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學數學教學教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基本框架是:一、教學目標(細分有三維五維)
二、重點、難點
三、教學准備(教學環境,教具等簡單介紹,也可以不寫)
四、教學設計過程(主要部分)
(1)導入(復習導入,情景導入等)
(2)熱身訓練(主要目的是為本節課教學難點重點做鋪墊,幫助學生提前熟悉本節課所用到的基本數學方法和知識,題目簡單,運算量適合,多為選擇和辨析)
(3)教學展開或者提出主題。(一般是問題的拋出或者例題的開始)
(4)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分析。新授課力求有梯度,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務必給學生足夠時間,理解消化)
(5)針對訓練。
(6)互動環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若基礎較好,學生狀態很好,第五步,可以省去,直接進入互動環節,控制好課堂節奏,充分利用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優勢,事先設計好各種活動或者任務,展開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狂轟濫炸」,
(7)總結,(方式不拘一格)
(8)達標測試(可以不涉及,也可以出示隨堂作業和課後作業)
(9)總結和作業布置(教師或學生一定要在最後的總結陳詞中,強調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糾正學生在知識和方法上的注意事項,有針對性設計作業,一般有目的的設計三套作業,隨即適時的給出)
五、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了,書寫工整清晰)
六、教學反思
②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要遵循哪些原則
1、數學課程觀 課程觀它是所有的學生都要達到的基本的水平,在這個基礎上它期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適合他個體的、個性化的發展,保底上不封頂。 2、課程內容 又有基本性又有發展性,課程內容首先要反映社會的需要,要反映學科的特點,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教學觀與學生觀 教育是一個主動的學的形為,因此,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我們老師應該學會從如何利用學生學習的角度來進行教學,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教育核心是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這是一個真正的教學觀,所以在《義務教育法》里明確寫到了啟發式教學。 4、評價觀: 建立多維的、多元的評價體系。 5、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要求越來越高了,信息技術與我們數學課程的整合。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它有很多好處,它能夠節省時間、能夠幫助老師教學、幫助學生擴展視野有很大的好處;但是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把課講得更好,讓學生更多的參與、讓學生建起直觀、加深理解。老師還要善於挖掘身邊的資源,把資源用到我們的小學、中學的課堂教學當中。 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認真貫徹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 1.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具有刻意求新的意識和大膽嘗試的精神。 要重視繼承前人優良的教育傳統,決不意味著墨守成規。而要堅持「古為今用」的原則,既要研究初中數學教育發展史上值得借鑒的經驗,也要以科學、審慎的態度來分析批判以往初中數學教學中失敗的教訓,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作大膽的嘗試,要敢於超越傳統,綜合創新,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評價中主要觀測:(1)在教學設計上有沒有新的思路?(2)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有沒有新的探索,新的嘗試?(3)蘊涵的教學思想有沒有站在時代的前沿? 2.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做到服務與指導相結合,教師「教不越位」,學生「學習到位」。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有機協調的系統,重教輕學,課堂教學中缺乏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學輕教,片面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忽視或輕視教師的主導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 教學中,不僅考慮到教師怎樣教,而且考慮到學生怎樣學。使教學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能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設計。特別是能順著學生的思路來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中不迴避問題,隨時根據學生學的情況調整教學,加強提問的啟發性,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力求服務與指導相結合。真正做到北師大的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
③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遵循哪幾個原則
一、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與學生的認識過程一致性的原則。
學生學習的盡管是前人已知的知識,但這種知識對學生來說仍然是新鮮的未知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對數學知識、方法和技能的認識過程,我們的教學過程是改善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如何使我們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是我們應該給與充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學生認識知識的過程總是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局部到系統的。因此我們所設計的課堂教學過程應符合學生的這種認識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順利,這也是保證我們教學成功的關鍵。而我們的教材偏重於一般性的結論和抽象的演繹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往往使學生學起來感到困難。因此常常需要我們教師設計一些問題,作為過度性環節,使學生認識到問題的背景,體會到從具體問題出發,概括出抽象概念和理論的具體過程,理解到這些概念和理論的實際意義,使學生順利地完成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到抽象的認識過程。比如在選修系列4中對極坐標的引入,學生感到抽象不好理解,可以設計一個炮兵打炮的問題,為了擊中目標,總是要旋轉炮筒的角度,還要確定炮位與目標的距離,通過這個具體的例子,使學生在認識上有一個飛躍,完成甴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數學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它受人的一般認識規律的支配,又有著它自身的特點,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認識過程和規律,使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與學生的認識過程相吻合,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學習更加順利。
二、傳授知識與思維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思維能力是各種數學能力的核心,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學與傳統的數學教學的根本區別之一。客觀地說,我們大家都意識到,僅僅傳授知識以及不夠了,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學指出,思維正是尋找和發現那些從本質上來說屬於新東西的過程。目前我們廣大的老師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值得我們探討的一個問題。數學總以嚴密的系統的結合和演繹形式出現,直觀、直覺、歸納和類比的結果。因而數學的表現形式,只是思維的結果,我們還必須看到掩藏在結果後面的思維過程。思維能力的構成比較復雜,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只是演繹。應當指出,在演繹和各種非演繹思維中,演繹的創新可能性的空間最小,如果僅把思維局限於演繹,這無異於捆住思維的手腳。事實上,那些直觀、直覺、歸納和類比等非演繹思維,則有著較大的創造可能。在教學中應當注重挖掘數學的「表」和「里」,揭示並依據教學的需要改造有關的思維過程,付諸課堂,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只有結合教材恰當地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才能使學生對問題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培養思維能力需要揭示思維過程,這恰好與學生學習知識所需要的思維過程吻合,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落實到課堂上,既能傳授知識,又能落實思維訓練,是我們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揭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又要重視學生的具體思維過程。恰當合理地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思維和交流,正是這兩種思維過程的有機結合,這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過程。
三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師生都有認識客觀世界的任務,但教學的目的決定了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學生是這種認識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有效地引導學生逐步加深認識,而在這種認識過程中,必須給學生一定長度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動腦、動手、動口,在自主的活動中不斷地加深認識。不應該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認識過程,被動地理解教師的思維結果。例如在「二項式定理」的教學中,不必甴教師直接給出二項式定理的結論,可以設計學生自主活動,嘗試發現,大膽猜想的過程。
④ 高級中學數學教師資格考試的論述題,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題怎麼寫
高級中學數學教師資格考試備考資料您可以參考職 業 培 訓 教 育 網
⑤ 高中數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時最後一道教學設計題會提供教材嗎
統一指定的教材,當地教育局指定現行的高中教材種的一個分冊,提前一周會公布的。
⑥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要遵循哪幾個原則
讓學生帶著問題輕松走進課堂,在愉快且又適度緊張中學習、探究;又內要讓學生帶著新的更高層次容的問題走出課堂。要想達到這種教育效果,就要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下功夫。
課堂教學設計是指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也是一個將一般教學理論具體應用於課堂教學實踐的籌劃的過程。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點應該是正確地確定教學目標,合理地選取教學方法,它不但包括教學目標、內容、和形式的選取,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運用過程的規劃,還包括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及教學管理的設計。搞好課堂教學設計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必然是對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各種因素加以優選的成果。如何具體地搞好課堂教學設計,將是擺在我們在教學中所面臨和關注的一個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活動的依據,在遵循一般的教學論的原則的前提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我認為還應該突出以下三個教學設計原則。
⑦ 高中數學新課程中的特色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裡面有題目么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教育部對普通本科院校實施監督和宏觀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對本科院校教育工作質量好壞的檢測,是本科院校改革、發展的「助推器」,也是市場競爭條件下本科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目前有關本科院校都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按照評估指標體系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挖掘本科教學資源,加強管理,重在建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以實際行動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盡快地提高本科教學水平,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是目前有關本科院校建設的重要課題。
教育部進行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在賦予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進行宏觀質量監控的一項重要措施。評估工作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其著眼點在於建設,最終目的是推動和促進本科院校各項事業的發展,提升本科院校的整體辦學實力。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既是教育主管部門轉變職能、加強對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宏觀管理和指導的有效機制和手段,也是本科院校加強自身建設、強化自我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機遇。評估實際上是對本科院校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進行考核鑒定。鑒定合格,相當於教育主管部門承認該校本科辦學資格,政府部門願意給這些學校投資,同層次的高校可以相互承認互修的課程和學分,顯然,這個鑒定將是本科院校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評估也是社會對高校的一個認證。通過評估的本科院校,可以得到行業、社會的認可;可以得到家長、考生的信任,使家長認可學校,考生踴躍報考;可以吸引優秀人才來校從教,提高師資隊伍水平。總之,通過評估,社會對本科院校的教育質量、教學水平給以認證,使學校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包括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與利用、教學建設與改革、教學管理、教學效果、學風7個一級指標,並要求有特色項目。評估體系實際是教育部按照「三個符合度」的要求制訂的:一是學校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符合程度;二是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和自己所定目標的符合程度;三是學生培養質量與學校所定目標的符合程度。因此,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就是評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的規模及效應,對本科院校的改革、發展具有明顯的助推作用。
1.明確學校的定位,凝煉辦學特色。學校沒有特色就沒有活力和優勢,沒有優勢也就沒有水平。評估體系要求學校的辦學定位要准確,具體體現在要有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注重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與更新。評估要求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有明確的指導學校教學管理和發展的基本思想和觀念,在教學改革中要有創新意識以及明確的教學改革目標;切實處理好新形勢下規模與質量、發展與投入、教學與科研、改革與建設的關系,確保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在學校各種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使得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和教學改革思路更加合理科學。
2.加速人才培養進程,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評估體系對形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要求。人才培養模式是教學資源配置的方式、教學條件組合的形式和教學手段運用的總和,綜合反映在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改革、教學效果、教風與學風、社會評價等要素和指標上。在人才培養上,要追求內涵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學到東西,並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21世紀大學教育人才觀、質量觀的核心問題,是培養和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1]。為此,我們必須轉變以往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應該在為提供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所需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多作研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3.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評估體系對學校的師資配置、師資隊伍建設有明確的要求。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擁有一支德才兼備、業務能力過硬、知識結構完善、職稱學歷結構合理、適應教育創新要求、精於素質教育實踐的師資隊伍是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學校學科建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有力支撐。在這一方面,高校普遍採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們認為,在引進方面,學校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高學歷、高水平人員到學校工作;在培養方面,要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學位,以提高他們的學歷學位層次和學術水平。有些學校還通過政策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努力穩定現有的優秀教師[2]。比如,學校可以採取注入科研經費的途徑,穩定教師隊伍。通過調動和吸引教師參加科學研究,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從而達到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
4.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是評估的重要因子。要充分認識教學管理的重要性,強化教學質量意識,並結合學校實際,採取有效的措施,強化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培訓,提高教學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一支既熟悉業務,又有較強的服務意識,而且精通科學管理理論和掌握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教學管理隊伍;要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和教學基本文件,對培養計劃、課程建設、教學過程等與教學有關的各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並在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適合學校自身特點的體制;要建立和健全自我完善、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機制,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使學校教學管理走上信息化、規范化、正規化的道路。在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只有通過進一步完善現代教學管理制度,健全教學管理的監督、評價、激勵機制,並在教學管理中進行改革創新,才能符合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教學質量標准,才能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5.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情況是評估必不可少的方面。實踐教學基地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是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陣地。尤其是工科院校各專業的應用性、實踐性很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有著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時代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在實踐中完成,必須讓學生親自在千變萬化的現實工作中經受鍛煉、積累經驗[3]。所以,學校應尋找、選擇一些組
⑧ 初中和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不同點
重視邏輯推理、強調思路清晰、數學思想方法傳授、直觀與抽象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