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生怎麼報考藝術生
初中生可以考藝術生,方式有參加藝術統考,或考藝術附中。報考藝術生確實可以降低中考分數。到哪裡報:可詢問學校辦公室、學校教務處,或者自己的班主任,一般都是以學校為單位報名上去的。
初中生想要報考藝校就需要有一定的藝術特長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唱歌或者跳舞。
學生在初中生階段獲得過一些考級證書,比如參加過國家、省或者市的比賽,成績優異的初中生,或者具有相同水平的初中生。
具備上面的條件的初中生到班主任老師那裡去領取表格,一定要認真填寫。具體的藝校考試時間,班主任老師會通知學生的,一般初中生的藝校考試應該是在市級的專門考點進行考試。
初中生藝校的考試內容,最開始的是音樂專業知識測驗,這一部分需要初中生了解關於音樂方面的基本常識,然後自己選擇演奏的樂器。
另外,初中生有藝術特長,也不一定非要去藝校學習。可以直接考高中。因為現在有什麼的高中都是有藝術班的,初中生可以一邊學習一邊進行藝術專業的培訓,到了高三就可以參加藝術類的考試。
(1)中學生藝術等級考試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藝術類考生是指報考藝術類院校藝術專業或普通高校藝術專業的考生,這類考生與其他類型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參加高考外,還必須參加所報考學校或者本地區組織的專業考試。
該類考生必須是專業考試合格且高考成績達到該院校錄取分數線才能被錄取。我們常說的表演、美術、音樂、體育等都屬於藝術類考生報考的專業,近年來,藝術類專業招生非常火爆,報考人數年年增加。
⑵ 校園文化藝術節對中學生有什麼好處
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才藝,在緊張的學習中得以暫時的調節,放鬆一下。有利於學生為以後的發展找准方向。
⑶ 藝術課程進入中考,這對中學生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藝術課程進入中考的對中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緩解壓力的,因為現在我們很多的小孩子壓力已經非常大,從開始上學,因為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不輸在起跑線上,就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培養孩子從小的興趣,這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壓力非常的大。
藝術課程進入中考對於中學生的發展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但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我們都應該不斷地去考慮和緩解。
⑷ 什麼是藝術類考試初中生可以參加嘛急!!!!!!
藝術類考試專為有藝術方面特長的同學們設立的,文理科的分數要求也有但不高,但對於藝術方面的考核十分苛刻。藝術方面一定要優秀,這是最最關鍵的,但是文理方面也要優秀,才有可能被重點高中錄取。中考時就有藝考,藝術方面如果拿過國際性或省級以上的獎狀藝考幾乎能過。但有些高中對文理方面襲運也十分重芹渣視,藝考的方式非常多樣化也很靈活多變。每年參加藝考的人非常多,特別是市重點,但錄取人數少之又少。如果沒拍首梁有十足的把握,最好做兩手准備,一是參加藝考,二是參加學校提前批或中考。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有問題請追問~~
⑸ 為什麼中學生考試是一門藝術
其實考試是一種代表個人的平時的學習狀況和質量度.用成績來體現人的各種發揮能力。以及對人對學習的自己需求。考試我個人認為是一種平時表現的天平。用什麼方式和方法去考試這樣才算藝術呀?
⑹ 中學生為什麼進行藝術教育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在他的六種教育科目中,把"樂"列為第二位,也就是說,音樂的開啟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記憶、注意、想像、創造等能力。例如:就音樂學科的視唱來說,在視唱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動手、眼、口,且大腦要進行緊張、復雜的思維活動,沒有正確而敏銳的分析與判斷,要想准確地視唱是不可能的。
美國教育部長賴利曾坦言,把藝術納入具有挑戰性的核心學術學科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在世界市場中達到最高潛在能力和競爭能力,就要確立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關鍵作用。而被我國音樂教育專家稱為世界上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教育文件《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准》,首次把藝術列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此文的漢譯者劉沛的論述是:它的出台並不是一個偶然現象,而是幾代美國人經過對世界藝術教育文化思想的結晶,是美國教育文化思想的結晶,是美國教育界對100年來美國教育發展與變遷、曲折與坎坷、夢想與輝煌的全面的反思。由此可見,藝術教育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起著關鍵的作用與地位。
在近幾年的音樂教學中,我認為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作用。
創新意識,即創新過程的第一步,它其實就是一種好奇心,對於學生的好奇心,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慾,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形成和發展創新意識。例如:在課堂上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與提問,教師進行適當的啟發與提示讓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再如: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曲目創作,在創新過程中教師要多表揚和鼓勵學生,哪怕是很多錯誤也不要輕易地批評學生,更不應該撲滅學生剛建立的"創造性火花",而且積極鼓勵學生用已學過的音樂知識和專業技能,從旋律、節奏、節拍等音樂要素來提高和完善他們的創造。
第二,對培養學生想像力的作用。
音樂有著特殊的表情達意的方式,由各種音樂要素組成,有獨特的藝術特徵,對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有著比其他學科更有獨特功效和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音樂語言,無論是反映歷史還是表現日常生活,還是模仿大自然聲響,或者提示人的內心世界的各種復雜情緒,都是通過音樂語言來創造和想像的。例如:《梁祝》以他優美動聽的旋律向人們訴出一個動聽、感人的愛情故事,而不同層次的人在欣賞它的同時,也會在各自的腦海中產生不同的想像,勾畫出不同的畫面,並通過畫面進行豐富的生活聯想,甚至達到藝術上的創造。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當然,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欣賞音樂的教學活動外,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表演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把對作品的理解表達出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第三,對創新精神的培養作用。
目前有很多學校正推廣素質教育的模式:合格+特長,其目的就是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培養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並得到相應的發展,而音樂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所謂"創新精神"是指學生在鞏固應用認知成果的同時,向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使學生在知識應用、拓展及延伸過程中,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和情感上的滿足。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將使學生獲得學習中的喜悅和精神上的享受,學生通過音樂的熏陶,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促進他們創新精神與競爭意識的形成,在有競爭意識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在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到陶冶,學生的潛能得以開發,創造力就得到發揮。例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每當他研究的課題遇到困難時,他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用小提琴演奏音樂,並經常從音樂中獲得了靈感,最終攻破了他的科研課題。這正是音樂使他的情感從理性的桎梏中釋放出來,思路與實踐從邏輯的束縛中釋放出來,就是創新精神的發揮中獲得了創造力。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教育模式已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被動地接受"應答式"和"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主動性得到壓抑,也就無形中削弱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的藝術教育,怎樣才能在實際教學和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我們所有藝術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第四,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瑞士心理學家皮嚴傑說:"教育是造就能創新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事的人,這種人能有所創造、發明和發現。素質教育提出的口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就要因材施教,不能用考試的一個模式來束縛學生的發展,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之一,也是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這是因為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課堂上進行音樂創作(給一段歌詞或給一段曲目讓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或創編歌詞,教師再對創作的要求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對音樂的想像力得到發展,即興創作音樂的興趣得到激發,而逐步達到創作能力的培養;再如:傾聽音樂、欣賞歌曲、視譜、奏樂以及舞蹈等,都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善於運用各種形象,運用各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創設各種愉快、生動的情境,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此可見,藝術教育的培養,不僅是全面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對創造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作為藝術教育者,應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作用,更好地開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我國的繁榮和富強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