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2014年江西興國平川中學錄取分數線是多少,還有學費是多少
統招632均衡584
Ⅱ 興國平川中學的學校簡介
興國平川中學,是一所老牌名校,創辦於1923年,是我縣最好的省重點中學。解放後曾稱興國中學、興國二中。1986年復稱:興國平川中學,由校友、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肖華題寫校名。
平川中學佔地360餘畝,芳草萋萋、綠樹環抱,兩條寬廣筆直的主次幹道將學校的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劃分的井井有條。整個校園幽靜恬淡,是學習和生活的極好場所,被社會譽為「花園式學校」,評為省庭院衛生綠化先進單位。學校現有98個教學班,學生5000餘人,實行半封閉式管理,杜絕校外干擾。為使興國多出人才,讓興國的莘莘學子更多地進入高校深造,突出重點中學的辦學宗旨,學校已剝離初中,只辦高中,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辦學水平,使學校真正成為「大學生的搖籃」。
平川中學辦學設施設備一流,正在使用的校園網和閉路電視系統使學校步入省級現代教育示範學校行列,寬頻接入能使學校500餘台計算機同時快速上網,網上教育資源和各種光碟播放能通過閉路系統送到各教室29寸大彩電。氣勢恢宏的科技樓(設有按省級重點中學和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的標准配備的校園網路中心,三個多媒體教室、三個微機教室、三個語音實驗室、電化教室、大型講座廳和各類科技活動室)、寬敞明亮的膳廳(可同時容納5000餘人用餐)和舒適高雅的學生公寓(每個房間設有衛生間、電話、書櫃、風扇、箱櫃等齊全設施)等標志性建築成為全省一流,有寬敞的教學樓四幢,有高標準的實驗樓一幢,有藏書十萬余冊的圖書館(實行開架借閱)和中、英文閱覽室各一個,有全省著名的教師新村。
正在興建的八幢學生公寓和即將興建的體育館將使平川中學躍上一個新的檔次。
Ⅲ 興國平川中學的學校規模
解放後,老紅軍、興國縣第一任縣長李貽樹兼任校長,從此,平川中學走上正軌,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78年,平川中學被定為省、地、縣三級重點中學。各級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使平川中學如虎添翼,飛速發展。截止到2013年9月,全校發展到90多個班,學生5400餘人,教職工300多人,校園面積達350多畝。
Ⅳ 興國縣平川中學錄取分數線
目前問興國縣平川中學2018辛錄取分數線,
為時尚早。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Ⅳ 興國平川中學的教學成果
興國平川中學恢復高考三十多年,向高一級院校輸送新生上萬人,其中考取碩士、博士研究生五百餘人,近兩百多人名出國留。2000年鄭歡同學以612分的高分獲全市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2001年王蘇蘊同學又以669分的高分獲得理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時至今日,考取清華北大已達二十多人次.且連續多年中高二學生考取中科大、吉林大學、東南大學少年班多次。學校有「長征獎學金」、「范新亞教育獎」、「朱添偉獎學金」和「獎教獎學基金」,設立了「高一新生獎」、「高考優秀獎」、「雛鷹獎」、「希望獎」、「見義勇為獎」等十幾個獎項,每年拿出十萬余元獎勵成績優異學生。該校教育教學風貌在江西電視台《成長》欄和中央電視台《第二起跑線》播放後,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贊譽。
興國平川中學歷史悠久,成就斐然。八十年前,毛澤東同志第一次來興國住在平川——瀲江書院,舉辦了土地革命幹部培訓班。進入九十年代後,興國平川中學在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上邁開大步,全校教師每年發表專業論文近百篇,教學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政治課的「四會教學法」、「五自一導教學法」在全省介紹推廣。政治教研組評為全省課程實驗先進集體,該校的新課程試驗工作受到國家教育部表彰,定為全國新教材實驗基地。德育工作注重實效、特色鮮明,繼97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教委定為首批德育示範學校後,2000年又獲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殊榮。2001年以來還榮獲地區示範性重點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地區文明單位標兵、省青年教師工作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全省教科研實驗基地、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中國特色學校、全國控煙優秀學校等稱號。是全省五十所具有向高校推薦保送生資格的學校之一。
九十多年來,平川中學鍾聲悠揚,桃李芬芳。莘莘學子為國效力,不少校友出類拔萃,如十七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太華(原國家廣電總局局長)、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現公安部部長)、國務院信息產業部電子中心主任陳正清、清華大學科研處處長肖小月博士、華中師大副校長鄧宗琦、廣東科技幹部學院副院長鍾定華、江西農大副校長池澤新、美籍博士范新亞、朱添偉、李電白、李東明、凌克菲、曾慶輝、饒建宇等就是其中傑出代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享有「讀書的好地方」、「大學生的搖籃」之稱的平川中學,正以嶄新的面貌,更加優異的成績,力爭躋身於全國千強之列,在科教興國的征途中創造新一輪輝煌。
Ⅵ 興國平川中學高一錄取分數線尖子班是多少分
600分以上,去年的是 625 - - 今年應該更高吧
Ⅶ 興國平川中學的歷史沿革
初創時期(1923-1929)
仁人志士具卓識草創平川教澤長
簡介:一九二三年春,全縣四十七鄉聯鄉自治研究會發起募捐創辦,王有芬、張文熙、吳大鵬、謝式初、劉嗜慵為勸募員。各鄉設分勸募員。同年秋招生兩班,校設瀲江書院。開設迄一九二九年停辦,初中畢業四屆192人。 復辦時期(1936-1949)
復辦復興鴻基奠校風校紀遐邇物
一九三六年復辦,呈准省教育廳立案,同年秋招生。一九四五年增辦高中。從此成為一所完中。
辦學宗旨:讀書、做人,轉移風氣。
治學管教:王有芬校長辦學強調要「嚴」。平川時以校風好,校紀嚴著稱。
評價: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程時煃,周邦道,省督學歐陽魁等先後來校視察。在視察報告中盛譽平川:管教優良…… 發展時期(1950—1976)
物換星移催桃李清泉甘霖育棟梁
1950年2月以前仍名「平川中學」
1950年2月,該校與正史中學,崇孝農職、光華商職、興國中師合並,名興國縣聯合中學,初設背街濟美堂,孝睦堂,同年5月於洪門該校今址。
1951年2月改名「興國縣立中學」。
1953年改名:「江西省興國中學」
1953年秋:將初中9個班遷過社門前新校,一校兩址,社門前新校為分部該校今址為本部。
1955年全部高中班及部分初中班遷社門前,仍一校兩址,但改社門前新校為本部,該校今址為分部。
1956年本部、分部獨立設校,該校名「興國初中」
1958年增辦高中,更名為「興國二中」。
1968年一、二中合並,校設本部今址,實行開門辦學,廠校掛鉤,改校名為「興國縣農機廠五·七中學」。1971年復名「興國中學」。
1973年因復辦「興國一中」該校復改名為「興國二中」。 改革創新時期(1977-2002)
革故鼎新騰飛日人才輩出譜新章
恢復招生考試制度,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平川中學勃勃生機,辦學規模日大,校園校貌一新,教學改革邁開大步,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校譽日隆,人才輩出。1977年至2002年二十四年間平川共為大專以上高校輸送新生6000餘人,被興國人民盛譽為「讀書的好地方,」「大學生的搖籃」。一九八五年,該校恢復初名「興國平川中學」,全國政協副主任肖華出寫了校名。
1987年2月被定為省地重點中學。
1995年以來,先後獲得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優秀控煙學校、中國特色學校、新教材實驗全國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德育示範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省教科所科研基地、省衛生庭院等榮譽稱號。
(江西)省教育廳公布了「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項目第一批入選的50所學校名單。其中,我(贛州)市10所學校榜上有名,分別為贛州中學、贛州三中、贛州一中、興國平川中學、於都二中、南康中學、信豐中學、大余中學、贛縣中學、瑞金二中。
據悉,為推動我省紅色文化進校園和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省教育廳在我省部分普通高中學校試行實施「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項目。該項目是一個以在校園內樹立全彩LED視屏(約10平方米)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的平台性項目,對促進學校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將向首期50所項目學校免費配備LED視屏,並提供數字網路資源開發等後續服務。
Ⅷ 興國平川中學怎麼樣
簡介:興國來平川中學,是一所源老牌名校,是江西省興國縣一流的省重點中學,校園幽靜恬淡,是學習和生活的極好場所,被社會譽為「花園式學校」,評為省庭院衛生綠化先進單位,辦學設施設備一流,有全省著名的教師新村。 江西省教育廳公布了「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項目第一批入選的50所學校名單。其中,贛州市范圍包括興國平川中學在內的10所學校榜上有名。
注冊資本:712萬人民幣
Ⅸ 興國平川中學的歷屆校長
陳宗炫:東村齊心人。先後就讀贛南師專數學科,江西教育學院數學系學習,本科學歷。畢業後,曾任平川中學團委副書記、鼎龍初中校長,平川中學副校長,一九九二年九月起至今任校長。1998年起兼任校黨支部書記,2003年起兼任興國縣教育局副局長。2004年8月起,任興國縣教育局局長。
李傳栴:東村鄉壩子村人。一九六二年畢業於江西師范學院政教系,同年八月參加工作,先後任興國一中教師、工會主席,古龍崗中學校長,平川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一九八二年八月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一九八七年評為中學高級教師,一九八九年評為贛州地區拔尖人才。
李紹乾:方太人。大廈大學畢業,一九四六年下期至一九四七年上期任校長。在此以後曾任該校教務主任和教員,一九四八年教育部核定表彰為「優良教師」。
李貽樹:興國興蓮鄉人。1950年-1952年底兼任該校校長。1937年參加革命,1939年冬被選為中共七大代表。歷任團政治委員,興國縣縣長,中共興國縣縣委書記,中共贛州地委委員,贛南行署副主任,中共贛南區黨委副書記,中共贛州地區紀委檢查委員會書記。
劉超凡:興國東村人,大專文化,1963年至文革時上任書記、校長,其後歷任縣文工團團長、書記,興國師范、興國一中副書記、副校長,縣電影公司經理、書記。
歐陽裕:興國瀲江鎮人。1961年11月至1963年7月,1973年6月至1976年3月任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歷任興國一中黨支部書記、校長,縣政協辦公室主任,城關鎮黨委書記,縣廣播事業局局長,享受到縣級待遇。
黃承彥:吉林人。1943年北京師范大學就讀,1945年參加工作,1949年南下,1953年至1955年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歷任古龍崗、江口區區長,興國一中副校長,1974年復任該校副校長。1982年起任政協興國縣副主任。
許克鉦:長岡鄉上社村人。一九五八年八月於江西師院畢業,曾任興國二中教師,城岡中學教導主任,永豐中學教師,興國縣教育學校教研員,長岡中學校長,興國二中副校長,校長,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一九八七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張文熙:1923-1929年任平川中學第一任校長。一九四八年下期復任校長。
鄭宗李:楓邊鄉密石村人。一九四九年於平川中學高中畢業,同年八月參加工作,曾任楓邊小學校長興國一中教員,龍崗中學教導主任,共大均福山分校教務處長,興國一中團委書記,長岡中學校長。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四年八月任興國平川中學校長、書記,八四年九月至八六年三月任書記,後任教育局調研員,八八年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鍾才福:興國五里亭人。江西工專畢業,1955年至1996年任該校校長,黨支部書記。其後任興國一中校長,江西省商業學校教務主任,高級講師。
范拯球:福建人。1956年至1959年任該校教導主任,1959年4月至1959年9月任興國二中黨支部書記,後曾任一中黨支部書記,縣教育局局長,興國師范黨總支部書記。
鄒樹本:山東人,1946年參加工作,1968年至1970年任該校委會主任,歷任省農墾廳副科長、科長。水保所主任共大興國分校委會主任,興國縣林業局局長,中共興國縣紀委檢查委員會副書記。
藍寶田:長岡人。清末秀才,省優級師范畢業,曾任縣教育局局長。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九年上學期任校長。
王有芬:埠頭人,清末秀才,江西高等學堂本科畢業。歷任鄱陽縣縣長及師范教員,一九三九年下期至一九四六年上期任校長。一九四六年下期至一九四七年上期任名譽校長,一九四七年下期至一九四八年上期復任校長,任內為嚴格校內校紀及勘定校址籌建校舍,貢獻殊多,一九四八年夏,為學校籌資奔波,在厚塘中暑病逝,後於縣城隆重追悼祭奠,出席者數以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