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導與練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歷史第1-5課答案
一、主要的侵華戰爭 1、鴉片戰爭(道光帝時) 時間:1840-1842年 背景:鴉片輸入目的――英為了改變中英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煙運動――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虎門銷煙 結果: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 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帝時) 時間: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結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割去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戰爭(光緒帝時) 時間: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佔領漢城 經過:1894年在朝鮮開戰,鄧世昌在黃海之戰中犧牲 罪行:日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1895年日軍佔領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台灣愛國志士徐驤、劉永福打擊日軍,反對割台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光緒帝時) 時間:1900-1901年 背景: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威脅帝國主義在華權益 經過: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奧八國聯軍從天津攻入北京 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在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簽訂的主要條約
條約名稱 簽訂時間 戰爭、簽訂雙方 內容 影響 《南京條約》 1842年 鴉片戰爭、中英 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 、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條約》 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 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 岸。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條約》 1901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個國家 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做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中國完全淪 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中國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農民階級) 1、太平天國運動(反帝反封) 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影響達18個省,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重要戰役:李秀成在青浦大勝洋槍隊;浙江寧波戰斗中擊斃洋槍隊的頭目華爾,這是中國人民抗擊外國侵略的典型事例。 2、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 1898-1900年 1898在山東興起;1900年與八國聯軍在廊坊交戰,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最終遭到中外反對勢力的聯合絞殺。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 經過: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分三路進疆,僅半年時間就收復了北疆;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兩國簽訂條約,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初二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
意義:左宗棠收復新疆,鞏固了中國的西北邊疆。捍衛了中國的領土及主權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6-9課) 一、洋務運動(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內容:1、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2、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評價:進步性(積極作用)-1、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了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科技價人才,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啟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局限性(消極作用)-沒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沒使中國富強起來。 二、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革) 興起: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公車上書」 「百日維新」:1898年6月-9月開始變法 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反敗,譚嗣同被殺 意義:既是一聲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資產階級的革命) 簡介:1、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興中會。 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選舉為總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3、孫中山在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其後各省紛紛獨立,後稱為「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建立起北洋軍閥統治 辛亥革命意義: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評價: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沒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 四、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 簡介:1915年興起,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旗幟「民主和科學」;《新青年》雜志是主要陣地;後期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 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性質-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前期是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後期具有無產階級性質。 進步性-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不足-新文化運動中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0-13課) 一、五四運動(無產階級) 簡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學生為主,6月以後以上海的無產階級為主。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誓死力爭」。 意義: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革命階段劃分-1840至五四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領導) 五四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
二、共產黨成立
會議名稱 時 間 地點 內 容 意 義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會確定建黨,制定了黨的綱領。2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3選舉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和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綱領:反帝反封 國民黨一大 1924年 廣州 國民革命的開始,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 三、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的建立 時間:1924年5月 地點:廣州的黃埔,中國國民黨陸軍學校 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意義: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進軍(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經過:蔣介石任總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戰場。葉挺獨立團:賀勝橋戰役、汀泗橋戰役,人稱「鐵軍」;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蔣介石(「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背叛革命,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並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 3、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4、三灣改編樹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5、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6、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據地,就是贛南閩西根據地。 五、長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紅軍長征路線圖:1934年10月從江西福建交界處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突破湘江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占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撟-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到到達陝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六、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 內容:解決博古等到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B. 精英家教網歷史答案導與練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回學科。答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C. 2011年廣東歷史高考有用這本《新課標高中總復習導與練》復習的師兄師姐,求給個答案小弟吧!
地理就有,歷史我們都不用這個。做完備考指南都很不錯了
D. 中考歷史《導與練》答案 是瀚海圖書的 嶽麓版 急~~~有加分、、、、
去書店再買一本 肯定有答案的 我初中高中就是這樣過來的
E. 高中第一輪總復習文科歷史導與練答案 哪裡找
老師可定把答案撕了吧!去書店看看導與練後面的答案!
F. 求高一歷史必修2導與練課後作業p105-106的答案
離開高中已經兩三年了 也不知道你作業要寫什麼,但是你把自己不懂得題目發上回來或答許我還是可以幫你的
歷史其實是很好學的 不要總是直白的要答案抄啊抄的 有些東西你抄了 但是還是不會是你的 學這個知識可能現在只是應付考試,但是等你真的接觸社會這些東西就可能會變成你的談資了 歷史這些都是人文素養方面的東西 還是自己多理解多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