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600字作文大全
這個新學期對我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和感受。因為這是我進入中學的第一個學期。面對這么多新的事物,讓我感到新鮮又陌生。
比起以前小學的校園,八中的校園彷彿是一個大花園,漂亮的教學樓,寬敞的教室,讓我們在這里暢游知識的海洋,與老師和同學們學習一個個新知識,探索一個個新疑點,解決一個個新問題。
在校園許多的建築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那個很大,寬敞的風雨球場了。遠處望去,一個巨大的紅色的三角形屋檐,是那樣醒目。每當課間,放學,都會有許多的同學到風雨球場上打球。聽老師說,這是柳州市最大的風雨球場。可以容納全校幾千名師生在裡面開會。無論是烈日當頭,還是大雨傾盆,都能方便的在風雨球場中招開會議。如果上體育課,還可以容納六個班的學生在球場里做體育鍛煉。
校園中除了風雨球場還有地理園、植物園、小花園等建築,它們都是那樣的美麗新奇,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後,可以放鬆一下心情,投入花草樹木的懷抱之中。
面對新的班級,老師和同學,我感到很高興。僅管我們還不大了解,對老師的新教學方式還不太習慣。但我們都在盡自己的努力,多交朋友,多談心裡話;回家後,我們勤奮學習,按老師的要求把作業練習認真完成。
在許多的新老師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語文老師。我覺得她上的課有一種獨特的風格。以前的語文老師注重作業,練習,讓我們從作業中去找方法。而中學的語文老師注重說和表達。上課時,讓我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盡情的問,與同學一起討論解決。而不是僅僅讓同學們從作業中去找答案。而是在討論中尋求真諦。所以,以前並不太喜歡語文的我,已經被文學的魅力深深吸引,開始對語文這科目有了新的認識。
下課時,同學們有的盡情玩耍,有的圍在一團好像在議論著什麼,有的安靜的坐在位置上閱讀書籍。這些畫面對我們來說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了,這一切一切,正是說明了同學們由陌生人變成了好朋友,慢慢地已經熟悉了中學的生活。融入了新的大家庭里。
說到這,我已經感受了許多「不一樣」,它們像一扇門,需要我們走進去,去適應,去學習。新的校園生活是一扇門,每一個學科是扇門,將要面對的困難也是一扇門。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走進這一扇扇門中,打造出一個新的自己。讓自己盡快的成為一個讓老師、同學們滿意的中學生。
新一段的生活已經翻開了首頁,請我們拿起筆描繪自己新學期的篇章吧!
2. 我的新學校北辰實驗中學600字作文
總之,一切都是新的。剛剛升入中學的我還有些好奇,總覺得新回環境的新東西太多了答,真還有些適應不了。不過,我相信,時間一長,便能適應了。
但我最想說的還是我對新學校的認識。說起我對學校的認識,還得從報名那一天開始講。那一天,我和大多數同學一樣,背著我的新書包,穿著我的新衣服,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走進杜橋第二小學的校門。我懷著好奇心,興奮地前往教室。我的教室是六三班。我轉來轉去,就是找不到它。要不是同學指點迷津,我恐怕就「進得來,出不去了。」真是「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3. 介紹彭中中學實驗學校作文600字
聶耳字子義(亦作紫藝),1933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所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中國人。新中國成立後,《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聶耳從小喜愛音樂(原名聶守信,改名為「聶耳」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耳朵特別靈),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時值第一次國內革命風暴在中國南方興起,他開始受到進步書刊和《國際歌》等革命歌曲的影響。 1927年聶耳畢業於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聶耳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期間,他還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蘇聯之友社)。1933年,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國唱片廠前身)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也有說被鯊魚吃掉的,也有說被日本機關暗殺的。 R.K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R.K經常與田漢合作。除義勇軍進行曲外,R.K的代表作品還有: 1932年:《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歌舞曲)。 1933年:《開礦歌》,《飢寒交迫之歌》,《賣報歌》。 1934年:《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一個女明星》,《雪花飛》,《翠湖春曉》,《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 1935年:《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無題(雷)》,《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採茶歌》,《茶山情歌》。 ■音樂創作生涯只有兩年,卻創作出許多影響幾十年的歌曲。 聶耳的音樂創作生涯雖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這短短的兩年,卻創作出《大路歌》、《碼頭工人歌》、《開路先鋒》、《新的女性》、《畢業歌》、《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等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個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會生活的最底層。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記中總結說:「音樂與其他藝術、詩、小說、戲劇一樣,它是代替大眾在吶喊,大眾必然會要求音樂新的內容和演奏,並要求作曲家的新態度。」 他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並在「充滿了工人們、車夫、流氓無產階級的汗臭」環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在上海,他經常踏著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作出《新的女性》。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問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吟誦出來的。 聶耳沒有像樣的創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後經過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熱,到北京一次連續登台演出四天僅得6元錢報酬。這不僅使他從心底更憎恨資本家老闆剝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斷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 ■田漢在香煙包裝紙上匆匆寫下《義勇軍進行曲》,聶耳於國內定下初稿,最後譜成於敵國境內 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於發現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獄。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母親的歌讓他著迷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在昆明甬道街72號開了一家成春堂葯店。1912年2月14日,聶耳出生在葯店的樓上,原名紫藝。在聶耳4歲時,父親了,葯店由母親經營,殷實的聶家開始中落。在幼年聶耳的記憶里,母親經常坐在燈下,撥拉算盤,算完賬後,嘆氣,發愁。聶耳曾暗許心願:今後一定要「讓母親過好日子」。他到上海後,在寫給母親的信中,屢屢提到「匯錢」之類的字眼。 母親是聶耳最大的牽掛。從照片中看,母親彭寂寬是比較典型的傣族婦女的長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跟著丈夫,居然能夠讀醫書,丈夫後還能坐堂把脈問診,養家活口。彭氏的聰慧,顯然也遺傳給了兒子。聶耳是家裡最小的兒子,乖巧伶俐,一支簡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繽紛,甚得親友疼愛。 母親能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洋琴調,等等。動聽的歌曲與歌曲里的故事讓小聶耳著迷。蔡鍔功成名就之時,聶耳還是黃口小兒,但他從母親的歌里認識了蔡鍔。蔡將軍雲南首義討袁護國的壯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習武從軍曾是少年聶耳的一大志向。十六歲那年,聶耳終於憋不住了,背著家人偷偷參軍,被編入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後投考黃埔軍校不果,又被軍隊遣散,習武之念才在無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轉而讀書、演戲、作曲,但成就偉業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觀》的中學作文中,聶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會從事宗教、哲學和科學的行當。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學,然後出外游歷,最好是出國,行路讀書,增長見識,學術上有所建樹。最後掙幾個錢,與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讀書,彈琴,度悠閑時光。他還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將是自己隱逸的首選。 待到年長幾歲也就是中學畢業考入雲南省立師范學校後,聶耳又寫了篇《我之人生觀》,他的學生腔明顯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學工科,研究點藝術,做一個「並不是魯濱遜那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的游歷家,然後「以實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設新的社會」。 演藝圈的「拚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因為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大,但是因為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一定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 「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起。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潑,天真,十九歲的聶耳是個孩子王,身邊總圍著歌劇社的小演員們。做游戲,輸了,孩子們起鬨,聶耳樂顛顛地聳動著兩只耳朵。大家不滿足,「耳朵先生,再來一個嘛!」聶耳又「秀」了一下。 聶耳最愛看電影,而且每遇動情之處必哭,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這個習慣常被朋友們當做笑料,他自己卻覺得再自然不過。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時,聶耳與他的同鄉、上海泉漳中學的教員李生萱來往很頻繁,此人即後來的著名哲學家艾思奇,聶耳因此對哲學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和嚮往。 「一·二八」以後,上海白色恐怖嚴重,中共提出在文藝界發展黨員,壯大左翼力量。年輕活躍的聶耳被列為首批培養對象。培養和聯系人是上海左翼劇團聯盟負責人田漢,後來介紹聶耳入黨的也正是田漢。但在聶耳目前保留下來的十多萬字的日記、文章、書札里,關於田漢的描述卻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賬式的記錄,至多用「很好」這樣的字眼籠統地表示一下。勤寫日記和書信的聶耳,逢「田」何故謹慎規避?令人不得而知。當然,在田漢的眼裡,聶耳最初只是一個有著不平凡經歷的追求革命的貧苦學生,兩人閱歷、資歷以及性格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這並不妨礙田、聶二人在音樂創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兩年間,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一同創作了《開礦歌》、《大路歌》、《畢業歌》、《碼頭工人》、《苦力歌》、《打磚歌》、《打樁歌》、《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打長江》、《采菱歌》、《義勇軍進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幾乎佔了聶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聶耳的處女作《開礦歌》是兩人合作的開端。後來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則是兩人合作的巔峰。 電影《風雲兒女》劇本剛剛完稿,編劇田漢被捕了。聶耳見到導演夏衍的第一句話是:「《風雲兒女》誰來作曲?」第二句話就是:「我來寫吧,田漢也會同意的。」自信與篤定溢於言表。獄中的田漢果然同意了聶耳的請求。很快,聶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聶耳到日本後完成的。 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東京附近的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年僅23歲。當時,由詩人郭沫若在日本寫了一首詩,以志紀念;1954年雲南省重修聶耳墓,郭沫若又撰寫碑文;同年,日本藤澤市修建聶耳紀念碑,碑銘也由郭沫若題寫。聶耳生前與郭沫若是否有交往,我們並不清楚,但作為田漢的密友,因為田漢的緣故,郭沫若關注聶耳是十分自然的。只是,為什麼不是田漢呢?由此推想,盡管聶耳和田漢有過多次成功的合作,在「朋友」和「搭檔」之間,筆者更傾向於從後者的角度考量兩人的關系。聶耳提起田漢,總是恭恭敬敬地稱一聲「田老大」。 1934:「我的音樂年」 1934年4月1日,聶耳加盟由英國人經營的東方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公司當時在上海十分出名。 初進「百代」,聶耳只是音樂家任光的錄音工作助手,但是很快他就被任命為音樂部副主任,這是因其一目瞭然的才秉。「百代」老闆大氣地對聶耳說:不管你是誰,你做什麼,只要你能做成,有影響,有效益,你就盡管去做。 聶耳「拚命三郎」的勁頭又上來了,抄譜,作曲,演出,開研究會,一刻都不消停。他是如此興奮而忙碌,以至連寫日記的時間都沒了,整整七個月的「百代時期」,臨到末了他才粗略地寫了一篇「總結」文字。在這篇註明「四月四日」的日記里,亢奮中的聶耳一再使用「一致地贊許」、「批評甚佳」等火爆字眼,形容自己為電影《漁光曲》、《桃李劫》、《大路》創作的音樂作品。 忙碌中聶耳最用心力的是國樂隊,業余演出時這個樂隊也稱「音樂社」。樂隊很小,只有幾個基本席位,成員都是往來較密切的同行,每禮拜開兩次夜工,因為是同人性質,大家的興致很高。樂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民樂伴奏和合奏形式方面的改革實驗。聶耳根據雲南等地民間樂曲改編完成《山國情侶》、《昭君和番》等四首民樂作品,都是交由音樂社首演的,現場與報章的反響讓他和他的朋友們興奮不已。 今天,辭典里有關「聶耳」這一詞條,在「《國歌》的作曲者」後面通常都會加上一句「中國新音樂的創始人」。「百代」就是聶耳「新音樂」的實驗室。 人生的價值往往成就於一個瞬間,一個階段。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了聶耳作為一個音樂家的標志性作品,但他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他自己說過:「1934年是我的音樂年。」 那一年,碰見熟稔的朋友,聶耳總會半真半假地發幾句牢騷:忙!真忙!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話剛說完,一轉身他又忙得像個陀螺,從樂隊轉到合唱隊,從合唱隊轉到攝影棚——因為他正在籌劃歌劇《揚子江暴風雨》。若干年後,夏衍回憶當年情景時,曾長嘆再沒有能像聶耳這樣「搶」著幹事的人了。 1934年,聶耳真的特別快樂,他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完全變了。在名人如毛的上海文藝圈,聶耳曾一度很沮喪;但這一年,他恢復了慣有的自信。 六十多年後,新世紀的第一個新春,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當地許多社會名流盛裝蒞臨。音樂廳的氣氛出乎意料地好,每一曲終了總有熱烈的掌聲。聶耳在「百代時期」編創的《金蛇狂舞》起奏。大廳里靜極了,豐沛的個性化的旋律流淌在多瑙河畔。突然,震耳的掌聲提前響起。一時間,作為聽眾的筆者百感交集,想到很多,包括聶耳。這次音樂會上還演奏了聶耳在「百代」期間主持改編的另一首新民樂《翠湖春曉》,同樣以那充滿民族個性色彩的優美打動了異域的聽眾。今天,《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曉》已被國際音樂界視為中國民樂的經典作品,靈魂早已升入天國的聶耳,你有什麼新的感想么?
4. 初中作文:記一次生物實驗600字數
有趣的小實驗
我上英語班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驚險而有趣的實驗——口吞「烈火」.
上課鈴一響,老師就走教室.只見她
左手端著一個玻璃杯,裡面盛著透明的液體,液體中有幾塊白色的東西,老師說這是梨塊,然後,她拿起一塊點燃,火苗一下就竄起來,雄雄火焰印紅了老師的臉,
同學們都目瞪口呆了,而老師卻若無其事地放入嘴中.「啊」同學們發出了尖叫,過了一會兒,老師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想:「老師這是怎麼了?難道老師不怕
燙嗎?」這個時候,老師故意張開嘴讓我們看.咦,梨塊沒了.老師說:「啊,可好吃了呢!」我們都不相信,一個個搖著頭,於是,老師就讓我來試試.
我
走上台,按照老師示範的方法,把事先准備好的兩厘米見方的梨塊點燃,我的心像十五個吊水桶——七上八下,老師說:「沒事的,只要你把梨塊放進嘴裡後,馬上
閉上嘴,停止呼吸幾秒鍾就行!」我壯壯膽子,把冒著火苗的梨塊放進嘴裡後,按照老師說的一做,嘿!真是不熱,還挺涼爽的,真好吃!我問老師:「為什麼燒著
的梨塊放在嘴裡不燙,反而好吃呢?」老師笑了笑,說:「這是因為梨內含不較多的水份,加上浸泡在白酒中後,水份進一步滲入,因此,在點燃以後,梨塊外面的
酒精燃燒,而內部有大量的水份供蒸,把梨塊放入口中,停止呼吸,口中缺氧,火就會熄滅了,口腔自然就沒事了.」
同學們聽了以後沸騰了,都想口吞「烈火」.
這可真不趣呀!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去探索更多的科學!
5. 榮成市實驗中學美麗的校園作文600字
美麗的校園
我學習在一所美麗的學校里,它一年四季都非常美麗!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小草也探出了小小的腦袋,桃花像和其他花爭著報春一樣,開的特別美麗。那小小的紫丁香花也努力的展示它與眾不同的紫色,彷彿要比桃花更加鮮艷,讓人看了心情非常舒暢!
夏天的天氣非常炎熱,楊樹和松樹綠的逼你的眼!坐在像傘一樣的大樹底下的人們既舒適,又可以涼快。有時下小雨,同學們就在樹下嬉戲打鬧,別有一番樂趣。
秋天,它是一個穿著金色衣裳的仙女。它用它的衣服撫去了太陽的炎熱,將清爽和明亮帶給了大地。這個季節校園的花壇中菊花千姿百態,最迷人了!
冬天,當校園被披上厚厚的銀裝,樹木中的松柏比以前更加強壯了,像一位戰士,守護著校園。
啊,我愛我美麗的校園!
6. 進入中學後的感受作文600字
6位粉絲
進入初中後的煩惱
| 敘事 | 607字
如悄然飄落的冬雪,如淅淅瀝瀝的春雨,如夏日的濃蔭,不知不覺我已進入了初中。隨著年齡的增長,煩惱也增多了不少。
學習方面,以前上小學時,我在班上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發獎狀和獎品是經常的事。我們班前三名的照片還被老師貼在學校的宣傳欄里。其中就有我。每當別人看見我就指著說:「他就是宣傳欄里的好學生,他學習棒極了。」聽了之後我心裡非常自豪,更有一種前進的動力。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升入了初中,不知為什麼,我很討厭學習,這里的學習科目猛然增多,還有環境陌生,,有許多不認識的面孔,覺得很無聊,每次考試我都得不住獎,就連三好學生獎也得不住,我感到很泄氣,為什麼我也努力了,奮鬥了卻得不到收獲呢?在小學老師是多麼的器重我,可是現在我在班裡好像可有可無,同學們也不再羨慕我,真是從天上掉到了地獄里。哎,何時能走出現在的困境呢?我好迷茫。
再說生活方面。以前在家的時候,床鋪每次都是媽媽給整理的;生病了,媽媽領我去看,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我覺得十分溫暖。而進入了初中,一切事情都得自己料理,有時生病了不得不自己去看。有時我躺在床上想,不一會兒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把枕頭都浸透了。仔細想想,我覺得初中都上不了了,但是為了報答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我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學校。老師說我們從小要磨練自己的意志,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這樣長達後才有出息。也許是因為剛開始我不習慣吧。
生活中的煩惱還有很多,聰明的你能告訴我怎樣才能擺脫它們呢?
名師點評
文章以景物描寫開篇,「如悄然飄落的冬雪,如淅淅瀝瀝的春雨,如夏日的濃蔭」十分成功,正文部分在敘述過程中,懸念迭出,情節曲折,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人深思。
7. 介紹威海實驗中學的作文600字
在中國的版圖上,有這樣一座城市,它雖然不是特別大,但卻很漂亮。那就是我的家鄉——威海。
威海不大,但卻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劉公島上遺存著德國建築,甲午海戰紀念館里的點點滴滴,都時刻提醒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威海是座風景優美的城市。西霞口動物園、石島赤山、成山頭、幸福門、海水浴場……這些景觀都是威海優美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贊不絕口。可是,在這些優美的風景區里,卻存在著許多不和諧因素:浴場沙灘的海面上常常漂浮著垃圾;大街小巷可看見有人隨處亂扔果皮紙屑;大街上明明有「禁止左轉彎」的標志,可有的司機叔叔,還是視而不見,揚長而去,造成交通堵塞……這難道就是我們常說的「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嗎?我曾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位慕名來威海旅遊的旅客,品嘗了威海鮮美的海鮮後,被驚人的餐費嚇呆了,原本只要一百左右的餐費,卻需要四百元。他一氣之下,投訴到消協,傷心地說了一句:「可惜了威海這座城市!」這真是給我們威海的形象抹黑啊!
威海是我家,它的繁榮,它的美麗,它的壯大都要靠我們大家集體的力量。只有大家整體文明素質提高了,才能使我們城市的整體形象不斷得到提升。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我們做起;和諧城市、文明城市從小事抓起。那時,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碧,空氣更加清新,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和諧,不愧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我愛威海!
8. 初中化學作文600字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氧高祖建立氧王朝,已有200餘年,及至硫帝,國勢日衰,硫帝有三子,長曰,硫化氫,乃是氫後所生,次曰,二氧化硫,乃是氧妃所生,硫帝在時,廢長立幼,立二氧化硫為太子。硫化氫深恨之。硫帝即崩,硫化氫篡改召書,自立為帝,定都許昌,並欲迫害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舉事,率大軍入關欲奪天下,所到之處物無不降服,遂攻至許昌。硫化氫聞之大驚,曰:且為之奈何?過氧化鈉奏曰:過某不才,願提兵破之。硫化氫曰:善。兵乃出。
那日,二氧化硫在城下叫罵,忽城門大開,一彪軍出,為首乃是大將過氧化鈉,其人豹頭環眼,其面甚黃,手持電子刀,座下乃是赤兔的盧汗血寶馬,兩軍對圓,過某大叫曰:二氧化硫匹夫,敢與我戰否?二氧化硫派其弟二氧化硫2號出,二氧化硫2號使祖傳刺激性氣體刀,騎大河馬,兩將交馬不一回合,二氧化硫2號便被過氧化鈉氧化而被斬於馬下,其屍變質為硫酸鈉。過氧化鈉率大軍掩殺過去,二氧化硫軍大敗死傷無數。
二氧化硫聚室而謀,得妙計。次日,過氧化鈉罵陣,二氧化硫軍中二氧化碳出陣,直取過氧化鈉,說時遲那時快,過氧化鈉尚未反應,便早已人頭落地,化作無色氣體隨風而去,而空餘腐屍碳酸鈉。
硫化氫聞之,大哭。喃喃自語曰:唯今之計只有請硫酸出軍援助了。是日便飛鴿傳書,召硫酸救駕。硫酸得書,遂起十萬大軍入關。
話說硫酸此人,實乃弄權之人,野心極大,硫帝在時,便有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並吞八荒之心,適時兵少將寡,不足與爭天下,乃自流放西北,屯兵興政,以待關中之變。得此召,硫酸乃軍虎牢,只待兩廂殺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此實乃隔岸觀火之計也。
話說硫化氫不得外援,只好與二氧化硫一決死戰,兩軍相約二月二戰於博望。二月二乃是龍抬頭之日,龍者,王者之相也,擇此日實意曰:勝者為王。
二氧化硫得戰書,問計於軍師,二氧化硫軍師氧氣獻計曰:硫化氫有臭雞蛋氣味,雖隔百里猶能嗅之,且硫化氫若遇明火加上臣之大軍可氧化之,若臣之軍以一敵二則所生之物乃是硫與水,若臣之軍以三敵二則所生之物乃是二氧化硫與水,此誠可長我軍之數,且博望多茅草,何不用火攻之計?二氧化硫大悅,曰:軍師之計甚妙,可速行,待事成寡人親提大軍掩殺之。遂吩咐手下多備火種,埋伏於博望。
有隙聞之,報於硫酸,硫酸識此計,吩咐大將鹽酸多開硫鐵礦,並與之化合,所生之硫化氫士兵皆用於支援君主硫化氫。得此支援,硫化氫便寬心而提兵赴約。
話說二月二這日,兩軍會於博望,二君主出,二氧化硫執鞭大叫曰:臭氣鼠輩,何不快降,以免身首異處。硫化氫罵曰:刺激性小兒,死到臨頭還敢嘴硬?快快洗頸就戮!此時二氧化硫令旗一揮,只見四下大火驟起,氧氣軍團乘火而來,而此時,硫化氫軍由於有援軍當以二敵一,不料仍被殺得屍橫遍野,全變成了黃色的硫單質和水了。此時二氧化硫率大軍掩殺與硫化氫展開肉搏戰,而大火雖過,由於硫酸軍的援助,硫化氫仍可以二敵一。兩軍混戰一天一夜,遍地硫單質和水,二氧化硫全軍覆沒,而硫化氫所剩無幾。
此時,硫酸帶兵趕來,消滅了一部分硫化氫生成了新的二氧化硫和水,新的二氧化硫再與硫化氫戰。此時,雙方全無剩餘,而硫酸順勢奪取了天下,繼承大統,定國號酸,並定都洛陽。自此硫酸一統天下,而由於其無敵的武力和智力,故後世列其為強酸之首。
9. 科學就在我身邊 初中作文600字
一位大學老師曾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哪一天我們離開『科學』及其帶來的一切,生活將會怎麼樣?」學生們面面相覷。最後,大家說出的答案是:不可思議。
是的,科學對於人們的生活實在是太重要了。不僅與我們朝夕相伴相隨的電視機、電腦、汽車、手機等與科學密切相關,就是我們吃的米、喝的水、穿的衣、用的電,還有看病治病用的設備、葯品,凡此種種,何物與科學無干?我們要生活,須臾不能離開科學。
人們生存離不開科學,發展也離不開科學。離開「科學」二字,就不能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
我們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有一個深化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努力推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人口、資源、環境的制約,城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社會資源與財富分配的矛盾等種種難題擺到了我們面前。於是在關鍵階段,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為誰發展」、「靠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從「發展」到「科學發展」,從「又快又好發展」到「又好又快發展」,是對發展規律認識的質的飛躍,不僅決定我們的明天,而且將對世界的未來產生影響。
科學發展觀為我們帶來了令人振奮的變化。我們看到,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污染減少了,一些湖泊的水變清了,天更藍了,雲嶺大地更加滿目蒼翠,環境更加優美。科學發展帶來的好處,三迤大地各族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落實,使「科學」二字顯現出新的偉力,閃耀出更燦爛的光芒。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一番話,表達出了神州大地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科學之光燦爛,科學發展力量無窮。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之路,讓科學之光照亮心田,未來就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