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自卑心理
在學習生活中經歷過太多挫折,如果沒有及時疏導和調整,孩子就會越來越自卑,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適當的自卑可以激勵改變和成長,但過度自卑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2、自負心理
與自卑相反地是自負心理,擁有自負心理的孩子會盲目自大,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導致很多決策失誤,一旦遭遇滑鐵盧,甚至可能造成很大的打擊。
3、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表現在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他人的利益的利己主義思想,他們更樂於獲取,不願意分享,這樣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上會吃很多虧,真心的朋友很少。
4、逆反心理
青少年成長中為求自我獨立對父母或師長所表現出來的反抗心態。如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你讓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讓他做,他偏要做。
5、孤獨心理
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害怕加入集體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常常一個人背著大家獨自活動、寡言少語,活在自己的世界。
6、中二病
——「我與別人是不同的。」
——「錯的不是我,是世界。」
——「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如果有反例,就參看上面三條。」
這是孩子與成人的過渡期、思春期特有的一種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價值觀的總稱,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熱衷性的精神狀態,被比喻成有類似於「發燒」的「病狀」。
7、嫉妒心理
在中小學,一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為憎惡、敵意、怨恨和復仇這樣一些惡劣的情緒。
8、厭學心理
厭學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慾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
把學習視為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盼望著早點畢業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看到課本就頭痛,坐進教室就犯愁,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
9、早戀
伴隨著身體的發育成長、生殖系統的成熟,中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或同性的好奇與嚮往。
兩者之間易產生朦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說、影視媒體的推波助瀾,對中學生的性心理發育來說是種催熟劑,再加上家長、教師過於嚴厲的批評和監督,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這更容易使學生走入早戀的誤區。
10、沉迷網路
沉迷網路的孩子表現沉迷游戲、聊天等,上課不集中一心想著游戲和網路上的精彩內容,長時間導致學習不在狀態,成績直線下降,加上網路更易觸及,網癮少年越來越多。
② 青少年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這么幾種:
(都是近幾年常見實際咨詢例子)
首先就是厭學心理問題比較常見,咨詢的人較多,一般都是初中到高中,由於家庭環境或學校被人欺負,不敢吱聲,產生厭學情緒,再後來就厭學了,厭學剛開始是容易恢復上學的,如果厭學時間久了,就會失去社會功能,習慣在家待著,那隻能通過心理輔導做干預。
恐懼。恐懼上學心理問題(和厭學類似)
恐懼老師,恐懼班級,恐懼某個同學,由於突發事件引起,青少年恐懼心理還容易一些,如果在成年後到社會上就困難一些,因為和思維模式有區別。
網癮。網癮心理問題對於青少年來說危害最大。青少年都是缺乏控制力的,不像成年人玩玩游戲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停止了,青少年不同,由於游戲的設置,停不下來,所以青少年時期盡量不要接觸游戲。
考試焦慮。青少年的考試焦慮也很常見,都是由於自身壓力大,導致心理壓力大,在考試前更是如此,只有平時多做心理練習才能放鬆。
③ 中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
一、學習類問題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圍繞著學習產生的問題佔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
目前,學校課業任務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差的同學不願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學習好的同學在學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績平平人緣好的同學卻常常受到青睞,在推舉各種代表時常會當選,所以就覺得學習沒勁,不想努力去讀書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厭學的狀況,如因反應較慢常被人嘰笑而不願上課的;因記憶,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績難以提高而對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發展到恨書、恨老師、曠課逃學的程度。
二、人際關系問題
這也是中學生中反映最多的問題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問題。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由於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干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煩惱。
2.與同學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此外,尚有個別學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來越少,而懷疑世上沒有真正的友誼,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進而想離世隱居的。
3.與父母關系的問題。主要是因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系不和學生造成的心靈傷害。父母行為的不良,帶給子女的不僅僅是厭惡、鄙視、而是更深的內心創傷。
三、情感類問題
青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沖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等。歸結起來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與同齡人的感情糾葛,多是同學間的密切交往所至。
其二、是與成年人的畸戀問題,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戀,同性戀等。這在中學生中雖不普遍,但也不罕見,多表現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此外,還有一些戀你妒母,喜歡同性成人夥伴等畸戀現象,這充分說明中學生的情感問題並不簡單。
④ 青少年心理問題有哪些表現
1.自卑
自卑從心理學上來說是指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部分孩子可能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所以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於表揚、指責多於鼓勵、懲罰多於引導。於是便變得萎靡不振、自暴自棄、消極頹廢,自認為無葯可救、低人一等,最終形成了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
所謂逆反就是指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並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不少孩子由於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以及老師的批評教育。於是他們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3.厭學
厭學是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指的是孩子對學校的學習生活失去了興趣,開始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消極態度等心理狀態及其在學習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厭學通常表現為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喪失上進的信心,重者開始對學習喪失興趣,把學習視為苦差事,更有甚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經常遲到、早退、曠課。
4.早戀
所謂早戀,指青少年過早地發生或發展著戀愛現象。早戀與厭學同時是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伴隨著孩子身體的發育成長,有些孩子會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的好奇與嚮往,男女生之間易產生朦朧的好感,在經過流行歌曲、言情小說、影視媒體的推波助瀾,再加上家長、教師過於嚴厲的批評和監督,促使孩子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最終使孩子走入早戀的誤區。
5.孤獨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離不開群體,孩子也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孤獨是一種認為自己被世人所拒絕、所遺忘,從心理上與世人隔絕開來的主觀心理感受。許多孩子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他們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他們常常一個人背著同學獨自活動、寡言少語,這些行為使他們的人際關系疏遠化和淡化,內心感到孤獨。
6.網癮
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逐步發展,互聯網越來越多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網路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尤其是青少年,帶來了很多的弊端。有的孩子自製能力較差,因此他們一旦走進網路的花花世界就再也走不出來了,開始逐漸迷戀上了網路。
7.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在心理學上是一種很復雜的情緒現象。它是由一定的應考情境引起,以擔心為基本特徵,以防禦或逃避為行為方式,受個體的認知評價、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約的考試時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具體表現為:一旦聽說要考試就開始緊張,考前睡不好覺,考試時出現情緒緊張,心慌意亂,記憶卡殼等現象,某些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一到考試就慌了手腳,無法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嚴重的考試焦慮不僅對學習具有極大的危害,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潛在威脅。
8.情緒問題
青少年情緒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情緒豐富而強烈,但情緒起伏變化很大,極其不穩定,並且易沖動,不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可能會為一點點小事而情緒激動,也可能為一點點小事而灰心喪氣。多變的情緒,常常使他們難以專心致志、善始善終地做好每一件事,學習、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擾。
⑤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有哪些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五種:
一,學校適應不良型的心理問題;
二,強迫型的心理問題;
三,抑鬱型的心理問題;四,焦慮型的心理問題;五,恐怖型的心理問題。
一,學習適應不良型 學習適應不良型是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適應型障礙。中學生往往由於學校適應不良嚴重影響學習,更不上班級,甚至造成中途休學或輟學。主要表現在情緒、行為、生理功能三個方面。
(1)情緒方面。抑鬱、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獃等。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游離於同輩群體之外。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准則,如逃學、斗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於電子游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強迫型 這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問題。自己能意識到這些表現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脫,深為焦慮和不安。它對同學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應及時接受輔導。具體表現為:
(1)強迫觀念。如腦內反復迴旋某歌曲的旋律、別人對自己說的話;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看到小刀就會想到會割破手;腦中總是出現一些如「1+2為什麼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無實際意義的想法。
(2)強迫沖動和強迫動作。如在考試時,總覺得想要大小便,但並不去上廁所;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辱罵、吵鬧或打架,但表面上卻順從平靜;反復檢查自己任何一次作業或試卷;總是在路上數石塊數或步數。
三,抑鬱型 這是有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徵的心理問題,常伴有焦慮、沮喪、壓抑、苦悶、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同學一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較大。具體表現為:
(1)興趣衰退。這類同學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僅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不感興趣,而且對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基本丟失。
(2)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妄自菲薄,並有內疚後悔等自責傾向,多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對自己的失敗估計。如學習成績較好,但堅持認為自己學習很差,以後肯定不能畢業。
(3)精力衰退。自感疲憊無力,不能進行復雜思考和較強運動。這類同學往往感到聽課、做作業時,頭腦無法興奮起來,但一般無雜念而是一片空白,體育課甚至日常生活無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從心之感。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且封閉,不訴說也不寫日記。這類同學通常能維持和其他同學、老師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們的退縮往往出於自卑和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軀體不適。伴有軀體症狀,如頭疼、背痛、肢體酸痛等,還有失眠等睡眠障礙,有些同學有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一切都沒什麼意義,感到前途渺茫;想前進、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標;有時下決心改變自己,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無望、無助感強烈。
四,焦慮型 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便會感到焦慮,這是正常的。焦慮型的心理問題是指一種無明確對象、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
(1)急性焦慮,又稱驚恐發作。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特徵,有「大禍臨頭」之感,並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急性焦慮的發作急劇,很難預料,但持續時間不長,一般1~20分鍾,長達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體驗不明顯,數日後恢復。
(2)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在焦慮型中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時驚慌失措,往壞處想等。明知客觀上並不存在威脅、危險和失敗結局,是主觀上過濾,但無法控制,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出現心悸、口乾、出汗、臉色蒼白以及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現象。
五,恐怖型 這種心理問題指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迴避以消除不安。中學生中較常見的為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長的趨勢。
(1)社交恐怖。主要特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的恥笑對象,而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做作業、吃飯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著對方即自感面紅耳赤、表情異樣,而且怕被對方覺察,從而迴避目光相遇,嚴重者會發展到足不出戶。
(2)特異性恐怖。指各種和個體自身活動的特異性有關的恐怖,如飛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門、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迴避學校生活,又稱學校恐怖。 以上對五種常見心理問題類型的介紹,目的是使大家對它們有一個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階段出現上述的心理問題是比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於面對它,正確解決它。
⑥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般有性教育心理、逆反心理、模仿心理等問題,是中學面臨的關鍵問題,也是學生學好與學壞的關鍵,所以社會、學校、家庭應多給予關注。
⑦ 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戀愛心理、不良情緒和犯罪心理。
1、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但是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容易遇到各種心理困惑和問題。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心理障礙、抑鬱症、性煩惱和性困惑、學習和人際交往等等方面的壓力。
4、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特殊年齡階段,由於正出處於身心發展階段,心理不成熟,判斷是非的能力比較弱,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非常容易由於一時沖動魯莽犯罪,闖禍後由於恐懼可能會將錯就錯,犯下更嚴重的錯誤。
為避免青少年犯罪,要積極採用多種方式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法律知識學習氛圍幫助青少年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青少年在積極了解法律知識的同時,要學會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力。
(7)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擴展閱讀
1、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鬱症,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
2、對於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務就是讀書。所以,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因為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屢見不鮮。
⑧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中學生往往處在青春期階段,其心理問題比較普遍的是焦慮,抑鬱等等內容。中學生的抑鬱往往對自我的學習成績不夠滿足,所以說感受到自己很無能,很無力無助。
對生活當中學習當中體驗不到樂趣興趣而腦子反應比較慢,活著沒意思的想法,所以說嚴重的出現自殺,一旦診斷抑鬱症系統的抗抑鬱葯物治療,心理治療,往往治療效果良好。而焦慮症往往以對成績的擔心,緊張,害怕,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擔心害怕為主,可以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往往心煩意亂,學習成績明顯受到影響。
⑨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表現
個體在青少年期充滿了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常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常見的心理問題有:
(1)性心理問題
主要有手淫、早戀、失戀、性犯罪等問題。
手淫。在青少年中相當普遍,它是一種滿足性慾的自慰行為,手淫適度,可使煩躁的神經系統得到放鬆,身心均得以放鬆,不必過分誇大其危害。
性早熟。指青少年期出現成人的性慾和行為,除了神經內分泌因素外,與父母對孩子過分親昵,父母性行為的影響,看色情電視和刊物,不適當服用保健品等因素有關。
身體關注。青春期開始後經常關注自己的身高、體形、容貌等,包括對生殖器官和乳房、陰莖等的關注。常常暗自憂慮。
遺精恐懼和初潮焦慮。少男遺精和少女月經初潮本是正常生理現象,但由於學校不重視性衛生教育,使青少年感到恐懼或焦慮,久而久之會引起神經衰弱,出現頭痛、失眠、無力、記憶力下降等,影響學習。
過早性行為。主要是由於對青春期生理出現心理不適應,再加上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學校教育不健全而造成的。
(2)戀愛心理
早戀,指青少年期或青春前期出現的戀情,與道德品質優劣無關,與正確的引導、教育關系密切。
單戀,是一方對另一方以一廂情願、傾慕為特點的畸形愛情,多是一種感情誤會,是青少年愛情錯覺的產物。
失戀,是指一個痴情人被其戀愛對象所拋棄。可導致神經症或輕生。
(3)嫉妒心理
主要表現為對學習、工作優秀者或對外貌俊美者嫉妒、怨恨,甚至刻意拆台或報復,以達到心理平衡。
(4)自卑心理
主要為社交中的自卑心理,包括生理缺陷或不足引起的消極的自我暗示,對自我智力估計和對性格氣質自我評價過低帶來的消極暗示。
(5)孤獨心理
主要為性格孤獨,害怕交往或顧影自憐,難以獲得社交、交友經驗。
(6)逆反心理
青少年中與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和勸告對著乾的人,就是有逆反心理的人。
(7)神經症
青少年中常見的為青春期焦慮症、癔症、神經衰弱,社交恐懼症。
(8)吸煙飲酒行為
吸煙飲酒是青少年中較嚴重的行為問題。是導致犯罪的重要原因。
21.常見的青少年性心理困擾如何解決?
隨著青少年性生理發育的逐步成熟,性心理出現相應的變化,但傳統性禁忌和西方性解放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使青少年性心理形成明顯的反差,並使其產生矛盾和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