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粵華學校各年級收費是多少錢
小學部
收費標准:
學費8100元/學期,其他費用代收代支。
獎勵政策:
本校小學畢業生可直升本校初中部,綜合成績排名在全年級前5%者,可保送直升本校初中公辦班,享受公辦生收費待遇;
初中部
收費標准:
1.公辦生學費全免。
2.民辦生學費9100元/學期,其他費用代收代支。
獎勵政策:
1.本校初中畢業生綜合成績排名全年級前5%者,可保送直升本校高中公辦班,享受公辦生待遇。
2.設立獎學金,每學期獎勵一批成績優秀的學生。一等獎學金3000元,二等獎學金2000元,三等獎學金1000元。
高中部
獎勵政策:
1.凡是達到東莞市五大校正取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東莞戶籍初中應屆畢業生,和符合條件的達到五大校隨遷子女錄取分數線的初中應屆畢業生,選擇入讀我校高一年級,免三年在校就讀的學費、住宿費、校服費(不含醫葯費),其中達到東莞中學錄取分數的學生所有費用全免(不含醫葯費)。
2.中考優秀生就讀獎勵政策
A.參加東莞中考,成績在全市第1—25名,報讀我校高中者,免收所有費用,另獎勵4萬元。
B.參加東莞中考,成績在全市第26—50名,報讀我校高中者,免收所有費用,另獎勵3萬元。
C.參加東莞中考,成績在全市第51—100名,報讀我校高中者,免收所有費用,另獎勵2萬元。
D.東莞市以外各市考生達到省、市重點錄取分數線者,參照以上獎勵標准執行。
(以上獎勵均分三期給予)
3.高考獎勵政策
A.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每人獎勵人民幣20萬元。
B.考上香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每人獎勵人民幣4萬元。
C.考上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每人獎勵人民幣2萬元。
4.設立獎學金,每學期獎勵一批成績優秀的學生。一等獎學金5000元,二等獎學金2000元,三等獎學金1000元。
B. 澳門粵華中學高三是否女生可以入讀
澳門粵華中學相關信息,
可上學校官網查看。
或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C. 粵華初中民辦生學費要多少。
小學部
收費標准:
學費8100元/學期,其他費用代收代支。
獎勵政策:
本校小學畢業生可直升本校初中部,綜合成績排名在全年級前5%者,可保送直升本校初中公辦班,享受公辦生收費待遇;
初中部
收費標准:
1.公辦生學費全免。
2.民辦生學費9100元/學期,其他費用代收代支。
獎勵政策:
1.本校初中畢業生綜合成績排名全年級前5%者,可保送直升本校高中公辦班,享受公辦生待遇。
2.設立獎學金,每學期獎勵一批成績優秀的學生。一等獎學金3000元,二等獎學金2000元,三等獎學金1000元。
高中部
獎勵政策:
1.凡是達到東莞市五大校正取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東莞戶籍初中應屆畢業生,和符合條件的達到五大校隨遷子女錄取分數線的初中應屆畢業生,選擇入讀我校高一年級,免三年在校就讀的學費、住宿費、校服費(不含醫費),其中達到東莞中學錄取分數的學生所有費用全免(不含醫費)。
2.中考優秀生就讀獎勵政策
A.參加東莞中考,成績在全市第1—25名,報讀我校高中者,免收所有費用,另獎勵4萬元。
B.參加東莞中考,成績在全市第26—50名,報讀我校高中者,免收所有費用,另獎勵3萬元。
C.參加東莞中考,成績在全市第51—100名,報讀我校高中者,免收所有費用,另獎勵2萬元。
D.東莞市以外各市考生達到省、市重點錄取分數線者,參照以上獎勵標准執行。
(以上獎勵均分三期給予)
3.高考獎勵政策
A.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每人獎勵人民幣20萬元。
B.考上香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每人獎勵人民幣4萬元。
C.考上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每人獎勵人民幣2萬元。
4.設立獎學金,每學期獎勵一批成績優秀的學生。一等獎學金5000元,二等獎學金2000元,三等獎學金1000元。
D. 粵華初中多少分考進去
抄1、除非有粵華中學官方人襲士回答,否則你是得不到准確答案的。
2、對於學校錄取分數,建議去官方網站查詢,或者直接到學校進行咨詢。
3、一般通過這種詢問方式或者到非官方網站查詢得到的結果都是不準確的,很多隻是為了賺取積分或者為了刷流量。
E. 粵華中學的辦學歷史
1942年4月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學校的經濟深受到影響。廖奉基及譚綺文不想停止辦學,最終經由慈幼會的陳基慈神父代表總會長畢少懷神父接管校務;自此以後,粵華中學由鮑思高慈幼會繼續辦學的工作。同年6月,第二屆高中畢業生舉行畢業典禮,也是在澳門繼培正中學、慈幼中學之後的其中一所歷史悠久的高中學校。其後,慈幼會收購位於消防隊巷的青雲小學舊址改建為「粵華分校」;招收初小男、女生,並附設幼稚園。
1944年:因為培貞女子中學未能夠在廣東省教育廳立案,該校怕會影響該校學生的升學問題,經粵華中學校方的同意後,把其名易名為「粵華中學女子部」。 1954年,粵華中學開始改善學校環境以及相關的設施,也為了紀念慈幼會首位總會長徐在德(譯名)視察學校,特別興建一座長型、兩間相連的房舍。1957年,粵華中學以混凝土興建一座可以容納1,500人的大看台、成立曉明社,以校方和教職員之間的合作共同策劃學校的發展。
1963年,粵華中學把校園內的天主教聖堂改建為一座可以容納700多人的天主教聖堂,名為聖加俾額爾小堂。1968年,粵華中學把小學部校舍改建為一座三層樓高的建築物,並命名為「鳴道樓」。1971年:粵華中學校友會正式成立,以促進校友及其母校之間的聯系;
1973年:慈幼會及嘉諾撒修女會發表聯會宣布,把粵華中學女子部脫離粵華中學,並易名為嘉諾撒聖心女子中學。 1974年,粵華中學充實了學校的圖書以及實驗室的設備;同年成為英國倫敦大學普通教育文憑試(GCE)(澳門區)考試中心。1981年學年起,粵華中學為了改善學生的程度及學制的問題,把粵華中文中學(即中文部)分為文、理組,並開設視聽室、電腦室,以配合多元教學的方針,其後也陸續為課室增設冷氣系統。
1988年2月,粵華中學教職員聯誼會成立,促進教職員之間的聯系。1989年開始興建一幢高6層、22間課室及7間特別室的新校舍;1991年5月4日為新校舍舉行啟用典禮,並命名為「納德樓」。同年9月,粵華分校易名為陳瑞祺永援中學分校,並交於母佑會修女管理校務繼續辦學。1993年4月24日,校內一間教室內土製炸彈爆炸,事件中無人受傷。
1994年學年,粵華中學學生會成立,不幸曾經中途遭校方解散。但之後經學生和老師的極力支持下,學生會於2006年重新設成,並傳承至今。
1995年6月10日,獲澳葡政府頒授文化功績勛章。同年9月,粵華中學為了回應女生攻讀理科的需求,粵華英文中學(又稱英文部)開始招收中六女生就讀(於2012-2013年度收中五女生,原因因為高材生,所以破例);另外為配合校務,增設副校長兩名,另設五位主任分別負責學生學業、訓導、紀律、體育及文娛活動。同年10月成立家長教師會。 2000年學年,為了配合粵華中學的教學發展,粵華中學的小學部與當時由慈幼會中華會省辦中文部的鮑思高學校合並,並易名為鮑思高粵華小學;翌年學年,鮑思高粵華小學幼稚園和陳瑞琪永援分校合並,兩校的幼稚園在陳瑞琪永援分校上課,而初小則遷往鮑思高粵華小學繼續就讀,令粵華中學從此成為澳門唯一一所完全中、英文中學之外,而且成為三所學校結成由幼稚園到小學及到中學的一條龍互屬關系。
除此之外,在2000年,為慶祝建校75周年以及千禧年,於10月30日動土奠基,拆卸舊日的大看台並重建成一座高四層的橢圓形多用途建築物;翌年5月4日,該建築物落成啟用,命名為千禧綜合館及進行開幕儀式表演,隨後由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及天主教澳門教區林家駿主教主持揭碑儀式。另外,2001年學年開始校園廣播(僅維持了3年而已則被校方終止了)。
2002年學年配合電腦資訊,開展了資訊教學,同時在每一個課室增設相關設備,包投投影器、投影幕、內聯網設備等,而教師也大多配置手提電腦,而位於千禧綜合館二樓的教員室辦公桌上全部配置上網介面,為粵華中學教學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2003年學年開設校監一職,以配合慈幼會辦學的要求。
2004年5月2日,慈幼會總會長代表到學校視察,並為在千禧綜合館第二層左側和鳴道樓的後面的「聖母亭」進行啟用及降福儀式;聖母亭的地方雖然不算太大,但也為粵華中學的師生(特別是有宗教信仰的師生)在每年的5月(花地瑪聖母月)和10月(路德聖母月)集禱玫瑰經提供了有一個永久的好場所。 2005年,粵華中學第二次大規模改善圖書館及實驗室、電腦室的設備,圖書館則採用電子化服務,而電腦室也在鳴道樓一樓兩個課室增至全層電腦課室及多功能的媒體室。另外,學校也作大規模的改建,包括拆卸於1934年的明我樓及行政樓及擴建足球場。2月聯同慈幼中學等慈幼會及母佑會學校舉行「慈幼會來華百周年感恩祭」同年12月8日,粵華中學慶祝創校櫟屬紀念;當日也聯同慈幼中學(創校百周年校慶紀念)等慈幼會、母佑會在香港、澳門的學校、機構共同慶祝慈幼會會士來華100周年的日子。
2006年6月15日,舉行明我樓重建動土禮;明我樓是一個以「T」字型,一座8層樓、24間課室、圖書館、課外活動室等多用途教學大樓的校舍;明我樓已於2008年8月竣工,同年12月8日由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主持揭幕啟用。
F. 粵華中學的學生成就
名字 比賽 成績 F.5B 李偉倫 王嘉暉 中學生智能手機無線應用程式競賽 冠軍 F.5B 甄梓延 中學生智能手機無線應用程式競賽 良好獎 F.6B 文嘉輝 2011澳門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三等獎 高三乙 何子彰 2011澳門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優秀獎 高一甲-陳家健 高一乙-鄭元任 蕭進豪 領事保護與領事服務
全澳中學生短片創作比賽 一等獎 F.6A-郭震霆 黃家聖 梁偉立
F.6B-黃達仁 F.4C-黃子豪 領事保護與領事服務
全澳中學生短片創作比賽 一等獎 初二戊-郭淳浩 初三乙-胡傑峰
初二丁-謝文軒 F.1B-周家熙 領事保護與領事服務
全澳中學生短片創作比賽 入選獎 F.6B 何文輝 第四十一屆世界職業技能賽
倫敦總決賽 網頁設計項目 銅牌
全球第三 F.5B王嘉暉
F.4B張嘉輝 第四十一屆世界職業技能賽
澳門區選拔賽
電腦網路系統管理項目 第一名
第三名 F.6B 何文輝 第四十一屆世界職業技能賽
澳門區選拔賽 網頁設計項目 第一名 F.6B 何文輝 F.4B 張嘉輝
F.3B 林禮賢 F.3C 梁昊天 網頁動力挑戰杯~2011創新意念 冠軍 初三乙 陳建文、簡兆均 初三丙 薛浩雄 趣味科學比賽(齊心抗震) 二等獎 F.4B 張嘉輝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三等獎 粵華中學 11-12年度學界曲棍球賽 亞軍 粵華中學 11-12年度學界丙組籃球賽 冠軍 粵華中學 11-12年度學界丙組足球賽 亞軍 F.5B 胡嘉濠 第二十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標志
(全澳學生)比賽 一等獎 F.5C 簡文樂 第二十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郵票
及紀念封設計(全澳學生)比賽 三等獎 高一甲 鄭振輝 第三十五屆學界田徑比賽
乙組100公尺欄冠軍
乙組100公尺 亞軍 F.4A 吳萬海 第三十五屆學界田徑比賽 乙組200公尺 季軍 F.4C 鄭瑞麟 第三十五屆學界田徑比賽
乙組100公尺
第五名; 乙組200公尺 殿軍 梁煜文
李兆東
潘駿朗
陶景楠
蘇家龍
蕭樂濤 第三十五屆學界田徑比賽
乙組4X400公尺 季軍 初一乙 林楚祺 第三十五屆學界田徑比賽 丙組100公尺 殿軍 林楚祺
容家俊
陳振南
馬頌衡
鄭珈俊
鄺家希 第三十五屆學界田徑比賽 丙組4X100公尺 冠軍 初三甲 鬍子言 第十四屆學界武術比賽 B組
初級競賽棍術冠軍
初級競賽刀術冠軍
少年規定長拳冠軍 F.3B 陸家偉 第十四屆學界武術比賽 B組
少年規定長拳季軍;
初級競賽劍術殿軍
初級競賽槍術殿軍 F.4A 梁肇峰 第十四屆學界武術比賽 初級競賽傳統拳術第五名 粵華中學 11-12年度校際歌唱比賽 優良獎 粵華中學 11-12年度學界甲組籃球賽 亞軍 粵華中學 11-12年度學界甲組排球賽 殿軍 粵華中學 11-12年度學界甲組足球賽 亞軍 粵華中學 11-12年度學界乙組足球賽 亞軍 F3C 李名灝 11-12年度學界乙組網球賽 冠軍 高一甲 林煒途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A組
200M個人混合泳銀牌
4X50M自由泳接力金牌 F4C 李皓惟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A組 50M仰泳金牌; 200M個人混合泳金牌;
4X50M自由泳接力金牌; 50M蝶泳銀牌 高二丁狄晉宇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A組
100M仰泳金牌
4X50M自由泳接力金牌
50M仰泳銀牌 F5C 梁子聰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A組
50M自由泳銀牌
4X50M自由泳接力金牌 F3C 謝銘韜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B組 50M蝶泳金牌
4X50M混合泳接力金牌
100M蝶泳銀牌
4X50M自由泳接力銀牌
100M自由泳銀牌 F4B 麥松軒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B組
50M蛙泳金牌
4X50M混合泳接力金牌
100M蛙泳銀牌
200M個人混合泳銀牌
4X50M自由泳接力銀牌 F3C 陳賀麒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B組
4X50M混合泳接力金牌
4X50M自由泳接力銀牌
50M仰泳銅牌 初二乙 黃珈朗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B組
4X50M混合泳接力金牌
4X50M自由泳接力銀牌 F1D 謝銘灝 第三十五屆學界游泳比賽 C組
100M自由泳金牌
50M蝶泳銀牌 初一乙 李健江 第二回柔道計分賽
男童組-44公斤 亞軍 初二乙 Miguel 第二回柔道計分賽
少年男子組+60公斤 冠軍 高二丙 吳鴻彬 第二回柔道計分賽
少年男子組+60公斤 亞軍 高二乙 歐子倫 第二回柔道計分賽
男子公開組OPEN 季軍 高二甲 余朗逸 第二回柔道計分賽
少年男子組-60公斤 亞軍 粵華中學 2011年度全澳籃球分齡賽 男子A組 亞軍 初一乙 李健江 全澳柔道公開賽
男童組-44公斤 冠軍 初一丙 歐陽俊傑 全澳柔道公開賽
男童組-50公斤 亞軍 F1A 梁國滔 全澳柔道公開賽
男童組+56公斤 亞軍 初一戊 蕭雲藝 全澳柔道公開賽
男童組-56公斤 冠軍 初三丁 廖俊浩 全澳柔道公開賽
少年男子組-52公斤
男子公開組-56公斤 冠軍
冠軍 F4B 陳子維 全澳柔道公開賽
少年男子組-52公斤 亞軍 高二甲 余朗逸 全澳柔道公開賽
少年男子組-60公斤
男子公開組-60公斤 亞軍
季軍 初二乙 Miguel 全澳柔道公開賽
少年男子組+60公斤
男子公開組-66公斤 冠軍
冠軍 高二乙 吳恆諭 全澳柔道公開賽 男子公開組-66公斤 亞軍 高二乙 歐子倫 全澳柔道公開賽 男子公開組OPEN 季軍
G. 粵華中學的介紹
粵華中學在1925年由譚綺文在廣州市創立,原為一基督教學校;後來因為廣州版時局動盪,決定於1928年將粵華中權學遷往澳門繼續辦學;至1929年,第一屆畢業生畢業。直至1933年,由於學校的課室不足夠利用,得到澳葡政府撥贈以及澳門各界的捐助,在松山得勝馬路的一幅的土地興建校舍,並於翌年落成啟用。1935年,得到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立案,定名為澳門私立粵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