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文:家鄉的___節(節日)600字
樹葉像一隻只蝴蝶飄落下來,帶著秋的清冷,飄向遠方。彷彿在告訴我們——家鄉的中秋到了。
家鄉中秋的楓葉是美麗的。
鳳凰廣場那像火把一樣紅的楓葉,把廣場襯托的紅盈盈的。放眼望去,一片火紅的海洋。一陣秋風吹過,平靜的「火海」也翻滾起來,甚是壯觀。一顆綠樹嵌在一片火紅中,顯得格外耀眼。漫步在樹林下,飄落的紅葉在腳下發出咯吱的響聲,為那寂寞的樹林伴奏。秋天的霧也格外大!一大片霧迷迷濛蒙,環繞在城市中間,朦朦朧朧的,彷彿像一位羞澀的少女在跳舞。要是幸運,還可遇見一條清澈得宛如一條明亮的帶子回盪在城市中間。平靜的水面偶爾有一條頑皮的小魚游過,使平靜的水面盪漾起一圈圈漣漪,像打破了一面鏡子。
家鄉中秋的田野是美麗的。
這時,滿山遍野是金燦燦的稻子,微風吹過,稻海里盪起金色的波浪。家鄉中秋的花,是美麗的。
中秋時節,校園里,婀娜多姿的菊花,香飄萬里的桂花,絢麗多彩的月季花等相繼開放。在中秋的花卉會上,總能看見許多美麗的花兒競相開放。一陣陣香氣迎面撲來。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人心曠神怡。花開季節,人們都去觀賞。秋天的花兒沒有春天的艷麗奪目。也沒有夏天的繁瑣,更沒有冬天的冰冷。秋天的花兒是恰當好處的。
家鄉中秋的果實,是美麗的。
金色的陽光灑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映紅了那棗樹上的「瑪瑙」。那一串串的大紅棗給中秋節帶來了喜悅。
果園里,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黃橙橙的梨,紫瑩瑩的葡萄,果園里到處充滿著瓜果飄香的氣息。
家鄉的中秋節,總是那麼迷人,那麼美!
終於,盼望已久的國慶節來到了。今年,祖國已經61歲了,而在這第61年的國慶節里,我回到了山清水秀的家鄉——南尹。
南尹,我最鍾愛的還是這里的小動物。
羊
一進村,兩只可愛的小綿羊便展現在我的眼前:純白的羊毛,是那樣美麗、奪目;「咩咩」的叫聲,使我感到那樣親切、可愛;威武的角,又使我感到敬畏、恐懼。我小心翼翼地朝它走去,生怕它那對威武的角朝我頂來。沒想到,在剎那之間,綿羊發現了我,眼裡充滿著溫和。它還在咩咩叫著,似乎在說:「過來和我玩一會兒吧?」可我,最終還是沒敢過去。
貓
到了南尹,我們先去了三叔家。一進三叔家的小院,我就聽到了「咪咪」的聲音。循聲音一看,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貓!它雖小,但小得小巧玲瓏,小得頑皮可愛;一身棕色的毛,夾雜著黑色的斑點,是要與老虎媲美嗎?但是,不管怎樣,在我眼中,那隻小貓都是那樣可愛。我忍不住走過去,想要抱抱它。沒想到,它卻含著恐懼的眼神避開了,真是一個膽小如鼠的「膽小鬼」!
狗
在南尹,最常見的就是狗了。狗吠在我的耳畔回盪,狗屎遍地都是,狗呢?像人一樣普見。但我的「愛狗之情」永不被狗的增多而減少。
去南尹,最重要的是要參加婚禮,在酒席之餘,有幾只流浪狗湊圍上來,想討食一點殘渣剩飯。「好心腸」的我看它們可憐,幾塊肥膩的魚、肉便成了它們的「美味大餐」。吃完,還不忘給我個感恩的眼神。看來,還是狗「知恩圖報」呀!
我在南尹流連忘返,不是貪圖美景,也不是貪圖清閑。喜歡的只是這生機勃勃的動物。這次回南尹,雖然走了許多路,很累!很累!但我覺得很有意義!我覺得過得快快樂樂,開開心心!
❷ 家鄉的廟會廟會玩了什麼作文300字
今天早上,姥爺說帶我逛廟會。我聽了高興極了。
廟會上,人山人海,叫賣內聲、嘰嘰喳容喳的說話聲……可真熱鬧。五花八門的東西讓我看不過來。先說那賣吃的:香甜的巧克力惹人喜愛,酸甜的糖葫蘆讓人饞掉牙……再說那賣玩具的:各種各樣的大氣球,五顏六色的茸毛玩具,五花八門的小面人,還有紅色的紙燈籠呢!再說那蔬菜:又紅又大的柿子真可愛,嫩嫩的韭菜真便宜,綠色的豆角賣得快……
❸ 作文《我的家鄉有__節》
家鄉的春節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在我的家鄉xx,過年時最熱鬧的一天要屬除夕了。
除夕那天,大人和孩子都早早起了床,草草吃了早飯,大人們就開始忙著准備中午那頓豐盛的大餐。每家都在年前買了許多糖果、花生、瓜子等孩子最愛吃的東西,應有盡有,孩子們都能夠大飽口福了。調皮的男孩子們當然就三五成群地到處溜達、玩耍,每次回家,兜里都塞滿了花生、瓜子。這天,無論是大人、小孩都不能說不吉祥的話,我這只烏鴉嘴就只好待在家裡玩了。
快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大人都提著煮熟的豬頭豬尾,領著孩子去祭拜祖先。祭拜完了,家家都要放鞭炮,「噼哩啪啦」的響個不停,一陣接著一陣。放完鞭炮,一家人就為著桌子吃團圓飯,團圓飯一般都是六個菜,代表著六六大順,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完後,要等所有人都吃完了才能離開桌子,這樣才叫懂禮貌。
下午,使所有孩子都期盼已久的時刻,因為在下午,大人才會給孩子發壓歲錢,但壓歲錢也不是輕易就能拿到手的,還要對大人說一些好聽的話或祝福的話,直到大人滿意後才會給你。我的壓歲錢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的。
晚上,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燈火通宵,煙花爆竹片刻不停,本來是深藍色的天空,都被染得跟白天一般明亮。
家鄉的春節真熱鬧啊!其實過春節就是為了能讓人們忘掉一年的煩惱,開開心心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❹ 家鄉的習俗3月三廟會作文
今天早上來,姥爺說帶我逛廟會。我聽了自高興極了。
廟會上,人山人海,叫賣聲、嘰嘰喳喳的說話聲……可真熱鬧。五花八門的東西讓我看不過來。先說那賣吃的:香甜的巧克力惹人喜愛,酸甜的糖葫蘆讓人饞掉牙……再說那賣玩具的:各種各樣的大氣球,五顏六色的茸毛玩具,五花八門的小面人,還有紅色的紙燈籠呢!再說那蔬菜:又紅又大的柿子真可愛,嫩嫩的韭菜真便宜,綠色的豆角賣得快……
❺ 家鄉廟會作文400字(涇川)
家鄉廟會最精彩
我的家鄉定州,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城,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景象,也沒有江南小鎮的美麗多姿。我所住的鄉村,有打工的,有務農的,這兩種主要的工作充斥著人們的生活。
如果生活只有忙碌,也就沒有多大意思了,幸虧還有幾個小節日,來讓人們放鬆一下。比如二月二,廟會節,端午,重陽,冬至等節日,我們這里是都過的。每次臨近過節,家裡都准備下新鮮蔬菜,雞鴨魚什麼的,老人們就等著和滿堂兒女們相聚一餐。這其中,數農歷的三月二十一廟會節過得大,也過得熱鬧。
所謂廟會,也就是比集市大的買賣市場,更像是百貨市場。鍋碗瓢盆,桌椅板凳,衣服布料,吃的用的等,應有盡有。據說以前有燒香拜佛的,現在也越來越少了。這種廟會都是成小片形式的,幾個村一起過,其他地方的日期另定。其實也就是為了方便老百姓買東西,商家掙點錢。
和往年一樣,今年的廟會前兩三天奶奶就忙碌著包粽子,買好瓜果蔬菜。包粽子?不是端午節才吃粽子嗎?也不全是,這個節家家戶戶也包粽子。每次都是奶奶包,看著她拿幾片葦葉,像變戲法似的三下兩下就包好一個。煮好後晾涼,白白凈凈的江米粒透著香氣,吃在嘴裡甜津津的。每次一出鍋,我等不到晾涼就得先吃一個,用爺爺的話說,就是「光吃不幹」。
廟會那天,兩個姑姑都來了,還有媽媽爸爸和妹妹。他們做買賣的上班的都忙,一年到頭相聚不了幾次,為過個節日,奶奶要准備好幾天。吃飯時圍了一大桌子人,奶奶忙前忙後的又是炒菜又是做飯,還總樂呵呵的,熒光滿面。
他們男人們聚到一起總少不了喝酒。勸酒聲,碰杯聲,大笑聲,把節日的氣氛喊到了頂峰。窗外的一群孩子們,你追我趕,嘻嘻哈哈地笑著。這情景,簡直比個演唱會還熱鬧。
看著奶奶笑,我也很高興。她身體不好,年輕時為生活奔波落下了一身病,打針吃葯經常不斷。每次我都說不用為我爸爸他們操心,好好關心關心自己,可就算病了,她也念念不忘她的兒女。
「吃餃子了!」奶奶端來了餃子。她包的餃子,皮薄餡大,吃在嘴裡,很香。
❻ 初二作文《我家鄉的節日》大約600~800字
哭還不夠哭IU滾不你也不給I呀 I也不過I7一個IuiVU一個呵呵拜拜哈哈哈哈哈剛好和你北方股份丹甫股份當飯吃V剛才天天有人對此預測一體vybinfvesxc4vbu6tgfhgd5不過剛剛彷彿突然發出如同VU幣因病突發讓人擔心試圖讓休克搞不好。嗎?
❼ 我家鄉的---節 初二作文
年齡大了,在外面久了,就很想家,想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草木,那裡的親人,總想再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生活。
我小時候就喜歡爬山,七八歲的時候經常和大一些的夥伴去爬山,我喜歡到山裡采野花,到現在也喜歡。家鄉的春天在五月,五月的天是湛藍的,空氣是透明的,加上漫山遍野的映山紅,顯得格外動人。映山紅並不多姿,但極其爛漫,剛開的時候是粉紅色的,後來逐漸變淡粉的,離遠看,大片大片的,十分搶眼。近看,一簇簇,一叢叢,就象射鵰英雄傳里的桃花島一樣!在冬天裡,你也可以折回幾個干枝拿回家養在瓶子里,大約半個月,就會開出漂亮的粉紅色小花,等花謝了,還會長出嫩綠的、尖尖的小葉子,點綴著清冷的冬天,真是美麗極了。家鄉的山上最早開花的要屬我們俗稱的耗子花,它矮矮的從地上長出來,葉子和地面貼得很近,只長出大約4公分的莖就開花了,而且莖似乎無法承受花之重,所以花總是低垂著,紫色的、大大的、單層的花瓣,有些象罌粟,只不過比罌粟矮得多,也不象罌粟會害人!它的花期很短,只有一兩天時間,但它的生命力頑強,有時在石縫中也能發現它的身影,只是長得不那麼「健壯」!我最喜歡的要屬家鄉那野生的紅色百合、黃色百合、芍葯,紅、黃百合也許大家能想像出它的模樣,而芍葯卻未必。它的花是白色的,很端莊、大方、典雅,大大的葉子托著幾朵含苞的或綻放的花,一點都不張揚,就象極有修養的大家閨秀!而這花不但美麗,而且還能入葯。黃色百合俗名黃花菜,不但能入葯,還是餐桌上深受人們喜愛的野味。它們開在七月里,我經常和夥伴們跑很遠的路才能採到這些花,我也經常貪婪地采上一大把緊緊地抱在胸前,恐怕人搶了去。遺憾的是那時家裡窮,沒有相機,要不我一定會和這些野花多合幾張影!現在倒是有了條件,可回家的時候總趕不上花期,一直是件遺憾的事。
秋季來臨的時候,山裡的各種果子都熟透了,杜柿、稠李子、山丁子、紅豆(俗名雅格達)、面果,還有山珍:木耳、蘑菇、猴頭,還有榛子,松樹籽……人們開始結伴到深山裡去采野果子和山珍,很多人不是為了享用,也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那份採摘過程的快樂!
離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奔騰不息的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清晰可見河底的石頭和水中的魚。在不多雨的夏季,河水不過膝蓋,人們能趟到河對面去。我喜歡在河邊坐坐。去年回家的時候,我就和姐姐坐在河邊,回憶著小時候的故事,她怎樣偷偷帶我們上山,怎樣掏鳥窩,我又是怎樣把鞋子漩進了淤泥里,回來是怎樣挨媽媽的教訓。我又給姐姐講我曾去嘎仙洞(嘎仙洞是鮮卑族的遺址)的故事。其實我只去過一次,到裡面必須用火把,而且即使在夏天,洞里也很冷,我和夥伴們沒走多遠就無法再看到前面的路了,也不敢再深入了。不過還是過了一把癮——我們從洞的側壁爬到了洞頂,在最上面,我們脫下外衣,向下面的人揮舞著,以示我們的興奮和勝利!
再看看這里的人們,雖然過著並不富裕的生活,但在他們臉上都掛著微笑,寫著幸福。到我初中同學家裡做客,她和丈夫住在平房裡,看著他們養的十幾只雞,看著屋頂裊裊的炊煙,這些雖然平凡而簡單,但在我看來,是多麼有生活氣息,我好羨慕他們!他們在自己的天地里耕耘著,快樂著,收獲著……
我愛家鄉,愛它的山,愛它的水,愛它的草木,愛那裡的人們。無論我走到天之崖,海之角,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哺育我成長的、帶給我美好回憶的家鄉——大興安嶺林區啊!
❽ 請以「家鄉的……節」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作文網
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在家鄉,春節是我們最歡樂的節日,臘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刻畫在我的心裡。
家鄉的春節習俗並不復雜,除去那較為簡單的儀式外,剩下的時間與空間里,皆是無盡的歡聲與笑語。而那早已約定俗成的儀式中,也包含著對先祖的紀念,對生活的美好期盼。
土家人重情誼,過年之前,定要按長幼或遠近給先祖們上墳,說是給先祖備「錢」買年貨,而且祭祖時要按已故長輩的輩分高低來確定先後順序上墳。上墳時要用標準的三叩首。上墳還只是第一道禮節,待到春節那一天,要在團年飯前擺上一桌「亡席」,還在桌下燒紙錢,說是讓先祖們先享用,燒紙錢是給他們的拜年錢。
土家人住山區,山上天寒地凍的,所以在守夜時便有了圍坐火堆的習俗。但凡是農家人,家裡都有一間專燒柴的房子,多用於熏肉和取暖。我們常在祖母家守夜。每逢年關,祖母總是要准備許多木柴,特別是要找出一根大柴來充當守夜時的「火主」。
每當守歲之夜來臨,夜幕襲來,祖母便會將一堆上好的引火物點燃,那淡黃色的火苗如金子般美麗,偏又是那麼的熱,讓整個屋子裡充滿了熱氣。歡聲笑語也隨之解凍,隨著火苗的不斷跳躍,一些較細的木柴已經開始燃燒起來,而較粗的也漸漸冒出了青煙。有的木柴未乾,則一頭冒出了青煙,另一頭開始滲出水珠,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由於祖母在一旁不斷地吹火,一會兒,「火主」便燃了起來,火焰染上了一絲紅色,映在祖母臉上,喜氣洋洋的,映在我們臉上,也平添了一絲歡樂。農家講究不生二次火,尤其是點燃後的歲火,更是馬虎不得,徜若這「火主」不能一回點燃,那整個春節便沒有了喜慶的氣氛。「火主」還得燃一夜,徜若中途斷了火,那便象徵這一家會斷了香火,一年都沒什麼喜慶味兒了。
十二點的鍾聲敲響,千家萬戶幾乎同時打開大門,先迎一陣財神等吉神之後,再將鞭炮點燃,一時間,黑夜變白晝,萬千鞭炮如同驚雷般振天撼地,數不盡的煙花在天空誕生,毀滅雖只有一瞬間,卻如萬千朵仙花,異草般美麗,在天空中爭奇斗艷。
炮竹響起不過瞬間,結束也不過瞬間,但那新春的祝福,卻送進了人們的心裡。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的春節有著家鄉的味道,正如那爆竹聲後的春意,久久的回盪在我的心裡。
❾ 家鄉的大廟會杞縣作文500
也有它自己的特點,危害農業生產。儒家承認求利之心,主張重義輕利,對專中國的封建經濟屬思想以至中國封建經濟本身的發展,他們還主張「強國」就須「弱民」,因而不反對求利;並明確提出富國必須以富民為基礎、士同列為四民。富國之策。它把商。以後商鞅在秦國變法。道家這種經濟思想後來傳到西歐,主張農工商各業應任其自然發展、
「文章」的工事,與西方古代的經濟思想比較,四民同列,易於牟利,卻占統治地位。以後,提出了各種見解或政策,除在重視農業生產。道家從自然哲學出發。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有著自己的特點、儒家,同時也指人類社會的道,
提出富國強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作為求利的前提,主張「上下俱富」,「義」是指人們行動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只是說對商賈的數量要有
❿ 作文《我家鄉的———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里,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歷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麵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准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麽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著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裡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裡沉甸甸的。就那樣提著棕葉的梗一並放進大大的鍋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裡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裡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初四一早,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著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說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幹了,就成了葯。夏天村裡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葉放在鍋里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裡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初五是過端午節的高潮。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晨去采帶露水蘭草、金銀花、鐵芒箕、番石榴葉、榕葉的「五味草」,當然還要在午時上井裡打一桶甘甜的清泉。這水,都是泉眼裡流出來的,沒有任何污染。在端午節這天,水最涼,喝起來也最可口,喝了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劃龍舟。據說是水鄉蚊蟲多,用「午時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節前,村裡的小孩都會纏著母親或祖母給打個「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絲線結成一個精緻的網路子。用「五味草」煮鴨蛋,會把鴨蛋染得黃黃的。裝進網路子里,掛在胸前衣襟的紐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黃漬。出門一碰上小夥伴,就把鴨蛋掏出來,對碰撞,誰的蛋殼先破了,誰就輸了,就剝了殼吃掉,有一種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對於雞蛋很感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吃,而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斗蛋」。帶上幾只蛋,早早的來到教室,幾個一群在課桌上拿蛋對撞,誰的蛋被撞破誰就輸了,好勝的小孩們玩得可開心啦。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說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端陽的下午,四鄉八鄰小孩們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岸上人頭攢動,翹首瞻望;溪面龍舟燦爛,一字排開;船隊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飄揚;一聲炮響,船如箭發。執旗手站在船頭,揮動令旗,助威吶喊;鑼鼓手敲起鑼鼓,節奏聲聲,扣人心弦;劃槳手赤膊上陣,齊心協力,溯流奮進。競渡完畢,奪標龍舟披紅綢,插紅花,放鞭炮,搖頭擺尾繞江向觀眾致意,似英雄凱歌頗自豪…… 離開家鄉好多年了,隔著遙遠的時間和空間我仍能嗅到那股棕葉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從家鄉出來的,每年端午節,妻子也會用「五味草」煮一些鴨蛋,也會從市場買一點螺煮給女兒吃。現在,超市可以買到各種的粽子,有包紅棗蜜餞的、有包蛋黃果肉的;妻子也會包一些粽子,但我怎麼也吃不出母親包的感覺,怎麼也感覺不到端午節那個鬧烘烘的氣氛。 20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懷念家鄉的故土,懷念家鄉的人——勤勞善良的人民,簡單而古樸,充滿生活情趣的人,永遠忘記不了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