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昌邑峻青初中2016面試成績公市
你學校如果有官網的話,點擊學校網站的教務管理系統,輸入號學號密碼,選擇身份,接著進入另外一個界面,點擊查詢績,再進入一個界面,選擇時間,系別,班級,科目,點擊查詢,不過我建議,不要選擇科目,直接查詢,就可以看全班級全科目成績,如果學校沒網站或自己上網條件不允許,打電詢問老師也可以。
② 昌邑歷史參觀心得
http://..com/question/47435808.html
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鐫刻著奮斗者的詩篇,閃耀著昌邑古老燦爛的文明。春秋時期,齊國將領逄丑父因救駕有功,被封於都昌,即今天的昌邑。戰國時期,昌邑曾為孫臏封地,晏子食邑。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也曾醉心於峽山的湖光山色,在此隱居。清代名醫黃元御以其精妙的醫術贏得了乾隆皇帝親書御匾「妙悟岐黃」。早在周朝時,昌邑北部就「養蠶織帛」、「捻線就織」。以織綢為生的前輩們便有了「背著絲綢下南洋」的經歷,昌邑「蠶綢之名,溢於四遠」,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昌邑也因此而成為「絲綢之鄉」和著名的「華僑之鄉」。昌邑人民勤勞勇敢,熱情質朴。在解放戰爭時期,著名作家峻青曾與昌邑人民並肩作戰,在艱苦的斗爭中與昌邑人民結下了血肉之情,把昌邑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在昌邑的濰河岸邊,他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下了《黎明的河邊》、《老水牛爺爺》、《濰河的春天》等膾炙人口的名篇,熱情謳歌了昌邑這片英雄的土地和英雄的人民。
③ 昌邑市文山中學的歷史發展
昌邑市文山中學創建於1945年,起初為昌邑縣第一小學,學校先後發展為昌城完小、昌城聯中、城關中學、昌邑二中、昌邑市文山中學。
1978年在原有班級的基礎上,新招高中2個班,並於1979年更名為城關中學,當時僅有9個初中班、4個高中班。
1999年學校更名為昌邑二中,規模為18個班,教職工118人。
1999年底,文山中學新校奠基,十個建築隊同時施工,歷時一年半,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一期工程。當時建校和教學分兩線進行,在建築獲得優質工程的同時,教學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01年5月7日,一個永載昌邑教育史冊的日子,一個永遠銘記在文山中學師生心中的日子,這一天文山中學順利完成了由老校到新校的搬遷。學校遷至位於昌邑市新行政中心區的煙汕路(現已更名為平安街)以南奎聚路以東的新校區。此時,學校規模250畝,14座樓廳,建築面積64000平米,學校36個教學班,學生2196名。
2002年,學校發展到47個班,2879名在校生。同年12月,中科院院士李崇銀蒞臨並題詞:文山文人多文采,高峰高瞻積高雅。
2003年5月,學校更名為昌邑市文山中學,著名作家峻青題寫校名。學校發展到56個班,3647名在校生。
2004年,文山中學成立初中部,首屆11個教學班。此時,學校發展到54個班,4160名在校生。
2005年,學校發展到75個教學班,4820名在校生。同年,初中部恢復招生,招收初一6個班。
2006年,朱平同志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宮進倫同志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08年,為做大做強文山中學,昌邑市委、市政府投資1.2億元對其進行擴建,並將其列為「2008年全市十大重點建設工程」之一,2009年秋季開學全面啟用。文山中學擴建後,佔地面積500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校園綠化覆蓋率達49%,規模達110個教學班,容納學生6000人,辦學規模宏偉盛大,辦學理念一流超前。
同年,原昌邑一中副校長李志軍同志調任文山中學校長;另外,昌邑三中合並到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