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要東廬中學校長的基本資料
陳康金校長:「南京市名校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國內訪問學者」、「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200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獲」陶行知獎「,現任江蘇南京東廬中學校長。他在1999年在學校實施」以人為本,教學合一「的教學改革,探索出了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負擔輕、教學質量高的教改新路。1999年他在東廬中學推出一份承載」教學合一「理念的」講學稿「改變了東廬中學,使學校不僅逃脫了」險被撤並「的命運,還解決了」分數怎麼給「這個全國性的教育難題,破格通過了省級示範初中驗收,獲得了南京市」教育教學突出貢獻獎「、」素質教育創新獎「等諸多榮譽。陳校長的」講學稿「是根據學生的學來設計的,既是學生的學案又是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通過」講學稿「這個載體」合二為一「了,給了學生一個拐杖讓學生嘗試自學。這一點其實在我們的平常教學中也經常用到,例如講某節公開課或示範課,課前准備一份答題卡什麼的發給學生,讓學生課前知道這節課要學習什麼,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要練習什麼等等,而我們為什麼不能達到東廬中學那樣的效益呢?我想關鍵在於一個」備「字上。」「備課擔負著完成教學任務的總體策劃和設計的重任,是解決教師、學生與教材三者之間的矛盾的主要途徑。」陳校長說,「『講學稿』的設計要過兩關。一是學生關: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和主要困難,從而確定切實有效的教學對策。二是教材關: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知識結構以及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問題等。」如果我們在平常教學中能夠節節課這樣去做,我想也能達到「教學合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