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師我想問問 如果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拿到了D是什麼情況 謝謝
學業水平測試實行等級計分,分為4個等級,用A、B、C、D表示。技術科目測試等級為合格內、不合格。
必修學容科等級計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滿分為100分。100分~90分為A級,89分~75分為B級
,74分~60分為C級,59分及其以下為D級。單科C級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
A級為前20%(含20%)的考生(前5%為A+),B級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前20%至25%為B+),C級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級為90%以後的考生。
必修學科的成績從應屆高考之年起算,三年有效;選修學科的成績當年有效。
必修科目考試只要有一項科目為D等者(信息技術考試不合格視作D等),將不能填報高考普通類志願。
❷ 學業水平考試拿了D怎麼辦,
兩科達到C以上的概念:只可選報2批學校。一批就算你其他科考滿分也沒得錄取。。除非專特招。
如果自身屬其他成績不錯的話建議補考,現在的消息是明年一月。。
不過。。你也挺強的,理科生很少人不過吧?文科生三科不過的人就多了。。。(嘿嘿,我從初一考試就不鳥文科,包括高二的文科補習都沒去,最後還是3C過了,文科試卷真的超簡單的。。)
❸ 學業水平考試等級劃分d的內容
在學校的學來生在學完每項源課程的時候就要考試的,考試成績就分優秀[80分以上]--良好[70-80分]--及格[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所以學生的成績用檔次表示的話就是對A為優,B為良,C為及格,D為不及格。對學業的水平的考試就不是用分數來橫量的,是橫量整體學生的掌握的程度的,對學校而言的就以ABCD來區分的檔次的。
❹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有D 對高考的錄取和報名有影響嗎
請問你是參加補考之後沒考過所以一直是D還是會考沒通過所以拿到了回D?
如果是後面一種的話答,那你可以放心,補考的時候題目會非常簡單,你絕對會拿到高分。即使你仍然沒有合格也無所謂,因為據我所知山東所有高校都會在最後一次補考的時候讓所有補考學生合格。但是只給C。
前面一種的話,就得看你是具體哪個省份的拉。
❺ 我是山東省高三考生,學業水平測試中信息技術考了D,想知道這對高考有什麼影響,謝謝
會考出現D就是該門課程不及格,需要參加補考,補考及格即可,如果兩次補考不及格內,就沒法容拿到高中畢業證了,不可以參加高考。如果補考及格,一般情況下不會對高考產生影響,但有的地方高考是要參考會考成績的,比如:江蘇。
❻ 山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被評的d是不是需要補考,還有幾次補考機會,是什麼時間可以補考
考生參加同一考試科目的次數最多為3次,其中在校正式考試1次,重考1次,離校2年內參加版重考1次。
高中學權業水平考試10個科目的重考統一安排在重考學生高三第一學期末。離校考生的重考跟隨在校學生重考一起進行。一般是12月12——17
❼ 我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有一個D
這個好像復跟你的大學沒有什麼直接制關系吧·高考才是會考是你的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這個成績會寫在你的畢業證書上。高考的分數才會對你的報考有限制。理科生可以學習的專業有很多·到時候會有相關的書籍,慢慢選擇就是·
❽ 請問學業水平考試的A、B、C、D級別是分別考到多少分
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優秀[80分以上],良好[70-80分],及格[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所以學生的成績用檔次表示的話就是對A為優,B為良,C為及格,D為不及格。
❾ 學業水平考試D是及格么
D是不及格!
C是及格!
B是良好!
A是優秀!
拓展資料: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內(教基〔容2003〕6號)和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蘇教基〔2005〕16號)的精神,設置全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測試。
實行學業水平測試是為了加強對高中的課程管理和質量監控,同時,向高校提供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實行學業水平測試有利於促進高中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高校更加科學、自主地選拔人才。 學業水平測試從2005年秋季入學的學生開始實行
❿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如何算及格
考試科目每科都滿60分。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等級分關系:
1、100分-版85分為A級。權
2.、84分-70分為B級。
3、69分-50分為C級。
4、49分-25分為D級。
5、24分(含)以下不給等級、在成績單上表達為考試成績未達等級要求。
(10)山東高中學業水平考試d擴展閱讀: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根據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和教育考試規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考試,主要衡量普通高中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
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實施學業水平考試,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有利於學校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管理;有利於高校科學選拔適合學校特色和專業要求的學生,促進高中、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其中各省市制定相關政策、要求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