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科技手抄報

中學生科技手抄報

發布時間:2020-11-26 22:23:06

㈠ 我要做一張中學生科技手抄報應該加入哪些內容

科技小知識

插頭小常識
為什麼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大多用三線插頭?三線插頭與三相插頭有什麼區別?
三相電器指三根不相同的火線,它們每兩根線之間的電壓都是380伏,一般用於動力系統,多見於工業用電。而家用電器一般採用單相電源供電,其三根線分別是火線、零線(中性線)和地線,火線和零線之間的電壓是220伏,所以這不是三相電,它的插頭和插座也不是三相插頭和三相插座,地線為的是保障安全。
具有降壓作用的水果
山楂;山楂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可選野山楂10粒(鮮品為佳),搗碎加糖30克,水煎常服,有良好的降壓、健胃作用。
香蕉;香蕉含有多種維生素,能清熱降壓,可常食。用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湯服也有效。有條件的取適量香蕉花煎水服,療效更佳。
荸薺;有清熱降壓的作用。可用鮮荸薺(洗凈、去泥)、海蜇(洗去鹽分)各30~60克,煮湯,日分3次服。既能降壓又可化痰止咳。
菠籮: 常食菠蘿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對高血壓水腫、血栓形成等有改善血循環,消除水腫炎症的良好作用。
烏梅:富含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對高血壓頭暈失眠、夜難入睡,可取烏梅3枚加冰糖適量開水燉服,有降壓、安眠、清熱生津作用。
蘋果:內含蘋果酸、枸櫞酸、維生素A、B、C等10種營養素。常食蘋果可改善血管硬化.
科學飲乳小常識5則
喝牛奶有益健康,但不少人在喝奶方面還存在一些觀念上的誤區,現介紹一些科學飲乳的小常識。
1.晨起空腹喝奶不宜。因為人體空腹時胃腸蠕動快,牛奶中營養物質往往來不及被吸收就匆匆進入大腸。此外,大口喝奶的方法也不足取,因為這樣會減少在口腔中和唾液混合的機會,不利於消化吸收。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些餅干、糕點等,或邊吃點心邊喝牛奶。
2.晚上喝奶更有利。科學研究發現,人體中的鈣代謝會有一個特殊的規律:晚間尤其是午夜之際,血漿鈣含量會出現一個"低谷",迫使機體通過調節機制調運一部分骨骼中的鈣來補充。這樣,血液中的鈣雖暫時得到維持,但骨骼中鈣卻有減少。牛奶中含鈣豐富,因此臨睡前喝杯牛奶,可補償人體夜間對鈣的需求。
3.牛奶不宜加糖煮沸。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在高溫條件下牛奶中的賴氨酸與糖發生梅拉德反應,生成一種新化合物--果糖基氨基酸。這種物質非但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反而影響人體健康,牛奶最好新鮮飲用,如太冷稍稍加熱即可。
4.不喜牛奶可飲酸奶。對牛奶有"反感"的人大多患乳糖不耐症,這些人可嘗試飲用酸奶。酸奶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降低,但幾乎保留了牛奶所有的營養,其中的乳酸菌在人體內能存活繁殖,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並提高免疫力。酸奶中不含抗菌素,易消化吸收所以能空腹飲用。
5.酸奶不能加熱飲用。喝酸奶主要吃它的營養和活菌,如酸奶加熱,人體只能喝到營養卻失去了有生物活性的乳酸菌,因此不要加熱後飲用。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類地行星。由於被太陽的強光遮擋,觀測起來十分困難。哥白尼臨終前曾為一生從未看到過水星而遺憾。20世紀70年代以後,人類對水量有了更多了解。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的類地行星。由於被太陽的強光遮擋,觀測起來十分困難。哥白尼臨終前曾為一生從未看到過水星而遺憾。20世紀70年代以後,人類對水量有了更多了解。
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只有5790萬千米,是日地距離的0.387倍,水星赤道半徑約為地球的2/5。水星沒有空氣。水星外觀同月球十分相像,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億萬年前可能發生過火山活動,星面上現在可見幾處貌似火山熔岩形成的平原地區,還到處遍布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水星上有一個巨大的同心圓構造,半徑約有1300千米,它位於水星北緯30度西經195度,由於特別酷熱,就被科學家們命名為「卡路里盆地」。水星表面還有100多個具有放射狀條紋的坑穴,還有大量三四千米高的斷崖,有的長達數百千米。
水星的密度與地球接近。它的中心可能是一個與月球大小相近的鐵鎳組成的核心,也有一個磁場,但其強度只是地球的1/100。水星軌道速度為48千米/秒,每秒比地球還快18千米。繞太陽公轉一圈的速度也最快,只要88個地球日,還不到地球的3個月,水星就是1年了。不過,水星的「日」很長,水星自轉1圈將近58.65個地球日,也就是說水星的1天是地球的近兩個月,在水星上的1年裡,只能看到兩次日出和日落。水星和金星一樣沒有一顆衛星。

科技人物
http://www.chinababy.com/chinababyxl/kwbc/kjrw/
華羅庚是世界數論界的領袖數學家之一。但他寧肯另起爐灶,離開數論,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數與復分析。
早在4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華羅庚雖然聰明過人,但從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聰明重要得多的「勤奮」與「積累」作為成功的鑰匙,反復教育年青人,要他們學數學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經常鍛煉自己.
50年代中期,華羅庚提出:「要有速度,還要有加速度。」所謂「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謂『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質量要不斷提高。1978年他在中國數學會成都會議上語重心長地提出:「早發表,晚評價。」
後來又進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評價在人。」這實際上提出了科學發展及評價科學工作的客觀規律,即科學工作要經過歷史檢驗才能逐步確定其真實價值,這是不依賴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 觀規律。」
在50年代,華羅庚在《數論導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數學比作下棋,號召大家找高手下,即與大數學家較量。中國象棋有個規則,那就是「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悔大丈夫」.
1981年,在淮南煤礦的一次演講中,華羅康指出:「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點。」
1979年在英國時,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願一輩子從實以終。」

愛因斯坦是劃時代的大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生於德國烏爾姆鎮,在瑞士度過青年時代。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畢業後即失業。經過兩年的努力,才在伯爾尼的專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貢獻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909年他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被邀請回到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1933年希特勒上台,愛因斯坦因是猶太人,又堅決捍衛民主,就首遭迫害,被迫遷居到美國的普林斯頓。1940年入美國國籍。1955年4月18日在普林斯頓逝世。
愛因斯坦的一項開創性貢獻是發展了量子論,他的標志性事業是他的相對論。他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確立之後,愛因斯坦開始致力於引力理論的研究。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有重大影響的是他的宇宙學理論。1917年,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第一篇宇宙論文《根據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所作的考察》,這篇論文宣告了相對論誕生。
他曾說:「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他的宇宙學研究,體現了這種反對迷信的精神。

科技小發明
最簡單的:做個筆筒!!家裡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沒?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麼的,試一下,只要夠重能放住筆的都可以。 找塊漂亮的布,或者彩紙,給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紙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適的一塊來,接頭處要多留出一厘米左右的富餘。找點膠水,糨糊,萬能膠,把外套貼在杯子上。嚼過的口香糖也行,口香糖要拽得小一點,重要的是把邊界、接頭處都貼嚴實。這就差不多了,把不太整齊的地方修剪一下,在上面隨便粘上個裝飾物,彩筆寫幾個字,就搞定了。

㈡ 環保手抄報求中學生報,不要幼稚

開平方和開立方是解最簡單的高次方程所必須用到的運算。在《九章算術》中,已出現解某種特殊形式的二次方程。發展至宋元時代,引進了「天元」(即未知數)的明確觀念,出現了求高次方程數值解與求多至四個未知數的高次代數聯立方程組的解的方法,通稱為天元術與四元術。與之相伴出現的多項式的表達、運演算法則以及消去方法,已接近於近世的代數學。
在中國以外,九世紀阿拉伯的花拉米子的著作闡述了二次方程的解法,通常被視為代數學的鼻祖,其解法實質上與中國古代依賴於切割術的幾何方法具有同一風格。中國古代數學致力於方程的具體求解,而源於古希臘、埃及傳統的歐洲數學則不同,一般致力於探究方程解的性質。
16世紀時,韋達以文字代替方程系數,引入了代數的符號演算。對代數方程解的性質進行探討,是從線性方程組引出的行列式、矩陣、線性空間、線性變換等概念與理論的出現;從代數方程導致復數、對稱函數等概念的引入以至伽羅華理論與群論的創立。而近代極為活躍的代數幾何,則無非是高次聯立代數方程組解所構成的集合的理論研究。
形的研究屬於幾何學的范疇。古代民族都具有形的簡單概念,並往往以圖畫來表示,而圖形之所以成為數學對象是由於工具的製作與測量的要求所促成的。規矩以作圓方,中國古代夏禹泊水時即已有規、矩、准、繩等測量工具。
《墨經》中對一系列的幾何概念,有抽象概括,作出了科學的定義。《周髀算經》與劉徽的《海島算經》給出了用矩觀測天地的一般方法與具體公式。在《九章算術》及劉徽註解的《九章算術》中,除勾股定理外,還提出了若干一般原理以解決多種問題。例如求任意多邊形面積的出入相補原理;求多面體的體積的陽馬鱉需的二比一原理(劉徽原理);5世紀祖(日恆)提出的用以求曲形體積特別是球的體積的「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的原理;還有以內接正多邊形逼近圓周長的極限方法(割圓術)。但自五代(約10世紀)以後,中國在幾何學方面的建樹不多。
中國幾何學以測量和計算面積、體積的量度為中心任務,而古希臘的傳統則是重視形的性質與各種性質間的相互關系。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建立了用定義、公理、定理、證明構成的演繹體系,成為近代數學公理化的楷模,影響遍及於整個數學的發展。特別是平行公理的研究,導致了19世紀非歐幾何的產生。
歐洲自文藝復興時期起通過對繪畫的透視關系的研究,出現了射影幾何。18世紀,蒙日應用分析方法對形進行研究,開微分幾何學的先河。高斯的曲面論與黎曼的流形理論開創了脫離周圍空間以形作為獨立對象的研究方法;19世紀克萊因以群的觀點對幾何學進行統一處理。此外,如康托爾的點集理論,擴大了形的范圍;龐加萊創立了拓撲學,使形的連續性成為幾何研究的對象。這些都使幾何學面目一新。
在現實世界中,數與形,如影之隨形,難以分割。中國的古代數學反映了這一客觀實際,數與形從來就是相輔相成,並行發展的。例如勾股測量提出了開平方的要求,而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又奠基於幾何圖形的考慮。二次、三次方程的產生,也大都來自幾何與實際問題。至宋元時代,由於天元概念與相當於多項式概念的引入,出現了幾何代數化。
在天文與地理中的星表與地圖的繪制,已用數來表示地點,不過並未發展到坐標幾何的地步。在歐洲,十四世紀奧爾斯姆的著作中已有關於經緯度與函數圖形表示的萌芽。十七世紀笛卡爾提出了系統的把幾何事物用代數表示的方法及其應用。在其啟迪之下,經萊布尼茨、牛頓等的工作,發展成了現代形式的坐標制解析幾何學,使數與形的統一更臻完美,不僅改變了幾何證題過去遵循歐幾里得幾何的老方法,還引起了導數的產生,成為微積分學產生的根源。這是數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十七世紀中,由於科學與技術上的要求促使數學家們研究運動與變化,包括量的變化與形的變換(如投影),還產生了函數概念和無窮小分析即現在的微積分,使數學從此進入了一個研究變數的新時代。
十八世紀以來,以解析幾何與微積分這兩個有力工具的創立為契機,數學以空前的規模迅猛發展,出現了無數分支。由於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大多是以微分方程的形式表現的,所以微分方程的研究一開始就受到很大的重視。
微分幾何基本上與微積分同時誕生,高斯與黎曼的工作又產生了現代的微分幾何。19、20世紀之交,龐加萊創立了拓撲學,開辟了對連續現象進行定性與整體研究的途徑。對客觀世界中隨機現象的分析,產生了概率論。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上的需要,以及大工業與管理的復雜化產生了運籌學、系統論、控制論、數理統計學等學科。實際問題要求具體的數值解答,產生了計算數學。選擇最優途徑的要求又產生了各種優化的理論、方法。
力學、物理學同數學的發展始終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特別是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推動了微分幾何與泛函分析的成長。此外在19世紀還只用到一次方程的化學和幾乎與數學無緣的生物學,都已要用到最前沿的一些數學知識。
十九世紀後期,出現了集合論,還進入了一個批判性的時代,由此推動了數理邏輯的形成與發展,也產生了把數學看作是一個整體的各種思潮和數學基礎學派。特別是1900年,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在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的關於當代數學重要問題的演講,以及三十年代開拓的,以結構概念統觀數學的法國布爾巴基學派的興起,對二十世紀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科學的數學化一語也開始為人們所樂道。
數學的外圍向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甚至社會科學不斷滲透擴大並從中吸取營養,出現了一些邊緣數學。數學本身的內部需要也孽生了不少新的理論與分支。同時其核心部分也在不斷鞏固提高並有時作適當調整以適應外部需要。總之,數學這棵大樹茁壯成長,既枝葉繁茂又根深蒂固。
在數學的蓬勃發展過程中,數與形的概念不斷擴大且日趨抽象化,以至於不再有任何原始計數與簡單圖形的蹤影。雖然如此,在新的數學分支中仍有著一些對象和運算關系藉助於幾何術語來表示。如把函數看成是某種空間的一個點之類。這種做法之所以行之有效,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數學家們已經熟悉了那種簡易的數學運算與圖形關系,而後者又有著長期深厚的現實基礎。而且,即使是最原始的數字如1、2、3、4,以及幾何形象如點與直線,也已經是經過人們高度抽象化了的概念。因此如果把數與形作為廣義的抽象概念來理解,則前面提到的把數學作為研究數與形的科學這一定義,對於現階段的近代數學,也是適用的。
由於數學研究對象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都來自現實世界,因而數學盡管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實質上總是紮根於現實世界的。生活實踐與技術需要始終是數學的真正源泉,反過來,數學對改造世界的實踐又起著重要的、關鍵性的作用。理論上的豐富提高與應用的廣泛深入在數學史上始終是相伴相生,相互促進的。
但由於各民族各地區的客觀條件不同,數學的具體發展過程是有差異的。大體說來,古代中華民族以竹為籌,以籌運算,自然地導致十進位值制的產生。計算方法的優越有助於對實際問題的具體解決。由此發展起來的數學形成了一個以構造性、計算性、程序化與機械化為其特色,以從問題出發進而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的獨特體系。而在古希臘則著重思維,追求對宇宙的了解。由此發展成以抽象了的數學概念與性質及其相互間的邏輯依存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公理化演繹體系。
中國的數學體系在宋元時期達到高峰以後,陷於停頓且幾至消失。而在歐洲,經過文藝復興、宗教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等一系列的變革,導致了工業革命與技術革命。機器的使用,不論中外都由來已久。但在中國,則由於明初被帝王斥為奇技淫巧而受阻抑。
在歐洲,則由於工商業的發展與航海的刺激而得到發展,機器使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並引導到理論力學和一般的運動和變化的科學研究。當時的數學家都積極參與了這些變革以及相應數學問題的解決,產生了積極的效果。解析幾何與微積分的誕生,成為數學發展的一個轉折點。17世紀以來數學的飛躍,大體上可以看成是這些成果的延續與發展。
20世紀出現各種嶄新的技術,產生了新的技術革命,特別是計算機的出現,使數學又面臨一個新時代。這一時代的特點之一就是部分腦力勞動的逐步機械化。與17世紀以來數學之以圍繞連續、極限等概念為主導思想與方法不同,由於計算機研製與應用的需要,離散數學與組和數學開始受到重視。
計算機對數學的作用已不限於數值計算,符號運算的重要性日趨明顯(包括機器證明等數學研究)。計算機還廣泛應用於科學實驗。為了與計算機更好地配合,數學對於構造性、計算性、程序化與機械化的要求也顯得頗為突出。代數幾何是一門高度抽象化的數學,最近出現的計算性代數幾何與構造性代數幾何的提法,即其端倪之一。總之,數學正隨著新的技術革命而不斷發展
就是這樣!

㈢ 湖北省舉行的手抄報比賽 要求是什麼

《學生新報·來中學生》自科學推理俱樂部
「我愛科學」手抄報有獎競賽通知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進一步在廣大青少年中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鼓勵青少年學生用科學知識開展科技小發明、小製作,進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綜合組織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
《學生新報·中學生》科學推理俱樂部特舉辦「我愛科學」自製科普手抄報有獎競賽。
徵稿要求如下:
一、對象:《學生新報·中學生》科學推理俱樂部會員及科學推理愛好者。(愛好者可以通過此次參賽作品申請成為俱樂部會員)
二、主題:科學科技相關、積極健康、有時代氣息。
三、內容:形式多樣,圖文並茂,內容充實,可中文,也可英文(手抄報一律為8K單面,必須註明作者學校及姓名。)
四、獎勵辦法:比賽將評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
獲獎名單將在《學生新報·中學生》上公布,並頒發證
書,還可獲得獎品及科學推理俱樂部積分獎勵,部分優
秀作品將進行展覽。
五、徵稿截止時間:2008年3月7日止。參賽作品交由各校俱樂部委員。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科技手抄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