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溫州市建設小學小南校區作文
今天早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跟隨老師來到育才小學新校區,只見南門站著的許多老師、同學和家長。原來今天這里將舉行「新生體驗新校園」活動。
走進校園,穿過過道,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右側的大操場,翠綠的操場、大紅的跑道、灰色的石階,在明媚的陽光的照耀下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沿著過道向北走,迎接我們的是樹陣廣場,種滿了高大的銀杏樹,它們挺立在校園里像一個個堅強的衛士守衛著美麗的校園。樹陣廣場右邊是精巧的五彩噴泉廣場。雖然沒看到噴泉,但我似乎看到了噴泉在陽光下飛舞的壯觀場面。與噴泉廣場遙遙相對的是一排排由綠色植物環繞的露天乒乓球桌,看上去像一個小小的公園。走過兩個廣場就是家長接待室了,下雨時家長可以在這里等待孩子了。繼續向前走,便看到了一個大鍾樓,據說這個鍾300年都不會相差一秒。鍾樓對面就是江南小鎮。江南小鎮裡面有個歡樂小劇場,是專門給同學們表演用的。
鍾樓北面就是擁有電梯的現代化教學大樓了。走進多功能的教室,只見教室前面一部分是嶄新的桌椅和黑板,後面一部分的右側是休息室和圖書室,這是供同學們休息和看書用的,左側是洗手池,方便了同學。
看到一年級新生魚貫而入地走進教室,他們好奇地看看這兒,摸摸那兒,我不禁想起5年前的我,當時我也是這樣:用新奇的眼光打量著這個陌生的、神奇的即將在這里讀書的地方,心裡便有種說不出的情感。
走過教學樓,就可以去溫馨的食堂看看了。食堂分為兩層,一樓是較小的餐廳,二樓則很寬敞,裡面整齊的放著一排排干凈的桌椅,可以容納幾百人同時就餐。
參觀完新校區,我不禁感慨道:真不愧是美麗的新校區,既大又具有新時代元素
❷ 觀察溫州中通初中學校作文400字
從教初中語文多年來,常常遇到學生一到上作文課,有的學生就沒有寫作慾望,或完全不想作文,對作文表現為迴避甚至對抗的態度.這種心理就是人們常常說的作文的「消極心理」.這類學生他們遇到作文的表現大致有兩種心態:一種是,作文前雖然沒有慾望,但從一定的需要(如爭取優異成績,希望老師表揚,升學要考作文等)出發,還是要認真完成.有的學生出於習慣,特別是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對「需要」考慮得不多,他們是認為課表上排了作文課,就要認真對待.因此,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往往是,如果題目合意,則情緒振奮,迅速地進入寫作過程;若題目不合意,則情緒焦躁,心情壓抑,但仍然搜腸刮肚,努力完成.另一種是,根本不願意上作文課,更不想寫作文.老師一說寫作文就唉聲嘆氣,焦眉愁臉.老師要他們交作文,他們就敷衍,搪塞一篇,連自己也不知道寫了些什麼.這算是遇到他們認為能做的題目.要是遇到他們認為困難的題目,在作文課堂上就嬉笑,打鬧,故意完不成,更有甚者就睡大覺拒絕完成.要是老師追究,他們還理直氣壯的說「沒寫的」.我二十多年教學生涯,遇到這樣的學生是不計其數,每當遇到此境,很是讓我傷腦筋.傷神之餘,我反復琢磨,找其原因,分析咎由大致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 學生對生活缺乏觀察、感受和體驗.
按理說,初中學生十幾歲的孩子,有十幾年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自然有許多見聞、體驗和感受,應當有一定的「胸中積蓄」,不應該沒有寫的呀.可是,生活過,見聞過,並不等於有所觀察、有所感受,有所體驗.再說,現在的孩子,由於升學的壓力和許多家長的望子成龍心切,他們的「日子不好過」.打幼兒園起就要上縣里「有名的」,小學要上縣「重點」,中學要上市「名校」.在這些學校老師管得嚴,作業,練習、考試如傾盆大雨,澆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回到家裡,家長又不肯放鬆,報章雜志、課外書、甚至電視一律不準看,讓他們去「作業」,去「練習」,去「背課本」.還有的學生要參加什麼奧賽呀,英語呀等課外輔導.學生已經疲憊不堪了.特別是初高中的學生就是放星期天或暑寒假也要補習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這樣以來,我們的孩子們從幼兒園大班到小學初中、高中都不得輕松.這樣以來,他們對生活呀能不感到枯燥乏味哪還有心思去感受,去體驗呀.要說感受,恐怕就是兩個字「苦」、「累」.過著這種生活的孩子們,承載著那麼重的學習擔子,他們的心理壓力多大呀,對這樣的生活不反感才是怪事.學生對周圍的事情無興趣.那麼他們對生活過,見聞過的事、物就不會用心去思考,沒有用情去感受,更不想去親自體驗,他們那些寫作材料就不能轉化,就不能成為「積蓄」.一旦老師要他們寫作文,他們就瞠目結舌,沒有可寫作的材料.是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喲」,無奈之餘或許就「盜取」一片完成任務了事吧.學生說「沒有寫的」那不是假話.
二、閱讀量少,知識和思想貧乏.
對作文而言,閱讀是「源」,作文是「流」.沒有「源」哪有「流」呢閱讀不但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慾望,而且大量的閱讀積累還會在內容、構思、語言方面,對寫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句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歌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可是,我們的學生呢,據有關調查得知:(一)我國廣大的中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不足,特別是農村學生更談不上有多少閱讀時間和數量(多數學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們靠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親人照看.這些留守兒童,一來那些代理家長不懂得該給他們買什麼樣的課外書,二來有的還根本買不起,即使買了也沒有時間看).(二)多數中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數量很少,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竟然根本沒有讀過「一本」名著.這種情況不能不令人擔憂啊.「源」的問題沒有解決,哪來的「流」呢貧乏是語文學習的致命傷.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十幾年時間里,很少閱讀,或者是讀了,卻沒有讀精品,語言詞彙就貧乏,思想、情感更貧乏.一個各方面都貧乏的人,對寫作自然沒有興趣,自然「沒有寫的」.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閱讀,而且要讀精品,有豐厚的積累.
三、語文基礎差,說話造句等都有困難.
與說話相比,作文這種書面表達形式有一定的難度.難度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作文沒有口頭表達時的對話情景和談話對象等因素作支持,完全要依賴記憶中的線索(事情、道理自身的內在聯系)和已經寫出的段落;二是必須諳熟一定數量的字、詞、語法,要嚴格按照語義規則和語法規則進行組合表達.這兩個方面,都使學生作文遇到很大困難,特別是那些語文基礎差的學生,就更感到困難.這自然會影響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四、作文的屢屢失敗,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的「效果律」中這樣說過,要既重視成功的強化作用,也重視失敗的強化作用.因為嘗試了成功的學生,會以更高的熱情去追求成功;品味了失敗的學生,一般不會再保持原有的熱情.如果是連續失敗,他們學習的熱情可能會喪失殆盡.而在作文教學中,失敗的人數、次數永遠高於成功,有些學生經常處於失敗的境地,於是就產生懼怕,厭煩心理.這樣的寫作心態自然不會喜歡寫作,就很難提高寫作能力.這樣就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學生寫不好作文就怕寫作文,作文就肯定失敗,失敗多了就沒興趣寫作文,作文就自然寫不好了.
由此可見,克服作文消極心理是語文中毋庸忽視的問題.語文教師應特別重視轉換學生作文的消極心理,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作文.
針對以上分析,那麼怎麼克服學生作文中的消極心理呢.
一、讓學生從心理上克服對作文的懼怕心理.
我在多奶奶的教學實踐中,我多次做了調查,中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主要是覺得作文很難,因「難」而「怕」.因此,我們要讓學生首先解決一「怕」字.如何解決呢我在作文教學中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把作文當做一種「游戲」,其實作文就是一種文字游戲.就是將我們所掌握的文字,詞語,按照我們自己的表情達意需要進行組合.沒有什麼可怕的.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積木一樣,我們自己想怎麼擺弄就怎麼擺弄.而且從另一個意義上說,作文還是一種很有趣的創造,或者是創作.我這樣一解釋,學生想想也正是這樣.每個同學都會都喜歡做游戲吧,那麼我們就做游戲啊.我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就讓同學們天天「做游戲」.因為初一的學生仍然是稚氣未脫的孩子,天真活潑,喜歡游戲.且也諳熟了一定數量的字詞,基本能作文.學生把作文當游戲做,就對作文興趣盎然,熱情高漲.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就不「怕」,就會天天寫,不斷地寫,那麼作文就會自然寫「好」的.有了興趣,寫作文就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痛苦.
二、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解決作文 「源」的問題.
初中學生精力旺盛,記憶力強,老師要抓住這個時機,讓他們多讀多背一些名言、名句、古詩,經典優美段落、篇章;多讀一些名著,存儲大量的寫作材料,為寫好作文打好基礎.當然,初中學生童心未眠,貪玩.可 能對 老師的要求開始興趣十足,過一段時間就沒有耐心,堅持不了了.這時,就要靠老師的鼓勵和督促.而且老師要做好指導,指導學生讀哪些名著.如初一的學生就應閱讀一些故事性強的童話,短篇小說呀,寓言故事和新課標上要求閱讀的那些作品.不亦讀那些深奧難懂長篇大作.如有的老師就要求初一年級的學生去讀《紅樓夢》,我認為是不恰當的.因為初一的學生大多數讀不懂,即使讀了,也只是去追蹤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並羨慕甚至效仿,那樣就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我認為是對學生的一種誤導.對於四大名著,初中學生能讀懂的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三部.我們語 文 老師都能寫出幾篇得意的下水作文吧,多讓學生欣賞欣賞,羨慕羨慕.欣賞羨慕之餘他們自然會 向 老師討教,這時你才告訴他們,老師之所以能寫出好作文,就是因為讀了很多好書,特別是中外名著.這樣學生就會受到老師的影響,也要堅持閱讀.同時,老師還應和學生一起讀,一起欣賞作品中的精彩,幫助學生理解、品位好作品.這樣學生才會越讀越有味,才能堅持下去.不僅如此,老師還應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將自己讀到的經典句段記下來與老師同學分享.以此來提高學生閱讀的激情和興趣.對那些「懶漢學生」老師還應該督促檢查,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在閱讀時間上還要確保,初一學生自習課較多,就應該每周安排兩節閱讀課.老師要採用各種方法,培養、鍛煉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不然,學生「三分鍾的熱情,兩分鍾的干勁」就不能讀有所獲.除此之外,老師還要在閱讀方法上做指導.如朗讀、誦讀、默讀、精讀、瀏覽、摘要呀等方法怎樣用,哪中方法最佳等,都要讓學生掌握,有助於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的就是讀書與寫作的關系.
三、教師評改學生作文的標准應因人而異,有助於激發全體學生的作文興趣.
由於初中學生進校時基礎參差不齊(農村小學基礎差,城市學生相對較好些),語文能力和水平不一樣,他們作文的水平就不一樣.如果我們當老師的用一個標准來評判,那就會打擊基礎差的那部分學生作文積極性.(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分三個階段:初一,要求學生學會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初二,要求學生能寫說明文;初三,要求學生能寫淺顯、簡單的議論文.)那麼,初一年級的任務就是學會寫人記事.基礎好的學生在小學就會寫這樣的文章了,可是基礎差的學生呢,有的連造句還不會.怎麼辦還得從頭學起,顯然他們的水平肯定很低,對這兩類學生能用一個標准來評判么當然不能.這樣就會挫傷基礎差的那部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所以,就只能「因人而異」了.我在作文教學中就注重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評改實施不同的評判標准.要求基礎差的學生只要能動筆寫就是好樣的,哪怕記的是流水帳,也給予表揚,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對基礎好的學生當然要拔高要求,必須寫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筆下有情的好文章.這樣因材施教,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四、將作文課轉型為「周記」,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我在教學中通常用三步教學法,教學寫作.第一階段(即初一年級),要求學生寫日記,培養他們觀察生活,抒寫情感的能力和習慣,訓練他們堅持寫作文的毅力.第二階段(初二年級),寫周記.其實我所要求的周記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大作文,就是以前每周一次作文課的轉型.因為學生不喜歡,甚至是害怕以前「正二八經」的枯燥無味的寫作理論課,說到上作文課,學生就嫣了,唉聲嘆氣.於是我進行了改革嘗試,在平常的語文課中,將寫作理論知識寓於生動活潑的課文學習之中,一改從前板硬套的寫作理論課;將每周的大作文改成寫周記.這樣一改,效果尚佳.因為我要求的周記作文,題材和體裁都不限,給學生一個寬泛的寫作空間,讓他們自由選材,自由發揮,減少了作文中的種種限制.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利於學生輕松完成.另外,周記有充裕的時間(一周之內),讓學生來完成.而以前的作文課大多在90分鍾以內課堂上完成,而且老師還要做一些這樣那樣的指導、講解,剩下來的學生作文構思、寫作的時間不到四十分鍾.這樣以來,時間不夠,學生只能胡亂地東湊西拼,完成任務了事,根本沒有思考的餘地.這樣的寫作課,沒有達到真真的寫作訓練的目的.所以我「改」了,通過幾年的改革實踐,效果很好.我教的2009級2班,90%的學生,二年級時就能隨手寫出質量較高千字左右的作文來.第三階段(初三年級),再進行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和寫作實際相結合的寫作指導.這時期,學生已有較深刻的寫作體驗和感受,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生活閱歷也增加了,學生就能將理論運用於寫作實踐中.這樣的循序漸進的寫作訓練的過程,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心理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❸ 溫州哪有比較好的學作文的地方
多給孩子看看書,老師給的只能是框架結構,裡面內容還是要學生自己的
多看,多寫文筆就會好起來了
N久沒聽過初中語文補作文了
❹ 溫州小學生作文哪位老師教的比較好
溫知堂作文班的金老師金俊很不錯,生動活潑幽默不拘一格的教學讓孩子很喜歡,效果也蠻好
❺ 溫州初中作文《永不消逝的鼓聲》
時間的流逝,洗滌舊跡,只留下微漠的平淡與悲哀。濮水之邊,你翩然而去,僅留下楚使的瞠目與嘆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愛亦苦亦甜的刺激,誰人如你——莊子。淡泊一切,與道合而為一,只偏執那淡淡的清白。翻開歷史的長卷,長存的還是你那鍾愛的清白。
你甘於淡泊,樂於平淡,自得於平淡,只願在夢中化蝶而逍遙,只願隨那盤旋而上的鵬者浮游與天地。不願累於國事,不願牽絆於塵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飴的淡淡
而清爽的泉水,給人以絕處逢生,給人以寧靜致遠,給人以超脫物外。我想觸及你的衣襟,卻觸碰了清而澈,涼而爽的泉水,原來你是這般滋味。
無奈我擺脫不了那甜甜的誘惑,忘卻不了那或苦或甜的甘醇,只好在走投無路之時,望見你那平靜如水的雙眸,清澈至極,盪滌浮沉的心靈。
一直以為你是孤獨的,你卻告訴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誼。惠子的離去並未換得你的淚眼朦朧,原來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紅塵,何以贊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詞窮。
憶往昔,繁華充溢,你依舊逍遙在世外,參透大自然的無窮。世界於你而言不過是你的主觀產物,你了解河魚之樂,蝶舞之悅,螳螂之負,但你搖曳而去,穿梭於泥潭之中,不去在乎那權勢之爭,不去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的浮躁。
氤氳之間,明月可掇,你在清風徐徐的夜晚獨自守望那明月,以至於在人們高枕無憂之時那皓潔的月亮不會迷失——只因你這顆平淡的心相追隨。世人笑你瘋癲,你淡漠的眼神卻懾人無語,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卻早已悠然飄遠。
你,讓我窺見一種平淡致遠的處世態度,淡泊,絕不為萬物所主宰,逍遙於濯濁之外,蟬褪去拖累,只願抱明月而長終。教我如何追尋你的腳步,那美麗而又無所適從的精髓;教我如何觸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態度。
這便是你,淡淡如泉水。
你偏執地追逐那淡泊,泉邊飄揚起一片縞素,是為你而起得歌。 你那清渠如許的淡泊,歷久彌新,長存於我的心間。
❻ 舌尖上的溫州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依山傍海,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
幾場春雨過後,田野里、青山間茂盛的竹林里就冒出一個個尖腦袋,這就是筍。這時的筍又嫩又便宜,是家家戶戶的菜桌上都有的家常菜。家鄉上空漂浮著各種各樣筍的味兒:筍燒肉肥而不膩;油燜筍又嫩又鮮;鹹菜烤筍則十分清爽。吃不完的筍,也會做成成各種美食,或是罐頭,或是筍干,又或全身是鹽的羊尾筍。炎炎夏日,當人們沒胃口時,取出幾根羊尾筍,用溫水泡上幾回,直到去掉鹹味,撕成絲,加上糖,味精、香油、就成了一道特別爽口的菜,使人一下子有了胃口.
七、八月份,漫山遍野的水蜜桃成熟了,那清香如同雲霧一般,繞著每一戶人家。驕陽似火的夏天,吃上一個水蜜桃,渾身充滿了力氣。瞧!那沒了牙的老奶奶專挑熟透了的水蜜桃吃,那皮往上一扯,就全剝掉了。老奶奶一邊吮吸,汁水一邊順著手不停地滴下來。看著她甜甜的笑容,一定甜到心裡了吧。而年輕人喜歡吃硬硬的水蜜桃,咬一口,又脆又香,爽!
一到秋天,雲淡日麗,田裡的芋艿頭成熟了。它一身長毛,黑不溜秋,但拔掉長毛,洗干凈,燒熟了,可口美味。芋艿子燉排骨是一道菜,用小火慢慢燉,燉熟了,撒一把蔥花,香氣襲人。喝上一口湯,真鮮!芋艿子吃起來糯糯的、軟軟的、滑滑的,好吃極了,難怪俗語會說,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
家鄉的美食不止這些,真是寫也寫不完,說也說不盡。當我們的舌尖時不時翻湧出那種熟悉的味道,我們就知道——家,一直在那裡。
❼ 游溫州市七都中學400字作文
去動物園。三年沒去那了,那兒肯定舊貌換新顏了,我和媽媽舉雙手贊同。回 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很快就到了答動物園。哇塞,人可真多呀!隨著人流,我們先去觀看了象館。嘿!還真有變化,三年前的公象和母象現在有了一個小寶寶,它可真可愛,長長的鼻子一會兒捲起個小石塊,一會兒捲起個小樹枝,一會兒跑到爸爸那,一會兒來到媽媽這,盡情享受著父母的關愛。看完象館,我們又來到了臨近的猩猩館。我看到一隻黑猩猩很大很大,行動也不太敏捷,可能是三年前的老猩猩了吧!還有幾只猩猩飛檐走壁象一個個蜘蛛俠。還有一隻猩猩向爸爸伸手要礦泉水,爸爸不給,它竟惱羞成怒,冷不防噴出一口唾沫來,嚇得我們一家掉頭就跑,爸爸大笑著說:「不愧是人類的近親,感情還真夠豐富的!」在笑聲中我們結束了猩猩館的遊玩,驅車前往猛獸區。進猛獸區要過兩道鐵門,周圍用電網圍著,並且中途禁止下車,以免猛獸傷人。我趕緊把車窗關的緊緊的,這可是與猛獸零距離接觸,我生怕那些大老虎、大獅子撲進來咬我。我們先進入獅園,那些獅子個個威風凜凜,它們有棕色的皮毛,銳利的牙齒,吼叫起來山搖地
❽ 《溫州市第五屆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到底怎麼回事
就是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