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學教資中的教育知識與能力的簡答題和辨析題的知識點是不是考過的就不考了
回答:
不一定,很多時候重要的題型是會重復考察的。其實反反復復也就是那些知識點。
模塊一:教育基礎
1.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
(1)學生觀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學生是發展的人: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處於發展過程中.
學生是獨特的人:是完整的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獨特性;與成人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是學習的主體;是權責的主體。
(2)教師觀
職業角色的轉變: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教學行為的轉變:
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3)教學觀
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2.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進行教學反思
模塊二:學生指導基礎
德育原則
一般在材料分析題中出題頻率較高的主要有疏導原則、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長善救失原則。
模塊三:班級管理
1.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1)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明確的奮斗目標;
(2)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堅強的領導核心;
(3)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與嚴明的組織紀律;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2.班級突發事件的處理
(1)處理原則
教育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可接受原則、冷處理原則。
(2)處理方法
沉著冷靜面對;
機智果斷應對;
公平民主處理;
善於總結引導。
3.班主任對後進生的個別教育工作
(1)關心愛護後進生,尊重他們的人格;
(2)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3)提供範例,增強是非觀念;
(4)根據個別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模塊四:教學實施
1.教學過程的規律
考查頻率最高的規律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2.教學原則
考查頻率較高的原則主要包括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直觀性教學原則、啟發性教學原則、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3.上好課的具體要求
目的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結構合理、語言藝術、氣氛熱烈、板書有序、態度從容。
(可以記為「書法節目語氣從容」)
4.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1)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途徑
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2)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途徑
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❷ 2019中學教學知識與能力簡答題模板及重難點匯總有嘛
教師資格證的難點重點知識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沒有絕對的考題,必須盡可能全部掌握。
❸ 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怎麼復習
全面透徹的了解考情是順利通過考試的一個必要前提,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也不例外。只有弄清楚考試的具體方式、題型、考試范圍,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復習,從而通過考試。就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這門課來說,主要包括兩大模塊。模塊一包含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四部分內容,而模塊一在整個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大,達到68%,包括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辨析題和材料分析題。模塊二同樣包含四部分內容,分別是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在該門考試中佔32%。模塊二亦包含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而該門課的考試從總體上來說,單選題的分數大致佔到30%,非單選的比例約為70%。從題型分數的分布可以看出,對於考生的記憶能力和組織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了解考情之後,就要有計劃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抓住最後的時間好好復習。
首先,對課本知識的通讀和大致了解是必須的。可拿出兩天時間來,先把書本過一遍,對該門課有個整體感知。
其次,就要對重點知識進行深入學習。根據以往的考情,重點知識還是比較明確的,包括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學的幾大流派及其理論,德育的內容,德育過程規律、德育原則及德育方法,新課程改革,新課改的具體目標及教育觀,區分幾種常見的中學生心理障礙及調節方法,班主任工作及教師的素養等知識點。對於二次復習可以拿出四天時間進行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
第三,對真題的把握。真題反映了命題特點和方向,對以往真題的練習,分析和總結對於順利通過考試幫助很大。因此,在復習完理論知識並且時間不是十分充裕的情況下,掌握真題是一大備考資料。對於真題的學習,可在知識點學完以後,進行自測,區分出已經掌握的點和有問題的地方。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必再糾結,重點是去突破做錯的地方。可對照參考答案分析或是藉助教材進行理解,保證錯誤的題目弄懂弄透。真題全部做完並且分析完後不代表大功告成了,還要反復把真題多做幾遍,訓練考試的思維,保證真題都會做了,再去適當的做一些模擬題。
由此,從知識的學習到真題的練習,可以幫助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收獲頗豐,從而順利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