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編寫初中作文教學設計教案 博客
教學目的:1.了解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具體要求。2.引導學生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3.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教學重點:1.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2.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並用之於寫作實踐。
教學難點: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選材,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一篇作文,我們訓練了以「父母的愛」為話題的作文,有一個同學的擬題、立意和內容表達都很好,但卻讓人一眼就看出是虛構的材料:父親因為我的一點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個星期的院,能讓人相信這是真的嗎?還有一位同學寫《雨天里的一把傘》,內容大致是:放學時,大雨如注,無奈之際,母親飄然而至,結果因為淋雨,母親身染小恙。雖然寫的還不錯,總覺得內容太陳舊了。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選材問題,那麼我們的作文該怎樣選材呢?
二、結合實際,分析問題
1、學生結合自己選材的實際,分析選材失誤的原因,然後同桌交流,最後請學生小結。
2、教師點撥歸納: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千人一面,耳詳能熟。表現在材料老套,無法吸引讀者。二是堆砌材料,不加選擇。表現在材料用的多,但不典型。三是東拼西湊,一味模仿,給人一種抄襲之感。
三、對照優秀例文,掌握選材的方法和技巧
② 初中作文課教案及教學設計:如何使作文具體化
同學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寫作文,感到最難的也是寫作文,膠盡腦汁而無處下筆,搜腸刮肚找不到一個恰當的詞語。不由的發出感嘆:「作文難啊,難於上晴天」。其實作文難寫嗎?答案是肯定的!真那麼難寫嗎?亦不
③ 如何修改作文(教案)(外一篇)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教學內容: 一、有關文章修改的名言 1、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 2、善作不如善改 3、何其芳: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過功夫。 4、葉聖陶: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後算數,這是好習慣。 5、魯迅: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二、有關文章修改的故事: 1、白居易寫的詩通俗易懂,連不識字的老婆婆都能聽得懂。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寫好一的一首詩讀給他的鄰居老婆婆聽,老婆婆先是沒聽懂,白居易回去對詩進行了認真的修改,改好之後又去讀給她聽,可老婆婆還是沒能聽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復地改,直到老婆婆聽懂了,他才滿意。 2、相傳"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一個"綠"字反復推敲,反復修改,先後從「到」、「吹」、"過"、"來"、"駐"……一直改到"綠"字方滿意為止,於是才有了這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3、我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動地方卻達160多處。 4、據記載,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改過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寫了五年,僅開頭部分就修改了20次。海明威修改《永別了,武器》的結尾,就是最後一頁,改寫了39次才算滿意。 5、《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三、有關修改 (一)常規作文的修改內容 1、講究外在美:文面書寫的修改 首先,文面書寫的基本要求是字體端正,筆畫清晰,修改明確,卷面整潔。不能字跡潦草,難以辨認,塗改混亂,一片模糊。字體是否端正,文面是否整潔,也是一個人語文素質高低的反映之一。一個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人,一定要掌握好祖國的文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 第二,文面書寫還要講究行款格式。對行款格式,要做到字體大小適中,筆畫粗細合宜,字序行序恰到好處。橫條紙張和方格紙張要求不一,這在書寫時要注意。 另外,標點不僅起到斷句的作用,還有非常重要的語氣作用,直接影響文章的思想表達。所以,對標點,要做到用法符合規定,形式書寫標准,格式使用恰當。如:各種點號不能出現在一行開頭;引號、括弧、書名號的前半不能出現在一行之末,後半不出現在一行之首;破折號和省略號占兩個格,不斷開;接連號和間隔號佔一個格,這四種符號書寫時皆居行中;著重號、專名號和波浪式書名號標在字下。 2、講究內在美:立意、結構、語言的修改 具體步驟方法如下: 一看文章內容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把不切題的,與中心無關的內容、語句刪去,與中心有關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體的要改寫清楚、具體,遺漏的地方要補上。 二看文章結構是否清楚。就是要看段落層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過渡是否自然,前後是否照應等。如有不當、不足的地方應加以調整或改動,如有重復的段落應刪去。 三看文章的語句是否流暢、生動,用詞是否確切。文章語言要得體、簡潔、生動,不通的,不足的要加以修正。 (二)修改作文的幾種常規方法 1、認真檢查,一絲不苟:內在美的檢查就需要這樣做。 2、虛心求教,聽取意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同學們對自己的作品,總會有些偏愛,不想刪改,總覺不舍。此時,將作品交給同學,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樣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自吟自誦,不順則改:這是一種比較好的自我檢查方法。在吟誦過程中發現不通暢、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應該修改的。順,則六;不順,則刪。 四、總結: 寫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長期多方面的努力。多讀,多記,多寫,多改,才能有所提高。 然而,現在很多同學下筆即成文,修改文章的重任就移交老師了。而老師有時的精批細改,卻又換來很多同學的「不屑一顧」。這樣怎能讓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呢? 大家應該學習古今中外大師們的寶貴經驗,在改文中練出硬功夫來。 五、評改意見: 同學評語 家長評語 老師評語 自己評語 第二篇教案 培養小學生作文創造性思維 作文是語文學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項最富於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但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脫離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的現象,許多學生的習作「假、大、空」,顯得呆板、沒有活力,缺少生氣,更缺乏創意,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如何通過作文教學提高兒童的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樹立創新意識,發展創造能 力,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這不僅僅是作文教學改革的自身需要,更是現代教育對人才培養提出的客觀要求。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 一、在命題時求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葉聖陶先生說:「出作文題一定要為學生著想,鑽進學生的心裡去考慮,務必使他們有話可說。」這就是說,作文命題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熟悉學生在感知、思維、想像、情感、興趣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鑽到他們的心裡去命題。好的作文題目,就像鮮花吸引蜜蜂那樣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因此,我認為教師在命題上要有新的突破。 一是克服命題成人化傾向,注意命題的趣味性。如《我的童年》命題就有點成人化,而《媽媽叫我小淘氣》、《調皮的我》、《地球那邊的朋友》這樣的題目,學生就很喜歡寫,因為題目有助於激發他們回味童年的樂趣。有些命題文學色彩太濃,如《六月抒懷》,顯然超越了兒童的實際知識水平。如果改成《快樂的節日》或《開開心心過「六一」》就能使學生有話可寫,並且容易寫出充滿情趣的文章。 二是克服命題公式化傾向,注意命題的多樣性。命題公式化表現為題目內容過於陳舊,年年老一套。有些具有永久魅力的題目當然可以寫,便更應該多寫一些反映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新題目。如《家用電器的話》、《雷鋒叔叔又來到了我們身邊》、《我家也有電腦了》等,這樣的題目,學生寫起來有親切感時代感,既可以提高他們對現實生活的認識,也迸發了他們創造未來的理想火花。命題公式化還表現為命題形式的單一性,即多是清一色的統一題外,也要有半命題、選擇題、范圍題、情境題、自由題等多種形式互相配合。低年級尤其要注意採用圖畫作文、剪貼作文、游戲作文、童話等兒童樂於表達的形式。 三是鼓勵想像,進行想像性練習。動物病理學教授貝弗里奇說:「獨創性常在於發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或設想之間的相似點,而原來以為這些對象或設想彼此之間沒有關系」。這種把原本不相乾的概念連接勾通起來的過程,心理學家稱之為「想像」。想像是創新的翅膀,也是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在作文教學中,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以續寫、補寫、改寫為形式,設計想像性作文題進行寫作練習。如學了《丑小鴨》一課後,讓學生以《丑小鴨回村了》為題,展開想像,把「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後的經歷、感受續寫出來:學了《不合群的小蝌蚪》,讓學生寫《尋兒啟事》,給學生以充分的想像天地,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二是通過「幻想性」、「假想性」命題作文,如《我在21世紀的一天》、《漫遊神奇的太空》、《三十年後的我》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在立意上求異,培養思維的深刻性。立意上也要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要鼓勵學生求異,訓練思維的深刻性。如何引導學生確立寫作的中心呢? 1、逆向思維法。逆向思維是一種讓思維形式對立、脫離常規的思維方式。它是從問題的對立面進行思考,在思考中創立新形象,以獲取新穎獨到的結論,即「反其意而用之」。如《小氣的爸爸》,乍一看,「小氣」並不惹人愛,似乎難以下筆。但如果從相反的角度考慮,進行逆向思維,爸爸為了向災區人民表示一點心意而省吃儉用,且對我的零用錢特別小氣,這樣的「小氣」就值得稱道,立意頗為獨特。 2、求異思維法。求異思維又稱發散思維,指的是思考問題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新的信息,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於一個途徑,不局限於既定的理解,盡可能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對於同一個題目,如《校園》,教師可著重指導學生對中心求異,然後選擇合適的材料,拓寬思路。如下表:中心材料表現校園的美麗校園景色宜人適於讀書突出校園的變化過去的校園→現在的校園展望美好的未來21世紀的校園盛贊校園新風校園里的新人新事贊同學勤學苦練校園里的晨讀、晨練表達對老師的愛戴校園里老師辛勤地勞動這樣的題目相同,但選材不同,立意各異,克服了學生立意單一的狀況。 3、對比顯現法。對比顯現即通過對事物的縱向、橫向比較,從其發展變化中凸現文章的中心。如寫作《我家的電視機》,不少學生只單純寫電視機,顯然立意比較淺顯,平淡無味。倘若從「沒有電視機→黑白電視機→彩電→大屏幕彩電」這幾個階段進行對比,以此來反映時代的變遷、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就顯示出文章立意的深刻性。
④ 初中作文課教案及教學設計:如何使作文具體化
1.鑽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在鑽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於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在鑽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5.設計好板書、板畫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⑤ 如何指導三年級學生批改作文的教學設計
學生作文,老師改文,這似乎是天經地義之事,更是我們中年級歷來無法更改的傳統慣例。 一直以來,我們中年級學生的作文,老師不僅全批全改,而且還精批細改。孰不知老師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卻發現學生收獲甚微。推測其原因有:一,對老師細致的眉批與總評,大部分學生並沒去認真思考、研究,只是一看分數了事;二,學生不知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改;三,修改後的文意並非是學生本意,久之,老師絞盡腦汁寫的批語,做的修改就不能起到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效果,還會漸漸產生抵觸的情緒。 一 傾聽孩子的心聲 是不是真的如我們的猜測這樣,學生又會對作文批改有何建議呢?讓我們先來聽聽中年級孩子們的心聲。(四年級組隨機采訪了幾名學生,三年級隨機抽了十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作文評改方式創新》問卷調查統計 [單選題] 1、平常寫完作文有修改的習慣嗎?( ) A.有,寫完後都會全面地檢查修改 5 B.有時有,時間來得及的時候 4 C.從沒有,寫完就萬事大吉了 1 2、你覺得你會修改自己的文章嗎?( ) A 會 2 B 不會8 3、寫完作文願意與同學交流嗎?( ) A.很少,只局限於好友 3 B.願意,有交流才有進步嘛 4 C.不敢,怕別人笑話 3 4.你更喜歡哪種作文批改方式?( ) A.老師直接全批全改 3 B.完全由自己批改 0 C.同學之間互相批改後,老師再評改 7 5.你喜歡什麼樣的作文批語?( ) A.多肯定優點,少些不足 0 B.多指正不足,少些誇大的表揚 5 C.多一些寫作建議 5 6.希望別人怎樣評改你的文章?( ) A.多鼓勵 B.以指出不足為主 C.AB兩項 7.你如何對待老師給你的作文評語?( ) A.認真領會,及時請教修改訂正 10 B.看過就完事,沒多想 C.只看一看作文分數,別的就懶得理了 D.老師的評語看不大明白,也不愛或不敢問 8.你批過同學的作文嗎?( ) A.從沒批過 4 B.批過一兩次 6 C.經常批 9.你對學生自評自改作文的看法是( ) A.教師不負責任1 B.希望堅持下去7 C.無所謂 2 10.你對學生評改作文的作用的看法是( ) A.浪費時間 B.可以促進寫作 C.可以提高寫、評、改的能力,並對學生個性發展、豐富學生思維品格產生良好影響 9 二 思維碰撞,汲取智慧 聽完孩子們的心聲,大家心中是不是已經有了些許的靈感或想法,那麼如今學生習作應該如何改,才能更好的實踐新課程教學目標? (一)我們先來熟悉下課程標准中對中年級的習作目標的要求。 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二)暢所欲言,思維碰撞。 1、交流感受。 從學生的調查來看,孩子們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他們還是非常在乎習作評語的,那麼我想,之所以見效太慢,或許是我們的評語不夠有針對性,不妨在習作時嘗試下這樣來做。 改其一點,目標明確;重評輕改,抓典型;面批幾個,拔優輔後;師生共批互閱中品嘗快樂。 除了老師批改外,偶爾也可以讓學生互改,讓學生有個互相學習,互相欣賞,互相促進的機會,互改後老師再收起來修改下,對學生的作文與批改作文的學生作出肯定,再把作文分下去讓學生互相欣賞。當然這種情況不易多用,畢竟是三年級的孩子,我們只是利用這種形式讓孩子體驗習作與批改作文的樂趣。 不管用什麼方式批改學生的作文,老師批改都要及時,尊重兒童的實際,能蹲下身子,傾聽花開的聲音,不能以成人的意識代替兒童的童心童趣。 2、評語交流。 三年級的孩子才剛觸摸「作」文,剛學「作」文,面對剛學寫作文的他們,老師的評語如何寫呢? 對學生的習作評語要具體,有鼓勵性、建議性,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知道存在的問題及怎樣修改。比如,對學生的游記習作評語:「看到你寫了這么多令人感興趣的東西,老師恨不得馬上飛過去去感受下你的快樂,如能按一定的順序寫,大家一定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分享你的旅行快樂,你能否試試?」 又如,對學生平時習作給分時,宜多「縱比」(學生現在跟以前比),少用「橫比」(同學跟同學比)。評分時,我們不能用優生的「尺子」來衡量中等生或差生的作文成績,對那些盡管還有某些不足但已基本達到本次訓練目標或有鮮明個性創意的習作,都應給高分甚至滿分。同時還要注意因人而異、分別對待。對「低」、「中」者應多「尋寶」,少「挑刺」,重在使他們看到希望、激發內在動力,切忌一棍子打死;對「高」者在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再提出些希望,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蹲下身子真正與孩子在文本上對話,多些鼓勵,激發興趣。 希望以上的分享對大家有用,能夠尋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批改作文的方法。
⑥ 如何指導小學生修改作文的教學設計
《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
《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
[《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對自己所做作業的責任心,《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
2、懂得四種基本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初步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將課外收集的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大家匯報,提高學生對修改文章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學生修改文章的興趣。(如:魯迅、賈島王安石……)
(二)、指導點撥
1、指導學生學習修改前與修改後的文章,再說說自己學懂了什麼?歸納:
修改文章的作用:修改文章是提高寫作能力、寫出好文章的重要方法;修改文章能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
文章修改的內容:錯別字,不恰當的詞,用錯的標點和不通順的句子。
文章修改的方法:刪、補、調、換。
2、說說為什麼要這樣修改。
讓學生把原句和修改過的句子對比起來讀一讀,說說修改後的好處。
(三)、修改自己的文章
師:現在我們也學王安石、魯迅他們,一起來改改自己的作文。
1、拿出自己最近寫的作文,自己修改
2、同桌相互交換,修改同桌的作文。
3、同桌兩人一起討論,你覺得怎樣改更好。
(四)、小結
師:說說通過這次修改,你有什麼體會。
⑦ 作文指導課教案:怎樣修改作文
教學中難點: 重點:通過老師的指導與啟發,掌握常用的修改方法。 難點:從文章的內容、形式、構思、立意等各方面進行修改,將自己的作文修改得更加具有創新性。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第 一 教 時課時目標: 教師指點學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一、導入:「課前五分鍾,日積月累,水到渠成」1、一位作家曾經對自己的作品「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請問這位作家是誰?這部作品又叫什麼?2、「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膾炙人口的詩句留下了一個文壇佳話,你能說出有關的兩個人物嗎?3、有這么一則故事:有一個地主,家裡開了一個釀酒的作坊,還餵了許多豬。要過年了,就請了一位秀才替他寫幾個字,好為來年討個吉利。秀才便寫了如下一些字:「肥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由於當時沒有標點,財主看後大發雷霆。秀才連忙解釋,並讀了一遍,財主馬上轉怒為喜,擺宴席請秀才喝酒。請問:財主大發雷霆是什麼原因?秀才為什麼讓財主破涕為笑?答案:*「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曹雪芹------《紅樓夢》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韓愈* 肥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得出啟示: 文章不厭百回改 細枝末節也關鍵 字斟句酌出佳作 努力當從今日始二.作文評改要求:1、讀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詞造句上的不足,劃出來,改正。2、讀第二遍,要求評點: 立意、選材、結構形式、寫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優點與不足。3、讀第三遍,要求潤色:細節描寫、結構形式上值得推敲之處,修改。三、例文導入:親情,是一壇陳年老酒,甜美醇香; 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一首經典老歌,輕柔溫婉; 是一方名貴絲綢,細膩光滑。發放例文,按要求讀三遍,及時評點。 第二教時課時目標: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修改。教學過程:一、檢閱第一遍的評改。二、檢閱第二遍的評改。三|教師提供反問修改稿,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並認真琢磨。我是一隻小小的碗我是一隻小小的碗,我承載著親人給我的點滴關愛,我在記憶里搜索,每一滴的瓊漿玉液,何時淌入了我的心窩,那麼甜蜜。 【評點與修改】:「點滴」、「瓊漿玉液」這類選詞非常精美。「點滴」不僅有形可見,而且緊扣「小小」兩字。「瓊漿玉液」這一比喻詞形象生動地寫出這種關愛無比珍貴、萬分甜蜜。 很小的時候,我有一個壞毛病:尿床,三天兩頭的尿床。那時我寄託在外婆家,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單,第二天就被我尿濕了,日復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為她似乎沒有力氣打我了,高高地揚起手,卻輕輕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還很健壯,因為我看到她在池塘邊洗尿濕的床單時力氣好像很大,而她三天兩頭的去,卻沒有說累,說苦。 此處的細節設計可取,可惜不夠到位。那種無怨無悔、任勞任怨沒良好的刻畫出。【評點與修改】:(魏巍《我的老師》里:她高高地舉起教鞭,卻輕輕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狡猾的目光發現她愛我們。) 這就是外婆這把茶壺向我傾倒的叫做「愛」的茶,有一點兒苦,卻好像也加了糖。 【評點與修改】:把外婆的愛比作「茶」,形象!我的弟弟,一個天真活潑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總會迎上來,笑笑,然後就拉著我到房間里一會兒看動畫片……過了一會兒,一股香味沖進了鼻子里,這是弟弟給我的肯德基,於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滅得一干二凈,這是回家後弟弟對我的慰勞。 【評點與修改】:最需要補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潑之態。 補一筆「我」的欣喜。 這就是弟弟,他是糖,會放進我碗里,讓茶變得甜蜜,濃烈。 【評點與修改】:把弟弟的愛比作糖,可以!父母給我的愛舉不勝舉。但讓我發現他們給予我愛時,已經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醫院,是做胃鏡去的,當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時,那時爸爸就在門口,我看到了這樣一幕,現在他還能在不經意間拔動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淚珠,是爸爸看著我做胃鏡時滴下的,小小的淚珠也許過不了一天就蒸發了,但它卻不會在我的心中蒸發。 【評點與修改】:這是妙句,有窺斑見豹之妙。 實在屬於「半兩撥千斤」之筆。 父母的愛是一塊冰,放進去時冰涼冰涼的,融化了,才發現愛已經滿溢。 【評點與修改】:把父母的愛比作了「冰」,應該在上文中比較充分地鋪墊「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嚴愛。 我是一隻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會在小碗中添加,那是愛,我的生命就在感受愛與給予愛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將是幸福的。 【評點與修改】:最後一句流於一般化,必須議中有情,給全文漂亮作結。參考: 「我是一隻小小的碗,就這樣接受著來自外婆、來自弟弟、來自父母的愛的甘霖。周遭被愛包圍,我的臉上時時洋溢著快樂的微笑,幸福無比。」 四、談論第三層面的修改:教師活動 講解與指導A、明確細節描寫:細畫人物,使筆下人物形神皆備,活靈活現。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從人物的特徵出發,用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有重點地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以至內心活動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使原先籠統、欠詳細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現力。例1: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麼善於觀察這一點啊。 ——魏巍《我的老師》 例2、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往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 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著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 ——朱自清《背影》B、明確形式的創新:例1、 —外婆的茶 2、 —外婆的愛是茶 —弟弟的蜜 —弟弟的愛是蜜 —父母的冰 —父母的愛是冰 例2、 親 情 的 滋 潤 我是一隻小小的碗,碗內則是親情滋潤的愛。漸漸地,我越來越滿…… 淡淡的茶年幼時,怎能體會到外婆給我的愛猶如一杯淡淡的茶?而現在茶香四溢,我懂得了去回味。碗中正因有外婆傾倒的茶而顯得恬靜、清新。甜甜的蜜母親的愛如蜜汁,不斷注入碗內,使碗內常倒映出母親的微笑。當憂傷、困擾、無奈包圍我時,我常這么提醒自己:別忘了,她在叢中笑…… 堅硬的冰我感到父親表面嚴肅的愛確實如放入碗中的一塊冰,融化後,剎時感到無比的清涼、甘甜。 我猶如一隻小小的碗,不斷地接受著家人的愛。現在我猛然發現:愛已溢出,滋潤著我的心田。 * 四、課堂收獲: 1、懂得從三個層面入手評改作文,切合語境錘煉語言;2、汲取範文中的優點並能努力更勝一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形式:1、運用小標題。諸如: 外婆的茶---弟弟的蜜---父母的冰 外婆的愛是茶—弟弟的愛是蜜—父母的愛是冰2、前有「序」後有「跋」,或前擬「題記」 後寫「後記」*取材: 以點帶面,串珍珠法*形神皆備,使筆下人物活靈活現。要做到著一點,首先要從人物的特徵出發,用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有重點地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以至內心活動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使原先籠統、欠詳細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現力。)修辭:文章是一條小河 ,修辭就是這條河上的片片白帆;文章是一棵綠樹, 修辭就是這棵樹上的朵朵紅花;文章是浩翰的藍天, 修辭就是這藍天上的縷縷白雲。 附:作文評改情況記錄
⑧ 作文指導課教案:怎樣修改作文
作文指導課教案
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是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准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准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
⑨ 《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
現在每次回老家,我都盡量多買些東西給姥娘姥爺,他們的口味喜好,我已經掌握得一清二楚了。每年中秋,我都十分想念在老家的姥娘姥爺,特別是看到月餅中的青紅絲兒,我就特別想他們,想那些一起過中秋的日子,那些貧窮、簡單卻溫暖的中秋,還有那些永遠的青紅絲兒……
小時候的記憶中,印象最早的,就是淄博月餅了,小而圓,皮酥,好吃得很。那時候的月餅還沒有很多品種,只有紅糖餡和白糖餡的,每個裡面都有青紅絲兒,是夾藏在月餅中間的。
小時候是很少能吃到月餅的,半個或一個,都是象徵性地,中秋團圓節嘛,這自然是少不了的,即使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上一斤半斤,人口多的,就分著吃,每人都嘗一嘗,這才算是過節。我小時候長期住在山村裡的姥娘家,每次中秋也在那裡渡過。中秋時,不管有幾塊月餅,都是由我先吃,因為我不喜歡裡面的青紅絲,味道怪怪的,我把酥皮一層層地吃掉後,姥娘和姥爺就吃我剩下的那些青紅絲兒,他們說就愛吃那些絲兒,那才最好吃。還有我喜歡吃的米飯、狗肉、餅乾等等,凡是我喜歡的,必定都是他們不愛吃的,所以我每次都吃獨食兒,還非常心安理得。
後來生活日漸好轉,月餅漸漸多了起來,姥娘和姥爺才吃到整個的月餅,後來也才知道,他們也喜歡吃米飯、狗肉、餅干,這個秘密是在我結婚前才發現的。那次姥爺來城裡,母親給姥爺添第二碗米飯,我就提醒母親:姥爺不愛吃米飯,他嫌粘牙的。母親笑了:傻孩子,那是他們捨不得吃,才那樣說的。我趕緊問姥爺:那些帶青紅絲的月餅,你還喜歡吃嗎?姥爺呵呵笑了:那些絲絲兒,夾在月餅中還行,吃不出什麼異味,單獨吃它,就不太好吃了。原來如此!
現在每次回老家,我都盡量多買些東西給姥娘姥爺,他們的口味喜好,我已經掌握得一清二楚了。每年中秋,我都十分想念在老家的姥娘姥爺,特別是看到月餅中的青紅絲兒,我就特別想他們,想那些一起過中秋的日子,那些貧窮、簡單卻溫暖的中秋,還有那些永遠的青紅絲兒。
5、慶中秋話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