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備考指南地理

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備考指南地理

發布時間:2021-01-06 23:23:37

⑴ 學海導航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復習指南地理模擬試卷一

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最寶貴的時間是課後復習,因為防止遺忘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及時復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記憶是有規律可循的,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加以復習就會忘記,過一天會忘記一半以上,經過兩天就會忘記2/3左右,以後遺忘的數量會逐漸減少。因此,學習後若不及時復習,就會大大增加復習的困難,降低學習的效率。
為了提高復習的效率,我們要在復習時採取一定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時間安排上,課後復習至少安排兩次。第一次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用腦子復習一下這節課的要點,第二次復習應安排在晚上,讀一下課堂筆記,對照教科書進行。
在對復習方式的運用上,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
常用的復習方法有:
(1)嘗試回憶法。即在復習時,先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回憶一遍,然後再打開書或筆記本進行對照,對回憶模糊不清或根本回憶不起來的知識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而且能夠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2)要點法。即在復習過程中,尋求知識中的要點,抓住要點也就抓住了問題的主幹。如復習課文時,就可以把重點詞、每段的關鍵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用醒目的顏色標上記號,使這些詞句作為記憶的支撐點,抓住幾個關鍵詞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課文的內容;
(3)比較法。即找出各科知識間的特點和共同點,通過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來強化復習效果;
(4)概括法。即找出各項知識的內在聯系,然後將知識集中起來記憶

⑵ 淘寶哪裡有賣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備考指南

去購書中心看看啊!你也沒說地址,呵呵...都不知道你哪個城市的.如果在廣州市的話去體育中心那邊的購書中心看看.或者先在網路查到他們電話問下是否有這些書.

⑶ 求廣東省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提綱

1.晝夜長短的變化:
1)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晝短於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2) 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4) 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大值,12月22日出現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最大值;回歸線之間地區,最大值出現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
3.季節的形成和劃分:氣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帶的形成和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來劃分。 1.3.4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數遞增(或西經度數遞減)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為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若北極圈為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1.4地球的結構
1.地球的外部結構: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外部圈層。
2.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跟地幔分界線是莫霍界面;地幔跟地核分界線是古登面)
3.岩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岩石組成。 第二章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1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
2.1.1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1.岩漿岩:有侵入岩和噴出岩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崗岩;噴出岩:玄武岩 2.沉積岩: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頁岩,砂岩,礫岩等)
3.變質岩: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①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一般會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帶狀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山區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上。
②交通線路盡量選擇平原和河谷地形,避開陡坡、斷層、沼澤等不利因素;在山嶽地區,人們通常會把線路地址選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在山嶽地區修建公路和鐵路一般需要迂迴前進。公路和鐵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響較大。 (2)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①最明顯的後果之一: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②影響農業生產——高緯增產,中低緯減產
③影響整個水循環過程——極端天氣增多(洪澇、乾旱等) 2.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多 3.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如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世界很多國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效率,採用新能源); ②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如植樹造林和採用固碳技術);
③適應氣候變化(如培養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規劃和建設防止海岸侵蝕的工程等);
④政府可能採取的政策手段(如實行直接控制、應用經濟手段、鼓勵公眾參與等措施); ⑤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3)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1.分類: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除礦產資源為非可再生資源外,其餘均為可再生資源。 2..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農業社會時代——人類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國的分布。 (2)工業社會時代——對資源性產業和工業布局有決定性的影響。如大慶、鞍山等城市的發展。
(3)後工業化時代——自然資源的作用相對下降,後天性資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資源、信息網路)的地位上升。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范圍日益廣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產業布局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減小。
(4)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指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
2.分類:按成因和過程,自然災害劃分為: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和氣象災害(洪澇、乾旱、暴雨、寒潮、台風等)、生物災害(病蟲害等)、海洋災害、天文災害。 3.自然災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有各種間接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發生頻率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自然災害是洪澇和乾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4.寒潮: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並伴大風 、雨雪、凍害等現象。
時間:秋末、冬季、初春
影響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西藏、雲貴地區所受影響較小。 危害:嚴寒、大風、霜凍 5. 台風:
時間:夏秋季節
11/24頁
影響地區:廣東、台灣、海南、福建。我國沿海其他省區也都受到過台風的襲擊。 危害:狂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台風也有功勞:解除或緩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情。
地理必修Ⅱ復習提綱
一、人口與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主要因素:社會因素(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人口政策)。但人口增長的快慢,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閱讀全文

與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備考指南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