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學生現在應以學業為重,獻愛心的事長大再做去做 對於這一觀點,你怎樣認為
恩,挺認同的。還是以身體健康為首位,身體有了,干什麼都行,身體要不好了,別說獻愛心了,自己都要別人獻愛心了。
喜歡請採納,祝你天天快樂。
『貳』 獻愛心主題班會
愛是世界上最純潔,也是最溫暖的。愛是無限的。愛是不朽的。每個人都擁有愛,每個人也會在愛的關懷下成長。親情、友情也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和歡笑。有句歌詞:愛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對,愛就是一道無瑕的光芒,非常美麗,它也時刻照亮著我們的未來。讓我們勇往直前,永不會滅。
在生活中,有時候家長會批評我們,這其實是對我們的愛。家長是為了我們好。因為我們是家長的掌上明珠。我們好比一棵小樹,需要經過剪枝,澆水,施肥才能茁壯成長。
課堂上,老師時常教育我們,要去關心別人,關心別人就等於關心自己。因為愛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只有把愛處處撒播,生活才會變的更美好。
愛也是完美的,它給了我們很大的勇氣和信心,讓我們充滿信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暢通無阻。
當一個人需要關懷,需要別人向他伸出援手,付出愛的時候,卻沒人理睬他,他有多痛苦。就算你家財萬貫,事業有成,有著天使臉孔,卻不願為一些需要一點點幫助的人送出關懷,這樣的人活著有什麼意思。就算你擁有世間財富,豐功偉績,花容月貌,但走到哪裡別人向你投來異樣的眼光,這眼光不是羨慕、贊許,而是嫉恨、厭惡。幫助人是快樂的,不圖回報,我們世界需要愛,有愛讓人不再覺得世界冷漠,讓人不覺得孤單,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待,世界充滿愛是我們心中的理想世界。
愛,藏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就看你有沒有去發現它,有沒有把它找出來給予別人。人人都需要愛,讓世界都充滿愛吧!
世間的「愛」是永恆的,是不變的,是永存於世的.所有的驚人舉動,都有愛的力量,都是愛創造出的,沒有愛,就沒有一切。一個人心裡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並有愛的奉獻,那麼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甘願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的善良的人。
因此,愛,使我們心靈相通;愛,使世界不再孤單。讓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即使你擁有世間財富,豐功偉績,花容月貌,卻不願為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送出關懷,那你還擁有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愛嗎?
愛,藏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人人都需要愛,需要我們來互相給予,讓世界都充滿愛吧! 使我們心靈相通,使世界不再孤單。讓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使即使是冰冷的冬天也充滿溫暖,處處春花燦爛,宛如天上人間!
『叄』 關於幫助別人 獻愛心的故事簡短一點
1、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夢,夢中他來到一間二層樓的屋子。進到第一層樓時,發現一張長長的大桌子,桌旁都坐著人,而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吃得到,因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師咒詛,全都變成直的,手肘不能彎曲。
而桌上的美食,夾不到口中,所以個個愁苦滿面。但是他聽到樓上卻充滿了歡愉的笑聲,他好奇的上樓一看,同樣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彎曲,但是大家卻吃得興高采烈。
原來每個人的手臂雖然不能伸直,但是因為對面的人彼此協助,互相幫助夾菜餵食,結果大家吃得很興。
2、有一個人經過熱鬧的火車站前,看到一個雙腿殘障的人擺設鉛筆小攤,他漫不經心的丟下了一百元,當做施捨。但是走了不久,這人又回來了,他抱歉的對這殘障者說:「不好意思,你是一個生意人,我竟然把你當成一個乞丐。」
過了一段時間,他再次經過火車站,一個店家的老闆在門口微笑喊住他,「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現」那個殘障的人說,「你是第一個把我當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我現在是一個真正的生意人了。」
3、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柱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請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請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請求他幫助我,教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4、台灣作家林清玄青年時代做記者時,曾報道過一個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細膩,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後,他情不自禁地感嘆:「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那麼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
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無心寫的這幾句話,竟影響了一個青年的一生。如今,當年的小偷已經是台灣幾家羊肉爐的大老闆了!
在一次邂逅中,這位老闆誠摯地對林清玄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點。我想,為什麼除了做小偷,就沒有想過做正當事呢?」從此,他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與欣賞對立的是漠視與詆毀。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
『肆』 在哪兒可以做中學生社會公益服務
1、志願者服務:可以找一些幫別人指路,帶路什麼的簡單也不傷腦子的
2、圖專書館,引路、維持屬紀律,擺書等
3、商場:引導、迎賓
4、超市或一些職業場合的停車場,引導、安排車輛
5、報社、電視台做一些零散的活
6、客運站:登記車輛、傳達信息
7、中介服務部門,整理材料
8、各個訓練館:幫助做點很輕松的工作。
注意:要找一些便於給你出證明的單位或團體。
祝你好運!
『伍』 在自然災害面前,如何看待全國人民向災區獻愛心的舉措作為一名中學生,你打算怎樣去踐行愛心行動
首先全國人民獻愛心傳達出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有愛民族精神,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要積極實踐,可以參加愛心幫援,義工等活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自己的善良的本心。
『陸』 怎樣對中學生進行愛心教育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生活中,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真誠的微笑,都在傳遞著愛的真諦,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愛像生命中的一縷陽光,能把心靈的冰霜融化,又像春雨能滋潤心田,愛是無私的,博大的。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處在中心地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整天被愛包圍著,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更談不上愛心和同情心了。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我才把愛心教育列入本學期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在主題活動的實施中培養中學生的愛心教育 中學生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明確指出:萌發中學生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中學生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和能力。 本學期的教材內容有關「愛」的方方面面可真不少,我結合本班中學生年齡特點,在以下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特別注重培養中學生的愛心教育。如:《溫馨感謝》教育中學生感受並懂得回報他人的愛,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引導中學生理解「愛不單包括他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也包括自己對他人的關心愛護。」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我首先給中學生講了一個《愛》的故事,然後組織中學生圍繞」愛「,討論愛是什麼?愛就是心裡呀要裝著別人。《留下我的愛》我針對小朋友馬上就要畢業了,教育中學生要珍惜在中學生園的生活,告訴中學生:「老師是多麼愛你呀!你將怎樣表達對老師的謝意?」有的小朋友折了千紙鶴送給老師,有的畫了一幅最美的畫獻給老師,還有的說出心裡祝福的話。最讓我感動的是:惠玉瑩小朋友摟著我的脖子,悄悄地跟我說:「王老師,我家有你的電話號碼,想你的時候,我會給你打電話的。」天真稚嫩的話語,留下多少孩子對老師的的愛。在學習《好朋友檔案》這個活動時,我請小朋友說出自己喜歡的好朋友是誰?為什麼喜歡他?使中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朋友,鼓勵中學生在朋友的交往中,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朋友在一起的快樂,對培養了中學生的愛心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二、一日活動中貫穿愛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最初都擁有愛心,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發生了變化。中學生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人們都看過這樣一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可以看出,孩子們是渴望愛心教育的,愛心教育應從娃娃抓起。中學生園是孩子生活的大集體,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作為老師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例如:「三八」節到了,教育中學生給媽媽一個驚喜——唱歌、畫畫、講故事都可以;國慶節到了,組織中學生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的演講比賽,激發了中學生的愛國之情;游戲時,教育中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當不小心碰著別人時,要主動說聲「對不起」。別人有困難要熱情地幫助別人。……正是因為我樂於幼教,喜歡孩子,所以我善於觀察,捕捉中學生一日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片段,對中學生隨機進行愛心教育。最典型的教育案例------《快樂的生日會》:我們學前(二)班共有四十二個孩子,我特別喜歡他們,每天和他們在一起,生活的很充實,很開心。我心裡裝著所有的孩子.孩子也樂意圍著我說東道西。我和孩子們曾經立下約定:只要某某小朋友過生日,大家就為他祝賀,給他唱生日歌,還獎給特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我告訴小朋友:「母愛是最偉大的。生日就是媽媽生你的那一天,是媽媽給了你生命,你應該幫媽媽做點小事情,聽媽媽的話,讓媽媽高興才對。媽媽為了你付出很多的愛,這一天你應該感謝你的媽媽。將來你還要把你的愛回報給媽媽。」細微的愛心舉動,使孩子們感到大家庭的溫暖,我也分享了孩子成長的快樂。雖然每個人只有一個生日,但是我們班四十多個孩子,一年就有四十多個這樣快快樂樂的日子。通過《快樂的生日會》,對中學生進行了愛心教育,使中學生懂得了一個道理:快樂的事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一份快樂就會變成許多快樂。在分享的過程中,培養了中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我還通過歌曲《讓座》,教育小朋友要尊敬老人,有禮貌;還給孩子們講《孔融讓梨》故事,教育小朋友兄弟姐妹之間也要互相謙讓。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愛是相互的。愛心教育貫穿滲透在中學生的一日活動中。 三、利用家園、社區豐富的教育資源強化中學生的愛心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中學生園的最佳合作夥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社會和中學生園無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戀的是家庭,最親近的是父母,最愛做的是游戲,關鍵時刻配合中學生園共同教育,會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導,第一路標,在愛心教育中家長對中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有的中學生在家和中學生園出現「一個寶寶兩個樣」,針對這種反差現象,我通過多種形式——家訪、電話、便條的形式,與家長密切配合,積極宣傳愛心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兒童觀、教育觀,向家長提供培養孩子愛心的方法,以身示範,做孩子的榜樣。我還通過家長會,共同商討培養中學生愛心的途徑,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更加重視中學生的愛心教育,主動在家中強化中學生的愛心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豐富的社區資源也是向中學生強化愛心教育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今年五一期間,我目睹了千載難逢的視覺盛會「千手觀音,讓愛飛翔」萬分感動,於是我把精彩的一幕——千手觀音與您牽手的彩色照片帶回來,裝飾了孩子的展板,為孩子創設了愛的氛圍。孩子們看了驚叫起來:「快看呀!春節晚會的千手觀音都是聾啞人。」「是啊!站在最前面領舞的邰麗華還是個聾啞人呢。他們的舞跳得那麼美,一定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也一定經受了無數的考驗,她們驚人的毅力、超難度的動作,震撼全國,紅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人們情感的共鳴。各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積極參加了「慈善一日捐獻愛心」活動。我們小朋友現在不能掙錢,也要投身到愛心大活動中去,請拿起我們手中的畫筆,圍繞「愛」這個中心,畫幅畫表達我們的心意,學會回報社會,強化自己的愛心意識,從小學會關愛他人,才能培養良好的品質。 由此可見,對中學生進行愛心教育是中學生園教育的一個永恆話題,也是對中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愛心教育的實施對中學生一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促進性的作用。是啊!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護,只要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受到豐碩的果實。
『柒』 送溫暖獻愛心的文章
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少先隊員的代表,是庄嚴。胸前能佩帶上它是我們的驕傲。
我和紅領巾之間,有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它印證著我的成長歷程……
一、 嚮往擁有紅領巾
剛入學的我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每天我早早地來到學校,看見一位位大哥哥、大姐姐們胸前飄動著鮮艷的紅領巾,多精神呀,他們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獨有的風采。從那以後,我就天天盼呀,盼呀,盼望著有一天,我也能像他們一樣掛上屬於自己的紅領巾,那是多麼令人嚮往啊!
終於有一天,那長久以來壓在我心中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在庄嚴的入隊儀式後,我掛上了那耀眼的紅領巾,它在我胸前飄揚。
那時,我自豪,我興奮,還有一種甜蜜。
二、孤獨的紅領巾
隨著年級的增高,我慢慢明白了到紅領巾的意義,更感覺到紅領巾對我的約束。它不僅指引了我的思想,更制約了我的言和行。
當你戴上了紅領巾,走在大街上,如果你撿起地上的一張紙,丟進垃圾筒,別人並不一定都會向你投來贊許的目光;但如果你隨手扔一張紙屑,別人就一定會向你、紅領巾投來質疑的眼神。
戴上了紅領巾,就必須仔細掂量著自己的一舉一動,注意談吐,這樣很累,很不自在。因此,我漸漸地冷落了紅領巾,不像以前那樣愛惜它,每天早上只是對付一下監督崗,拿出來掛一下,到了班裡就拿掉了。
這樣持續了很久,很久……
三、重新掛起紅領巾
直到去年的某個星期一,一個小女孩又重新喚起了我對紅領巾的尊重和愛惜。
那天,我照常背著書包去學校上學,看見在路旁一個小女孩在那傷心地哭,我忙上前問她怎麼了,小女孩抽泣著回答:「我的紅領巾不見了,它是國旗的一角,我把它弄丟了,我犯了一個大錯誤。」她的話深深地震撼了我,是呀,自從二年級起,我不知已丟了多少塊紅領巾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像她這樣傷心過,只是丟了買,買了又丟,從來沒有留下過「傷疤」,更沒有覺得這是一種侮辱性的行為。而她,一個比我小得多的妹妹,卻知道丟了紅領巾,是個大錯誤,我真的羞愧不已。我走過去安慰她說:「小妹妹,別哭啦,紅領巾丟了,姐姐幫你找找!」那小女孩點了點頭,跟我一起去找,邊找嘴裡還念叨著:「紅領巾,對不起,下次我一定好好愛惜你……」
這件事讓我深有感觸,而它也在無意中深深印在了我的心裡。
現在每天早晨我會把紅領巾整整齊齊掛在胸前,讓它跟著我愉快的心情隨風飄揚……
-----------------------------------
作文《紅領巾的故事》
作為一個少先隊員來說,紅領巾是他們光輝的象徵.在我這位少先隊員身上,也有著一件和紅領巾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放暑假,媽媽要帶我去住在海南島姑媽家玩.我一聽,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到了姑媽家,姑媽看見我,說到:「哎呀!好久不見,蝶兒你長高了許多啊!」我得意洋洋地說那:「那是當然 !不僅如此,我還加入了少先隊呢! 」姑媽看了看我胸前的紅領巾,高興地說:「不錯嗎!來,給你一百元,你自己出去玩吧!」我高興的答應了.
走在路上,我看見了巨大的肯德基招牌,想起了美味可口的寒堡和薯條,於是,不由自主地走進了肯德基的大門.立刻,我聞到了一股撲鼻而來的香味,我忍不住口水直流.我拿著錢買了一大堆好吃的.我把買來的東西都放在桌子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我一邊咬著雞腿,一邊喝著橙汁.等我吃飽喝足後,隨手用胸前的紅領巾把嘴上 、手上的油給擦乾凈.
這時,我旁邊坐著的一位老人看到了這個情景,眼睛突然濕潤了,我看到後,問:"老爺爺,您的眼睛為什麼濕潤了是不是被沙子迷住了眼睛啊?」他搖搖頭,對我說:"小朋友啊!你怎麼能這么糟蹋你胸前的這條紅領巾呢?它可是我們老一輩用鮮血換來的啊!」我聽後,頓時感到無地自容,覺得自己愧對了少先隊員的稱號.我強忍的淚水不禁大顆大顆的滾落了下來.
我深深的記住了那位老爺爺的話,我想:我回去一定要把紅領巾洗得乾乾凈凈,同時也要把自己的心靈洗得更加美好!
--------------------------
作文《我和紅領巾的故事》
紅領巾,它雖然只是一塊再簡單不過的紅色的布,但有時候,它卻包含著一些特殊的意義。——題記
秋風簫瑟,落葉滿地,一個金黃色的季節又到了。
我依舊在這個擁擠的小市場,雖然胸前早已沒有那條舞動的紅領巾,但是,打開封存已久的記憶,我依然能找到往事的痕跡。
那時的我,胸前還飄著鮮艷的紅領巾,風一吹,它便用力扭動自己的身體,努力配合著風兒,那樣子有像一團燃燒的火焰。
我經過一個小市場,看到一個外國人正在和一賣蘋果的果農說著什麼。
我心中猜想:那個外國人可能住在附近,他想買蘋果,但是又不想去遠處的商場,所以就到這個小市場,可是,他沒想到人們都不會說英語,這顯然令他很焦急。
我會一點英語,於是我想去幫他,可心裡頭不免有些擔心和害怕,因為他畢竟是一個外國人呀!
就在我心裡猶豫不覺的時候,我胸前的紅領巾又飄了起來。我看到它,心想:如果這個外國人買不到蘋果,他可能會對中國產生一個不好的印象,我們可能會失去一個國外交流的機會。為了中外的友好,我一定要解決這件事。」
我快步走上前去,心怦怦直跳。我走到外國人身邊時,鼓起勇氣,和他打了一聲招呼,然後我問他:「What can I do for yog?」(我能幫你嗎?)不知是緊張還是水平不夠,我說得不太流利,不知道他能不能聽得懂?
他聽到我能說英語,表現出一種十分高興的樣子,詢問了果農蘋果的價錢,然後告訴他:
「These apples are one yuan for a kilogram」(這些蘋果一元一千克)。
他聽了,馬上掏出了二美元,我的問題又來了,果農知識少,不知道貨幣怎麼換算,而我年紀小,又沒有這方面的知識,這可怎麼辦呢?
我的英語水平又不夠,沒辦法向他解。我靈機一動,從兜里掏出二元錢給了果農,給外國人稱了二千克的蘋果。
我用很簡單的單詞向他說明了情況,他似懂非懂,最後看了看我的紅領巾走遠了。
周期的人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雖然那個外國人沒有說什麼,但我知道,他一定記住了那條紅領巾,盡管他不知道它象徵著什麼。
這次經歷,和那條紅領巾,將會是我記憶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頁。
----------------------------
我和紅領巾的故事
外交部部長李肇星爺爺傾情講述:
有一種顏色,它能50年飄揚在心中不褪色,那是紅領巾的顏色
有一種光榮,讓人50年後想起還激動不已,那是戴上紅領巾的光榮
有一種真情,它能50年在心中不變,那是對紅領巾的真摯感情
每次在街上或熒屏里,看到笑容燦爛、紅領巾在胸前飄揚的孩子,心裡就激動不已——這就是五十多年前的我嗎?
能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少先隊員中的一員,我是多麼自豪!
記得入隊前那個夜晚,窗外繁星閃爍,我久久無法入睡,耳邊一直回響著老師的話:「明天你們將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染紅的,要珍惜!新中國還不到一歲,需要大量人才來保衛她、建設她。你們要好好學習啊!」
第一次戴上紅領巾,我們握拳宣誓:「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時刻准備著!」然後學唱隊歌,是郭沫若作詞、馬思聰作曲的:「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團結起來繼承著我們的父兄,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斗……」
從那一刻起,我覺得自己成了一個有理想、有責任感、「長大了的人」。在校認真學習,課外幫村裡的互助組和合作社放驢、播花生籽,把割草掙的幾分錢捐獻給國家購買拖拉機和飛機,還替軍屬寫信(那時村裡的人大多不識字)……
摘下紅領巾後,在人民政府和親友、老師的關懷下,我一步步成為全鄉第一個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外交官,但紅領巾的誓言恪守至今。我已不再年輕,在祖國面前卻永遠是佩戴著國旗一角的孩子……
-----------------------------
《紅領巾 》
我忘不了紅領巾,真的,我愛紅領巾。
鮮紅鮮紅的紅領巾啊,曾是那麼輕飄飄的系在我胸前,也曾那麼沉甸甸的壓在我的心中。但是,我愛紅領巾。
十二歲那年,在我小學五年級快畢業時,我終於做為班裡最後幾個沒有系過紅領巾的「老兵」,與其說是「光榮」,倒不如說是艱難地加入了少先隊,也終於繫上了神往已久的紅領巾。對於少年的我來說,真的沒什麼能比繫上紅領巾更令人激動了。雖然再過幾個月我還得摘下心愛的紅領巾,因為我們就快升初中一年級了,一些「老少先隊員」屆時就將「升」為共青團員,而我們幾個剛剛加入組織的「新少先隊員 」,也很快就要到「失效期」了,可我還是非常的高興,因為我繫上了紅領巾。
然而我是不應該系紅領巾的,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太差了。——我的數學老師曾多次表示了這樣的不滿,也不止一次的當眾羞辱過我。
那時侯我真是怕極了上數學課,也怕極了那位數學老師。
但是,我愛紅領巾。
小學三年級時,有一天班主任老師問誰願意訂《少先隊員》,我立刻高高地舉起小手,因為我以為訂《少先隊員》就是加入少先隊了。我高高興興交了錢,就准備著老師允許我繫上紅領巾了。然而數天過後,老師發給我一本《少先隊員》,並說以後每月一本。我才知道這是訂雜志,而鮮紅鮮紅的紅領巾,還只是飄在夥伴們的胸前,它離我是這么的近,而又是那麼的遠。
我終於落淚了,因為我愛紅領巾。
我們當時學習四門功課:語文、數學、政治和自然常識。老實說我當時學習還是挺刻苦的,其他功課每次考試都在九十分以上,但我就是怕極了數學課。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我從小就怕數學,而且特別怕那些我至今還搞不懂的什麼「兩輛車相對而行、相向而行、上坡多慢、下坡多快」等等該死的應用題。偏偏每次數學考試時應用題最少有兩道,每道最少二十分。這就註定了我數學考試必然不會及格,也註定了我永遠也別想躲過數學老師那令我心驚肉跳的目光。
那天的雨下得大極了,雖然並沒有打雷。
倒霉的數學課又來了,我也又一次被叫到講台上的黑板前,做那該死的「兩輛車轉圈圈」的應用題。我頭昏腦漲,獃獃地對著黑板,黑板也無助的看著可憐巴巴的我。數學老師終於又一次憤怒了,很響地抽了我一記耳光,還扯下我的紅領巾,再就是將我推出教室,一腳踹倒在冰冷的暴雨里。「這樣的學生怎麼配戴紅領巾?是誰讓他加入少先隊的?」數學老師把我的紅領巾揉成一團丟進了滿是泥漿的雨地里,而且怒吼著,象一聲迎頭砸下的炸雷。我狼狽而又驚怕的哆嗦著,卻不敢去揀起我心愛的紅領巾。我真的恨死了數學課。也恨死了這個數學老師。
我從此不敢在學校里系紅領巾,我怕看見數學老師,我的紅領巾只能悄悄藏在我的書包里。我只有在星期天一個人上地里打豬草時才敢繫上紅領巾,聽著鳥兒的歡唱,感受著輕柔的微風,再不時低頭看著胸前心愛的紅領巾:星期天啊,真的是少年時最親愛的,唯一能給我快樂和空間的夥伴。
我愛紅領巾,愛極了。那時我們鄉下的孩子,幾乎從不學洗衣服,可我總是會把我的紅領巾洗得非常干凈。多少年一轉眼就過去了,兒時的記憶大都隨風飄散,但那鮮紅鮮紅的紅領巾,卻時時在我的心中飄盪……
我忘不了紅領巾,真的,我愛紅領巾。
『捌』 中學生志願者活動
常規活動:去敬老院獻愛心、社會福利院看孩子、義務支教、協助城管清理街頭小廣告、協助環衛打掃衛生、義務獻血等。這些都可以做。希望可以幫到你。(志願者趙斐)
『玖』 作文送溫暖,獻愛心500字
「獻愛心,送溫暖」活動總結
「向雷鋒同志學習」是毛澤東主席的親筆題詞。雷鋒這個平凡而偉大戰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和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永遠鼓舞著後來人。在第45個學雷鋒紀念日的前夕,學校政教處發起了「獻愛心、送溫暖」活動,4年級同學,利用寒假和其他時間,查找尋訪,不辭辛苦,把溫暖送到退休、貧困戶和孤寡老人的心中,受到社會的好評。
2010年學年度的寒假前,根據教育局黨委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指示精神,政教處在學校各班班長會議上,布置了「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會議指出:本活動以安全保障為前提,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主導,以構建社會主義的新農村的具體內容為核心,落實《中學生守則》中的相關要求,並通過這些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愛社會的集體主義教育和敬老愛幼的傳統觀念養成性教育. 為了使活動能順利開展,學校做了以下規定:
1各班級同學自願報名參加,班主任老師要做好宣傳和動員工作,選出學生中的組織者,將名單上報學校。
2允許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給予貧困家庭以財、物上的資助。
3參與活動的學生必須規范語言和行為。
按照學校的要求,自2010年12月中旬起,先後行動起來。早晨,4年3班的6名同學,在班主任白玉老師的帶領下,老早的來到同班的於震同學家。其父親因病去世,其母親身體不好,靠姐姐打工維持家用。很快的,幾個同學打掃完屋內外衛生,臨行前,把班級所有同學集資購買的一袋蘋果、一箱橘子、一袋白面和一桶豆油送給於震的媽媽,於娘激動不已。
1年3班和1年4班的愛心小組成員,在兩位班長的帶領下,幾經周折,找到了新江2隊的貧困戶姜崇真家。一個用土磚堆砌的土房子,遠遠的呈現在他們眼前。進屋後,同學們把早已准備好的一袋白面和一桶油放在炕上,幾句寒暄後,同學們便開始清掃,擦窗戶、拖地、掃院子,忙個不亦樂乎。直到熱淚盈眶的2位老人戀戀不舍的目送他們離開。農歷大年三十的前一天,4年1班和4年5班的部分同學,來到距離學校10里遠的前陽鎮敬老院,孩子們不僅為老人送水果、講故事,逗老人開心,而且發揚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為老人擦玻璃、掃院子、擔水。2班的7民名同學,也利用假期為勝利7組的一家老人,清掃衛生。
柳林中學的這些師生們,以實際行動,把溫暖送到了周圍一些老百姓的家中里,也就把柳林中學的精神默默的送到老百姓的家中,更讓和諧社會的理念彰顯於社會。同時,社會也給予了學生和學校以肯定和很高的評價。截止今日,已經收到了3封感謝信,和多次來訪。這次活動,增強了社會對柳林中學學生和老師的了解和信任,鼓舞了柳中人開拓進取的鬥志,振奮柳中人求實創新的精神。本次活動,也達到了預想的教育效果: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了學生的善念,使他們進一步了解社會,開闊視野,增強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風送暖,碧草茵茵。雷鋒的精神,將乘著兩會勝利閉幕的東風,吹綠祖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