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寫事作文
記事作文以敘事為主,表現發生在活動場地、競賽等事情的某種意義,反映作者對這些事情的態度和看法。
寫誰(作文對象):發生在活動場地、競賽等事情。
寫什麼(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對這些事情的態度和看法。
怎樣寫: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說明作文的目的。
寫法:敘述事件,還可以在事件中進行有效的肖像、語言、心理、動作、細節描寫。
注意事項:作文過程中,必須堅持始終要與所寫這些事情的態度和看法相聯系。
一、交代清楚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即六要素。一件事總離不開這六要素,把這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讀者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二、要圍繞作文的中心選擇事件,要選擇最能表現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鮮有趣和激動人心的事。因此,我們平日要多觀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選材要新穎,在別人的作文中常出現的事要少寫或不寫,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鮮感。
三、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寫具體。每件事都有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一個過程,只有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給讀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進行有效的肖像、語言、心理、動作、細節描寫,這一點很重要,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生動。要突出中心,詳略得當,與主題無關的事不寫。
寫家裡事的作文類型
1.寫家裡的日常生活,表現家庭生活中有意思或有意義的內容;
2.寫參加家裡的勞動或跟家裡人學習家務;
3.寫發生在家庭中的一件事,反映出家庭成員的個性素質或思想品質;
4.寫我與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事情,說明自己從中受到的教育和啟發;
5.寫家庭中的突發事件,來抒發自己的一種情感。
『貳』 怎樣才能寫好作文
[編輯本段]【作文寫作要點】
一、確定文章主題有哪些原則?
文章要符合社會現實的需要,體現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中,推動時代前進、體現時代特徵與發展方向的精神。主題應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提出的迫切的問題,反映先進的思想。
要反映客觀事物的真相和本質。主題要如實地再現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不停留於表象,應深刻地提示事物內部的規律性。
要考慮作者的主觀條件。這主要是指作者必須熟悉與了解寫作對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強烈的寫作熱情。
二、如何正確地提煉主題?
提煉主題,就是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深入發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義,以形成某種獨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煉主題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從佔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煉出正確的思想觀點。2、開掘事物本質,摒棄表象,開掘事物的內在含義,反映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作者應站在時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質,加深開掘深度;作者還要考慮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等各種不同文章的表達功能,從不同側面去開掘事物本質。3、選取新穎獨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觀察角度(從不同的側面開掘主題)和新的認識角度(表達出作者獨到的見解)。
三、簡述材料與主題的關系。
材料是提煉和形成主題的基礎。主題在分析研究材料的過程中進行提煉並得到確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題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現深主題的手段,主題由一定的材料來表現或證明。3、材料的取捨和組織受主題的制約。在主題未形成時,材料對主題提煉起決定性作用;主題一經確定,又成為取捨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據,材料的取捨、詳略、變換都應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防止材料與主題相脫節。
四、選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現主題的需要。選材為表現主題服務,不可與主題相游離、相悖謬。2、要真實、確鑿。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真實性,一是指本質上反映事物的真實。材料的確鑿指材料既准確無誤,又用得恰當貼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個性與共性統一、具體性與普遍性統一的材料。它是具體的、個別的、又能體現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普遍意義。4、要新穎、生動。材料力求具體形象,富有親切感與懸念性,是鮮為人知的新發現,並適應文體的特點(記敘文材料具體形象、感染力較強;議論文材料概括性強,具有邏輯說服力;說明文材料要揭示對象的特徵。
五、結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應組成完美統一的整體;各局部要相對齊備,不可無故殘缺;各個部分在文章中所佔的地位要適當。2、連貫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內容脈絡上互相貫通,在語言形式上有緊密銜接與合理過渡,文脈不可紊亂與斷隔。3、嚴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間有嚴密的邏輯聯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關。全文具有內在凝聚力。4、靈活性。文章結構富於變化,生動活潑,不死板、呆滯。
六、試述結構的基本原則。
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與規律。記敘性文章結構與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秩序性密切相關,形成符合客觀過程原來秩序的時空概念;議論性文章體現了認識事物由現象到本質、由部分到全體、由分析到綜合的過程,其結構常是提出問題、得出結論。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維運行的路線。作者的思維過程要遵守人們思維的共同規律,又凝結著作者對事物的獨特理解與感受。3、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4、適應文體特點。結構受文體制約,記敘性文章以時空為序寫人記事,議論性文章偏重於橫向分類或縱向深入。
七、綜述結構的基本內容。
結構的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開頭和結尾三大方面。層次是從總體上安排文章思想內容的次序,展開文章結構和步驟,是表示意義的結構單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設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對獨立的結構單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單一性、內容要完整、長短要適度。過渡是指段落之間、層次之間的銜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過渡方式有:用關聯詞語,用過渡名,用過渡段。需要過渡的情況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在內容轉換時,一是在表達方式改變時。照應是前有所呼、後有所應的結構手段。常見的照應情況有三種:開頭與結尾照應(又可分為點題照應與解題照應兩種),引文中互相照應(又可分為遠照應和近照應兩種)。照應是使結構嚴謹而又活潑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靈活緻密,文脈貫通,強化關鍵內容。
文章好的開頭的作用:有利於表現主題、拓展思路;有利於吸引和引導讀者。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交代寫作背景或動機,曲折入題等幾種。文章好的結尾的作用:綰結全文;令人回味。議論文結尾方式主要有:歸結或重申論點;提出希望或發出號召;形象化結尾。
八、文章結構有哪些類型?
記敘型,以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時空序列安排結構,可分為時空正常式與時空異常式兩種。論證型,以概念的內在因果聯系作為結構的主要依據。可分為總分式、平列式、遞進式等幾種。說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進行布局。綜合型,常以一種結構型為主,兼具其他類型。
九、第一人稱敘述與第三人稱敘述之比較。
第一人稱以當事的口吻來敘述,它便於作者充分表達思想感情,讀來使人感到親切、真實。它的局限是只能敘述「我」的所見所聞,不是「我」所親歷的事難以敘述,反映生活的廣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稱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來敘述,它不受敘述范圍的限制,能較廣闊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稱的親切感。
十、常見的敘述方式有哪幾種?
順敘:按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的敘述。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斷提在前面,然後再按時間順度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述。3、插敘:在敘事過程中插進另一有關事件的敘述,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主線寫下去的敘述。4、補敘:對前面事件作某些補充而不發展原來情節的敘述。5、平敘:對同時發生的兩件以上的事進行分列、平列的敘述。
十一、簡述敘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個要素交代清楚。2、線索清楚:線索是作者組織材料思路的反映,是敘述人物、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貫穿思想和脈絡。敘述線索可按時間發展、空間轉換、問題劃分、思想感情變化或按某一具體物件等多種樣式進行安排。3、詳略得當:敘述材料的主次詳略,以表達主題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瀾起伏:指敘述曲折富有變化,引人入勝。
十二、描寫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確:從表達主題、刻劃人物、渲染氣氛出發而描寫。2、特點突出:以「畫眼睛」的藝術,抓住描寫對象的本質特徵加以刻劃。3、形神兼備:形似與神似的和諧統一,既逼真地表現對象的外部狀貌情態,又揭示描寫對象內在的底蘊和神采。
對於以上的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考生們需要自己根據試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領悟,靈活處理。
【怎樣練好作文基本功】
同學們要想寫好作文,從小就要扎扎實實地練好作文基本功。
怎樣練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為我們總結了幾條行之有效的經驗,即:多觀察,多讀書,多練筆,多思考,多修改。
多觀察:就是說要注意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魯迅先生在答復《北斗》雜志社討論怎樣寫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條就是「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點就寫。」對於周圍的人物,動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觀察。
多讀書: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少年時熟讀背誦一些好文章,可以經久不忘,也可以學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魯迅先生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魯迅先生還主張「廣博」,除了閱讀文學書以外,還要適當閱讀一些歷史、地理和科學技術知識方面的書籍,以增長知識,擴大視野。讀書,還要養成認真的習慣,不要走馬觀花,不求甚解,應該努力做到讀一本書有一本書的收獲。
多練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有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察日記,做讀書筆記,這很好,應該堅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誡我們:「要打好基礎,第一步就要學會『記』,每天記一件事。」「最好的竅門就是『每天必寫』、『天天拿筆』,哪怕是寫幾十個字也好。」因為「習慣養成之後,雖不記,也能抓住要點了,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里的東西就多了起來。」不練,不寫,手就生;多練,多寫,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說:「讀一篇文章,讀完要仔細想想。會寫文章的人,他用一個字就能頂幾個字,他會找一個頂合適的字來用。讀文章的時候,只念一念,不仔細想一想,是體會不到它的好處的。」讀文章要想,寫文章也要想,拿起筆就寫,結果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就是寫了幾句就寫不下去,只好「擠牙膏」,想一句,寫一句,東拉西扯,這樣的文章怎能寫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寫深刻,多聯想才能把文章寫生動。
多修改:修改是寫作的重要一環。如果把寫文章比作生產一種產品,那麼,修改就是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話有道理。一篇文章,什麼地方需要改,什麼地方不需要改,要從實際出發,認真地把已經寫出來的文章從立意、選材、篇章結構、語言文字、標點符號等多方面進行增、刪、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確地反映客觀實際。同學們初學寫作文,更應該養成認真修改的習慣。
以上說的「五多」,不是什麼寫作的「秘訣」和「竅門」,卻是練好作文基本功必須知道的常識。
那麼,什麼是作文的基本功呢?
[一]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審題
一、審清對象。
當老師出題以後,先不要急於下筆,應該先仔細地看看題目,確切理解題目的要求。是寫人,還是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是日記,還是書信;是實用文,還是想像文……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題目很明顯,寫人記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媽媽》、《我尊敬的老師》,一看就知道是寫人的。又如《一件難忘的事》、《發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寫事的。再如《美麗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寫景的。《可愛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狀物的。《一封倡議書》,屬於應用文,《我在2211年》,屬於想像文。但是,有些題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寫景,也可以記事;《上學路上》,既可以寫上學路上發生的事,就是以記事為主,也可以寫通過發生的事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那就是以寫人為主了。
二、審明範圍。
審題時,我們還要明確題目對作者所選材料在時間、空間、數量、對象及內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這些范圍,忽視了題目對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時就很容易走題。比如,《暑假生活片斷》,限制了選材的范圍——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點明了記敘的對象——好朋友;《快樂的星期天》,規定了選材的時間——星期天;《游香山》,規定了選材的地點——香山;《記小學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數量——一件事,不能寫兩件或三件事。
對於復雜的作文題目,要學會從語法結構上進行分析。比如《我所經歷過的一段有意義的生活》,這個題目比較復雜,它包括四個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內容應以「我」為主;
②要求寫「所經歷過的」一段生活,不能單純寫感想;
③要求寫「一段生活」,不能只寫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寫的這段生活應當是有意義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審明作文范圍,還包括用哪一種文體來寫比較合適。比如,《要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好學生》,這個題目要求寫成論說文,講清楚為什麼要講文明禮貌;《我所見到的新風尚》,要求寫一篇記敘文,具體描寫在社會上或者在學校里自己親眼看見的新風尚;《怎樣養兔》,要求寫一篇說明文,告訴養兔的一般常識;《啟事和便條》,要求寫一篇應用文,介紹啟事和便條的重要性和寫法。
三、審准重點。
看了作文題,要想一想題目的重點應該寫什麼。比如《雷鋒的事跡教育了我》,這個題目的重點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寫「雷鋒的事跡」,又要寫「我」從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寫雷鋒的事跡,而沒有寫對「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鋒的故事;如果寫了對「我」的教育,只是表表決心,也是輕重倒置,重點不突出。
[二]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給文章起個好標題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內容,不要「題不對文」。
比如你想記一場精彩的足球賽,而文章的題目卻叫《小球迷×××》,以記事為主變成以寫人為主,這就叫「題不對文」,轉移了「中心」。
二、要具體,有內容,不要空泛,華而不實。
比如同樣是表達同學們發奮讀書這一主題的文章,《我愛讀書》、《書伴我成長》就比《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愛書》好一些,前者具體,後者空洞。
三、要醒目,有新意,能引人入勝,不要老一套,一般化,照抄照搬。
比如同樣是寫熱愛家鄉的作文,《童話世界——七星岩》就比《我愛七星岩》形象;《在先烈浴血戰斗過的土地上》就比《我愛家鄉的土地》有特點;《獵熊》就比《深山打獵》醒目。
四、要精練,不要累贅。
魯迅先生給文章起題目就非常講究,如《葯》、《祝福》、《一件小事》、《風波》等,短而精,簡潔而意味深長。有些同學擔心文章標題字數太少說不明白,就硬把題目拉長,如《藏在我心靈深處的一件難忘的事》,拖泥帶水,啰里啰嗦,可以改為《一件難忘的事》或《難忘一事》。
[三]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看圖作文
看圖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學一年級的看圖說話,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是看圖作文的基礎。看圖作文,一直貫穿於小學階段作文訓練的始終,是培養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時,看圖作文也是全國各地小學生歷年畢業升學考試的一種常見形式。所以,學會看圖作文十分重要。
看圖作文是命題作文的基礎。寫好看圖作文,同命題作文一樣,首先要學會審題,搞清楚題目的性質。是記事的,還是寫人的。是寫景的,還是狀物的。因為只有弄清文題的性質,才能確定採用什麼樣的表達方法。例如,《同桌》,主要寫人;《師生情》,主要記事……看清了文題,把握住題意,就不會跑題了。
看圖作文是對提供的一幅或一組圖的內容進行描述的習作訓練。一幅或一組好的圖畫,是經過作者對生活的反復觀察、分析,然後選取最能反映主題的畫面,經過構思創作出來的。因而,進行看圖作文的練習,必須認真觀察,觀察得細致,才能寫得具體,抓住了重點,才能把圖中的中心思想表達得准確。
看圖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圖和作文兩個方面。看圖,就是觀察。觀察要有個順序,要准確、細致、抓住重點,還要合理想像,以便准確地理解圖的主要內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達,它要求將觀察所得,圍繞圖的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具體地寫出來。
看圖作文就圖的內容看,有看單圖作文和看連圖作文兩種。下面,我們結合例文,具體分析一下這兩種看圖作文形式的寫法。
看單圖作文,這是看圖作文的一種主要形式。它要求:圍繞圖的中心表達,准確而有層次地寫清楚圖的內容。單圖一般多採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比如看景物圖,要分清畫面景物的主次遠近,確定重點,注意描寫層次。《公園的一角》就是運用由遠及近的寫法,再現了公園一角美麗的風光。
[四]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把人物寫生動
寫人,要抓住人物的特點才能把人物寫得形象生動。
要寫好人物,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各式各樣的人,對人物的言談舉止、外貌心理、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都要細心觀察,熟悉他們,了解他們。比如你所在的那個班級吧,四五十個同學,各人的面貌不一樣,脾氣、性格和愛好也不同,有的憨厚老實,有的機靈淘氣,有的說話像機關槍打連發,有的說話一板一眼,慢條斯理。兩個要好的同學走在馬路上,突然開來一輛灑水車,一個急著趕快躲避,免得灑上一身水;一個不但不躲避,還笑嘻嘻地跟著灑水車跑,讓車上噴出來的水沖刷自己的腳丫子……你仔細觀察了,那麼,寫出來的人物也就生動形象、真實可信。
[五]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狀物
狀物,就是把動物、植物、靜物(主要指日用品、工藝品、玩具、特產和建築物)如實地、細致地、准確地描繪出來,使人感到逼真,栩栩如生,如見其物。
動物是兒童的天使。喜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大人們每當回憶兒童時代的生活,總是忘不了小動物如何萌發他們的童心和愛心,忘不了那充滿童稚和情趣的與小動物相處的美好時光。所以,描寫小動物是小學生不可缺少的作文題目。
大自然是美的,那鬱郁蔥蔥、四季常青的樹木,那千姿百態、萬紫千紅的花卉,以其色彩、情態、形狀、功能,裝點著大自然,也裝點著人民的生活,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美麗宜人、多姿多彩的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不可缺少的資源。我們的生存、生活離不開植物,更何況愛花愛草的孩子們,因而,植物也成了小學生作文的豐富題材。
至於其他實物,如學慣用品、生活用品和建築物,更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誰也離不開它。學會說明實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六]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積累和運用詞彙
做衣服要用布料,蓋房子要用木料,說話、寫文章也要有材料,這就是詞彙。有的同學掌握的詞彙很少,一提起筆來就覺得沒詞兒,腹中空空,肚子里什麼貨都沒有,有的即使勉強寫出來了,也是空洞洞、乾巴巴的幾條筋,顛來倒去總是那麼幾個詞。
[七]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聯想與想像
少年時代是充滿幻想的黃金時代。少男少女是異想天開的幻想家。你們的想像最活躍、最大膽、最奇妙。
聯想與想像是一對孿生姐妹,她們是創造之母。
[八]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觀察生活
第一,觀察生活要盡量做到准確、細致、透徹,不要走馬觀花,浮光掠影。魯迅先生說:「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准確、透徹,才好下筆。」比如說,人們高興的時候要笑,傷心的時候要哭,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時候也有特殊的情況,至深的悲痛常無眼淚,極大的歡樂卻往往是熱淚盈眶。就說「笑」吧,也有各種各樣的笑,如鬨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親切的微笑;表示敵意、輕蔑的冷笑。你都看準確了嗎?理解透徹了嗎?
作文要寫得真實,觀察必須准確;
作文要寫得具體,觀察必須細致;
作文要寫得深刻,觀察必須透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棵樹上的兩片樹葉,只要仔細觀察,善於抓住特點,也能找出它的細微的變化。
第二,觀察生活要善於抓住特點。
第三,觀察生活還要善於思考,把觀察到的感性的東西,上升到理性的東西,由表及裡地認識,由此及彼地聯想,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深度。
[九] 練好作文基本功之學會寫景抒情
一篇抒情寫景的文章,要想打動讀者的感情。
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給讀者美的享受。
[編輯本段]【作文審題方法】
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說,審好題,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審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審文題形式。
文題大致有以下幾種:
1、命題作文。包括全命題文,半命題文。
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圖像材料文,文圖並供文。
以上文題形式的不同,決定審題的范圍、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視審文題,以避免文與題不符,形成所謂的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二,審寫作內容。
審寫作內容,即題目要求我們寫什麼。就記敘文來說,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記人,還是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寫人,是寫一個人,還是寫兩個人或是寫一群人;敘事,是敘述一件事,還是敘兩件或敘幾件事;寫景,是寫靜景,還是寫動景;狀物,是狀動物還是狀植物,審題時都要弄清楚。
第三,審寫作重點。
同是敘述一件事,《一件有意義的事》和《一件難忘的趣事》這兩個文題的寫作重點是不同的:《一件有意義的事》的寫作重點是突出這件事的------「意義」所在,把這件事「有意義的」地方描繪出來;而《一件難忘的趣事》的寫作重點是所敘之事之所以難忘是因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繪出來,以突出其難忘。因此說,找准了文題所要寫的重點,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選材也就有了范圍,組材也就有了目標。
一般說,文題的重點是指文題當中揭示意義,體現中心,點明重點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詞語。這個關鍵詞也叫「題眼」。抓住了題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重點。
一般規律是:
1、文題是句子的,句中的動詞往往是「題眼」。如:《我最喜歡的一個人》,題眼是「喜歡」。
2、文題是一個短語的,在短語中起形容修飾作用的詞語,就是「題眼」。如《暑假裡的一天》,題眼是「暑假裡」,限制了所寫事件的大的時間范圍。
3、文題是一個詞的,這個詞本身就是「題眼」。
第四,審文題的限制
審題還有一個關鍵的內容,就是弄清文題對行文限制。很多文題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稱、內容等提出限制,規定范圍,作者必須嚴格地在規定的范圍內作文,只有這樣才能不離題,不偏題,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下筆千言不走題。
1、弄清文題的時間限制
有的作文題目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限制,審題時要把握住這時間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紀事》。這道題選材時間限定為一月一日,所寫的事要能夠和「新年」這樣一個節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義發生某種聯系。
2、弄清文題的處所限制
有的作文題目規定了處所范圍,審題時要明確其中處所的限制。如《放學路上》這個題目,就限制了所寫的人、事、物、景必須是在「放學」之後的「路上」的所見所聞,只有把握准了這個處所,所寫的內容才有依託和基礎。
3、弄清文題的數量限制
有些作文題目出現數量詞,審題時要明確數量上的限制。如《記我學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記我學作文中的二三事》。兩個題目寫作的要求上只有數量上的區別:前一個題是通過記敘一件完整的事來說明我學作文的過程,後一個題是通過記敘二三事或二三片斷來說明我學作文的過程,稍有不慎,將一件事寫成二三事或將二三事寫成一件事都屬於文不對題。
4、弄清人稱的限制
有些作文題目在人稱上規定,審題時要明確它在人稱上的限制。例如《教師,我要告訴您》這個題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稱,要從「我」的角度寫自己要向教師講述內容。《雷鋒就在我身邊》這個題目,可用第一人稱寫,也可用第三人稱寫,下筆寫就要定好用第幾人稱寫。再如《奶奶的微笑》這個題目,審題時就在注意,文題本身就限制了寫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稱,間或使用「我」也是做為陪襯出現,貫穿全文的人稱應是「奶奶」或「她」。
5、弄清蘊含的意義。
有的題目有象徵意義或有引申義。如《路》、《雨露潤心田》、《白雪》等。遇到這類題目,就不能就題論題,要透過字面上的具體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去揭示題目包含的象徵意,文章主題才會有深度。
6、明確附加的限制
有些題目有附加的題外條件,一般稱作「要求」,審題時要明確它的附加限制。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1、細觀察。細致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金鑰匙。只有仔細地觀察,才能從生活現象的礦藏中發現碎金璞玉,於泥沙混雜中攫取閃光的寶物。不掌握「觀察」這把開門的金鑰匙,作文的「鐵門」是堅決跨不進去的。
2、多閱讀。廣泛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條件。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強調既要多讀,又要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藝,語言特點」等。
3、常練筆。經常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要想入作文的大門,並求得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多練。諺語說的好:「文章讀十篇,不如寫一篇。」這就道出了作文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寫日記是一種有效的練筆方式,天天堅持寫日記,以後作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4.發揮想像力
5.多讀書
『叄』 記事作文怎樣可以有趣而感動人
寫好作文的訣竅
基本功
材料:1.材料包括語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歷史材料。
(語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詞、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歷史材料是從書籍中吸取有用的東西)
2.材料在於積累。
審題:1.審題就是弄清題目的意思,琢磨關鍵詞。
2.從題目中找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別清楚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包括議論、想像、抒情、應用文、讀/觀後感)
立意:1.文章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靈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確定中心的能力,貴在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選材:1.選材要圍繞中心。
2.選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選材要新穎,有時代感。
構思:一、想好再寫。
1.先根據題目確定中心。
2.其次考慮為表現中心,挑選恰當的材料。
3.要想如何組織、安排、挑選的材料。
二、編寫提綱。
1.先確定中心思想。
2.然後明確段落大意。
3.最後確定詳略主次。
技巧:一、開頭的辦法。
1.提出問題開門見山。
2.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或描寫環境。
二、結尾的辦法。
1.自然結尾或照應前文。
2.總結全文或發出號召希望。
三、過渡的方法。
1.語言過渡或時間過渡。
四、照應的方法。
1.首尾呼應或開頭和中間照應。
五、詳略的寫作。
1.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詳寫。
2.與中心關系不大的略寫。
六、描寫的寫作。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和景物的特徵與狀態。
2.寫具體些可以使描寫的對象更鮮明、更形象。
七、動靜的寫作。
1.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修改: 一、中心的修改。
1.通過對材料和詳略的調換,使中心更完美。
二、結構的修改。
1.通過對邏輯和層次的調整是使結構更合理。
三、語言的修改。
1.通過改錯補漏,增刪調換,使語言更准確。
四、標點的修改。
1.正確運用標點符號。
記事
寫一件事:1.遵循記事作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掌握記敘的方法。(順序、倒敘、插敘)
寫幾件事:1.弄清楚究竟要寫幾件事。
2.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3.擬定提綱,突出詳略。
4.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活動:1.寫活動也是記事,遵循六要素原則。
2.要突出活動的特點。
3.要積極參加活動,了解活動的目的、安排等。
4.安排好表達順序,選擇縱向或橫向的安排。
5.點面結合,將活動局部和全局結合起來寫。
場面:1.圍繞文章的中心。
2.概括寫具體寫相結合。
3.觀察的順序有定點觀察,由主到次和移步換景。
4.景物和人物活動相結合。
5.表達要有條理。
寫人
外貌:1.抓住人物的特點。
2.有重點的寫外貌。
3.有順序的寫外貌。
4.靈活的描寫外貌。
行動:1.寫好連續動作。
2.間隔的寫連續動作,中間穿插其他內容。
3.具體寫出動作的特點。
4.精選動詞,描寫准確。
5.寫好動作細節。
語言:1.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反映人物職業、性格。
2.語言要簡潔、實在。
3.語言要符合生活實際。
4.語言有四種書面形式。(a.小敏說:「…………」b.「…………」小敏說。c.「……」小敏說:「……」d.「…………」)
5.注意語言形式和變化。
心理活動:1.寫清產生心理活動的起因。
2.注意些心理活動的層次。
3.通過幻覺和夢境描寫心理活動。
4.注意寫心理活動的人稱。
寫景
觀察:1.確定觀察目的。
2.直接目的和間見目的。
3.選擇觀察角度。(環視、仰視、俯視、透視……)
4.掌握觀察方法。(順序法、連續法、比較法……)
5.積累素材。
抓住特徵:1.抓住景物最突出的地方。
2.根據中心需要描寫景物。
3.寫景的文章寫景是為表達思想,抒發感情。
4.寫人記事的文章寫景是為人物或事件服務。
5.抓住最突出的景物特徵。
描寫順序:1.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
2.按空間關系描寫景物。
3.時間順序和空間關系相結合描寫景物。
4.以景物的內容為序。
描寫方法:1.對比描寫法是將同一景物前後對比或不同景物相比較。
2.粗筆描寫法重在描寫景物輪廓。
3.工筆描寫法精用佳,細刻地描寫景物。
4.直筆白描寫法質朴精練地描寫景物特徵。
作文,是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但是,對於好多同學來說,總覺得作文很深奧,不好寫。其實不然,我覺得,要寫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這幾點,並持之以恆,經常練習寫作,寫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難的。
第一,就是詞語積累。作文,要有佳詞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沒有佳詞妙句,無論這件事情多麼精彩,你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平淡無味,怎麼能夠吸引人,讓人去欣賞呢?你寫的這篇文章也就等於白寫。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班的黎老師就很注重在這方面對我們的教育和引導。我在看文章、閱讀時也很注意這點。
第二個方面,就是注意留心觀察。寫作文,不是在屋子裡憋出來的,而是要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因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觀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馬觀花,忽略了細節。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只是條條綱綱,根本沒有要點、細節。所以,在觀察時要留心,要仔細,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好作文。記得外出時,爸爸經常會指這指那,問這問那,以引起我的注意與思考。
第三嘛,就是多看課外書。這是積累詞語的重要渠道,也是寫作文的關鍵所在。包括家裡訂閱的書籍和書店的各種圖書。只要有空,我就會到書店看看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當然,不是只看就能寫出完美無缺的作文的,關鍵還要注意積累、牢記和運用。才能實現「人為我用」,這樣在寫作文時,才能做到隨心所欲、揮筆自如。
好的讀書方法
讀書有什麼好的方法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好的讀書方法有千種萬種,可是要想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很不容易的,而想把這種好的讀書方法堅持下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以為文學家把讀書人總結為四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海綿型,所有的知識全吸收,然後也不能消化全部吐出來,當然吐出來以後有點走樣。第二種就是沙漏型,什麼是沙漏型,大家看這就是沙漏型,這么多沙子等到轉過來,全部都漏光。換句話說,沙漏型就是看完了以後,和沒看一樣,一無所獲,只為了消磨時間而已,所以叫做沙漏型。第三個濾袋型,過濾的精華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沙澤,指的是,看到了自己都接收,接收了書的最壞的一面。第四個大寶石型,就蒙卧兒帝國大寶石型的,這種人他可以,這種讀者很少,讀書不但自己有益受益,也對別人也受益,叫大寶石型。
我知道,許多人都想做第四種人,我也想做,但是這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了,但我們要努力。讀書不但能增長我們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我們文靜的性格,但不能一目十行地讀,如果那樣的話,就真成了「沙漏型」的了。那怎樣讀,用什麼方法讀才能真正地讀好書,並會靈活地運用呢?先不說這個,首先要具備的就是一種精神,一種謙虛的精神,也不能對讀的書只滿足於一知半解,還有,要具備的就是一顆愛書的心,一顆愛讀書的心,如果對讀書連起碼的興趣都沒有,那麼再好的讀書方法用了,也是白用。在讀書之前,首先要讓自己熱愛書,喜歡讀書,給自己一個讓自己讀書的合理的理由,才能開始讀書。
具備了以上條件者,讀書才可能沒有白讀,在讀書的時候,還有一樣最基礎的,那就是要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如果連字詞的意思都不懂,那就更不可能了解作者這本書的意思。有些書涉及到時代背景,獨到這種地方,最好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再開始閱讀。另外,讀書時,要做好讀書筆記,自己認為詞句優美的段落最好要摘抄下來,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寫一篇讀後感或好書推薦,寫完後再交給父母修改修改,這樣自己的作文水平也會慢慢地提高。如果讀的是知識類的書,例如《十萬個為什麼》,可以把裡面涉及到的知識用填空或判斷的方式出成問題,然後自己試著解答。
如果在這樣堅持先來,不敢保證你們能做「大寶石型」的讀書人,至少能做「海綿型」的讀書人。
對了,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可以介紹給同學,讓大家一起分享,作文水平與閱讀水平都能齊頭並進。
寫文字是一種很有趣的事情,個人覺得,外人可以幫到的不過只是些皮毛的東西,很難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只有靠自己的感悟,要用心的去讀一些文章,用新的體會或者說感受其中的每妙,假以時日,文章自然會寫得很好。
只要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小事,留心自己的生活,多看新概念作文,這樣對寫作是後很大幫助的
寫作文要學會觀察`
我覺得最實際的方法是去看言情小說(我一同學就是靠看言情小說提高的作文水平,現在在網上寫了一篇言情的,點擊率很高)
作文最起碼有3小節,開頭寫事情的結果,中間寫原因,最後寫引起什麼思索
如何寫作文?
作文,是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但是,對於好多同學(其實包括原來的我)來說,總覺得作文很深奧,不好寫。其實不然,我覺得,要寫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這幾點,並持之以恆,經常練習寫作,寫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難的。
第一,就是詞語積累。作文,要有佳詞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沒有佳詞妙句,無論這件事情多麼精彩,你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平淡無味,怎麼能夠吸引人,讓人去欣賞呢?你寫的這篇文章也就等於白寫。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班的黎老師就很注重在這方面對我們的教育和引導。我在看文章、閱讀時也很注意這點。
第二個方面,就是注意留心觀察。寫作文,不是在屋子裡憋出來的,而是要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因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嘛!有些人,他是出去「觀察」了,可是他只是走馬觀花,忽略了細節。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只是條條綱綱,根本沒有要點、細節。所以,在觀察時要留心,要仔細,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好作文。記得外出時,爸爸經常會指這指那,問這問那,以引起我的注意與思考。
第三嘛,就是多看課外書。這是積累詞語的重要渠道,也是寫作文的關鍵所在。包括家裡訂閱的書籍和書店的各種圖書。只要有空,我就會到書店看看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當然,不是只看就能寫出完美無缺的作文的,關鍵還要注意積累、牢記和運用。才能實現「人為我用」,這樣在寫作文時,才能做到隨心所欲、揮筆自如。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幹、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不要改變課文原意。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中心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