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戲曲進校園屬於什麼建設政治
戲曲進校園屬於文化建設,戲曲進校園,是目前繼承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有利於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❷ 戲曲進校園心得有什麼
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緩解學業壓力,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戲曲文化,有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如果滿意,請給個採納
❸ 戲曲進校園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學校老師說還要搞什麼表演。
戲曲藝術進校園。
1、讓戲曲走進校園,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2、讓戲曲專走進校園,有利於屬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表演才能。3、讓戲曲走進校園,有利於體現素質教育的真諦。4、讓戲曲走進校園,有利於抵制不良文化,振興戲曲藝術。
戲曲藝術進校園工作內容
1組織戲曲演出
2編排戲曲作品
3開設戲曲課程
4組織戲曲培訓
5
舉辦戲曲展演
❹ 戲曲進校園活動有哪些
(一)組織優秀劇目演出。
結合學校教育實際及學生身心特點,選擇優秀、經典的戲劇藝術作品,由省、市、縣(市、區)三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赴各級各類學校演出。
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活動時間,積極邀請組織國家級中央民族樂團和中央戲劇學院、省級藝術院團和優秀市縣藝術院團等有計劃的赴縣市區中小學校演出秦腔、話劇、交響樂、歌劇、芭蕾舞、民族民間音樂歌舞、地方戲曲等經典作品。
要結合本地本校實際,邀請戲劇藝術專家開展藝術教育專題講座,引導學生走進劇院、走進美術館等參加欣賞音樂會、藝術精品展、重點劇目演出等活動。
組織優秀高校學生藝術社團和地方藝術院團開展赴轄區學校演出交響樂、民族音樂、舞蹈、戲劇和戲曲等活動。
(二)列入課程計劃。
遵循國家課程要求,積極探索戲劇教學進課堂。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通高中要分別按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的要求,開足開齊有關戲曲文化的課程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各中小學校要按照咸陽市教育局《關於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課程課時學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課程中開設好「地方戲曲」和「電影藝術與欣賞」等課程。
(三)開展教師培訓。
加強師資培訓,依託高校、專業藝術院團的戲曲、話劇、歌舞劇等專業專家,採取市、縣、校三級培訓,對轄區有特長的教師、音樂舞蹈教師進行戲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教學技能。
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當地戲曲、話劇、歌舞劇等專家、優秀骨幹教師,開展音樂舞蹈之類教師培訓,增強教師的戲劇專業知識和組織戲劇類課堂教學的能力。
要選派市級優秀骨幹教師,為縣、校藝術類教師開展縣級培訓,力爭讓每個藝術教師都能接受到戲劇專業知識的培訓。
(四)組建戲劇社團。
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所在地區戲劇種類現狀和學生戲劇愛好、專長實際,建立不同劇種的學生戲劇興趣小組或戲劇社團組織,為校園戲劇群體和個人提供學習交流平台。
利用音樂課、大課間、活動課以及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進行戲曲唱段的學唱。
鼓勵中小學校聘請戲曲專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學校兼職藝術教師,確保每校每年至少舉辦一次戲劇知識講座,傳授戲劇藝術精粹,進行戲劇文化知識普及,推動校園戲劇興趣養成,並鼓勵開展校際交流合作。
(五)培育戲劇特色學校。
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課程建設、戲劇演出、普及教育、社團建設、特色活動、成果展示、幅射帶動等內容建設,努力創建戲劇工作特色學校和工作基地。
(六)舉辦戲劇成果展示活動。
各級各類學校經常性開展校園、校際戲劇表演活動。
在各縣校集中展演的基礎上,舉辦每年一次中小學校戲劇展演活動,不斷推出戲劇新人新作,繁榮校園戲劇藝術,要將優秀人才納入「藝術小人才」、「藝術特長生」選拔范圍,全面展示全市學校戲劇教育教學成果。
❺ 國家大力推動戲曲進校園有何現實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
戲曲藝術的審美價值,首先體現在其臉譜藝術上。
戲曲臉譜是戲曲藝術中面部化妝表演一種獨有的程式化方式,它的設計審美又體現在設色、圖案等方面。在設色方面,戲曲臉譜大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色彩為主,不僅色彩絢麗奪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號意義,用以象徵人物的善惡、好壞、性格特點等。這種指代的功能,把色彩象徵作為手段,使人一眼便能辨別出善惡美醜、聰慧愚蠢。在圖案設計方面,戲曲臉譜同樣豐富多彩。這一特點在凈角身上尤為突顯。無論是臉蛋、額頭、眉毛等都施以各種裝飾圖案。這些圖案也有一定的寓意和說明功能。比如包拯臉譜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斷陽,夜斷陰」,象徵他鐵面無私的性格特點。臉譜圖案的設計是藝人在長期勞動中不斷改進共同創造出來的智慧結晶,圖案中包含了對人物形象、性格品質的典型總結,是印在人們頭腦深處的符號。 此外,戲曲演員身上穿著的服裝同樣能體現戲曲藝術的審美價值。服裝上的花紋、圖案同樣色彩繽紛,美麗動人。它們與臉譜相輔相成,在帶給觀眾視覺享受的同時,也使觀眾加深了對戲曲的理解與認識。
(二)激發學生的創造想像力
在戲曲演出中,有些舞台動作並不能被大多學生觀眾所理解,這正體現出了戲曲的藝術特徵之一――虛擬性。在此舉兩個例子。在京劇《白蛇傳・游湖》中「以槳代船」的身段,演員都通過身體的前後晃動來表現行船的顛簸,四人步調一致,相互配合,使觀眾覺得滿台無水卻滿台是水,這是「空間」的虛擬。另一例子便是「時間」的虛擬:京劇《三岔口》:明明台上燈火通明,兩位演員在舞台上通過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使觀眾覺得的確是在黑暗中一般,生動逼真。
在傳統戲曲舞台上,幾個龍套走幾圈圓場便是千軍萬馬行過了萬里疆場。這種滲透道家「虛無主義」的傳神表演,突破了舞台對時空的限制,正是戲曲藝術的高明之處。它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以虛為實、虛實相生的特點,能夠讓當代學生培養一種創造性思維,對學生的思維習慣的育化有著積極影響。
(三)增進大學生的文學修養,陶冶情操
青年學生不喜歡戲曲的首要原因,就是感覺其唱腔拖拉,唱詞艱澀。如今,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已經沒有耐心靜下來欣賞一場戲曲演出。如果他們能夠靜下心來走進戲曲藝術的世界,那麼就會發現,戲曲裡面也有優美的唱詞和動聽的旋律。
❻ 戲曲進校園盼望怎樣
有人看戲看熱鬧,有人看場面,有人聽曲調,還有人看情節,有人把戲當做是人生來看。這看回人生該是境界最高答的一種戲曲欣賞了。
戲曲一門分生、旦、凈、丑的行當,講究唱、念、做、打的綜合舞台藝術。既是藝術,必是高於生活了,但卻源於生活。人生不過是一場熱鬧,物質追求的不持久性,必然讓位於精神追求的一部分。戲曲作為一種歷史悠遠的精神文化,其價值已超越了藝術本身。戲曲的地位該與人生並列。
人常說,人生猶如一場戲。在我看來,它是一場長久卻無需道具的戲。這場戲的主角是自己,每個人在演戲時都是演真實的自己,感受喜悲自是一種快樂,何必讓杞人憂天佔了上風!
既是看戲,何不真就當做一場戲。邊看邊想,看完還要記得擺脫出來,千萬不可痴迷。快樂是一生,悲哀亦是一生:碌碌是一生,追求亦是一生!
戲曲與人生,人生與戲曲。
人生這場戲確實是喜劇啊!萬不可庸人自擾之,以悲劇收場!切記切記!
❼ 如何有效推進戲曲進校園活動
開闊視野了解祖國幾千年的文藝瑰寶!熱愛祖國的藝術事業!為宣揚祖國戲曲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