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攀比對中學生的危害
攀比現象對中學生的危害
中學生多數在學校住讀,相比之下有了更多的可供自己支配權利,而中學生的自製能力還很欠缺,因此,就造成了中學生盲目的的亂花錢,與身邊的同學進行攀比的不良現象。
生活攀比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從而使的學生的日常消費有了較大的差別。一些家裡貧窮的學生追求富家孩子的穿著打扮,攀比使得在家中務農的父母不堪重負。來自農村的同學都知道,大多數的農民仍然依靠種地和外出打工來維持基本生活費用。一年四季忙於種地打工的父母往往是一分一角地將錢積攢下來供我們讀書。我們揮霍的不是紙幣,而是父母的生命。盲目的攀比使中學生丟掉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古人雲「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大的孝道。來自農村的中學生很容易走兩個極端,一部分學生著力於通過努力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改善自身的生存狀況,另一部分則開始追求物質上奢華的享受,經常逃課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什麼遠大抱負、崇高理想就會被拋在腦後,變得麻木。最後必然是不學無術、走上歧途、違法犯罪、危害社會、危害家庭。
衣著攀比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中學階段剛好是一個人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有一些衣服,如緊身衣,牛仔褲……過緊的束縛身體,從而影響了身體的正常發育。另外,不符合中學生的穿著也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意外傷害,說不定就會有不良分子看到你的這身昂貴的或充滿誘惑力的裝束而起了歹心,不僅我們的人身受到威脅,也可能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那麼,中學生應該有怎樣的衣著形象呢?首先是要注意衣著美。中學生的衣著美,應該表現為整潔、得體、協調和寬松。提倡穿校服,以充分體現人人平等。除了穿校服外,無論穿什麼衣服,都要經濟實惠,量力而行,不要給家裡帶來過分的經濟負擔。大家都看過不少香港、台灣、新加坡和民國時期的電視劇,裡面的中學生從早到晚,一年四季都是一身校服,活潑大方,非常可愛。電視劇《李小龍》就是如此。我們看電視劇不能只是追求故事情節,更多的應該是受到教育。
盲目攀比影響健康、荒廢學業。校園攀比之風有害身心健康,影響中學生健康成長。將心思花在攀比上造成學業荒廢。比如說,送賀禮、辦生日宴會容易滋生攀比心理,養成大吃大喝、吸煙酗酒的惡習。再如,有的學生吃罷生日宴後找樂,要麼聚眾賭博,要麼去歌廳,過早涉足成人的領域,染上社會不良習氣,很容易誤入歧途。有的同學將頭發染成花的,以為時髦,其實染發劑都含有致癌的成分,長期染發容易得皮膚癌。有的同學上課無心聽課,總是在那裡擺弄小梳子和小鏡子,將學業忘得一干二凈。
❷ 中學生為什麼要攀比
因為想證明自己是個還算不錯的人。人是群居動物嘛!
不過並不是所有中學生都喜歡攀比的。
❸ 中學生攀比之風的原由
中學生的攀比現象原由:
學生的學校生活,將會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的攀比現象便是如此。攀比現象在各個班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體現,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嚴重妨礙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攀比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它不是比學習、比勤奮、比文化素質,比團結友愛,比道德品質,而是比吃、比穿、比打扮。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不良的攀比之風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令人擔憂。
作為一名中學生,有必要對此現象有所了解。攀比現象主要有五種表現形式一是比吃喝,二是比穿戴,三是比時髦,四是比排場,五是比玩樂。攀比現象的表現形式還有很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人是在不斷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也是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對於青少年學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時刻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怎樣使這種比指向積極的方面,避免其中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們每一位同學必須思考和弄清的問題。中學生處於人生的特殊階段,身體迅速發展,對身邊的新生事物天生好奇,由於思維能力的缺欠,往往做出錯誤的選擇。若不加以正確引導,虛榮心會逐漸膨脹,心理產生價值偏移,必然導致缺少理性的盲目攀比。
中學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過程實質上是個體反映社會現實的過程。在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就得與社會與人廣泛接觸。大量好的和不好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輸入同學們的大腦,而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學生往往缺少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而好奇成為第一需要。社會上的攀比之風必然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社會上很多明星的穿戴成為學生攀比的榜樣。於是有的同學將頭發染紅的,有的同學好好的牛仔褲挖幾個窟窿。所以從眾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中學生相互攀比的重要原因之一。
攀比現象對中學生有很多危害,比如生活攀比會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衣著攀比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而盲目攀比則會影響健康、荒廢學業。那麼中學生應有怎樣的消費觀念呢?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把握好四個字:「適度消費」。該花的錢,父母不會吝嗇;可花可不花的錢,不妨適當節制,把錢花到「刀刃」上;不該花的錢,要堅決不花。把握住這樣的原則,就能遠離攀比,杜絕不正當消費。
一、不要盲目攀比
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也要正確地看待別人,不要受表面現象影響。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知己知彼後,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保持平常心。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雖然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下定決心去做,就一定能夠成功。以平常心對待一切,還自己一片寧靜。從實際出發。要培養自己的務實精神,以「實事求是」為精神准則,沒有務實精神,考慮問題從現實出發,不要跟著感覺走,目標要實際,做一個真正務實的人。學會思考 。遇到事情首先要仔細思考,不要盲目地跟著感覺走或者隨大流。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
二、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念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念,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一名中學生。中學生都是消費者,應當樹立勤儉、節約、樸素的作風,不能增加家長的負擔,所以不能與社會青年一樣追求時髦,而應以中低檔服裝為選購對象。服裝款式有較明顯的區別。女生不宜穿裸露性的服裝,不穿超短裙。以「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為原則,不著奇裝異服,不染發,男生不蓄長發。不穿帶有多種裝飾物或非常艷麗花俏的服裝,免得課堂上分散周圍同學的注意力。集體活動要穿校服。中學生的主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打扮。不要盲目地追隨潮流,在日新月異的時代里,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樹立適度消費的觀念
適度,就是依據家庭經濟條件之度,花錢要考慮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顧家庭生活條件而追求超前消費是不應該的。父母辛苦工作撫育孩子本已不易,怎麼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費要求加重他們的負擔呢?比如身體發育需要的營養飲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書刊,符合中學生身份的衣物,該買的就買。而時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花父母辛苦掙來的錢,是很不合情理的。這種消費行為的出發點是攀比,而不是實際需要。這樣比來比去,除了造成極大的浪費之外,還會有更多的危害。這樣的實例屢見不鮮的。中學生的消費,幾乎百分之百來自家庭的供給,父母辛勤勞動賺來的錢我們能夠忍心去浪費嗎?
四、要防止盲目消費
盲目消費表現在不管有無好處,有無必要,是否適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時髦,趕潮流。只要人家說聲:「現在就興這個」或「這東西國際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接受科學的消費咨詢,多思考消費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費。
五、要在積極的攀比中不斷超越自我
要解決的是「敢比」的問題。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要鼓勵自己敢於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強、比自己先進的人比。在攀比中超越自我。其次要解決的是「會比」的問題。「怎麼比」常常困擾著不少學生,總是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就會形成自卑心理;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就會形成自負心理。因此,要在積極的攀比中超越自我、認識自我、認識他人,以健康的心態,積極地去攀比,從而少走彎路。
讓我們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剎住校園內的攀比之風,讓攀比之風遠離校園。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讓勤儉節約,力爭上游之風成為校園的主流。有效克服因感性比較產生的盲目攀比,倡導理性比較所形成的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的健康心理模式。
❹ 中學生攀比消費有什麼危害
消費攀比心理對青少年的成長危害很大。一是分散學習精力,消磨學習的意志。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精力應該放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上。刻苦學習,奮力拚搏,這才是中學生的崇高追求。不比學習、不比勤奮、不比文化素質,而是比吃、比穿、比闊氣,就會使價值觀扭曲,耽誤青春時光,影響健康成長。二是慣壞了脾氣,不利於品德修養。這類學生動輒向家長要錢,當不能滿足要求時就發脾氣,習慣成了自然,長大了就很難改了
❺ 不明白現在中學生攀比的心態
現在就是這樣,感覺高大上的商場里買的或名牌店買的,那樣感覺特有面子,內攀比心理很重,這樣在同學面前容有一種驕傲的資本,心裡感覺特高興,其實也就是擔心同學嘲笑自己家裡窮,無論同學還是老師面前,感覺會低人一等
❻ 如何正確認識中學生的攀比心理
我認為正確的方法是加以引導。攀比本身是個中性詞,但它確實存在兩面性。攀的正確就是積極地,反之就是消極的。
中學是人生世界觀形成的階段,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分別是非的能力。老師和家長循循善誘,在生活學習中慢慢培養,及時引導、糾正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培養、教會他們認識世界和認知事物的能力和方法。即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攀比:是一個發現與追求的過程,選對了目標和方向,我們要鼓了的。
❼ 中學生間的嚴重攀比現象
周星馳的長江七號的裡面那句話
爸爸說了只要有骨氣,不吹牛,不打架,努力讀書,就算窮,到哪裡都會受到尊敬的
❽ 現在的初中生都愛攀比,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很不好
現在的初中生他們都愛攀比,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因為這種現象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也就是說有的學生自認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錯,她就會超越很多同學。其實,因為他本身就沒有為這個家庭做過什麼樣子的貢獻,或者說他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因為他在未來的發展事業部能夠確定它有著一個怎樣的發展,或者說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因為每一個人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都是有著不同的表現的。
所以說孩子在學校里進行相互攀比,這也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因為這確實可以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可能在學校待個四五年他們根本就考不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在就是說他們的內心也會受到一定的傷害甚至會採取一些別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所以說這種行為真的是不建議大家去做了。
❾ 如何正確看待中學生的攀比心理
攀比來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自一種手段。 攀比起於虛榮,只有戒除或一定程度上縮小中學生的虛榮心,攀比現象自然會隨之消失。 虛榮是一種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一種追求虛表的心裡缺陷。具備虛榮心裡的人,竭力追慕浮華,內心卻早已痛苦不堪。
❿ 如何正確看待中學生的攀比心理
每個人的性格 都是在兒時的成長環境受父母的情緒性格的影響下形成的,和兒時受父母的影響形成的錯誤的觀念,思維模式,行為習慣有關
中學生的攀比一定也是家長引起的 ,這個攀比不一定就是物質,或者用口頭對比
比如孩子沒有考試100分,家長會說,你看鄰居家XX考的多好,沒事的你也可以,慢慢就好了,如果你讓一個外行看,這家長多明事理啊,一點都沒有責怪孩子,要我說,大錯特錯。
當你去說別人家孩子的時候,孩子已經就去會想,」哦,我沒有別人好,我要和他一樣,我要超過他,爸爸媽媽才會說我好「 這就是家長鑄造孩子的攀比心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 攀比學習 攀比物質 攀比錢財 攀比所有 就不一一舉例了
我想說,家長如果發現自己孩子攀比心較為嚴重時,不妨找一家心理咨詢,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分析和專業的心理疏導、心理成長,去除攀比心來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