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來升學確實對於一部分孩子自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對於成績不好的初中高中學生 來說 可能家長越是要求學習 ,學習成績越差,甚至厭煩學習,產生抵觸 ,如何堅決這種情況,有兩個方案可以嘗試
1.家長以引導為主,了解孩子為啥不願意學習的原因 對症下葯 培養小孩的學習興趣
2.如果真的學不進去 成績不好 其實 也不一定非要走學歷教育這一塊 ,職業教育也是目前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哦,可以選擇一個培訓學校,學校一個技術了。現在比較好的技術,就是中餐、西餐、西點等廚師類的技術了。你可以去專業的廚師烹飪學校去學習的。將來肯定有前途。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❷ 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以下我分別從預習、上課、作業、復習、課外學習、實驗課等七個方面,談一下學習方法的常規問題。
一、預習。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准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內容、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過程中著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閱的舊知識等。
二、課堂。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考生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
1.課前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不懂的問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
三、作業。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
1.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
2.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和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
4.作業要獨立完成。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
5.作業要規范。切忌塗改過多。書寫工整,步驟簡明有條理。
6.定期將作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復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四、復習。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
1.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並且要同時復習頭一天學習和復習過的內容,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
2.單元復習。在課程進行完一個單元以後,要把全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全面復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
3.期中復習。期中考試前,要把上半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特別應著重弄清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
4.期末復習。復習時力求達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5.假期復習。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業外,要把以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全面復習,重點復習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五、考試。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
1.要正確對待考試。考得好,可以促進自己進一步努力學習,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
2.做好考試前的准備工作。對各科功課進行系統認真的復習,這是考出好成績的基礎。
3.答卷時應注意認真審題,仔細檢查,答題先從簡單的開始,卷面要整潔,書寫要工整,答題步驟要完整。
4.重視考後分析。拿到老師批閱的試卷後,要對試題進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5.各科試卷要分類保存,以便復習時參考。
六、課外學習。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課外學習應注意:
1.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學習內容,原則是有利於鞏固基礎知識,彌補自己的學習弱點。
2.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一些有關學科的課外讀物學習。
3.課外閱讀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切忌好高騖遠、貪多求全。
七、實驗課。實驗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實驗的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有效地擴大知識領域,培養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驗課要做到:
1.實驗前做好准備,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法、步驟等。
2.注意熟悉實驗用儀器設備的名稱、功能和操作方法。
3.實驗要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測定數據,做好記錄。
4.實驗完成後,要認真且實事求是地寫好實驗報
❸ 中學生心理狀況與特點
目前我國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驅體化、強迫症狀、憂郁、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教育方式、人際關系、性意識、學業壓力、性信息刺激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症狀表現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愛操心、缺乏觀察力、過於擔心將來的事、容易動怒、父母期望值過高、缺乏決斷能力等。又從我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討論來看,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結合調查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學習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恆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9%基礎比較差;2%智力因素。(註:本材料來自本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
(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徵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於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6%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第二,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視,富於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學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後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於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中生處於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基於上述原因中學生在人格上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異性相處甚至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❹ 關於中學生學習生活論文
中學生 又有幾個知道生活 有叫他們咋寫
❺ 中學生學習為什麼那麼累放假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就是讓人放鬆壓力。緩解個人的精神狀態。
❻ 中學生對現在的學習狀況有什麼看法
如果要的是政治課的答案: 1讓中學生們能認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2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 3有助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有利於履行自己的義務之後後面的自己加,有的是東西可以說的……
❼ 中學生學習壓力有哪些
調節學習壓力,一方面要學會放鬆,不要一味的扎到學習中去,學習之餘做做運動,與朋友玩玩,聽聽歌等,做到勞逸結合。學習壓力的主要來源在於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低下,導致一直忙忙碌碌,但學習成績不見提高。所以提高學習是減少壓力的根本辦法:
1、高效的學習要學會給自己定定目標(大、小、長、短),這樣學習會有一個方向;然後梳理自身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容易丟分的知識點;再者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任務,一一的去落實。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❽ 中學生學習壓力的來源及應對
我國中學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於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境、自我發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要比初中生大,這是因為高中畢業面臨的升學和擇業更為迫切。 在現實生活中,由生活事件所形成的生活壓力不止一樁。而且,因每個人遭遇不同,有幸與不幸;有的人因上進不成而有生活壓力,有的人因健康不佳而有生活壓力,有的人因夫妻不和而有生活壓力,也有的人因子女不肖而有生活壓力。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心理學家們研究生活壓力時,企圖分析構成生活壓力的來源,藉以了解一般人在不同生活層面上有那些生活事件,會構成他的生活壓力。以先三方面是一般公認生活壓力的來源: 1、生活改變 因為生活事件所形成的生活壓力,都會給人以緊張的甚至痛苦的負面情緒經驗。故而生活改變一事所指者,也多半指生活事件之帶給人們負面情緒的事件而言。 2、生活瑣事 所謂生活瑣事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且無從逃避的小事件。此等瑣碎事件,雖在性質上每件事的嚴重性均不足危害於人,但日積月累的結果,就會對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根據心理學家調查分析,在日常活動中成為生活壓力的瑣碎事件可歸類為以下六個方面: (1)家用支出方面 (2)工作職業方面 (3)身心健康方面 (4)時間分配方面 5)生活環境方面 上述兩類生活壓力來源,在性質上均屬於人與事或人與人關系的外在因素。除此之外,屬於個人內在心理上的困難,也是形成人生活壓力的重要原因。在生活壓力的心理因素方面,挫折與沖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二項。 綜合以上的資料可以知道學生的壓力來源不是單方面的,但更多的來源是學習帶來的壓力。學生每天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一般從早上7點到中午11點45,下午從3點到5點30,有些住校生還要上晚修,很多學生反映睡眠時間不夠。但由報告中也看出了,學校有減負的現象,很多學校將作業量減少,考試的次數也明顯降低了,這也為學生的學習減輕了壓力。當代高中生面臨的最大壓力是高考,這是他們的一個轉折點,幾乎每一個學生都很在乎,他們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學,以後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也是大多數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專家調查現在孩子因為學習方面的壓力而自殺的比例在不斷升高,他們也在找尋各種方法幫助孩子減少壓力,從而降低死亡率。 從我們的這次調查中,了解到了關於學生學習壓力的問題。學生壓力問題的引發是多方面造成的,我們不能完全的解決它,也不可能讓學生沒有壓力。但我們希望從這次調查中真正了解現在高中生的心聲,從而更大限度的減少他們的壓力。我們總結了五點,可以供家長實施,總結了七點,可以供學生實施,你覺得有效,那麼我們做這份探究的目的也得到了。 (一)從孩子的內心出發 要想解決孩子的壓力問題,應該先從他們的心理出發。家長可以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問題,不要一再強調孩子一定要在考試中考出成績,且在假期給孩子請了一堆家教。其實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用心和他們交談,其實在課堂上學的比你請家教學的更多。每個孩子都是帶有孩子氣的,家長不妨偶爾也帶點孩子氣,這樣,更容易和孩子交心,效果會更佳。 (二)幫助孩子走出恐懼 許多孩子對學習都產生了恐懼,在課堂上總提不起精神,老師的話就像催眠曲一樣,一聽到就想睡,在這方面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的原因,進而了解孩子喜歡的科目,然後和孩子一起學習,讓他們發現學習的樂趣,或許可以建立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三)分享自己的經驗 父母小時侯一定也曾經遇到過和孩子類似的情況,當時是怎樣對待的或現在遇到了什麽難題又是怎樣處理的,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孩子分享。當孩子知道了父母原來也常常會面對壓力和煩惱的時候,他們對父母所說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父母告訴子女自己是怎樣應付壓力的,那實際上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就增強了孩子克服壓力的勇氣和信心了。 (四)增強孩子的自尊 培養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強他們抗拒各種不良誘惑的能力,比如讓孩子發表一些建議,把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事情交給他自己去做,並且重視孩子的想法和言行。這是培養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較強的自尊就會有勇氣、膽量和辨別力,不會同流合污。 (五)關心孩子的成長 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這對舒解孩子的心理壓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去學這個、學那個,應該多聽聽孩子自己的意願。父母要付出愛心,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光心孩子交的朋友,多關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你能夠及早發現並且加以恰當的引導,孩子就不會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輕松愉快地度過少年時光。 面對學習和工作力而產生的種種心理上的問題,可藉助以下方法自我調解。 1、不要把目標定得高於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時間,將學習任務或工作任務按輕重緩急編定先後次序,然後依次逐步完成,階段性的成果可減低同時展開多份任務而又無法完成所帶來的壓力。 3、課余時應做適量運動,既可強健身體,亦可減壓,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減輕肌肉疲勞。 4、遇到困擾或情緒低落時,可與家人或朋友傾訴,通過與同學,同事的溝通獲得支持和關懷,亦可發泄情緒,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這對鬆弛綳緊的神經至關緊要,對於處在身體發育時期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6、如果實在感覺壓力太大,無法應承致使情緒低落,不妨去聽聽CD,看看電視劇,或者到酒吧去坐一坐,哪怕偶爾「瘋狂」消費一把也可以。當然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辦法,不可頻頻使用,更不能成為你懶惰渙散的借口。 7、養成持之以恆,平衡有序的生活習慣,不要做「書獃子」,別放棄享受美食,享受戶外活動或發展個人興趣所帶來的樂趣。
❾ 初中生的學習狀況如何
受教育部委託,國家統計局於2005年9月開展了「中小學學生學習生活狀況專項調查」。調查涉及4個直轄市、26個省會城市(不包括拉薩)和5個計劃單列市(均含市轄縣)的276所中學、105所小學,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雲南、陝西8省的29所中學(被調查的高中和初中為同一所學校的,按兩所學校分別計算)。在被調查的中學里,既有設在城市的中學,也有設在城關鎮和其他鄉鎮的中學;既有辦學條件較好的中學,也有辦學條件一般和辦學條件較差的中學。 調查的登記時間為2005年9月27-29日。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41595份,教師問卷6649份,校長問卷381份,回收率均為100%;發放家長問卷32801份,回收30488份,回收率為93%。在回收的學生問卷中,小學生問卷10175份,其中四年級和畢業年級(因地區間存在五年制小學教育和六年制小學教育的差異,本次調查將小學最高年級統稱為畢業年級)學生分別佔49%和51%(因在調查的各問題中均存在少量被調查對象未填選項的情況,各分類構成相加可能不等於100%)。在回收的31420份中學生問卷中,初二佔16%,初三佔17%,高二佔34%,高三佔33%。被調查的中學生居住在城鎮的佔74%,居住在農村的佔26%。 本次調查的內容涉及中小學學生在學校和家庭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除了解中小學學生每天用於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利用情況外,還了解了中小學生本人、學校老師、校長和學生家長對一些相關問題的看法,收集了部分調查對象關於學生課業負擔狀況的留言。 1.作息時間 (1)起床時間。中學生在日常上學期間,平均每天早晨的起床時間為6點07分;其中,高中生為6點04分,初中生為6點12分。有28%的中學生在早6點鍾以前起床。 (2)入睡時間。中學生在日常上學期間,晚上的平均入睡時間為10點45分;其中高三學生最晚,為11點03分,其他年級為10點和11點之間。有27%的中學生在晚11點半以後入睡。 (3)睡眠時間。中學生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20分(按照國家的規定要求,中學生睡眠時間不少於9小時);其中,高三學生為6小時58分,高二為7小時12分,初三為7小時38分,初二為8小時04分。 (4)到校時間。中學生早上的平均到校時間為6點55分;其中高中生為6點49分,初中生為7點06分。近30%的中學生在早7點以前校,早6點40分以前到校的中學生比例超過10%。 (5)離校時間。中學生下午的平均離校時間為6點35分;其中,高三學生為7點12分,高二為6點46分,初三為6點20分,初二為5點48分。三分之一的中學生晚7點以後離校,超過三分之一的高三學生和超過四分之一的高二學生晚8點以後離校,晚8點以後離校的初三學生和初二學生比例分別為8%和2%。 2.在校內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環境 (1)課時情況。在調查的上一周,中學生平均上課55節,平均每天上課11節。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上課12節,初中生9節。高中生平均每天有3節自習課,初中生有1節自習課。初、高中生每天所上文化課的節數基本接近,高中生略多。 自習課被佔用的情況為:「經常佔用」的為22%,其中,初三年級最高(33%),高二年級最低(18%);「有時佔用」的達到了40%(各年級比例相近)。體育或音樂、美術課被改上其他課程的情況為:「經常佔用」和「有時佔用」的合計超過25%,初三年級為40%。 (2)考試測驗次數。在調查的上一周,中學生語文、數學和外語課的平均考試與測驗次數為3次。其中,高中生為3次,初中生為4次。 (3)午休(含午餐)時間。中學生的平均午休時間為96分鍾,其中,高中生為102分鍾,初中生為84分鍾。有60%的中學生有兩個小時以內的午休時間,午休時間在一小時以內的學生為16%。 (4)放學後在校內的自由活動時間。中學生放學後在校內的自由活動時間平均為37分鍾。37%的中學生放學後沒有在校內的自由活動時間,19%的中學生自由活動時間在半小時之內。 (5)師生關系。中學生平均有任課教師10位,其中他們喜歡的教師比例為50%,不喜歡的教師比例為24%,不同年級間這一比例差異不大。 中學生「有時」和「偶爾」受到老師表揚與批評的比例分別為74%和69%;有73%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被所在班的班主任忽視,有25%的中學生認為自己被忽視。 (6)同學關系。絕大多數中學生與班內的同學關系良好。「經常」和「有時」感受到班級同學的「友好與關心」的比例分別為57%和30%,沒有受到班級同學「欺負與嘲笑」的中學生比例為71%。 (7)教輔資料。在上學期,中學生人均購買教輔資料近11冊。其中語文、數學、外語各兩冊。 3.放學回家後的活動和周末、暑期的學習活動 (1)放學回家後的活動。中學生放學回家後平均用118分鍾做老師留的作業,15分鍾參加課外班或家教的補習,20分鍾看電視,7分鍾上網,15分鍾參加體育活動,10分鍾做家務勞動,30分鍾做其他活動。近四分之一(24%)的中學生用3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完成作業;放學後請家教或參加課外班的比例有13%;64%的中學生不做任何家務勞動,63%的中學生回家後沒有任何體育活動,58%的中學生晚上不看電視。 (2)周末學校加課。中學生周末平均用6小時14分到校上課。周末到學校上課超過8小時的中學生比例為39%,高三學生達58%。周末沒有到校上課的中學生比例為31%。 (3)周末的其他學習活動。中學生周末平均用近5小時從事其他學習活動:56分鍾參加校外班或請家教,3小時20分鍾完成老師留的作業,34分鍾完成家長或家教留的作業。26%的中學生在周末上校外班或請家教,31%的中學生在周末要做家長或家教留的作業,93%的中學生要完成學校留的作業。周末參加校外班或家教在2到3個小時之間的中學生比例為10%,做學校留的作業在2到4個小時之間的超過40%,做家長或家教留的作業在1到2個小時之間的為12%。 (4)暑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在2005年暑假期間平均放假42天,其中高三34天,高二和初三均為45天,初二53天;平均上課21天,其中學校上課12天,校外補習班上課7天,家教上課2天。現已進入畢業班的高三和初三學生暑期上課分別為24天和21天。其中,高三學生在校上課20天,初三學生參加校外補習班和家教上課11天。36%的高三學生暑期在校上課1個月以上,其他年級的這一比例都在10%以下。 4.學生的自我感受 (1)對課業負擔的評價。多數中學生認為自己的課業負擔「比較重」或「過重」,二者的比例合計佔全部中學生的58%。 (2)上學的心情。中學生每天在步入校門時心情「愉快」和「平靜」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二,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學生感到「郁悶」、「緊張」、「疲憊」、「厭煩」、「焦慮」或「恐懼」。不同年級中學生步入校門時的心理感受相近,其中感覺「郁悶」和「疲憊」的中學生比例均達到10%。高三學生感覺「疲憊」的比例最高,為18%。 (3)對學習的興趣。對學習「很有興趣」和「比較有興趣」的中學生佔40%,28%的中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一般」,認為學習「比較枯燥」和對學習「厭煩」的中學生比例超過20%,11%的學生選擇「說不清」。 (4)對未來的信心。近四分之一的中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說不清」和「沒想過」,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很有信心」和「有信心」,對自己的未來「沒信心」的佔6%。
❿ 中學生學習時間表
一天要保證8小時睡眠,再除掉吃飯洗澡等零碎時間3小時,剩下13小時就是可以好好規劃的。
初一要學習7科,地理、生物、歷史是第一次接觸,所以這三科的學習方法較為重要。
地理:首先要學會識圖:經緯圖,地形剖面圖,天氣圖等等;第二步該背的要背,上課時要注意把重點畫出;最後可以把重點分類整理,分成各個板塊,方便記憶。
生物:活躍性強,要明確重點,多做題
歷史:歸類記憶,將不同時間發生的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好,歷史要多背,可以採取每天背1、2頁的做法,但是必須過一段時間再重復記憶一次,加深印象。如果是人教版的課程,可以瀏覽大事年表。注意看一下中央電視台的歷史頻道,可以給你增加許多了解歷史的機會,還可以買一些歷史書回家看。
PS:我們老師曾說過,要抓住學習的每一分鍾,而不是抓住每一分鍾學習。我很贊成這句話,但是這並不是說你就可以在平時不學了,該學還得學,只是注意一下方法。我們班有很多比我勤勞的人,但學習還是沒有上去(我不是誇自己聰明哦),其實說實話,我這個人比較懶散,所以要我像他們一樣死學似乎不太可能。可是要我做一份計劃的話,我也未必能按計劃做。所以,聽好哦(秘訣):
晚上不要熬夜,熬夜非但沒有效率,還會影響第二天的聽課狀況,這是那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做法;
上課好好聽講,做好筆記,其實一節課有45分鍾要一分鍾也不走神是不太可能啦,所以要把握重點(說實話我上課走神比較多,所以落下的也比較多,不過那些都不是很重要的,問問別人就補上了,不過別學我啊);
找一個小本子,每次考試的錯題啊、比較模糊的東西啊、不會的啊……都記在上面,復習時,拿出它就可以(最好一科一個,否則容易混),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方法了,其實這種方法可以省好多時間,還可以避免做無用功,比較有針對性;
關於做題,其實並不是做題越多越好,我不贊成題海戰術(因為本身比較懶吧,呵呵)注意總結題型,掌握的題型可以少練,但沒掌握的就要研究了;
遇到不會的題,不要上去就問老師,要先經過自己的研究深思熟慮,如果想不出,但有一點眉目這時,就要和同學爭論,錯了也不必不好意思,反正學會的是自己的嘛!如果爭論沒有結果,這時就要問老師了;
計劃么,(反正我沒有)如果你有的話,勸你最好松一些,因為每天有許多未知的事發生,計劃不如變化嘛!但一些固定的時間是一定要遵循的,比如我,雖然沒有計劃,但是除了上課之外,在晚自習,老師都把我們的時間劃分成一塊一塊的;
還有要有自製力哦!
最後祝樓主學習進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