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中學生寫作文用的網路用語

中學生寫作文用的網路用語

發布時間:2020-11-28 14:38:39

① 寫作文可以用網路語言嗎

不可以的。

教育部有關官員表示,網路語言不應該出現在高考作文中。高考作文檢測的是學生與教材結合的語文應用能力,考的是書面語表達形式,應該遵循平面語體的規范。答卷時要使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不能使用網路語言。

人們所說的網路語言,其實只有一些特定的詞彙和固定格式,沒有自己的語音和語法,根本就夠不上「語言」。網路詞彙如把「我」叫「偶」,把「網路能手」叫「大蝦」,把「網路新手」叫「菜鳥」,把「妹妹」叫「㎜」,把「氣死我了」叫「7456」等。這些詞彙只在城市青少年網民中流行,根本沒有進入全民語言。

禁用用網路詞彙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如果連規范的漢語言文字都不會使用,特長也就成了空中樓閣。至於所謂火星文,指的是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如果參加高考的是火星人也許可以使用,可如今參加高考的是地球人,所以不能用火星文。

(1)中學生寫作文用的網路用語擴展閱讀:

寫作文注意事項:

1.內容真實:所寫內容感覺應該歷歷在目;選材新穎:突破陳舊套路、材料新穎貼近生活;語言活潑:避免語言枯燥、空洞乏味,富有文采、讀起來行雲流水。

2.用詞准確:用詞准確、恰如其分,准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結構勻稱:開頭自然,過渡、結尾不拖泥帶水,起承轉合自然流暢;布局縝密:布局嚴謹、邏輯清晰;主題鮮明:准確表達文章主題主旨、內容緊密結合。

3.道理深刻:各類題材的文章都能蘊含深刻的道理,以小見大;形式多變:文章形式多變、不拘一格,自成風格;個性張揚:充滿個性,能體系自己的寫作風格,給人耳目一新。

② 在學生作文中,能不能使用網路語言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語言對學生的影響逐漸顯現出來。悲劇叫做「杯具」,喜歡叫做「稀飯」,提意見叫做「拍磚」,還有的學生乾脆用數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雖然這些網路語言讓老師和家長雲里霧里,但是在中小學生看來卻很有吸引力。采訪中,一名初三學生告訴記者:「使用網路語言沒有什麼不好,特別是在網上,大家使用各種各樣的網路語言進行交流,很容易消除陌生感。而在學校,如果你聽不懂網路語言,同學就會笑話你老土。」
對於學生們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網路語言,大部分老師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提倡學生們在作文中引用網路語言。紅橋區實驗小學副校長、語文老師徐婭蓉說:「學生寫作文,應使用規范和標準的語言,最好不要隨意使用網路語言,尤其是太出格的網路語言。」由於小學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徐婭蓉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多讀一些好書,在拓展孩子視野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詞彙量。

③ 寫作文用網路語言好不好

例文正方要先搞清楚什麼樣的語言才算是網路語言,做個界定,另外,此處討論的作文是什麼范疇的作文,是小學生,中學生、高考作文還是廣義的寫文章.每個范圍的界定對辯題和論證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然後論證的話主要有幾個角度,一個標准.一、網路是當代科技發展的產物,是現在,未來人們不可缺少的工具或者叫媒介,因而,由此產生的網路語言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輩子,下到剛會走,上到九十九,只要會說話的,難免一輩子都會上幾句網路用語,作文是人類情緒的表達,文學作品,因而不該排斥這種網路用語,他們才能更好的表達當代人們的心聲.二、我覺得把網路用語定義的廣泛點,更利於正方.也就是說網路用語是包括網路相關的術語,網路相關的一些詞彙,還有從網路產生的俗語,這些語言有些說明的一項新的技術,有些是一種潮流,有些生動的反應了當下大家的一種表達慾望和對事物的看法,它們都契合了作文二字的本質,言為心聲,作文不外是為了更好,成體系的,或者完備的表達自己的看法,網路用語更是有利於這種表達三、網路用語能不能進入作文的爭論其實就是有些人擔心一些不良的網路用語對青年人造成不好的、不積極的影響,或者說過於口語化的表達,讓作文看起來不夠嚴謹,過於兒戲,不利於年輕人學習作文這種表達技巧.那麼正方要明確的就是,我們說網路用語能進入,但不代表我們鼓勵通篇神馬、浮雲的言之無物的作文,我們的老師要引導,要教育,大家正確的運用,更好的運用,只要用網路用語能寫錯好的文章,那麼我們英雄不問出身

④ 網路語言,到底應不應該進入中學生作文呢

網路語言一方面反映了網民個性和聯想能力,另一方面也折射了網路使用者的特徵,年輕的心態和不拘一格的想法
網路語言是年輕人的語言充滿了個性和想像力,高考者作為年輕人,將鮮明的網路語言融入自己作文中不無不妥.
網路語言體現了一種時尚,一種新潮,給人一種恍然一新的感覺,何況網路語言是大家智慧結晶的體現呀.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提到網路語言,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新穎奇特的詞彙,超乎常規的語法運用,口語化的表達方式,甚至是數量驚人的粗話臟話等等.正是因為這些現象的存在,才使得一部分人認為網路語言是跟規范化的傳統語言表達方式格格不入的 「文化垃圾」,是對傳統漢語的污染和破壞,因此他們主張倡對網路語言進行規范.
事實上,網路語言並不是每句話都與現代漢語背道而馳,盡管在虛擬的網路空間里,網民們為了節省資金,盡可能地提高交流的速度,任意改造、省略或者鏈接了一些文字、數字和符號,但是絕大部分的網路語言還是遵守現代漢語用詞造句的原有規則.網路語言只是語言的一種社會變異,它根本不可能完全超越或者替代現有的語言體系.顯然,那些大罵網路語言的人真的有些杞人憂天了.當然,對於網路語言的現狀而言,其過於自由和主觀的一面確實需要適當引導,但是語言規范的實質也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社會習慣,它只能通過約定俗成的途徑逐漸建立起來.網路語言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應運而生,我們從不否定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因此,我們也不能盲目的反對網路語言進入我們的學習生活.
固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所有語言規范都是對全社會已經約定俗成的說法的追認,但是我們可以說大部分的確如此.比如「很+名詞」的現象.按照傳統語法規則,漢語的副詞不能直接修飾名詞.所以當「很中國」之類的語用現象出現時,語言學家們急忙跳出來大聲疾呼:副詞「很」是不能修飾名詞的,這種用法是錯誤的.試圖將這種不符合規則的現象一棒子打死,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很+名詞」的現象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大有風起雲涌之勢.2008年3月我在網上用搜索引擎查「很中國」這三個字,就搜索到342,000個「很+中國」的用法.現如今,與之類似的「很生活、很傳統、很邏輯、很散文、很東方、很淑女、很青春、很紳士」等等一系列「很+名詞」的用法都很自然的活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從上面的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當全民都這樣認同並使用的時候,即使是再有名望的語言學家說「很+名詞」的用法不符合語法規則、有礙於漢語規范化也無濟於事.在這里,筆者想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活如此,語言亦如此:原本沒有這種說法,但是說(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規則」. 眾所周知,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語言當然也不例外.在今後,如果有哪些網路語言能夠很廣泛的被大眾所接受、經久不衰的流傳下去,成功地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時代的寫照,那麼就會有專門收集新詞新語的專家對它進行收錄,從而肯定其存在的價值.因此,我們最好不要在網路語言還沒經受時間的考驗之前,就過早地一棒子把它打死.可喜的是,據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希亮教授介紹,2007年的流行語監測就准備加入網路語言和博客語言,因為「它們更加貼近生活的脈搏」.作家陳村先生同樣對網路語言進行了肯定,他認為,有些網路語言非常生動形象,新奇幽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會顯得新鮮,有個性.同樣,《中國網路語言詞典》的主編於根元先生也認為「互聯網是高科技,越是高科技的東西就得越有人情味.網語的出現是因為它是網民減少語言障礙、上網方便的需要.」
很多媒體和語言學家也同樣對網路語言表示了支持,認為這些形象生動、個性張揚的網路語言絕不是洪水猛獸,它們不僅不會影響社會的文明和發展,反而能豐富和活躍我們的文化生活.並強調只要經過時間的洗禮,必定會有一些有生命力的網路語言從網上走到網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因為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語言發展歷程了.所以,筆者認為我們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已經存在的鮮活事物,而不能對網路語言一刀切、一概而論.如今很多暢銷的網路小說,諸如《第一次親密接觸》里就充滿了「美眉」、「青蛙」等等讓人讀起來耳目一新的詞彙.試想一下,如果把這些詞彙換成通俗的說法,那麼它的可讀性肯定會削減很多.
網路語言新奇獨特、簡約快捷,這往往是由很多數字、漢字、字母的隨意連接、簡省或替代而形成.學生在學習階段,就像一塊海綿,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和消化所學習的知識,但是他們不能很好地分析什麼該吸收,什麼該排斥,也就是說他們篩選語言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筆者認為學生學習掌握好比較正規、已經得到社會認可和時間考驗的傳統語言是首要任務.然而,筆者絕不認為學生不能使用網路語言;恰恰相反,在現實生活中網路語言的使用群體比較年輕化,也可以說,網路語言正是大部分學生所創造和使用的語言.學生在網路的語境下完全可以使用網路語言,而且在這個特定的語境下使用網路語言也是很得體的,但是在作文中筆者還是主張慎用.
在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高考作文無疑也更加註重人文素質的考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彰顯個性的寬廣平台.那些有生命力的新鮮詞彙絕對不是高考作文的禁忌,正好相反,它們是作文的亮點、加分點.比如在適當的主題、典型的人物中,在沒有影響他人理解的情況下,學生通過使用恰當的新鮮詞彙緊扣主題、突顯典型人物的個性從而為全文增色不少,那麼自然會得到老師的肯定與欣賞.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備受爭議的滿是數字、字母和漢字的「大拼盤」還是不要出現在作文中為妙,它只會讓閱讀的人感到不解和憤怒.
基於以上對網路語言的現狀和語言規范的原則與精神的把握,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對網路語言有所寬容,有所分析,該接納的接納,該淘汰的淘汰,從而引導學生創造並使用積極健康、富有民族特色的網路語言.

⑤ 論中學生使用網路語言(300字議論文)

網路用語的出現,是一種跟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文化現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網上大量流行的網路語言層出不窮,屢見不鮮,但良莠不齊,它有其好的方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像我們一樣的青少年為網路用語的主流人群,青少年思維活躍、嚮往個性張揚、喜歡追求新穎。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青少年張揚新穎的個性自然而然也隨之體現在網路這一方面,創造出了各種類型的網路用語,有字母型的(如:gg bt)、數字型(如:886 555)、文字型的(如:囧 槑)、還有符號型的(如:(@﹏@)~ (~﹃~)~zz)。也因有些網路用語令人看不懂,所以也被稱為是「火星文」。
火星文的弊端:網路用語有很多都是由原來規范的語言通過諧音、同義等而篡改出來的,這樣勢必造成一部分人特別是學生對成語規範字的掌握,誤導人們的用字習慣,使人們造成視覺錯亂,不利於規范漢語言文字的傳播與使用。現在還有人把網路用語帶出網路,用一些不良的火星文作為臟活罵人。還有一些學生把火星文帶入學習,在作文也中出現這樣的網路用語,令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師看不懂,摸不著頭腦。
火星文的利端:網路語言主要有簡潔性、新奇性、詼諧性等特點。網路語言新穎別致,讓人過目不忘。網路語言普及面廣,而且傳播速度快。舉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在XX年世界盃期間,「給力」開始成為了熱門的網路語言。給力是中國北方的方言,表示給勁、帶勁的意思。還有網友根據「給力」造出一個新的英文單詞——ungelivable(不給力)。給力一詞迅速廣為傳播,在日常交流中頻頻出現,甚至出現在各大報紙的題目中,在XX年11月10日網路熱詞「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江蘇給力「文化強省」 》。
總之,網路用語有利也有弊,在上網過程中可以吸取一些健康向上的網路用語,還可以在平常與人交談時用來活躍氣氛。可是遇到那些低俗的網路用語,就一定要堅決抵制,以免誤入歧途。而作為我們初中學生來說,在網路上用可以,但是學習生活中還是使用規范的漢字好因為認真學習漢字、規范使用漢字也是對我們傳統文字的一種保護和尊重。我相信只要大家以一種正確的態度看待和使用網路用語,網路語言就會向著豐富活潑、健康的方向發展。

⑥ 小儀中學生濫用網路語言現象作文600字

網路語言餐廳
小學六年級韋淞議
話說在餐年廳月吃日,在飯市開了一家名版叫「網路語言餐廳」權的餐廳,該餐廳專門使用一些新奇的網路語言,一上市就有許多市民好奇地前往。
有一天,我慕名走進了這個餐廳。下面是我的攝像機錄下的鏡頭。
一、菜單鏡頭:
這個餐廳的菜單上赫然寫著:特色菜,以蝦米為主的,有「醬紫蝦米」、「灰機蝦米」和「納尼蝦米」等。其它的菜有:「羅密嘔煮你爺」、「糞發塗強」和「糧三伯和豬陰台」等等。
二、餐廳服務鏡頭:
餐廳里一色的西式擺設,高靠椅,白桌布,紅瓶花,播放著優美的輕音樂。只聽一位客人大叫:「服務生!來一盤『糞發塗強』!」不到十分鍾,服務生端著一坨顏色很像巧克力的東西給那位客人吃,那位客人吃了後,立即倒地並口吐白沫,服務生則在一旁「蛋定」的說:「客人,你『杯具』呀,醬紫蝦米你不點,灰機蝦米你不點,納尼蝦米你不點,偏偏點了我們店最難吃的菜:大糞發酵後塗小強,簡稱『糞發塗牆』。」聲音剛落地,優美的輕音樂變成了地獄的鬼哭狼嚎。
我皺著眉頭,收起攝像機,出了這個餐廳。我一直在想:我靠!這家餐廳也太前衛,語言太網路化了,讓它如此沖擊我們的生活,前景真令人擔憂呀!

⑦ 如何看待學生作文中利用網路語言的現象

網路語言有優勢:專家教你理性看待 就網路語言出現在中學生作文中的利弊,以及網路語言對現代漢語的影響問題,記者采訪了青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青海省語言學會會長王培基老師。王教授告訴我們,網路語言從本質上來講是現代漢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所使用的基本詞彙、語法都來源於現代漢語,對於網路語言的出現,語言學界一般持寬容的態度,因為網路語言的出現以及流行是大勢所趨。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很多中學生都對網路語言很感興趣,他們願意自己創造,也願意使用。而網路的普及,也使得中學生不可避免地被網路語言影響。王培基教授建議老師們在教學中可以採取引導的態度,沒必要過分憂慮,要看到這種現象有利的一面以及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於這種現象反映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網路語言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利的一面在於如果不能正確運用網路語言,會給大家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 但是網路語言有其特定的特徵,就是言簡意豐,因為是在虛擬網路中交流,所以隱匿了語境、忽略了網民自身的文化身份背景,在此時語言成了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諧音、雙關、比喻、符號以及英文或漢語拼音縮略詞的運用,使得表達更為生動形象

⑧ 主題為 網路語言能不能出現在中學生作文里

要規范也要寬容
對於學生作文中出現的一些網路新詞,有的老師感到有些困惑。「孩子用網路詞彙寫作文,文章是要比平時來得活潑,但我們批閱起來很頭疼。」一位張姓老師說,對於不文明的詞,老師還能制止,而這些網路詞彙,則讓他們又「恨」又愛:日常聽孩子們說說覺得挺有意思,而當這樣的詞彙被運用進作文、組詞又該怎麼評判呢?張老師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我勒個去」這個詞可以說是調侃式的笑罵,就是個嘆詞,並沒有實際意義,相當於古代的「嗚呼哀哉」,但在作文中使用則顯得非常不雅。
為什麼現在中小學生熱衷寫很「給力」的作文?老師們有一致的見解:「網路詞新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一個詞,它的本身有意思,單單這點就很吸引孩子。還有就是孩子們喜歡追逐流行,愛模仿。」
「我覺得,網路用語作為日常會話可以,但是寫進作文就不好了。尤其是他們現在還處於學習期,語言章法還不扎實,語言系統還不完善,在這個時候就使用網路用語對他們今後語言的規范有害而無益。」紅星小學的盧愛平老師說,引導學生從「網路詞彙」中走向規范的用語才是關鍵。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盧老師會要求學生使用規范的詞語,並教學生用規范的書面語來表達同一意思。
而一些中學老師則對網路用語走進學生作文的現象比較寬容。「不少學生在作文中加入網路熱詞恰到好處地體現了文中的語言環境,有利於敘事和塑造人物。但網路熱詞也有適用范圍,不能使用泛濫,比如在應用文和說明文等比較嚴謹的文體中就不適用。」他們建議,學生要盡量少用網路熱詞,在考試中用網路熱詞,是一種冒險行為,容易因小失大。

⑨ 教師應如何對待中學生作文中的網路語言

個人覺得原因有一下幾點:網路語言是口語,作文是書面語,只有在人物對話時等特定場合才有可能出現。網路語言本身含義可能並不明確,其詞性,用法可能並沒有統一的規范,所以批改時難以標准化。網路語言相對於普通語言來說存在很多錯誤,例如「醬紫」本身就是一種顏色,卻因為諧音被給予「這樣子」的含義,這是不符合字義決定詞義的。如果詞義本身不由字義決定,而是單單由發音決定,那還要漢字有什麼用,用拼音就可以了。再例如「Duang」漢語本來就沒有這個音。

⑩ 根據中學生該不該用網路語言寫一篇議論文1000字

「作文寫到晚上10點,真是『杯具』!」這是一位小學生作文中的原話,老師和家長都看不懂。原來「杯具」就是悲劇的諧音,是現在流行的網路用語。
經初步研究,目前網路語言基本包括四類:一、語音諧音類,比如「9494」代表「就是就是」,「7456」代表「氣死我了」,「醬紫」代表「這樣子」。二、符號形象類,比如「@_@」在網上代表一個戴眼鏡的人。三、英漢縮略類,比如「CU」表示「see you」。四、詼諧指代類,如「保重」在網上的意思就是「保持體重」……隨著新的網路語言不斷發明、流行,很多新形式難以歸類,譬如「郁悶ing」就代表正在郁悶中,「KMP」又代表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青少年喜歡的快餐廳……
網路語言有一定的便攜性和趣味性,但不該混雜書面語。語言是社會現象,適用領域范圍有基本要求。網路語言是新現象,其存在有土壤、有環境,但不宜進入教科書和正式媒體。
社會語言學專家余志鴻教授說,語言內部是有分工的,比如一個國家的文學語言就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文化水平,應該是最為規范語言的標准。網路語言是信息高速路上高效的語言信息,但不能代替有聲語言,也不能用作文學形式的藝術作品。
所以,對網路用語該不該出現在作文中的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網路語言是新現象,其適用領域局限於網路,但不宜進入教科書和正式媒體。中小學是打基礎的時候,應該正確使用規范的漢字。
讓我們一起呼籲:讓網路語言留在網路!!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寫作文用的網路用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