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一篇關於秋的作文(草稿)
② 作文草稿怎麼寫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 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 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 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 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 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 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 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 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 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 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 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 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 、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 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 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製作》後,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製作》,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 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 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 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 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 只……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 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而不只是「看」。現代文壇名將魯迅不愧是一位出色 的觀察家。尤其是在觀察人物方面他實在是獨具慧眼而又細致入微的。他曾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 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講授他的短篇小說《祝福》時,著重分析了魯迅對祥林嫂的眼睛的 三次描寫。初到魯家時總是「順著眼」,表現了她的溫順善良;第二次到魯家時雖還「順著眼」,但「眼角上 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過巨大的刺激,極度悲傷;在淪為乞丐之後,祥林 嫂整個人完全與先前不同了:臉上「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說明這時的她已瀕於死亡,精神麻木,內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魯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過對比 ,寫出了人物的悲慘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而後,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記我 們學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這位工人雖然幾年前就退休了,但負責收發報紙的工作一直承擔下來。每天早晨 六點半准時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點又准時把報紙、雜志送到各教研組。除星期天外,從未間斷過。於 是,有的學生著重描寫了他的「那副眼鏡」;有的卻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穩的姿勢來寫;還有的刻 意在他的衣著上做文章。於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從每個學生的筆端躍出,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 。這樣,學生就慢慢學會了對周圍各種事物的「觀察」,而不只是「看」。
當然,我們在強調學生要注重觀察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健康的思想去觀察。比如,有的學生 看到了我們社會現實中的種種腐敗現象、不正之風,便認為在作文中聯系實際就是揭露陰暗面,讓他們發牢騷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我跟學生分析,生活中確實有愚昧落後、勾心鬥角,有挫折,也有失敗,這些東西不承 認不行。但是必須注意:什麼才是我們生活的主流?從你呱呱落地到現在成為一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是承受 的陽光雨露多,還是遭受的急風暴雨多?周圍的東西是正面的多還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風確實 今人痛恨,應該揭露、鞭撻,但決不能因此而使我們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讓丑惡的東西佔據我們的心靈,而 應該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陽光。經過我的引導,許多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寫出的東西一方面是真實的, 發自內心的;另一方面還應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由於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許多學生的作文水平漸漸提高了,尤其涌現出不少表露真情實感的好的 作品。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散文《搏》,記的是他的一位鄰居,一個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這位青年 去年因兩分之差落榜,看著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還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 忍心再復習了。盡管父親說要去借錢,但他還是懷著一顆歉疚而苦楚的心,還有一大摞高考復習資料,去南方 打工了。這一年裡,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燈在帳下苦讀。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他回來參加了今年的高考 ,結果省財貿學院的通知書來了。這位學生寫道:「他又走了,但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車啟動時,他又看 到了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於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麼感人的場面,又是多麼真實的 鏡頭!後來我問這位學生所寫的是不是真事。他說:「這全是我親眼見的,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個堂哥。送他 的那天,我還特地請假趕回家與他道別的,我寫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記下來。」
是的,我們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使我們有所發現。不是嗎?蘋果落地,再平常不過 了,牛頓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開創了科學的新紀元;壺水翻滾,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卻因此發明了蒸 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正如契訶夫曾對一位青年作者所說的:「您看這堵牆,似乎它連一點有趣的地方 都沒有,可是你凝神地看著它,就會在那裡面有所發現,找到別人以前還沒注意到的東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寫 下來了……」這就是說,要觀察,要思考,並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留心你身邊的日常事物吧,它將使你獲得知識,使你發現生活的真諦。
作文要學會積累
③ 一篇描寫人物的作文和作文的草稿
人生如戲,可人生又有別於戲.它沒有預演的機會,一旦拉開了序幕,盡管你如何地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因為,人生是沒有草稿的.
面對人生,有的人小心謹慎,三思而後行,以求自己有一個盡可能完美的人生;有的人卻漠不關心,亂沖亂撞,直到自己無力地在生死邊緣掙扎時,才懂得流淚.被亂塗亂畫的人生,註定逃不過被丟金紙簍的命運,成為一張毫無用處的廢紙.被細心描繪的人生,盡可能它並不是完美的,但它卻可以得到命運的垂青和憐愛,成為上帝的寵兒.在同一起點上,同樣一段時間的兩段人生,卻可以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
我們老是犯著同樣的錯誤:總把希望寄予給明天,並不會把握今天.遇到困難,就會退縮,這是人的本性.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讓人跌倒的是泥濘,而讓人站起來的也是泥濘!沒有一段人生不是在泥濘中打滾過,在沙漠中乾渴過,在沼澤中沉陷過,只有經得起考驗,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懶惰,亦是譜寫人生的最大勁敵之一.因為懶惰,使我們在時間里徘徊,使我們在歲月里蹉跎,止步不前.人們總是為昨天的遺憾而嘆息.但這只是一種愚蠢的做法,因為昨天已成歷史,已確鑿地寫在的人生上,摸不去,擦不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讓今天成為明天的遺憾.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選擇是再所難免的事,在十字路口上,你選擇了其中一條,這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其他的選擇.人們常說:「早知道這樣,我就……」這是對自己的選擇不尊重的表現.面對選擇的路口,我們不能猶豫,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未到生命的盡頭,永遠沒有人知道這一次選擇所帶來的真正意義.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任憑它穿過樹林,越過沙漠,還是翻過山頭,渡過大海,在這條路的終點上,會有著你一生所追求的答案.所以,請相信你的選擇,請善對你的選擇.
古往今來,我們的每一天都鑲刻在歷史的里程碑上,無法塗改,這是不會改變的自然法則.我們能做的就只有走出昨天的陰影,走好今天的每一步,讓明天少走歧路,讓人生少有污點,少有遺憾.無論對與否,我們都應將其沉澱與心,作為明天的參照,人生的導航.
契可夫增感慨,活過來的人生要是一個草稿,能夠把它纂寫一次該有多好!是的,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誰都想讓它精彩且輝煌.可惜的是,人生是沒有草稿的.人生沒有完美可言,生活中處處存在著遺憾,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縱使人生有著許多遺憾,但如果你能平靜的注視自己,然後將一生串聯起來,無論平凡還是偉大,你的生命都會被賦予不菲的價值,因為它已經經受過靈魂的洗禮,因為我們已經能夠回答自己人生的命題了.人生沒有草稿,每一步都應是彌足珍貴,步履芬芳.
④ 作文草稿怎麼寫
作文草稿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 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 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 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 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 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 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 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 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 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 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 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 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 、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 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 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製作》後,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製作》,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 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 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 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 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 只……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 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而不只是「看」。現代文壇名將魯迅不愧是一位出色 的觀察家。尤其是在觀察人物方面他實在是獨具慧眼而又細致入微的。他曾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 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講授他的短篇小說《祝福》時,著重分析了魯迅對祥林嫂的眼睛的 三次描寫。初到魯家時總是「順著眼」,表現了她的溫順善良;第二次到魯家時雖還「順著眼」,但「眼角上 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過巨大的刺激,極度悲傷;在淪為乞丐之後,祥林 嫂整個人完全與先前不同了:臉上「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說明這時的她已瀕於死亡,精神麻木,內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魯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過對比 ,寫出了人物的悲慘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而後,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記我 們學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這位工人雖然幾年前就退休了,但負責收發報紙的工作一直承擔下來。每天早晨 六點半准時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點又准時把報紙、雜志送到各教研組。除星期天外,從未間斷過。於 是,有的學生著重描寫了他的「那副眼鏡」;有的卻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穩的姿勢來寫;還有的刻 意在他的衣著上做文章。於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從每個學生的筆端躍出,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 。這樣,學生就慢慢學會了對周圍各種事物的「觀察」,而不只是「看」。
當然,我們在強調學生要注重觀察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健康的思想去觀察。比如,有的學生 看到了我們社會現實中的種種腐敗現象、不正之風,便認為在作文中聯系實際就是揭露陰暗面,讓他們發牢騷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我跟學生分析,生活中確實有愚昧落後、勾心鬥角,有挫折,也有失敗,這些東西不承 認不行。但是必須注意:什麼才是我們生活的主流?從你呱呱落地到現在成為一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是承受 的陽光雨露多,還是遭受的急風暴雨多?周圍的東西是正面的多還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風確實 今人痛恨,應該揭露、鞭撻,但決不能因此而使我們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讓丑惡的東西佔據我們的心靈,而 應該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陽光。經過我的引導,許多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寫出的東西一方面是真實的, 發自內心的;另一方面還應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由於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許多學生的作文水平漸漸提高了,尤其涌現出不少表露真情實感的好的 作品。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散文《搏》,記的是他的一位鄰居,一個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這位青年 去年因兩分之差落榜,看著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還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 忍心再復習了。盡管父親說要去借錢,但他還是懷著一顆歉疚而苦楚的心,還有一大摞高考復習資料,去南方 打工了。這一年裡,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燈在帳下苦讀。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他回來參加了今年的高考 ,結果省財貿學院的通知書來了。這位學生寫道:「他又走了,但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車啟動時,他又看 到了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於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麼感人的場面,又是多麼真實的 鏡頭!後來我問這位學生所寫的是不是真事。他說:「這全是我親眼見的,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個堂哥。送他 的那天,我還特地請假趕回家與他道別的,我寫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記下來。」
是的,我們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使我們有所發現。不是嗎?蘋果落地,再平常不過 了,牛頓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開創了科學的新紀元;壺水翻滾,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卻因此發明了蒸 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正如契訶夫曾對一位青年作者所說的:「您看這堵牆,似乎它連一點有趣的地方 都沒有,可是你凝神地看著它,就會在那裡面有所發現,找到別人以前還沒注意到的東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寫 下來了……」這就是說,要觀察,要思考,並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留心你身邊的日常事物吧,它將使你獲得知識,使你發現生活的真諦。
作文要學會積累。
⑤ 600字作文草稿
(1)我愛我的家抄
可以寫爸襲爸媽媽很餓的性格特點,當然,優點缺點都要寫一些,文章看起來才不像是空口贊美文。
(2)
我永遠記得——
這是一篇半命題的作文,可以填,比如說:我永遠記得那天(可以寫兒童節什麼的),我永遠記得那無悔的夢(可以寫自己的夢想理想是什麼為了它怎麼努力的等等),我永遠記得那把綠傘(可以寫自己因為沒帶雨傘和老師或同學一起回家的事),我永遠記得你的笑(這個應該是朋友了吧,他她在你失落時給你微笑給你幫助等等)。
(3)對於語文我想說
如果這是你們老師留的,我認為就是要寫出自己需要的幫助以及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困惑,這樣才會讓老師更好地了解你,給予你幫助。
加油!加油!加加油啦!
⑥ 寫一篇關於生活是一篇草稿的作文
法國朱絲蒂娜.萊維所著小說《沒什麼要緊》中的一句話: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個故事都是下一個故事的草稿,人們塗改來,塗改去,當弄的乾乾凈凈沒有了什麼差錯時,就結束了。
⑦ 草稿作文草稿兩個字怎麼寫的|
中學生寫作文一般要求先打草稿.《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要求: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打草稿是在前期做好搜集素材、構思立意的基礎上,然後列綱起草的,只有打好草稿才能在此基礎上修改完成一篇優秀作文.事實上很多同學在寫作文時,往往不注重打草稿,略加思索即草率下筆成文,如此便很難寫出一篇令人滿意的作文.寫好作文不妨從打草稿開始,須知磨刀不誤砍柴工,尤其在平常作文訓練時,應該養成打草稿和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
打草稿並非隨意塗畫,水到便開溝,應該講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分部推進,有條不紊地實施.打草稿可以分步驟有序完成:列提綱寫兩頭詳重點補細節.
第一步:列提綱.這是打好草稿的第一步.列提綱是將構思立意物化為文字,確立文章的基本框架.提綱猶如建造大廈的圖紙,擬寫出切實可行的提綱才能確保打草稿的順利實施,不至於茫然,避免打草稿的隨意性,從而提高作文的效率.擬寫提綱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提綱挈領,簡化頭緒.擬寫提綱時,須簡要回答兩個問題:寫什麼?怎麼寫?
第二步:寫兩頭.列好提綱後,即可進入打草稿的實施階段.打草稿時不妨先寫文章的兩頭,即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無論從閱卷者的角度還是從寫作者的角度看,開頭和結尾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開頭處於文章的醒目處,就好比為樂曲定調,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整篇作文的得失.萬事開頭難,寫好開頭便於引出下文,然後一氣呵成,順理成章.寫好開頭是打造作文的第一個亮點,打造靚麗的結尾則為作文完美收官.成功的結尾要畫龍點睛,切忌畫蛇添足.事實上閱卷者十分注重或者習慣於先看作文的兩頭,然後再看作文的中間主體部分.甚至開頭和結尾的成功與否決定了閱卷者是否有耐心閱讀的關鍵.
第三步:詳重點.主體部分是打草稿的重點部分,力求內容豐富,形象豐滿.打草稿時不妨精
⑧ 中學生550-700字 作文難忘的一件事 要求有草稿
《一件難忘的事》 生活一天一天地消逝,像海浪一樣來了又走。有些事情是沙子,跟著海水退回記憶的深處;有些事情是礁石,經過波浪的打磨,反而愈加耀眼,在心裡的某處閃閃發光。擁有一些不可遺忘的經歷,是一種寶藏,它們是我們存在過的證據。曾經,也有這么一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讓我無論何時想起都不得不動容。
春天到了,春天姑娘把大地裝點得一片翠綠,這正是放風箏的好時機。我和媽媽拿著心愛的蝴蝶風箏,去了XX廣場的一片空地放風箏。 我們來到那片空地,看見藍藍的天空上飄著一隻只美麗的風箏,把天空點綴得五顏六色,好象一匹色彩繽紛的布……有的是威風凜凜的「黑貓警長」,有的是勇猛凶惡的「老鷹」,有的是胖頭胖腦的「小叮當」……看得我躍躍欲試。我迫不及待地把風箏拿出來展開, 准備開始放。首我先把風箏高高地舉起,然後嘴裡自顧自地喊著「風來風來……」一陣微風拂面而來,我看一切准備就緒了,這次應該十拿九穩了吧。「放咯!」我邊叫邊向前跑。快跑到廣場盡頭,我回頭看,只見「調皮」的風箏在猛烈地「翻著跟斗」。媽媽笑者說:「傻孩子,你忘記放風箏線了。」 我頓時臉紅,說:「媽媽,我重新試過一次。這次,我絕對不會粗心大意。」 准備好了後,我嘴裡念叨道:「一,二,三,飛咯……」就這樣我一次又一次地奔跑,一次又一次地放。直到累得滿頭大汗,風箏還是沒飛起來。我有點生氣,邊喘著大氣邊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媽媽見到我這樣,便安慰我說:「孩子,這樣你就放棄啦!你看,這里這么多的小朋友,他們有些來得比我們還早,但現在還沒放飛成功。他們失敗次數肯定比你還多,但還是沒泄氣,還在繼續努力放。風箏放不起來,你除了繼續努力,還得想想原因,及時改變方法。放風箏的時候要逆著風向跑,左手握線軸邊跑邊右手放線,邊跑邊放出點線,你再試試看。」我聽了媽媽的話後,又看了看周圍那些比我還小的小朋友還在一次次的努力放風箏後,心裡感到十分羞愧,心想:「我怎麼可以連比我小的小朋友都不如呢,我一定要成功!」想到這,我就拍拍屁股站了起來。大大的呼吸了以口氣後,就又開始放風箏。「一,二,三……放……」……
「一,二,三……放……」喊完我就像剛剛離弦的弓箭一樣快速奔跑,左手握住線軸右手放線一邊跑,一邊把風箏線緩緩地抽出。我感覺到風也好像為了配合我的行動一般,猛烈地向我吹來。此刻,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更使勁地向前跑。跑了一大段路後,我氣喘吁吁的回頭,看見風箏終於飛上天空了。這時,我興高采烈地跳起來對媽媽說:「媽媽,你看!你看!風箏飛起來了。噢!飛起來咯!」媽媽看著我,欣慰地說:「孩子,真棒!媽媽就知道你能行!」
我把風箏線線慢慢地抽出來,風箏漸漸升上天空。那蝴蝶風箏,「扇動」著兩個美麗翅膀,迎風飄揚,勇敢而美麗,隨著我手中的線,有節奏的一拉一放,慢慢的蝴蝶風箏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小了。瓦藍的天空,任風箏自由的飛翔。又有許多風箏飛向天空,也有的始終沒有飛起來。但是我相信他們總會有放飛起來的一天。
天色漸漸地暗了,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這次放風箏不僅好玩,而且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不斷努力就能成功。這件事將永遠留在我的腦海里,時時刻刻鼓舞著我。
其他可借鑒的開頭:明媚的春,五彩的夏,金色的秋,銀白的冬。轉眼我已經走過了X個五彩繽紛的年頭,這些年來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但有一件事,還是久久得留在心田,時不時的在我的腦海浮現……
開頭:往事如煙,飄然而過,每當記憶的浪花掀起,那一葉小舟便顯露出來,時間的風會吹散歲月的記憶,但永遠都吹不散這一件久記於心的事情……
結尾:成長的路上,一路走來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但我將永身難忘此事,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個道理,讓我更加不懈地努力學習。
⑨ 誰能給我一篇作文「初識某某」(初中作文)的大體草稿、或作文、大約600字
初識新老師今天我轉到了成章小學,在去報名的路上,我不停地想: 我的新老師會是什麼樣子的?是青青春美麗型的?嚴肅古板型的?或者是………唉!算了算了還是眼見為實吧! 剛一進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位留著齊耳短發,帶著一副眼鏡,個兒高高瘦瘦的中年教師。她,就是我的唐老師。唐老師一邊登記學生名單,一邊和家長聊天。唐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利落、開朗有魄力。唐老師對教學十分認真和投入。第一天我們學習《盧溝橋的獅子》這一篇課文。唐老師上課時聲情並茂地給我們朗讀。當她讀到盧溝橋的獅子形態各異時,那歡快的語氣彷彿把我帶到了盧溝橋。那些千姿百態的石獅子都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可是,當唐老師讀到盧溝橋也是抗日戰爭的發生地時,語氣又變得激昂起來。那些抗戰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的畫面又再一次地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中。等唐老師讀完好一會兒,我回過神來。唐老師上課也十分生動有趣。有一次,唐老師為了讓我們理解「偎依」這個詞,還特地找來了一幅圖紙。圖紙上有一隻小獅子正偎依在母獅子的懷里。老師問我們:「有一個詞語能把這幅圖完整地概括出來,這個詞就是『偎依』,同學們現在懂了『偎依』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懂了」我們齊聲回答。怎麼樣,我們唐老師上課很有方法吧!短短幾分鍾就讓我們理解了這個詞語。以前,我們班的紀律很差,光這點就沒少讓唐老師操心。不知怎麼的,我們班有些同學屁股上像長了釘子,怎麼也坐不住。唐老師就學起他們的樣子來:搔搔頭,扭扭屁股。把我們逗得仰天大笑。唐老師不但關心我們的學習,也關心我們的生活。一次吃飯時,唐老師看見我們班的一位男同學一隻手拿著一支冰棍,一隻手正在大口大口地往嘴裡塞著熱騰騰的飯菜。唐老師連忙走過去制止了他,並說:「冷熱相加會對腸胃不好,還可能得腸胃炎,以後再也不能這樣了。」短短的幾天,我不但喜歡上了唐老師的語文課,還喜歡上了這個幽默風趣的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