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江西中學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江西中學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1-30 19:04:22

⑴ 江西省考初中教師資格證,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用誰主編和哪個出版社出版的書急!

申請小學教師資格的以《教育學考試大綱》和《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版綱》(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權部考試中心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為准;申請認定中學教師資格的以《教育學考試大綱》和《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為准;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以《教育學考試大綱》和《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試中心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為准。

⑵ 江西省中小學考試考哪些內容

中小學教師崗位筆試科目為「教育綜合知識」和相應學科「學科專業知識」兩科,考試依據《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大綱(2019年修訂版)》;音樂、體育、美術教師崗位筆試和面試成績分別佔40%和60%,其它學科教師崗位筆試和面試成績各佔50%。
《教育綜合知識》
一、試題內容結構
試題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三部分,各部分分值占總分的百分比大致為15%、 48 %、 37 %。各部分分值具體所佔比例以當年考試試卷為准 。
二、試卷難度
試題總體難易程度適中,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題的佔分比為 4 : 3 : 3。
三、題型說明
1 .試卷包含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題型,各占 50 %分值。
2 .第一部分選擇題包括兩道大題,共 50 分。
第一大題為單項選擇題,共 30 題,每小題 l 分,共 30 分。
第二大題為多項選擇題(多選、少選或不選均為 0 分) , 共 20 題,每小題 1 分,共 20 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圍繞教育綜合知識考試大綱內容,主要考查考生在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三方面基礎知識及其在中小學教育工作中的實際運用。
3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包括三道大題,共 50 分。
第一大題為判斷辨析題,共 5 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
第二大題為論述題, 1題, 12 分。
第三大題為案例分析題, 1 題, 18 分。
( l )判斷辨析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三部分主要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還應該學會結合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例子進行分析。
( 2 )論述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兩部分主要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還需學會結合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例子進行論述。
( 3 )案例分析題:主要以案例的方式呈現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問題及現象,考查考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三部分知識進行分析,重點考查考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專業學科知識》(這里以初中語文舉例)
一,試卷結構
試卷包含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題型。
1.選擇題50道,每小題1分,共計50分;
2.非選擇題分為填空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閱讀鑒賞評價題和教學設計題等,共計50分。
二、試題難度
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約佔40%,中等難度題約佔40%,較難題約佔20%。
三、題型說明
1.選擇題:主要是四選一的選擇題,考查考生對古今漢語基礎知識、古今中外文學史常識及重要作家作品、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知識、新課程標准及其解讀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情況。
2.填空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要求背誦的古代名句名篇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3.簡答題:主要考査考生對語文概念、語文問題等方面的分析概括、篩選整合及表達能力。
4.案例分析題:主要考查考生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教學案例的分析評判、提出建設性意見的能力。
5.閱讀鑒賞評價題:考查考生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基本解讀能力和文學評論寫作水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的主要內涵和藝術特色(結構特點、寫作手法、修辭運用、語言特色等)做出分析與評價
6.教學設計題:主要考查考生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先進理念和適宜的教學方法,解讀、設計、實施和反思教學片段或完整的一節課教學內容的能力。
更多江西教師招聘考試信息關注九江教師招聘網。

⑶ 江西教師招聘的2020最新考試大綱有誰有么

⑷ 2020江西省中學招聘考試考哪些內容

中小學教師崗位筆試科目為「教育綜合知識」和相應學科「學科專業知識」兩科,考試依據《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大綱(2019年修訂版)》;音樂、體育、美術教師崗位筆試和面試成績分別佔40%和60%,其它學科教師崗位筆試和面試成績各佔50%。
《教育綜合知識》
一、試題內容結構
試題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三部分,各部分分值占總分的百分比大致為15%、 48 %、 37 %。各部分分值具體所佔比例以當年考試試卷為准 。
二、試卷難度
試題總體難易程度適中,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題的佔分比為 4 : 3 : 3。
三、題型說明
1 .試卷包含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題型,各占 50 %分值。
2 .第一部分選擇題包括兩道大題,共 50 分。
第一大題為單項選擇題,共 30 題,每小題 l 分,共 30 分。
第二大題為多項選擇題(多選、少選或不選均為 0 分) , 共 20 題,每小題 1 分,共 20 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圍繞教育綜合知識考試大綱內容,主要考查考生在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三方面基礎知識及其在中小學教育工作中的實際運用。
3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包括三道大題,共 50 分。
第一大題為判斷辨析題,共 5 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
第二大題為論述題, 1題, 12 分。
第三大題為案例分析題, 1 題, 18 分。
( l )判斷辨析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三部分主要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還應該學會結合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例子進行分析。
( 2 )論述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兩部分主要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還需學會結合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例子進行論述。
( 3 )案例分析題:主要以案例的方式呈現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問題及現象,考查考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三部分知識進行分析,重點考查考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專業學科知識》(這里以初中語文舉例)
一,試卷結構
試卷包含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題型。
1.選擇題50道,每小題1分,共計50分;
2.非選擇題分為填空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閱讀鑒賞評價題和教學設計題等,共計50分。
二、試題難度
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約佔40%,中等難度題約佔40%,較難題約佔20%。
三、題型說明
1.選擇題:主要是四選一的選擇題,考查考生對古今漢語基礎知識、古今中外文學史常識及重要作家作品、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知識、新課程標准及其解讀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情況。
2.填空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要求背誦的古代名句名篇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3.簡答題:主要考査考生對語文概念、語文問題等方面的分析概括、篩選整合及表達能力。
4.案例分析題:主要考查考生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教學案例的分析評判、提出建設性意見的能力。
5.閱讀鑒賞評價題:考查考生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基本解讀能力和文學評論寫作水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的主要內涵和藝術特色(結構特點、寫作手法、修辭運用、語言特色等)做出分析與評價
6.教學設計題:主要考查考生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先進理念和適宜的教學方法,解讀、設計、實施和反思教學片段或完整的一節課教學內容的能力。
更多的大家可以參考2020江西教師招聘考試大綱

⑸ 請問江西省教師資格證是買《教育學》和《心理學》還是《教育學考試大綱》和《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當然是教育學、心理學,,,後面的是教師招聘的用書,,,,幾年4月12-14考試,,,,聽說是15年改革

⑹ 2014年江西省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拜託各位大神了!!

您好!
首先建議您先看看考試大綱和真題信息

考試大綱是考試的范圍,真題的針內對性比較強可以作容為參考
可以看看江西教中.公師考試網
我們的網站上會有相關的學習資料
最新的公告和備考信息都會及時的發布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⑺ 有誰知道 江西省教師資格考試用書(中學)《教育學大綱》和《教育心理學大綱》在網上或者南昌哪裡可以買到

孔夫子舊書網上有。輸入名稱就可搜到,只用3.3元。

⑻ 江西省中學教育心理學范疇,個體不同系統在發展優勢領域的不同屬於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還是差異性

這是差異性。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機能在不同時期發展的速度不同,不同機能在同一時期發展的速度也不同,各機能發展的起迄時間不同;差異性指的是個體之間各機能最終達到的水平之間的不同,以及優勢領域的不同。

⑼ 誰有江西省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考試歷年真題要中學的 最好還附有答案的那種,不然做錯了都不知道呀。

你現在有沒,有的話請發我郵箱吧,童鞋···[email protected] ,謝謝···

⑽ 求《江西省中小學教師統一招聘考試大綱(試行)》內容!

教育綜合基礎知識主要涵蓋教育學、教育心理德育和師德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班作常識、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時事政治等8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 教育學原理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歷史發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學校教育的產生。
4.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
(二)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3.教育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
(三)教師與教育學
1.教育學的價值。
2.教師如何學習教育學。
二、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1.教育與社會經濟。
2.教育與政治制度。
3.教育與社會文化。
4.教育與社會人口。
5.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三、教育與個體發展的關系
(一)人的發展概述
(二)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
1.幾種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觀。
2.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與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內涵和層次結構。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1.不同價值取向的基本觀點。
2.在確立價值取向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
1.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實質。
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
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內容。
(四)教育目的與當代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與特徵。
:2.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比較。
3.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五、學校教育制度
(一)學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響學制的因素及當代學制發展的特徵。
(二)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1.歐美現代學制的建立。
2.我國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3.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三,義務教育
(四)終身教育
六、學生與教師
(一)學生
1.學生的本質屬性。
2.學生的地位。
3.當代學生的特點。
(二)教師
l。教師職業的產生與發展。
2.教師角色和教師勞動的特點。
3.教師的職業素養。
4.教師專業發展。
(三)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師生關系的構成。
/3.師生關系的模式。
4.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七、教育途徑與課外教育活動
{一)教育途徑概述
(二)學校課外活動
1.課外活動的概念、特點與意義。
,2.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內容。
3.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4.學校課外活動的實施要求。
(三)綜合實踐活動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界定。
2.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
4.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其開發。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1.教育心理學的定義。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3.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二)教師的專業成長

1.從新教師到專家教師:新教師的特點、教師專業發展階段。
2.專家教師的特點:專家教師與新教師的差異、教學專長、心理品質。
3.教師的成長及培養:影響因素、教師發展中的刻意訓練、塑造完整的教學人格。
、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與教育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2.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在教育上的意義。
(二)社會化發展與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3.影響個體社會化的因素:父母教養方式、同伴關系。
,三、學生個體差異與教育
—)學生的認知差異
1.認知方式差異。
2.認知能力差異。
3.認知結構差異。
4.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二)學生的性格差異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個別差異。
3.性格差異的鑒定。
.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三)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1.特殊兒童的概念。
2.特殊兒童的類型。
3。特殊兒童的教育。
四、學習與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概述
1.學習的定義。 遺
2.學習的生物與社會意義。
3.學習的分類:我國流行的學習分類、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奧蘇伯爾的有意義言語學習分類、廣義知識觀的分類。
(二)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1.經典條件作用。
2.操作條件作用。
3.社會學習論。
4.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三)認知主義的學習觀
1.早期的認知學習研究:格式塔心理學家的頓悟說、托爾曼認知地圖論。
2.現代認知學習觀: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
(四)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1.建構主義的不同傾向。 『
2.不同建)f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 2.不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3.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
4.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學含義。
(五)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
1.人本主義心理學概述。
2.馬斯洛與康布斯的學習理論:馬斯洛的學習理論、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羅傑斯的學習理論: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為基礎的學習L原則。
4.人本主義思想在教育上的實驗。
五、廣義知識的學習
一)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1.陳述性知識的表徵。
2.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和條件(六步三段兩分支)。
—』3.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學習
1.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2.程序性知識的表徵。
3.智慧技能的習得過程和條件:智慧技能的層次、辨別技能的形成、概念學習、規則學習。
(三)認知策略的學習
1.認知策略的性質。
2.認知策略的分類。
3.認知策略學習的一般過程和特點。
4.認知饞傘學習的條件。
。六、動作技能的學習
(一)動作技能的性質
1.動作技能的含義。
2.動作技能的分類。
3.熟練操作的特徵。
(二)動作技能的習得與保持
1.動作技能學習的理論。
2.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與習得的指標。豳匡
3.動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1.有效的指導與示範:指導與發現的比較、指導內容的影響、指導方法的影響、示範。
2.練習:練習的分布、練習中的整體與局部;心理練習、練習中的情
婪干擾效應。
3.反饋:反饋的含義與分類、反饋在動作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七、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改變日醫
(一)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1.態度的含義。
2.態度的學習的過程與理論。
3.促使態度改變的方法。
4.鞏固態度的方法。
(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1.價值觀概述。
2.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八、問題解決與遷移
(一)問題解

1.問題及問題解決。
2.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3.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4.問題解決的策略。
5.問題解決與創造。
(二)為遷移而教
1.學習遷移概述。
2.傳統遷移理論。
3.當代的遷移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4.為遷移而教的一般建議。
辦、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概述
;1.動機與學習動機。
2.動機與需要、誘因的關系。
3.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
4.學習動機的分類。
(二)學習動機理論
1.強化論。
2.需要層次說。
3.自我效能感理論。
4.成敗歸因理論。
5.成就動機理論。
(三)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1.內部條件: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結構、成就與年齡特點、學生的性格特徵和個別差異、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價值觀、學生的焦慮程度。
2.外部條件:家庭環境與社會輿論、教師的榜樣作用。
3.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
十、學習的測評
(一)測評理論概述
1.測評中的基本概念。
2.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3.測量與評價的主要類型。
4.有效測評的必要條件。
(二)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技術
1.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步驟。
2.常見題型的編制技術。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規
一、教育法基本理論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義。
2.教育法的特點:教育法作為一般社會規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
3.教育法的功能。 :
(二)教育法律關系
1.教育法律關系概述:概念、特徵、類型。
2.教育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
3.教育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三)教育法的淵源
1.憲法:規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立法依據、規定了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法律規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規。
4.地方性教育法規。
5.自主性教育法規。
6.教育行政規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實施與監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義。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議案的提出、審議、通過、公布。
(二)教育法的實施
1.教育法實施的含義。
2.教育法實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適用。
5.教育法效力: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對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監督 …
1.教育法監督的含義。
2.教育法監督的類型: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社會的監督。
三、教育法律責任與教育法律救濟
(一)教育法律責任
1.教育法律責任的含義。
2.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損害事實的存在、損害行為違反教育法律、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3.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
(二)教育法律救濟
1.教育法律救濟:教育法律救濟的含義、特徵。 ,:, :
2.教育法律救濟的途徑: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調解渠道。
3.教育申訴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 …,、一
4.教育行政復議:教育行政復議的含義和特徵、受案范圍、程序。
5.教育行政訴訟:概念和特徵、受案范圍、管轄、程序。
四、學校、教師和學生
1.學校:學校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違法行為與預防、學校安全教育。
2.教師:教師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國家教師制度、教師違法與,,預防。
3.學生:學生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預防。
4.學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論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義: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與相關概念的區別、教育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類型和體系結構。
(二)教育政劈的制定、執行、評價與監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執行。
3.教育政策的評估。
4.教育政策的監控。
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5.《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lO-2020年)》(摘要)
第四部分 德育和師德教育
一、德育范疇、功能、目標與內容
(一)德育范疇
1.小德育與大德育。
2。我國「大德育」形成的歷程。
3.我國大德育出現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個體性功能。
2.德育的社會性功能。
三,德育目標
1.德育目標及其分類。
2.新時期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
乙(四)德育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3.德目教育。
4.民主與法制教育。
5.理想教育。
6.心理品質教育。
二、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一)品德要素的發展
1.道德認識的發展。
2.道德情感的發展。
3.道德行為的發展。
(二)品德發展的一般規律
1.個體品德發展是諸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品德發展是個體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的。
3.心理內部矛盾是個體品德發展的動力。
4.個體品德的發展與形成具有長期性與反復性。
三、德育的原則與方法
(一)德育原則
1.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長善救失原則。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5.靈活施教原則。
6.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7.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二)德育方法
1.說服法。
2.陶冶法。
3.榜樣法。
4.鍛煉法。
,5.獎懲法。
四、師德與師德規范
(一)師德概念
.1.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
2.師德與教師道德之間的區別。
(二)師德規范
1.師德規范的基本范疇。
2.師德規范的核心內容及其解析。
3.我國師德規范存在的問題。
『五、師德教育
(一)加強師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師職業特性的要求。
2.教師勞動特點的要求。
3.當代教育變革的要求。
4.來自師德現狀的要求。
(二)師德教育的方式與途徑
1.職前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2.職後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頒布)
第五部分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概述

1.課程的概念。

果程類型。.3.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4.課程理論流派。
(二)課程目標
1.課程目標的內涵。
2.課程目標制定的因素。
3.課程標准和課程內容。
f三,課程資源 ……:上-
1.課程資源的內涵與類型。
2.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課程設計
1.課程內容的選擇。
2.課程組織。
3。課程設計模式。
(五)課程實施
1.課程實施的內涵。
2.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3.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4.邁向成功的課程實施。
(六)課程評價 !.-
1.課程評價。
2.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3.課程管理。
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
1.新課程改革的背景。
2.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3.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理論與實踐
(一)教學概述
1.教學的概念。
2.教學的基本任務。
3.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2.教學過程的本質。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四)教學組織形式
1.班級授課制。
2.個別教學。
3.分組教學。
(五)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的內涵。
2.常見的教學模式。
(六)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的概念。
2.教學評價的功能與意義。
3.教學評價的類型。
4.教學評價的原則p
四、教學技能與教學智慧
(一)課堂教學基本技能
1.導入技能。 —-一…
2.提問技能。
3.講授技能。
4.板書技能。
5.結課技能。
6.「三筆字」技能。
(二)說課
1.說課的類型。
2.說課的內容。
3.說課的評價。
(三)教學智慧
五、課程與教學研究
(一)教育論文的寫作。
1.教育論文的含義。
2.教育論文的結構要求。
3.撰寫教育論文的一般步驟。
(二)教育敘事的寫作
1.教育敘事的概念。
2.教育敘事的特點。
3。教育敘事的分類。
4.教育敘事的標准。
5.教育敘事的寫作。
(三)教育隨筆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隨筆。
2.教育隨筆的特點。
3.教育隨筆的結構。
4.教育隨筆的寫作。
—(四)教育劉》叫」
(四)教育案例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案例。
2.寫教育案例的作用。
3.教育案例的結構要素。
4.教育案例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五)教學反思的寫作
1.什麼是教學反思。
鸞。移什麼。
2.「教學反思」思什麼。
3.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4.教學反思的內容。
5.寫好教學嚴/6l:
5.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6.寫教學反思的注意點。
(六)教學工作計劃的寫作
1.教學工作計劃的概念。
2.教學工作計劃的分類。
3.教學工作計劃的特點。
4.教學工作計劃的結構。
(七)教學工作總結的寫作
1.教學工作總結的概念。
2.教學工作總結的結構。
3.教學工作總結的撰寫要點。
第六部分 班主任工作常識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歷史和現狀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
(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與角色沖突
1.班主任是學歲產—.山
1.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2.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
3.班主任是學校教育計劃的貫徹者。
4.班主任是各任課教師的協調者。
(四)班主任的素質與要求
(五)班主任的教育幸福
二、班主任主要工作內容
(一)了解學生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1.班集體的教育價值。
2.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三)班級日常管理
1.個別教育。
2.建立學生檔案。
3.操行評定。 +一
4.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四)班級危機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方法與藝術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
2.因材施教原則。
3.集體教育原則。
4.民主公正原則。
5.嚴慈相濟原則。
6.以身作則的原則。
二,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說理教育法。
2.激勵法。
3.榜樣示範法。
4.角色模擬法。
5.暗示法。
6.契約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藝術
四、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班級活動內涵
(二)班級活動的類型
1.思想道德引領類班級活動。
2.學習提高類班級活動。
3.個性發展類班級活動。
4.社會適應類班級活動。
(三)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原則
1.生命化原則。
2.民主化原則。
3.個性化原則。
4.開放化原則-
(四)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過程
(五)班級活動的評估與拓展
第七部分 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1.教育技術內涵。
.2.教育技術發展。
3.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
4.教育技術應用。
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基礎
—-(一)教學設計
1.需求分析。
2.學習者分析。
3.內容分析。
4.目標分析。
5.教學策略制定。
(二)教育技術基礎理論
1.教育技術基本觀念。
2.教育技術基本要素與過程。『
3.教育技術中的教師。
4。教育技術中的學生。
5.教育技術中的知識與資源。
6.教育技術應用與角色。
(三)教學媒體理論
1.媒體與教學媒體。
2.演示型教學媒體。
3.交互型教學媒體。
4.過程型教學媒體。
5.評價型教學媒體。
6.教學媒體發展。
三、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一)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演示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開發。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二)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交互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交互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三)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1.社會性支持軟體類型及教育應用特徵。
2.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四、教育技術應用
1.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教育技術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3.教育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4.教育技術在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h改育技術在學習評價中的應用。
第八部分 時事政冶

閱讀全文

與江西中學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