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學生中失眠的人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正常人大多數在上床後三十分鍾以內便可入睡且持續四到十個小時,而失眠的人上床後很長時間也不能入睡,即使入睡也很難維持睡眠,且有醒後不能恢復疲乏、白天精神不振、學習與工作受到影響等表現。失眠常由心理、生理因素造成,最多見的為工作壓力過大、社會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和家庭問題的處理不當、學習緊張及考試前的緊張、情緒焦慮抑鬱的問題、酒類與葯物的依賴、遭遇意外打擊、親人離喪、個人損失等。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軀體疾病,用葯,中毒或環境因素引起的,如在患有疼痛與明顯不適感的軀體疾病患者,內分泌疾病患者,長期服用中樞興奮劑、抑鬱劑患者在用葯期間或停葯之後均可引起失眠或睡眠維持困難。
廣義睡眠障礙又劃分為兩個亞類,一類稱為睡眠障礙,包括失眠、過度嗜睡,醒覺與睡眠節律障礙。另一類稱為異常睡眠,包括睡行症,夜驚症,夢魔症。
例如:某中年男性,已婚,工程師。病前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好強任性,沉默少語。由於是大專學歷,較科室的其他人低,但又不甘落後,日以繼夜的學習、工作。自擔任科室領導後,心理壓力更大,一年多來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易疲勞,常感頭暈目眩,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食慾下降,常腹瀉,明顯變瘦,漸感體力不足。長期服安眠葯也不能維持3小時睡眠,次日昏昏沉沉,難以堅持工作。前來心理專科接受治療,每周三次,經兩周的治療後患者恢復了工作。例如:某大學生,心情沉重,郁悶,對周圍事物沒有興趣,對生活感到失望,對前途喪失信心,感受不到人生的樂趣,整天沉浸在苦悶之中。身體感覺不適,疲乏無力,沒有食慾,嚴重失眠,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先在內科和神經科就診,後轉到心理專科診治,經一個月的治療後,消除抑鬱,情緒穩定,睡眠良好,記憶力恢復,學習成績上升。
失眠是心理專科的常見病,但傳統治療往往以葯物鎮靜為主,病人服葯期間有效,停葯後易復發,長期服葯又會產生葯物依賴性,故目前最新的心理治療為了統合施治,我們採用心理疏導、催眠療法、森田療法、行為治療及物理治療等配合少量葯物治療,可起到快速有效並減少大量用葯的副作用,讓病人心身得以康復。
Ⅱ 中學生早戀所佔比例是多少
我們班有60%..
Ⅲ 全國共多少中學生,補課的佔百分之幾
實話實說,全國有多少中學生,這個真的無法統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約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在參加不同形式的補課。家長是不想讓孩子辦理在起跑線上,心情可以理解。
Ⅳ 公交車,中學生15人,占車上總人數3分之1,後來又上來5位中學生,這時,車上中學生占總人數有的幾分之幾
原來總人數:15÷1/3=45人
現在總人數:45+5=50人
中學生有:15+5=20人
20÷50=2/5
Ⅳ 公務員報考人群中學生所佔比例是多少
學生過半數,應屆畢業生,如現在進入大四的。
但考入公務員的,除需要基層工作經驗,無要求的,我這里9個人,應屆僅2人,3人當過村官,3個往屆企業工作過,一個事業編考的參公編。
學生其實不佔優勢的,他們選擇餘地多,往往不如已經畢業的人對公考的重視,大多抱著打醬油心態。
Ⅵ 中國中學生談戀愛佔全國的百分之幾
這個數據很難調研,事實是在不斷增長,這個和性知識主動或被動接觸過早也有關系,和周圍的環境也有關系。但是作為咱們成年人其實是不願意看到的。時代在進步,道德在退步。
Ⅶ 中學生上網的一些百分比數據 包括上網都為了干什麼(如玩游戲、聊天等)所佔中學生上網活動的百分比!謝了
調查顯示,娛樂已成為廣州中學生上網的一個主要原因,上網是為了「聊天」「游戲」「下載歌曲、電影、圖片等娛樂內容」三項的百分比超過了50%。
學習或查資料:16%
交友聊天:26%
玩游戲:40%
看電影:14%
其它:4%
Ⅷ 有手機的中學生約佔全球中學生的百分之多少
問這個問題是沒有辦法回答的。
剛剛我從非洲回來,那裡很多 學校都沒有電,更不用說手機了。
中國農村還有很多孩子不知道手機是什麼樣子。
問這個問題的孩子一定是生活在城市,人手一部手機。
放眼全世界,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說來我們都不相信,但現實就是這樣。
Ⅸ 2012年中國網民的數量是多少中學生占上網總人數的多少玩游戲、聊天、學習的比例各位多少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
學歷方面,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互聯網使用率在2011年已達96.1%,目前基本飽和;過去五年內高中學歷人群的滲透率增長最為明顯,2011年網民比重也已經超過九成,達到90.9%;而在小學及以下學歷人群中,互聯網滲透率增長始終緩慢。總之,過去五年內助推網民規模快速增長的幾類人群中,互聯網普及率即將觸頂,而其他年齡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對互聯網的接受速度很難達到年輕和高學歷群體的水平,未來中國整體網民規模的增速會進入平台期。
詳見第 29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有圖示的。
Ⅹ 中國青少年網民有多少其中中學生所佔比例。
《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全文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diaocha/1039372.htm
昨天(7日),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完成的江蘇省青少年互聯網行為調查報告公開發布。
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江蘇網民規模為1757萬人,總量居全國第二,其中18歲以下網民536萬,占總數30%;24歲以下的794萬,占總數45%。
受調查的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中,超過90%學生在過去半年內上過互聯網。超過90%的青少年學生互聯網初次體驗是15歲之前。近半數學生是因為學習之需才上網的。70%的學生每周上網時間低於3小時,90%的學生每周上網時長不超過10個小時,大部分學生是利用休息和課余時間上網。
調查顯示,查找資料的目的排名第一,說明主要將網路作為學習工具在學生網民中的認識非常高。
對有些學生因上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75.5%學生認為是沒有合理分配時間。86.5%的學生對於互聯網的喜愛程度是中性的,屬於完全不感興趣和極度痴迷的兩個極端人群都是少數。43%的學生認為互聯網信息健康的多,52%的學生對於網路信息的健康性評價為中性,認為害大於益的學生有4.4%。盡管在虛擬環境中,3/4的學生注重自身的道德行為。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在互聯網上,同樣需要擔負權利和履行義務、責任。
調查還顯示有17.2%的學生經常玩網路游戲,42.3%的學生曾通過網路交友,並且16.8%的學生曾經與網友見過面。感染病毒和賬號被盜等網路安全范疇的問題是學生中碰到的網路負面問題中最常見的;被辱罵和遭遇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侵害的學生超過16%。
超過80%的學生上網的地點都在家庭里,網吧等公共場所在學生上網場所中的比例僅佔5.9%。但調查發現,家長對於孩子上網狀況了解不足,學生實際網齡要大於家長的反映,學生實際上網頻率也超過家長的了解。家長自認與孩子關於上網的溝通,少於學生眼中相應的溝通。受調查的學生普遍認為多數老師和家長僅僅偶爾與學生就上網進行一些交流,而且老師比家長更了解互聯網。近半數的學生家長從未指導過學生如何使用網路和使用哪些內容。超過77%的家長都支持在青少年中普及互聯網,有13.2%的學生家長擔心孩子自控能力不強,不支持太早接觸互聯網。
受調查家長中,自認為很了解互聯網的僅有13.1%,30%的家長不了解互聯網,87%的家長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了解互聯網。半數家長為了孩子願意學習互聯網,但仍有約5%的學生家長明確表示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