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案例分析

中學生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0-11-27 03:53:39

① 、案例分析:中學生趙某,15周歲,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五、六歲。某日,趙某偷拿家裡的1萬元

合同無效、我國合同法規定未成年人簽訂與其年齡不相當的合同要有其法定代表人(即監護人)的追認才能有效力、否則效力待定。因此父親的申訴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

② 林崇德寫的《中學生心理學》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幾個學生正趴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
一個
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
「你們在干什麼?」

「聽螞蟻唱歌呢。
」學生頭也不抬,隨口而答。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
「螞蟻唱歌」
,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
即教師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


1
)教育觀:

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
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
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
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
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
的發展。


2
)學生觀:

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
會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
學生的能動性,
促進其發展。
要尊重、
信任、
引導、
幫助或服務於每一個學生。

師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
等對話,實行等距離教學)要堅持教學民主,要廢
除教學中的權威主義、命令主義。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
」圍
繞該教師的行為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1)
「聽螞蟻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與童
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像力,教師要善於了解孩子
的「內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關注知識和技
能,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體驗。
「聽螞蟻
唱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教師要尊重並保護孩子
的興趣與想像。


(2)
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
過去問;
(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處於其
自身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人,教師
要善於保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該教師不尊
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
「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
八度。嚴厲的斥責„。
(師生要平等相待,教師不
能以權威壓制學生。


(4)
小聲嘟囔說:
「您又不蹲下來,„(教師缺乏
民主意識,要和學生實行等距離教學,
「請你蹲下
來和學生說話」
「請你走下高高的講壇」


三、掌握答題技巧

在答題中,許多老師的答案是正確的,但沒有回答
「為什麼」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數。答題時,首先
要明確答案,本題中即首先明確「該教師的行為是
不正確的」
。第二,說明理由。

(1)
先講結論
(2)
聯系本案例具體案情
(3)
寫出理論
依據。掌握答題技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全面。

【案例二】

請閱讀李吉林老師成長經歷片斷,並結合自身的
實踐回答問題。

40
年前,
我是一名師范生,
走出師范的校門,
便走
進了小學,這一進去就是
40
年。
40
年來,我感受
最深刻的就是:
不斷塑造自我,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塑造,這是對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知識結構?

2、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能力結構?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
有的教育素養:


1
)林崇德教授把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分為三
個方面:一是本體性知識,主要指學科專業知識;
(即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是文化知識,
指的是與教育有關聯的綜合性知識;
(新的課程結
構尤其強調教師應打破原有的學科壁壘,具備跨學
科知識)
;三是條件性知識,即教育科學知識,也
就是怎樣教書育人方面的知識。


2
)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師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指導學生去獨立地獲取知
識。
(指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這是教師
職業的一種新的能力,將廣泛應用於課程整合和學
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②教學能力。駕馭教學的能力,運用各種教學
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現代教
育技術的能力等。

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這是教師職
業能力一個重要的方面。
(還有肢體語言,音像訊
息等)

④組織能力。
(組織和管理能力是教師職業的
重要能力,許多案例都會涉及這方面內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時也包含一種擴展的專
業知識能力)

(此外,還有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設計能力,課程
整合能力,與原有的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
相比,現代教師將更富有創造性,不僅會教書而且
會編書,現代教育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

2
育智慧的空間)


此道題的設問與案例本身的關聯性較少。

【案例三】

某校三年級有位叫王峰的學生,經常遲到、曠
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杠,學習成績就更
不說了,門門功課掛紅燈,
盡管老師多次教育,仍
不見好轉,還是經常曠課、打游戲,向同學借錢,

請你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
學生。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知識主要為轉化後進生方面的知
識:

後進生的特點:
(心理需求與現實狀況存在許多矛
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2)好勝,往往不能取勝;

(3)有上進心,而意志薄弱。

轉化後進生的途徑和方法:

(1)確立後進生也能成才的信念;
(洋思中學的經
驗:沒有一個教不好的學生)

(2)深入了解後進生的心理特徵;
(通過觀察、調
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
(通過觀察、
調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創造各種條件,促進後進生的轉化;

(5)要反復抓,抓一點,進步一點,鞏固一點。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
」即
該採取哪些途徑和方法。

(1)「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
竹杠,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說明該生學習差,
品德也差,轉化不是易事,但作為班主任應看到王
峰才三年級,年齡小,可塑性強,只要肯下功夫是
一定能轉化的,一定要想辦法挽救;

(2)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做好後
進生轉化工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和條件;

(3)在信念的基礎上展開全面調查,了解王峰壞
習慣形成的原因;

(4)「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
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
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
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證地看待後進生,要挖掘後進生身上
的積極因素;)

(5)要為後進生轉化創造各種條件;
(主動與學生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爭取家庭的配合與支持,樹
立學生的自信心,依靠、發揮班集體的力量等)

(6)抓反復,反復抓。
(注意銜接處,在低谷時應
注重培養自製力,在進步時,應予以鼓勵,看到不
足,在復發時,應確立信心)

③ 中學生法制案例分析

案例一
1,不構成,故意傷害罪要達到輕傷的標准
2,沖動是魔鬼
案例二
1,李、方、王、內呂是主犯,其他是從犯容,李、王有組織和領導,王、呂是實行犯
2,早說了沖動是魔鬼,你就是不聽
3,選擇朋友要看對方是否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④ 中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中學生應該好好學習吧!中學生創業,可允許犯錯誤,因為你犯每一個錯誤都是一筆財富。年輕人勇敢的去挑戰吧!

⑤ 中學生犯罪案例+分析

希望對你有參考幫助:

李某(男,19歲)、王某(男,19歲)、徐某(男,15歲)預謀綁架某鄉中學生劉某、張某,然後向其家勒索現金。於2005年5月8日晚6時許,犯罪嫌疑人李、王帶著事先准備好的凶器卡簧刀二把,繩子三根,鐵棍一根,膠帶一卷,預先到達某鄉大橋東頭第三瀉洪口處,另一犯罪嫌疑人徐以去河西玩電腦游戲為由將劉某(男,16歲)、張某(男,15歲)從家中騙出,當三人走到西大橋東頭時,徐借口說去橋墩取事先藏在那的錢,將被害人騙至西大橋東頭第三個橋墩處,這時躲在橋墩處的李、王手持卡簧刀將二被害人逼住,李用鐵棍猛擊劉頭部數下,劉倒地後王、徐又用事先准備好的繩子將劉的脖子勒住,約一分鍾後見劉不動了,又用同樣的手段將被害人張打倒,認為二被害人已死亡迅速逃離現場。三犯罪嫌疑人第二天給張某家打電話索款,要人民幣五萬元。

案例分析:
李某、王某和徐某預謀實施的是綁架罪,但具體實施犯罪過程中,他們不僅實施了綁架的行為,並且還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實施綁架行為並殺害被綁架人的,以綁架罪論處。這種類型的綁架罪實質上包含兩種具體的行為:一為綁架行為,二為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這兩種情況在我國刑法中均可構成獨立的犯罪,即一般情節的綁架罪和故意殺人罪。本案中,李某、王某已夠法定年齡,所以應承擔完全刑事責任。徐某案發時的年齡為未滿16周歲,根據刑法第17條的規定,其不應對綁架罪承擔刑事責任,但應對其實施的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漸變過程。讓我們每一個同學自尊自愛,遵規守紀,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一天晚上,某縣中學的4位學生,傍晚闖進了城郊某中學的男生寢室里,掏出匕首威脅並毆打宿舍學生,共搶劫200餘元。由於受害學生報案及時,他們在回家40分鍾後同時落網。

案例分析:

在此案中,行為人「在客觀上表現為對財物的保管者、所有者、守護者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迫使其交出財物」;在方法上,實施暴力,公然「對被害人的身體實施打擊或者強制,例如,捆綁、毆打、禁閉、傷害等等」,嚴重威脅著他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在主觀上,是有意地採用暴力手段,奪取錢物,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故4位學生的行為已觸犯了刑法。

我國刑法還對刑事責任年齡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1)犯罪時已滿16歲的人是完全負刑事責任時期。因為他們的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應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一切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2)犯罪時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是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對社會危害性較大的犯罪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奸、搶劫、販毒、放火、爆破、投毒等犯罪負刑事責任。這4位學生犯罪時3位16周歲,一位15周歲,理應根據刑事責任年齡,追究他們應負的法律責任。

16歲的中學生劉某是某中學高二學生,家庭條件很好,劉某從小就嬌生慣養,在學校不求上進,幾乎每天都出入網吧並染上了賭博的惡習,花錢如流水,時間長了,父母知道他的惡習,便嚴格控制他的經濟來源。由於找父母要錢這條路走不通,又實在渴望出去瀟灑一下,一天,他趁父母外出之機,將家裡的5000元現金偷走。一個多月後,劉某的父母發現5000元現金被盜,很快就懷疑到他,於是追問兒子有沒有拿家裡的錢。此時,5000元錢都快被他揮霍光了,劉某害怕家長責備,便一再說自己沒有拿,其父親便向公安機關報了案。公安機關經過縝密的偵查後將犯罪目標鎖定在劉某身上。在大量事實面前劉某不得不承認錢是自己偷的,公安機關遂將其刑事拘留,後轉為逮捕。父母知道竊賊是自家的兒子後,認為兒子偷拿父母的錢財不犯罪,他們也不想追究責任,要求公安機關釋放劉某,但公安機關認為劉某已涉嫌犯罪,因此對於劉某父母的請求未予允許。
案例分析:
盜竊父母或近親屬的財物,在是否構成犯罪和處罰上有其特殊性。法律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在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劉某偷盜自家錢財達5000元,數額大,在父母追問時又拒不承認,且把偷拿的錢用於賭博和揮霍,結合這些情節看,劉某應當屬於「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情形。司法機關以涉嫌盜竊罪將劉某刑事拘留,這是完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不過,劉某偷盜的財物畢竟是自己家的,其社會危害性明顯比在社會上作案要小,加之他屬於未成年人,因此法院在宣告其有罪的同時,通常會給予較大幅度的減輕處罰。

⑥ 初中學生學習出現的學習問題案例分析

一、時間安排問題——要學會定時不定量
學習不良者應該反省下列幾個問題:
(1)是否很少在學習前確定明確的目標,比如要在多少時間里完成多少內容。
(2)學習是否常常沒有固定的時間安排。
(3)是否常拖延時間以至於作業都無法按時完成。
(4)學習計劃是否是從來都只能在開頭的幾天有效。
(5)一周學習時間是否不滿10小時。
(6)是否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了。
二、注意力問題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狀態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鍾。
(2)學習時,身旁是否常有小說、雜志等使我分心的東西。
(3)學習時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體驗。
(4)是否常與人邊聊天邊學習。
三、學習興趣問題
(1)是否一見書本頭就發脹。
(2)是否只喜歡文科,而不喜歡理科。
(3)是否常需要強迫自己學習。
(4)是否從未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

據編輯了解,太奇教育集團憑借多年教育行業經驗研發的奇記本在中學生數學學習方面有著一套完整的辯證教學方法,它以太奇智能快記系統為基礎,分為記--講--測--答四步,否定之否定是辯證學在教學上的應用,從而鍛煉孩子邏輯思維和右腦形象記憶,以及專注力和探究式學習習慣,快速提升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太奇奇記本正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法寶。

⑦ 初中生心理案例

一、問題行為情境(案例):

小洋,15歲,是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小學的成績還一般般,處於班級的中等水平。自從上了初中以後,常常因為考試成績的低分而遭致家長的責罵。由於在外地住校,每個月才回家一次,老師頻頻與家長聯系,反映其在校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很不端正,經常在上課的時候無精打采,提不起學習興趣,也常常曠課在宿舍睡覺,並且屢教不改,初一學年結束時學校要求其轉學。初中二年級的上學期,在新的學校中他的表現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與家長聯系,甚至還請家長到校進行面談,可小洋的表現並沒有多大的改善。初中二年級上學期結束後,小洋主動向家長提出退學要求。

二、對案例進行的分析

在初中生的眼中,學習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在一些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約占總體學生的1/3或更多)認為學習是被動、煩惱的事。學生的學習負擔、頻繁的考試、艱苦緊張的學習生活都帶來了學生消極的學習心理狀態。而對學生的厭學心理和厭學行為的起到直接推動作用的是學生的個性特徵、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

不良性格的影響。小洋的不良性格導致了其在面對老師與家長的批評時不能很好地調整來促進學業的進步,而是輕易地放棄了學習。小洋來自於農村,沒有受到很好的基礎教育,上了初中以後與城市的孩子對比,顯示出了明顯的劣勢,家庭的貧困也讓他在與眾多的城市學生的生活中覺得比不上別人,因而自暴自棄。同時母親對他的寵愛與驕縱形成了他對事實漠不關心,不願意承受過於沉重的學業壓力,追求享樂,不夠堅強,遇到困難就主動放棄的性格。而且比較神經質,情緒的波動比較大,按情緒的指引來行事。

學校學習環境的影響。沉重的學習負擔往往是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學習內容繁瑣與教學方法呆板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低,而忽略了學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質,這種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也使學生頗為不滿。有的教師僅僅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學生的平時表現不好便全盤否定他們的能力,公然歧視他們。這便直接導致學業不好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行為及結果進行消極的歸因,這便直接推動了厭學情緒的出現。

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是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給學生的學習情緒帶來了消極的影響。當孩子的學業成績上的表現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僅僅停留在不停地批評,不斷地否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時候,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不正確的歸因,再加上對父母的不理解的不滿,那麼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學生會更為消極對待自己的學習,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不斷增長,最後便不願意主動地接受學習,得過且過,最終放棄自己的學業。從小到大,小洋的成績一直都不好,常遭致父母的責罵,再加上父母將其與成績較好的哥哥進行對比,他便自暴自棄,最終放棄學業。同時,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父母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因而,父母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態度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家長對知識不重視,對本身對自身素質的提高不重視,在平時生活中也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學習的動機和學習行為,那麼孩子也會遵循家長的學習態度,對學習表示輕視,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作為指導,學生就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厭學情緒,那就更不可能有良好的學業成績,

三、對問題行為的診斷

傅安球等人認為「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表現為對學習厭惡反感,經常逃學或曠課,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學習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他的未來,但是他仍然對學習表現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寧願承受老師、家長以及其他親朋好友的責罵,也要逃課,或者是在課堂上睡覺,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習成績的急速下降,從小洋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著極度的厭學心理,而且在這種厭學思想的指導下,他無心向學,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四、治療

通過對小洋的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對厭學心理的矯正也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而對逃學這種問題行為的干預也需要學校的老師、家長以及被干預者的共同配合來保證干預過程的順利進行,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學校老師應該更為關注處於弱勢的學生。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長輩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產生最大影響的也是老師。因而老師們應該意識到他們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努力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帶來學習的動力。而更為重要的是,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積極關注,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學生的人格的健全的發展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

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積極的關注,要注重與進行孩子的心與心的交流,同時還要注重自己的行為與態度對孩子的示範作用。當孩子沒有取得預期的學習成績時,要注意採用恰當的教育方式,不要強化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行為的消極歸因。

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及行為干預。心理咨詢是改善學生厭學心理的較為的途徑。通過選擇恰當的干預技術和方法,如合理情緒療法、強化法、認知療法等,通過改變自身的認知和行為,轉變其對學習的看法和態度,引導其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正確的歸因,通過分析自身的原因,從其自身的因素出發來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緩解其厭學情緒,激發其學習興趣,減少厭學行為,提高學習效率。在對學生進行心理過程的同時,建議採用家庭療法,爭取家庭的配合來進行積極的治療,整個家庭共同努力來矯正孩子的厭學行為。

五、評估

厭學心理是一種常見於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群體中的心理問題,正因為它的涉及之廣、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積極地尋找厭學心理的干預技術與方法的過程中,應針對具體個案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問題行為人的具體方法,有所側重地對問題行為進行干預,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小洋的厭學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庭環境中家長對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及其所採取的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時也導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對小洋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咨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小洋對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目的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學習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過程;強化法可以對小洋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小洋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於完善其人格。

總之,只有對各個個案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才能恰當地選擇具體的干預方法對心理問題進行治療,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最終達到解決問題行為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