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高中學考,政治是不是必修的都要考
是這樣的,原則上,語文、英語文理科學生要學一樣的必修和選修。但因為數學分文理,所以文科生學選修1-1、1-2,理科生學選修2-1、2-2、2-3,相差內容主要是空間向量、積分、計數原理和統計相關知識
㈡ 本人是高中生政治學考成績挺好的,高考一輪復習做了一套卷子選擇題錯了一大堆。我是學學習方法錯了嗎
高中學習要講究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記憶是學習的關鍵。
①間隔重復記憶法。在學習中,要學會時不時的來重復記憶和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至於重復的頻率,可以根據知識的難度和重要程度來設置。②比起死背,理解才是記憶的捷徑。覺得自己生來記性就差而想放棄之前,請再一次確認是不是真的都理解了。③專門的訓練提高記憶力。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這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內容比較多,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三、學習興趣不能少。
興趣是學習中最難得的,但不要想著怎麼培養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在做的過程中被激發的,而不是想出來的,在學習中,因為解出了難題,獲得的激動、成就感;或者讀書中,精彩的情節打動、吸引了你,實用的內容幫到了你......這些往往都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所以,不要想著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而是去嘗試,在這個做的過程中,興趣往往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四、學習要主動。
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往往是鬱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㈢ 高中政治哲學卷子 含答案
2006年高考政治哲學常識試題集
一、選擇題
(全國一)有一道趣味智力題: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個空汽水瓶可以換得1瓶汽水,但不可兌換現金。使用10元現金,通過購買、換領、借入汽水並歸還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
1.在這道趣味智力題中,能否得到正確答案,主要取決於
①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②形象思維的隨機性
③理性認識的創造性 ④感性認識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下列與水有關的名句中蘊含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哲理的是
①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②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國泰民安是中國人歷來的社會理想,而要長治久安就必須居安思危,因為「思所以危則安」。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則安是因為
①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不同質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同質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據報道,著名歌手叢飛,資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累計捐款物達300萬多元,而自己生病卻拿不出足夠的住院費。他生前立下遺囑,捐獻角膜,奉獻出最後的愛心。叢飛的事跡之所以感動國人,是因為
①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了自我價值 ②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否定了自我價值
③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肯定了自我 ④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否定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全國二)5.「不買最好的,只買最貴的」,這句話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費心理,經濟學家稱之為「炫耀性消費」。消費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下列選項中體現消費觀與人生價值觀正確關系的是
①消費方式是人生價值觀的外在表現 ②消費品位折射著人生的價值追求
③炫耀性消費扭曲了人生的價值 ④炫耀性消費提升了人生的價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熱帶地區的一種青蛙,在原有的生態環境中與其他生物「和平共處」,但「入侵」夏威夷大島後卻打破了那裡的生態平衡,可以說明這個事例的哲學道理是
①聯系是普遍的,因而具體事物在聯系系統中的作用是確定不變的
②聯系是普遍的,但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特殊的可變的
③聯系是普遍的,因而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④聯系是普遍的,但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相對的無條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中,通過研究,科學家們根據自然界中的原型黃河構建了數字黃河、模型黃河。數字黃河是對原型黃河的數字虛擬,模擬黃河即在實驗室建造原型黃河的模型。通過虛擬和模型實驗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黃河的規律,為我國治理黃河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7.藉助虛擬與模型方式認識對象,是現代科學認識的重要方法,深化了關於認識過程的哲學思考,表明
①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深刻再現和反映
②理性認識可以通過感性形式表現出來
③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手段是不斷發展的
④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相互滲透,二者已沒有本質區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藉助虛擬與模型方式設計改造對象的方案,是現代工程設計與施工的重要環節,可以使指導實踐的理性認識
①經實驗室檢驗而盡可能完善 ②經實驗室檢驗達到盡善盡美
③更好地指導實踐並經受實踐檢驗 ④在虛擬環境檢驗中變成直接現實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國三)9.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發明人、兩院院士王選教授曾說過:「一個獻身科學的人註定要比常人多吃苦,他必然會失掉常人享受的許多樂趣,但他也能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快樂。」他的話表明
①從事科研工作更能實現人生價值 ②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人的自然本性的滿足③獻身科學的人更能實現苦樂轉化 ④人生的價值不應以個人的得失作為標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0. 農民梁金牛在家鄉採用美國NBA賽制舉辦農民籃球聯賽,將「常規賽」安排在廟會日,「總決賽」放在春節期間,巧借傳統文化的「東風」,愈辦愈紅火。此例說明
①想問題辦事情必須主客觀統一 ②合理想像與創造性思維不可分③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量的積累會引起事物質的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重慶)11.價值是人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屬於哲學價值判斷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兒開了 ②這些花兒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樹掛滿了果實 ④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12.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
A、客觀見之於主觀的活動 B、主觀符合客觀的活動
C、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 D、客觀事物滿足人的需要的活動
13.下列活動中屬於實踐基本形式的有
①醫生治病 ②法官辦案 ③文藝演出 ④調節分配結構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某木地板銷售商宣稱,其所售產品是由總部在歐洲的一家跨國公司生產的國際知名品牌。但據中央電視台報道,該產品的國際品牌身世純屬杜撰。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工商管理部門立案調查,各地市場紛紛停售,不少消費者要求退貨。
14.該銷售商發布虛假信息導致的後果表明
A、正確意識來源於客觀事物 B、正確意識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C、錯誤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反映 D、錯誤意識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阻礙作用
(天津卷)15.漫畫《物盡其用》說明,進行創造性思維需要在實踐中
A.運用抽象思維 B.注重積累知識
C.善於捕捉靈感 D.超越合理現象
「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某市政府廣開言路,首創了「信訪民主聽證評議制」。通過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該市決定不建大廣場大工程,而是投資400萬元合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得到了群眾的廣泛擁護。
16.以「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來比喻政府與群眾的關
系。說明 物盡其用
A.意識是對物質的正確反映 B.意識是感覺的綜合體現
C.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 D.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猶太人有句名言: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賣豆子的農民如果沒賣出豆子,可以加水讓它發芽,幾天後就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乾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如果豆苗賣不動,可以移植到花盒賣盆景;如果盆景賣不動,那麼就把它移植到泥土裡,幾個月後,它就會站出許多豆子。
17.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B.要正視前進道路的曲折性
C.把握人生機遇是必然的 D.要正視社會環境的復雜性
(北京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我國「十一五」期間面臨的重要任務。
Y=F(R。L。A。R……)
公式表明,國內生產總值=(Y)的大小取決於資本(K)、勞動力(L)、技術(A)、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R)等生產要素投入的水平。
18.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產能過剩在鋼鐵、水泥等行業顯現。推動這些行業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控制新增產能,支持優勢企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是當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任務。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可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這說有
①要善於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 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③要注意重量的變化、學會優化結構 ④搞好局部可以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當今世界,一國的安全問題不完全局於一國之內。
19.隨著各國聯系日益緊密,國際社會正成業務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國安全問題解決得好可能惠及別國,反之,則可能殃及他國,國家安全在一事實上程度上顯現出「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特點。以下選項中一上述特點無關的哲道理是:
A.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B.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C.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D.事物處於因果聯系的鏈條之中
20.「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來傳頌的至理名言、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時代性,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上述材料說明
①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②價值觀對人的行為有導向作用
③事物處於前後相繼的相互聯系之中 ④認識的根本任務在於指導實踐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圖9畫的是位少女,圖10是位老嫗,有人做過實驗,讓兩組人分別看圖9和圖10、再共同看圖11,看過圖9的人認定圖11是少女,看過圖10的人認定是老嫗。事實上,圖11是圖9和圖10的結合,從事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嫗。圖形欣賞產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A.藝術欣賞的本質是感覺的集合 B.藝術欣賞的內容因人而異
C.藝術欣賞的效果受思維方式制約 D.藝術欣賞的片面性總是不呆避免的
二、問答題
(全國一)22.根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8 2002—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
材料二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中存在高投入、高產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現象。能源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擺在突出位置。
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要注意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要求。試運用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關系的原理加以說明。(12分)
23、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實行對外開放,同時還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簡述其中的哲學依據。(10分)
(全國二)24.根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我國北方某地,雖然林地、農地、水面資源豐富,但由於生產方式和農業科技落後,資源優勢無法轉化為產業優勢。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政府經過調研,制定發展規劃,實施優惠政策,利用市場機制引導企業和農民加大投入,重點抓好優質經濟林開發、冷水魚養殖及深加工、大豆穩產高產這「一樹、一魚、一豆」三大科技項目,開發高產、優質、高效特色產品,並推進產業化經營,形成優勢產業鏈,發展現代農業。
結合這個事例,說明發展現代農業要從實際出發的哲學道理。(12分)
25、青藏鐵路全長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建設青藏鐵路,克服了多年凍土、生態環保、高原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難題,標志著我國鐵路建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青藏鐵路的建設伴隨著一系列重大科技攻關活動,體現了科學實驗與生產實踐的緊密聯系。簡述生產實踐與科學實驗兩項活動的關系。(8分)
(全國三)26.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加強『三農』工作。28個省(區、市)全部免徵了農業稅,全國取消了牧業稅。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和對產糧大縣及財政困難縣的轉移支付」。2005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2975億元,比上年增加349億元。糧食總產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上,又增產1454萬噸,達到48401萬噸。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加強,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2006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材料二 據業內人士分析,按照當前化肥、農葯、農膜等農資價格平均上漲幅度粗略計算,農資漲價至少使全國農民增加生產性物質投入390多億元,糧食平均每畝物質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半月談》2005年第1期 運用認識論原理,說明我國現階段加大中央財政支農這一決策的合理性。(10分)
27、2006年1月,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也步入了一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重要時期。」「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只有把科學技術真正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真抓實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圖11 中國與創新型國家在科技諸方面的比較表2 中國與B國GDP及三大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比較
運用發展的觀點,依據世界科技與經濟中心轉移的事實,論述我國為什麼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10分)
(重慶)28、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某高校網站論壇上一篇譴責浪費的文章引起強烈共鳴。文章說,有些同學早晨洗漱時任憑自來水嘩嘩地流個不停;在該校餐廳門口的兩個泔水桶里,裝著將滿的剩餘飯菜,不少同學還在將大半碗拉麵、大半個饅頭往裡丟,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寫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自從黨中央提出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後,全國正在展開一場旨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活動。大學生從反思浪費開始學習節約、注意節約了。
從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浪費行為。(10分)
29、為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國家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將安排103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農村稅費改革;鼓勵、支持金融組織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信貸;繼續對農產品和農用生產資料的價格進行調控;繼續堅持土地承包經營權30年不變,有條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對材料四進行分析。(10分)
(天津卷)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當代畢升」王選先生溘然長逝,給人們留下無限追思。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他以對科學狂熱追求、對祖國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敏稅的市場洞察力,毅然決定跳過日本的第二代和歐美的第三代照排機,直接研製第四代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這項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發明使中文印刷告別了「鉛與火」的歷史,王選國此獲得了國家教高科學技術獎。他領導的方正集團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建立起科研開發、生產銷售、售後服務一條龍體制,並成功在香港上市。目前,這一技術已佔領國內提出99%及海外華文報業80%的市場。
材料二
新華社首爾2006年3月20日電 首爾大學懲戎委員會所作的決定說,黃禹錫2004年和2005年在英語《科學》雜志發表的有關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論文造假,根本上違背了作為學者和教授所應遵守的誠信道德准則,損害了首爾大學的名譽和韓國的國際信譽。
結合材料一,說明王選的事跡體現了人生價值觀的哪些道理?(8分)黃禹鉛事件對你有何警示?(2分)
31、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為工業化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至1979年,農業為工業建設提供的資金均為4500億元。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稅收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漸下降,1950年為39%,1979年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來,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逐漸增加,2005年達到2975億元,我國已具備工業反哺農業的經濟實力。為此,全國人大決定從2006年起全面取消農業稅。
結合材料二,說明我國農業稅從徵收到取消的過程如何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12分)
32、(北京卷)材料一:改革開放前,平均主義分配體制嚴重製約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針對這一狀況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針對貧富差距拉大的趨勢,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又適時提出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給社會帶來更多的財富,從而為促進公平製造條件;公平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從而為提高效率奠定基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該大力發展生產力,在不放鬆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縮小差距,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說明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11分)
33、「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00年」——2008年奧運會的熊熊聖火要在北京燃燒16天,北京將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5000年的燦爛文化,為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精神增添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內涵。
運用辯證唯物論,說明如何通過北京奧運會充分展現中華文化。(9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A 3、C 4、B 5、A 6、D 7、C 8、C 9、D 10、A 11、D 12、C 13、B 14、D 15、C 16、C 17、B 18、D 19、A 20、B 21、C
二、問答題
22、①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尊重客觀規律,這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因為規律具有客觀性。我們既要尊重經濟增長的規律,又要尊重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規律。
②實現可持續發展,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規律運用規律的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表現在: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能動地認識相關規律,在實踐中創造條件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23、①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構成了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內因。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所以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②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
③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對外開放要和我國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自力更生是更好利用外部條件的前提;中國的發展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24、①從實際出發,就是使主觀願望和認識符合客觀的實際情況,這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主觀符合客觀的唯物主義基本原理。(4分)
②從實際出發,就是從本地區具體的特殊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出發考慮和制定發展規劃,把普遍原則與特殊情況結合起來。(4分)
③當地政府在調查本地資源優勢和特點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樹、魚、豆」為重點的發展規劃,這一規劃較好地體現了從實際出發的正確原則。(4分)(如考生在其中某一要點上有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5、①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生產實踐是人們從事科學實驗的基礎,為科學實驗提供新課題,提供物質基礎和實驗條件等。(4分)
②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對生產實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現代,科學實驗活動越來越成為生產實踐的先導。(4分)
(如考生在其中某一要點上由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6.①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認識隨著實踐不斷深化和發展。 ②這一決策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我國農業實踐形成的正確認識。 ③這一決策已經對當前農業問題的解決和農業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④這一決策在農業實踐中逐漸形成,將隨農業發展的實踐不斷完善。
27、 ①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
②科技與經濟中心的轉移是發展的結果;發展是我們實現目標、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才能贏得主動權。
③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決定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
④要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
28、①價值觀對人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消費行為反映了個人價值觀和消費觀的扭曲。我們應當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個人消費觀。
②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聯系。個人活動既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也對社會發展起推動或阻礙作用。建立節約型社會要求個人厲行節約,浪費行為則不利於建設節約型社會。
③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個人的生活作風,更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
29、①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我們應該用發展的觀點指導實踐,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②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農業的自我發展是內在根據,國家的扶持政策是重要條件,對其發展起推動作用。
③絕對運動中包含著相對靜止,相對靜止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保持土地經營權30年不變,體現了國家對土地經營政策的穩定性,有利於農民增加對土地的投入,促進農業發展。
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土地規模經營必須循序漸進,堅持適度原則。
30、①王選取得成就並獲得國家獎勵說明,人生價值包括貢獻和索取兩個方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王先取得成就離不開他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等個人條件和改革開放的環境,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具備主客觀條件。王先在制度創新和科學實驗中取得成就說明,投身社會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②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或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堅守誠信道德准則,反對個人主義等)
31、①要堅持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農業稅收政策要與我國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
②要堅持全國地看問題,農業稅收政策是從農業與工業的相互關系出發確定的。
③要堅持發展地看問題,我國農業稅從徵收到取消的過程,在各個階段都有其歷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32、①效率與公平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的。過分重視一方,另一方就會受到影響。效率與公平又是統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決可以為另一方的發展創造條件。不能離開效率談公平,也不能離開公平談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特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針對效率與公平在不同時期出現的問題採取不同的解決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問題。既要重視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33、①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要立足國情,了解奧運、了解文化、了解歷史。
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在展現內容上,對傳統文化要進行選擇,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現方式上,大膽創意,精心策劃,形成科學合理的展示方案,並以此為指導,周密組織,科學實施。(聯系實際,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㈣ 高考改革之後,高中政治究竟應該怎樣學習呢
在進行高考改革之後,高中政治還得像以前一樣學習,因為雖然制度改革了,但是試卷不會有太大改動。
㈤ 2020年湖南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卷(一)政治
2020年湖南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卷(一)政治為以下: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網路時代,外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某網站對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訂餐原因作了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
(5)高中學考試卷政治擴展閱讀: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概念: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通稱「高中會考」。是為了進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結合各省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實際,在認真調研論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相應的考試。
其中各省市制定相關政策、要求不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課程標准、考試規定是國家制定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考試覆蓋全部14個學科,其中9科省級統一組織考試、其餘科目考試的要求是全省統一的;考試科目可以6選3、7選3等。為了淡化分數,成績分為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