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怎麼復習
全面透徹的了解考情是順利通過考試的一個必要前提,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也不例外。只有弄清楚考試的具體方式、題型、考試范圍,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復習,從而通過考試。就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這門課來說,主要包括兩大模塊。模塊一包含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四部分內容,而模塊一在整個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大,達到68%,包括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辨析題和材料分析題。模塊二同樣包含四部分內容,分別是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在該門考試中佔32%。模塊二亦包含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而該門課的考試從總體上來說,單選題的分數大致佔到30%,非單選的比例約為70%。從題型分數的分布可以看出,對於考生的記憶能力和組織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了解考情之後,就要有計劃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抓住最後的時間好好復習。
首先,對課本知識的通讀和大致了解是必須的。可拿出兩天時間來,先把書本過一遍,對該門課有個整體感知。
其次,就要對重點知識進行深入學習。根據以往的考情,重點知識還是比較明確的,包括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學的幾大流派及其理論,德育的內容,德育過程規律、德育原則及德育方法,新課程改革,新課改的具體目標及教育觀,區分幾種常見的中學生心理障礙及調節方法,班主任工作及教師的素養等知識點。對於二次復習可以拿出四天時間進行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
第三,對真題的把握。真題反映了命題特點和方向,對以往真題的練習,分析和總結對於順利通過考試幫助很大。因此,在復習完理論知識並且時間不是十分充裕的情況下,掌握真題是一大備考資料。對於真題的學習,可在知識點學完以後,進行自測,區分出已經掌握的點和有問題的地方。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必再糾結,重點是去突破做錯的地方。可對照參考答案分析或是藉助教材進行理解,保證錯誤的題目弄懂弄透。真題全部做完並且分析完後不代表大功告成了,還要反復把真題多做幾遍,訓練考試的思維,保證真題都會做了,再去適當的做一些模擬題。
由此,從知識的學習到真題的練習,可以幫助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收獲頗豐,從而順利通過考試。
B. 考過高中教師資格證的大家,請問有誰能給我背的簡答題嗎
高中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有以下參考:
【題目】簡述活動課程的特點
【參考答案】
①直接經驗的形式實現對現實生活文化的吸收、綜合運用和創造。
②強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的經歷、體驗、感受和實際操作。
③經驗課程是以各種活動為組織方式。
④經驗課程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不僅有教師還有學生。
【解析】活動課程亦稱經驗課程、兒童中心課程。是與學科課程對立的課程類型。它以兒童從事某種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為中心組織課程。因此,活動課程也稱動機論。 活動課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國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家盧梭。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杜威和克伯屈發揚了這一思想,杜威的課程為「經驗課程」或「兒童中心課程」。
主要觀點有:
課程設置應當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為中心;應當以兒童的直接經驗作為教材內容;教材編排應注意兒童的心理結構。杜威認為兒童有四種本能,並相應地表現為四種活動:語文和社交的本能和活動;製造的本能和活動;藝術的本能和活動;探究的本能和活動。課程設置就應當以這些本能為基礎,並盡量滿足這些本能的要求。他主張教材應當心理化,應當把各門學科的教材或知識恢復到原來的經驗,通過教學把它變成兒童個人的直接經驗。
活動課程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第一,經驗性。注重通過經驗的獲得與重構來學習;第二,主體性。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並以此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目標;第三,綜合性。打破傳統的學科框架,以生活題材為學習單元;第四,鄉土性。可以結合不同地區的特點選擇與開展活動。
基本特徵是:
第一,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於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
第二,主張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生聯系,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
第三,主張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揮協助作用。
因此題目中回答活動課程的特點可以從背景著手,從課程知識來源、學習者自身基礎、組織方式、評價主體、教育目的等方面進行解答。在教授知識時同樣要結合知識點間的聯系和關系,進行講授的同時要教會學員進行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