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中學作文如何寫好
1/6
初中作文主打是記敘文,至於其他的文體,如議論文、小小說、詩歌,不是不提倡,而且其深度和措辭,一般初中生是無法掌握的。所以如果只是希望得個高分,平時還是練記述文。
2/6
記述文最主要的是敘述清楚,感情充沛。至於那些考試失利、父母背著自己去醫院的這些被寫爛了的情節,如果沒有什麼創新,最好是不要再寫了。但是實在沒有什麼好寫的,最好把抒情的部分加重,分數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
3/6
情節的敘述要清楚就要求我們將整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詳略得當的敘述出來。整個過程可以加入細節描寫,在語言措辭方面根據文章的風格,選擇是朴實的還是華美的語言表達。
4/6
最後的情感升華其實是最能夠提分的關鍵部分,情感是否達到一定深度或者換言之你的感情表達是引起別人的共鳴,如果你覺得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本就不明確,可以用華美的排比比喻擬人,混淆情感表達的准確性,這個是萬不得已的方法。一篇文章最重要的還是情感的表達。
5/6
寫好作文的捷徑就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平時就不用再定期練手了,等到開始也會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會變得很流暢。平時看書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初中生並不推薦看初中作文書,可以看看歷年高考滿分作文,把視野打開,將自己的知識面拓寬。
6/6
莘莘學子,乘長風,破萬里浪,才能直掛雲帆濟滄海。
② 初中生怎樣寫好作文
高年級的孩子。一定要勤練筆。
以下是我的一點體會,供你參考。內
如何寫好作文?
1、好的容文章源於生活,寫你的所見、所聞;寫你的親身體會;寫出你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
2、寫作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對當今的應試教育,你不妨學會一些技巧。比如,平時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開頭及結尾。以備考試用之。
3、多讀書,用心讀,學會借鑒。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4、確立新穎、獨特的文章標題。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堅持寫日記,既能練筆,又積累了素材。
6、學會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詩詞歌賦,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說服力。
7、好詞好句的用法,好詞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給你的文章增添色彩,並使文章得以升華。但要恰到好處,不宜過多,過多會顯得華而不實。
8、學會套用,即變通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
9、接近大自然,節假期走出去,見多才能識廣。
10、接近大自然還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資料:原創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祝你學習進步!
③ 怎樣寫好中學生作文
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努力吧。
年輕人。
我鼓勵著你。!
文從字順
導學
「文從字順」是人們對書面表達的基本要求。怎樣才能做到「文從字順」呢?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對作文用語進行推敲。
第一,准確
准確,是作文用語最起碼的標准。
法國作家福樓拜有一段經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們無論描寫什麼事物,要表現它,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唯有一個動詞;要得到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繼續不斷地苦心思索,非發現這個唯一的名詞、動詞與形容詞不可。僅僅發現與這些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相類似的詞語是不行的,不能因為思索困難而去用類似的詞語敷衍了事。」
前蘇聯衛國戰爭進入大反攻時,一位將軍向斯大林報告說:「敵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糾正道:「不是敵人撤退了,而是敵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換成「逃跑」,准確地點明了戰況。
電影《風雨下鍾山》里,有這樣一個鏡頭: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代表團在北平舉行談判。談判破裂以後,傳來了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消息。張治中低頭嘆道:「這是天意如此!」周恩來立即予以嚴肅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來對張治中的話,僅更換一個字,就把國民黨敗亡的原因科學、准確地揭示了出來。
要做到用語准確,應注意的是:
1.在關鍵的地方盡量不用「歧義」語。
在表達中,凡屬關鍵的地方,為避免誤解,盡量不要用容易產生「歧義」的言辭。比如「驕傲」一詞,就有兩種「歧義」,一為「看不起別人」,一為「自豪」,前者含有貶義,後者則不含貶義。這樣的詞語如果直接運用說:「他因此很驕傲。」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還是「貶」他。
2.運用多義詞時,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詞語,以消「歧義」。
漢語中有不少多義詞,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們應注意的是,在使用時加上消除「歧義」的限制性詞語。比如「大方」一詞,有時表示「花錢不吝惜」,有時表示 「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詞來形容對方,便有產生「歧義」的可能。這時,我們可以將前一種含義使用時加上「慷慨」一詞,組成「慷慨大方」一語;將後一種含義使用時加上「美觀」一詞。組成「美觀大方」一語??這時,「歧義」便消除了。
第二,連貫
連貫,指句與句之間要連接得上。文章要連貫,應做到:
人稱清楚。一般地講,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稱是固定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稱。因為第一、第二人稱的所指只有一個人,比較清楚,第三人稱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誰。「他」的所指不清,就會影響上下文的「連貫」。
2.立足點清楚。立足點就是說話、寫文章的人所佔的位置。這包括時間和空間兩方面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在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中沒有表達清楚,也會影響文章的「連貫」。
第三,分寸
如果一種見聞,一種心思,說出口或寫成文,只能有一種形式,那麼,人們的口頭或書面的交際便不會如此豐富多彩了。
所幸的是,同樣一種見聞,同樣一種心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
請看明人馮夢龍輯《笑府》中的一個棋手的妙語:
有個自負的棋手,與別人較量,連輸了三局。後來,人們問他:「你與某人賽了幾局棋啊?」
棋手說:「三局。」
人們又問:「勝負如何?」
在上述話中,這位棋手挖空心思迴避「輸棋」二字,可謂口頭表達的妙例。
能掌握好用語的「分寸」,是語言運用能力強的表現。「分寸」主要體現在:
1.褒貶恰當。
漢語中,許多詞語都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在作文時,應注意恰當選用褒義貶義,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該用「貶義詞」時用了「褒義詞」或該用「褒義詞」時用了「貶義詞」,不僅表達不準確,鬧出笑話,還會產生料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比如作文中寫到某個朋友的親人去世了,你該用什麼詞呢?用「去世」、「病故」或「辭世」等都可以,這里有一種莊重、崇敬的心情在裡面,用語是准確的。而如果改用「沒命了」「斷氣了」「進棺材了」等詞語,就會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味道。所以「褒貶」二字,千萬小視不得。 2K O%L \4G&Y n7V4j
2.得體。
H 得體,就是講話、寫文章因時、因地、因對方情況的不同而變化,使之與環境相適合,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到鎮江金山游覽。當地的方丈派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和尚做向導。當乾隆皇帝上山時,小和尚邊走邊說:「萬歲爺步步高升。」
乾隆聽了很高興。一會兒,下山了。乾隆皇帝有意試試小和尚的口才,便問:「你在上山時說我步步高升,現在你看我怎樣?」
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萬歲爺後步更比前步高!」下山時後面腳步的位置當然比前一隻腳要高,所以,仍然暗含著「步步高升」的意思。這個小和尚能隨地點的變化而更換恰當的用語,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獎賞。這樣因地、因時或因聽眾不同而變化的言辭,就是注意了「得體」與否。
④ 怎樣寫好初中作文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⑤ 如何寫好話題作文初中
作為近年來一種嶄新的中考作文命題形式和作文考試形式,話題作文已經隆重推出,它極大地方便了我們同學的自主創作,讓同學們在同一話題下,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陳述各自不同的觀點和生活感受。跟傳統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它尊重了創作的主體,顯得更具科學性和人文性,因而受到各地命題老師的青睞。
既是如此,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寫好話題作文呢?
一、選擇最能寫的內容和最拿手的文體。
話題作文其實就是與某個「話題」有關的自選作文、自由作文,它既沒有規定的題目,也不受文體的限制,無需對話題本身進行引用、分析,只要與話題有關的,不論寫什麼,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不論選用什麼樣的體裁,都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同學們的生活經歷有所不同,文體寫作水平各有千秋,所以我們應當記住:一定要在話題范圍內選用自己最熟悉、最能寫的內容以及最拿手的文體。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言之有物,才會有真情實感。
二、快速准確擬好標題,力求新奇生動。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你的作品與閱卷老師首先交流的地方。俗話說:「題好一半功。」好的標題總是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們應花點心思在標題上作文章。那麼在考場上如何快速准確地擬好話題作文的標題呢?
1、巧用修辭,力求生動新奇。比喻、擬人、對偶、借代、引用、設問等修辭都是可用的,只不過要根據特定話題和文體內容靈活運用罷了。如:以「愛心」為話題,《托起生命的綠洲》、《血濃於水》、《這個冬天不太冷》、《雨中,那把紅雨傘》等命題,或比喻、或引用、或借代,生動傳神,又比較新奇,能一下子抓住閱卷老師的注意力。
2、以小見大,縮小寫作范圍。話題作文的開放性強,限制少,題目大,加上五六百字的短文較難寫實,因而對寫作范圍加以限制,將大題目化小寫細,使話題由大變小、由虛變實、由抽象變具體是很有必要的。如:以「語文課」為話題,或揭露虛假:《一堂變味的語文課》;或激情感受:《多味的語文課》;或發揮想像:《假如我是語文老師》等等,這些文題從不同的角度縮小了寫作范圍,選材范圍更加明確集中,有利於我們的寫作從小處著眼而順利展開。
3、打破常規,運用發散思維。擬題不僅要快、要准,更要求新穎,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克服思維定勢,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擬出讓閱卷老師怦然心動、過目難忘的好標題。如:《真想作個差生》、《停電真好》、《太陽從西邊升起》、《渴望「非典」》等等,這些文題不落俗套,新思路、新視角、新體驗,令閱卷老師大失眼鏡。
三、認真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除標題外,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要算是閱卷老師掃視頻率最多的地方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開頭決定了文章的大體走勢,定下了全文的基調。然而,「萬事開頭難」,這就要求我們同學具備寫作的基本功,諸如語言運用、布局謀篇等方面的能力。一般來說,只要我們同學的作文能夠注意首尾呼應,為文結構不散亂,無論是用開門見山、設置懸念的開頭,還是畫龍點睛、卒章顯志的結尾,都是可以的。
比如:我要求同學以「私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有個同學擬出《渴望》的文題,他在開頭是這樣寫的:「放學已經很久了,教室里除了我,已經看不到一個同學的身影,他們都回家去了,可我卻害怕回家……」這個同學在文章的結尾又是這樣寫的:「私彩害了我們全家,我多麼希望爸爸和媽媽能從私彩的泥潭中拔腳而出,我多麼渴望回到從前那個幸福快樂的家」。你瞧,多麼精彩的開頭和結尾啊,作者採用了設置懸念和卒章顯志的寫法,值得我們同學認真地借鑒學習。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同學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用足了功夫,精心地進行「包裝」,開「龍頭」結「鳳尾」,龍鳳呈祥,就一定能從大體上打動閱卷老師。
四、豐富生活積累,增強練筆意識。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高明的作家,如果沒有材料,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他也是不可能寫出驚世駭俗的好文章來的,因為生活是一切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由此可見,我們同學要想在考場上文思泉湧,超常發揮,平時就必須注重生活素材的積累,要積極地參與生活,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並且把每天耳聞目睹的人和事及時地記下來,寫成觀察日記。
實際上,我們同學的生活范圍、社會閱歷畢竟有限,很多素材只能從書本、報紙雜志、新聞媒體上獲得,所以同學平時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課外閱讀,並且養成作讀書筆記的習慣,把看過的書分門別類地編成卡片式目錄,把看過的報紙雜志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儲存,或剪貼,或抄摘,或寫成札記等等。其次,名言警句,課文中優美的句段等都是積累的對象。這樣一來,我們寫起文章就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了。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單有一定的「量」的積累是不夠的,同學們要想自己的文章獲得閱卷老師的歡心,一鳴驚人,平時就必須勤於練筆,嘗試不同文體的寫作。練筆形式可以不具一格,或敘述或議論,或描寫或抒情,除話題作文外,人物風景、心得隨感等都要廣泛涉足,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一個人如果只是站在岸邊不下水,他是永遠也學不會游泳的,難道不是嗎?
五、感受時代氣息,選材立意別出心裁。
同一個話題,不同的同學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正可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例如:我要求同學以「愛心」為話題作文,大部分同學選用的是老師帶病為我補課,媽媽雨夜背我去醫院看病之類千遍一律的題材,而有個同學卻能抓住近期盛行的「非典」作文章,獨辟溪徑,以《愛的奉獻》為題寫出對媽媽(媽媽是「白衣天使」)因職業需要,整天看護病人而冷落自己的救死扶傷行為的理解,立意新穎,富有現實生活的氣息,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
如此說來,立足現實,從平凡的題材中挖掘出深刻的內涵,別出心裁地選材立意,並賦予它時代生活的特色,也不失為一種提高話題作文質量,從而取得高分的好途徑,同學們不妨試一試。
在結束本文之前,我特別要強調的是,寫好話題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我們同學只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進行全面認真的寫作實踐,才有可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來。
話題作文寫作指導
打破常規,運用發散思維。擬題不僅要快、要准,更要求新穎,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克服思維定勢,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擬出讓閱卷老師怦然心動、過目難忘的好標題。如:《真想作個差生》、《停電真好》、《太陽從西邊升起》等等。
⑥ 初中生怎樣寫好作文10篇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⑦ 一篇剛進入中學的作文怎麼寫
帶著一份新奇,帶著一份不安,我走進了初中的大門,新的同學、新的老師、新的環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我真的有些茫然,但我知道這里將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我將從這里走向我的新生活。
片段一:
在學校做同學的朋友,老師的助手
由於我是班級中成績最好的一個,因此被老師指派為班級的代理班長,班長前面加上「代理」一詞,總是讓人感覺沒有底氣,沒辦法,總得有人為同學服務,協助老師工作吧,我只有接受了。
按要求,每天的早讀由我帶領,可能是因為我的年紀小,在加上我長的小巧了些,我領讀時,有的在那寫作業,有的用眼睛看著你,還有的在那交頭接耳,不知在說些什麼,還不時偷偷的笑,他們根本不理睬我,看到這種情形,我真的想哭。
後來,老師找到了我,幫助我分析了原因,我改正了領讀時語速太快的毛病,在領讀時,發現同學們讀的不準的音,我就一遍又一遍的領讀,每一個同學都會了為止。課間,我還主動考其他同學單詞,同學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也會和他們一起解決,漸漸的,同學們開始信任我,接納我,早讀時,幾乎沒有人掉隊了。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只要你真心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片段二:
在家中當爸爸媽媽的乖女兒
雖然我上中學了,但在爸爸媽媽的的眼中,好象我永遠也長不大,早晨上學時,媽媽會叮囑小心過馬路;中午吃飯時,爸爸要詢問班中發生了哪些事情,晚上放學時後,我正認真的的學習,爸爸和媽媽也會時常的來個突然襲擊,看看我是不是真的在學習,夜深時,媽媽還會給我開個小灶——一杯冒著熱氣的牛奶或一塊我愛吃的蛋糕,也就在這一瞬間,我看到媽媽濃密的黑發下,隱約出現了幾根白發,我不禁心頭一熱,是啊,爸爸媽媽為了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不知用什麼來回報他們,我只有刻苦學習,發奮努力才不辜負父母對我的期望。
片段三:把握機會,磨練自己,提高自己。
常聽大人們說現在是競爭的時代,但真正理解「競爭」一詞,還是月考之後,看到手中的成績單,我的心理很不是滋味,雖然我的英語成績是班中最高的,但也不是滿分,況且,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我的語文才79分,數學也不理想,我真的不明白,上課的時候,我的聽課狀態一直很好,為什麼就沒有考好呢?思前想後,終於,我明白了:學習不僅僅靠課堂老師的講授,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掌握方法,主動自覺的去學,還要常溫習,古人常說的「溫故而知新」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尾聲:
我的初中生活剛剛開始,在今後漫長而又短暫的三年時光里,或許我還會遇到困難或挫折,無論遇到什麼,我都會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努力、堅持,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會成為老師自豪,家長驕傲,自己滿意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⑧ 初中如何寫好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知識要點
1、 了解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規定的「寫作能力要求」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工整。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實際考查中,初中作文考試的重要內容大多是寫記敘文,因此掌握記敘文的寫作尤為重要。
2、了解作文的評分標准
依據大綱對寫作的要求,作文評分標准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給分,第一是書寫,要求書寫時字跡工整,標點正確,書寫格式規范,都符合要求這項一般占作文分的四分之一,約10分左右。第二是內容。要求作文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具體。這部分約占作文總分的三分之一,約佔20分左右。第三,是表達,要求作文的結構合理,詳略得當,語言順暢,敘述具體、描寫議論得當。這部分約占作文總分的二分之一,30分左右。
從評分標准可以看出,中考作文對書寫、中心、語言表達三個方面要求比較高。
學法指導
1.學會確立中心
確立中心最好的辦法是學會列提綱。根據題目的要求,思考作文想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即文章的中心),然後再考慮選那些材料來寫,確定詳略,再安排結構,將這個提綱寫好後,再二次審題,看自己的提綱是否符合題目要求,如有差誤,有時修改(避免成文後才再改,已經來不及了)確得文章能扣題,符合題意。
2.學會恰當地運用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
作文中凡是能突出中心事件、人物都要有詳細地描寫,如《合作》一文,詳寫的部分應是你如何與別人共同完成一件事,那麼,你們之間如何合作的過程就非要具體描寫不可,而與中心無關的內容,就可以簡單幾句話略寫,甚至不寫。
在記敘文中恰當地議論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出現在開頭、結尾。在結尾時適當地進行議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要注意的問題是:議論的語句一定要緣事而發,針對記敘的內容,或談它的意義,或揭示其規律,或表明自己的態度。
3.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要有語言的儲備庫
作文平時要多讀書,好的文章要背下來,精彩的詞句段應抄下來。
②要有語言的實踐訓練
平時應加強寫作的片段練習,比如仿寫續寫改寫縮寫擴寫
③要精寫和多寫相結合。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勤動筆,以我手寫我心 怎樣寫應試作文
1、按題目要求作文
我們平時作文,是為了練習寫作,提高文字表達水平。應試作文是為了展開寫作水平,接受選拔。應試作文為了防止「虛構」,,它的題目和平時作文必須有所區別;為了叫絕大多數考生都有話可說,它的題目不能太偏,為了公平評判考生的成績,它還有一套詳細的評分標准。因此,必須在審題上下一番功夫,搞清楚題目的要求,嚴格的按題目的要求作文。不按題目要求作文,即使文字水平再高,也不能得到較高的分數,有時應試作文的題目和平時作文的題目極其相似,也不能照搬平時的作文,也要一絲不苟不折不扣的照題目要求進行構思,嚴格按題目要求來寫。
2、把開頭結尾寫好
我們平時在課堂上學的各種開頭結尾的方法,應試作文當然都可以使用。但是評卷老師最青睞的是起筆入題的開頭,因為評分標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切題。評卷老師最青睞的結尾就是收束全文點明主旨,因為結構完整也是比較重要的一條評分標准。
3、把話說明白
有的同學作文時喜歡推敲字句,這在平時當然很好。但應試作文時間有限,字斟句酌反而束縛住自己,妨礙思路的展開。有人一拿起筆就端起作文的架子,很簡單的一句話,寫起來也要繞幾個彎子。這樣的文章看起來到覺得別扭,不如寫大白話,怎樣想,就怎樣寫。
4、注意分段
有的同學愛寫三段的文章,開頭一小段,結尾一小段,中間一大段。這樣的文章顯得層次不清,因為所有的內容都擠在第二段里了。可以把中間的那一大段再分成若干小段,這樣,就顯得層次清楚了。
5、把每段的第一句寫好
每段的首句,彷彿人的眉目,把這句寫好了,每清目秀,整個段落都顯得精神。每段的第一句寫成什麼樣最好呢?按應試作文來說寫成能概括全段大意的中心句最好。因為評卷老師看我們的作文不象平時看書那樣從容,他能在每段之首找到中心句,閱讀我們的文章就非常便利了。
6、卷面上盡量少修改
文章某處改動一下是難免的,但改得多了,會影響卷面整潔。實在非改不可,也要使用標準的修改符號,切記「塗鴉」。另外在卷面上作段落順序的調整也會影響卷面的整潔。
⑨ 中學生如何寫好作文
中學生如何寫好作文。
第一,培養興趣,這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棟大樓,興趣無疑就是這塊基地;蓋樓是工程師在基地上開拓,寫作文是我們在興趣上建樹。要培養興趣,就得多讀,品讀文學的藝術——文章的整體補局與框架,段落的銜接與過渡,字詞的搭配與組合,各類修辭與素材引用等。
光讀還不行,這里有一個原理,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那種「通吃」的讀法不行,這會落入「書海」之中,如此一來,對於初讀者不但無法培養興趣,反倒增添空泛無味,倒加反感。但是,走馬觀花式的讀法也不可取,這樣如浮萍落海,任隨其流,倒頭來是迷失在外,無法歸宿與寫作的興趣之上。
對中學生來說,我認為,應該是先有所選擇對象,也就是說摘取一些適合中學生思想的書刊,比如說中學生報刊,優秀作文,名著等;然後是選讀內容,對其中的一些文章或片斷可反復的去讀,深深體會蘊涵的道理,表現方式,用詞造句等,同時,在品讀中,把經典語句、故事、名言等記錄下來,增加自己語言;最後,讀後反思,這是興趣的濃縮,回頭想想是怎麼突破主題的,是通過那種方式升華的,語言的精美是怎麼表達的等。
第二,經常動手寫作。話說書讀的多了,就有那種寫作的慾望;有了慾望,必需邁出動手的步子,光想是不成文的。常言說萬事開頭難,這一步確實很難,因為它決定了你能否以後寫出好文章。
按古人之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又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話實際上道出寫是建立在讀的基礎上,有了前文所謂的讀作興趣這一基礎,那就要動工,這個「工程」是不可推三置四的。沒有寫的念頭,就要逼迫自己寫;有了念頭而只在坐著空想,不寫也是不行的。但這樣就去寫了,一般來說也是寫不出好的東西來,因為這般寫出來有種「強扭的滕結出來的瓜」的意思,不過,文章不是工程,工程搞錯了後果是很嚴重的;但文章寫的不好,卻是可以再去修改潤色的,直到完美為至。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這中間的樂趣是無窮的,特別是自己品讀自己寫的文章。
第三,有了興趣,有了慾望,有了能力,就要求在內涵上有所造詣,這就要求成文前先要有一個主題。
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一篇文章的質量如何,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但其真的優質度倒底如何,最主要的還要看他的主旨,這就是所謂的主題。主題材的取捨不能感情用事,覺得只要注入情感就會「深入人心」,其實不然,因為寫文章不能如流水浮去,任意流飄,有時候雖然覺得自己寫的過隱,種種情感都從筆尖傾泄而出,但別人看後卻是一片迷茫,因為讀者不曉得你再寫什麼,是在表達什麼樣的情感,也就是說這種揮霍情感的寫法不可取。從做人角度來講,那就是自以為是,過於自負高傲;文如其人,要求用情專義,專心至志。
另外,主題的表現不能太泛,泛了就如放煙花,可看而不可品;更主要是如放飛的鳥,就會收不回來,到最後落得一場空,使文章顯得空洞而無情感,這就如一潭死水。
如何取定主題?我認為常用的有三種方法,第一種,大眾化,也就是說別人一看標題或者說讀幾句就能明白你這篇文章要說明什麼,要論證什麼,要講什麼故事。在寫作上,對主題的表現,那種「千呼萬喚才出來」的寫法一般不可取,特別是對中學生。第二種,量身化,對於一個事件可能會反應幾個思想時,就需要從自身出法,看自己適合表達那種主題,也就是說估量自己從那個主題入手,所要表達的方式各素材可能最豐富,最能突出這一主題材,在同類中能夠出類拔悴,脫穎而出。第三種,獨僻化,這就要求擺脫常規思維模式,用發散的思想去定位主題。從哲學的角度出法,要求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別人所不能看到東西,在無形里尋找有形的價值,這種主題一般來說新穎獨特,但在表達上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讓人信服,才能使人折服,這就要求帶有藝術性的表達方式。
第四,如果說主題是工程的企望,那麼表達方式就是圖紙,而用詞造句就是材料,剩下的就是「自己」去做工程師與建築師了。
關於表達方式,這與一個人的「作風」有關,寫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一般來說就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但是,在這里,我要說的主要是文章「布局」,必需是穩打穩進,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拖泥帶水,這種「布局」要求其嚴密的邏輯性,更有超前的創新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讀書時多積累這種布局法,並能去粗取精,化為己有。
不過,這般的要求,都是需要文字來組合,要把一篇文章表達的有聲有色,除了其表達方式,其詞句的潤色無疑也是必備的一項。這一項無疑是基本功的要求,這種根基就要求平時多積累,它既不是某個人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後天一時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種過程也是知識的無限性要求我們不停的學習,不停的化為力量,去美化自身的思想。
「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要寫好作文,既要堅持多讀多寫,還要注入情感與良好態度——這是縱向上的要求,總上所談,不但發現,作文其實不難寫,只要用心——恆心,真心,誠心,信心,就能寫出好的作文來。
⑩ 初中生怎樣寫好作文 寫好作文的技巧
一. 內容求真
從歷年來的中考作文來看,選材的雷同是最大的通病。作文材料缺乏現實性,沒有新鮮的時代感,缺乏個性化的處理,事件公式化,人物臉譜化,給人以「千佛一面」的感覺。如在寫《生活告訴我》時,有許許多多的學生或寫父母下崗、或遭車禍、或身患癌症、或殘疾癱瘓等等。為了達到符合作文要求,不惜「犧牲」自己的父母以表明自己能夠承受生活的磨難,這種「為賦新詞強說愁」式的情感,缺乏生活基礎,不僅不能激起讀者的共鳴,反而讓人大倒胃口。許多老師閱卷之後搖頭調侃:「想不到在這些孩子眼中,國人大多還是『東亞病夫』!」
材料雷同的根源是失真。因為許多同學的應試准備是在考前背幾篇作文(也有老師這樣要求學生),然後根據不同的題目去套。因此,出現上述現象也就不奇怪了。要避免雷同,就要選用真實的材料,寫屬於自己的事,寫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自己獨特的眼光「過濾」後的材料就有了獨特性,當然不會與他人「撞車」了。
當然,在「真」的基礎上要求健康積極,不能有病態、消極的思想內容,更不能有違法亂紀的思想觀點和腐朽墮落的感情傾向,否則,就是最真、最切題也是不符合我國人才素質的要求的。如在《初中生活的苦與樂》中,有的考生寫學習之「苦」,寫早戀之「樂」,也有的寫到校外桃園偷桃之「樂」。這種感情可能是真的,但是對一個初中生而言卻是不適宜、不健康的。
二.形式求新
這里的「新」主要是指新異、獨特。因為中考畢竟是選拔性考試,要求在幾千份卷子中引起閱卷老師的注意,要在長時間閱卷的疲憊中引起閱卷老師的興奮,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選用新異獨特的形式。
首先可以在題目上做文章。擬出一個不同凡響的題目,用新穎的題目來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如《成功要有懷疑精神》改用《成功在於「?」》是不是獨特一些?當然這需要平時注意收集積累一些類似的好題,看得多了,擬題的功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其次可以在結構上下工夫。如像冰心的散文《笑》那樣的並列式結構;採用小標題的結構;採用倒敘式的結構;採用懸念式的結構;採用誤會法式的結構等等。在考前選用幾種反復加以練習,熟能生巧。再次,還可以在文體上做點文章。如記敘文、議論文是不是可以採用書信的格式?是否可以採用演講稿的格式?此外,在題目下寫上一段題記,也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主題求異
如果把結構比喻為文章的骨架,材料為血肉,那麼主題就是 文章的靈魂,是至為重要的。
雖然說我們不能要求初中生對社會有深刻的思想認識,但在考試中,要「標新」要「立異」,就要出奇制勝。因為只有不落俗套的想法才會讓閱卷老師為之心動。可以說文章的優劣,主要取決於立意的高下。
為了與眾不同,最常見的是用「反彈琵琶」法,也即運用求異思維來立意,力避大眾化的想法,以求在立意上獨樹一幟。如199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是要求考生對一段材料發表看法。材料主要寫幾個人對帶刺的玫瑰花的對話。當絕大多數考生對玫瑰花的刺進行非議,把它喻為缺點、錯誤以至社會陰暗面的時候,有一位考生卻提出了「採花莫怕刺」的中心,並運用道理和古今典型事例證明:如果說別人的「批評與勸告」是花,那麼「言語犀利的批評」則是帶刺的花,作為領導者,就要「善於聽取下面的意見」,特別要聽取帶刺的意見。文章立意別出心裁,自然高人一籌。
當然,這種新穎的立意也並非空穴來風,需要自己平常注意收集積累一些新穎獨特的觀點,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惑是無可避免的
四.文面求美
考試時,由於時間限制,許多考生忽略文面的美觀,有的塗了又改,改了又塗;有的大段大段地刪除或插入;有的反復用透明膠撕揭,以至「漏洞百出」;有的用修正液大片大片地遮蓋,滿目「瘡痍」。看這樣的卷子怎會有愉悅的心情呢?評卷時有明確的規定,字跡清楚美觀的可以酌情加2~3分,而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的可以酌情扣除2~3分。里外相差就是5~6分,再加上閱卷老師的心情影響分,更非少數。可見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方面。
下筆一定要慎重,不可隨意。寫了以後一般不要大段地刪改(除非有致命的失誤,如離題),有了一些小毛病盡量在下文補救,以求整體的美觀。這雖然要靠平常養成習慣,但考前有意識地進行訓練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