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資考試,初中和高中的綜合素質,考的一樣嗎
應該不一樣的,不過如果是一起考試可能一樣,沒有考過不太清楚
㈡ 綜合素質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作文範文大全
把孩子交給世界
畢業生有兩種:一種是圓的,一種是有稜角的。
看到一則關於教育的趣聞。有一年,中國一個訪問團去美國考察初級教育,回國後,訪問團的報告中有這樣的描述:學生不分品德優劣、能力高低;小學二年級學生仍然不識字;孩子們重視音體美教育,輕視數理化教育;課堂紀律不好,學生無視老師的存在。這個參訪團的結論是:美國的初級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國也派考察團來中國,他們也有考察後的感想:中國小學生上課紀律很好,手放在背後,除非老師發問,學生不敢講話;中國學生回家還需做作業;以分數排列優劣。美國考察團認為,中國學生的成績是最好的,中國的科學文化也許會在20年內趕超美國。
但30多年過去了,兩個參訪團的結論都是錯誤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國式教育越來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國式教育卻越來越受人詬病。
這則趣聞事實上是一個關於教育的「天問」,教育到底是什麼?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的創始人馬拉古茲有一首詩《其實有一百》裡面寫道:「兒童,是有一百種組成的。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個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個。」他的觀點非常明確,孩子其實不是屬於你們的,而是屬於世界的。你不能佔有他們,而應該由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馬拉古茲的教育觀點非常鮮明,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後才是知識教育。
而我們的教育,知識被看成最為重要的東西,似乎有了「知識教育」,人適應社會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勞動技能、實踐技能等等,都可以一並解決了。事實上,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現在80%的孩子不會洗衣、做飯、做家務。在我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約有17%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不少人難以應對逆境,在受到打擊或者不如意時,有的竟然選擇自殺。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悲劇。
我認識一位父親,他給5歲的女兒一個小布包,裡面裝有一張寫有電話號碼的紙片、一部手機、20塊錢,然後讓她自己去幼兒園。最初一段時間,他每天跟在女兒後面。後來,這女孩就自己上幼兒園了。很多人都在背後說:「天下哪有這樣不負責任的父親?」但沒有人看到,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
美國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親寫了這樣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學了,我把他交給你—世界。請你輕輕挽起他的手,告訴他應知之事。讓他知道,每有惡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詐之人,必有義士;每有敵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訴他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賣靈魂。告訴他讀書雖然重要,但也要欣賞這大自然賜予的美麗景色……世界啊,你要給孩子堅強、信念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我很喜歡這段文字。
有這樣一個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頂上的球,但是沒有人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傷。孩子的父親來了,他對孩子說:「孩子,你上去吧,我在這里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樣高。這位父親名叫洛克菲勒。孩子下來時,
他告訴孩子:「其實,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終沒有扶過梯子。」每個孩子的生活里都有這樣一架梯子,許多孩子都為了等待那個扶梯人而徘徊不前。其實,孩子一個人也可以爬得更高。
你把孩子交給世界,也許孩子會更強大。
擬定一生藍圖 沒有好先生就沒有啟蒙。大學是對一個人深加工的地方,而之前的底子和模樣已經由基礎教育打下:不論是小皇帝還是小公主,都得離開罩著他們的「父皇」「母後」進入學校,接受集體生活與正規授課的洗禮,學習各學科基礎知識,學會待人接物,開始規律作息。這是他們社會化的起始,人格成長的初級階段,像一枚幹細胞開始迅速分化。此時從老師處學到的東西,完全融進生命、化入血液。大學之後所學,則只能作為附加知識——骨架已經搭起,骨縫已然閉合,不論是長肌肉還是長脂肪,總之是沒法再長高了。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雕刻師,一天,他問正在雕刻石獅子的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父親說:「看!拿這頭石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頭獅子,我只是在喚醒它。」父親進一步解釋說:「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它從石頭的監牢里解救出來而已。」
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毫不客氣地給教師行業提高「准入門檻」:「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是危險的職業,偉人與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
如果說待啟蒙者是一張纖塵不染的白紙,那啟蒙先生無疑參與擬定了待啟蒙者一生的心中藍圖。1909年12月8日,身為長沙修業學校教師的徐特立,在學校操場進行演講之時,講至國恥民辱不勝激憤,熱淚如傾,當場揮刀將自己的左手小指砍下,血書「請開國會,斷指送行」交給請願團。時為其學生的毛澤東後來回憶起徐特立的壯懷激烈,認為「這給了我對革命的第一次感性認識」。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10歲入學,他的啟蒙先生錢伯圭年輕時曾游學於上海,是深藏不露的革命黨人。一天,錢伯圭拉住錢穆問:「聽說你能讀《三國演義》,是這樣嗎?」錢穆稱是。老師告訴他:「這樣的書不要再讀了。一開篇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亂‟,這是因為中國歷史走上了錯路,才會這樣。像現在歐洲的英、法等國,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亂。我們以後該學他們。」
一番教導,讓錢穆頓覺「巨雷轟頂,全心震撼」。多年之後他回憶道,自己畢生所從事的治學研究,其最初動力都來自於老師的這一番啟發。他自己入大學執教之前曾做過10年小學教師,8年中學教師。錢穆晚年曾多次對人說,教大學不如教中學,教中學不如教小學。
職業道德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
但丁曾說:「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卻無法彌補道德的不足。」因此,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 於是,那位堅持取出最後一塊紗布的護士遵守了自己的職業道德,那位堅持給一個學生上完了一節課的教師也遵守了教師的師德。那麼,我們如果能夠做一名教師,也必須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因為這是對真理的永恆追求,對責任的永不言棄。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教師的關愛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缺乏師愛的班集體是不和諧、不快樂的,孩子在這種氛圍中學習、成長,勢必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和個性品質。教師的愛不僅可以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還有利於孩子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作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教師,僅僅具備熱愛學生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教育教學需要教師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另外,還要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教師教書育人,需要自己有一桶水才可以給學生一滴水。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認知、情感、能力、價值觀等等,還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處理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 教
師職業道德的另一核心要求是教師的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教師 在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時,要運用教學機智靈活而巧妙地處理,靈活多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教師在課堂上遇到學生搞惡作劇,若立刻處理,會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若不予理睬,會影響教師的威信,並致使學生變本加厲。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以使教學工作正常進行下去。
作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個性發展的教育原則。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是不一樣的,其智力特長也是不一樣的。作為教育者,應依據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實施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因勢利導。 職業道德是一名護士的職業靈魂,也是一名教師的職業靈魂。
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芒
同樣半杯水,樂觀的人會說:「我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我只剩半杯水了。」正如塞爾瑪女士一樣,同樣一片地方,卻產生了前後兩種截人不同的生活。教師看待學生,也正應如此,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關心、熱愛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斯賓塞曾說過:「仔細觀察是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因素」。通過觀察了解學生也是也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塞爾瑪之所以能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寫了一本《快樂的城堡》,正是因為她的仔細歡觀察,主動樂觀的探究周圍的一切。作為教師也要善於觀察,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得到發展。
魯迅曾說過:「教育植根於愛」,熱愛學生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塞爾瑪女士開始研究千姿百態的仙人掌,欣賞曼妙的落日和海市蜃樓,正是她開始熱愛這片天地的過程。熱愛學生,要哎全體學生,在整個班集體中,教師不僅要愛成績好的學生,等要給予後進生更多的關愛。熱愛學生,要的愛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充分發揚民主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除此之外,教學還應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每個學生身上都既有積極的因素,又有消極的因素,正如塞爾瑪母親的回信上:「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一個看到的卻是天上的星星」。作為教師,要充分放大學生身上的優點,並運用賞識教育,幫助、引導其通過積極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極因素,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完全的性格特徵。
每個學生身上都匯集著不同色彩的光芒,只要教師善於發現這道道光芒,也會像塞爾瑪一樣「彷彿沐浴在春光里」。然後,教師要抓住這小小的光芒,給予學生多一些幫助、引導和期望,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屬於自己的天地發光發熱,出早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繽紛成就和諧
三個學生走進商店尋解渴之物,喜甜者偏愛果汁,喜淡者選擇礦泉水,喜歡又苦又甜者買下咖啡,三種味道不同,但卻因不同而和諧——和而不同方為和諧,若這世上只有一種飲料,則不免單調而索然無味。
繽紛成就和諧,試看暮春三月,鵝柳淡煙的嫩黃,映階碧草的翠綠,出牆紅杏的艷紅,卷雲時舒的碧空,它們的顏色各不相同,但這又有何妨?「萬紫千紅總是春」,本來萬物都欣然生長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種色彩來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諧的是本質,繽紛成就的是多彩的世界,是真正意義的和諧。
輕叩紅樓之門,尋那樁百年來曼遠悠長的夢,你說《紅樓夢》里眾相紛芸,鍾靈秀麗的女兒如此之多,誰是讀者的最愛?從來是眾口難調,然而亦從來是雅俗共賞,輕撫著略微捲起的書頁,我們彷彿聽到,那「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的張揚,那「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憂傷,那「這個妹妹,好像哪裡見過」的驚喜,那「愛哥哥,愛哥哥」的呼喚,匯成了一曲和諧的樂章,不絕於耳,味之不盡„„
和諧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萬物,用同一個標准命令世間萬物達成量的一致;和諧是一位總攬全局的決策者,抑或說是指揮家,讓萬事萬物各就其位,讓它們演繹真實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諧。
千年之前,春秋戰國的戰亂年代裡卻上演了空前而驚世的文化盛宴,諸子百家的爭鳴之聲穿透史冊、書卷,穿越時空仍然在耳畔擲地有聲;千年之後,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來束縛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來束縛自己」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國人,而「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思想又延續至今,令人感佩。
子曰「有教無類」。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應尊重不同的學生,尊重不同的看法,尊重不同的選擇,用心去領會並呵護真正的和諧,對各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保護;對各個學生的學習陋習給予寬容;尊重商店裡買不同飲料的學生;尊重音像店裡買古典音樂或是流行搖滾音樂的學生„„正是每個學生的不同特性構成這變幻多彩的大千世界,沒有不同就沒有真正的和諧。
用生活豐富教材
在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相當一部分教師「以本(教材)為本」的意識十分頑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當「聖經」來使用,認為「書上有什麼,我就講什麼;書上怎麼寫,我就怎麼講;寫進書本的都是正確的。」不會把書本的知識,經過自己的處理,合理運用到生活中,以致於在殯葬的時候出現這場鬧劇。我們現在有些教師把自己束縛在教材中,對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掰開揉碎,繁講細講,生怕有半點遺漏,認為只要把教材內容灌輸給學生即可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單調、沉悶。
現代課程論強調課程是「教科書與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與教學環境」構成的復雜、開放系統,因此教材是實施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課改的精神告訴我們:教材應具有開放性和彈性,應有利於學生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踐、收集資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反思等,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這些新的課程理念使我們重新認識教材的「法定」性質,只強調「教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必須突破教材的禁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僅僅是教教材,應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淪落為教材的奴隸,既要運用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既要憑借教材又不依賴教材。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聽到朋友的夫人責罵拆表的孩子之後,連連搖頭說:「你打掉了一個
『愛迪生』。」他親自到朋友家裡把小孩領出來,帶到修錶店看師傅修表。陶行知對那位夫人說:「鍾錶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鍾錶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打跑、趕走。」由此看出,只有將「生活」這本教材靈活的運用好,並將書本知識融匯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觀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要敏銳地觀察生活,善於用生活的內容、時代的「活水」來充實、豐富教材。教材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教師要擺脫教材的束縛,就應具備課程改革的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其實課程資源豐富多彩,包括學生的經驗、生活的環境、教學設備設施、自然和社會資源、網路資源等等。只要我們留意生活、敏銳觀察,豐富的生活積累將成為我們教學信手拈來的生動課程資源。作為教師,只要我們摒棄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觀念,增強課程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為神奇」,使教材這一課程資源的價值得到「超水平」發揮。
實施創新型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創新及創新型教育已成為時代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已充分認識到創新型教育對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如何實施和推進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創新。因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動的決定性因素,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理念尤為重要。作為創新型教育的實施者——人民教師,必須積極轉變落後的教育、觀念,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觀點和理念。從新的教育觀來看,教師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內容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從新的人才觀來看,不僅考上大學的學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個性得到發展和完善,素質和能力得到提高,並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的人都是人才。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適合各個領域需要的人才。從新的教育質量觀來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創造,即教育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質,並通過人的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
其次,教師的素養需要創新。沒有創新素養的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傳遞性又有創新性。教師要有強烈的創新慾望,能創造出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具有激發學生創新慾望的藝術,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學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不僅要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而且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再次,教育的內容需要創新,包括創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等。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傳授知識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在這一模式下,教學過程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創新型教育教學的模式則是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有機融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知識內容陳舊,重理論、輕實踐,缺少靈活性,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失去了對知識的自悟。因此,實施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我們要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三個層次上著手來調整課堂教學的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進學生的科研實踐活動。將創新教育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
最後,需要營造創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圍。好的環境才會有好的發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機關要轉變過去的職能和作風,改變舊的思維定勢,實施學校特色建設工程,指導校、系從各學科建設的實際出發,選准改革的突破口。同時,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設施建設和教育技術現代化的進程,為信息化遠程教學創造條件。
知行合一 貴於行之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牆上的這句話,無不訴說著這樣一個道理——學貴於知之,更貴於行之。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過:「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千百年來,多少思想家、教育家總在為我們闡述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於實踐。其實把聽與見結合而論便是知,一個胸無點墨的人怎能有所作為?古人常講「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如果沒有博觀或者博聞,想必無論是誰也是無處可取的。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張。「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動—知識—再行動」的教育思想。我們通過觀察、通過聽聞獲得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講究「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樣的一種境界。齊白石學畫蝦時,曾終日蹲坐在蝦池旁觀蝦的動態;徐悲鴻的奔馬圖,是他常在馬廄觀馬的結果;達芬奇為了完成《最後的晚餐》,曾用兩年半的時間到酒館、市集去搜尋人物形象,觀摩人物神態。這些名人的事例無不啟迪著我們要學有所成,就必須有「知」在肚裡,「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師傳播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單有「知」是不行的,要緊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學知,有遠見,但只空論,那不但不會美名遠揚,反會被他人認為是「空水瓶」,沒有真才實學。荀子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孔子也曾曰:「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學所知會胎死腹中吧。李時珍為確保所著醫術的准確詳盡,親自到深山採取草葯,向葯農詢問情況;徐霞客為完成游記,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歷經許多城市;巴爾扎克為了使書中人物具有獅子般品性和毅力,曾親自到非洲獵獅;托爾斯泰為了刻畫逼真的戰爭場面,曾親自前去戰場觀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證明:實踐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驗證所「聞」所「見」,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義上的「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課外活動、觀察自然環境等方式,使學生體驗生活、體驗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間還有兩個字便是做到。懶於動手實踐,只會運用書本知識空發議論,那隻會給人留下笑柄。昔有趙括紙上談兵,最終敗北;今有學生空談理想,最終無所成就。
學習知識,不能只是聽,只是接受,更應該用眼、耳、手、腦等多個感官參與學習,實現聞、見、做的統一,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㈢ 我今年要考中學教師資格證,買什麼書比較好呀
1、中學教復師資格考試,制考試科目有三科:《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
2、復習備考的圖書一定不能少了這三科的教材,同時可以結合試卷及練習題進行備考。
3、此外考試前還可以通過題海戰術、模擬卷、預測卷進行練習。
㈣ 中學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綜合素質》滿分是多少分,考試題型有哪些
您好,91UP《教師資格證考試》APP為您服務!中學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綜合素質》考試時間:120分鍾,滿分:150分;題型包含:單項選擇題(29題,每題2分,共58分)、材料分析題(3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寫作題(1題,共50分)三大類。
㈤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綜合素質都是一樣的嗎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綜合素質不都一樣,幼兒園考的是幼兒園綜合素質。小學考的是小學綜合素質。而初中教師、高中教師、中職文化課、中職專業課和中職實習指導是考的是一樣的都是中學綜合素質。
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科目:
(1)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
(2)小學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3)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4)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5)中職文化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6)中職專業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7)中職實習指導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5)綜合素質中學教資考試模擬卷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筆試題型:
1、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屬於客觀性試題,是試卷中的必考題型,具有概念性科學性、靈活性等特點。分過多。選擇題的答題方式有直接填寫和機讀卡填寫兩種,由考試省市決定。
2、填空題:主要考查考生記憶知識的牢固程度。填空題要求所填入的內容一定要准確、簡練。
3、判斷說明題:不僅僅只是做出對錯的判斷,無論對與錯,都要給出相應的解釋說明,通過概念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4、簡答題:答題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字跡工整,最好用序號標明,使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5、論述題:答題時要思路清晰,要全面展開,先把理論講清楚,再聯系實際作相應的陳述。如果題目要求聯系實際,一定要結合本人或學校的工作實踐經驗,把它們作為闡述觀點的材料,觀點和材料要統一,語言要精練。
㈥ 2020教資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整理【一】
<a href="http://www.hqqt.com/webnews/16028380814724.html" title="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 target="_blank">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
一、 班集體的概念和特徵
班集體是指通過班主任等各種主要的教育力量的教育和培養而形成的班級群體,它一般以集體主義思想為導向,具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具有較強的骨幹力量,良好的紀律、輿論、班風,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使班級全體成員德、智、體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的學生群體。
要正常發揮班級的整體功能,一個真正的班集體一般都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健全的組織系統、嚴格的紀律規范和共同的生活准則、堅強的領導核心、優良的班風傳統。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共同的班級奮斗目標
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基礎。班集體首先必須具有一個明確的、全班同學共同確定的奮斗目標。
(二)一個健全的組織系統
班集體中健全的組織系統構成班集體的核心,通過這個核心的組織系統,班級內部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動員起來。
(三)嚴格的規章制度與紀律
一個正常運行的組織必須具有制度與紀律的約束,否則就是鬆散的團體。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般都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全體成員都必須自覺遵守其規定。
(四)平等、民主的班級氛圍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般都具有民主和諧的氛圍,成員之間相互信賴、相互尊重,每個人的才能和優勢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二、班集體的發展階段
一般來說,中學班集體的形成主要包括班集體組建、班集體骨幹力量的形成和班集體的發展成熟三個基本階段。
(一)班集體組建階段
在中學班集體的組建階段,班主任是班集體建立的核心力量。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中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水平、個性特點、行為習慣都各不相同。因此,班主任首先應對班級的教學、集體活動等各項事務和活動進行規劃,學生一入學就對全體學生提出明確的紀律與規范要求。創建班集體時的首要工作是幫助和指導學生制定班級的目標,應包括遠期、中期和近期的目標。制定出的目標應該既有發展性和挑戰性,又具有可行性。同時,應盡量讓全班同學都參與班級目標的制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的個人目標能與班集體的目標結合起來。班集體創建階段的關鍵是要使中學生形成對班級的認同感,形成良好的班風,為班集體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班集體骨幹力量的形成階段
班集體內部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學生幹部骨幹力量的培養就是這個階段的重要任務。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判斷和選擇能力,班主任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選舉,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讓學生選出自己信任的同學擔任班幹部,建立班委會組織,最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班級機構。作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級幹部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非常重要,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加強對班幹部的指導和培養,讓他們協助管理班級事務,逐步培養他們組織和開展班級、學校活動的能力。班主任還應有意識地給班幹部提供一些工作和鍛煉能力的機會,通過示範、傳幫帶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
(三)學生自主管理階段即班集體的發展成熟階段
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與發展,班幹部的隊伍也建立起來了,這時候班主任要對班幹部加強監督,督促他們各司其職,自覺地根據班級制度和紀律要求進行自主管理。.在這個階段,班主任關鍵是要引導班幹部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從而帶動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自覺地遵守和維護班級秩序、關心熱愛集體、積極參加集體的各項活動,形成班集體的凝聚力。全班同學都能團結在班委會的組織下,這是班級進入成熟階段的標志。
三、班集體的培養方法
班集體的培養主要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確定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
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是中學班集體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環節,沒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就不可能產生堅強的集體凝聚力。明確的共同奮斗目標是班集體的發展方向,是全體學生在認識上和行動上保持一致的動力。班集體的目標是一個逐步展開的系統,包括總目標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目標。根據班級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制定每個階段的具體目標,一個目標實現後,要緊跟著確定下一個目標。
(二)制定明確的班級規章制度
班級規章制度是班集體學習和各種活動順利進行的標准和。健全的規章制度能使教學活動具有一個良好的秩序,能夠對學生做出制度和紀律的約束,保證教育教學的質量。對於班集體來說,制定班級規章制度,對學生提出嚴格的紀律要求,不斷提高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這是建立和培養班集體的必然途徑。班級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各種日常規章制度,如衛生制度、值日生制度、請假制度、考勤制度等,以及紀律方面的規定,包括課堂紀律、集體活動紀律等。制度和紀律要求在全班提出之後必須嚴格遵照執行,任何學生都不能例外,否則會影響紀律和制度的威信。
(三)充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
中學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齡人中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對班集體的其他成員具有榜樣和示範作用。選拔出班幹部之後,班主任要培養、樹立他們在集體中的威信,培養他們服務同學的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示範作用。班幹部工作表現突出時,班主任要對他們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揚,鼓勵其他同學來學習。同時,班主任要對班幹部進行嚴格要求,一旦發現他們犯有某種錯誤,班主任就要及時客觀、公正地處理,不能徇私舞弊。此外,班主任還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在合適的階段做好班幹部的改選工作,使班級組織機構能夠正常運轉。
(四)發揮集體活動的教育作用
中學生正處於社會化過程的重要時期,他們渴望與他人交往,希望獲得友誼,他們需要與其他同學團結、合作、互相幫助來共同解決一些問題。而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能滿足中學生的這一要求。班集體的集體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還具有極大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一些社會公益性活動,如組織集體勞動、參觀博物館、春遊、舉辦運動會等有意義的活動,發揮集體活動的教育作用。有意義的集體活動能為班集體的鞏固奠定情感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發展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能力。
(五)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培養正確的輿論是建設的班集體的重要工作,正確的集體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對班集體每個成員都具有約束、感染和激勵的作用,是形成和鞏固班集體的重要手段。班主任老師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集體輿論,讓學生掌握是非、善惡、美醜的標准;以鮮明、民主的態度進行班級管理,表揚先進事跡,教育後進行為。班級建設中要使良好的班風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促進整個班集體和學生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
以上就是關於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2020教資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整理【一】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㈦ 考過了初中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 可以直接拿小學教師資格證嗎
不可以,初中教師資格證的科目一和科目二的考試內容是一樣的,不能通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部分。只通過筆試是拿不到教師資格證的。
1、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科目:
(1)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
(2)小學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3)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4)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2、教師資格證考試方法: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各科目採取紙筆考試。筆試各科成績合格者,方可參加面試。
(7)綜合素質中學教資考試模擬卷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方式:
面試採用結構化面試、情景模擬等方法,通過備課、試講、答辯等方式進行。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研製的面試測評系統。
一般面試時間約10分鍾。面試分為說課和考官提問兩部分。面試成績為合格或不合格。
教育部考試中心為筆試、面試均合格考生,提供《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該證明是申請教師資格認定的必要條件。
㈧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什麼
我才報名,也要考,我考初中的。我來回答你吧。
1、小學,初中,高中教師資格證不能用來去幼兒園教幼兒園。幼兒園需單獨考,其他的都是大管小,如高中可以教高中、小學和初中,初中可以教小學和初中,反過來不行,也就是初中不能教高中。
2、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2門,不多說了。
3、高中和初中教師資格證考3門,其中就是你要問的了,初中和高中要考的《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能力》是一樣的試題。但是第三門,也就是學科知識不一樣了,高中要難一些,初中的要簡單一些。
4、三門成績都過了的情況下,才給你發合格證書,其中兩門或者一門過了,不發證書,但是保留成績。來年考過另外的一門或者兩門再發證書。
5、試講是在合格證書取得的情況下才能報名,及格了發給面試合格證書。
6、拿著你的面試合格證書,筆試合格證書,普通話證書,戶口,畢業證,相片等等,去教育局申請教師資格證。
7、拿到教師資格證了,可以參加公招和特崗教師招考,非常舒服,我都放棄讀研,考了教師資格證已經在公招小學教書了,正式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㈨ 中學教資綜合素質怎麼復習
中學教資綜合素質復習方法也很簡單的,你先把教材過一遍,把相關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給掌握,以後就可以多練習題。多看一下每年的真題,這樣就可以對知識加深鞏固,可以更好的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