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追星的利與弊」辯論會
不少少年,為了追星,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半宿半宿地聽歌,整天昏昏沉沉地幻想,這明顯影響了少年正在成長發育的身體,不利於少年的身心發展。有的追星少年為了追星,為了買彩照,為了買磁帶,不得不節省早餐,有的甚至為了購買一二百元的演唱會門票,不惜去醫院賣血!重慶有一位小姑娘,為了逼迫父母給她買門票的錢,不惜去跳嘉陵江!更有不少少女,病態地把自己所崇拜的明星當成自己的戀人,害起單相思病,一旦聽說自己的夢中「情人」有了女朋友,或結了婚,便痛不欲生,覺得自己的「戀人」被別人「插足」搶走了,從而產生了類似「失戀」的感覺,頹廢消沉,嚴重影響了她們的身心健康。
(二)、不利於少年的道德品質的形成
少年期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乃至人格個性的培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少年心中的榜樣及其對榜樣的摹仿、少年期的追求和行為,對他們整個精神面貌的形成,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今,追星族們因為對明星偶像的崇拜而產生了「光暈效應」,對他們的生活習性、愛好、穿著,甚至寵物都盲目地摹仿、追求、喜愛起來。比如他們刻意摹仿明星們的發式、衣著,到處打聽明星們的嗜好,自己也學著去做。有一個少年聽說某明星不愛吃某種菜,自己也就不再吃。這種盲目摹仿,並不利於少年道德品質的形成。另外,追星的錢從哪來?如果只是節約早餐,那隻是危害身體,而如果為了錢走上歧途,那就危害到少年的道德品質了。
有一個女孩,為了買280元高昂得嚇人的門票,絞盡腦汁,無計可施,最後不得不向家長伸手。但她清楚地知道,月薪只有200多元的工薪階層的父母,是絕不會給她錢讓她去看某歌星的演唱會的。怎麼辦?只好騙。於是她以買書、買本、買學慣用具、還同學錢、捐獻、幫助同學等多種借口,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舅舅等索要了200多元,加上自己節省的零用錢,好容易湊夠了,等她欣喜若狂地跑到售票處時才知道,正門是買不到票的,而黑市票價卻已被票販子們「炒」到了500元一張,她焦急無奈。這時她應該懸崖勒馬了,但對某位歌星已經追得走火入魔的她,為了一睹心中偶像的廬山真面目,不惜鋌而走險——把本來是純潔無瑕的手伸向父親的錢包……當然錢是沒「偷」到,票也沒買成,但可悲的卻是,她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她學會說謊,並向著不光彩的行為邁出了第一步,走到了犯錯誤的懸崖。我們希望她絕不要再邁第二步了!除了這個例子之外,重慶的一位小姑娘,為買門票向父母要錢(150元一張門票),不惜跳嘉陵江,這種行為,同樣也對她的品德形成是很不利的。因此,希望少年朋友冷靜下來,檢點自己的行為,千萬別「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三)、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看看價格表吧!一盤原版磁帶,少說也得10塊錢(9.8元)。哪個「追星族」、「發燒友」沒個二三十盤?而且新歌帶還在源源不斷地出呢!追星族們對它們的需求是「欲壑難填」的。一張巨星的大彩印,也要3元左右一張,看看追星少年的床頭、牆上有多少?再說門票,就更沒邊兒了:張學友的演唱會,在北京,門票官價賣到280元;劉德華在重慶,標價750元,而黑市炒到1500元一張!如果我們哪位追星的少男少女們,異想天開,想去親臨目睹自己崇拜的偶像的風彩,你們的工薪階層的父母能承受得了嗎?難怪重慶有的女孩只好去賣血!其實,就別說身臨其境了,就是花在磁帶、彩印上的錢,就已經使不少父母叫苦不迭了!不知少年朋友們想過沒有,你們的父母大多是從苦日子裡熬出來的,工薪又少,物價又漲,養老育小,本來就已經是節衣縮食了,父母辛辛苦苦把你們拉扯大,你們是純消費階層,自己對父母的生活無補,倒也罷了,怎麼還能用這種不必要的開銷來加重父母的負擔呢?你們想一想,是不是?
(四)、讓壞人混水摸魚,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
上海某校一學生,出面組織了一個「黎明歌迷會」,吸引了大批黎明的歌迷。他們組織的活動,僅某公園一次,就有700多人參加,其中大多數是十四五歲的少女;入會者,每人交會費20元,於是會員們蜂擁而至,踴躍加入。今年9月,黎明到上海舉辦演唱會,歌迷會長說要組織歌迷與黎明見面,這更吸引了眾多追星族、發燒友們,他們扔出了錢,滿懷激情地眼巴巴地等著一睹黎明的風采。誰知一等兩等,如泥牛入海無消息,不但黎明沒會著,連會長也不見了。後來才知道,所謂會長,原來是個騙子,他騙了歌迷的錢,攜款逃跑。歌迷大呼上當,但為時已晚。
有人群,就有好壞,天真爛漫的少男少女們一心追星,就難免有不法之徒混水摸魚了。
再有,港台歌星每次演出,票價本來已經定得很高了,但由於捧場眾多,供不應求,導致黑市票價被票販子們一炒再炒,高得嚇人,錢源源流入票販子的腰包,反而給他們開了一條「致富之路」,這恐怕也是發燒的少男少女們所始慮不及的。
由於追星族的過度狂熱,也給社會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每次「巨星大腕」們開演唱會、見面會,都成了不安定的時刻。場內場外(沒票的歌迷從始至終等在場外)狂呼亂叫,歌迷們對歌星圍、追、堵、截,歌迷要求崇拜的歌星簽名等等,都有可能造成人身的傷害。這種事在港台也時有發生。比如劉德華在香港開演唱會,歌迷為搶汽球,而被踩成重傷。至於演出場地周圍混亂,小偷趁機作案等,那更不在話下了。少年朋友們可知道,當你們狂熱追星時,父母是多麼不放心你們的安全呀!
所以說,追星要有個適度性原則,追求到了超度的地步,就只有百害而無一利了。有人說,少年們的追星熱是中學過重的課業負擔的反彈,是初中生尋求擺脫學習壓力的反應,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但反彈也好,反應也好,總不能反過了頭,走向反面。課業負擔過重,的確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但是,要求學校切實加強音體美課,開展對身心有益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還是切實可行的。少年朋友不妨一試,也許你會知道,那比盲目追星有意義得多。
中學生追星弊大於利
1.中學生追星弊大於利.我們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不應該去做那些不務正業的事,例如追星。
2.中學生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但追了星,很多人都會不可自拔,從而荒廢學業。
3.追星既需要時間、金錢,還會消耗我們的精神,有損我們中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會干許多不需要、徒勞花錢的事,例如買海報等等。
4.朋友間所祟拜的偶像有同有異,可能因為偶像的不同,就對其他人持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中學生追星的原因很多,例如:明星唱的歌好聽;跳的舞好看;球打(踢)的精彩,長的帥氣,有個性;羨慕他們無憂無慮,能受到人們的擁護……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幾條:外貌,才華,品德。據調查,喜歡自己所崇拜明星的外貌的中學生佔23%,喜歡才華的佔69%,喜歡自己崇拜明星的品德的佔14%,可以說,大多數人都喜歡明星的才華,至於他們的品質和情操卻甚少理會。如近來明星犯罪屢見不鮮。
首先,追星讓自己有了一個人生的目標,有了目標就會更加努力的學習。
其次,不追星的人是沒有的,你去問任何一個人,他都有自己的喜歡的明星,比方中老年的偶像畢福劍、朱軍等 。
第三,如果一個中學生沒有追星,那他就沒有朋友,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學生都有自己的偶像,沒有的話就沒有共同的語言。
❷ 辯論會中學生追星弊大於利的資料(我是反方)
反方一辯:中學生追星弊大於利.我們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不應該去做那些不務正業回的事,例如追星。答反方二辯:中學生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但追了星,很多人都會不可自拔,從而荒廢學業。反方三辯:追星既需要時間、金錢,還會消耗我們的精神,有損我們中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會干許多不需要、徒勞花錢的事,例如買海報等等。反方四辯:我方觀點,中學生追星弊大於利,我們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並且我們還沒有很好的確自控能力,很有可能沉迷於此。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追星會導致學生無法專注於學習。追星要考慮經濟能力,不能給父母帶來經濟壓力,如果控制不得當會導致家庭關系不和諧。追星需要一個度,在青少年階段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沒有掌握好一個度則會導致追星愈演愈烈,從而耽誤學業。
❸ 辯論賽中學生追星利大於弊與弊大於利視頻和文字材料
1.如果是追歐美的,可以鍛煉說英語的能力。
2.追星只是一種娛樂,並不會影響其他。
3.法律上沒有規定不能追星。
3.既然說不能追星,那你能肯定你沒追星,既然你也在追星,你就沒資格說弊大於利。
❹ 辯論賽:青少年追星利大於弊(高中)
「星」成為青少年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奮斗動力。青少年是需要榜樣的,這一點不容置疑。然回而,傳統的榜樣教育答模式歷來是以社會樹榜樣的,這種方式有時難免有不盡人意之處,也就是說社會樹的榜樣並非就能得到青少年由衷的敬佩與熱愛。而青少年們「追星」則不同,「星」是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確立的,他們由衷地敬佩、崇拜,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去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與偶像重合為一。這種學習是自發的,自覺的,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以及對事業的成功都是很有益處的。
「追星」過程使青少年獲得了成功的「秘訣」及成才的方法。幾乎每一個青少年都渴望成功,渴望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崇拜明星,追隨明星,在明星的成功中發現自己潛藏的素質,逐漸加深對社會對自身的認識,不斷地檢驗自己,發現自身的不足,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整。他們從自己崇拜的偶像中悟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總結出他的偶像走向成功的秘訣,並結合自身的條件去實踐。這對於他們盡快地發現自己、盡快成才無疑具有推動作用。以這種方式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無疑對社會也是一個貢獻。
❺ 青少年追星的利與弊(辯論會)
首先我想說追星不是說一定是現代的電影電視明星,原來不是這個范圍版,只是後來人們把他范圍縮小了權
利:有追求目標,可以學習他們人格,行為上的好的方面.
弊:現在部分明星行為不符合傳統,誤導青少年,而且有的青少年太瘋狂,一昧痴迷,影響學習,生活..
有追求目標沒錯,看的是對象,就象劍,一面傷人,一面傷己,學習好的對象的好行為就會有好處,學習他們的惡習,則會毀掉自己.
❻ 辯論會——中學生追星利大於弊
追星是廣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洩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轉型時期,性的發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識仍是朦朦朧朧,對異性產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異性的影子。在年輕人的眼裡,明星是快樂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範。他們都嚮往夢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虛擬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成為了明星,成為頂尖人物,並以此成為生活中的目標。
另外,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升學的壓力,學生相互競爭的壓力,課後家長安排的各種輔導等,壓得很多學生喘不過氣來。當明星以光彩奪目的形象展現於大眾,進入他們生活後,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去崇拜,與明星一起瘋狂,一起宣洩,以滿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熱還是社會誘導的結果。有的商家和「星」們的經紀人利用各種手段,對「星」們大肆包裝,以追求最大的利益。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來,滿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經受不住誘惑,出現了種種偏差。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標和偶像,當前的追星也是這樣。因此,對追星現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對,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現問題,而要積極引導,使之理性化。。。。
❼ 急求:中學生追星利大於弊 辯論賽的
「星」成為青少年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奮斗動力。青少年是需要榜樣的,這一點不容置疑。然而回,傳統的榜答樣教育模式歷來是以社會樹榜樣的,這種方式有時難免有不盡人意之處,也就是說社會樹的榜樣並非就能得到青少年由衷的敬佩與熱愛。而青少年們「追星」則不同,「星」是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確立的,他們由衷地敬佩、崇拜,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去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與偶像重合為一。這種學習是自發的,自覺的,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以及對事業的成功都是很有益處的。 「追星」過程使青少年獲得了成功的「秘訣」及成才的方法。幾乎每一個青少年都渴望成功,渴望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崇拜明星,追隨明星,在明星的成功中發現自己潛藏的素質,逐漸加深對社會對自身的認識,不斷地檢驗自己,發現自身的不足,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整。他們從自己崇拜的偶像中悟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總結出他的偶像走向成功的秘訣,並結合自身的條件去實踐。這對於他們盡快地發現自己、盡快成才無疑具有推動作用。以這種方式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無疑對社會也是一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