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慈利縣中心離石門縣新關鎮有多少公里
53分鍾 約42.1公里 | 3個紅綠燈 | 暢通
途經:304省道、305省道
慈利縣
筆架東路
554米
零陽東路
795米
萬福路
835米
304省道
23.8公里
305省道
15.5公里
303省道
640米
石門縣新關鎮
② 關於城關中學的風景作文
今天,我閑著復無聊制,便在桌上玩著那枚小小的硬幣,把它往前一推,那硬幣便像一個小輪子似的,往前「狂奔」,我玩著,笑著,突然心血來潮:如果把這硬幣放在大氣球里,再讓它轉動起來,那不就很像是傳說中的快速環游整個世界了嗎? 說干就干!我找來一個大氣球,把一個硬幣放進氣球里,在把氣球吹得飽飽的,氣球好象一個餓極了的胖娃娃,把一整個硬幣都吃進肚子里了呢!我暗自竊喜。媽媽問我:「樂樂,你在干什麼呢?這么神神秘秘的呀。」我說:「等一會兒你就知道了嘛。」 接著我便把「娃娃」的「小嘴巴」扎緊了。可不能讓氣給逃跑了,順勢這么搖一搖氣球,哇!硬幣像一個很聽話的乖孩子似的,繞著氣球的內壁「環游」了兩圈半,發出了很有節奏的、柔和的、細微的聲音。聽!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給媽媽他們炫...
③ 幫忙查中考分數!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新關中學
這事你可以去問問你的老師什麼時候下來分數,查分只能去本校,或者你所報的學校去查
④ 關於新升初中的作文,600字左右
白駒過隙,韶光流逝。如今我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懵懂,愛幻想的小女孩了,我已經告別童年了,已經帶著對初中的憧憬步入初中了,已經從小學生變為中學生了。
雖然從正式上課到現在已經3天了,但是我依然對這個班級,這個集體感到有點陌生。也許是因為同學,老師,環境都更改了,也許是因為對小學生的生活依然留戀吧,也許是因為不想長大吧。
說實話,我剛進入初中的班級時,真的感覺這一切都太不可思議了,身邊的人,身邊的事都是那麼的新鮮,感覺我不應該出現在這里,甚至認為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但是這里的一切都好像在告訴我:不是的,你沒有走錯,這是你該來的地方,現在你應該在這兒慢慢的長大,這個地方也應該和你一起關注你變化的過程。後來,我才慢慢明白,步入初中,是美好的,步入初中,是令人期待的,步入初中,更是新奇的。
步入初中,環境是美好的,每天早上當我進入學校時,都能因為學校綠樹成蔭,生氣勃勃,肅穆和初中特有的學習氣氛而感染,使我想在這度過我的一天。
步入初中,周圍的同學,老師是令我期待的。當我每次走進自己的班級時,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掃視全班的同學,因為這些面孔會讓我感覺非常的熟悉,而且會讓我想知道我到底能和她成為知心朋友嗎;當每次打上課鈴之後,我都會在心中默默的想:教我這門科目的老師將會是誰?他/她將會對我有怎樣的印象呢?他/她的教學方法有會是怎樣的呢?他/她的教學方法我能適應嗎?當這些疑問都一一解開之後,我將會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喜悅。
步入初中,成績是新奇的。當每次考試之後,我的成績將會是新奇的,也許,我會因為不適應某個老師的教學方法而成績優秀或差。而這個成績也許會成為我學習的動力,也許會成為我學習的阻力。這一切難道不是新奇的嗎?
步入初中,不能在像小學里一樣,悠閑的學習,沒有升學的壓力。初一新生更需要適應這個初中大家庭,適應初中的學習氣氛,還要處理好游戲與學習的關系。雖然這些對我們初一的新生來說有些困難,但我認為,我一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初中生活。
告別小學,步入初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悅與憂愁。我相信,我會融入到新的生活中,以昂揚的心態面對中學的生活,給自己說聲「加油」吧!
⑤ 關於我的新中學的作文
學生的整體面貌、環境、風氣、還有感受
⑥ 石門縣新鋪鄉中心學校怎麼樣
簡介:新鋪鄉中心學校原名新鋪鄉中學,始創於1946年,迄今有60年辦學歷程。內經過1次遷址、6次更容名並逐步形成了一所定型的農村初級中學。2000年掛牌為市級示範性初級中學。 目前學校佔地面積2204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680平方米,
注冊資本:1340.76萬人民幣
⑦ 家鄉的偉人 劉謙初 作文
劉謙初,原名劉德元,1897年出生於山東省平度縣。五四運動爆發後,因積極宣傳愛國思想被反動當局勒令退學。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學,與李大釗領導的學生組織建立了秘密聯系,接受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首倡成立「燕大滬案後援會」,被選為燕大學生運動負責人之一。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燕大的高才生
青少年時代的劉謙初,先後在家鄉的私塾、平度知務中學、平度師范學校讀書。他喜讀歷史上治國明君和改革家的論著,喜讀岳飛、文天祥等人的愛國詩詞,而且喜歡寫詩詞。如袁世凱稱帝時,他曾仿照岳飛的《滿江紅》,填寫一首討袁詞:「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龍翻飛。舉目望,放喉高歌,情懷激越。千年帝制已歸去,四億神州向共和。須警覺,有人開倒車,蹈覆轍。袁世凱,復帝制,新青年,舉干戈,跨駿馬直搗袁氏巢穴。壯志飢餐國賊肉,笑談渴飲袁凶血,待到國體重光日,奏凱歌。"在同學中廣為傳誦。
1918年至1920年,劉謙初在齊魯大學預科班學習。畢業後,因家境不好,不能繼續深造,便到黃縣崇實中學任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基督教上海聖教書報公會以《我的二十世紀宗教觀》為題舉辦的徵文活動,他的文章被評為第一名,因此被保送到燕京大學學習。在燕大,他接受並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並發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組織撰寫了《中國國民性的觀察》、《武力不能統一今日的中國》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文章,把周刊辦得紅紅火火,才華橫溢的劉謙初被稱為燕大才子,在同學中具有很強的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