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傳承為話題的作文700字左右
傳承五四精神
當我們戴著光芒四射的團徽,站在火火紅紅的團旗下,高唱我們自己的團歌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湧上心頭,那就是——傳承五四精神,放飛青春夢想。
想起魅力四射的五月,"團結、進步、愛國、科學"的五四精神在腦海中回盪,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映入眼簾。1919年5月4日,一群青年學生和青年的知識分子為了祖國的未來,掀起了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從青年學生迅速擴展到工人階級,從北京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開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而青年學生成了這次愛國運動的先鋒,向人們展現了振興中華是每個青少年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傳承五四精神,成為了我們的崇高使命。
傳承五四精神,放飛青春夢想就要——樂於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當聽見水龍頭在嘩啦啦地流眼淚時,應伸伸手拭去它的淚;當地上有垃圾時,應彎彎腰撿起來,還大地一片清潔;當朋友有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幫他度過難關。
傳承五四精神,放飛青春夢想就要——勤奮學習。但是,在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年代,他們都是溫室里的的花朵經不起風霜……該怎麼樣勤奮呢?不妨翻開歷史書籍,有車胤的囊螢映雪、蘇秦的懸梁刺股、匡衡的鑿壁借光……他們都有一種「滴水穿石、磨杵成功的毅力」讓我們向他們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立志報效祖國,為自己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傳承五四精神,放飛青春夢想就要——爭朝夕、與時間賽跑。時間是寶貴的,正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規定自己1分鍾內背熟一個單詞,3分鍾走到某個地方,6分鍾完成一篇短文……
傳承五四精神,放飛我們的青春夢想,就要樂於奉獻、勤奮學習、爭朝夕,與時間賽跑……讓我們一起用青春點燃未來,用行動弘揚五四精神吧!
我的紅色革命記憶
今年的清明,適逢新中國60華誕。60年家國巨變,把我的思緒帶回60年前的滄桑歲月,無數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赴湯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歲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奮戰疆場的情景。有英名長存的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黃繼光奮力堵槍眼、劉胡蘭英勇屠刀下,還有我們學習的課文《金色的魚鉤》中的沒能留名老班長和《豐碑》中的軍需處長等等先烈。是呀,從嘉興南湖上的一次秘密會議,宣告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往無前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此後28年間,近2000萬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前赴後繼,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那是欄桿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號,是折戟沉沙、慷慨赴義的悲壯,是鐵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戰,是紅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邁……腔腔熱血、錚錚鐵骨、首首絕唱,譜寫出中華民族從苦難中百死後生的壯麗詩史,凝結成五星輝耀的紅色記憶。
想起一位作家說過:「生活在本質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質的。」我認為這是一條相對真理。盡管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盡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無從說起,但人類的生活在本質上確實是精神的。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證之後,人活的就是一口氣。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堅守某種精神。要爭一口氣。這氣不是別的,是浩然正氣之「氣」。人類從蒙昧蠻荒時代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等發展到今天的現代文明社會,除了生產力的推動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種正氣的引導。盡管歷經曲折,人類社會朝向最終的合理目標的步伐不可阻擋。正氣左右規律,規律決定成敗,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在本質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氣。
有人說,改革以後之所以呈現經濟繁榮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認了個人利益的合理性,運用利益杠桿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話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為重要。辯證唯物主義從來不否認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否則無法解釋當年人們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土窯洞效力的現象。成千上萬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後,輾轉幾千里,歷盡艱辛來到延安,那裡沒有個人利益,沒有享受,沒有高薪,他們卻堅定不移,雖九死而不悔。
這些是不能忘記的。忘記就意味著背叛。這就是《永遠的豐碑》和「追憶課文里的紅色記憶」還能夠感動我們的原因。曾經影響了幾代人成長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仍將激勵我們前進,並不因時移世易而稍有改變。這也是《永遠的豐碑》和「追憶課文里的紅色記憶」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經歷風霜雨雪,歷經苦難坎坷,我們的祖國母親在歲月的長河中,一步一步,艱難的挪動腳步。直到1949年,她甩開了腳鐐,挺直了胸膛,祖國母親用大步前行為我們贏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國母親卻已經六十周年了。
我們在星光燦爛下傾聽時代的鍾聲,我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我們輾轉難眠,多少次,我們都是為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六十年華誕!
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依然閃爍!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蔡倫紙上書寫著她的智慧,指南針上旋轉著她的方向,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回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積薪自焚,重獲新生。為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仆後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樑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沖上雲霄,向全世界發出了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盪環宇,讓群山響應,大海回波!
從那以後,一代新的天之驕子站立起來,他們用自己的靈魂之火溫暖了祖國一度冰冷的身軀,用青春的熱血點燃了祖國曾經暗淡的靈魂,用激越的歌聲紡織了祖國的一身彩霞。
試想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青少年,享受的先輩們用血肉開創的基業,沐浴著前輩血淚建設的和平小康生活,我們又承載起了多少責任呢?每次班級值日都有人溜號,學習中不交作業,不認真聽課,不尊敬師長,不體貼家長,過著呼風喚雨的「小皇帝」生活,我們又如何面對先烈們的鮮血和遺願呢?清明節喚起的紅色記憶,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努力學習,練好本領,建設祖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中國一定將取得更大的,讓人矚目的成就!!
獨特的青春旋律——讀《青春之歌》有感
我對紅色經典小說情有獨鍾。《青春之歌》,便是其中讓我非常欣賞的一部。這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作品我已看過多遍,然而每每重讀,卻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書中那火一樣的青春激情總是能點燃我的心,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始終勉勵我不斷前行。斗爭年代的血與淚,苦與樂,是那麼深刻,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青春之歌》以高亢激昂的旋律譜寫了一曲青春的贊歌:在「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期間,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並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女作家楊沫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青春以熱度,並藉助紅色記憶和鏗鏘文字喚起新時代下青年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共鳴。通過林道靜們的故事,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青年學生和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對自由與真理的不懈追求。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將個人命運融入到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其青春才是壯麗和輝煌的。
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 一部《青春之歌》 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很成功,它以青春的節奏快步前行,我讀它的時候只能緊跟其節拍。書中火一樣的青春感染力讓人無法躲避,你不可能停下來,因為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它催著你不停地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催人奮進的青春旋律,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亮你,燃燒你!
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太短促了。也許,正是因為它的短促,方顯彌足珍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青春則給予我們無盡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如果說林道靜、盧嘉川、羅大方等人留下的是他們為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表現出的不屈不饒的革命精神,那新時代的我們就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積極生活。唯有如此,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
朋友們,讓我們將自己的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譜寫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絢麗篇章,奏響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之歌!
② 《傳承》話題作文600一800字數
:
您好!
其實我早就想寫這么一封信給您了,從小到大 ,就是您對我最關心.您無時無刻的為著想,而我那時還是個小孩,不懂事.讓您操了太多心,現在,我長大了,不再是個小孩了,也懂事多了,所以爸媽你們可以為我少操一點心了。媽媽,您在我傷心難過的時候安慰我,在學習上鼓勵我,在生病的時候關心、照顧我,我回憶起您為我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女兒(兒子)真的很感謝您。。。
感謝您給予我生命,讓我有了追求幸福,感受幸福,以及
的機會.
感謝您撫育我成長,擔任我人生的
,教會我
,如何感恩.
是的,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
;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是,我們常常缺少一種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而今天,我在這里要對您表示最真誠的決心:今後您再勞累的時候,我要把您扶到床邊休息片刻,給您端茶到、捶腿,與您聊一天中的精華,與您說一天中的雲霞,讓您有了彩虹般輕松的心情,這才是我應該做的吧!今後我再想要任性耍小脾氣的時候,我要想向您為我付出的一切,我的那些不足道的小任性也就煙消雲散了,反而感到深深的內疚和自責。想想這么多年,我最感激的還是你們!我成長的每一步,都
們艱辛的付出。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有是為了我,沒有你們的付出,不會有今天的我,我現在不能做些什麼,我只能真誠地對你們說:「謝謝你們!」
此致:
敬禮!
身體健康
您的兒子(女兒):xxx
③ 以傳承為話題的作文600-800字
「碧艾香滿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長眠於大地的詩人啊,你是否也預料到現今端午的荒涼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卧獨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樣光耀後世,他的清高不願與世皆濁的精神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湮沒了,不少人開始不斷追求物質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燈紅酒綠中浪費青春,在紙醉金迷中虛度年華,又有多少人解《離騷》之苦,又有多少人會屈原之意?端午節的背後成了是人們玩樂的假期,其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早已消彌殆盡,有的只不過是閑余飯後的談資罷了。
在漫漫華夏幾千年文化中,中國文化的傳承竟也會斷流,是文化的缺失嗎?沒錯,先是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主權受辱;接著清明時節議紛紛,國人庸俗,難道還要讓中國的文化從此消失嗎?雖說早將傳統節日定為國假,但對其重視程度卻僅僅停留在物質之上,文化的缺失尤為重要。清明節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們庸俗的體現嗎?親人在世時無暇多盡孝心,天人相隔後,花費無謂的錢財,對逝者價值何在?掩藏背後的不正是拜金主義、攀比之風嗎?更讓人心痛的是,造別墅,造名車後有掀起了紙糊蘋果成祭品的潮流,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病態,難道不正與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馳,難道還想再上演一次悲劇嗎?
文化的傳承早已刻不容緩,對文化的關心與重視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創新,去培育。當然,創新是以文化內涵為基礎,像紙糊蘋果成祭品,這種行為萬萬不可取,這種所謂的創新更要嚴厲地打擊。其實韓國能夠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節成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背後也對它進行了很多地創造性發揮,將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斷地拓展,為國人所吸收接納,相比之下的我們難道不該慚愧嗎?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愛護自己的文化,當他人成功申遺時再去爭執,一切又有何意義,難道不覺得羞愧嗎?難道我們不該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嗎?難道還要讓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都被他國搶去嗎?不!對自己的文化我們要去繼承,但同樣我們也要創新,將與現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義傳承下去,這才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堅信,中國的文化不斷地傳承與創新中,定會在歷史的蒼穹中綻放光輝,睡在水中的屈原也會會心一笑吧!
④ 以「傳承」為話題 寫一篇作文 700字
很小的時候,我就是在「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吟誦中睡著的。( 書村網www.mcqyy.com )
上小學了,從《天仙配》的電視劇里,我看到了董永賣身葬父的感人之舉,「孝恩」因之得名。
步入初中,學習了李密的《陳情表》,王祥卧冰求鯉,岳飛事親,無一不令人動容。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為我們做了表率;孝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我們應繼承和發揚,但我一直未真正明白,直到父親為我詮釋了這個字的含義。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那輪驕陽掛在空中,向大地散播熱量和光明,連蟬都熱得沒有力氣去聒叫了,繁茂的大樹下也無人乘涼,大家躲在房中,不敢邁出一步。
父親從不下廚,可是那段昏暗的日子裡,他每天都去廚房,與鍋、碗、瓢、盆打交道,黑米粥、排骨湯、清蒸魚,每一樣令我垂涎。他只留給我一小部分,剩下的便裝在保溫筒里帶走。我知道,是給爺爺送去的。爺爺不是父親的親爸爸,是繼父。爺爺病得不省人事的時候,口裡喃喃地叫著爸爸的乳名,於是,除了吃飯時間,他寸步不離地守在病床前。
每次去醫院探病,父親都在床前忙碌著,用棉簽蘸水塗抹爺爺的嘴唇保持濕潤,清理大小便,整理爺爺衣服,每次都是這樣。我不由得敬佩起父親來。日子一天天地流逝,爺爺在父親的照顧下漸漸好轉。出院的那天,爸爸扶著爺爺走進家門時,我看到爺爺眼角邊的水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每次想起,都會好奇地問爸爸:「為什麼你執意一人照顧爺爺呢?」父親只是笑了笑,淡淡地道:「他需要我,我年輕時不懂事,傷害了他老人家,現在要盡孝報恩哪!」我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問道:「現在晚嗎?」他目光投向遠方,依舊平淡的語氣,說:「晚了,但是正因為如此,才要在現在更好地盡孝啊。你只要明白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到那時,才悔之晚矣。」
我還小,不懂這些話的含義。
漸漸長大了,我才逐漸明白,親人給予了我們太多,我們還也還不盡,報也報不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說得就是這個道理。我要將孝心傳承下去,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心需要傳承,我端起一杯茶,走到父親面前,輕輕道了句:「您辛苦了!」
⑤ 以傳承為話題的議論文800字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說,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發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⑥ 以傳承文明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蘋果香自內心來,蜂蜜甜自辛勤來。」正是憑著
,文明得以傳遞,智慧得回以傳揚,自我答得以成長! 再看看這幾個黑色
凝重而醒目:小心閱讀傷害智慧。讀書愈多,或整天沉浸讀書的人,雖然可藉以休養精神,但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 我猛然警覺:不錯,
可以將讀者的思維點亮,也可以將讀者的智慧埋葬! 繼續看下去,綠色的格調洋溢著清新的氣息,封頁上用
題寫著:閱讀仍需
。下面是一串腳印伸向遠方。此章顯義:「閱萬卷書,走萬里路」。閱讀不僅是讀書,閱讀,只有掙脫出書本的禁錮,與人生、與社會、與自然結緣,方能和智慧真正地
。 合上這一部部曠世經典,我不禁想起了
的一句話:「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閱讀,應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閱讀,應是豐富我們
生活的;閱讀,應是加深我們對
、對
的理解的。讀書越多越有智慧,做事越多越有頭腦。讓我們一起細細
,行走萬里崎嶇,
世故。以
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 。
⑦ 以傳承中華文字 為題的800字作文
中國漢字誰傳承
「百依百順」、「默默無聞」、「前途無 量」這幾個詞語我想大家並不陌生,它們屢 次出現在電影電視、廣告標語、商店匾額 公司招牌、商品說明書上,這一個個混搭 的詞語,看了不禁讓我忍俊不禁。
在潛移默化中,人們也喪失了對中國 漢字的認識,熒屏中的錯別字無不影響著 人們誤入歧途。
回顧老祖宗們幾千年的造字歷程,他 們不僅創造了方塊字,用來交流思想,表 達感情,而且在實踐中創造和總結了豐富 的書寫技法,形成了篆書、隸書、楷書、 行書、草書等豐富多彩的字體與書體。
漢字早已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璀璨 珍寶,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展望今天,熒屏上出現了大大小小 的「創新字詞」,同學們時不時總會寫那麼幾 個錯別字,要不少了一橫,要不就多了一 畫,雖說只是幾個小錯誤,但也影響著我 們漢字的精神內涵。
然而,在熒屏上為什麼會出現許許多 多這樣有意寫錯的「錯別字」呢?
我想:這還是與人們的貪念有關吧。
各種商家為了引起買家們的注意,便 不斷地創造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詞語,而這 些被改造的漢字就這樣公之於眾,漸漸流 入社會,導致產生錯誤的認識。
卻不知在這中間,中華漢字的精髓在 這樣的變化中,正在變得黯淡無光。
不僅如此,中國漢字幾萬個,我們所 遺忘的又有多少個,又有幾個漢字是我們 能夠准確無誤地寫出來呢?我覺得會很少 很少。
然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答案雖然有很 多,但顯然意見的就是最重要的教育了, 因式教育讓學生們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文化 課的知識學習和積累上,忽視了漢字的書 寫能力。
而現在的電腦也造成了我們書寫能力 的下降,大部分人都用電腦代替了人手書 寫,我們的漢字認知能力也在這其中不斷 地下降。
如今,回過頭來還算早,面對著正在 消失的中華文化,我們應當承擔起責任, 去關注中國的母語——漢字。一起去傳承 古老的中華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