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過年的作文題目(要新穎)
1、《年味》
2、《鞭炮聲聲又一歲》
3、《喜中之年》
4、《年年有餘》
5、《大雪紛落喜紅年》
6、《年中有愛》
7、《碎碎有餘》
8、《懵懵懂懂又一年》
9、《懵懵懂懂又一歲》
10、《新桃換舊符》
11、《過年啦》
12、《春節印象》
❷ 以中考是我們特殊的節日為題目寫作文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
❸ 關於寫節日的作文題目
潑水節是傣族復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
潑水節是傣歷的制新年,節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相當於公歷4月。相傳,西雙版納曾有一個混世魔王,為民除害。魔王的頭顱,滾到那裡,那裡就起火,只有姑娘抱住它,才能熄滅。姑娘們輪流值班,一年換一次。每逢換班時,人們都給姑娘潑水,用以沖洗血跡,逢凶化吉,表演感激,並致敬意。魔王的頭終於化為灰燼,除舊布新的潑水節也由此成為習俗。
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 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參考資料:資料來自 網路畫報:傣族潑水節
❹ 以「節日」為話題,600字的中學生作文,急
假日
除了奧運,還有另一樣令人關注的事情——黃金周縮短了,而我國的幾大傳統節日也有了正式的法定假期。可以放假,固然是歡天喜地的事,但節日與被放假的關系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討論:節日是不是一定要放假呢?
我個人認為,我們的節日需要正式的假期。中央實施新的假期政策,或多或少是受了外國搶占我們的傳統節日的行為的刺激。與其任由其激起我國民族的情緒的無限宣洩,不如拿出實際的政策加以彌補。我想,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是中國節日還是外國節日,放假是首先是對於一種節日的基本尊重。節日再有文化內涵,再有傳統氣息,不放假人們始終感到不是滋味。況且這也是人心所向——以前人們特地請假過節日的不在少數。過好一個節日,有假日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必要前提。
但需要假日不等於節日就是假日。我們看節日本身,它是一種文化的衍生物,它有著與生俱來的特定意義與特殊的文化內涵。過端午節是對屈原的紀念,過清明節是對先人的緬懷或是對春天的嚮往,而勞動節則是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尊敬,國慶節是對國家歸屬感、國民自豪感的提升……要說還有一大堆。正式節日有這些特殊的內涵,我們才要特意地去「過」。但現在有人卻把目光放在「有假還是沒假」上面——有時連我都不禁這樣想。我也知道大家工作勞累,需要休息,但「放假」顯然不是這些美好節日的重點。我們現在「假」的意識似乎太強,也難怪楊錦麟先生也感嘆:「關於『五四』節的問題,人們只圍繞放假半天還是放假一天紛紛擾擾,沖淡了不少『五四』的氣氛」
假期對於節日,其實是給我們提供過好這個節的客觀條件。春節中有人寫對聯、貼年畫、剪窗花,一家人年夜飯後猜謎、講過年故事的畫面可否重現?端午節里人們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理解又能否再深一層?中秋月圓時是否更珍惜家人團員的時刻?法律給了我們假日,我們再也沒有因學習工作忙而忽略這些節日價值的借口。假日給了我們時間,我們更應充分體會節日,而不是用睡覺、上網來填充這些盼望已久的日子。有了假日,是為了讓我們正確認識節日,而不是「勞動節不勞動」。
節日需要假日,但節日遠不像普通假日一般空虛、單薄。我想每一個受惠於新假日政策的人,都不應忘記這一點。
中秋
過幾日便是中秋了。今晚,月光如銀,我獨坐於陽台牽牛花花架下,一盞清茗,一冊薄詞。清輝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靜靜流瀉……
不由想起家鄉來了。
家鄉的中秋是熱鬧的、恬適的。家家都要量一笸籮的新糯米,做「麻糍」。糯米蒸熟了,倒進竹簍里,當家的早歇了農活,在河塘邊洗干凈了泥腳,掮著糯米飯簍過來了。舂糯米團一般在曬谷場上進行。白天,白熾燈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黃瓜架兒、晾衣桿兒,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蹲在角落睡大覺的石臼被搬出來了,木頭楔子搗得香噴噴的糯米團,又滑又嫩。那搗楔子的都是身強力壯的男人,也有身桿精瘦、面色紅潤得象蝦子一樣的老頭。蹲在邊上,手往石臼里捋著的是女人。女人的手臂上卷著袖子,不白,夏忙曬了一季,黑得油亮。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團上翻騰,象泥鰍一樣潤滑。男人的背脊光著,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他們側身一個馬步,雙手輪起楔子,前腿膝蓋一伸一曲,腳板「哼哧哼哧」地踩著節奏,簡直是翩然起舞。優美的「哼哧」聲招徠許多看客。看客們三五成群,坐著、蹲著、靠著四周的矮牆垛。女人們拉家常,比誰的衣服料子鮮;男人們話莊稼,比誰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們不錯過這個好機會,放著膽子追逐嬉戲。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邊上了。人們贊美男人的好筋骨,贊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贊美這家的黃瓜杈攀得高,贊美那家田裡的晚穀苗兒下得早下得青……
我那時寄宿在不遠的中學里。中學立在鳳林溪畔一個平坦的山頂上,原先是一個庵堂,人們習慣稱它作「南楠庵」。每逢中秋,總是要盼到晚自修下課,趁著皎潔的月色,一路沿著山道狂奔。或者抄近路,沿著水邊石徑,一路聽著瀑布驚心動魄的喧騰、小溪的丁冬,越過田野,來到那歡樂的燈光下面,分一口最新鮮的香糯「麻糍」。
更有趣的是捕魚。那是孩子們的游戲。我們那時都是十四五歲的少年。月光,白沙似的皚皚一片。霧氣還沒有上來。青蛙在秧田和池塘里「呱呱」歡唱。我們背上漁網,提上竹簍,就出發了。田野下面就是鳳林溪畔的沙地,竹筏一條條橫卧著。我們選中一條又寬又大的,一起推下溪去。堂哥堂姐撐篙,表弟負責撒網。我是生手,就坐穩了看。竹篙支動,水裡的月亮就破了,碎了,象一潭玉屑沉浸在清波里。兩邊是黑鬱郁的田野、靜穆的村莊、凝滯的綿延而高聳的山峰。清風習習,迎著臉頰溫柔地滑過。
我們橫穿溪流張網。然後,避到一處水流緩慢的地方,躺在筏上聽姐姐唱歌。姐姐小的時候熱衷於演戲,招了幾個差不多大的玩伴,在自家堂前搭了檯子,居然有許多人來看!我至今記得,她唱的那一曲「好山好水好風光」。那甜潤清亮的嗓音劃破水面的寂靜、月下的寧謐,象清風一樣,吹拂在我們的心田上。接著,是哥哥開始的鬼把戲。皓月映波,霧氣渺茫,恍非人境。哥哥的「鬼怪」登場了。有一個灘里淹死了許多人,鬼怪一個接一個出現哪!專門捉小孩!——這個灘就在這里!堂弟嚇得先哭開了,我們毛骨悚然地叫嚷著趕快離開。哥哥突然得意忘形,「哈哈哈哈」笑開了,捧著肚子前仰後偃。
夜深了,我們收網回去。網拉起來,沉沉的。大大小小的魚,象寶物似的一個接著一個被收拾到魚簍里,總不少於半簍。於是,接下來的兩天,飯桌上便有幾碗鮮色。阿姨用辣椒、大蒜紅燒了,不放醬油,放的是缽里現曬著的六月醬,特香特甜。我們四個少年娃,見了這「勞動成果」,都跟貓似的,不消兩頓,就給解決了,哥哥更是吃魚不吐骨頭。
念完大學,教起學生,每念及《赤壁賦》「月出東山之上,徘徊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便懷念起那些歲月來。離開家鄉已經十五年了,不曾再有那樣的山水、月光之娛。望著眼前城裡長大的學生,雖試圖盡力去描繪那空靈神妙、物我兩望的妙境,總覺枉然。
於是更慶幸自己有那樣一個美妙的少年。手頭有一本老師的詞集,其中一則記錄了82年「南楠庵」下月夜捕魚的情景:
漁歌子*觀音漁
明月盈灘水閃光,匆匆漁火兩人張。溪鷺闖,簍魚慌,漁歸問酒舉炊忙。
詞末做了詳細的注釋,雲築石圍堰以摸洞抓魚時,雙手合掌做觀音狀,遂稱為「觀音漁」。這填詞的老師是家鄉一代名醫之後,縣志上都作了詳載。我半途轉學回老家有幸做了他的關門弟子。我記得一次寫了一篇捕魚的作文,他將我叫喚了去,輕輕地笑著,問我是真的嗎?我響著喉嚨很肯定地回答:是真的。他便笑得更燦爛了。他說,月光皎潔的夜晚,魚是不多的,更不會自己跳出水面。後來才知道,他不僅自己捕魚、種地、摘茶還能親手設計房子、搭模型、砌房子、治病,作詩、作詞、作文、作畫、剪紙,竟是無一不精。甚至退休了,為了解決春汛夏旱,還為村裡籌謀,興修了水利。能受教於這樣的老師,不是三生有幸嗎?尤其他的品德為人,更如這滿月的清光,讓人嘆為觀止。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鳳林溪水不再浩浩湯湯,上游架起了幾座電站,水淺了,流緩了,河細了。我和哥哥姐姐也早已拖兒挈女。表弟早逝也快十五年了。老師也遇了車禍,頭顱受損,萬幸撿得一條性命,但還時時記掛著我。白天,打個電話回去,詢問哥哥姐姐阿姨伯父可都好。姐姐說,瘦了,人都精瘦了,忙著加工場的生產管理。又聽舅舅說,哥哥琢磨著要把工場開到縣城去,勞力都外出打工了,招不到人。
於是,我知道,我只能坐在陽台上,徒然空想了。我想,也許有一天,我們都老了,都安閑了,都可以停歇下來了,都完成了自己為人子為人女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也許,某一個夜晚,我們還會一齊推下一條又大又闊的竹筏,一路唱著輕歌,盪漾在鳳林溪上吧!
夜涼了,月已中天了。我還是進屋吧!明月有知,該為我圓了此夢吧!
清明遐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漫漫哀思,悠悠傷懷,在這凄冷的節日里,迷惘的思緒如縷縷涼風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店後,定是一片荒涼的墳墓,那裡屹立著民族的魂魄。縹緲如煙的細雨,為這凄清的節日披上一層傷感而又銷魂的挽衣。
思緒紛飛,抵達汨羅江畔不朽的堤岸,聽屈大夫低沉地哀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不悔!」世態炎涼,統治黑暗,污濁的現實中容不下屈原挺直的身軀,只有汨羅江滔滔巨浪才能讀懂屈大夫千瘡百孔的心靈。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人們用端午節祭奠屈原,然而在這清明落寞的節日里,又有誰去聽聽屈原跳動的心?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邁,不是激情,是悲壯,是哀慟,是為屈原,一代民族魂魄逝去而奏響的輓歌。端午佳節,喜慶不是人們的過錯。汨羅江畔,龍舟拂水而過,人們的吶喊與助威卻與屈原投江的蒼涼悲壯形成強烈的反差。喜慶不屬於屈原,只有這清明的蕭瑟才足以撫慰逝去的靈魂。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這是清明的裝束,是忠貞的色彩。沒有春節的聲聲爆竹,沒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沒有元宵佳節的張燈結綵。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有的是燃灰,是香熏,是淚水,是面對深邃蒼穹最真摯、最誠懇的緬懷和祈禱。
清明,屬於精忠報國的岳飛,屬於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屬於赤血丹心的文天祥——八百里路,開拓與進取是不盡的動力;三十功名,國家與民族是不滅的情懷。
收回思緒,站在列祖列宗的墓前,我為中華民族的脊樑燒一柱香。清明節,你們就是不朽的忠魂!
心靈的節日
花的繽紛,葉的凋零,乃至一滴露水的墜落都能引發無限感觸,那麼節日呢?
三千年的咀嚼,那些節日,早已不再是一個個單純的日子,它牽系的是一個民族的情感,是一個民族跳動的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寄託了一個民族對故人的哀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詮釋了一個民族對團圓的渴望……
端午節,一個節日何以持續了兩千年?也許在你的心中,端午節就是飄飄渺渺的屈原、密密麻麻的粽子、浩浩盪盪的龍舟。可是當你想到那個「從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的時代,想到那個面容枯槁、行吟河畔的楚大夫,想到《離騷》《九章》《天問》,想到愛國愛民、嫉惡如仇、寧死不屈……你才恍然發現,自己錯了。原來那沉向江底的粽子恰恰是民族文化的積淀,那馳於江面的龍舟托起的卻是熾熱的靈魂。
端午節,心靈的節日——文化的積淀,民族的紀念,持續了兩千年!
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寂寞的長安城被花燈點燃。這一夜,封建社會似乎沒有了等級的森嚴,緊閉的皇城也為元宵節而敞開,就連卑微的宮女都可以盡享長安街頭的繁華。夜市上,王公貴族、平民布衣眼中的花燈,是同樣的炫目!
唐朝——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封建社會的盛世,象徵著開放、包容、繁盛,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了這頁歷史不致荒蕪,不致被人遺忘,今夜,長安城的花燈是那樣明亮,顯示出了中華民族開放的胸懷!
元宵節,心靈的節日——平等的嚮往、民族的開放,顛覆著腐朽的封建王朝!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等「洋節」,請不要輕易嘆息崇洋媚外、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要知道,這正顯示了中華民族對外來文化的寬容和接納,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博大。
每一個節日,都是一次民族心的跳動、都是一次民族靈魂的升華。
節日,心靈的節日!
愉快的春節
今天,聽婆婆說明天要帶我去趕集,我頓時樂得喜笑顏開,一蹦三尺高,活像只快樂的小兔子,情不自禁地高聲喊道:「哦,婆婆對我真是太好了!」婆婆忙說:「哎哎哎,別跳別跳,你別高興得太早了,我丑話說在前面,趕集是要早起的,你能起得來就去,起不來就別去了,趕集的人多又雜亂,你可能會走丟的!」我嘟囔道:「哎呀,婆婆,四天才趕一次集,好不容易才有一次機會,您就別掃我的興了,讓我去吧。」「好好好,明天早點起來」,婆婆颳了一下我的鼻子說。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著明天就要趕集了,興奮不已,難以入眠。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興高采烈地搖醒還在睡夢中的婆婆,說:「好婆婆,快起吧,您忘了今天要去趕集嗎?」「別煩我,你看才幾點呀?」婆婆睡意惺松地從枕下掏出手錶,我一看才凌晨五點,便抱歉地扶婆婆躺下,說:「對不起哦,我不吵你了,只是我太興奮了,想早點去趕集,您再睡一會,我可睡不著了,我得起來了。」「呼—呼」,這定睛一看,哈,婆婆又像個孩子般地沉浸在夢鄉中了……<o:p></o:p>
過了半小時,我們梳洗完畢就一人挎著個籃子出發了。到了街上,我叫道:「哇,只道行路早,更有早行人呀。才六點多一點,街上已經是人來人往、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水泄不通了耶!」婆婆說「別大驚小怪的,注意形象。」「對不起,我從來沒看見這么早就有這么多人的場面,一下子用了五個形容車多、人也多的成語了,失態失態。」「趕緊走吧,我們可不能落在後面了」,婆婆笑盈盈地說。於是,我們也不甘示弱地加入了搶購大軍。不一會兒,我們的籃子便快裝滿了,這時,我們走到了一個地方,只見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很多人,我們好奇地走過去,婆婆好不容易才打聽到原來是賣蔥的,因為價廉物美,才一元錢一斤,所以引來了許多買蔥的人,婆婆見了也動了心,可是她因為心寬體胖,便叫我往人堆里擠,我說:「這樣不太好吧,這么做畢竟是不講文明禮貌的表現呀。」婆婆急急地說:「沒事,趕集是『趕急』的諧音,意思是不僅要起得早,還要買得快,快擠進去吧」。我深知「婆命難違」,便靈機一動,使了個雕蟲小技,我先擠了進去,過幾分鍾便空手出手,對婆婆說:「人太多了,幾乎鞋子挨著鞋子,我拿不到」,說著自己也仍不住笑了起來,可不知是婆婆有特異功能深藏不露還是怎麼著,我說完話,她居然猜透了我的心思,摸了一下我的頭說:「我看,不是拿不到是不想和別人搶吧」。我伸了伸舌頭。婆婆說:「既然你不想和別人搶,那我們就排隊吧」。等我們買了蔥,便急急忙忙地去賣肉的市場了。過了一會兒,我忽然覺得少了什麼,仔細盯著婆婆看:啊,丟了一個籃子!「這下糟了,籃子丟了,婆婆!」「什麼,籃子丟了?」婆婆也大吃一驚。「我還以為您拿著呢」。我小聲說。「我還以為你一直拿著呢?快想想,會丟在哪兒?」婆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可能是在賣蔥的那兒,我們回去找找吧」,我無可奈何地說。「算了,沒用了,肯定找不到了」,婆婆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好人多」,我堅決地說,「我們還是去看一看吧」。婆婆總算同意了,我們立即「快馬加鞭」地趕到了賣蔥的地方,只見這時只有老闆娘一個人站在那裡,面前端端正正地放著我們的籃子,老闆娘熱情地說:「是不是你們的籃子,在我這兒呢,我看到後,立即代你們保管好,菜一樣也不少,全在籃子里」,說著便把籃子遞給了婆婆,婆婆和我一個勁地說「謝謝,謝謝」,她看見籃子都快滿了,菜都快掉了,便又盛情地拿出兩個新塑料袋讓我們把菜放在塑料袋裡。看到老闆娘這么熱情、善良,我彷彿看到了新年的美好希望,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多好啊。
回到婆婆家以後,我不禁思緒萬千:農村變化可真大呀,大家的日子好過了,社會風氣也改變了,真是太好了!
春節文化的傳承八駿嘶風傳捷報,五羊跳躍展新圖。
花紅桃艷,金桔滿盤,喜氣洋洋華夏兒女策馬赴羊年,春節年年過,今年過節又不一般。俗話說「俗隨時變」,春節習俗傳承、演變到今天,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了許多變化,回望過去,每個時代都各有風格:
50年代的年夜飯:幾斤肉快活吃幾天
60年代的瀟灑:在廣闊天地里過年
70年代的年貨:新奇玩藝造出來
80年代的娛樂:看春節聯歡晚會
90年代的拜年話:身體健康排第一
現代社會花樣更多,過幾年一個樣,呼機拜年,電話祝福,簡訊傳情,餐館年夜飯,旅遊過大年。但這畢竟是少數時尚弄潮兒的好戲,大眾的呼聲是,年越過越淡了。可不是,這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第一是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節民俗面臨危機。慶豐收,祭祖和驅鬼,這是春節的靈魂。如今的人們,特別是城市的新生代們,不僅擺脫了農耕,而且也遠離了宗法家族,春節慶豐收祭祖的意義消失了,人們現在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驅鬼也取消了。守歲,它是年節的核心。如果說,連它也省略的話,那肯定會影響到年節的地位,會減弱民眾的節日心理,使人們覺得節日跟常日沒有多大的區別,就會影響到節日的傳承。它本來的意義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現在人們已經失去了這樣的信仰,就不太願意熬夜了,但是我們把"守歲"當作一年中的不眠夜,大家在一起聊天、說話、娛樂、總結過去、暢想未來,這沒有什麼不好。
第二,20世紀以來中國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進主義。他們把現代化與傳統對立起來,把科學與信仰對立起來,反傳統、反宗教信仰;結果春節民俗中許多傳統內容、信仰內容被破壞。例如,把公歷第一天稱為"新年",而把傳統的歷法新年改稱春節,淡化了、模糊了春節的"新年"含義。以致於有人想取消春節,用陽歷年取代春節。
第三,國外節日文化的引入對我國傳統年節產生了沖擊。物質享受為主的春節氣氛淡化的一面,是以精神享受為主的西方節日的興盛,現代生活的個性化與多元化,也需要多樣化的節日。不同層位的人們大可從那些節日中獲得情趣。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應該是最具有魅力的,一個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於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強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導地位才能更突現出來。
第四,如今,平時工作日的縮短,休息、娛樂時間的增多,使得過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娛樂時間。城鎮人民溫飽基本解決,也不再等著過年吃大餐,穿新衣,走親戚,而是精神壓力尋求解放,想著可以哪裡去玩,玩什麼,怎麼玩?
時代不斷賦予春節新的內容,時代也不斷給予它新的挑戰,不同的時代雖然內容上不斷增新,但基本的形式和主題卻始終保持不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正是春節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現。 無論怎麼變,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層含義沒有改變。春節家庭團聚的習俗至今相傳,人們再苦再累,春節那幾天一定要好好過,這是個人生理調整的需要,也是心理調整與社會關系調整的需要。無論是旅遊過年、上網過年、還是晚會過年,人們尋求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們在同一的時間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體一致的選擇,是個人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與民族的需要。
一種民俗的傳承是需要民俗心理和社會生活環境的。當社會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民俗心理必然發生變化。然而這種心理變化並不似社會變遷那樣快,需要與新的生活方式進行長時間的整合。春節作為一個民俗,在社會的發展逐步擺脫農業主導而向更高的層次邁進的時候,去與留就是純自然選擇,而不能人為干預,其保留的也將是最有生命力的。
每個時代都為春節增添新的魅力,塗抹上新的色彩,我們身處於一個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該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為民俗應該是民眾在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眾的文化訴求。 我們只有在保持傳統與接受現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個契合點,我們才可能建構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也就是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傳承我們的春節文化,強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進軍,讓它成為世界人民同樂的佳節!
春節趣事
每當我看到人們過春節那喜洋洋的照片和節目時,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初五我乾的一件「傻事」。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傳統的送年也要吃餃子,而且餃子里還要包上錢、棗、糖,每樣包上6個。意思是:如果吃到帶錢的餃子,這一年就會發財,如果吃到帶棗的餃子,這一年就會好運早來;如果吃到帶糖的餃子,這一年就會過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會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數字。雖然這只是人們對新年的期望,但我們家還是繼承了這種傳統。
初五晚上,我們吃餃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個餃子時,只聽見「咯噔」一聲,第一個錢被爸爸吃著了,他露出了得意地笑容。這時,媽媽也學著爸爸的樣子說:「你猜這個餃子里有沒有東西?」我想:媽媽一向愛開玩笑。自信地說:「沒有!」結果第一塊糖又被媽媽吃著了。現在就我還沒有吃著東西呢!我非常著急。最後,我吃了20個餃子,只吃出了3塊糖,媽媽吃了25個餃子,吃了4個錢,2塊糖,爸爸吃了30個餃子,吃出了2個錢,1塊糖和3個棗,現在只剩下了10個餃子,我不甘心落後想:這10個餃子里肯定有3個棗,雖然,我已經吃的很飽了,但還是抵不住棗餃子的誘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的又吃了兩個餃子,可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看了看一向爭強好勝的爸爸和媽媽,他們悠閑的吃著別的菜,好像並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我不管那麼多,又吃了5個餃子,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已經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了?我看了看他們的「戰利品」沒有多呀?就在這時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夾這3個餃子,我看了他們的動作,想:這最後的3個棗,一定就在這三個餃子里!我連忙拿起筷子夾起這三個餃子就往嘴裡送,一咬,怎麼一個棗也沒有。這時,爸爸笑著說:「廚房裡還有一盤餃子沒煮。」我跑到廚房一看,果然還有一盤餃子沒煮呢,我後悔不已。恰好這3個棗就是不在這10個餃子里。
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我就會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干什麼事都要考慮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❺ 以《節日里》為題目寫600字作文
中秋節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個普天同慶的節日里,我沉浸在了書香中。
我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閱讀,它充實了我的精神生活。
當我翻開書時,思緒也隨著書中的情節上下波動著。我跟著書中的人物經歷了很多傳奇故事:我跟著賈寶玉體驗到賈府的豪華;我跟著馬可·波羅參觀了世界各地;我跟著安妮享受了生活的美好……
當別人在看電視、玩電腦的時候,我卻在家獨自捧著書閱讀,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媽媽不止一次說我快成小書蟲了。
有位作家說:「好書是會讓人的眼睛出現畫面的。」真是不假,當我讀《少年特種兵》的時候,眼前真的好像出現精靈鳥與蠍子打鬥的情景。我體驗到了少年特種兵的勇敢厲害。當精靈鳥將蠍子甩出去時,我彷彿真的感到了勝利的喜悅,而蠍子要繼續攻擊時,我又彷彿變成影子魚說:「641,你輸不起嗎?輸不起就不要裝花木蘭。」天哪,我真是完全融入書里里了!
在房間待了一下午後,媽媽又叫我去吃飯,這時我才不情願地放下書,與家人吃起了團圓飯。在飯桌上,我還不忘與大家分享剛剛看過的書,大家都笑稱「掉書堆去了」。而我還特別高興地接受了。
讀書已漸漸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離開樹的我就會迷失方向。節日的人們或許玩了電腦,看了電視,但我還是喜歡讀書!閱讀伴我成長!
❻ 寫一篇描寫傳統節日的作文題目自擬不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好多好多節日,有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
農歷正月初一,我最喜歡的就是過春節,也是過新年。新年到了,到處喜氣洋洋,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和「福」字。過年是最快樂的時光,可以放鞭炮、逛花市、穿新衣、還可以拿到好多好多的紅包,象徵大吉大利。喜慶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人們在歡聲笑語中互相道一聲「新年快樂」,大家心裡都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樣。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我又長大了一歲,要更加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也要更加懂事為媽媽分擔家務活。在新的一年裡,祝願大家健康快樂,心想事成。-
農歷正月十五,到了元宵節,家家戶戶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我最喜歡的就是放煙花了,一個個煙花沖向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緊接著五顏六色的星光慢慢飄落下來,就像爭奇斗艷的花朵,讓人賞心悅目,使我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歡樂。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又到了,粽子飄香,令人垂涎三尺。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還舉行龍賽,現場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艘艘龍舟好似箭一般飛了出去,場面非常壯觀。
農歷八月十五, 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中秋節,中秋是我們團圓的節日,月餅也做成圓圓的,象徵著萬家團圓。最讓人開心的就是「賞月」了,到了晚上,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掛在天上,好像用金子做的大盤子,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雲彩圍繞在月亮的旁邊,彷彿看見了嫦娥和月兔,讓我想起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嫦娥奔月。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傳承下去。 指導老師:邱斌寧老師
❼ 寫傳統節日的作文的題目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歷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❽ 求一篇以"節日"為命題的作文800字左右
悠悠華夏五千年輝煌,傳承至今的不只有炎黃血脈,更有博大精深的龍族文化。 清水清,那是江南世世代代的寧靜淡雅;黃土黃,那是江北祖祖輩輩的淳樸厚實。唯在中秋,賞一輪明月,祈願團團圓圓與平平安安;或在中秋,用一片粽葉,包裹甜甜蜜蜜與健健康康。遼闊的中華大地,唯有在慶祝節日時,才算的上舉國歡慶。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祭祀一說,如今歡慶節日,未嘗不也是一種祭祀。緬懷逝去的親人,珍惜現在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來,人們只是又增添了更多的含義,不變的,是對祖先文明的傳承。 嫦娥奔月,鵲橋相會,一個個美妙的故事伴隨著一個個傳統節日,流傳至今,在一個個炎黃子孫身上打下深深地烙印。 可在這個與世界接軌的年代裡,這烙印似有逐漸淡去的趨勢。一波波外國文化沖擊著傳統的壁壘。人們爭相去過洋節,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孰不知,傳統節日在一旁暗自神傷。當一對對戀人在二月十四日那天臉紅心跳時,他們可否記得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牽手天際;當一群群孩子在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幻想白鬍子老頭時,又有誰記得農歷八月十五那一輪皎潔明月。人們對傳統節日的淡漠,已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然而就在某一天,人們回過頭,重新看待被忽視已久的傳統節日。任誰都不會忘記初次聽到韓國人將端午節注冊的消息時所受到的震撼。可在這時才如夢初醒未免為時晚矣。 於是火紅的玫瑰綻放在七夕,圓圓的月餅與皓月共同見證著團圓,國家更是將這些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中國人總算在他人的棒喝下將傳統節日的烙印刻的更深,深到即使再過千年,人們仍會記得大年三十的餃子,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以及韓國人對我們的嘲笑。 傳統節日需要每一個人記在心裡刻在骨髓里,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就像過去的這五千年一樣讓人刻骨銘心一輩子。 泱泱中華,萬古流芳;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讓被遺忘的文明踏著古老的旋律從過去走向未來。
希望採納
❾ 有關節日風俗習慣的作文題目
《家鄉的風俗》、《家鄉的春節》、《百里不同風》等
❿ 有沒有關於春節作文的好題目
翻開精美的日歷,我細數著春節將要來臨。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更是我期盼的佳節,因為只有這幾天,我才能放下沉重的學習,放鬆自己的心情,淘洗著一年中最歡樂的日子。
我期盼春節,春節的鄆城是最美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笑語歡騰。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顏六色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態,有的像銀蛇狂舞,有的像孔雀開屏,還有的像綻放的花朵。它們把鄆城裝點的絢麗奪目,整個鄆城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而今年的春節我尤為盼望,因為我將過一個與眾不同的春節,因為我要到我們祖國南端的聖土---香港,在迪斯尼樂園里過一個奇妙的春節。我想:那裡的春節一定是充滿了童趣,那裡有神話故事裡的城堡,還有漂亮可愛的米老鼠,和它們一起過陳傑,一定很快樂。聽媽媽說迪斯尼里的煙花漂亮極了,我想它們沖上天空一定很亮麗,那是一幅幅米奇的笑臉和維尼熊的舞蹈圖畫。它們在歡迎我的到來。
我期盼著春節,春節充滿了親情。每到春節,媽媽做了一盤又一盤的美味佳餚。也許媽媽已經忘記了連日加班的疲憊,忘記了她兩鬢又多了一絲絲白發,媽媽您辛苦了,我真想用雙手撫平您眼角的皺紋。我希望今年的春節媽媽滿足我的心願,帶我到香港旅遊,為了讓平時緊張的我徹底放鬆一下心情,我非常感謝媽媽,感謝她一年來辛勤地工作,感謝她燈前伴我學習的身影,才讓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媽媽我已經長大了,今年的我將不會再讓您為我操心為我勞累。
我期盼這春節,春節是新的開始,是播種希望的季節。新的一年,我長大一歲,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將要播下美麗的種子,收獲幸福與愛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