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調研試卷生物益陽2019(答案)
答: 2019屆益陽市四月模擬考試理綜答案有的你若喜歡便是晴天
2. 中考生物地理B是多少分
中考生物地理B為75-84分,成績良好。中考生物地理成績分為4個等級:85分以上為A優秀,75-84為B良好,60-74為C及格,59以下(包括59)為D未及格。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簡稱「中考」。是檢測初中在校生是否達到初中學業水平的考試;它是初中畢業證書發放的必要條件,考試科目將國家課程方案所規定的學科全部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
(2)初中學業考試生物擴展閱讀:
中考報名的注意事項:
各地中考報名時間不同。不少地方中考1月開始報名。特別提醒考生和家長: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網報名。以成都為例。應屆生報名應屆在校初中畢業生由學校組織報名,考生須向學校交驗居民身份證或戶口簿,由學校進行報名資格審查。學校負責組織、培訓、指導考生進行網上報名。
往屆生報名正住戶口在成都市的往屆生,憑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及學歷證明到戶口所在的區(縣、縣級市)招辦辦理報名手續,也可隨就讀學校報名。
報名時,須提供由原畢業學校及其所在的區(縣、縣級市)教育行政部門簽章的生物、地理會考原始成績及等級(A、B、C、D),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等級),計入升學成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3.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總復習生物配魯科
第四、訓練到位。選擇有針對性(學生共性問題與重點問題)、典型性版(以考納為依據)、權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千萬莫選簡單重復性問題做訓練),引導學生進行練習。練習時可通過題的形式呈現練習內容。在練習設計上,可通過典型的練習,幫其系統整理,可通過設計對比練習,幫其溝通與辨析,可通過設計綜合發展練習,幫其提高解題能力。此環節訓練應盡量使其課上完成。
2、明確方向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考什麼,怎麼考。只要我們認真研究新課程標准、《考試說明》和近年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試題就基本清楚了。現在的考試題型在發生變化,由原來從社會生活中抽出來的知識題轉變為由學生現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這當中就隔了一個選擇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層面。解決問題的知識選擇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一步要卡殼,下邊問題就解決不了,或是解決錯了。現在中考理科和文科都是這個方向。理科是給出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然後由學生抽取有效的信息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再選擇解決問題的知識。文科現實性更強,出一個問題用什麼理論說明或給出一個問題說明什麼理論。學生先認識這個問題,然後找理論去論證。
4. 衡陽市2018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答案
我要2017年春季,成龍教輔旺子成龍,衡陽市初中畢業學業水平考試成龍大聯考(二)英語答案
5. 江蘇省初中生物學業考試復習
八年級上冊生物提綱
第五單元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1.動物是多種多樣的,目前已知的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蚯蚓生活在含腐殖質豐富的潮濕的土壤中,通過剛毛和肌肉的配合使身體蠕動。
3.動物的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從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等方面都與此相適應。
4.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5.哺乳動物的種類很多,除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和哺乳等特徵。
6.家兔的心臟分為四個腔:它們是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和左心房。
7.兔和其他哺乳動物有發達的大腦和遍布全身的神經能感受來自環境的刺激,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8.像青蛙那樣,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9.昆蟲的體表覆蓋著堅韌的外骨骼,有保持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和防止體內水分喪失的作用。
10.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了翼;身體內有氣囊,能輔助呼吸;體溫高而恆定。以上這些特點都是鳥類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
11.動物要維持生存,既要善於發現和獲得食物,又要避免被其他動物捕食。這都要靠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來完成;動物與植物不同,絕大多數動物能夠自由運動。
12.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經,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這就可以使它們的體溫維持相對恆定,減小對環境的依賴程度。
13.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
14.蚯蚓的體壁表面有豐富的黏液,體壁內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首先溶解在體表的黏液中,然後滲入體壁,再進入其內部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同時經過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滲出。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因此它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大的深層土壤中。
15.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有時單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論的,這時就依靠實驗或模擬實驗來探究。
16.魚在游泳時,靠尾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胸鰭、腹鰭、脊鰭和臀鰭維持身體的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17.觀察魚鰓時,有許多絲狀的結構,叫做鰓絲,這種絲狀的結構呈紅色是因為其內部有許多毛細血管,這使它適合呼吸。
18.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哺乳動物的運動並不僅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還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同時還需要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配合為運動系統的運動提供能量。
3.當人體在做屈肘動作的時候,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在做伸肘動作的時候,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4.白蟻是群體生活的昆蟲,群體內的成員有不同的職能。「產卵機器是雌蟻;專門保衛蟻穴的白蟻是兵蟻;工蟻的職能是建蟻巢,喂養雄蟻、雌蟻、兵蟻和幼蟻。
5.「吃梅止渴」屬於學習行為,「望梅止渴」屬於先天性行為,「談梅止渴」屬於先天性行為。
6.在大白菜、捲心菜、小白菜等蔬菜的葉子上,常常看到一些深綠色的小肉蟲,這就是菜青蟲,它是菜粉蝶的細蟲,長大後變蛹,再羽化為菜粉蝶。
7.蜜蜂的群體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組成,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具有一系列的動物社會行為。
8.剛出生的小馬,很快就能站起來,抖動幾下身體就能行走,雛雞從卵殼內鑽出來立刻能隨母雞啄食食物,這些行為都是先天性行為。
9.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生物和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10.從動物行為獲得的途經來看,動物行為可以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種類型。
11.骨骼肌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13.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食物鏈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2.雷達是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原理製成的,閃光是模擬螢火蟲的發光原理製成的,人們正在模擬人腦的功能,研製智能化的機器人。
3.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的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適應的關系。
4.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衍後代。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5.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有機物可以被生產者利用,而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後,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可見,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6.從20世紀50~60年代的「剿滅麻雀」的運動,到現在專家發出保護麻雀的呼籲,這是從生態平衡的角度,提出警示後人注意人與自然的關系。
7.科學家研究利用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8.蓄牧業和漁業的產值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標志之一。
9.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模仿生物製造出來的新儀器、新設備日益增多。
第四章 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1.細菌和大部分的真菌的個體比較小,為了便於觀察和檢測,可以在培養皿中加入它們生長需要的物質,製成培養基來培養。
2.從形態看,細菌可分為三類:球菌、桿菌、螺旋菌,它們都是單細胞個體。
3.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4.反配製好的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並冷卻後,就可以使用了。將少量的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叫接種。
5.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
6.青黴的顏色是青色,麴黴的顏色是黃色`黑色或橙紅色。
7.成熟的酵母菌細胞向外生出的突起,叫做芽體,它逐漸長大,最後與母體脫離,成為一個新的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
8.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黴菌形成的菌落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
9.在夏季,患腸胃炎的人比冬季多,這是因為炎熱的夏季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適宜細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長,食物保存不當或時間過長,就會被細菌和真菌污染而變質。人吃了變質的食物,就容易患腸胃炎。
10.瓊指是一種煮沸冷卻後能膠化成為固態的物質,是製作培養基常用的材料之一。
11.細菌的細胞結構從外向內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其中有保護細菌的作用的是細胞壁。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還有莢膜。
12.假如你手上有10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鍾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理論上講4小時後你的手上的細菌數目是25600個。對此你最深的體會是?
提示答案:我們應該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手.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細菌和真菌可以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並在食品中進行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
2.細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或人體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3.利用細菌和真菌作為生物殺蟲劑,不僅可以控制害蟲的數量,同時也能減少農葯的使用,減輕環境污染。
4.大多數的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如果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就會堆積如山,動植物就會喪失生存空間。
5.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將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者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
6.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根中,有一種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該菌可以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的含氮物質,而豆科植物又可以為該菌提供有機物,豆科植物與該菌的關系為共生。
7.生長在舊牆壁`樹干或岩石上,呈灰綠色`硬殼狀的植物斑塊就是地衣。實際上,地衣是藻類和真菌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可以供給藻類水和無機鹽。
8.人患扁桃體`猩紅熱;人患手`足癬;水稻的稻瘟病`小麥葉銹病等均由細菌和真菌的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引起的。
9.在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有很多有機物,可以作為細菌的食物。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一些桿菌和甲烷菌通過發酵把這些物質分解,產生的沼氣可以用於照明`取暖或發電,同時廢水也得到了凈化。在有氧氣的條件下,也能夠利用這些物質生存,將有機物分解成水和無機鹽,使污水得到凈化。
10.科學家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內,對大腸桿菌進行大規模培養,使之大量生產治療糖尿病的葯物——胰島素。
1.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2.分類的根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3.根據植物是否能產生種子,可以將它們分為兩大類,能產生種子的植物為種子植物,另外一類是孢子植物,後者又包括厥類植物,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
4.在植物產生的種子中,一類是外有果皮包被的,另一類沒有果皮包被,產生前類種子的植物稱被子植物,產生後類種子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5.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成為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6.生物學家在對植物進行分類時,要仔細觀察植物的形態結構,如被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的形態結構,從這些器官中發現它們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徵,從而確定它們的親源關系.
7.動物的分類除要比較外部的形態特徵,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
8.除植物和動物以外,還有真菌,細菌和病毒等其他生物,在分類時都要根據它們的相應的特徵來進行.
9.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0.為了科學地將生物進行分類,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生物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他們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將生物分為動物界,植物界和其他幾個界,每個界又被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
11.在同一個分類單位中的生物之間,都偶著一定的相似的特徵,分類單位越小,他們包含的物種之間的相同特徵越多,反之則越少.
12.馬這個物種,在分類上屬於馬屬,奇蹄目,哺乳綱,脊椎啞門,脊索動物門,動物界.
13.桃在分類上屬於梅屬,薔薇科,薔薇目,雙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亞門,種子植物門,植物界.
1.生物的多樣性的內涵應當包括三個層次: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2.我國被成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3.基因的多樣性表現在:不同種生物的基因有較大的差別,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每中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4.我國有廣袤的陸地,,遼闊的海洋,復雜的地形和多樣的氣候,從而形成了湖泊,海洋,森林,草原,荒漠和濕地等多中類型的生態系統
5.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
6.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水稻多次雜交,培養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是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一個典型實例.
7.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是:生物圈中有許多種類的生物;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而個體之間的基因組成是有差異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基因庫,每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並且與其他的神巫種類相聯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數量減少或滅絕,必然會影響他所在的生態系統,當後者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8.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境條件,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6. 誰有2018年長沙市初中畢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卷生物八
具體的資料沒有,但是不管怎麼學習都少不了復習,不管在哪個學校上,用的什麼復習資料,最好的還是要自己有一套自己的復習方法的。以下一些復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回歸課本為主, 找准備考方向
學生根據自己的丟分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向。 基礎差的學生,最好層層追溯到自己學不好的根源。 無論哪個學科, 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層層關聯的, 希望基礎不好的同學以課本為主,配套練習課本後的練習題,以中等題、簡單題為輔、 逐漸吃透課本,也漸漸提高信心。只要把基礎抓好, 那麼考試時除了一些較難的題目, 基本上都可以憑借能力拿下,分數的高低僅剩下發揮的問題。
二、循序漸進,切忌急躁
在復習的時候, 由於是以自己為主導, 有時候復習的版塊和教學進度不同,當考試時會發現沒有復習到的部分丟分嚴重。導致成績不高。 但是已經復習過的版塊,卻大多能夠拿下。這就是進步,不要因為用一時的分數高低做為衡量標准,復習要循序漸進,不要急躁。復習就像修一 條坑坑窪窪的路, 每個坎坷都是障礙,我們只有認真的從起點開始,按照順序慢慢推平。哪怕前面依舊溝整,但是當你回頭的時候,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條康莊大道。基本上, 如果純做題的話, 1 -2個月時間就能把各科的試題從第一章節到最後一個章節摸得差不多。
三、合理利用作業試題、 試卷
簡單題、中等題一方面可以印證、檢驗自己的基礎知識體系, 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們復習的信心。在選擇作業上,簡單題、中等題尤其是概念理解應用題一 定要自己動手做,還要進行總結。 難題可以參考答案, 但要認真思考其中的步驟推導思想和轉化思想,這些都是考試所考察的。語文要充分利用試卷,其中的成語、病句要注重收集,文言文虛實詞記得要摘錄。英語單詞注意把正確選項帶人念熟。 同時思考閱讀、完型題是如何找到有效的原文信息,他們有何特點和提示點? 要這么去利用每一次作業和試卷,那麼成績將會短期內提高。
四、建立信心, 不計一時得失
有些學生自認為自己是差生, 無可救葯了。但是事實上往往不是這樣。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天生比別人笨, 不如別人聰明。也許在某一方面上確實是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卻忽略了自己的優勢所在。為了自己心中那份或許並不是十分確定的夢想,一定要打起精神。前面也說過,考試不要記一時得失,而是要不斷的總結歸納。中等生,只要你不放棄,找到自己的缺陷,嚴格給自己定下復習要求並認真執行,就能達到。
針對英語,特別要注意以下英語復習攻略:
1、由點到面,構建知識網路
對所學的知識點分步地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理清知識脈絡。從一個簡單的語法點或一個核心句型開始延伸,理清它們的變化形式、變化規律以及與時態、語態等的關聯。所謂由點到面,構建知識網路。
2、由面到點,加深記憶,查漏補缺
回歸課本,查缺補漏,打好基礎。以單元為單位展開復習,回憶每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核心單詞、重點句型和語法,以及需要掌握的對話等。回憶時要有框架,由面到點,比如先通過目錄頁回憶每個單元的話題,然後再回憶細化的知識點。
3、聚焦重難點,鞏固易錯點
對每單元中的重點內容(詞彙、句型和語法)和在練習中易錯的點作進一步的復習,解決重點、難點和疑點,加深理解。多看錯題本,攻克錯題。
4、經典題目自測,檢驗復習效果
對復習效果進行檢測,會產生成就感或緊張感,從而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同時可以及時調整復習方法。在復習完成時,選取一定數量的題目進行檢測非常有必要。多做典型題,摸清規律,學會舉一反三,但不提倡題海戰術。
想要考個好成績,除了熟練掌握單詞、語法、句型,還要有正確的答題技巧
7. 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做什麼試卷
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做什麼試卷
依據初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及課程目標的要求,初中生物學業考試應本著「依據課標、注重基礎、提倡運用、全面評價、合理配置、科學嚴謹」的原則進行命題,努力實現基礎性、整體性和開放性的和諧統一,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進行考查,力求科學、准確、公平、公正地檢測學生的生物學業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方位發展。試題應具備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1、體現基礎性。《課程標准》反映了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教育宗旨、目標和要求,是生物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准繩。初中生物學業考試命題應以《課程標准》為依據,積極適應義務教育要求,著力體現新課改理念,力求有效地考查學生是否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尤其注重考查生物教學中的主幹知識與核心概念、原理。
2、體現科學性。命題應當保證組織程序、試題內容、試卷容量、答案與評分標准等方面的科學性、准確性,不出現思想性、知識性、技術性等錯誤;試題應表述規范、問題明確、語言嚴謹、圖形清晰、邏輯縝密、專業術語准確、答案無任何歧義。
3、體現過程性。命題應當力求反映教學過程對課標的落實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從而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4、體現發展性。命題內容應注重加強與社會實際、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倡導學以致用,強調能力立意,適當設計新情境,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體現人文性。命題內容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切實發揮生物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從試卷試題的角度,應積極引導學生輕松、激勵的應試心態。
6、面向全體學生。試題結構應簡約合理、難度適中,杜絕設置偏題、怪題,不出死記硬背、似是而非、脫離實際的考題,全卷難度系數應控制在0.75-0.80左右,試題數量適宜,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自由發揮創新的餘地,在按照《課程標准》和課程計劃正常教學的情況下,正常學習的學生經過適當努力均能達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7、合理配置題型。命題應充分發揮各種題型優勢互補的功能,全面、真實、科學、准確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水平;同時應適當注意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從而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的發展和張揚,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