春天……
嘩——一陣急雨似的掌聲和孩子們的喧嘩,打斷了我的沉思。原來,池塘不遠處是一所少年宮,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胸前飄著一角鮮艷的紅領巾,正在給小朋友們講抗日英雄故事,孩子們被故事中為國捐軀,壯烈犧牲的小英雄感動的熱淚紛飛。
依然是無語秋日,颯颯秋風。
丁冬鈴聲,快樂童年(借物抒情)
前天,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精美的工藝品——粉紅色的蘋果風鈴。
這個風鈴上面是一個牽牛花一樣的淡粉色東西,中間還有一顆半透明的粉紅色小珠子;上面也有一顆半透明的粉紅色小「鑽石」。「鑽石」中間有一個小孔,中間串著一根白色的細絲線,連著小珠子,小珠子下面的鐵片夾住了好幾根細絲線,大約有十多跟,都分別串過了一個透明的、中間有一些粉紅色短條的圓環,那些穿過圓環的細絲線每兩三根系著一根又細又長、纏滿銀絲的空心深粉色柱子,其餘的垂下來。其它的細絲線都串著一個個美麗的「水晶蘋果」和晶瑩剔透的「露珠」那一顆顆水晶般透亮的蘋果,純朴、動人,它純凈得讓人感覺到蘋果里裝滿了含沙量是0%的清純的露水一樣。還有那嬌小玲瓏的小珠子,顆顆泛出粉紅色的光芒;在只有我無名指指甲殼那麼大的小珠子中竟有一顆有我一節小拇指那麼大的小珠子!
如果有一陣清風拂過,蘋果、銀柱、和小珠子碰撞在一起,發出:「丁丁冬,滴鐺,嘩啦!」的聲音,這聲音婉轉、歡快、美妙、動聽。聽,它,難道不就是在演奏著童年的贊歌?!有綠色的樹林,清澈的小溪,溫暖的陽光,美麗芬芳的花朵。
呵(a)!我們少年兒童不也向這風鈴一樣,活潑、可愛、幼稚、天真,雖短暫,但美好,使人想到美麗的鮮花。
風鈴呵(a),我愛你!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比蛇
好向人間較短長,
截岡邀路出林塘
縱然身死尤遺直,
不是偷從背後量
贊梅
冬雪壓枝枝愈堅,
霜刀雕花花更妍;
歷盡三寒含清香;
苦中報春春滿圓。
松
沐風浴寒枝倍堅,
霜凍雪冷本性顯;
狂風摧吹腰不彎,
垂範高潔留人間。
賞竹
天生抱節志向高,
若谷虛懷凌雲笑;
寒暑往來難改色,
縱有狂飆不屈撓。
柏
地凍風搖蟠龍根,
冰天磨礪鐵銅身;
三九嚴寒還本色,
狂雪霜刀豈奈何?
詠菊
百花凋霜我獨艷,
大志自是抵風寒;
絲絲蕊蕊系根本,
苦雨凄風不改顏。
竹
素有凌雲志,
堅韌節節高;
空心滅邪氣,
汗青丹心耀。
梅
嚴冬有春色,
寒中吐清馨;
朵朵抗風雪,
歲歲不渝心。 14224希望對你有用!
3. 求幾篇借物抒情的初中作文
誰說學生很快樂?誰說減負還給了學生自由?我仍然是常常被一套套試卷和無止盡的培優壓得喘不過氣來。每當鳥兒在窗口快活地鳴叫,無比自在地從眼前掠過,我就陷入遐思,假如我是一隻小鳥,那是多麼的愜意啊!
假如我是一隻小鳥,我要搏擊長空,展翅翱翔,擺脫題海的「懷抱」。我已經感受到心靈深處發出的呼喚,我立即飛向藍天,輕盈地扇動著翅膀,想著我選定的目標飛呀飛呀,不知疲倦。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肥嫩嚮往的地方---埃及,我看到了埃及那雄偉壯麗的胡夫金字塔,同時我也看到了入夜時分的尼羅河,他波光粼粼,倒映著滿天的星斗,河水細細的愛撫著岸石,又彷彿是在微微地講述著鼓來的故事。在埃及這個貧瘠的土地上,雖有美景卻無法覓食到美食,我只好餓著肚子繼續飛行,去尋找我得下一個目標,我知道,我要勇往直前,堅持不懈才能飛到天的勁頭,飛到那片燦爛的雲霞。在飛行中我無時不在與飢餓作戰,可我怎麼也擺脫不掉想做籠中之鳥的迷惘。我渴望被人捉住,被人精心喂養,做只籠中之鳥有什麼不好?雖不能放眼世界,但可以天天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我不用辛苦覓食,更不用與飢餓作戰,只用好好享受生活。不管是一隻籠中之鳥還是一支自由自在的小鳥,它們都沒有那麼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
假如我是一隻小鳥,我就會擁有自己的閑暇和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過,這只是個美麗的幻想,現實生活讓我別無選擇,為了美好的明天,今天我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
4. 中學生借物抒情的作文,要求以物品的名稱為題目。
《粉筆抄》
它,默默襲無聞,別人從沒有關注過它,沒有保護它,而它沒有任何埋怨,無私地讓人使用它,直到生命結束。它,留下的只是一些白灰。它,就是——粉筆。
它總是沒有被關注。在學校,在教室里,它掉到了地上,沒有一個同學撿起來,放回桌子上。而是從它身上踩過。它的身體猶如沙石塊,粉碎了,一股風吹來,把它送到了遙遠的地方去了......
其實,有一種人,他們,以粉筆相似。他們,就是——老師。老師,一個多麼普通的名稱啊!可是,老師,又是一個多麼神聖的名稱啊!老師,她,為我們的前途鋪上了路,她,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她為了孩子們,操碎了心,每天苦口婆心地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每天晚上,孩子們早已在甜蜜的夢鄉,而老師呢?正伏在桌子上,借用台燈的光批改作業呢!老師啊,她怕我們不懂得她所講的,便一邊又一遍地講,講的嗓子都快沙啞了。哪位同學從,成績有所提高,最高興的是誰?是她,是那個面帶笑容的人,老師。瞧!在老師的額頭上,幾條皺紋深深地印在了老師的頭上,印在了我的心頭上......粉筆,那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正是老師的精神嗎?
它,從沒抱怨,她,從沒後悔,因為,為了別人,她,付出了自己!
5. 借景抒情的作文,素材不限,只要800字
,黃得有些嬌嫩,黃得有些含蓄。路上的行人很少,那路燈照著的銀杏樹就像畫在畫布上的油畫,很美。我還喜歡楓葉的紅,紅得熱烈,沒有哪一種顏料能調出如此濃烈的色彩。我在設想著哪一天我能去一個很大的楓林,獨自在楓林中徜徉,讓楓葉的紅流進我的血液。此時,我想起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想必古人對楓葉也是情有獨鍾的。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最開心的是農民,那古銅色的臉,那被歲月刻下痕跡的皺紋里都洋溢著笑容。往日的辛苦和汗水彷彿就沒有發生過。看著他們,你不禁去想:幸福快樂是如此簡單。我們何必去煩惱?
我喜歡秋天,我喜歡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熱愛生活,我要讓我的生活如秋天一樣多姿多彩,碩果累累。
(2)秋天有著令人遐想的意境 , 隨著秋風的蒞臨 , 秋天如一幅艷麗動人的畫卷頓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秋天是一首深情憂傷的歌曲 , 那柔美清新的旋律如潺潺的溪流 , 融入了大地 , 融入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秋天的樹葉是溫暖的雙手,驅走了那一絲絲涼意,秋天的樹葉是一列開往心靈的火車,裝載著歡樂與溫馨,把生命的陽光灑向大地。
咦,那一隻飛舞的蝴蝶好漂亮啊!
大自然告訴我,那是銀杏葉。扇形的輪廓,清晰可見的紋路,金黃的顏色,像一雙溫柔的手抹去傷心的淚痕,傳遞永恆的快樂。這是仙女的扇子帶來的秋風,受大自然的熏陶帶來的結晶。
咦,那一些揮舞著裙邊的又是什麼呢?
大自然告訴我,那是香樟葉。深綠的顏色,蜿蜒的邊緣,細長的葉柄,像秋風編織的地毯,編織夢的搖籃,那是傾唱音樂的語言。那是心靈的洗禮,更是秋天帶給我們的禮物。
咦,那一些溫情脈脈的又是什麼呢?
大自然告訴我,那是楓樹葉。火紅的顏色,巴掌般的葉面,尖尖的葉頭,像一個指揮家,在導演一幕幕精彩的瞬間,演繹勤勞的汗水,裝點金黃的麥田。那是與生命追逐的秋風,是令人迷戀的晚霞。
大自然畫出了與眾不同的秋天,在沉甸甸的麥穗與晶瑩剔透的果樹之間,在涼爽的秋風與高聳的山峰之間,還有許多的歌唱家在傾情演唱,那些跳躍的音符是美麗的童話,那些婉轉的歌聲染黃了田野,染紅了樹梢,也染亮了我們的心
6. 寫一篇作文 內容:借物抒情 要求:中學生作文
蠟燭,在以前我認為它是一個沒用的東西,他既不比電燈亮,也沒有電燈美觀,但今天的事卻讓我對它的印象大大改觀,使我真切地體會到它那無私奉獻的精神。「啪啪」電燈閃了幾下突然不亮了!我大吃一驚,接著,家裡所有用電的東西全都不亮了.我摸著黑,跌跌撞撞地跑到媽媽房間里,問:「媽媽,怎麼燈都不亮了,是不是總閥門爆掉了?」媽媽去窗口張望了一下,發現其實不止我們一家停電了,我們前後幾幢樓都停電了。我去拿了一個手電筒,但他的光極為微弱,可能是快要沒電了,該怎麼辦呢?對,蠟燭!情急之下,我馬上想到了蠟燭。我們用打火機點燃蠟燭,此時,雖然它的光是那麼的微弱,但在我心裡,它的光卻是那麼的耀眼。過了一會兒,它那如眼淚般的蠟油便一滴一滴的往下掉,我就借用他這微弱的光線走動,此時此刻,它是多麼的重要。看著這個小小的蠟燭,我不禁想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想到了那些描寫蠟燭的精采文章。今天我終於體會深刻體會到了它們的含義。蠟燭,一個用自己的生命來為我們換來光明和溫暖,一個雖然毫不起眼,不雅觀,但卻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的普通的蠟燭。它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我們人類不正是缺少這種美好精神嗎?要是我們人人都能像蠟燭這樣,那麼世界不就會充滿溫暖了嗎?蠟燭,我一定要學習你的美好品質,爭取做一個像你這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不圖虛名的人!名師點評:文章開頭,小作者介紹了自己以前對蠟燭的看法,由此引出話題。接著就講述了家裡停電的故事,展現了自己對蠟燭看法的轉變過程,同時也將蠟燭的內在美展現出來了。文章構思巧妙,中心明確,小作者借物抒情,雖是贊美蠟燭,實則贊美那些無私奉獻的人。「他既不比電燈亮」、
7. 誰有借物抒情的中學生作文
做一朵曇花,只有香如故
曇花,一現。
至今不能忘卻初見曇花的驚異——月光如練,涼風如水,它就那樣輕盈地展開自己的雙臂,如精靈般超凡脫俗,不含一絲一毫的雜念,讓人窒息的美啊。
但,如此短暫。
為這美付出的代價,便是生命的短暫,沒有流淚,沒有猶豫地,凋謝,只留給人無限的慨嘆與留念。
生命,理應如此;美,理應如此。
再嬌艷的花,也會一天天老去,與其如此,倒不如像曇花一樣,生命雖短暫,但卻永留芳華
於人世,不曾讓任何的殘枝敗葉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曇花之所以美,就在於它所展現的生命極致的絕美——讓人驚心動魄、為之傾倒的短暫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讓人動心的美麗,莫過如曇花一現般的瞬間,極短卻定格在人們心中——深夜的一杯熱茶,撫過淚頰的一雙輕柔,面對困難的一次無畏,獨上高樓的一次超脫,絕境中的一句安慰,還有那情到深處的一淚感動……定格在人心的一瞬。
不要說它們太短暫,不要說它們不能長久,它們只是服從了自己內在的力量,在最恰當的時候,從內心掙出,展現給塵世一抹清觀,一點孤傲,一懷感傷。一次情懷的感動,可以讓它們的生命因此延長幾千年——世間上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心的記憶,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的美,何嘗不逾越千年呢?
肉體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駐足於花園,因為沒有不敗的花;不要沉溺於現實的享樂,因為沒有用不完的財富,不要夢想長生不死,因為沒有精神的支撐,那隻是一具行屍走肉的皮囊。倒不如做一朵曇花,在最美麗的時候,飄然而逝,只留一縷芳魂無斷絕。
做一朵曇花吧,留下你芬芳的氣息,留下你孤傲的美麗——短暫的生命,美的極致。
借物抒情類作文靈思引發例談
於山
唐代詩人王昌齡說:「搜求於物,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意思是說,心得來源於生活中物象的啟發,心神進入物境,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生動深刻的文章。
如何使主觀之情與客觀之物契合交融,讓心神與物境合拍共振,前提是要有情感的蘊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儲量極其豐富的情感礦藏。只要有適合的外界條件— 打開一個缺口,情感就會像石油一樣噴發出來。可見,情感的噴發點,就是物與神相通的契合處。因此,借物抒情類文章,啟引靈思的關鍵,是選取什麼樣的物,選取什麼樣的景,選取什麼樣的角度,能夠讓熾烈似岩漿的情感迸發出來,真正做到「一切景語皆情語」。
具體地說,借物抒情類文章的寫作,靈思引發的關鍵有三點:第一,如以某景為話題,可把尋找情結抒發噴口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從哪個方向,從哪個角度寫。例以「家鄉的變化」為話題作文。家鄉的山、水、樹、屋、街,凡能引動作者情思,能深刻反映家鄉巨大變化的景物,都可列為描寫對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動人。第二,描逑景物的特點,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相似之中求神似,神似的形象描寫,就為抒情打下鋪墊。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寫楊樹的葉子是「片片向上」這就是一種神似的寫法。第三,聯想引申要自然貼切,要以所描述的景物的外部特徵相一致,不能牽強附會,漫無邊際。
例文
落葉
淑艷
秋風驟起,滿池原本亭亭玉立,碧綠裊娜的荷葉;如膏脂般豐潤,帶著一種欲說還羞情狀的蓮花,憑添了慘然的暗淡。田田如舞女的裙,瑩瑩似玉雕粉徹的優美,被時間的流水帶走了,帶到了遙不可知的天國,只把美好的記憶,留在了夢中。
池邊一株高大的楊樹,在秋日中颯颯低語。樹葉一片一片地飄落下來,有的打著旋兒,在空中盤旋了許久,才不情願似地落在地上。好象非常不願離開養育它的母親——大楊樹,頻頻回顧,別情依依。有的從上邊樹枝落下,又掛在下邊樹枝上。那是真情地擁抱,執意的眷戀。秋風無情,秋日無語。一陣搖撼,它還是被迫離開樹枝,緩緩地落在水面上。沿著池塘已是厚厚的一層落葉,猛然,在一片枯黃中,有一片深綠色的嫩葉非常亮眼。這片葉子為啥這么年青?也許是楊樹最後一片綻開的葉子,它還沒有走完生命的歷程,還在做著青春的美夢,不想,無情的秋風,邁著不緊不慢的腳步,板著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和其它樹葉一樣,被迫離開樹枝。
時令到了讓它們最後分別的時刻,別無選擇。誰會理會一片還沒成年的綠葉呢?
又一陣秋風刮過,池塘喧鬧起來,那聲音好象在說:等來年吧。
哦!我明白了,它們沒有消沉,更沒有哀傷,它們是在悄悄地醞釀,在醞釀著一個更燦爛更美好的春天……
嘩——一陣急雨似的掌聲和孩子們的喧嘩,打斷了我的沉思。原來,池塘不遠處是一所少年宮,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胸前飄著一角鮮艷的紅領巾,正在給小朋友們講抗日英雄故事,孩子們被故事中為國捐軀,壯烈犧牲的小英雄感動的熱淚紛飛。
依然是無語秋日,颯颯秋風。
8. 要一篇中學生的借物抒情的文章,最好有點評
多看一些範文吧!會對你很有幫助的,雖然枯燥乏味了一點,但是這是我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你還可以照樣搬抄一點哦!詩也有一點,都是極品!還有,你寫抒情作文的時候盡量用些美的語言!什麼東西那些寫景的好詞好句號段上都有的!要是我給你的這些東西上有的話,你也可以抄一點。最重要的是,你最好寫的憂傷一點,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如:這個地方的楊柳是怎麼樣的。回答:翠色慾流,依依多情,讓我感嘆、、、、具體地說,借物抒情類文章的寫作,靈思引發的關鍵有三點:第一,如以某景為話題,可把尋找情結抒發噴口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從哪個方向,從哪個角度寫。例以「家鄉的變化」為話題作文。家鄉的山、水、樹、屋、街,凡能引動作者情思,能深刻反映家鄉巨大變化的景物,都可列為描寫對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動人。第二,描逑景物的特點,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相似之中求神似,神似的形象描寫,就為抒情打下鋪墊。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寫楊樹的葉子是「片片向上」這就是一種神似的寫法。第三,聯想引申要自然貼切,要以所描述的景物的外部特徵相一致,不能牽強附會,漫無邊際。
以下是範文
做一朵曇花,只有香如故
曇花,一現。
至今不能忘卻初見曇花的驚異——月光如練,涼風如水,它就那樣輕盈地展開自己的雙臂,如精靈般超凡脫俗,不含一絲一毫的雜念,讓人窒息的美啊。
但,如此短暫。
為這美付出的代價,便是生命的短暫,沒有流淚,沒有猶豫地,凋謝,只留給人無限的慨嘆與留念。
生命,理應如此;美,理應如此。
再嬌艷的花,也會一天天老去,與其如此,倒不如像曇花一樣,生命雖短暫,但卻永留芳華
於人世,不曾讓任何的殘枝敗葉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曇花之所以美,就在於它所展現的生命極致的絕美——讓人驚心動魄、為之傾倒的短暫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讓人動心的美麗,莫過如曇花一現般的瞬間,極短卻定格在人們心中——深夜的一杯熱茶,撫過淚頰的一雙輕柔,面對困難的一次無畏,獨上高樓的一次超脫,絕境中的一句安慰,還有那情到深處的一淚感動……定格在人心的一瞬。
不要說它們太短暫,不要說它們不能長久,它們只是服從了自己內在的力量,在最恰當的時候,從內心掙出,展現給塵世一抹清觀,一點孤傲,一懷感傷。一次情懷的感動,可以讓它們的生命因此延長幾千年——世間上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心的記憶,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的美,何嘗不逾越千年呢?
肉體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駐足於花園,因為沒有不敗的花;不要沉溺於現實的享樂,因為沒有用不完的財富,不要夢想長生不死,因為沒有精神的支撐,那隻是一具行屍走肉的皮囊。倒不如做一朵曇花,在最美麗的時候,飄然而逝,只留一縷芳魂無斷絕。
做一朵曇花吧,留下你芬芳的氣息,留下你孤傲的美麗——短暫的生命,美的極致。
唐代詩人王昌齡說:「搜求於物,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意思是說,心得來源於生活中物象的啟發,心神進入物境,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生動深刻的文章。
如何使主觀之情與客觀之物契合交融,讓心神與物境合拍共振,前提是要有情感的蘊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儲量極其豐富的情感礦藏。只要有適合的外界條件— 打開一個缺口,情感就會像石油一樣噴發出來。可見,情感的噴發點,就是物與神相通的契合處。因此,借物抒情類文章,啟引靈思的關鍵,是選取什麼樣的物,選取什麼樣的景,選取什麼樣的角度,能夠讓熾烈似岩漿的情感迸發出來,真正做到「一切景語皆情語」。
具體地說,借物抒情類文章的寫作,靈思引發的關鍵有三點:第一,如以某景為話題,可把尋找情結抒發噴口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從哪個方向,從哪個角度寫。例以「家鄉的變化」為話題作文。家鄉的山、水、樹、屋、街,凡能引動作者情思,能深刻反映家鄉巨大變化的景物,都可列為描寫對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動人。第二,描逑景物的特點,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相似之中求神似,神似的形象描寫,就為抒情打下鋪墊。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寫楊樹的葉子是「片片向上」這就是一種神似的寫法。第三,聯想引申要自然貼切,要以所描述的景物的外部特徵相一致,不能牽強附會,漫無邊際。
例文
落葉
淑艷
秋風驟起,滿池原本亭亭玉立,碧綠裊娜的荷葉;如膏脂般豐潤,帶著一種欲說還羞情狀的蓮花,憑添了慘然的暗淡。田田如舞女的裙,瑩瑩似玉雕粉徹的優美,被時間的流水帶走了,帶到了遙不可知的天國,只把美好的記憶,留在了夢中。
池邊一株高大的楊樹,在秋日中颯颯低語。樹葉一片一片地飄落下來,有的打著旋兒,在空中盤旋了許久,才不情願似地落在地上。好象非常不願離開養育它的母親——大楊樹,頻頻回顧,別情依依。有的從上邊樹枝落下,又掛在下邊樹枝上。那是真情地擁抱,執意的眷戀。秋風無情,秋日無語。一陣搖撼,它還是被迫離開樹枝,緩緩地落在水面上。沿著池塘已是厚厚的一層落葉,猛然,在一片枯黃中,有一片深綠色的嫩葉非常亮眼。這片葉子為啥這么年青?也許是楊樹最後一片綻開的葉子,它還沒有走完生命的歷程,還在做著青春的美夢,不想,無情的秋風,邁著不緊不慢的腳步,板著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和其它樹葉一樣,被迫離開樹枝。
時令到了讓它們最後分別的時刻,別無選擇。誰會理會一片還沒成年的綠葉呢?
又一陣秋風刮過,池塘喧鬧起來,那聲音好象在說:等來年吧。
哦!我明白了,它們沒有消沉,更沒有哀傷,它們是在悄悄地醞釀,在醞釀著一個更燦爛更美好的春天……
嘩——一陣急雨似的掌聲和孩子們的喧嘩,打斷了我的沉思。原來,池塘不遠處是一所少年宮,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胸前飄著一角鮮艷的紅領巾,正在給小朋友們講抗日英雄故事,孩子們被故事中為國捐軀,壯烈犧牲的小英雄感動的熱淚紛飛。
依然是無語秋日,颯颯秋風。
丁冬鈴聲,快樂童年(借物抒情)
前天,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精美的工藝品——粉紅色的蘋果風鈴。
這個風鈴上面是一個牽牛花一樣的淡粉色東西,中間還有一顆半透明的粉紅色小珠子;上面也有一顆半透明的粉紅色小「鑽石」。「鑽石」中間有一個小孔,中間串著一根白色的細絲線,連著小珠子,小珠子下面的鐵片夾住了好幾根細絲線,大約有十多跟,都分別串過了一個透明的、中間有一些粉紅色短條的圓環,那些穿過圓環的細絲線每兩三根系著一根又細又長、纏滿銀絲的空心深粉色柱子,其餘的垂下來。其它的細絲線都串著一個個美麗的「水晶蘋果」和晶瑩剔透的「露珠」那一顆顆水晶般透亮的蘋果,純朴、動人,它純凈得讓人感覺到蘋果里裝滿了含沙量是0%的清純的露水一樣。還有那嬌小玲瓏的小珠子,顆顆泛出粉紅色的光芒;在只有我無名指指甲殼那麼大的小珠子中竟有一顆有我一節小拇指那麼大的小珠子!
如果有一陣清風拂過,蘋果、銀柱、和小珠子碰撞在一起,發出:「丁丁冬,滴鐺,嘩啦!」的聲音,這聲音婉轉、歡快、美妙、動聽。聽,它,難道不就是在演奏著童年的贊歌?!有綠色的樹林,清澈的小溪,溫暖的陽光,美麗芬芳的花朵。
呵(a)!我們少年兒童不也向這風鈴一樣,活潑、可愛、幼稚、天真,雖短暫,但美好,使人想到美麗的鮮花。
9. 求一篇650字的借物抒情的初中生作文 題目自擬 急
做一朵曇花,只有香如故
曇花,一現。
至今不能忘卻初見曇花的驚異——月光如練,涼風如水,它就那樣輕盈地展開自己的雙臂,如精靈般超凡脫俗,不含一絲一毫的雜念,讓人窒息的美啊。
但,如此短暫。
為這美付出的代價,便是生命的短暫,沒有流淚,沒有猶豫地,凋謝,只留給人無限的慨嘆與留念。
生命,理應如此;美,理應如此。
再嬌艷的花,也會一天天老去,與其如此,倒不如像曇花一樣,生命雖短暫,但卻永留芳華
於人世,不曾讓任何的殘枝敗葉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曇花之所以美,就在於它所展現的生命極致的絕美——讓人驚心動魄、為之傾倒的短暫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讓人動心的美麗,莫過如曇花一現般的瞬間,極短卻定格在人們心中——深夜的一杯熱茶,撫過淚頰的一雙輕柔,面對困難的一次無畏,獨上高樓的一次超脫,絕境中的一句安慰,還有那情到深處的一淚感動……定格在人心的一瞬。
不要說它們太短暫,不要說它們不能長久,它們只是服從了自己內在的力量,在最恰當的時候,從內心掙出,展現給塵世一抹清觀,一點孤傲,一懷感傷。一次情懷的感動,可以讓它們的生命因此延長幾千年——世間上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心的記憶,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的美,何嘗不逾越千年呢?
肉體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駐足於花園,因為沒有不敗的花;不要沉溺於現實的享樂,因為沒有用不完的財富,不要夢想長生不死,因為沒有精神的支撐,那隻是一具行屍走肉的皮囊。倒不如做一朵曇花,在最美麗的時候,飄然而逝,只留一縷芳魂無斷絕。
做一朵曇花吧,留下你芬芳的氣息,留下你孤傲的美麗——短暫的生命,美的極致。
借物抒情類作文靈思引發例談
於山
唐代詩人王昌齡說:「搜求於物,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意思是說,心得來源於生活中物象的啟發,心神進入物境,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生動深刻的文章。
如何使主觀之情與客觀之物契合交融,讓心神與物境合拍共振,前提是要有情感的蘊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儲量極其豐富的情感礦藏。只要有適合的外界條件— 打開一個缺口,情感就會像石油一樣噴發出來。可見,情感的噴發點,就是物與神相通的契合處。因此,借物抒情類文章,啟引靈思的關鍵,是選取什麼樣的物,選取什麼樣的景,選取什麼樣的角度,能夠讓熾烈似岩漿的情感迸發出來,真正做到「一切景語皆情語」。
具體地說,借物抒情類文章的寫作,靈思引發的關鍵有三點:第一,如以某景為話題,可把尋找情結抒發噴口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從哪個方向,從哪個角度寫。例以「家鄉的變化」為話題作文。家鄉的山、水、樹、屋、街,凡能引動作者情思,能深刻反映家鄉巨大變化的景物,都可列為描寫對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動人。第二,描逑景物的特點,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相似之中求神似,神似的形象描寫,就為抒情打下鋪墊。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寫楊樹的葉子是「片片向上」這就是一種神似的寫法。第三,聯想引申要自然貼切,要以所描述的景物的外部特徵相一致,不能牽強附會,漫無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