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學習榜樣,找差距,促提高的800字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題記
樂觀開朗的雷名洋
雷名洋是我的初一的同桌,我們很要好。在我看來,她很樂觀開朗。她是學習中的好競爭對手,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她很懂事,每當我像小孩子一樣撒嬌,抱怨這不好,那也不順心時。她就十分成熟的告訴我:「我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不是嗎?」她很現實,而我愛做白日夢,每次她都把我從虛擬世界拉回現實世界。初二,我們分班了,我又抱怨初二我班這不好,那也很差,多想自己分到自己希望的班級。她便對我說:「既然不可能的事就不要想了,人還是要向前看的!」她愛花兒,愛集標本,每星期,她都要在校園里拾起一些十分美麗的葉子和花瓣,將它們製作成精美的標本。她喜歡自然景觀,細微的美都能被她捕捉到,喜歡靜靜體會生活的美。我很佩服她的高雅的情趣和樂觀的態度,我真應該向她好好學習。
腳踏實地的張佳靜
張佳靜是一位很值得敬重的對手,在她的身上,我能看到自己身上沒有但又十分需要的一些東西。她十分聰明,也許這來自她的踏實。她十分受老師喜愛,哪個老師不喜歡努力上進、腳踏實地的學生呢?她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她總能調控好自己的休息和學習時間。她目標明確,好像自己就是一隻小船,一直向著遠方的燈塔進發,一路上遇到再大困難都不怕,總能揚帆再起,勇往直前。她學習成績特別穩定,她從不驕傲,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信和永不服輸的光芒。我也要吸取她的優點,一步一個腳印邁向人生的大道。
積極進取的劉素芳
劉素芳,我很喜歡她,也很珍惜彼此的友誼。在我眼中,她是一位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女孩。她人緣很好,因為她對每個人都很寬容,對每個人都很好。她和我十分相似,在我剛見到她時,就有這種感覺。不過,我沒有她有耐心,有恆心。她喜歡拼搏與奮斗。喜歡競爭與努力,喜歡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一片理想的天地。她蒸蒸日上,頑強拼搏,她很努力的往上爬,往上攀,為的就是體會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她能夠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很快彌補它,可以更上一層樓。她對每個人都坦率真誠,所以我很喜歡她。我要好好學習她做人的態度與堅定的意志。
當然陳一鶯,蘇蕊蕊,畢瑞傑都是我應該學習的榜樣。我想她們每個人身上都閃爍著光芒,我應該努力吸取她們的優點,和她們共同進步,才能綻放出自己的光彩。才能尋找到自己的一角天空,我想只要我願意,就一定能做到。
㈡ 以學榜樣,找差距,促提高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學榜樣 找差距 謀進步
——學習李星同志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
塘橋交管所 陳曉麗
近期,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掀起了向李星同志學習的熱潮。李星同志是我市交通運輸系統涌現出來的好黨員、好乾部。他長期奮戰在交通工程建設的第一線,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的寬大胸懷,展現了新時期我市交通運輸系統黨員幹部勇於擔當、勤於踐行、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他當之無愧被評為2009年張家港市首屆「機關服務標兵」,他是我們交通運輸系統所有幹部職工學習的好先進、好榜樣、好楷模。我們學習他的先進事跡,就是學習他的堅定信念、崇高精神和踐行品質。
一是學習他堅定的政治信仰。
李星同志1997年入黨,是我市第八屆政協委員、第九次黨代會代表、蘇州市優秀共產黨員。作為一名黨員,他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無論在精神信念還是在工作實踐中,都能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他始終堅持:凡是人民群眾需要辦的事情,他都努力去辦,凡是對於人民群眾有益的事情,他都努力辦好。「上學走過的道路給他留下了太多泥濘、坎坷、顛簸的記憶,哪一天大家出門走路不再受罪!」,是李星的夢想,他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我作為一名剛到交通運輸系統工作的新同志,雖然目前還不是黨員,但李星同志給了我堅定的信念和努力奮斗的目標,是我學習的優秀黨員的榜樣。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要積極向先進黨員同志靠攏,更加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以共產主義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百倍的熱情和踏實的工作,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
二是學習他紮根一線、鞠躬盡瘁、勤奮工作的熱情。
李星同志以一顆火熱的心投入到港城交通工程建設中,一干就是18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始終堅持在交通工程建設的一線。為築好每一條公路,他都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從線路規劃、方案對比、前期調查、征地拆遷,到工程的建設開工、施工管理、矛盾協調、竣工驗收,每一次,每一步,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事無巨細,他兩眼血絲,但依然堅持重病不下火線。就是這份對交通工作的熱愛,這份對交通工作的專注,讓他的青春在工作的熱情中火一般的燃燒,甚至為了工作會忘卻生命。就是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工作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浮躁心理比較重,沉不下心來做工作,很容易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拈輕怕重,這樣既干不好工作,也嚴重阻礙了自己的進步。所以,對照李星先進這面鏡子,我們明白,無論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要踏踏實實、立足本職、兢兢業業,對工作要投入極大的熱忱,無論事小事大,都應該勤勤懇懇。
三是學習他不計較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情懷。
在關於李星同志先進事跡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為了工作,為了群眾的利益,卻忽略了自己的安危和與家人的天倫。他為了搶抓工程進度,耽誤看病時機,最終導致睫毛一夜變白。李星說,曾經有一位上海的眼科專家看了他的眼睛後表示,讓他住院半年到一年可以幫他治好,可李星最後回絕了專家的好意,他實在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事業是我生命的全部意義」,
在他看來,假如沒有了為百姓謀福利的事業,他的生命也就沒有了意義,不要說是自己的身
體,就算是家人,也是無暇顧及的。他無暇顧及自己的妻子,無法盡到教育女兒的責任,無
法在床頭服侍自己的老母親。對於她們,李星有愧疚,但從不後悔。他就是這樣一個視事業
高於一切的交通人,無怨無悔的將一顆赤誠之心無私奉獻給了他所鍾愛的交通道路事業。
他的這種不計較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情懷,讓人動容,使人落淚。從他身上,我
們懂得了「愛上一份事業,就可以為了它付出所有」的道路。作為港城的交通人,我們所從
事的是黨的偉大事業,
是人民的事業,
我們更有理由愛上這事業,為了它拋頭顱灑熱血,
時
時刻刻給其貢獻自己的光和熱,就像李星同志一樣。
㈢ 怎樣能寫好作文
初中作文和高考作文的寫作方法是一樣的,所以把下面的高考作文方法"摸透",初中作文的寫作就很簡單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技巧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現把我個人多年的作文經驗技巧敘述如下:
我認為,「技巧」其實就是一種規律,通俗的說就是一套公式,所以,我也常把我的這套高考作文技巧叫做「高考作文公式」。
公式如下:
1.確定作文體裁,一定要寫散文(除非題目要求寫成其他體裁,但現在絕大多數都要求體裁不限。)為什麼寫散文?因為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我們平時准備的素材又都是從各種渠道搜集來的,是「散」的,為了同一個主題,可以把你日常搜集到的素材歸整到一篇文章里,形成同一個「神」,這就是一篇散文了。
2.確定作文題目。如何寫好題目呢?要運用知名的歌曲、歌詞、典故、名句、諺語、成語或者其轉化形式,使標題新鮮,動人,讓看試卷的考試感覺眼前一亮,或產生共鳴,就達到目的了。比如:《有了奮斗,成功還遠嗎》、《把心兒打開,讓誠信進來》……這個要自己多琢磨,多體會,你會發現其中的妙處和經典所在的。
3.開篇第一段,起筆就應當寫排比句,而且是一定要寫成排比句,並且要注意,三句排比的字數要稍微長一些,寫完三句排比後,再加一兩句綜述性的話(就是與作文主題有關的話),做結就可以了。這樣第一段寫完後,大約字數為「占作文紙張的四行半」,這樣的字數是最合適的,也是最讓人「賞心悅目」的,好似黃金分割一般。不信的話,你現在就可以先在作文紙張上寫四行半看一下,的確是要比整三行、三行半、整四行、整五行……要好看的。至於為什麼必須寫成排比句?因為,閱試卷的老師當一拿到你的卷子,一開篇讀,就感到了一股氣勢。
4.主體部分,即第二段至第五段(共4段),這一部分,都用一個模式即可。即:每段開頭先寫一句綜括性的話(句子),然後,在後面圍繞著它展開寫一些與之有關聯的句子,也就是說,第一句就是中心句,後面的句子是分句,每個段落大約也是在四行半至六行半即可。第二段至第五段(共4段)都要這么寫就行。
5.最後一段,照應標題和首段,寫一些與作文主題(即「神」)有關的話做結尾就可以,最好寫的有「意味深長」的感覺就更棒了,比如寫完後,加上個省略號,就是一個有效的辦法。這一段大約也是占作文紙張的四行半即可。
6.字跡一定要寫好,寫工整,寫認真。有時候字的好壞比作文的內容更重要!切記,切記!!!!
綜上所述,只要嚴格按照此「作文公式」去寫,就一定會寫出高分作文,滿分60分的作文,至少要得54分以上。我的高考作文就得了57分。
最後,祝你的作文水平步步高升!
㈣ 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專題活動
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為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作文,教師把作文教學視為難登的高山,學生把作文當作攔路猛虎,學生怕作文課,怕寫作文,怕考作文,這實在是中國語文教學的悲哀,是語文教師的悲哀。為改變這一現狀,我作了一些初淺的嘗試:注意培養興趣,重視作文指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說促寫;借鑒範文經驗,以讀促寫;培養自改能力,以悟促寫。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培養學生作文興趣,重視作文指導,使學生由怕作文到愛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作文的意向,怎說得上寫作文呢?更不用說取得一定的效果了。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相信學生,也讓學生相信自身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
人的思維是都有一定的「惰性」的,學生寫作也一樣,就看你怎麼引導,我們在相信自己的教學能力的同時,也應該充分地相信學生的寫作能力,他們其實都具有一定的寫作潛能,我們應該讓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讓他們看到學習的希望,看到自己潛在的寫作能力。
2、創設有感而發、有事而敘的情境。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則新聞、假設或模擬的一個場景等等,讓學生有表達的慾望,有傾吐的需要。葉聖陶先生說:「訓練學生作文,必須注重傾吐他們的生活積累。」有一位教育家前輩曾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動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創設一定的有感而發、有事而敘的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對於寫作的順利進行是良好的開端,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3、培養良好的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學生有了良好的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就會有意無意地把課內的語文和生活中的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所觀察就會有所收獲,有所思就會有所得,就會想到拿起筆來抒寫自己的真情,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了寫作的興趣,有材料的積累,寫起文章也就較為得心應手。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認識的感受就越敏銳,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可以說,培養良好的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受,隨之而來的就是「表達」的慾望,「傾吐」的需要。
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還需要老師的精心指導,才能寫出滿意的文章來。老師在指導時應注意指導學生作文中審題,立意的方法。審題,就要確定寫作的文體、寫作的內容、寫作的對象等等;立意就要確定作文所要表達的中心,圍繞中心應該選取哪些材料等等。審題立意指導,其實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對習作的謀篇布局,就像是對一場戰斗所作的指揮決策,它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談對審題立意的認識,從而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及時指導寫作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以此促使學生由怕作文慢慢地喜歡作文。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說」促寫
學生的實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貼近生活實際,才能真正地做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從而更好地表現生活,表達情感,更好地抒寫性靈。
學生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學校生活。為此,教師應把整個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學校生活納入習作的教學過程之中。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並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聽一聽,用鼻嗅一嗅,動口嘗一嘗,動手做一做,活動中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就會使學生掀起情感的波瀾,激起思想交流的慾望。此時,因勢利導,滿足學生交流的慾望,讓他們把自己的感受,體驗用口頭語言說出,在說的時候,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突出學生語言的個性特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最想表達的感情體驗,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然後把「說」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成書面語言,就成了作文。
然後把「說」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成書面語言就成了作文。例如:我在教小學五年級(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三單元作文時,我就採用這一方法(先「說」後寫,以「說」促寫)。這一單元的作文要求是:寫自己成功的經歷、體驗。其中有一個學生就站起來說了他在用任意4張撲克牌算出結果為24的數學游戲時的經歷,他說他們遇到了這幾張牌,三個5和一個1要算出來等於24,一隻牌只能用一次,他們開始怎麼也算不出來,經過多次失敗多次思考後,他突然想到了剛學過的小數,可以用小數進行計算。於是他靈機一動,用1除以5等於0.2,再用一個5減去0.2等於4.8,然後用4.8乘以5等於24。他說他終於算出來了,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哪。這就是他通過自己動腦筋獲得的成功,他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這個學生「說」完後,我又順勢引導他,如果把你剛才說的整理後寫下來就是一篇很不錯的作文了。然後他依據課堂上所敘述的內容加以整理寫成了作文。這一次作文他得了較高的分數。他覺得自己作文獲得了成功,提高了他對作文的興趣。促進了他寫作能力的發展。
三、借鑒範文經驗,以「讀」促寫
1、借鑒課文的寫作經驗。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經過專家學者的審定而最終確定下來的,大都是名家名篇。新課改教材在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方面的編排往往是閱讀教學某方面的內容,作文教學也要求寫某一方面的內容。如:小學五年級(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閱讀教材是寫景文章,作文就是要求寫一篇關於春天景色的文章。閱讀與作文是相互配合的,因此我們應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在作文教學的時候,回顧本單元閱讀的課文,總結寫作經驗,再應用到寫作實踐中去。或者是在單元教學前,先讓學生注意一下本單元的習作要求,然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歸納課文的寫作方法,最後用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實踐。如:小學五年級(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的作文,先了解到習作要求,是寫一篇關於春天景物的文章,在閱讀教學時讓學生學完本單元課文後,分別小結一下《燕子》、《夕照》、《阿里山的雲霧》的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寫出了景物的特徵的,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最後再加以歸納、總結、概括,在寫作的時候就依照這種方法,這種表達方式就一定能夠寫出滿意的作文來。
2、借鑒學生的寫作例文。
這里所說的學生的寫作例文,可以是本班的學生平時的隨意作文,也可以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作文選。讓學生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覺得什麼最有話寫就寫什麼,發現有寫得不錯的文章,把它們抽出來加以整理、收集,以便在今後要求學生寫同一文體或同一方面內容的文章時,拿出來作為例子。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成效顯著。學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老師當作範文來分析、評講,很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其他的同學往往也能獲得一種學習的動力。
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寫作,寫作的時候可以仿照優秀範文進行,以「讀」促寫。範文的閱讀就是同思想大師心靈的溝通、對話、交流,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提高自己對世界、社會、人生的認識水平、文化素養、人生品位。學生閱讀作品,理解作品,欣賞作品,從內容到形式,由感性到理性,在作品範文的鏗鏘頓挫節奏中不斷深化,把各種寫作元素(如表達方式、記敘順序、遣詞造句等)融入自己的心靈。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判斷力和領悟力。它是無意識的沉澱。如《白楊》以物喻人的寫法,《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敘述順序,《牛郎織女》的雙線交織,都要在學生的閱讀中,通過老師的有意識講述、學生的理解,以感性的形象存入學生的腦海,最終進入潛意識。這些內容、形式、技巧,最後化為學生的創作方式和技巧。通過「讀」各種範文,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思維質量,使其更細致、嚴密、清晰、透闢,從而豐富並提升學生的寫作創造力。
四、培養作文自評自改能力,以「悟」促寫。
作文的修改、講評傳統上都是由教師一手包辦,累壞了老師,卻也收效甚微,甚至給老師業務的進修和教研水平的提高帶來一定的阻力。作文的修改、講評,如果能在課堂上完成。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對培養學生自評自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將具有現實意義。培養學生自評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要求學生在作文課上寫完作文之後,自己先通讀幾次,發現什麼語病,錯漏,及時訂正,再把作文讀給同學聽,讓聽的同學從中發現問題,提出修改意見,根據修改意見再由同桌交換修改各自的文章,修改完以後寫上對該篇文章的「評語」。在寫評語時特別能展示學生對作文創作的感悟力,通過老師講評,自己領悟,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仍以小學五年級第三單元「我成功了」作文為例來進行說明。在這單元的作文中,老師在指導作文之後,先請其中部分學生把自己成功的事件、經歷說一遍,然後老師對其事例進行適當點評,再讓學生動手寫,寫完以後,我讓學生用前面介紹的自評自改的方法,自己修改評價作文,在評別人、評自己的作文時,用心領悟以前學過的寫作技巧與方法。寫出恰如其分的評語,以此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其中有一位學生給另一位「寫玩撲克牌數學游戲」的學生的評語是:「你的文章如果能用倒敘的手法來寫,一定更精彩。開頭就以我成功了,成功了……更能激起讀者往下讀的興趣,新意不夠!」從學生的點評可以看出學生是有一定的欣賞、評價能力的,只要我們善於培養,不但可以減少我們的工作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評自改作文的能力,培養學生對作文的「悟」性,提高寫作水平。
作文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任何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只有結合學生實際,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多激勵學生,培養起良好的興趣,讓學生多說、多讀、多思、多悟,方能讓學生熱愛作文,提高寫作能力。
㈤ 如何發揮日記在提高寫作能力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日記在寫作能力中的作用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 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那麼,如何把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實處?毋庸置疑,這是寫作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雖然新課改下很多教師在這方面做了諸多探討,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甚至絞盡腦汁。講教材、講構思、講各種「完美」的表現手法,但總體看來效果好像並不盡人意,因為這實在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的做法。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閉門造車式的課堂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回歸傳統,養記日記的良好習慣和興趣—這曾經是作文教學的必要手段。
一、日記寫作有利於扭轉作文教學頹勢
成功的、高質量的日記寫作能改進和優化當前令人擔憂的作文教學現狀,二者能夠互相促進,相互提高。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學作文教學較之小學階段更加規范化、系統化,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然而,就目前的作文教學現狀講,其又是語文綜合知識構成板塊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作文教學難,學生興趣差是目前作文教學實踐中師生雙方不言自明、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學階段的問題尤為突出。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有整個語文教學過程重閱讀輕寫作,課時安排比例嚴重失調,作文教學與訓練時數投入不足的因素;有人們思想認識上以為範文閱讀、語文知識的學習見效快,作文既耗時又見效慢,使作文教學受到擠壓淡化的因素;有作文教學理論滯後,作文訓練隨意化,教學體系不強,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的因素;有中學學科門類劃分過細,課程繁多,師生精力支配困難的因素,等等。作文教學時間、精力投入不足,學生作文訓練偏少是導致目前中學作文教學出現頹勢的根本症結。
作文教學耗時量大見效慢,運行狀況不景氣,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那麼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轉變這一現狀呢?加強作文訓練是必然選擇,必須讓學生多寫多練。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教學運作機制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解決這一問題,幾乎很難辦到。僅以初中為例,每冊教材的作文教學安排六個單元,在有效的教學時間里,每兩周才能進行一次不多於兩課時的作文教學訓練活動,這顯然從訓練的頻率和強度講,都是偏低的,因而很難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鑒於以上現實狀況,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加強作文教學與訓練的強度和頻率,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多寫、勤寫、愛寫,真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堅持寫日記,充分利用和發揮日記「日日記」的日常化、高頻率寫作特點,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二、日記寫作有著促進作文教學的積極功用
作文教學的現狀需要運用日記這一有效的手段和形式來強化訓練。只要長期堅持,目標明確,循序漸進,日記寫作對作文教學的積極的促進功能就會逐漸顯現出來。其功用主要是:
第一,源源不斷的素材積累功能。既然日記是日常生活中聽到、看到、做到、想到的有意義的事實的記錄,那麼其中記錄的事實必然是有保存和利用價值的,這樣的事實肯定會引起我們心靈的共振,其人其事、其情其景會給我們以教育、感染和陶冶。這些活生生的事實,以及其對我們心靈的觸發和感悟,自然就會成為有用的素材,積累起來就成了我們作文寫作中取之不竭的「原料」。這恰恰解決了我們廣大中學生作文寫作中無物可寫、無事可述、無情可訴的問題,長期堅持將有利於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第二、拓寬了作文教學的訓練形式,加大了訓練量。作文教學目前正在走著多寫的路子,加大訓練量,單憑每周的兩節作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又增設了練筆作文、小評論等訓練形式,這些訓練形式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數量上仍有所限制。從這一點說,日記寫作大大地拓寬了作文教學的訓練形式,加大了訓練量。日記書寫本身就在訓練提高著學生的作文水平。它的內容涉及面寬廣,或記敘事件,或描寫人物,或發表議論、或抒發感情,表現形式不受限制,使學生的思維自由,無拘無束,大大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我們還規定日記書寫內容,譬如寫《焦點訪談》、《關注》、《鍾聲》等節目觀後感,觀看《新聞聯播》寫時事評論等,並限制字數300字左右。這種訓練定期變換形式,應該說,訓練效果是明顯的,學生既了解了時事,又提高了思想覺悟,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訓練了作文形式,加大了練筆量,從而有利地促進了作文教學。日記是帆,作文是船,帆動船進。我們的學生在日記書寫中嘗到了寫作的樂趣,體會到了日記對提高寫作水平的促進作用,我們的作文教學在日記書寫的氛圍中越走越寬廣。鑒於此,我們更應重視日記書寫指導,深入挖掘日記內涵,充分發揮日記寫作對作文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讓日記這一靈活實用文學樣式在啟迪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寫作興趣的培養功能。長期不懈堅持寫日記,就會養成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予以指導講評,向報刊薦稿,鼓勵學生投稿,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體味成功感、成就感。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培養良好的寫作興趣。目前,中學生普遍作文能力不強,作文質量不高,這與大面積的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對作文厭倦、應付的心理有密切關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什麼事如果缺乏興趣,就談不上能有什麼成就,作文同樣如此。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問題在作文教學中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第四,寫作能力的綜合培育功能。作文寫作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堅持寫日記,能夠促進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每當看到別人成功的習作,或者進行範文講讀時,有不少學生會感嘆:我也遇到過同樣的事情,為什麼我就沒有想到人家想到的這些呢?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東西可寫,主要是缺少發現,對身邊發生的事熟視無睹。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對生活中紛繁復雜的事物,學生往往只看到一些現象,不能透過現象從本質上去判別。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對一些事的看法比較偏執。這與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對事物的看法會逐漸轉變,甚至會回過頭去對以前印象較深的事去重新評判,作出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結論。這都是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如果老師在日常的日記批閱中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就更能促進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的提高。再一方面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練結合,在學中用,在用中不斷豐富和積累,逐步達到文詞豐富,句意通暢,章法合理,布局謀篇規范,使日記寫作日臻完善。
三、日記寫作可以成為作文教學的基石
特級教師魏書生將日記活動形象地稱之為「道德長跑」抑或「心靈的閃動」。將每日所做過的事、見過的人、用過的物和各種感受經驗教訓記下來,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聚沙成塔的財富。如將這些財富分門別類的加以甄別、遴選、修剪,那將是一塊隨時支取信手拈來的素材「寶庫」。寫日記也有它自身的優勢,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剔除了一切的條條框框,學生自由選題,自由立意,盡情發揮,「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形式不拘一格,各種文體皆可嘗試。能切實寫出來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又能寫出真正的自我、真我的思想、真我的感情。這樣可謂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那麼怎樣引導學生寫好日記呢?我以為至少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要及時批改,寫好評語。教師不但是學生寫作的引導者,更是激勵者。這是因為教師是學生日記創作的第一個讀者,因此,教師的評語對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和習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方面,筆者有著切身的體會。我曾經專門做過一個試驗:將全班學生隨機分成A、B、C三組,其中A組每篇精批細改,B組每周一批,C組從來不批。一個月後A組同學全都培養起了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不用督促,不用檢查,態度認真,內容翔實,而且寫作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B組同學則對寫日記表現得比較淡漠,雖然能基本上完成此項作業,但態度欠端正、書寫不認真、內容很單調,更有一些同學簡直將寫日記當成了記事本、流水賬,寫作成績收效甚微;而C組表現更差,除B組各種不良表現外,較大一部分同學乾脆不再寫日記,認為那是為老師而寫的作業,特別是個別原來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幾乎完全喪失了從前對寫作的興趣。
其次,還要注意寫評語的方式。寫作本來是感情的噴發,正如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所說:「我寫作,是因為我願把內心深處無聲的痛苦用文字表達出來。」 評語也應當遵循這一原則。好的評語能輕松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一般說來,評語有以下幾種形式:①共鳴式,針對學生日記中能引起讀者內心情感強烈共鳴的文章,寫一段感情激盪的文字,與學生的文章相映成趣。②疏導式,針對學生文章中流露出的消極低沉的情感或對社會、他人過於偏激的看法,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從內心理解、關愛他們,與他們談心。試看一位語文老師給少年茅盾的作文評語,就極為重視這一點:「豪則豪矣少年人不宜有此悲涼語。」(《茅盾全集·學堂衛生策》)③品讀式,針對學生文章中富於個性化的思想情感或精妙獨特的構思、表達作深入細致的品讀,教師應時時處處懷著一種愉快的心情,帶著一種「找寶」的心情,一種准備欣賞精彩節目的情緒去「讀」學生,用心去體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自信心。④鼓勵式,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以懇切的語氣和商討的口吻寫一段充滿熱情與希望的鼓勵性的評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這是教師給後來成為偉大文學家的茅盾的作文評語。其時「小子」才十二三歲,無論他如何天資聰穎,教師的評語還是有點言過其實的。但是,誰又敢否認,正是教師那鼓勵得激奮人心的評語,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為後來的一代文豪呢?一句話評語不是人雲亦雲、空洞無物、千篇一律的,而要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寫出個性、寫出感情、寫出哲理。 再次,及時講評。批閱講評要及時不能拖延,批閱時要做好批閱記錄,尤其對學生日記中的閃光點,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要詳細的記錄在案。講評時要有針對性地重點品讀,如那些富於個性、具有新意的構思,表達較好的文章。有些日記的講評還要徵求作者的同意,特別是那些涉及到學生隱私的文章,更要注意,否則,可能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最後,定期交流。文章寫了就是為了交流,交流亮點、交流思想。日記作為作文的一種特殊形式,當然也不例外。我曾經讓學生編選出自己認為質量高、可讀性強而又不涉及個人隱私的日記,編成自己的優秀「作品集」,在班內相互傳閱。這樣即展示了自我,又了解了他人。不但提高了寫作水平,而且加深了學生間的感情。當然,日記要寫好還必須讓學生保證三點:一是對生活深入細致的體驗;二是認真獨到的觀察和思考;三是勤於練筆,堅持不懈。只要做到這幾點,再加上老師正確的引導,良好的寫作習慣、積極的寫作興趣、高超的寫作技巧自然會不期而至。
日記是日常生活的真實記錄。堅持寫日記,就會留下我們在漫長生活長河中的心靈感悟、物事評判、世態萬象、讀書感知、情感私語、審美瞬間,等等,留待我們日後咀嚼、回味和陶醉,成為珍貴的精神財富。中學生堅持寫日記,更能促進日常練筆、積累生活素材、培養作文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有效解決中學生作文寫作中普遍存在的言之無物、無話可說、矯情虛泛等等問題。如果我們能積極有效地進行理性指導,引導學生堅持高質量規范化的日記寫作,充分發揮日記寫作在作文教學中的促進功能,就一定能推進作文教學擺脫頹勢,步入良性軌道。
㈥ 如何以作文交流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的評改歷來是個老大難問題,尤其是面對當前居高不下的大班額現象。老師怕改、學生不樂改不會改、淡漠老師的改等現狀長期伴隨在習作評改過程中。這項看似徒勞無功的工作,卻是一項繁重的事務,一疊疊堆著如山的作文本直把教師壓得苦不言堪。迫切地改變這一現狀,一直是語文教師們企求但又未能有效實現。批改、評價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階段性學習成果的一種認定,是習作指導的繼續和深化。然而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習作批改,以便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一、評改作文時,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評、講結合習作是教師學生心靈溝通的載體,是師生書面交流的一種方式,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批改時做到「眼下有文心中有生」。首先,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作品。尊重學生的作品,就是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人格,就是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這是育人的態度,是愛生的體現。大凡熱愛寫作的學生多多少少離不看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寫作評改時,教師要做到多啟發少改,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思想邏輯條理等方面進行啟發。講評時引導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相互尊重、共同欣賞其次、寫評語時要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具體可行,感情真摯地、激勵委婉地批評,語句中包含著對每位學生的期待。評閱時,作文卷面、布局謀篇、思想內容都應兼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善於在文字中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點滴進步另外,作文講評要教育孩子珍惜自己的作品。要讓學生意識到寫作文不僅僅是練筆,而是一項創作活動,自己的文章是自己的思維產物,也是自己充滿感情的勞動成果。比如;在自評時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自己的文章,評改後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保存自己的作品,或藉助黑板報、校報、網路、雜志活動等媒體發表自己的作品。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寫作的樂趣與成功,也就會倍加的珍惜,以至合作修改時才會積極的聽取別人的意見,養成良好的寫作態度、信心和獨特的個性。評改過程應主要體現在作後講評和訓練學生自主修改上傳統的批改就是「精批細改」,教師怎能不累,效率從何談高。學生應付了事定了初稿,教師則埋頭修改包定稿,這哪是老師簡直是「糾錯」保姆。《新課標》對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訓練,因此,我認為「必先正其視聽」,要把初稿、核對、復核、修改、重寫貫徹到寫作的全過程。迫令學生重新進入原來的寫作過程,思考當前的困境,然後根據教師的意見加以修改。教師的意見要有建設性、鼓勵性、發展性;多肯定優點,寬以分數。引導學生自主批改的重點不應該只是簡單的修改錯字錯詞錯標點符號,而應該是方向性的指導,著眼於寫法、條理、思想內容等。在批改形式上,教師可以採用符號形式評改和現代媒體評改的方式相結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寫作的責任感和推敲的作風,又訓練了更高層次的布局謀篇和思維表達能力等。探索多種多樣的評價形式《新課標》提示我們: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要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以便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探索諸如師生共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進行合作評改。當然教師也可大膽創新,把學生家長納入到評價主體中來,對自己孩子的文章進行評改,以便達到更和諧的家校同創。例如:在學生自評作文環節時,教師可以採用「典型文章引路」方法。先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文章印發給每一位學生;然後提供一些共性問題,簡明提示讓學生自己悟出某些東西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修改文章,完後在認真讀兩遍,然後進行小組交流談感受。當然,教師也可以把評改和閱讀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作文的修改。在實際工作中,不管是哪種評價形式,最終的評改目標還是提高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作水平。學生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學生了解自己習作效果和教師獲得作文教學效果反饋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因此,我們要通過探索易行高效評改方式,激發學生自改習作信心和樂趣,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目標。
㈦ 怎樣才能寫好作文
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礙。要知道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簡單的造句開始,從三、五句的小對話、小作文開始,要敢開口,敢動筆,要寫一句爭取對一句,這樣可以有成就感,體會到語言運用的快樂。練習寫作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運用的過程,要從學習英語開始,就多記一些重點詞彙、典型句式、精彩段落,日積月累,積少成多。這樣可以擴大詞彙量,增加知識儲備,有效地減少文章中的病句,給寫作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還要說、寫結合,邊學邊練,從仿寫到自由發揮,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要養成踏實寫作的良好習慣,不間斷堅持訓練,不斷加大難度,爭取一年上一個台階。
其次,要寫好一篇英語作文,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非常重要。
1.認真審題立意,定文章之靈魂。對命題作文必須認真審題,對自由作文必須立好意。
文章要有明確的主題,必須具備4個條件:准確、鮮明、深刻、集中。以「我的老師」為例,文章的主題是關於記敘我最欣賞的一位老師,因而就不能泛泛談論老師這一職業或自己的幾位老師。
2.草擬提綱,打造文章之骨架。審好題,立好意後,就要寫提綱,打造文章的骨架。文章布局要做好幾件事:安排好層次段落,鋪設好過渡,處理好開頭和結尾。如命題作文中有提示句,還要從提示句的關鍵詞出發,圍繞關鍵詞開拓思路,發揮聯想,記錄下聯想到的東西。
提醒你:多讀些典故啊,成語故事啊,詩詞歌賦名句名言什麼的組裝進去。這樣看起來作者文學修養挺好,知識積累也挺豐富的。對你的文字印象也好了。君子善假於物嘛~歷史人物那麼多,那可是隨便那來就可以用的。綜觀歷屆的滿分作文,誰不是一堆屈原蘇東坡啊~~~
其實優美的語句有這么些特點讓它們看上去很美,1:排比,這樣的話有一種有氣勢的對稱美。這是很常見又有用的方法。尤其用在開頭,對第一印象的建立非常有幫助。2:壓韻,讀起來,即使是默讀也有一種音律美。3:盡量用一些「文縐縐」的詞語代替口語,不要用街頭聊天所用的那些俗話,書面一點,就顯得貌似很有氣質了。
至於新穎的話題,其實現在用得挺泛濫很多都會落入嘩眾取寵的境地。一般有如下幾種:1,故事新編。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當然,要別人沒有看到的角度,這樣大家會覺得你富有思辯力。2:小小說,學學歐亨利吧,曲折的故事和意想不到的結局,當然中心要反映深刻的社會問題,這是加分的大頭。3,用你的口替古人說話,假裝自己是誰誰誰,比如自己是屈原啊~然後描寫「自己」的感受什麼的。寫的深情一點,當然符合歷史的情況下可以煽點情,這樣就不錯了。
其實平時多練練這種文體有好處。即使得不了特別高的分,也絕對不是低分,對於求穩的同學非常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