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會低頭看路作文850
一個孩子和父親去爬山,走了兩個多小時,才走到山頂。
望著遙遠的目的地,孩子怎麼也邁不開步了。父親告訴孩子:「不要總向前看,低頭看路。下了山就到了。」說完就大步向前走去。沒有辦法,孩子只好跟著。但這次,他不再望著遙遠的目的地,而是低頭欣賞路邊形態各異的花草、岩石。不知不覺就走下了山坡,到達了目的地。
人們常說,要向前看,不要只看腳下的路。那些低頭看路的人,往往被認為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但我卻認為:向前看固然重要,但不能總是向前看,我們也要學會低頭看路。
十三、四歲的年紀,正是人生之路的開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向前看,我們會看到美好,看到幸福。但是,也會看到負擔和壓力。學會低頭看路,留意腳下的風景,珍惜此時的幸福,走好每一步,認認真真地走,踏踏實實地走。這也很重要。
曾有一名撐桿跳的運動員,他每一次要高度時,增加的高度只是一厘米,總是這樣一厘米一厘米地向上升。人們嘲笑他膽小。但是,在一次比賽中,他打破了世界紀錄,成為了世界冠軍。在記者采訪他時,他說:「如果當初我就把目標定在這個高度上,說不定我早就被嚇到了。」是的,總是一味地向前看,也許你會被自己的目標嚇到,失去信心。學會低頭看路,不要總想著那遙遠的目的地,看好腳下的路,走好腳下的路。我們才會離目標更近。
一個人有遠大的理想固然重要,但走好腳下的路也同樣重要。只有將理想和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讓我們學會低頭看路吧,也許,成功在不遠處等著你。
Ⅱ (急!)以學會低頭為話題的700字左右作文
學會低頭作文 | 李白曾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慨;鄭燮曾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白居易曾有「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的剛直……這些,都沒錯,可我卻親眼見過這樣的一幕。 那是一個狂風呼嘯的夜晚,樹木被吹得東倒西歪,無力地呻吟著。我看著幾乎要和夜色融為一體的樹木,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別的樹木都是順著風勢,壓低枝幹,而松樹不低頭,不彎腰,整個身子在風中晃動,以樹根為中心,一圈圈地晃。漸漸地,松樹晃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都能看見根了,可依然寧折不彎,隨著一聲巨響,松樹轟然倒下。 沒想到,第一個倒下的,居然是那最剛直的。為什麼?就因為它太直不肯屈服。那些表面上看起來懦弱的樹木發俯首的姿勢讓風刮過,不製造阻力。逃過一劫;而松樹,濃密的松針,挺拔和樹干擋住了風,風有了阻力,刮不過去,自然就把它摧毀了。它敗在能伸,卻不能屈。 人何嘗不如此呢?在富蘭克林身上就發生過這樣一事:一日,富蘭克林去拜訪自己的老師,他昂首闊步地走著,沒想到進老師家門的時候,一頭撞在了門框上。富蘭克林揉著腦袋,看著低自己半頭的門框,一臉阻喪。老師見狀,哈哈大笑對著富蘭克林說:「這就是我今天要教給你的,該低頭就低頭!」富蘭克林由此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是啊,該低頭就低頭,一個人不可能一生都挺著腰板兒做人。我不是贊美那些沒骨氣的人,也不是批評李白代他們的氣節,我只是想說,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可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當年韓信的胯下之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再想想伍子胥,他在父兄被害後,東躲西藏,該磕頭時磕頭,該開溜時開溜:有時我覺得他倆不像英雄,倒像兩個儒夫。可最後呢,他們都成就了偉業,不是嗎? 我聽說有這么一種樹,它的枝幹永遠不會被積雪壓斷,因為這種樹是有彈性的,當積雪太厚時,它就會慢慢向下彎,彎到一定程度,上面的積雪就落下來,樹枝便又恢復原狀。 我們何不做一個這樣的人呢?有時彎彎腰,有時低低頭,很多事情就在舉手投足之間解決了。 學會低頭茫茫塵世,悠悠歲月,我們數不清人生路上的困難苦境,也無法避免生活中的失敗挫折。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足以給我冥想的機會。有一些人告訴我,要忍耐謙遜;有一些事啟發我,要時刻反思,學會向生活低頭. 學會向生活低頭,是迎接挑戰的開始。面對失敗,我們要時時謹記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在失敗面前,我們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反省自己的不足,總結失敗的教訓,尋找通向成功的星光大道。在無數的困難面前,愛迪生學會了低頭,他不斷地反思自己,汲取經驗教訓,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澆灌他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使得他在失敗九百九十九次之後取得一次成功。他令人景仰之處不僅僅是他的偉大發明,更重要的是他面對困難的態度,他告訴我們要學會想生活低頭。向生活低頭是另一種哲理。垂下頭顱,是為了讓思想揚起。當我們翻山越嶺,尋找夢想;當我們披荊斬棘,開拓道路;當我們走過荒野,涉過險灘;當我們山窮水盡飽覽足跡。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人生的旅途中並不一定總要昂首闊步,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垂下頭顱,看清腳下,這樣才能度過險灘。在昏庸無道的君王面前,司馬遷垂下了頭顱,忍辱含苟,不屈不撓。表面上是妥協讓步,實質是更深層次的斗爭與反抗,一部名垂千史的《史記》誕生了,一個永垂不朽的人格點亮了。在污濁的官場上李白妥協了,但是,他的妥協是理智的,是充滿斗爭的。他沒有忘記夢想,只是改變了揚起思想的方式。在遭遇數次絆倒後,一個遠行人仔細審視自己腳下的路,結果他發現在一片荊棘叢中隱藏著一片可怕的沼澤,於是他改變了自己的方向,從死神面前拉回了自己的生命。 這些作文來源:初中作文網 http://www.czzww.com
Ⅲ 以「學會低頭」冉話題寫600字左右的作文
學會低頭作文 | 李白曾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慨;鄭燮曾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白居易曾有「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的剛直……這些,都沒錯,可我卻親眼見過這樣的一幕。 那是一個狂風呼嘯的夜晚,樹木被吹得東倒西歪,無力地呻吟著。我看著幾乎要和夜色融為一體的樹木,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別的樹木都是順著風勢,壓低枝幹,而松樹不低頭,不彎腰,整個身子在風中晃動,以樹根為中心,一圈圈地晃。漸漸地,松樹晃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都能看見根了,可依然寧折不彎,隨著一聲巨響,松樹轟然倒下。 沒想到,第一個倒下的,居然是那最剛直的。為什麼?就因為它太直不肯屈服。那些表面上看起來懦弱的樹木發俯首的姿勢讓風刮過,不製造阻力。逃過一劫;而松樹,濃密的松針,挺拔和樹干擋住了風,風有了阻力,刮不過去,自然就把它摧毀了。它敗在能伸,卻不能屈。 人何嘗不如此呢?在富蘭克林身上就發生過這樣一事:一日,富蘭克林去拜訪自己的老師,他昂首闊步地走著,沒想到進老師家門的時候,一頭撞在了門框上。富蘭克林揉著腦袋,看著低自己半頭的門框,一臉阻喪。老師見狀,哈哈大笑對著富蘭克林說:「這就是我今天要教給你的,該低頭就低頭!」富蘭克林由此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是啊,該低頭就低頭,一個人不可能一生都挺著腰板兒做人。我不是贊美那些沒骨氣的人,也不是批評李白代他們的氣節,我只是想說,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可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當年韓信的胯下之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再想想伍子胥,他在父兄被害後,東躲西藏,該磕頭時磕頭,該開溜時開溜:有時我覺得他倆不像英雄,倒像兩個儒夫。可最後呢,他們都成就了偉業,不是嗎? 我聽說有這么一種樹,它的枝幹永遠不會被積雪壓斷,因為這種樹是有彈性的,當積雪太厚時,它就會慢慢向下彎,彎到一定程度,上面的積雪就落下來,樹枝便又恢復原狀。 我們何不做一個這樣的人呢?有時彎彎腰,有時低低頭,很多事情就在舉手投足之間解決了。
Ⅳ 《學會低頭》的作文立意
走進社會,你會驚訝生活的多姿多彩;走進民間,你會洞悉民風的淳樸與強悍;走進校園,你會覺察學海的苦辣與酸甜……請以《走進 》為題,寫一篇以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感受或認識為內容的作文。
要求:①將作文題補充完整。②寫真事、抒真情。③立意自定。④不少於800字。
【寫作導引】
求真務實是最為樸素的行事准則,凡事做到「求真務實」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考場作文也不例外。無論是審題立意,還是構思行文,都得講究這個「真」與「實」。如果審題不準,偏離題目要求,自然就失「真」跑題了。如果不按材料作文的要求、不在規定的范圍內寫作,也是虛浮不「實」了。以《走進 》為題的作文,可以側重寫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如「佳作展示一」《走進書的海洋》以時間為序寫自己的讀書經歷;可以側重寫對某一事件的感悟,如「佳作展示二」《走進心靈》寫對弟弟田地里捉青蛙的感悟;可以側重寫對某一社會現實、思想潮流的思索,如「佳作展示三」《走進城市》寫出了對盲人橫過街道得不到路人的引領,困厄中的乞丐得不到應有的幫助這類城市居民同情、憐憫之心缺失現象的思索,等等。無論寫什麼,前提就是所寫材料要「真」,過程描述要「實」。從構思行文的角度看,寫作材料的選擇、層次結構的安排、表現技巧的運用、思想情感的表達等,都要遵循「真」「實」的原則,都要有「真」的事件,「真」的情感,要有「實」的表現手法。此外,在事件敘述與人物描寫時,要特別注意寫出生活化的情境,要有典型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刻劃,以逼真再現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人物,真實反映生活的本質,從而增強文章感染力。
【佳作展示一】
走進書的海洋
湖南永州八中 歐吉安
兒時的純真
五歲時,我已從哥哥姐姐們的書本里學會了許多詩。逢年過節,只要有親戚朋友相聚,總有人會拿出糖果來哄我背詩。得了糖果的我,不再羞怯,高興得搖頭晃腦地背起了那些百背不厭的古詩來。什麼「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什麼「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什麼「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等等。在我背詩的過程中,總會有人稱贊我背得真好,這時候,我總會高興得蹦起來。雖然我能出口成誦,將眾多古詩背得滾瓜爛熟,但詩中的意思我真的似懂非懂,有些根本是一點也不懂的。盡管這樣,我仍然以此為榮。當爸媽要將我送到學校去讀書時,我總吵吵嚷嚷著,甚至大哭,總覺得到學校去,沒有爸媽在身邊,挺孤單的。直到七歲時,我已是村裡的大小孩了,同齡人都去上學了,而我沒有。親戚們都說不進學校去讀書的孩子不是乖孩子。因此,我沒有話說,只得跟著爸媽進了學校,開始與書有了正式接觸。
初中的愜意
進了初中,我愛上了書。我整天泡在書海中,努力吮吸著書中的營養。漸漸地,我認識了一大批名人,像冰心、魯迅、茅盾、巴金、郭沫若、雨果、列夫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等等。他們的著作是那樣地讓我痴迷。我被書征服了。就在我與書親密交往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幾位學問很好的語文老師的精心指點,他們引領我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將讀書與寫作結合起來,這不僅讓我更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而且大大提高了我的閱讀寫作能力。我常在學校組織的各種徵文競賽中獲得好的名次,我成了學校少有名氣的人物,受到學校領導與老師的特別關注,令許多同學羨慕不已。我的學習自信心更足了,感覺到學校生活是那麼的愜意、美好!我知道,我的進步,我的快樂,全是書籍給我帶來的。讀書原來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哩。
高中的成熟
高中時的我更痴迷於書了,尤其是文學名著。我從中學會了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我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名利,能夠以一顆積極的進取心對待學習與生活,我懂得如何去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懂得如何友善同學、尊重他人。讓我自豪的是我從中學會了如何寫文章,我時常寫出一些受到老師賞識的文章。我的文章除在校刊上發表以外,還多次在市區各種徵文競賽中獲獎,這不僅為學校與班集體爭了榮譽,更激發出我的自信心與學習動力。書中的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衷心地感謝書籍,讀書讓我不斷成熟起來了。
書籍伴隨著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因此收獲著一個又一個喜悅。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意氣風發地走進書的海洋吧。
【點評】本文以時間為序寫作者自己的讀書經歷。這些真實平凡的生活事件融入了作者真實質朴的情感,引發了作者真實誠摯的生活感悟。正因為有了平凡的生活事件、質朴的生活感悟墊底,文末所發出的「讓我們意氣風發地走進書的海洋吧」的呼籲,才顯得水到渠成而極具感召力。三個小標題的運用使文章行文嚴謹,結構井然。
【佳作展示二】
走進心靈
湖南永州八中 蔣利萍
文學家羅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渴望理解人的思想,我渴望了解人的心靈,我渴望知道畢達哥達斯的數學奧秘。我佩服羅素,我也渴望像他一樣走進人的心靈。
春天來了,我特意准備一顆聆聽的心,因為聆聽春天,會讓人更具蓬勃朝氣與燦爛活力。沐浴著春風春雨,我的生活更多了一抹蔚藍,更添了幾瓣快樂。
我熱愛大自然,更熱愛人類美好的心靈。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跟著老爸、老媽去水田裡除草,弟弟也要跟著去,嘴上還說:「我要去捉青蛙。」當時的我,並不在意弟弟的話,因為,我比他大,知道他有好動的特點,我得在滿足他的好奇心的同時教他如何做事。田野里,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展現在我們眼前,遠處的一線黛山也綽約得令人怡神悅目。我與弟弟赤腳走在田埂上,感覺腳板心有些癢癢的,但我們沒有停下腳步。我們一邊走著,一邊瞧著遠處的青林翠竹與腳下綠茵茵的稻苗,我們不像老爸老媽那樣沉默不語,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說著說著,不知為什麼就爭執起來。只是我們的爭執是速決戰,不會有見刀光劍影。弟弟有可愛的小酒窩,他特愛笑,笑起來真逗人。我們的每一回爭執,他都能讓我惱不得,笑不得。現在回想起來,我那時真的只感覺到弟弟的可愛,與弟弟相處的時光甜美極了。老媽在稻田裡叫著我們:「還不來幫著扯草呀?你們還站在那裡干什麼呢?」我與弟弟同聲回答:「來了,來了。」我與弟弟、老爸、老媽緊挨著,一字兒排開,一行一行地向前拔著田中的雜草。弟弟做事缺乏耐性,才拔了不一會兒就懶洋洋的了,不時地朝四周瞅瞅。突然間,有一隻青蛙叫了起來,弟弟可興奮了,馬上對我說:「姐,我捉幾只青蛙去。」我沒太在乎,只是默默地繼續拔著雜草。弟弟在那邊仔細地尋找著,老媽卻在水田裡喊開了:「文兒,你事又不做,倒去把衣服、褲子弄臟,回去!」弟弟沒有答應,繼續找著青蛙。好一陣後,弟弟終於發現了一隻青蛙,他猛然撲過去,小心翼翼地罩住青蛙,緩緩地張開手指,從指縫間看了看青蛙,然後雙手合用,將青蛙捧了起來。待弟弟將青蛙舉起來時,他發現那是一隻受了傷的青蛙,它的一隻腿有傷。弟弟的神情變了,似乎要哭了,沉默著。我走到他身邊,接過青蛙,說:「青蛙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可不能傷害它。你看,青蛙幫我們除掉地里的害蟲,省了農葯不說,還節省了多少除蟲的時間呀。青蛙的心靈多好,它對農民的貢獻多大呀。」弟弟聽了,有些傷心,他使勁地吹著青蛙的傷腿,因為在平時,他自己受傷了,我總幫他吹,這樣能減輕他的傷痛。看著弟弟吹得那樣專注,那樣認真,我感覺有點兒好笑,但又不能笑出來,因為我看到了弟弟那顆真誠善良的心。
春天來了,我又想起弟弟來了。我想,只要人人懷有一顆誠摯、憐憫、善良的心,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動物是完全可以和諧相處的。人類的生活一定會幸福而溫馨的。
【點評】文章所寫事件其實很簡單,只寫了弟弟田地里捉青蛙這一尋常的生活片斷,但這一生活片斷寫得非常「真」。弟弟整個勞動過程中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被刻劃得非常細膩真實。弟弟的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也因此顯得真實可信、鮮活感人。文章開頭與結尾關於「春天來了」的感受不僅起到了前後照應的作用,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詩意與深度。
【佳作展示三】
走進城市
湖南永州八中 蔣蓉
也許是鏡面的光太耀眼,鏡子的背後才會留下污垢。 ——題記
繁華的都市,絢麗的霓虹燈,喧囂的大街,一切都顯得新鮮引人。我踏進城市的第一天,就被它的美麗、繁華深深地吸引著。它真的是看見的那麼美麗可人嗎?
黃昏,夕陽西下,在似血的殘陽下,我坐在陽台上望著眼前這條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街道。一個戴墨色眼鏡的人走進了我的視線。他手裡似乎是拿著一根本棍。我仔細看了看,才看清楚那真是拐杖。「哦,原來是一個盲人。」我在心裡說。我看見「盲人」猶猶豫豫地向斑馬線走了過去,又停下來,遲遲不敢向前邁步,街道上的人流車流都似乎在趕著回家。十幾分鍾過去了,也不見有人來引他走橫過馬路去。似乎是「盲人」等得不耐煩了,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吧,他用拐杖點敲著地面,小心翼翼地走向街道中心,在歷經漫長的七八分鍾後,「盲人」點敲到街道的另一邊去了。他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我想,此時的他大概是感覺到心中的石頭落地了吧,似乎感激上天沒有讓他被車撞倒吧。可是,我似乎聽到了他的一聲沉重的嘆息。我想,他下次橫馬路時,會有這樣的「好運氣」嗎?抬頭看看天空,那片似血的殘陽似乎更加張狂了,就像要吞噬黃昏的天空似的。
午後的陽光毒辣辣地熏烤著大地,整個城市像個大蒸籠。偏偏在這個時候,老媽叫我出門幫她買點東西。我嘟噥著,滿臉的不情願,然而,「母命難違」,只好拖著沉重的步子出去了。便利店離我家有一段距離,在十字路口,我看見有一個人雙手匍伏在地,散著灰白頭發的腦袋緊貼在灼熱的水泥路面上,衣著襤褸。從她身旁走過時,我還看見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一些什麼,沒有看清楚。大約就是說什麼遇難之類的吧。她前面放了一個破碗——空的。兩個高跟鞋正從她身邊走過,一個正准備向碗里丟點錢,另一個時髦女郎則拉住了她,嘴上還嘀咕著什麼。只聽見那個時髦女郎說了句「這年代,這種騙子太多了。真的假的都有,誰知道她是真是假呢?」剛剛要丟錢的那女子,不由自主地收回了已拿出幾張塊票的手,她剛才生出的那點憐憫之心似乎瞬間被澆滅了,她介面說:「是啊,算了吧,走吧。」「蹬,蹬,蹬」的聲音遠去了。我目睹著這一切,默然無語。在買東西返回來的路上,我把店老闆給找的零錢全給了依然伏在地的襤褸者。她抬起頭來,眼神黯然地望著我,乾裂的嘴唇動了動,聲音嘶啞得難以聽清:「謝謝,謝謝……」她一個勁地喃喃著。我過了馬路,遠遠地回頭看了她一眼,她的眼睛依然注視著我離去的方向。唉,可憐的人兒,她為我那微薄的施捨滿懷感激哩……回家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淡淡地說了句:「你現在還小,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的騙子……」我驚住了,我的媽媽竟也說出了這種話呢!是我真的做錯了嗎?
城市華美外表的背後,其實還有傷感,眼淚……
【點評】本文再現了兩個城市生活鏡頭:一是盲人過街道得不到路人的引領,二是困厄中的乞丐得不到時髦女郎的幫助而對我的微薄施捨感激不已。以第一人稱真實寫出了「我」所見所聞時的內心感觸。盲人與乞丐的動作、神態刻劃得細膩逼真,生動感人。文章因細節之「真」而富有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