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東至中考白笏中學

東至中考白笏中學

發布時間:2021-01-25 00:32:20

A. 安徽省東至縣張溪鎮白笏中學溫節龍學生中考查分

我是901的,這要准考號!溫兜子!

B. 東至縣怎麼樣

東至縣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慶,南鄰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門戶。轄29個鄉鎮,人口54萬,面積3256平方公里(1958年由東流、 至德兩縣合並而成),境內舜耕山(又名大歷山),相傳為舜躬耕之地,堯訪舜時由此渡河,留下眾多遺址和傳說,縣城遂稱「堯渡」,自古就有「堯舜之鄉」美 譽。

中文名稱: 東至縣
外文名稱: DongXian
所屬地區: 中國 安徽省
下轄地區: 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等
面積: 3256平方公里
人口: 54萬人(200年)
著名景點: 仙寓山生態旅遊區、香口溫泉、歷山、東塢山瀑布群
建立時間: 春秋前
特產: 大理岩、石灰岩、白雲岩

目錄

基本介紹
生態
資源
產業
交通
行政區劃
發展狀況綜合
農業
工業和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姿
國內貿易
財政、金融
教育、文化和衛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歷史沿革
新城區基本介紹
生態
資源
產業
交通
行政區劃
發展狀況 綜合
農業
工業和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姿
國內貿易
財政、金融
教育、文化和衛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歷史沿革
新城區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東至縣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郵編:247200 代碼:341721 區號:0566 拼音:Dōng Zhì Xiàn 英譯:Dong 東至縣
County 東至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南岸,東與貴池區、石台縣、祁門縣接壤,西、北與望江縣、安慶市隔長江相望,南與江西省毗鄰。總面積3256平方千米。總人口54萬人(2010年)。 全縣轄12個鎮、3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泥溪鎮、花園鄉、木塔鄉、青山鄉。縣政府駐堯渡鎮。 東部為山地,東至、石台、祁門三縣交界處的仙寓山海拔1375米,中南部多丘陵,西北部為沿江平原。長江流經西北,堯渡河、香隅河北流入長江。龍泉河南流入鄱陽湖。升金湖在縣境北部,有河流與長江相通,水產資源豐富,已辟為國家級水禽自然保護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1℃,年降水量1544毫米。礦藏有煤、鐵、銻、石灰石、白雲石等。 為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全國紅茶出口基地縣、安徽省彌猴桃鮮果出口基地、山梔等中葯材生產基地。206國道縱貫縣境,318國道通過北部,222、231、325、327省道穿境而過。沿江有香口、東流、大渡口等港口。有升金湖國家自然保護區;陶公祠、建德文廟大成殿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流古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東至縣
東至縣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慶,南鄰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門戶。轄15個鄉鎮,人口54萬,面積3256平方公里(1958年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並而成),境內舜耕山(又名大歷山),相傳為舜躬耕之地,堯訪舜時由此渡河,留下眾多遺址和傳說,縣城遂稱「堯渡」,自古就有「堯舜之鄉」美譽。
編輯本段生態
東至縣襟江帶湖,生態優美。是首列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和《中國二十一世紀》試點地區,人與自然協調,生態環境優良。東至南部多山,林茂水豐,植被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達58.7%。北部為長江沖積平原,河湖縱橫,這里有國際重要濕地–––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升金湖,擁有水面 20萬畝,是我國最大的白頭鶴越冬種群的棲息地,其中越冬東方白鶴佔世界總數的1/8,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6種,是冬季生態旅遊觀鳥的好去處。
編輯本段資源
東至縣資源豐富,特產眾多。已探明的礦產尤以高品位的石灰石、白雲石、方解石儲量大,分別達20億噸、4億噸、2億噸以上。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具有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優越條件。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全國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全國綠化先進縣」、「沿江漁業高效示範區」和「全國紅茶出口基地縣」。「東至雲尖」等7個品種綠茶,多次在全國農業博覽會上獲金獎,並被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指定為接待專用茶。
編輯本段產業
東至縣
東至縣產業凸現,特色鮮明。擁有紡織服裝、化工、機械、玩具、新型非金屬材料和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以東至香隅化工園區為龍頭的化學工業,以東至華源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紡織企業集團,以東齒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機械業,以凱林木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木材加工綜合加工業,以東至玩具總廠為龍頭的玩具加工業,以辰鑫植物油廠為龍頭的綠色食品加工業等構架了東至工業的軸心。農業已形成優質米、優質油、優質棉、食用菌、茶葉、禽畜、水產、經果林等八大農產品開發基地,並漸成規模。
編輯本段交通
東至縣交通便捷,優勢明顯。長江黃金水道流經縣內85公里,沿江有香口、東流、大渡口3個港口,縱貫全縣南北的206國道和橫穿東西的318國道與安慶長江大橋相連,4條省道在縣內結網,已建好的銅(陵)九(江)鐵路、沿江高速、安(慶)景(德鎮)高速橫穿全境。 縣城距安慶機場、港口、火車站50公里。每天有直達上海、義烏、溫州、蘇州、常熟、太倉、南京、合肥、九江、景德鎮、九華山、安慶的客車。 距安慶50公里、池州112公里、銅陵213公里、合肥247公里、南京386公里、武漢389公里、九江121公里、南昌319公里、杭州515公里、景德鎮150公里、九華山156公里、黃山266公里、廬山160公里、小孤山68公里、龍宮洞105公里、石鍾山106公里、天柱山164公里、蓬萊仙洞80公里、武夷山480公里。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1959年由東流、至德二縣合並,取二縣首字為名。 1988年,全縣轄9區,3鎮,41鄉:堯渡區、東流區、大渡口區、香隅區、昭潭區、官港區、勝利區、張溪區、葛公區,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張溪鄉、官港鄉、昭潭鄉、洋湖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勝利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東勝鄉、徐村鄉、良田鄉、長安鄉、長嶺鄉、七里湖鄉、楊橋鄉、新庭鄉、八都湖鄉、新豐鄉、慶豐鄉、永豐鄉、石城鄉、汪坡鄉、五豐鄉、合鎮鄉、臨江鄉、香口鄉、姜壩鄉、查橋鄉、馬田鄉、平原鄉、洪方鄉。 1992年,撤銷徐村鄉、良田鄉,並入堯渡鎮;撤銷長安鄉、長嶺鄉、七里湖鄉,並入東流鎮;撤銷楊橋鄉、新庭鄉、八都湖鄉、新豐鄉、慶豐鄉,並入大渡口鎮;撤銷合鎮鄉、臨江鄉、香口鄉,合並設立香隅鎮;撤銷昭潭鄉、永豐鄉,合並設立昭潭鎮;撤銷官港鄉、石城鄉,合並設立官港鎮;撤銷勝利鄉、姜壩鄉,合並設立勝利鎮;撤銷張溪鄉、汪坡鄉、五豐鄉,合並設立張溪鎮;撤銷洋湖鄉,設立洋湖鎮;撤銷洪方鄉,並入平原鄉;撤銷馬田鄉,並入查橋鄉。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轄9鎮16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官港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平原鄉、查橋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東勝鄉。 1993年,撤銷平原鄉,設立葛公鎮。1994年,撤銷東勝鄉,設立龍泉鎮,鎮政府由黃荊港遷至龍泉。 1995年,從堯渡鎮析出良田鄉;從大渡口鎮析出楊橋鄉、慶豐鄉;從葛公鎮析出洪方鄉;從張溪鎮析出汪坡鄉;從東流鎮析出七里湖鄉;從官港鎮析出石城鄉。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轄11鎮21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龍泉鎮、官港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查橋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良田鄉、楊橋鄉、慶豐鄉、洪方鄉、汪坡鄉、七里湖鄉、石城鄉。 2000年,東至縣轄11個鎮、2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75194人,其中:堯渡鎮 45539人、東流鎮 26443人、大渡口鎮 29195人、勝利鎮 34580人、張溪鎮 20077人、洋湖鎮 19249人、葛公鎮 15383人、香隅鎮 33479人、官港鎮 17530人、昭潭鎮 19231人、龍泉鎮 15726人、慶豐鄉 13768人、楊橋鄉 17618人、瓦壟鄉 13866人、白笏鄉 10191人、坦埠鄉 9103人、汪坡鄉 8838人、高山鄉 7685人、洪方鄉 6564人、查橋鄉 12076人、七里湖鄉 6970人、建新鄉 8432人、良田鄉 6103人、花園里鄉 6901人、馬坑鄉 4338人、利安鄉 8135人、木塔鄉 6783人、石城鄉 8315人、泥溪鄉 15186人、西灣鄉 6082人、青山鄉 13954人、鐵爐鄉 7854人。 2001年,撤銷良田鄉,並入堯渡鎮;撤銷楊橋鄉、慶豐鄉,並入大渡口鎮。全縣村委會數由2000年底的360個減少到358個:張溪鎮六聯村、沿河村、復興村合並為六聯村。調整後,東至縣轄11個鎮、18個鄉,共有13個居委會、358個村委會: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瓦壟鄉、白笏鄉、坦埠鄉、汪坡鄉、高山鄉、洪方鄉、查橋鄉、七里湖鄉、建新鄉、花園里鄉、馬坑鄉、利安鄉、木塔鄉、石城鄉、泥溪鄉、西灣鄉、青山鄉、鐵爐鄉。 2004年底,東至縣轄11個鎮、18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瓦壟鄉、白笏鄉、坦埠鄉、汪坡鄉、高山鄉、洪方鄉、查橋鄉、七里湖鄉、建新鄉、花園里鄉、馬坑鄉、利安鄉、木塔鄉、石城鄉、泥溪鄉、西灣鄉、青山鄉、鐵爐鄉。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准東至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將原有11個鎮、18個鄉調整為12個鎮、3個鄉。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前,29個鄉鎮平均人口在1.84萬人左右,其中有21個鄉鎮在2萬人以下,最小的鄉鎮只有4600人。調整後,最大的鄉鎮達388平方千米,最小的鄉鎮也有10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鄉鎮達7.5萬,最少的鄉鎮也達到1.22萬。2月5日東至縣召開全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動員大會。此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從2007年1月上旬開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體方案為: 將查橋鄉、建新鄉整建制並入堯渡鎮。調整後的堯渡鎮轄39個村(居)委會,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鎮政府駐堯渡街。 將七里湖鄉整建制並入東流鎮。調整後的東流鎮轄15個村(居)委會,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鎮政府駐東流。 將瓦壟鄉整建制並入勝利鎮。調整後的勝利鎮轄21個村委會,面積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鎮政府駐勝利集鎮。 將汪坡鄉、坦埠鄉、白笏鄉整建制並入張溪鎮。調整後的張溪鎮轄26個村(居)委會,面積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鎮政府駐張溪。 將高山鄉整建制並入洋湖鎮。調整後的洋湖鎮轄14個村委會,面積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鎮政府駐洋湖。 將洪方鄉整建制並入葛公鎮。調整後的葛公鎮轄16個村委會,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鎮政府駐葛公。 將石城鄉整建制並入官港鎮。調整後的官港鎮轄16個村委會,面積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鎮政府駐官港。 將鐵爐鄉整建制並入龍泉鎮。調整後的龍泉鎮轄15個村(居)委會,面積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鎮政府駐龍泉灣。 將西灣鄉、泥溪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泥溪鎮,轄13個村委會,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鎮政府駐泥溪沖。 將利安鄉、木塔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新的木塔鄉,轄13個村委會,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鄉政府駐木塔。 將馬坑鄉、花園里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新的花園里鄉,轄14個村委會,面積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鄉政府駐花園。 保留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青山鄉。 2010年有12個鎮、3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泥溪鎮、花園鄉、木塔鄉、青山鄉。
編輯本段發展狀況
綜合
東至縣2007全年生產總值(GDP)3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億元,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11.1億元,增長25.0%;第三產業增加值14.1億元,增長15.4%。三次產業結構黃33.7:29.2:37.1。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7077元,比上年增加1137元。 年末全縣從業人員36.2萬人,比上年增加0.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17. 萬人,減少0.7萬人;第二產業9.5萬人,增加1.1萬人;第三產業9.7萬人,增加0.1萬人。
農業
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72770公頃,比一年較少1174公頃,糧食、油料、棉花種植面積分別為33984公頃、l4109公頃和17866公頃。 東至縣
全年糧食產量21.3萬噸 , 減產2.7%,油料產量32884噸,增產11.8%。棉花產量23585噸,增產19.8%,創歷史最好水平。 全年肉類總產量28659噸,比上年增長4.9%,水產品產量42057噸,增長4.5%。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9.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l.4%。農用拖拉機15316台,農用運輸車1453輛。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5333噸。農村用電量5580萬千瓦小時。有在效灌溉面積33.22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00畝。
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4億元,比上年增長28.7%。其中,國有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8億元,增長34.0%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1.8,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8643億元,增長35.1%;實現稅稅9233萬元,增長8.2%,其中利潤3375億元,增長17.3%。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7億元,比上年增長18.5%,三級及以上建築業實現利稅2641萬元,增長23.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6.4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姿
年固定資產投資271455萬元,比上年增長65.7%。其中,城鎮投資225071萬元,增長66.5%;農村投資25849萬元,增長67.1%。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382萬元,增長-40.6%;第二產業投資87197萬元,增長198.0%;第三產業投資180876萬元,增長40.4%。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0535萬元,比上年增長55.9%。商品房屋銷售額17455萬元,增長10.9%。
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364萬元,比上年增長19.0%。分城鄉看,縣城消費品零售額48854萬元,增長22.5%。縣城以下消費品零售額64510萬元,增長16.5%。分行業看,批發業 東至縣大橋
15136萬元,增長18.0%;零售業零售額75698萬元,增長19.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1608萬元,增長19.0%;其他行業零售額10922萬元,增長2l.7%。 六、對外經濟和旅遊 全年進出口總額8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2.6%,其中,出口785萬美元,增長50.1%;進口75萬美元,下降6.3%
財政、金融
全年財政收入25761萬元,比上年增長31.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822萬元,增長33.0%。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1.6%、56.8%和113.6%。財政支出63449萬元,增長36.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30.6%,公共安全支出增長7.8%,教育支出增長35.4%,醫療衛生支出增長43.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3%。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9.6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4.6億元,增長12.8%。其中,企業存款4.4億元,增長10.0%;城鄉居民 儲蓄存款31.3億元,增長15.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1.5億元,比上年來增加4.0億元,增長22.9%。
教育、文化和衛生
年末全縣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4546人,普通中學41所,在校生38942人,小學195所,在校生40841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9.61%,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19%。 年末人全縣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3.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4%。年末公共圖書館藏書8萬冊。 全縣共有衛生機構《不含診所、醫務室等》3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個。醫院、衛生院床位91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74人,其中執行醫師和執行助理醫師426人,注冊護士286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7年,全縣人口出生率為9.96‰,比上年下降1.92個千分點;死亡率為5.03‰,下降0.94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建4.93‰,下降0.98個千分點。年末全縣戶籍人口537225人,比上年增加2294人。 全年在崗職工年平均17031元,比上年增長1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696元, 東至縣
增長1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90元,增長10.3%,其中食品支出增長10.3%。 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915人,201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8263人,醫療保險人數為26522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0l00,工傷保險參保10215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2096人。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東至縣境古無大的建置。據《東流具志》、《建德縣志》記載:虞、夏、商、周屬揚州地,秦屬九江郡、鄣郡。西漢分屬豫章郡彭澤、鄱陽縣和丹陽郡石城縣地。東漢不變。三國時屬吳國彭澤、丹陽、鄱陽三郡地。晉分屬豫章郡彭澤縣、鄱陽郡鄱陽縣、宣城郡石城縣地。南朝宋、齊,分屬揚州宣城郡石城、歷陵縣地和江州鄱陽郡鄱陽、潯陽郡彭澤縣地,梁、陳二代在今縣境設南太原郡,置和城(今東流鎮)、晉陽(今張溪一帶)兩縣,屬南豫州。隋平陳後,太原郡及和城、晉陽兩縣並廢,地分屬潯陽郡龍城縣、九江郡彭澤縣和宣州郡秋浦縣、饒州鄱陽郡鄱陽縣。唐至德二年(757),分秋浦、鄱陽兩縣地在梅城置至德縣,以年號為縣名,屬江南西道潯陽郡。乾元元年(758)屬饒州,永泰元年(765)改屬池州。會昌初(841—846),在原和城縣舊址建東流場,屬江州彭澤縣。《方輿紀要》載,五代楊吳順義二年(922)改至德為建德縣,仍屬池州,歷南唐不變。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東流場為東流縣,屬江州。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改屬池州池陽郡,並割貴池之晉陽鄉益東流。兩宋時東流、建德兩縣均屬江南東路池州池陽郡。元初屬江淮行省,元二十一年(1284)改屬江浙行省,元二十三年屬江浙行省池州路。明和清初屬池州府。明洪武初,池州路為九華府、華陽府,後仍改為池州府,直隸南京。清順治二年(1645)屬江南省,康熙十五年(1676)屬安徽省。雍正元年(1723)隸兩江總督,雍正十一年屬安徽省寧池太道。民國元年(1912)東流、建德兩縣直屬安徽省。3年元月,建德縣因與浙江省建德縣重名改為秋浦縣,3年6月至17年8月底屬安徽省蕪湖道。21年10月秋浦縣復名至德縣,同月改屬安徽省第八專區。1949年4月22、23日兩縣先後解放,同年5月13日同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縣仍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1953年2月24日改屬安徽省安慶專區。1959年5月15日,兩縣合並為東至縣,以堯渡鎮為縣城,仍屬安慶專區。1965年7月14日東至縣改屬池州專區,1971年3月29日專區改地區,隸屬不變。1980年元月29日改屬安慶行署。1988年9月2日,池州行署恢復,東至縣復屬池州行署。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池州地區和縣級貴池市,設立地級池州市。東至縣屬池州市至今為變。
編輯本段新城區
東至縣新城區在老區的東北方向,地址位於現在的老梅城區,新老區通過擊壤橋相連,是東至縣政府為緩解老區擁擠的市場和交通而全力打造的容行政辦公,經濟貿易於一體的的新縣城。新城區轄兩個主幹道,一是南北方向的東流大路,二是東西方向的梅林大道。 隨著縣城東至二中新區和至德小學兩所名校的啟用,目前整個新城區的發展呈現一片優異的態勢,百悅星城,舜帝花園,梅林苑等房地產產業發展迅猛,東至縣玩具廠等一批輕工業迅速崛起,商業步行街也在全力打造中,特別是隨著堯渡大橋的順利開通,新老城區的交通也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還規劃有縣城火車站站前區、城南新區以及大渡口(石台)省級經濟開發區、香隅化工園區等重點發展地區!這些都會支撐起東至未來的經濟發展。 隨著新城區的不斷完善,整個縣城的發展將更加和諧和穩定!

C. 急求安徽省東至縣的歷史!

歷史沿革:據《東流具志》、《建德縣志》記載:虞、夏、商、周屬揚州地,秦屬九江郡、鄣郡。西漢分屬豫章郡彭澤、鄱陽縣和丹陽郡石城縣地。東漢不變。三國時屬吳國彭澤、丹陽、鄱陽三郡地。晉分屬豫章郡彭澤縣、鄱陽郡鄱陽縣、宣城郡石城縣地。南朝宋、齊,分屬揚州宣城郡石城、歷陵縣地和江州鄱陽郡鄱陽、潯陽郡彭澤縣地,梁、陳二代在今縣境設南太原郡,置和城(今東流鎮)、晉陽(今張溪一帶)兩縣,屬南豫州。隋平陳後,太原郡及和城、晉陽兩縣並廢,地分屬潯陽郡龍城縣、九江郡彭澤縣和宣州郡秋浦縣、饒州鄱陽郡鄱陽縣。唐至德二年(757),分秋浦、鄱陽兩縣地在梅城置至德縣,以年號為縣名,屬江南西道潯陽郡。乾元元年(758)屬饒州,永泰元年(765)改屬池州。會昌初(841—846),在原和城縣舊址建東流場,屬江州彭澤縣。《方輿紀要》載,五代楊吳順義二年(922)改至德為建德縣,仍屬池州,歷南唐不變。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東流場為東流縣,屬江州。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改屬池州池陽郡,並割貴池之晉陽鄉益東流。兩宋時東流、建德兩縣均屬江南東路池州池陽郡。元初屬江淮行省,元二十一年(1284)改屬江浙行省,元二十三年屬江浙行省池州路。明和清初屬池州府。明洪武初,池州路為九華府、華陽府,後仍改為池州府,直隸南京。清順治二年(1645)屬江南省,康熙十五年(1676)屬安徽省。雍正元年(1723)隸兩江總督,雍正十一年屬安徽省寧池太道。民國元年(1912)東流、建德兩縣直屬安徽省。3年元月,建德縣因與浙江省建德縣重名改為秋浦縣,3年6月至17年8月底屬安徽省蕪湖道。21年10月秋浦縣復名至德縣,同月改屬安徽省第八專區。1949年4月22、23日兩縣先後解放,同年5月13日同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縣仍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1953年2月24日改屬安徽省安慶專區。1959年5月15日,兩縣合並為東至縣,以堯渡鎮為縣城,仍屬安慶專區。1965年7月14日東至縣改屬池州專區,1971年3月29日專區改地區,隸屬不變。1980年元月29日改屬安慶行署。1988年9月2日,池州行署恢復,東至縣復屬池州行署。

D. 描寫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升金湖的作文。

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它是一種享受像聆聽一隻鳥在快樂的鳴叫,像欣賞白雪落地的無聲.也許我真的應該將心靈變成一支精緻的軟囊,裝進鳥鳴,裝進飛雪.不論在哪裡,書中那清雅的醇香,都會充滿甜美的回憶和幸福的情愫.是書中的奧妙讓我快樂,讓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愛讀書,書給我解開了許多不解之謎,書給了我一雙觀察事物的慧眼,書給我生活帶來了種種情趣.有了書,我就擁有了通向幸福之門的萬靈鑰匙;有了書,我就擁有了心繫天下蒼生的宏願;有了書,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這就是書中的奧妙.
讀書的快樂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它是一種享受像聆聽一隻鳥在快樂的鳴叫,像欣賞白雪落地的無聲.也許我真的應該將心靈變成一支精緻的軟囊,裝進鳥鳴,裝進飛雪.不論在哪裡,書中那清雅的醇香,都會充滿甜美的回憶和幸福的情愫.是書中的奧妙讓我快樂,讓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愛讀書,書給我解開了許多不解之謎,書給了我一雙觀察事物的慧眼,書給我生活帶來了種種情趣.有了書,我就擁有了通向幸福之門的萬靈鑰匙;有了書,我就擁有了心繫天下蒼生的宏願;有了書,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這就是書中的奧妙.
讀書的快樂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它是一種享受像聆聽一隻鳥在快樂的鳴叫,像欣賞白雪落地的無聲.也許我真的應該將心靈變成一支精緻的軟囊,裝進鳥鳴,裝進飛雪.不論在哪裡,書中那清雅的醇香,都會充滿甜美的回憶和幸福的情愫.是書中的奧妙讓我快樂,讓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愛讀書,書給我解開了許多不解之謎,書給了我一雙觀察事物的慧眼,書給我生活帶來了種種情趣.有了書,我就擁有了通向幸福之門的萬靈鑰匙;有了書,我就擁有了心繫天下蒼生的宏願;有了書,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這就是書中的奧妙.
讀書的快樂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它是一種享受像聆聽一隻鳥在快樂的鳴叫,像欣賞白雪落地的無聲.也許我真的應該將心靈變成一支精緻的軟囊,裝進鳥鳴,裝進飛雪.不論在哪裡,書中那清雅的醇香,都會充滿甜美的回憶和幸福的情愫.是書中的奧妙讓我快樂,讓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愛讀書,書給我解開了許多不解之謎,書給了我一雙觀察事物的慧眼,書給我生活帶來了種種情趣.有了書,我就擁有了通向幸福之門的萬靈鑰匙;有了書,我就擁有了心繫天下蒼生的宏願;有了書,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這就是書中的奧妙.
讀書的快樂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它是一種享受像聆聽一隻鳥在快樂的鳴叫,像欣賞白雪落地的無聲.也許我真的應該將心靈變成一支精緻的軟囊,裝進鳥鳴,裝進飛雪.不論在哪裡,書中那清雅的醇香,都會充滿甜美的回憶和幸福的情愫.是書中的奧妙讓我快樂,讓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愛讀書,書給我解開了許多不解之謎,書給了我一雙觀察事物的慧眼,書給我生活帶來了種種情趣.有了書,我就擁有了通向幸福之門的萬靈鑰匙;有了書,我就擁有了心繫天下蒼生的宏願;有了書,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這就是書中的奧妙.
讀書的快樂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它是一種享受像聆聽一隻鳥在快樂的鳴叫,像欣賞白雪落地的無聲.也許我真的應該將心靈變成一支精緻的軟囊,裝進鳥鳴,裝進飛雪.不論在哪裡,書中那清雅的醇香,都會充滿甜美的回憶和幸福的情愫.是書中的奧妙讓我快樂,讓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愛讀書,書給我解開了許多不解之謎,書給了我一雙觀察事物的慧眼,書給我生活帶來了種種情趣.有了書,我就擁有了通向幸福之門的萬靈鑰匙;有了書,我就擁有了心繫天下蒼生的宏願;有了書,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這就是書中的奧妙.
讀書的快樂

E. 東至縣人口是多少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從2007年1月上旬開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體方案為: 將查橋鄉、建新鄉整建制並入堯渡鎮。調整後的堯渡鎮轄39個村(居)委會,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鎮政府駐堯渡街。 將七里湖鄉整建制並入東流鎮。調整後的東流鎮轄15個村(居)委會,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鎮政府駐東流。 將瓦壟鄉整建制並入勝利鎮。調整後的勝利鎮轄21個村委會,面積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鎮政府駐勝利集鎮。 將汪坡鄉、坦埠鄉、白笏鄉整建制並入張溪鎮。調整後的張溪鎮轄26個村(居)委會,面積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鎮政府駐張溪。 將高山鄉整建制並入洋湖鎮。調整後的洋湖鎮轄14個村委會,面積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鎮政府駐洋湖。 將洪方鄉整建制並入葛公鎮。調整後的葛公鎮轄16個村委會,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鎮政府駐葛公。 將石城鄉整建制並入官港鎮。調整後的官港鎮轄16個村委會,面積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鎮政府駐官港。 將鐵爐鄉整建制並入龍泉鎮。調整後的龍泉鎮轄15個村(居)委會,面積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鎮政府駐龍泉灣。 將西灣鄉、泥溪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泥溪鎮,轄13個村委會,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鎮政府駐泥溪沖。 將利安鄉、木塔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新的木塔鄉,轄13個村委會,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鄉政府駐木塔。 將馬坑鄉、花園里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新的花園里鄉,轄14個村委會,面積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鄉政府駐花園。 保留大渡口鎮29195人、香隅鎮33479人、昭潭鎮19231人、青山鄉13954人。

F. 安徽池州白笏中學2010中考成績查詢

怎麼來沒找到源你說的這個中學啊?
你到下面這兒看看吧
http://www.yellowpageba.com/chizhou/p34/

G. 東至縣的行政區劃

1959年由東流、至德二縣合並,取二縣首字為名。
1988年,全縣轄9區(堯渡、東流、大渡口、香隅、昭潭、官港、勝利、張溪、葛公),3鎮(堯渡、東流、大渡口),41鄉(張溪、官港、昭潭、洋湖、泥溪、高山、建新、坦埠、白笏、勝利、瓦壟、木塔、利安、鐵爐、花園里、西灣、馬坑、青山、東勝、徐村、良田、長安、長嶺、七里湖、楊橋、新庭、八都湖、新豐、慶豐、永豐、石城、汪坡、五豐、合鎮、臨江、香口、姜壩、查橋、馬田、平原、洪方)。
1992年,撤銷徐村鄉、良田鄉,並入堯渡鎮;撤銷長安鄉、長嶺鄉、七里湖鄉,並入東流鎮;撤銷楊橋鄉、新庭鄉、八都湖鄉、新豐鄉、慶豐鄉,並入大渡口鎮;撤銷合鎮鄉、臨江鄉、香口鄉,合並設立香隅鎮;撤銷昭潭鄉、永豐鄉,合並設立昭潭鎮;撤銷官港鄉、石城鄉,合並設立官港鎮;撤銷勝利鄉、姜壩鄉,合並設立勝利鎮;撤銷張溪鄉、汪坡鄉、五豐鄉,合並設立張溪鎮;撤銷洋湖鄉,設立洋湖鎮;撤銷洪方鄉,並入平原鄉;撤銷馬田鄉,並入查橋鄉。
1992年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轄9鎮(堯渡、東流、大渡口、香隅、昭潭、官港、勝利、張溪、洋湖)、16鄉(平原、查橋、泥溪、高山、建新、坦埠、白笏、瓦壟、木塔、利安、鐵爐、花園里、西灣、馬坑、青山、東勝)。
1993年,撤銷平原鄉,設立葛公鎮。1994年,撤銷東勝鄉,設立龍泉鎮,鎮政府由黃荊港遷至龍泉。
1995年,從堯渡鎮析出良田鄉;從大渡口鎮析出楊橋鄉、慶豐鄉;從葛公鎮析出洪方鄉;從張溪鎮析出汪坡鄉;從東流鎮析出七里湖鄉;從官港鎮析出石城鄉。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轄11鎮(堯渡、東流、大渡口、香隅、昭潭、龍泉、官港、勝利、張溪、洋湖、葛公)、21鄉(查橋、泥溪、高山、建新、坦埠、白笏、瓦壟、木塔、利安、鐵爐、花園里、西灣、馬坑、青山、良田、楊橋、慶豐、洪方、汪坡、七里湖、石城)。
2001年,撤銷良田鄉,並入堯渡鎮;撤銷楊橋鄉、慶豐鄉,並入大渡口鎮。全縣村委會數由2000年底的360個減少到358個:張溪鎮六聯村、沿河村、復興村合並為六聯村。
2004年底,東至縣轄11個鎮(堯渡、東流、大渡口、勝利、張溪、洋湖、葛公、香隅、官港、昭潭、龍泉)、18個鄉(瓦壟、白笏、坦埠、汪坡、高山、洪方、查橋、七里湖、建新、花園里、馬坑、利安、木塔、石城、泥溪、西灣、青山、鐵爐)。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准東至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將原有11個鎮、18個鄉調整為12個鎮、3個鄉。 將查橋鄉、建新鄉整建制並入堯渡鎮。 將七里湖鄉整建制並入東流鎮。調整後的東流鎮轄15個村(居)委會。 將瓦壟鄉整建制並入勝利鎮。調整後的勝利鎮轄21個村委會。 將汪坡鄉、坦埠鄉、白笏鄉整建制並入張溪鎮。調整後的張溪鎮轄26個村(居)委會。 將高山鄉整建制並入洋湖鎮。調整後的洋湖鎮轄14個村委會。 將洪方鄉整建制並入葛公鎮。調整後的葛公鎮轄16個村委會。 將石城鄉整建制並入官港鎮。調整後的官港鎮轄16個村委會 將鐵爐鄉整建制並入龍泉鎮。調整後的龍泉鎮轄15個村(居)委會。 將西灣鄉、泥溪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泥溪鎮,轄13個村委會。 將利安鄉、木塔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新的木塔鄉,轄13個村委會。 將馬坑鄉、花園里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新的花園里鄉(現改名花園鄉),轄14個村委會。 保留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青山鄉。 東至縣為安徽省西南門戶,地處長江皖江段南岸之首,地跨北緯29°34—30°30′,東經116°39—117°18′。東與貴池區、石台縣、祁門縣接壤,南及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和浮梁、鄱陽、彭澤縣毗鄰,西北與安慶市和懷寧、望江縣隔江相望。毗鄰江西。西部和北部為長江沖積平原,東部和南部為海拔較低的丘陵。
縣境南北長125千米,東西寬82千米,長江傍境東流,長江岸線85千米。縣城距省會合肥市245千米。國土面積為3261平方千米,為安徽省最大的縣域之一,占安徽省總面積的2.3%。 東至是水資源豐富的特大縣域之一 ,水域面積占東至縣面積1/3,構成了東至氣勢恢宏、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生態環境,水域面積1023.6平方公里,覆蓋率為35.13%。
東至縣有境內7條獨立河流(堯渡河、黃湓河、龍泉河、香隅河、鷹山河、香口河、白泥河)大小支流440條,河流總長1982.45公里,總集水面積3069.17平方公里。10公里以上支流29條、總長450.75公里,10公里以下支流411條、總長1226.6公里,世界第三條長河長江流入境內85公里。 東至縣生態公益林面積達62906.7公頃,有湖泊、河流、水庫等各類濕地面積22419公頃。占東至縣國土面積的41.54%,其中天然濕地面積12234公頃,人工濕地面積10185公頃,享有「濕地之城」的美譽。
東至擁有國家住建部批准設立的升金湖濕地公園和東至縣林業局設立的黃泥湖濕地公園、堯渡河濕地公園、大渡口長江濕地等。 東至縣襟江帶湖,生態優美,是首批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和《中國二十一世紀》試點地區,人與自然協調,生態環境優良。
東至南部多山,林茂水豐,植物多樣,森林覆蓋率達58.7%。北部為長江沖積平原,河湖縱橫,這里有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升金湖,擁有水面 20萬畝,是中國最大的白頭鶴越冬種群的棲息地,其中越冬東方白鶴佔世界總數的1/8,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6種。 東至境內珍稀鳥類主要有細嘴濱鷸、扇尾沙雛、天鵝、白頭鶴、白枕鶴、丹頂鶴、灰鶴、紅隼、紅嘴鷗、白鸛、劍鴴 、白鶺鴒、小翠鳥、金光、白腰、大鴇、鸕鶿、黑鸛、金眶鴴、白腰草鷸、紅尾白勞、金翅鶴、紅尾斑鳩等。
東至是安徽省水產重點縣,優勢水產品生產基地和沿江漁業高產高效示範區,境內分布有黃湓、堯渡、龍泉三大河系。東至縣有漁場23個,其中中央、省、縣三級聯營漁場1個,國有漁場1個,小龍蝦養殖協會1個,漁業合作社1個,省級漁業休閑基地2個,村級級個體漁場20個,形成從苗種繁育、苗種培育、成魚養殖、河蟹、青蝦、鱖魚、黃鱔、小龍蝦等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體系。 東至縣樹種資源豐富,據1986年普查,共有木本植物616種。主要有:杉、三尖杉、池杉、水杉、馬尾松、羅漢松、雪松、火炬松、濕地松、側柏、龍柏、黃檀、青檀、槐、樟、梧桐、楓樹、楓楊、白楊、柳、烏桕、楝、梓、櫟、麻櫟、青岡櫟、小葉櫟、柞、朴樹、冬青、黃楊、棕櫚等。
東至縣活立木總蓄積量7962560立方米,其中林地蓄積7790019立方米(喬木林蓄積7744773立方米、疏林地蓄積9326立方米、散生木蓄積35920立方米),四旁樹蓄積172541立方米。

閱讀全文

與東至中考白笏中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